CN110617322B - 车辆用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7322B
CN110617322B CN201910505210.9A CN201910505210A CN110617322B CN 110617322 B CN110617322 B CN 110617322B CN 201910505210 A CN201910505210 A CN 201910505210A CN 110617322 B CN110617322 B CN 110617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shift
driver
locking
lo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52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7322A (zh
Inventor
武永洋介
中田大贵
松冈俊弘
德毛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17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7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7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7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16H59/105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al switches or 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push butt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8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r unsafe shift, e.g. preventing manual shift from highest gear to revers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2Locking of the control input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F16H2059/0282Lever handles with lock mechanisms, e.g. for allowing selection of reverse gear or releasing lever from park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8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r unsafe shift, e.g. preventing manual shift from highest gear to reverse gear
    • F16H2061/185Means, e.g. catches or interlocks, for preventing unintended shift into revers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2Locking of the control input devices
    • F16H2061/223Electrical gear shift lock, e.g. locking of lever in park or neutral position by electric means if brake is not applied; Key interlock, i.e. locking the key if lever is not in park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4Providing feel, e.g. to enable selection
    • F16H2061/243Cams or detent arrays for guiding and providing f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驾驶员的误操作而确保高安全性的车辆用换挡装置。车辆用换挡装置(3)具备换挡杆和锁止板(28)。换挡杆具有:圆筒状的杆主体(17)、在杆主体(17)的筒内沿轴方向移动自如的活塞柱(19)、以及与活塞柱(19)接合的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第1卡止杆(21)在平面观察时成为大致L字形状。锁止板(28)由沿着X方向延伸的第1延伸部分(28j)和沿着Y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分(28k)一体地形成,具有多个凹部(28a~28d)。在锁止板(28)中,凹部(28c)和凹部(28d)之间的凸部(28h)的突出高度比凹部(28a)和凹部(28b)之间的凸部(28e)的突出高度更高。

Description

车辆用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换挡装置设置于中控台或仪表板,以接受来自驾驶员的与变速挡位的切换有关的输入。作为车辆用换挡装置,有机械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和线控换挡(shift bywire)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机械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是利用线缆等与自动变速器机械地连结的车辆用换挡装置,而线控换挡方式是用电信号检测驾驶员所选择的换挡杆的位置,通过电信号将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部,从而执行变速。
