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6161A -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6161A
CN110606161A CN201910946193.2A CN201910946193A CN110606161A CN 110606161 A CN110606161 A CN 110606161A CN 201910946193 A CN201910946193 A CN 201910946193A CN 110606161 A CN110606161 A CN 110606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ox body
block
limit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61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6161B (zh
Inventor
陆中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陆中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陆中艳 filed Critical 陆中艳
Priority to CN2019109461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6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6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6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6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6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M6/90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其步骤在于:首先,维护人员将电量不足的由安装箱内电池取出,使限位部件对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的触发击发进行限位约束:而后,将满电电池安装于安装箱内,电池对触发块进行挤压,电池迫使限位部件解除对击发装置一的限位,击发装置一驱动电池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与此同时,限位部件将解除对击发装置二的限位,击发装置二驱动电池的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与反馈系统连接接通;其优点在于,电池安装完成的瞬间,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能够自动实现紧密抵触对接,避免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供电对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单车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其中共享单车主要包括共享自行车与共享助力车两种,共享自行车适合于短途(5公里以内),而共享助力车适合于中途(5公里至10公里),得益于共享助力车的驱动形式,其通过人工脚踏助力与电动助力两种混合的驱动方式,其最高时速可达25km/h。
共享助力车电池需要频繁跟换,长期频繁的跟换极易使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产生磨损,导致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之间的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能够保证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之间能够始终紧密抵触的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并且电池安装完成的瞬间,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能够自动实现对接。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能够保证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之间能够始终紧密抵触的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并且电池安装完成的瞬间,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能够自动实现对接。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取出阶段;
S1:维护人员将电量不足的由安装箱内电池取出,使限位部件对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的触发击发进行限位约束:
共享助力车车体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箱,安装箱内包含可拆卸布置的矩形电池、助力电机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一、反馈系统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二,其中电池包括与对接机构一进行对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进行对接的第二供电输出端,安装箱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一、用于驱动第二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二以及用于对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件,电池安装完成时能够使限位部件解除对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的限位,使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自动触发完成对接驱动;
所述的安装箱包括开口朝向共享助力车一侧的矩形箱体、与箱体开口处构成可拆卸连接配合的箱盖,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直角形的卡接板,卡接板沿箱体的开口方向布置,卡接板两两对称布置并且围设成与电池相适配的矩形安装区,卡接板用于对电池的四个边角处进行夹持稳固,卡接板的内侧面嵌设有弹性材料;
