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3195B - 手套 - Google Patents

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3195B
CN110613195B CN201910496016.9A CN201910496016A CN110613195B CN 110613195 B CN110613195 B CN 110613195B CN 201910496016 A CN201910496016 A CN 201910496016A CN 110613195 B CN110613195 B CN 110613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ve
circumferential length
less
finger
digi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60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3195A (zh
Inventor
藤冈典子
秋田将哉
射和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wa Glove Co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Glov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Glove Co filed Critical Showa Glove Co
Publication of CN110613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3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3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3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055Plastic or rubber gloves
    • A41D19/0058Three-dimensional glo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50Synthetic resins or rubbers
    • A41D2500/52Synthetic resins or rubbers in sheet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维持脱戴的容易性的同时能抑制作业中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的手套。所述手套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和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和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设第三指部前端与第一指部基端的在第三指部的轴向的间隔为D时,在以第三指部前端为基点的朝向下摆部侧的、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处于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的手腕区域中,周长最小的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所述轴向距离是所述最细位置的所述轴向距离的1.6倍的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在1.10以上且1.32以下,所述最细位置与所述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0.20mm以上且0.80mm以下。

Description

手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套。
背景技术
作为做饭、打扫、洗衣等作业中使用的手套,具有从手腕覆盖小臂的下摆部的手套已被公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72713号)。所述手套利用上述下摆部防止例如戴手套的人的衣袖被打湿。
这种现有的手套容易脱戴,且以即使在穿长袖衣物戴用时也能确保覆盖戴手套的人的衣服袖口部分的方式,形成从手腕部分朝向开口部以抛物线状向外侧膨出的形状。另外,所述形状主要是设想在经常使用手套的冬季将上衣的袖子放入手套的下摆部进行作业的场景。
做饭、打扫、洗衣等作业,通常以手腕侧处于前臂下方的姿势进行。使用上述现有的手套进行所述作业时,尽管在戴用时刻确保覆盖了戴手套的人的衣服袖口部分,但是随着作业的持续,下摆部会偏向手腕方向掉落。因此,为了在不弄湿袖口部分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作业途中需要频繁将所述袖部的偏移复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在维持脱戴的容易性的同时能抑制作业中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的手套。
本发明人等认真探讨了手套的下摆部在作业中偏向手腕方向掉落的原因,结果发现以手腕侧处于前臂下方的姿势重复将手握住或打开时,手套的下摆部通过所述前臂的肌肉的伸缩而移动。而后,本发明人等得出了下述结论:由于作业中手腕侧处于前臂下方的姿势,所以上述肌肉的伸缩带来的、手套的下摆部的移动在重力的影响下,向下方即手腕侧的移动变大,作为结果,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
而且,本发明人等认真探讨了控制所述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结果发现了有不会降低脱戴的容易性并能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手套形状存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是以橡胶或树脂为主成分的手套,包括:以覆盖戴手套的人的手掌和手背的方式形成袋状的主体部;以分别覆盖戴手套的人的第一指至第五指的方式从上述主体部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的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以及朝向和上述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下摆部,其中,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上述第二指部和上述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上述第一指部和上述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设上述第三指部前端与上述第一指部基端在上述第三指部的轴向的间隔为D时,在以上述第三指部前端为基点的朝向上述下摆部侧的、上述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处于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的手腕区域中,周长最小的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为1.10以上且1.32以下,上述小臂末端位置的上述轴向距离是上述最细位置的上述轴向距离的1.6倍,上述最细位置与上述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为0.20mm以上且0.80mm以下。