线控换挡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能够使换挡杆的支承构造紧凑化,还能够使装置整体紧凑化。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通过换挡杆的操作来进行倒车(R)位置和前进(D)位置的选择,通过按钮开关来进行驻车(P)位置和空转(N)挡位的选择及解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391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R位置和D位置的选择通过换挡杆的操作来进行,而P位置和N位置的选择需要通过设置在与换挡杆分离的位置的按钮的操作来进行,对于驾驶员要求复杂的操作。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可能会导致驾驶员的误操作。这样的变速挡位的切换中的误操作在需要高安全性的车辆驾驶中成为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驾驶员的误操作而确保高安全性的车辆用换挡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是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在包含驻车挡、倒车挡、空挡及前进挡的多个变速挡位之间进行切换,其具备:换挡杆,供驾驶员操作,在与所述多个变速挡位对应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杆位置保持部,保持所述换挡杆的位置,所述换挡杆的上部在所述倒车挡、所述空挡、所述前进挡之间移动的路径、以及所述换挡杆的上部在所述驻车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移动的路径,在相互的端部交叉地结合,驾驶员对所述换挡杆的操作包括第1操作和第2操作,所述第1操作在使所述换挡杆在所述空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移动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2操作在使所述换挡杆在所述驻车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移动的情况下进行。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换挡杆的上端部(驾驶员握持操作的部分)的移动路径,在倒车挡(R)、空挡(N)、以及前进挡(D)之间切换的情况和在驻车挡(P)、R挡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被规定为方向不同,所以通过换挡杆的操作方向的差别,防止驾驶员非意图地从R挡切换到P挡、或者不期望地从P挡一口气切换到D挡等。
此外,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对于想要在R挡和N挡之间切换的驾驶员要求第1操作,对于想要在P挡和R挡之间切换的驾驶员要求第2操作。并且,第2操作与第1操作相比,操作程度不同,或者是不同的操作,所以能够防止驾驶员错误地进行P挡和R挡之间的操作。
因此,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能够防止驾驶员的误操作而确保高安全性。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换挡杆在其上部具备供所述驾驶员操作的按钮,所述第1操作是所述驾驶员将所述按钮按到第1深度为止的操作,所述第2操作是所述驾驶员将所述按钮按到比所述第1深度深的第2深度为止的操作。
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第2操作是按钮的按下深度比第1操作深的操作,所以驾驶员在P挡和R挡之间切换时需要有意识地更深按下按钮,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误操作。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换挡杆还具有:作为筒状体的杆主体、安装于该杆主体的上部的换挡杆头、以及相对于所述杆主体从所述换挡杆头的下部朝向该杆主体的径方向外侧突设的卡止杆,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杆主体的上端部分,所述卡止杆对应于所述驾驶员对所述按钮的按下操作而在所述杆主体的筒轴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该上下移动进行与所述杆位置保持部的卡止/卡止解除。
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与基于驾驶员的操作的按钮的按下操作相呼应,卡止杆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该上下移动进行与杆位置保持部的卡止/卡止解除,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可靠地进行各位置处的换挡杆的位置保持。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卡止杆具有:第1卡止杆,朝向所述杆主体的径方向的一个方向突设;以及第2卡止杆,朝向所述杆主体的径方向的与所述第1卡止杆相反的一侧突设,从所述杆主体的筒轴方向平面观察所述换挡杆时,所述第1卡止杆由基端部分和前端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基端部分从所述杆主体侧朝向所述一个方向以直线状延伸,所述前端部分从该基端部分的前端部向交叉的方向弯折,所述第2卡止杆朝向所述相反的一侧以直线状延伸,所述杆位置保持部是设置有多个凹部的锁止板,所述多个凹部分别对应于所述换挡杆的多个挡位而朝向上方凹入,所述锁止板由第1延伸部分和第2延伸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第1延伸部分沿着所述驾驶员在所述驻车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切换时的所述换挡杆的移动路径,所述第2延伸部分沿着所述驾驶员在所述倒车挡、所述空挡及所述前进挡之间切换时的所述换挡杆的移动路径,在从上方平面观察时,所述锁止板作为整体具有L字形状,在选择了所述驻车挡及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用于卡止所述第1卡止杆的各凹部形成于所述第1延伸部分,在选择了所述倒车挡、所述空挡及所述前进挡的情况下用于卡止所述第2卡止杆的各凹部形成于所述第2延伸部分。
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第1卡止杆和第2卡止杆从杆主体突设,第1卡止杆和第2卡止杆从杆主体的突设方向相反。此外,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锁止板是平面观察L字形状(根据观察的方向不同,也可能是逆L字形状)。
因此,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通过将第1卡止杆及第2卡止杆的至少一方卡止到作为杆位置保持部的锁止板,可靠地保持换挡杆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卡止杆在所述杆主体的轴方向上被朝向上方弹性施力,在所述驾驶员未进行所述按钮的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卡止杆位于该卡止杆的可动范围的上端,所述锁止板对应于所述换挡杆的所述多个挡位的每一个,将所述第1卡止杆及所述第2卡止杆的至少一方卡止。