电池的第一输出端包括由电池底部引出的正极输出导线一与负极输出导线一且两者沿电池的厚度方向并列布置,正极输出导线一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出接头一,负极输出导线一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出接头一,电池的第二输出端包括由电池顶部引出的正极输出导线二与负极输出导线二且两者沿电池的厚度方向并列布置,正极输出导线二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导线二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出接头二;
(二)安装阶段;
S2:将满电电池安装于安装箱内,电池对触发块进行挤压,电池迫使限位部件解除对击发装置一的限位,击发装置一驱动电池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
所述的击发装置一活动设置于中间定位块的上方,击发装置一包括转动设置于中间定位块上方且轴向平行于箱体的开口方向布置的转筒,转筒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向外凸起的矩形拨动板,拨动板的度方向方向转筒的轴向、宽度方向平行于转筒的径向,电池安装前,拨动板由箱体的左侧壁朝向右侧壁向下倾斜布置且拨动板位于正极输出导线一与负极输出导线一的上方,拨动板背离转筒一端面开设有半圆弧形卡口,卡口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拨动板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两卡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入接头一与负极输入接头一之间的距离,其中一卡口与正极输出导线一正对布置、另一负极输出导线一正对布置,且卡口的直径等于正极输出导线一/负极输出导线一的直径;
所述的击发装置一还包括与箱体左侧壁铰接连接活塞缸,活塞缸包括柱状中空的缸体、与缸体相匹配的活塞杆,缸体的轴向垂直转筒的轴向,活塞杆可沿着缸体的顶端向上伸出/缩回,缸体的底部与转筒的外圆面铰接连接且该铰接轴的轴向平行于转筒的轴向,并且该铰接处与拨动板相对布置,活塞杆的顶端与箱体的左侧壁铰接连接并且该铰接轴的轴向垂直于转筒的轴向,所述缸体内活动设置有击发弹簧一,击发弹簧一一端与缸体的顶部抵触、另一端与活塞杆的底部抵触并且击发弹簧一的弹力始终推动活塞杆朝向缸体内滑动,电池安装对接前,限位部件对转筒的顺时针转动进行限位约束;
击发装置一在工作过程,当限位部件对转筒的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一的弹性势能释放并且推动活塞杆朝向缸体的内部滑动,相对而言,缸体将向上运动并且拉动转筒顺时针转动,转筒将带动拨动板绕着转筒的轴线同步转动,卡口卡接于正极输出导线一/负极输出导线一上并且与正极输出接头一/负极输出接头一相抵触,转筒进一步顺时针转动,拨动板将拨动正极输出接头一靠近靠近正极输入接头一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拨动负极输出接头一靠近负极输入接头与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使电池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对接接通;
S3:在步骤二进行的同时,限位部件将解除对击发装置二的限位,击发装置二驱动电池的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与反馈系统连接接通;
所述的击发装置二包括用于对电池第二输出端进承托定位的夹持承托机构、用于对电池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对接进行引导的导向构件以及在导向构件引导作用下驱动电池第二输出端向上运动与对接机构二进行对接接通的抵推机构,其中夹持承托机构设置于信号控制器与上方的两卡接板之间,导向机构设置于对接前时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与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之间,抵推机构设置于导向构件引导起始端处并且可沿着导向构件的引导方向滑动至其引导终点端;
所述的导向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右侧壁上的导向块二、与箱体底部固定连接并且位于导向块二与挡块之间的导向块一,导向块二与导向块一间距布置,导向块二的底部倾斜布置并且该斜面与导向块一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导向块二与导向块一由下至上形成了相互接通的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V型导向槽一的开口竖直向下,其中电池对接前,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位于V型导向槽一的开口处,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位于竖直导向槽二的顶部且竖直导向槽二的宽度与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一致;
所述的抵推机构包括位于V型导向槽一开口处且可沿着其引导方向向上滑动的矩形抵推块,抵推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箱体的开口方向、宽度方向平行于箱体宽度方向,抵推块上端面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缺口,缺口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抵推块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两缺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入接头二与负极输入接头二之间的距离,缺口小于正极输出接头二与负极输出接头二的大小,电池对接前,其中一缺口位于正极输出导线二正下方、另一缺口位于负极输出导线正下方,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架设与轴向平行于箱体宽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杆一,导向杆一设置有两个并且上下布置,导向杆一上套设有水平滑板,水平滑板与导向杆一沿箱体的宽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向杆一上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的弹力始终推动水平滑板靠近箱体的右侧壁滑动,抵推块与水平滑板之间构成竖直方向上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抵推块靠近右侧壁一端面固定设置有凸耳,所述箱体的右侧壁上还设置有托架且托架位于导向块二的下方,所述凸耳与托架之间设置有压缩的击发弹簧二,击发弹簧二一端与托架抵触、另一端与凸耳抵触并且击发弹簧二的弹力始终由托架指向凸耳,电池安装对接前,限位部件对抵推块的向上运动进行限位约束;