本发明人等发现,作为手套的下摆部在作业中产生向手腕方向的偏移掉落的起点之一,可以列举拇指弯曲时手背侧的手腕附近产生的拉伸褶或弯折褶。由于所述手套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和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和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上述上限以下,因此特别是第一指部弯曲时,手背侧的手腕附近不易产生拉伸褶等,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
此外,本发明人等发现,当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不足时,容易产生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由于所述手套在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在上述上限以下,所以容易保证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
而且,本发明人等发现,上述下摆部容易弯曲时,更容易产生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由于所述手套的、最细位置与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上述下限以上,所以具有适当的抗弯刚度。此外,由于将上述比b/a设在上述上限以下,因此所述手套即使在手腕侧朝向下方的作业时,下摆部也不易因施加在其上的重力或放入下摆部的衣服的偏移等而产生成为偏移掉落的起点的下摆部的皱褶或弯曲。利用所述适当的抗弯刚度和上述比b/a的范围,所述手套上不易产生容易诱发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弯曲,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
此外,由于所述手套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和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和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在上述下限以上,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的周长b之比b/a在上述下限以上,且最细位置与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上述上限以下,所以能够抑制脱戴的容易性的降低。
作为上述下摆部的抗弯刚度,优选20mm以上。这样通过将上述抗弯刚度设在上述下限以上,可以更加难以产生容易诱发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弯曲,因此能够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
将上述最细位置和上述小臂末端位置的上述轴向距离分别设为L1[mm]和L2[mm]时,上述轴向距离为x[mm]的位置上的周长y[mm],在L1<x<L2的范围中,满足下述公式(1)即可。通过这样满足下述公式(1),能够容易保证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可以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此外,即使是手腕侧朝向下方的作业时,下摆部也不易因施加在其上的重力或放入下摆部的衣服的偏移等而产生成为偏移掉落的起点的下摆部的皱褶或弯曲,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
y≤a+(b-a)×(x-L1)/(L2-L1)+4···(1)
在L1<x<L2的范围中,上述周长y和上述轴向距离x的增加一起渐进性增加即可。戴用时接触从所述手套的最细位置至小臂末端位置的区域的、戴手套的人的手腕部分至前臂部分的区域,成中间变细的形状。根据上述公式(1)且上述周长y随着上述轴向距离x的增加而渐进性增加,由此可以容易地使所述手套的从最细位置至小臂末端位置的区域顺着戴手套的人的、从手腕部分至前臂部分的区域。因此,能更容易地保证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之间的静摩擦力,所以能够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
优选上述周长y在上述下摆部的开口部中,满足下述公式(2)即可。x≥L2的区域中的、手套的下摆部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难以遏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因此,在上述下摆部的开口部中,通过使上述周长y满足下述公式(2),即扩张开口部,在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同时,能够提高所述手套的脱戴性。
y>a+(b-a)×(x-L1)/(L2-L1)···(2)
作为上述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上述间隔D之比a/D,优选1.50以上且1.85以下。通过这样将上述a/D设在上述范围内,在维持所述手套的脱戴性的同时能够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
这里,“主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含量在50质量%以上的成分。另外,例如有时会为了调整树脂的特性而含有增塑剂等,但此时,树脂的含量包含用于调整其特性的增塑剂等。此外,“平均厚度”指采用JIS-K6250:2006标准的定压厚度测定器(例如株式会社TECLOCK的“PG-20”,探头直径5mm,测定力44gf),针对手套中的相应部位的任意10个部位进行测定得到的值的平均值,手套包含润滑剂和植毛等时,指包含上述的厚度。“抗弯刚度”是通过JIS-L1096:2010的45°悬臂法求出的值。
“指部的基端”是指穿过相应的指部与相邻的指部的手指分叉,在与相应的指部的轴垂直相交的假想平面中与手套交叉的部分。另外,在第二指部至第四指部之间存在2个相邻的指部,因此存在两个手指分叉,此时指距离相应的指部的前端近的手指分叉。