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卡止杆被朝向上方弹性施力,在驾驶员未进行按钮的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卡止杆处于被朝向锁止板的凹部的底施力的状态。由此,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在驾驶员未对按钮进行按下操作的状态下,换挡杆的位置可靠地被保持在某个位置。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优选为,设置于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1延伸部分的多个凹部包括:第1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驻车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卡止杆卡止;以及第2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卡止杆卡止,设置于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2延伸部分的多个凹部包括:第3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卡止杆卡止;以及第4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空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卡止杆卡止,在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1延伸部分上,在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之间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第1凸部,在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2延伸部分上,在所述第3凹部和所述第4凹部之间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第2凸部,所述第1凸部相对于所述第1凹部及所述第2凹部的底的相对高度,比所述第2凸部相对于所述第3凹部及所述第4凹部的底的相对高度更高。
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第1凸部相对于第1凹部及第2凹部的底的相对高度,比第2凸部相对于第3凹部及第4凹部的底的相对高度更高,所以在驾驶员想要在P挡和R挡之间切换的情况下,需要加大按钮的按下深度,要求驾驶员有意识的操作。由此,能够防止驾驶员的误操作。
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优选为,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所述第1卡止杆与所述第2凹部卡止,并且所述第2卡止杆与所述第3凹部卡止。
在采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在选择了R挡的情况下,第1卡止杆与第2凹部卡止,第2卡止杆与第3凹部卡止。由此,从R挡切换到P挡、或者从R挡切换到N挡时,要求驾驶员进行按钮的按下操作,所以能够防止误操作。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的方向指的是车辆的上下方向。
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的各车辆用换挡装置中,能够抑制驾驶员的误操作而确保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的车辆的车厢内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车辆用换挡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图3是表示换挡杆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
图4是表示换挡杆中的卡止杆的位置的示意截面图,(a)表示驾驶员未按下按钮的状态,(b)表示驾驶员较浅地按下按钮的状态,(c)表示驾驶员较深地按下按钮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3的V-V截面的图,是表示换挡杆中的卡止杆的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6是表示设置于中控台的背面侧的锁止板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图7是表示图6的VII-VII截面的图,是表示锁止板的部分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8是表示图6的VIII-VIII截面的图,是表示锁止板的部分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9中,(a)是表示挡位处于D位置时的卡止杆相对于锁止板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b)是表示挡位处于N位置时的卡止杆相对于锁止板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图10中,(a)是表示挡位处于R位置时的卡止杆相对于锁止板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b)是表示挡位处于P位置时的卡止杆相对于锁止板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挡位处于P位置时的栓柱相对于换挡杆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符号的说明:
1车辆;3车辆用换挡装置;11换挡杆;12换挡杆头;13按钮;19活塞柱;21第1卡止杆(卡止杆);22第2卡止杆(卡止杆);27弹簧;28锁止板(杆位置保持部);28a、28b、28c、28d凹部;28e、28f、28g、28h凸部;28i孔部;30电磁阀;30a栓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除去其本质的构成之外,不限于以下的方式。
在此,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X”及“R”表示车辆右方,“-X”及“L”表示车辆左方,“+Y”表示车辆前方,“-Y”表示车辆后方,“+Z”表示车辆上方,“-Z”表示车辆下方。
[实施方式]
1.车辆1的车厢2内的构成
使用图1说明车辆1的车厢2内的构成。
如图1所示,在驾驶员所就座的位置的前方配置有仪表板4的仪表单元5和方向盘6。在仪表单元5上显示速度、发动机转速、以及变速级等。
在驾驶员的前方侧的脚下部分配设有油门踏板9及制动踏板10。
在驾驶位和副驾位之间设置有中控台7。中控台7以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其上面形成为大致平面,以能够载放驾驶员的手臂。