抵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当限位部件对抵推块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二的弹性势能将释放并且推动抵推块向上运动,正极输出导线二、负极输出导线二将卡入至缺口内,抵推块将沿着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向上滑动,同时,抵推块将沿着水平滑板竖直向上滑动,水平滑板将克服复位弹簧一的弹力作用沿着导杆一滑动,抵推块将推动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向上翻转分别与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对接接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电池安装完成的瞬间,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能够自动实现对接,并且由弹簧的弹力进行支撑使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能够紧密抵触,避免电池的输出接头与对接接头之间的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共线助力车车体的配合图。
图2为电池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池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无电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电池未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安装电池触发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卡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对接机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2为对接机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14为击发装置一与对接机构一的配合图。
图15、16、17、18为击发装置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击发装置二与对接机构二的配合图。
图20、21为夹持承托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导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抵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抵推机构与对接机构二、电池的配合图。
图25为限位部件与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的配合图。
图26为限位部件与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的配合图。
图27为拉绳一、拉绳二与限位约束机构的配合图。
图28、29、30、31、32为限位约束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3为触发块卡接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34为复位环与拉绳一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共享助力车电池的功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对助力电机进行供电,助力电机启动运行对助力车进行驱动;其二为,对反馈系统进行供电,反馈系统对电池的电量进行监测,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反馈系统将信号远程反馈至后台管理处,提醒维护人员对该辆共享助力车的电池进行跟换处理。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取出阶段;
S1:维护人员将电量不足的由安装箱100内电池110取出,使限位部件400对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的触发击发进行限位约束:
共享助力车车体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箱100,安装箱100内包含可拆卸布置的矩形电池110、助力电机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一120、反馈系统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二130,其中电池110包括与对接机构一120进行对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进行对接的第二供电输出端,安装箱100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一200、用于驱动第二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二300以及用于对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件400,电池110安装完成时能够使限位部件400解除对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的限位,使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自动触发完成对接驱动;
(二)安装阶段;
S2:将满电电池110安装于安装箱100内,电池110对触发块416进行挤压,电池110迫使限位部件400解除对击发装置一200的限位,击发装置一200驱动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110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
击发装置一200在工作过程,当限位部件400对转筒201的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一206的弹性势能释放并且推动活塞杆205朝向缸体204的内部滑动,相对而言,缸体204将向上运动并且拉动转筒201顺时针转动,转筒201将带动拨动板202绕着转筒201的轴线同步转动,卡口203卡接于正极输出导线一111/负极输出导线一113上并且与正极输出接头一112/负极输出接头一114相抵触,转筒201进一步顺时针转动,拨动板202将拨动正极输出接头一112靠近靠近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拨动负极输出接头一114靠近负极输入接头与124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使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对接接通;