此外,“从第三指部前端朝向下摆部侧的、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为x的位置中的周长”,是指在通过第三指部前端的轴线上且通过从第三指部前端朝向下摆部侧的距离为x的点的假想平面中由与手套的交线形成的闭合曲线的长度为最小的假想平面上的上述闭合曲线的长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手套在维持脱戴的容易性的同时能抑制作业中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手掌侧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手套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从指前端方向观察图1的手套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手套,10―主体部,11―第一指部,11b―基端,12―第二指部,12b―基端,13―第三指部,13a―前端,14―第四指部,15―第五指部,15b―基端,16―下摆部,16c―开口部,M3―轴,R―手腕区域,S―小臂区域,A―最细位置,B―小臂末端位置,F―虚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手套。
(手套)
图1和图2所示的手套1,包括:以覆盖戴手套的人的手掌和手背的方式形成袋状的主体部10;以分别覆盖戴手套的人的第一指(拇指)至第五指(小指)的方式从主体部10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的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以及朝向与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下摆部16。
所述手套1以橡胶或树脂为主成分。作为上述橡胶,可以列举天然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氟橡胶、硅酮橡胶及其改性物等。此外,作为上述树脂,可以列举氯乙烯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及其改性物等。上述橡胶或上述树脂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二种以上。
所述手套1除了上述主成分以外,还可以包含公知的硫化剂、硫化促进剂、金属氧化物、增塑剂、稳定剂、颜料、氧化防止剂、抗菌剂等添加剂。利用这样的添加剂,除了能够提高所述手套1的强度、柔软性、抗菌性之外,防滑性能也得到提高,使所述手套1夹紧力优异。
所述手套1可以在其内表面涂布润滑剂。通过这样涂布润滑剂,防止所述手套1的内表面的粘性,能够提高脱戴性。另外,作为涂布润滑剂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作为上述润滑剂,在玉米淀粉等粉体以外,可以列举硅酮等滑动赋予剂、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等中硬度高的树脂薄膜等。另外,上述润滑剂中也可以包含抗菌剂、保湿剂等以对皮肤防裂。
此外,所述手套1也可以在内表面上植毛。通过这样实施植毛,可以实现脱戴性的提高、所述手套1内部闷蒸的降低。另外,作为实施植毛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作为上述植毛所采用的纤维,优选细度0.1分特以上且2.0分特以下,长度0.1mm以上且2.0mm以下的短纤维。另外,作为上述纤维,可以列举公知的纤维,例如棉、羊毛、丝绸等天然纤维,粘胶丝、铜氨纤维、醋酸纤维等化学纤维,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等。此外,上述纤维优选采用公知的粘接剂,例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天然橡胶等固定在手套1的内表面。
此外,手套1的内表面可以实施润滑处理。作为这种润滑处理,可以列举公知的润滑处理,例如氯化处理。
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作为连接第二指部12的基端12b和第五指部15的基端15b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11的基端11b和第二指部12的基端12b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图2的θ)的下限,为60度,更优选70度。另一方面,作为上述角度θ的上限,为120度,更优选110度。上述角度θ不足上述下限时,戴用时除了存在拇指过于靠近手掌侧觉得局促的可能,还存在手掌打开困难的可能。即,所述手套1存在脱戴性恶化的同时穿着感降低的可能。反之,上述角度θ超过上述上限时,除了存在拇指难以向手掌侧弯曲的可能之外,当拇指向手掌侧弯曲时,手背侧的手腕附近还容易产生拉伸褶和弯折褶。所述褶可能会导致下摆部16向主体部10侧弯曲而容易偏移掉落。
此外,优选第三指部13的基端和第四指部14的基端的中心,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处于连接第二指部12的基端12b和第五指部15的基端15b的中心间的直线的附近。通过这样将第三指部13的基端和第四指部14的基端的中心设置在上述直线的附近,所述手套1的穿着感得到提高。这里,“直线的附近”是指与直线的距离为10mm以内的位置。
如图1所示,设第三指部13的前端13a与第一指部11的基端11b的在第三指部13的轴M3方向的间隔为D,以第三指部前端13a为基点的朝向下摆部16侧的、第三指部13的轴M3方向的距离(以下,有时简称“轴M3方向的距离”)在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设为手腕区域R。所述手腕区域R通常从主体部10跨至下摆部16。
此外,如图1所示,在所述手腕区域R中周长最小的位置设为最细位置A。从所述最细位置A靠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侧为主体部10,其相反侧为下摆部16。此外,手套通常构成为使戴手套的人的手腕位于所述最细位置A。另外,当手腕区域R中周长最小的位置具有一定宽度时,将周长最小的位置中最靠近指部侧的位置作为最细位置A。
而且,如图1所示,把从第三指部前端13a朝向下摆部16侧的第三指部13的轴M3方向的距离L2相对于最细位置A的轴M3方向的距离L1成为1.6倍的位置设为小臂末端位置B。所述手套1中所述小臂末端位置B位于下摆部16。即,所述手套1的上述轴M3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距离L2。此外,本发明人等发现,最细位置A与小臂末端位置B之间的区域(小臂区域S),在手腕侧处于前臂下方的姿势的作业中,是容易受到下摆部16的自重影响的部分,也是因手腕的弯曲伸直而容易产生拉伸褶和弯折褶的部分,进而还是在手握住或打开时,因小臂肌肉的伸缩而容易通过下摆部16偏移产生褶的部分。
作为所述手套1的小臂区域S的平均厚度的下限,是0.20mm,更优选0.25mm。另一方面,作为小臂区域S的平均厚度的上限,是0.80mm,更优选0.55mm。小臂区域S的平均厚度不足上述下限时,小臂区域S过软而容易弯曲,存在下摆部16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的可能。反之,小臂区域S的平均厚度超过上述上限时,所述手套1的柔软性不足,所述手套1存在难以脱戴的可能,同时还存在戴用时作业性降低的可能。