在中控台7设置有车辆用换挡装置3及驻车开关8。通过驾驶员对车辆用换挡装置3的操作,车辆1的自动变速器(图示省略)在多个挡位之间执行变速挡位的切换。
具体地说,车辆用换挡装置3能够在驻车挡(P挡)、倒车挡(R挡)、空挡(N挡)、以及前进挡(D挡)之间切换变速挡位。
驻车开关8是与用于操作驻车制动的电磁阀连接的开关。驾驶员进行将驻车开关6的前方部分向上拉起的操作时,驻车制动工作。
2.车辆用换挡装置3的外观构成和换挡杆11的上端部的动作
使用图2说明车辆用换挡装置3的外观构成和换挡杆11的上端部的动作。图2是将图1中的中控台7的一部分省略而图示的示意平面图。
在中控台7的上面设置有开口部14。开口部14在从+Z侧(与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观察的平面视图中呈大致逆L字形状。
在中控台7的开口部14配设有将该开口部14在Z方向上插通的换挡杆11。在换挡杆11的上端部(图2的纸面近前侧的端部)设置有供驾驶员把持的换挡杆头12。在换挡杆头12设置有向+X侧(驾驶位侧)突出的按钮13。按钮13在驾驶员进行变速挡位的切换时被按下。
开口部14的除去供换挡杆11插通的部分之外被罩15覆盖。
在开口部14的+X侧及-X侧设置有示出挡位的指示灯16(16p、16r、16n、16d)。这些指示灯16p、16r、16n、16d的与选择的挡位对应的部位从-Z侧(图2的纸面里侧)发光,在视觉上容易让驾驶员看清挡位。
如图2所示,在车辆用换挡装置3中,驻车(P)位置3p和倒车(R)位置3r以在X方向上排列的状态配置。换言之,P位置3p和R位置3r配置在沿着X方向延伸的直线Ax1上。
另一方面,在车辆用换挡装置3中,R位置3r和空挡(N)位置3n和前进(D)位置3d以在Y方向上排列的状态配置。即,R位置3r、N位置3n、D位置3d配置在沿着Y方向延伸的直线Ax2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3中,利用电信号检测P位置3p和R位置3r之间的换挡杆11的动作(采用线控换挡方式),而关于R位置3r、N位置3n、D位置3d之间的换挡杆11的动作,利用连结的线缆向自动变速器发出变速指令。
回到图2,直线Ax1和直线Ax2以大致直角交叉。但是,关于直线Ax1和直线Ax2所成的角度,也可以考虑驾驶员的手臂的自然动作而使角度θ1小于90°或者大于90°。
驾驶员让处于驻车状态的车辆起步的情况下,首先沿着直线Ax1使换挡杆11的上端部(换挡杆头12)移动,将挡位从P位置3p切换到R位置3r。另外,要使换挡杆11移动的情况下,驾驶员需要按下按钮13。
然后,想要使车辆1前进的情况下,沿着直线Ax2使换挡杆11的上端部(换挡杆头12)移动,从R位置10r经N位置10n切换到D位置10d,并且将驻车开关8(参照图1)关闭。
另外,伴随着换挡杆11的移动,设置于其侧部的对应的指示灯16(16p、16r、16n、16d)点亮。此外,详细图示省略,但是在仪表单元5(参照图1)也设置有表示挡位的指示灯,该指示灯也与换挡杆11的移动相联动地点亮。
3.换挡杆11的构成
使用图3说明换挡杆11的构成。图3是表示换挡杆11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为了使内部构成明确,用虚线示出换挡杆头12。
如图3所示,换挡杆11具备:圆筒状的上部杆主体17、在上部杆主体17的-Z侧一体形成的下部杆主体18、以及在上部杆主体17及下部杆主体18的筒内在Z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活塞柱19。
在活塞柱19上具有:从Z方向的中程部分朝向+X侧突设的第1卡止杆21、以及从Z方向的中程部分朝向-X侧突设的第2卡止杆22。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在Z方向上能够与活塞柱19一体地上下移动。
此外,换挡杆11具备:与下部杆主体18的-Z侧接合且大致球形状的根部20、以及从该根部20向斜上方突出形成的止动销壳体23。在止动销壳体23的前端部分容纳着出没自如的止动销24。
进而,换挡杆11具备:与活塞柱19的上端部(+Z侧的端部)接合的头部26、具有能够相对于该头部26的斜面26a滑动的斜面25a的推压头25、以及将活塞柱19朝向+Z侧弹性施力的弹簧2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换挡杆11中,作为弹簧27的一例采用盘簧。
由驾驶员进行了按钮13的操作的情况下,伴随着斜面25a和斜面26a的滑动,如箭头A1、A3、A4那样头部26上下移动,活塞柱19及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也上下移动。另外,在未由驾驶员按下按钮13的状态下,通过弹簧27的施力,活塞柱19及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位于Z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的上端。
另外,换挡杆11能够以根部20的中心P20为中心转动。并且,在图3中省略了图示,但是能够通过检测根部20的转动角的旋转角传感器检测换挡杆11的姿态(挡位)。
止动销24相对于止动销壳体23出没自如,是为了在换挡杆11挂入各挡位时让驾驶员感受到操作的节度感而设置的。
4.按钮13的按下深度和卡止杆21、22的位置
使用图4说明按钮13的按下深度和卡止杆21、22的位置的关系。图4表示换挡杆中的卡止杆的位置,(a)是表示驾驶员未按下按钮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b)是表示驾驶员较浅地按下按钮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c)是表示驾驶员较深地按下按钮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示意截面图。
(1)驾驶员未按下按钮13的状态
如图4(a)所示,在驾驶员未对按钮13进行按下操作的状态下,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位于Z方向的可动范围的上端。因此,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的上端位置成为距中心P20(参照图3)的高度为高度H1的位置。
在此,第1卡止杆21从设置于上部杆主体17的开口部17a向外侧突出,第2卡止杆22从开口部17bj向外侧突出。并且,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与在上部杆主体17的筒内空间17c及下部杆主体18的筒内空间18a内在Z方向上移动的活塞柱19一体地移动。
另外,在下部杆主体18的筒内空间18a收容着弹簧27,将活塞柱19的凸缘部19a朝向+Z侧弹性施力。
(2)驾驶员较浅地按下按钮13的状态
如图4(b)所示,在驾驶员较浅地按下按钮13(进行了第1操作)的状态下,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与活塞柱19一体地被朝向-Z侧按下(箭头B1)。在该状态下,在下部杆主体18的筒内空间18a中收容的弹簧27被压缩而长度变短。
并且,在驾驶员较浅地按下按钮13的图4(b)的状态下,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的上端位置成为距中心P20(参照图3)的高度为高度H2的位置。