S3:在步骤二进行的同时,限位部件400将解除对击发装置二300的限位,击发装置二200驱动电池110的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110与反馈系统连接接通;
抵推机构330在工作过程中,当限位部件400对抵推块331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二338的弹性势能将释放并且推动抵推块331向上运动,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将卡入至缺口332内,抵推块331将沿着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向上滑动,同时,抵推块331将沿着水平滑板334竖直向上滑动,水平滑板334将克服复位弹簧一335的弹力作用沿着导杆一333滑动,抵推块331将推动正极输出接头二116、负极输出接头二118向上翻转分别与正极输入接头二131、负极输入接头二132对接接通。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手动安装自动对接系统,其包括与共享助力车车体固接连接的安装箱100,安装箱100内包含可拆卸布置的矩形电池110、助力电机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一120、反馈系统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二130,其中电池110包括与对接机构一120进行对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进行对接的第二供电输出端,安装箱100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一200、用于驱动第二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二300以及用于对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件400,电池110安装完成时能够使限位部件400解除对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的限位,使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自动触发完成对接驱动。
所述的安装箱100包括开口朝向共享助力车一侧的矩形箱体101、与箱体101开口处构成可拆卸连接配合的箱盖102,箱体1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直角形的卡接板103,卡接板103沿箱体101的开口方向布置,卡接板103两两对称布置并且围设成与电池110相适配的矩形安装区,卡接板103用于对电池110的四个边角处进行夹持稳固,卡接板103的内侧面嵌设有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垫等。
维护人员在跟换电池的过程中,将电量不足的电池110取出,将满电电池110安装于安装箱100内,在安装完成的瞬间,电池110迫使限位部件400解除对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的限位,击发装置一200驱动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击发装置二200驱动电池110的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此时,电池110与助力电机、反馈系统连接接通。
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包括由电池110底部引出的正极输出导线一111与负极输出导线一113且两者沿电池110的厚度方向并列布置,正极输出导线一11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出接头一112,负极输出导线一113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出接头一114,电池110的第二输出端包括由电池110顶部引出的正极输出导线二115与负极输出导线二117且两者沿电池110的厚度方向并列布置,正极输出导线二115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出接头二116,负极输出导线二117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出接头二118。
所述的对接机构一120设置于箱体101的左下角侧壁处其输出端穿过共享助力车本体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对接机构一120包括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的正极输入导线一121、负极输入导线一122,正极输入导线一122的端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负极输入导线一122的端部位置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入接头一124,为了便于对正极输入接头一123与负极输入接头一124进行固定,所述对接机构一12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101下方侧壁上的底板125,底板125位于电池110的下方,底板125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内定位块126、外定位块127以及中间定位块128,内定位块126、中间定位块128以及外定位块127依次由箱体101的底部朝向其开口处布置,正极输入接头一123固定卡接于内定位块126与中间定位块128之间且朝向箱体101的右侧壁布置,负极输入接头一124固定卡接于中间固定块128与外定位块127之间且朝向箱体101的右侧壁布置,电池110安装对接前使其第一输出端弯折成L型结构且正极输出接头一112、负极输出接头一114分别与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负极输入接头一124左右正对布置,并且正极输出接头一112、负极输出接头一114贴合于底板125上,其意义在于,底板125对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进行承托,避免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与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负极输入接头一124发生偏离。
具体的,为了便于引导正极输出接头一112与负极输出接头一114分别与正极输入接头一123与负极输入接头一124对接接通,所述内定位块126与中间定位块128相互靠近一端面均设置成斜面且两斜面之间的距离沿正极输出接头一112指向正极输入接头一123逐渐收窄,所述外定位块127与中间定位块128相互靠近一端面均设置成斜面且两斜面之间的距离沿负极输出接头一124指向负极输入接头一124逐渐收窄,采取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对正极输出接头一112与正极输入接头一123之间的对接、负极输出接头一114与负极输入接头一124之间的对接进行引导,使其两两能够顺利对接接通。