另外,小臂区域S以外例如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主体部10的手掌部分等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与小臂区域S的平均厚度同等或在其以上。例如要求指部的耐久性作为所述手套1的功能时,可以使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的厚度比小臂区域S厚。
作为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B上的周长b之比b/a的下限,为1.10,进一步优选1.12,更优选1.14。另一方面,作为上述比b/a的上限,为1.32,进一步优选1.30,更优选1.28。上述比b/a不足上述下限的情况,是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过大的情况、或者小臂末端位置B上的周长b过小的情况。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过大时,由于所述手套1的下摆部16内表面和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不充分接触,所以静摩擦力不足,下摆部16存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的可能。小臂末端位置B上的周长b过小时,所述手套1的下摆部16令人觉得局促,所述手套1存在脱戴性降低的可能,以及存在戴手套的人的小臂部被束缚而难以长时间作业的可能。反之,上述比b/a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是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过小的情况、或者小臂末端位置B上的周长b过大的情况下。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过小时,由于戴手套的人的手难以通过最细位置A,所以所述手套1存在脱戴性降低的可能。小臂末端位置B上的周长b过大时,通过所述手套1的下摆部16的大幅扩张,下摆部16容易弯曲,下摆部16存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的可能。此外,不论哪种情况,在手腕侧朝向下方的作业时,容易因下摆部16上施加的重力、放入下摆部16的衣服的偏移等而产生成为偏移掉落的起点的下摆部16上褶或弯曲,下摆部16存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的可能。
作为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与第三指部13的前端13a和第一指部11的基端11b的间隔D之比a/D的下限,优选1.50,进一步优选1.55,更优选1.60。另一方面,作为上述比a/D的上限,优选1.85,进一步优选1.80,更优选1.75。上述间隔D相当于手套1的大小,即戴手套的人的手的大小。上述比a/D不足上述下限时,相比戴手套的人的手的大小,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过小。因此,由于戴手套的人的手难以通过最细位置A,所以所述手套1存在脱戴性降低的可能。反之,上述比a/D超过上述上限时,相比戴手套的人的手的大小,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过大。因此,由于所述手套1的下摆部16的内表面和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不充分接触,所以静摩擦力不足,下摆部16存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的可能。
将最细位置A和小臂末端位置B的上述轴M3方向的距离分别设为L1[mm]和L2[mm]时,优选上述轴M3方向的距离为x[mm]的位置上的周长y[mm],在L1<x<L2的范围(小臂区域S)中满足下述公式(1)。通过这样满足下述公式(1),因为能够容易地保证所述手套1的下摆部16的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所以能够进一步确保抑制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另外,进一步优选上述周长y[mm]在小臂区域S中满足下述公式(3),更优选满足下述公式(4),特别优选满足下述公式(5)。
y≤a+(b-a)×(x-L1)/(L2-L1)+4···(1)
y≤a+(b-a)×(x-L1)/(L2-L1)+3···(3)
y≤a+(b-a)×(x-L1)/(L2-L1)+2···(4)
y≤a+(b-a)×(x-L1)/(L2-L1)···(5)
此外,优选上述周长y[mm]在小臂区域S中满足下述公式(6)。通过这样满足下述公式(6),容易保证所述手套1的脱戴性和作业性。另外,更优选上述周长y[mm]在小臂区域S中满足下述公式(7)。
y≥a+(b-a)×(x-L1)/(L2-L1)-10···(6)
y≥a+(b-a)×(x-L1)/(L2-L1)-6···(7)
此外,优选在L1<x<L2的范围内上述周长y随着上述轴M3方向的距离x的增加而渐进性增加。这里,人的小臂通常从小臂中央附近至臂肘过程中肌肉成大幅隆起的形状。即,戴用时所述手套1的从最细位置A至小臂末端位置B的区域所接触的、戴手套的人的从手腕部分至前臂部分的区域,是中间变细的形状。因此,根据上述公式(1),且通过使上述周长y随着上述轴M3方向的距离x的增加而渐进性增加,可以容易地使所述手套1的从最细位置A至小臂末端位置B的区域顺着戴手套的人的从手腕部分至前臂部分的区域。因此,能进一步容易地保证所述手套1的下摆部16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提高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
这里,从上述公式(1)的右边去除了常数项的下述公式(8)的F,代表在小臂区域S中周长以线形增加的情况。此时,如图1的小臂区域S中虚线F所示,小臂区域S中下摆部16在侧视图中以直线状扩大。对此,优选所述手套1在小臂区域S中下摆部16成为向内表面膨出的形状。即,优选上述周长y与下述公式(8)所示的F的差(F-y),成为在L1<x<L2的范围具有一个最大值的“上凸的函数”。本发明人等发现,在(F-y)为下凸的情况下,小臂区域S中朝向距离x的增加方向(从指前端朝下摆部方向)的、周长的扩大越大越容易产生偏移掉落,当其中存在扩大特异性变大的部分时,则不能充分对抗重力导致的偏移掉落,下摆部16容易产生弯曲。对此,如上所述通过使小臂区域S成为上述差(F-y)为“上凸的函数”的形状,能够排除特异性变大的部分,提高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此外,特别是上衣为半袖时和卷起袖子时等,假定空手戴用所述手套1的情况下,提高对小臂部的契合感的效果显著。
F=a+(b-a)×(x-L1)/(L2-L1)···(8)
作为下摆部16的抗弯刚度的下限,优选20mm,更优选25mm。另一方面,作为上述抗弯刚度的上限,优选65mm,进一步优选55mm,更优选50mm。上述抗弯刚度不足上述下限时,由于所述手套1对戴手套的人的手腕动作的追随,所述手套1在手腕侧朝向下方的作业时对下摆部16施加的重力,以及放入下摆部16的衣服的偏移等,下摆部16上容易产生褶和弯曲,从而下摆部16存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的可能。反之,上述抗弯刚度超过上述上限时,存在作业性降低或作业时戴手套的人的疲劳累积程度增加的可能。