(3)驾驶员较深地按下按钮13的状态
如图4(c)所示,在驾驶员较深地按下按钮13(进行了第2操作)的状态下,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与活塞柱19一体地进一步被朝向-Z侧按下(箭头B2)。在该状态下,在下部杆主体18的筒内空间18a中收容的弹簧27受到压缩而长度进一步变短。
另外,通过如图4(c)那样弹簧27进一步被压缩,经由按钮13给驾驶员的反力比图4(b)所示的状态大。
并且,在驾驶员较深地按下按钮13的图4(c)的状态下,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的上端位置成为距中心P20(参照图3)的高度为高度H3的位置。
5.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的构成
使用图5说明第1卡止杆21及第2卡止杆22的构成。图5是表示图3的V-V截面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5所示,在从-Z侧平面观察换挡杆11时,第1卡止杆21从活塞柱19朝向+X侧突设,第2卡止杆22从活塞柱19朝向-X侧突设。
第1卡止杆21由基端部分21a和前端部分21b一体地形成,该基端部分21a的一端与活塞柱19接合,并且朝向+X侧延伸,该前端部分21b在基端部分21a的+X侧的端部朝向+Y侧弯折而朝向+Y侧延伸。
另一方面,第2卡止杆22从与活塞柱19的接合部位朝向-X侧以直线状延伸。
6.锁止板28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换挡装置3具备设置在中控台7的内方(背面侧)的锁止板28。锁止板28在各挡位将换挡杆11的卡止杆21、22卡止,作为保持换挡杆11的位置的杆位置保持部。使用图6~图8说明该锁止板28的构成。图6是从车辆1的下方侧(-Z侧)示出设置于中控台7的背面侧的锁止板28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图7是表示图6的VII-VII截面的示意截面图,图8是表示图6的VIII-VIII截面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6所示,锁止板28在从-Z方向平面观察时作为整体具有逆L字形状,沿着设置于中控台7的开口部14的外缘设置。即,锁止板28由沿着X方向延伸的第1延伸部分28j和沿着Y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分28k一体地形成。
如图6及图7所示,在锁止板28的第1延伸部分28j设置有向+Z侧凹入的凹部28c、28d和向-Z侧突出的凸部28f、28g、28h。如图7所示,凸部28g向-Z侧的突出高度比凸部28f高。
如图6及图7所示,凸部28h设置在X方向上的凹部28c和凹部28d之间。
另外,如图7所示,凹部28d具有向-Z侧深深地凹入的深底部分28d1和凹入深度比深底部分28d1浅且相对于深底部分28d1配设在+X侧的浅底部分28d2
另一方面,如图6及图8所示,在锁止板28的第2延伸部分28k设置有向+Z侧凹入的凹部28a、28b和向-Z侧突出的凸部28e、28f。凸部28e设置在Y方向上的凹部28a和凹部28b之间。
另外,如图8所示,凹部28a具有斜面部分28a1和第2部分28a2,该斜面部分28a1设置在-Y侧,由在Z方向上具有高低的斜面构成,该第2部分28a2相对于斜面部分28a1设置在+Y侧,底由沿着Y方向的平面构成。
如图7及图8所示,锁止板28配设在中控台7的背面侧,接合到与车辆1的车体接合的安装板29。如图7所示,将以安装板29的-Z侧的表面29a为基准的凸部的高度设为H4,将凸部28g的高度设为H5。此外,将从凹部28c及凹部28d的深底部分28d1的底到凸部28h的顶部的高度设为H6
接着,如图8所示,将以安装板29的-Z侧的表面29a为基准的凸部28e的高度设为H7,将从凹部28b及凹部28a的平面部分28a2的底到凸部28e、28f的各顶部的高度设为H8。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换挡装置3中,满足如下的关系。
H4>H7··(数1)
H6>H8··(数2)
H4≈H5··(数3)
接着,如图7所示,在锁止板28的第1延伸部分28j设置有在该第1延伸部分28j的厚度方向(Y方向)上贯通的孔部28i。如图7的双点划线围出的部分所示,成为电磁阀30的栓柱30a进入孔部28i的状态。栓柱30a如箭头C所示能够在Y方向上出没。
另外,如图7的双点划线围出的部分所示,栓柱30a突出是相对于换挡杆11的杆主体17、18可动的、比锁止板28更靠-Y侧的区域而言的。
7.卡止杆21、22在每个挡位相对于锁止板28的卡止
使用图9及图10说明卡止杆21、22在每个挡位相对于锁止板28的卡止形态。图9(a)是表示挡位处于D位置时的卡止杆21、22相对于锁止板28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图9(b)是挡位处于N位置时的卡止杆21、22相对于锁止板28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图10(a)是表示挡位处于R位置时的卡止杆21、22相对于锁止板28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图10(b)是表示挡位处于P位置时的卡止杆21、22相对于锁止板28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如图9(a)所示,在挡位为D位置3d的情况下,成为第2卡止杆22与锁止板28中的第2延伸部分28k的凹部28a卡止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第1卡止杆21相对于锁止板28的第1延伸部分28j不卡止。
接着,使换挡杆11如箭头D1那样移动,从而如图9(b)所示,挡位成为N位置3n。另外,在从D位置3d向N位置3n移动时,驾驶员不需要按下按钮13,只要将换挡杆头12朝向+Y侧推压即可。
如图9(b)所示,在挡位为N位置3n的情况下,第2卡止杆22位于锁止板28中的第2延伸部分28k的凹部28a的+Y侧的端部区域。
接着,使换挡杆11如箭头D2那样移动,从而如图10(a)所示,挡位成为R位置3r。另外,从N位置3n向R位置3r移动时,驾驶员需要将按钮13较浅地按下(按下到图4(b)的状态为止),使第2卡止杆22越过凸部28e。
如图10(a)所示,挡位为R位置3r的情况下,成为第2卡止杆22与锁止板28中的第2延伸部分28k的凹部28b卡止、并且第1卡止杆21的前端部分21b与锁止板28中的第1延伸部分28j的凹部28c卡止的状态。
接着,使换挡杆11如箭头E1那样移动,从而如图10(b)所示,挡位成为P位置3p。另外,从R位置3r向P位置3p移动时,驾驶员需要将按钮13较深地按下(按下到图4(c)的状态为止),使第1卡止杆21的前端部分21b越过凸部28h。
如图10(b)所示,在挡位为P位置3p的情况下,成为第1卡止杆21的前端部分21b与锁止板28中的第1延伸部分28j的凹部28d卡止的状态。
另外,上面列举了使挡位按照D位置
Figure BDA0002091598420000121
位置
Figure BDA0002091598420000122
位置