所述的对接机构二130包括与反馈系统电连接的信号控制器且信号控制器固定安装于箱体101的上方侧壁上,信号控制器的底部竖直向下引出正极输入接头二131、负极输入接头二132,电池110安装时使其第二输出端弯折成L型结构且正极输出接头二116、负极输出接头二118与箱体101的右侧壁左右正对布置。
为了便于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的对接,电池110的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的对接,所述正极输出接头一112、负极输出接头一114、正极输出接头二116、负极输出接头二118的端部设置成圆孔状,所述的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负极输入接头一123、正极输入接头二131、负极输入接头二132的端部设置与圆孔状相适配的圆柱状。
对接过程中,将电量不足的电池110由卡接板103内抠出,而后将满电电池的第一输出端向左弯折成L型结构、将第二输出端向右弯折成L型结构,将电池110手动推送至卡接板103内进行固定,在电池100手动安装完成的瞬间,电池110将使限位部件400同时解除对击发装置一200、击发装置二300的限位约束,击发装置一200推动左右正对布置正极输出接头一112靠近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推动左右正对布置的负极输出接头一114靠近负极输入接头与124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电池110对助力电机进行正常供电,与此同时,击发装置二300推动正极输出接头二116向上运动与正极输入接头二131对接接通、推动负极输出接头二118向上运动与负极输入接头二132对接接通,电池110对反馈系统进行正常供电。
所述的击发装置一200活动设置于中间定位块128的上方,击发装置一200包括转动设置于中间定位块128上方且轴向平行于箱体101的开口方向布置的转筒201,转筒201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向外凸起的矩形拨动板202,拨动板202的度方向方向转筒201的轴向、宽度方向平行于转筒201的径向,电池110安装前,拨动板202由箱体101的左侧壁朝向右侧壁向下倾斜布置且拨动板202位于正极输出导线一111与负极输出导线一113的上方,拨动板202背离转筒201一端面开设有半圆弧形卡口203,卡口203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拨动板202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两卡口203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入接头一123与负极输入接头一124之间的距离,其中一卡口203与正极输出导线一111正对布置、另一负极输出导线一11正对布置,且卡口203的直径等于正极输出导线一111/负极输出导线一113的直径,通过使转筒201顺时针转动,使卡口203卡接于正极输出导线一111/负极输出导线一113上并且与正极输出接头一112/负极输出接头一114相抵触,转筒201进一步顺时针转动,拨动板202将拨动正极输出接头一112靠近靠近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拨动负极输出接头一114靠近负极输入接头与124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转筒201顺时针转动,所述的击发装置一200还包括与箱体101左侧壁铰接连接活塞缸,活塞缸包括柱状中空的缸体204、与缸体204相匹配的活塞杆205,缸体204的轴向垂直转筒201的轴向,活塞杆205可沿着缸体204的顶端向上伸出/缩回,缸体204的底部与转筒201的外圆面铰接连接且该铰接轴的轴向平行于转筒201的轴向,并且该铰接处与拨动板202相对布置,活塞杆205的顶端与箱体101的左侧壁铰接连接并且该铰接轴的轴向垂直于转筒201的轴向,所述缸体204内活动设置有击发弹簧一206,击发弹簧一206一端与缸体204的顶部抵触、另一端与活塞杆205的底部抵触并且击发弹簧一206的弹力始终推动活塞杆205朝向缸体204内滑动,电池110安装对接前,限位部件400对转筒201的顺时针转动进行限位约束,当限位部件400将对转筒201的限位约束解除,击发弹簧一206弹性势能释放将驱动转筒201顺时针转动。
击发装置一200在工作过程,当限位部件400对转筒201的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一206的弹性势能释放并且推动活塞杆205朝向缸体204的内部滑动,相对而言,缸体204将向上运动并且拉动转筒201顺时针转动,转筒201将带动拨动板202绕着转筒201的轴线同步转动,卡口203卡接于正极输出导线一111/负极输出导线一113上并且与正极输出接头一112/负极输出接头一114相抵触,转筒201进一步顺时针转动,拨动板202将拨动正极输出接头一112靠近靠近正极输入接头一123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拨动负极输出接头一114靠近负极输入接头与124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使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对接接通。
所述的击发装置二300包括用于对电池110第二输出端进承托定位的夹持承托机构310、用于对电池110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对接进行引导的导向构件320以及在导向构件320引导作用下驱动电池110第二输出端向上运动与对接机构二130进行对接接通的抵推机构330,其中夹持承托机构310设置于信号控制器与上方的两卡接板103之间,导向机构320设置于对接前时正极输出接头二116负极输出接头二118与正极输入接头二131负极输入接头二132之间,抵推机构330设置于导向构件310引导起始端处并且可沿着导向构件310的引导方向滑动至其引导终点端。
具体的,所述的夹持承托机构310包括固定安装有箱体101右侧壁上的安装架311、固定设置于箱体101底部并且位于上方两夹持板103上方的挡块314,其中安装架311与位于上方的夹持板103等高布置,挡块314位于上方两夹持板103间隙处的上方,安装架311与挡块314之间设置有呈L型且相对布置的承托板一312与承托板二313,承托板一312靠近安装架311布置并且与其固定连接,承托板二313靠近挡块314布置,承托板二313与挡块314之间的距离可增大调节并且初始状态下等于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的直径,承托板一312与承托板313的其中一直角面水平布置、另一直角面竖直向下布置,承托板一313的水平面与承托板二313的水平面等高,通过将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弯折成L型结构卡接于挡块314与承托板二313竖直面之间的间隙处并且弯折搭衬于承托板二313承托板一312的水平面上。