这里,抗弯刚度可以通过JIS-L1096:2010记载的45°悬臂法测定。所述方法的测定如下进行。(1)从最细位置A向下摆部16的末端方向(下摆部16的开口部16c的方向)准备宽度20mm×长度150mm的试验片,在一端侧带有45°的斜面的光滑水平台的上方,在使相当于手套内表面的面和上述水平台接触的状态下,将上述试验片的短边与分度(scale)基线对合放置。(2)用20mm×150mm的即和上述试验片相同大小的非粘着性的板按压上述试验片的表面,在上述状态下使上述试验片以约2mm/秒的速度在斜面方向滑动,读取上述试验片的一端的中央点和斜面接触时的分度(移动距离)(mm)。(3)从5个手套各准备1枚上述试验片,合计5枚,分别测定移动距离,将其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得到的值作为抗弯刚度。另外,难以从手套切出长度150mm的试验片时,只要以宽度20mm切出尽可能大的试验片而使用,也可以得到同等的结果。
作为下摆部16的弯曲刚性的下限,优选0.02gf·cm2/cm,更优选0.03gf·cm2/cm。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弯曲刚性的上限,优选0.38gf·cm2/cm,更优选0.34gf·cm2/cm。上述弯曲刚性越低则对手的动作负荷越小,容易进行精密作业,而上述弯曲刚性不足上述下限时,下摆部16容易产生褶和弯曲,下摆部16存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的可能。反之,上述弯曲刚性超过上述上限时,存在作业性降低或作业时戴手套的人的疲劳累积程度增加的可能。
这里,弯曲刚性可以通过纯弯曲试验计算。具体而言,弯曲刚性能够由公知的纯弯曲试验机(例如Kato Tech公司制KES-FB2)测定,最大曲率:K=+/-2.5cm-1时,从曲率0.5和1.5、-0.5和-1.5的值进行计算。作为试验片,从下摆部16没有褶的部分切出5cm×5cm使用。为测定在上述轴M3方向受到的弯曲的弯曲刚性,将上述试验片以手套的周长方向被安装卡具夹持的方式进行设置,进行纯弯曲试验。从5个手套各准备1枚试验片,合计5枚,将其各自的测定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后作为弯曲刚性。
另外,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的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没有特别限定。另外,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与下摆部16、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的厚度大体成比例。因此,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的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可以从下摆部16的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进行推定。从所述厚度推定的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的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和下摆部16的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同等或在其以上即可。此外,主体部10的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也没有特别限定,但和第一指部11至第五指部15同样,与下摆部16的抗弯刚度和弯曲刚性同等或在其以上即可。
上述周长y在下摆部16的开口部16c中满足下述公式(2)即可。即,开口部16c的周长形成为周长大于以上述公式(8)所示的线形增加周长时的周长。x≥L2的区域中的手套1的下摆部16的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的静摩擦力,难以遏制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因此,在下摆部16的开口部16c中,通过使上述周长y满足下述公式(2),即扩张开口部16c,在抑制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的同时,能够提高所述手套1的脱戴性。
y>a+(b-a)×(x-L1)/(L2-L1)···(2)
由于所述手套1能够抑制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所以能够将手套的全长加长。通过将手套的全长加长,提高了水向所述手套1内部的侵入防止效果。一般的手套全长在30cm以上且32cm以下时,所述手套1的全长可以达到33cm以上。作为所述手套1的全长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超过肘的位置的长度会带来作业性降低的可能,所以例如可以是45cm。
(手套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简要说明所述手套1的制造方法,但是所述手套1的制造方法不限于此。
(第一制造方法)
所述手套1可以通过具备浸渍工序和加热处理工序的手套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浸渍工序)
在浸渍工序中,将陶瓷或金属制的手模型浸渍在树脂原料中并提起。作为上述树脂原料,采用配合有作为所述手套1的主成分的树脂的原料。
(加热处理工序)
在加热处理工序中,使在上述浸渍工序中形成在手模型的表面的树脂被膜凝固。具体而言,将通过向树脂原料的浸渍而形成的树脂被膜进行加热并使其凝固至流动性消失的程度后,将其加热至能保证必要的物性为止,形成手套主体。随后,在把由树脂被膜形成的手套主体表里翻转的同时从手模型取下,得到所述手套1。另外,由于手套主体是在表里翻转的同时被从手模型取下,所以制造中的手套主体的表面成为所述手套1的内表面。
(第二制造方法)
或者,所述手套1还可以通过具备第一浸渍工序、第二浸渍工序和加热处理工序的手套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第一浸渍工序)
在第一浸渍工序中,将陶瓷或金属制的手模型浸泡到凝固剂中。具体而言,第一浸渍工序中把上述手模型浸渍到凝固剂溶液中,提起后,使凝固剂溶液的溶剂蒸发。
作为上述凝固剂溶液,可以采用公知的例如包含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钙等多价金属盐或醋酸、柠檬酸等有机酸的甲醇溶液、水溶液等。其中优选包含多价金属盐。通过使上述凝固剂溶液中包含多价金属盐,能容易地控制乳胶原料对手模型的附着量和附着厚度。
(第二浸渍工序)
第二浸渍工序将上述手模型浸渍到乳胶原料中。具体而言,第二浸渍工序将上述第一浸渍工序后的手模型浸渍到乳胶原料中,提起。
作为上述乳胶原料,采用配合有作为所述手套1的主成分的橡胶或树脂的原料。
(加热处理工序)
在加热处理工序中,使通过上述第二浸渍工序在手模型的表面形成的乳胶被膜进行干燥。具体而言,使经过乳胶原料的浸渍形成的乳胶被膜的水分进行蒸发后,促进交联反应,形成保证了必要物性的手套主体。随后,将利用乳胶被膜形成的手套主体表里翻转的同时将其从手模型取下,得到所述手套1。