Figure BDA0002091598420000123
位置3p的顺序移动的形态,但是反向的移动、即P位置
Figure BDA0002091598420000125
位置
Figure BDA0002091598420000124
位置
Figure BDA0002091598420000126
位置3d的移动时也能够通过上述同样的操作来执行。
8.从P位置3p向R位置3r的移动
使用图11补充说明车辆用换挡装置3中的从P位置3p向R位置3r的移动。图11是表示挡位处于P位置时的栓柱30a相对于换挡杆11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如图11所示,在挡位处于P位置3p的情况下,成为电磁阀30的栓柱30a比锁止板28中的第1延伸部分28j更向-Y侧突出的状态。因此,即使驾驶员仅按下按钮13而想要使换挡杆11向-X侧移动,栓柱30a也与杆主体17或者杆主体18(图11中省略了杆主体18的图示)抵接,防止换挡杆11向-X侧的移动。
使换挡杆11从P位置3p向R位置3r移动的情况下,驾驶员需要在踩下制动踏板10的状态下执行上述操作。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操作的一例,采用了图4(b)所示的将按钮13较浅地按下的操作,作为第2操作的一例,采用了图4(c)所示的将按钮13较深地按下的操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2操作,也可以采用驾驶员将换挡杆头12自体按向-Z侧的操作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卡止杆21为平面观察L字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1卡止杆也可以与第2卡止杆同样地以直线状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活塞柱19上接合着第1卡止杆21和第2卡止杆22这2个卡止杆的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接合1个卡止杆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具有D位置3d、N位置3n、R位置3r、P位置3p这4个位置的车辆用换挡装置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还具有与手动模式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驾驶位设置在车辆的右侧的右舵车,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左舵车。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换挡装置,在包含驻车挡、倒车挡、空挡及前进挡的多个变速挡位之间进行切换,其具备:
换挡杆,供驾驶员操作,在与所述多个变速挡位对应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杆位置保持部,保持所述换挡杆的所述位置,
所述换挡杆的上部在所述倒车挡、所述空挡、所述前进挡之间移动的路径、以及所述换挡杆的上部在所述驻车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移动的路径,在相互的端部交叉地结合,
驾驶员对所述换挡杆的操作包括第1操作和第2操作,
所述第1操作在使所述换挡杆在所述空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移动的情况下进行,
所述第2操作在使所述换挡杆在所述驻车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移动的情况下进行,
所述杆位置保持部是设置有多个凹部的锁止板,所述多个凹部分别对应于所述换挡杆的所述多个挡位而朝向上方凹入,
所述锁止板由第1延伸部分和第2延伸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第1延伸部分沿着所述驾驶员在所述驻车挡和所述倒车挡之间切换时的所述换挡杆的移动路径,所述第2延伸部分沿着所述驾驶员在所述倒车挡、所述空挡及所述前进挡之间切换时的所述换挡杆的移动路径,在从上方平面观察时,所述锁止板作为整体具有L字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
所述换挡杆在其上部具备供所述驾驶员操作的按钮,
所述第1操作是所述驾驶员将所述按钮按到第1深度为止的操作,
所述第2操作是所述驾驶员将所述按钮按到比所述第1深度深的第2深度为止的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
所述换挡杆还具有:作为筒状体的杆主体、安装于该杆主体的上部的换挡杆头、以及相对于所述杆主体从所述换挡杆头的下部朝向该杆主体的径方向外侧突设的卡止杆,
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杆主体的上端部分,
所述卡止杆对应于所述驾驶员对所述按钮的按下操作而在所述杆主体的筒轴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该上下移动进行与所述杆位置保持部的卡止/卡止解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
所述卡止杆具有:第1卡止杆,朝向所述杆主体的径方向的一个方向突设;以及第2卡止杆,朝向所述杆主体的径方向的与所述第1卡止杆相反的一侧突设,
从所述杆主体的筒轴方向平面观察所述换挡杆时,所述第1卡止杆由基端部分和前端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基端部分从所述杆主体侧朝向所述一个方向以直线状延伸,所述前端部分从该基端部分的前端部向交叉的方向弯折,所述第2卡止杆朝向所述相反的一侧以直线状延伸,
在选择了所述驻车挡及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用于卡止所述第1卡止杆的各凹部形成于所述第1延伸部分,
在选择了所述倒车挡、所述空挡及所述前进挡的情况下用于卡止所述第2卡止杆的各凹部形成于所述第2延伸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
所述第1卡止杆及所述第2卡止杆在所述杆主体的轴方向上被朝向上方弹性施力,在所述驾驶员未进行所述按钮的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1卡止杆及所述第2卡止杆位于该第1卡止杆及该第2卡止杆的可动范围的上端,
所述锁止板对应于所述换挡杆的所述多个挡位的每一个,将所述第1卡止杆及所述第2卡止杆的至少一方卡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
设置于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1延伸部分的多个凹部包括:第1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驻车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卡止杆卡止;以及第2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卡止杆卡止,