更为具体的,为了使挡块314与承托板二313之间的间隙大小可增大以便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的卡入,所述箱体1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滑杆318,承托板二313的竖直面套接于滑杆318上并且可沿着箱体101的宽度方向进行滑动,滑杆318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台阶319,初始状态下承托板二313的竖直面背离承托板一312一端面与限位台阶319相贴合并且此时承托板二313竖直面与挡块314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的直径,为了能够对卡入后的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进行有效夹持,所述承托板一312竖直面与承托板二313竖直面之间设置有用于活动连接连两者的伸缩杆组件一,伸缩杆组件一包括固定设置于承托板一312竖直面上且朝向承托板二313延伸布置的杆套一315、固定设置于承托杆二313竖直面上且朝向承托板一313延伸布置的伸缩杆一316,伸缩杆一316活动插接于杆套一315内并且两者沿箱体101的宽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杆套一315的外部活动套设有夹持弹簧317,夹持弹簧317一端与承托板一312竖直面抵触、另一端与承托板二313竖直面抵触并且夹持弹簧317的弹力始终由承托板一312指向承托板二313,采取此技术方案,一方面确保挡块314与承托板二313竖直面之间的距离使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能够顺利卡入,另一方面能够对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进行有效夹持承托。
夹持承托机构310在工作过程中,将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弯折成L型结构卡接于挡块314与承托板二313竖直面之间的间隙处并且弯折搭衬于承托板二313承托板一312的水平面上,夹持弹簧317的弹力将驱动承托板二313远离承托板与312进行运动并且对卡入的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进行有效夹持。
具体的,所述的导向构件320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101右侧壁上的导向块二322、与箱体101底部固定连接并且位于导向块二322与挡块314之间的导向块一321,导向块二322与导向块一321间距布置,导向块二322的底部倾斜布置并且该斜面与导向块一321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导向块二322与导向块一321由下至上形成了相互接通的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V型导向槽一的开口竖直向下,其中电池110对接前,正极输出接头二116、负极输出接头二118位于V型导向槽一的开口处,正极输入接头二131、负极输入接头二132位于竖直导向槽二的顶部且竖直导向槽二的宽度与正极输入接头二131负极输入接头二132一致,通过推动正极输出接头二116沿着V型导向槽一、竖直导向槽二向上滑动与正极输入接头二131对接接通,通过推动负极输出接头二118沿着着V型导向槽一、竖直导向槽二向上滑动与负极输入接头二132对接接通。
具体的,所述的抵推机构330包括位于V型导向槽一开口处且可沿着其引导方向向上滑动的矩形抵推块331,抵推块3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箱体101的开口方向、宽度方向平行于箱体101宽度方向,抵推块331上端面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缺口332,缺口332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抵推块331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两缺口332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入接头二131与负极输入接头二132之间的距离,缺口332小于正极输出接头二116与负极输出接头二118的大小,电池110对接前,其中一缺口332位于正极输出导线二115正下方、另一缺口332位于负极输出导线117正下方,为了便于抵推块331的安装以及可以沿着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进行滑动,所述箱体101的底部固定架设与轴向平行于箱体101宽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杆一333,导向杆一333设置有两个并且上下布置,导向杆一333上套设有水平滑板334,水平滑板334与导向杆一333沿箱体101的宽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向杆一333上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一335,复位弹簧一335的弹力始终推动水平滑板334靠近箱体101的右侧壁滑动,抵推块331与水平滑板334之间构成竖直方向上的滑动导向配合。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使抵推块331竖直向上滑动,所述抵推块331靠近右侧壁一端面固定设置有凸耳336,所述箱体101的右侧壁上还设置有托架337且托架337位于导向块二322的下方,所述凸耳336与托架337之间设置有压缩的击发弹簧二338,击发弹簧二338一端与托架337抵触、另一端与凸耳336抵触并且击发弹簧二338的弹力始终由托架337指向凸耳336,电池110安装对接前,限位部件400对抵推块331的向上运动进行限位约束,当限位部件400对抵推块331限位约束解除,击发弹簧二338弹性势能释放将驱动抵推块331竖直向上运动。
抵推机构330在工作过程中,当限位部件400对抵推块331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二338的弹性势能将释放并且推动抵推块331向上运动,正极输出导线二115、负极输出导线二117将卡入至缺口332内,抵推块331将沿着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向上滑动,同时,抵推块331将沿着水平滑板334竖直向上滑动,水平滑板334将克服复位弹簧一335的弹力作用沿着导杆一333滑动,抵推块331将推动正极输出接头二116、负极输出接头二118向上翻转分别与正极输入接头二131、负极输入接头二132对接接通。