此外,不论第一制造方法和第二制造方法哪一种方法的加热处理工序中,都可以在表面的流动性消失的被膜上,作为润滑剂来层叠丙烯酸树脂、聚氨酯等硬度高的薄膜,或涂布粘接剂后进行起绒织物的植毛,或涂布了混合起绒织物的粘接剂后,通过干燥来提高所述手套1的内表面的脱戴性。
或者,可以在从加热处理工序后至把手套主体从手模型取下为止期间,通过进行作为润滑处理的氯化处理或在手套表面涂布玉米淀粉作为润滑剂等,来提高所述手套1的内表面的穿戴性。
(优点)
由于所述手套1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12的基端12b和第五指部15的基端15b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11的基端11b和第二指部12的基端12b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120度以下,所以特别是第一指部11弯曲时,手背侧的手腕附近不易产生拉伸褶和弯折褶,能够抑制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
此外,由于所述手套1中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B上的周长b之比b/a设为1.32以下,所以容易保证手套1的下摆部16的内表面与戴手套的人的袖口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抑制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
而且,由于所述手套1中最细位置A和小臂末端位置B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0.20mm以上,所以具有适当的抗弯刚度。此外,由于上述比b/a设在1.32以下,因此所述手套1即使在手腕侧朝向下方的作业时,下摆部也不易因施加在其上的重力或放入下摆部的衣服的偏移等而产生成为偏移掉落的起点的下摆部的皱褶或弯曲。通过所述适当的抗弯刚度和上述比b/a的范围,所述手套1上不易产生会易导致下摆部16发生偏移掉落的弯曲,能够抑制下摆部16的偏移掉落。
此外,由于所述手套1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第二指部12的基端12b和第五指部15的基端15b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第一指部11的基端11b和第二指部12的基端12b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最细位置A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B上的周长b之比b/a设在1.10以上,最细位置A和小臂末端位置B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设在0.80mm以下,所以能够抑制脱戴的容易性的降低。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以外,可以实施各种变更、改良过的方式。
例如所述手套可以在下摆部的开口部进一步设置袖套等其他构件。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氯乙烯系糊剂树脂(KANEKA公司制PSM-30)100质量份中,配合增塑剂(LANXESS公司制Mesamoll,其中Mesamoll是注册商标)110质量份、稳定剂(ADEKA公司制SC-72)3质量份、增粘剂(德山公司制QS-102)0.3质量份,准备了树脂原料。
此外,作为没有表面涂层的陶瓷的手模型,准备了得到的手套的全长(从第三指部前端至开口部的长度)、开口部的周长、第三指部前端和第一指部基端的间隔D、最细位置的轴向距离L1、最细位置的周长a和小臂末端位置的周长b成为表1的值且轴向距离为x的位置上的周长y调整到满足下述公式(9)的手模型。
y≤a+(b-a)×(x-L1)/(L2-L1)···(9)
将上述手模型浸渍在储存有上述树脂原料的浴槽中,再提起。另外,提起时,以使下摆部的被膜的厚度达到表1的厚度的方式调整从上述浴槽中提起上述手模型的速度。这里,下摆部的厚度是指将采用株式会社TECLOCK的“PG-20”、探头直径5mm、测定力44gf来测定任意的10处得到的值进行算术平均后的值。
将提起的手模型在250℃的烤箱中加热1分钟,接下来用190℃的烤箱加热10分钟,形成了被膜。随后,将上述手模型冷却,通过在上述被膜表面涂满玉米淀粉翻转着脱模,得到实施例1的手套。
(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2)
将最细位置的粗细固定并调整下摆部的粗细,准备了b/a达到表1的值的手模型,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手套。
(实施例4~实施例6、比较例3)
以下摆部的被膜的厚度达到表1的厚度的方式调整从上述浴槽中提起上述手模型的速度,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4~实施例8的手套。
(实施例7、实施例8)
在实施例1中,以下摆部的被膜的厚度达到表1的厚度的方式调整了从上述浴槽中提起上述手模型的速度。此外,在烤箱中的250℃的加热和190℃的加热之间,将上述手模型浸渍在丙烯酸系粘接剂浴中再提起,使所形成的粘接剂被膜的表面轻微干燥后,对细度1.0分特长度0.5mm的粘胶丝起绒织物进行静电植毛。除上述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手套。
另外,作为参考,在手套的下摆部中树脂被膜的厚度分别是0.38mm、0.44mm,粘接剂被膜的厚度为0.05mm。这里,是用显微镜测定了各个被膜任意10点的厚度并进行算术平均后的值。
(实施例9)
通过在从开口部靠指尖侧30mm的位置至开口部加大下摆部的扩大,准备开口部的周长达到280mm的手模型,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9的手套。
另外,从开口部靠指尖侧30mm的位置,是从小臂末端位置靠开口部侧。
(实施例10)
准备以使轴向距离为x的位置上的周长y满足下述公式(10)的方式调整的手模型,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0的手套。另外,下述公式(10)中等号成立的位置,设为最细位置和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中央附近。
y≤a+(b-a)×(x-L1)/(L2-L1)+6···(10)
(评价)
关于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3的手套,进行以下所示的全部或一部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抗弯刚度)
通过JIS-L1096:2010的45°悬臂法求出。另外,从一个手套的手背侧,以最细位置作为起点朝开口部方向切出1个宽度20mm长度150mm大小的试验片。以接触手套样本内部的方式放置在测定器的水平台上,实施了测定。抗弯刚度的值是从5个手套切出合计5个试验片后测定的值的算术平均。
(弯曲刚性)
从一个手套的指甲侧的下摆部,切出1个5cm×5cm大小的试验片。采用Kato Tech公司制纯弯曲试验机KES-FB2,将上述试验片以手套的周围方向被试验机的试验卡具夹持的方式设置而进行测定,从在曲率+2.5cm-1和-2.5cm-1的范围中5次往返时的曲率0.5cm-1及1.5cm-1、和-0.5cm-1及-1.5cm-1的值算出。弯曲刚性的值是从5个手套各切出1个合计5个试验片进行测定的值的算术平均。