设置于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2延伸部分的多个凹部包括:第3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卡止杆卡止;以及第4凹部,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空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卡止杆卡止,
在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1延伸部分上,在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之间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第1凸部,
在所述锁止板的所述第2延伸部分上,在所述第3凹部和所述第4凹部之间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第2凸部,
所述第1凸部相对于所述第1凹部及所述第2凹部的底的相对高度,比所述第2凸部相对于所述第3凹部及所述第4凹部的底的相对高度更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换挡装置,
在由所述驾驶员选择了所述倒车挡的情况下,所述第1卡止杆与所述第2凹部卡止,并且所述第2卡止杆与所述第3凹部卡止。
CN201910505210.9A 2018-06-20 2019-06-12 车辆用换挡装置 Active CN1106173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6922 2018-06-20
JP2018116922A JP7180136B2 (ja) 2018-06-20 2018-06-20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7322A CN110617322A (zh) 2019-12-27
CN110617322B true CN110617322B (zh) 2021-08-24

Family

ID=66998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5210.9A Active CN110617322B (zh) 2018-06-20 2019-06-12 车辆用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8784B2 (zh)
EP (1) EP3584469B1 (zh)
JP (1) JP7180136B2 (zh)
CN (1) CN1106173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1620B (zh) * 2020-07-29 2021-11-12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多功能推杆操纵装置
JP2022131693A (ja) * 2021-02-26 2022-09-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4111A (ja) * 1992-09-10 1994-04-0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操作装置
JP2005119381A (ja) * 2003-10-15 2005-05-12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204055371U (zh) * 2014-09-05 2014-12-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变速换挡装置
CN104553780A (zh) * 2013-10-10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的变速杆的装置
CN106979324A (zh) * 2015-12-14 2017-07-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换档杆装置
EP3196066A1 (en) * 2014-09-17 2017-07-26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hif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323Y2 (zh) * 1988-06-30 1993-02-12
JP3588676B2 (ja) * 2000-05-24 2004-11-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100494788B1 (ko) * 2002-10-24 2005-06-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쉬프트레버의 쉬프트록 장치
US20050223834A1 (en) * 2004-03-30 2005-10-13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Inline automatic/manual shifter
US20070068325A1 (en) * 2005-09-06 2007-03-29 Rudelic Joseph E Shift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JP4681482B2 (ja) 2006-03-27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操作装置
JP4813386B2 (ja) 2007-01-29 2011-11-0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US7640823B2 (en) * 2007-04-30 2010-01-05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Integrated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 lever-type shift selector
DE102008030233A1 (de) * 2008-06-25 2009-12-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JP5627983B2 (ja) 2010-01-21 2014-11-1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EP2728224B1 (en) * 2012-10-30 2018-02-14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Shifter assembly having pivoting twin plungers