(脱戴性)
使10人的体验者脱戴手套,听取是否感觉容易脱戴,以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
A:回答脱戴容易的人数在9人以上。
B:回答脱戴容易的人数为7~8人。
C:回答脱戴容易的人数为5~6人。
D:回答脱戴容易的人数在4人以下。
(下摆部的偏移掉落)
使10人的体验者进行清洗20个盘子并移放到干燥用的篮子的炊具清洗作业,以下述基准评价了偏移掉落的产生。另外,上衣的长袖部放入手套的下摆部中。此外,当手套的开口部产生向手腕方向偏移3cm以上时,判定为偏移掉落。
A:偏移掉落的产生的人数为0人。
B:偏移掉落的产生的人数为1人。
C:偏移掉落的产生的人数为2人。
D:偏移掉落的产生的人数为3人以上。
(柔软性)
针对上述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在炊具清洗作业时感受的手套样本的柔软性进行了调查,以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
A:回答柔软的人数,为9人以上。
B:回答柔软的人数为7~8人。
C:回答柔软的人数为5~6人。
D:回答柔软的人数为4人以下。
(表1)
Figure BDA0002088582560000191
另外,表1中“-”代表未测定。
从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10的手套脱戴性优异,且下摆不易产生偏移掉落。
对此,比较例1的手套脱戴性差,比较例2和比较例3的手套,下摆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在比较例1的手套中,考虑因b/a的值过小而脱戴性差。在比较例2的手套中,考虑因b/a的值过大而下摆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此外,在比较例3的手套中,考虑由于最细位置和上述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过小而下摆部容易产生偏移掉落。
因此,通过将b/a设为1.10以上且1.32以下,最细位置和上述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设为0.20mm以上且0.80mm以下,可以得到在维持脱戴的容易性的同时能抑制作业中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掉落的手套。
进一步具体观察,从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8可知,通过使抗弯刚度在20mm以上,能够抑制下摆部的偏移掉落。而且,实施例1和实施例5~实施例8与实施例4进行比较可知,通过使抗弯刚度在25mm以上,能提高所述抑制效果。
此外,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9进行比较可知,通过将开口部的周长扩大,脱戴性提高。
而且,若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10进行比较,责任满足下述公式(9)的实施例1与满足下述公式(10)的实施例10相比更不易产生下摆部的偏移掉落。因此可知通过减小周长y,可以提高下摆部的偏移掉落的抑制效果。
y≤a+(b-a)×(x-L1)/(L2-L1)···(9)
y≤a+(b-a)×(x-L1)/(L2-L1)+6···(10)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手套在维持脱戴的容易性的同时能抑制作业中下摆部偏向手腕方向的掉落。

Claims (5)

1.一种以橡胶或树脂为主成分的手套,包括:以覆盖戴手套的人的手掌和手背的方式形成袋状的主体部;以分别覆盖戴手套的人的第一指至第五指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的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以及朝向和所述第一指部至第五指部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下摆部,所述手套的特征在于,
在从指前端方向的俯视下,连接所述第二指部和所述第五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与连接所述第一指部和所述第二指部的基端的中心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在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
设所述第三指部前端与所述第一指部基端在所述第三指部的轴向的间隔为D时,在以所述第三指部前端为基点的朝向所述下摆部侧的、所述第三指部的轴向距离处于1.3×D以上且1.8×D以下的范围的手腕区域中,周长最小的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小臂末端位置上的周长b之比b/a为1.10以上且1.32以下,所述小臂末端位置的轴向距离是所述最细位置的轴向距离的1.6倍,
所述最细位置上的周长a与所述间隔D之比a/D在1.50以上且1.85以下,
当所述最细位置和所述小臂末端位置的轴向距离分别设为L1mm和L2mm时,轴向距离为x mm的位置上的周长ymm,在L1<x<L2的范围中满足下述公式(1)和(6),
所述手套的全长在30cm以上且45cm以下,
y≤a+(b-a)×(x-L1)/(L2-L1)+4···(1)
y≥a+(b-a)×(x-L1)/(L2-L1)-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根据JIS-L1096:2010的45°悬臂法测定的所述下摆部的抗弯刚度在20mm以上且6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部的弯曲刚性在0.02gf·cm2/cm以上且0.38gf·cm2/c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细位置和所述小臂末端位置之间的区域的平均厚度在0.20mm以上且0.8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周长y在所述下摆部的开口部中,满足下述公式(2),
y>a+(b-a)×(x-L1)/(L2-L1)···(2)。
CN201910496016.9A 2018-06-18 2019-06-10 手套 Active CN110613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5490A JP6435435B1 (ja) 2018-06-18 2018-06-18 作業用手袋
JP2018-115490 2018-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3195A CN110613195A (zh) 2019-12-27
CN110613195B true CN110613195B (zh) 2022-11-01

Family

ID=64560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6016.9A Active CN110613195B (zh) 2018-06-18 2019-06-10 手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35435B1 (zh)