KR101575414B1 (ko) * 2013-11-18 2015-12-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변속 장치
JP6052211B2 (ja) * 2014-03-24 2016-12-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052214B2 (ja) * 2014-03-24 2016-12-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231518B2 (ja) * 2015-05-19 2017-1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144722B2 (ja) * 2015-06-01 2017-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KR102169364B1 (ko) * 2015-06-22 2020-10-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2단계 조작 버튼 방식 전자식 자동변속레버
US11014450B2 (en) 2017-02-24 2021-05-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alk mounted telescoping rotary shift knob
JP7108851B2 (ja) 2017-05-31 2022-07-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2019123432A (ja) * 2018-01-18 2019-07-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JP7215665B2 (ja) 2018-02-23 2023-01-3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4111A (ja) * 1992-09-10 1994-04-0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操作装置
JP2005119381A (ja) * 2003-10-15 2005-05-12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104553780A (zh) * 2013-10-10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的变速杆的装置
CN204055371U (zh) * 2014-09-05 2014-12-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变速换挡装置
EP3196066A1 (en) * 2014-09-17 2017-07-26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hifting device
CN106979324A (zh) * 2015-12-14 2017-07-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换档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68784B2 (en) 2021-11-09
JP7180136B2 (ja) 2022-11-30
EP3584469A1 (en) 2019-12-25
US20190390763A1 (en) 2019-12-26
CN110617322A (zh) 2019-12-27
JP2019217911A (ja) 2019-12-26
EP3584469B1 (en)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96380B2 (ja) シフトロック装置
CN110617322B (zh) 车辆用换挡装置
US20040079613A1 (en) Shift lock device for a shift lever in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9243707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hifter
US20060117893A1 (en) Vehicular shift lock device having pivotal stopper and linkage devices
EP1827892B1 (en) Vehicle shifter with powered pawl having neutral lock
US9849780B2 (en) Safety apparatus of accelerator pedal for vehicle
US7971501B2 (en) Shift lock assembly
US6945377B2 (en) Integrated position switch/brake transmission shift interlock component
JP4787417B2 (ja) シフトロック装置
US20130145887A1 (en) Electronic shift lever for improving operability i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6610633B2 (ja)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US7444899B2 (en) Shifting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of vehicle
US7131349B2 (en) Device for actuating a gearbox and pulse control method
US6231476B1 (en) Park-lock shifter cable
US7591757B2 (en) Shift lever device
JP5203443B2 (ja) 車両用シフトロック装置
JP7063140B2 (ja)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JP2576558B2 (ja) 自動変速機のリバース装置
WO2017159179A1 (ja) シフト装置
JP5839918B2 (ja) 自動変速機のリバースシフト制限装置
JP4630191B2 (ja) シフトロック機構
CN109070742B (zh) 换挡装置
JP2826700B2 (ja) 自動変速機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115929895A (zh) 换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