CN (1) CN11061319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248A (zh) * 2008-03-12 2008-08-06 北京瑞京乳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内涂层和麻状表面的胶乳手套
CN102448339A (zh) * 2009-04-10 2012-05-09 极品手套股份有限公司 双手可用的手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94066A (en) * 1931-02-18 1933-01-10 Emerson J Smith Rubber glove
JPH0253902A (ja) * 1988-08-12 1990-02-22 Eagle Ind Co Ltd 手袋の着脱装置
JPH079928U (ja) * 1993-07-09 1995-02-10 小松 栄子 ゴムまたはビニール製の作業用長手袋
JP2701704B2 (ja) * 1993-09-10 1998-01-2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ゴム手袋
JPH10102305A (ja) * 1996-09-25 1998-04-21 Showa Kk 塩化ビニル手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70015A (ja) * 1998-12-08 2000-06-20 Mitsubishi Materials Silicon Corp クリーンルーム用手袋及び無塵服
DE10010138A1 (de) * 2000-03-03 2001-09-06 Gregor Kohlruss Waschhandschuh
US7460926B2 (en) * 2005-04-12 2008-12-02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method of tubular knitted fabric
JP5255596B2 (ja) * 2010-05-17 2013-08-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手袋
JP2012162825A (ja) * 2011-02-07 2012-08-3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手袋
KR20130000225A (ko) * 2011-06-22 2013-01-02 도유진 개구부의 둘레 길이 조절이 가능한 양면 고무장갑
US20160143379A1 (en) * 2013-07-22 2016-05-26 Summit Glove Inc. Glove having a widened cuff and with finger regions that include a flexible hinge region
WO2015022819A1 (ja) * 2013-08-12 2015-02-19 ショーワ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滑止手袋
KR20170014372A (ko) * 2015-07-29 2017-02-08 양소희 기능성 장갑
US10149591B2 (en) * 2016-01-14 2018-12-11 Joseph P. Hagen Cleaning mitt, cleaning kit, and cleaning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user's hand during cleaning
JP6710546B2 (ja) * 2016-03-08 2020-06-17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作業用手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248A (zh) * 2008-03-12 2008-08-06 北京瑞京乳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内涂层和麻状表面的胶乳手套
CN102448339A (zh) * 2009-04-10 2012-05-09 极品手套股份有限公司 双手可用的手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18648A (ja) 2019-12-26
CN110613195A (zh) 2019-12-27
JP6435435B1 (ja)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0382B2 (en) Utility glove
US10271597B2 (en) Utility glove
JP7457378B2 (ja) サポート型手袋および該サポート型手袋の製造方法
US20230380527A1 (en) Ambidextrous fish scale-textured glove
US20060191056A1 (en) Disposable glov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20090070916A1 (en) Personal protective garment
US20060222688A1 (en) Disposable gloves
WO1990008483A1 (en) Gloves for mechanics
US20160143379A1 (en) Glove having a widened cuff and with finger regions that include a flexible hinge region
CN110613195B (zh) 手套
CA2929847C (en) Utility glove
CN114126436A (zh) 弹性体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67751B (zh) 手套和生产其的方法
JP7386497B2 (ja) 手袋
EP2430932A2 (en) Multilayer protective gloves
WO2020247401A1 (en) Medical/dental/utility glove with anti-fatigue and air channel improvements
KR102602080B1 (ko) 가정용 고무장갑 제조방법
JP7343948B1 (ja) 各指の摘み用突起部を有する手袋及びその手袋による手指の抜き取り方法
CN212036197U (zh) 一种发泡耐磨浸胶手套
JP4189660B2 (ja) 手首拘束用サポーター
JPH0724929U (ja) 精密作業用手袋
JP2012026062A (ja) 手袋
CA2540425A1 (en) Modified flock lined glove
CA2551902A1 (en) Modified flock lined glo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67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