为了能够对转筒201的顺时针转动与抵推块331的竖直向上运动进行限位约束,并且当电池110安装完成的瞬间,能够自动解除对转动201以及抵推块331的限位约束,所述的限位部件400包括与转筒201外圆面固定连接并且对其进行约束的拉绳二402、与凸耳336固定连接并且用于对其进行约束的拉绳一401、用于使拉绳一401与拉绳二402绷紧的限位约束机构410、导轮420以及复位环430,导轮420位于托架337的正下方并且与箱体10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限位约束机构410位于导轮420的正下方并且活动安装于箱体101的右侧壁上,拉绳一401由沿着箱体101的右侧壁由下至上依次穿过限位约束机构410、活动绕过导轮420、活动穿过托架337,拉绳一401的下端与箱体10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上端与凸耳336固定连接,击发弹簧二338套设于拉绳一401的外部,限位约束机构410与拉绳一401固定连接且电池110安装对接前,限位约束机构410下方的拉绳一401处于松弛状态,拉绳二402的一端与拉绳一401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托架337与导轮420之间、另一端绕过上方的两卡接板103竖直向下延伸后逆时针缠绕于转筒201的外圆面上并且该端与转筒201的外圆面固定连接,通过使限位约束机构410解除对拉绳一401固定,使拉绳一401与拉绳二402均放松。
具体的,所述的限位约束机构410包括固定架设于箱体101右侧壁上的导杆二411,导杆二411的轴向平行于箱体101的开口方向,导杆二411设置有两个并且上下对称布置,两导杆二411之间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连杆412且连杆412的端部滑动套接于导杆二411上,导杆二411上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二413且复位弹簧二413的弹力始终推动连杆412朝向箱体101的底部滑动,连杆412靠近电池安装区一侧设置有轴向平行于箱体101开口方向的安装柱414,安装柱414套接于连杆412上并且沿沿着连杆412上下滑动,安装柱414靠近箱体101开口处一端与拉绳一401固定连接、靠近箱体101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约束块415,约束块415的上端面设置成水平面、下端面设置成倾斜面且该水平面与该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沿箱体101的开口方向逐渐增大,通过对约束块415的向上运动进行约束,从而实现限位机构410对拉绳一401的限位固定。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对约束块415的向上运动进行约束,所述的限位约束机构410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柱414下方的触发块416,触发块416靠近箱体101开口处一端面设置成斜面且该斜面形成的尖锐端插入至电池的安装区,触发块416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横置的限位构418且限位构418形成的开口部朝向箱体101的左侧壁,电池110安装对接前限位构418压紧于约束块415的上端水平面上,为了便于触发块416的安装,所述触发块416与箱体101右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伸缩杆组件二,伸缩杆组件二包括与箱体101与侧壁固定连接且轴向平行于箱体101宽度方向布置的杆套二417a、与触发块416固定连接且轴向平行于箱体101宽度方向布置的伸缩杆二417b,伸缩杆二417b插接于杆套二417a内并且两者构成沿箱体101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杆套二417a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三417c且复位弹簧三417c的弹力始终由箱体101的右侧壁指向触发块416,通过使触发块416克服复位弹簧三417c的弹力作用靠近箱体101右侧壁运动,使限位构418与约束块415脱离,从而使限位约束机构410解除对拉绳一401的限位固定,进而使拉绳一401对抵推块331的限位约束解除、使拉绳二402对转筒201的限位约束解除。
所述的复位环430位于限位约束机构410与箱体101下侧壁之间且与拉绳一401固定连接,通过手动对复位环430的向下拉动,使拉绳一401恢复对抵推块331的约束、使拉绳二402复位恢复对转筒201的约束。
限位部件400在工作过程中,将满电电池110安装于卡接板103之间时,电池110将对触发块416的斜面进行挤压并且迫使触发块416克服复位弹簧三417c的弹力作用朝向箱体101的右侧壁滑动,触发块416将带动限位构418同步运动并且使限位构418解除对约束块415的约束,此时,限位约束机构410将解除对拉绳一401与拉绳二402的绷紧,拉绳一401将解除对抵推块331向上运动的约束、拉绳二401将解除对转筒201顺时针转动的约束,电池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120顺利对接、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130顺利堆积,安装柱414将随着拉绳一401竖直向上运动,将电量不足的电池110取下时,维护人员拉动复位环430带动拉绳一430克服击发弹簧一206与击发弹簧二38的弹力作用竖直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将电池110取下,复位弹簧三417c将推动触发块416复位,触发块416将带动限位构418同步复位,当约束块415向下运动且下端的斜面与限位构418抵触处,将对约束块415进行加压并且朝向箱体101的开口处滑动,直至约束块415划过限位构418并且复位弹簧二413将使约束块415插入至限位构418内,限位构418恢复对拉绳一401的限位固定,此时,拉绳一401恢复对抵推块331的约束、拉绳二402恢复对转筒201的约束。

Claims (10)

1.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取出阶段;
S1:维护人员将电量不足的由安装箱内电池取出,使限位部件对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的触发击发进行限位约束:
共享助力车车体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箱,安装箱内包含可拆卸布置的矩形电池、助力电机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一、反馈系统的供电输入端对接机构二,其中电池包括与对接机构一进行对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进行对接的第二供电输出端,安装箱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一、用于驱动第二供电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进行对接的击发装置二以及用于对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件,电池安装完成时能够使限位部件解除对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的限位,使击发装置一、击发装置二自动触发完成对接驱动;
(二)安装阶段;
S2:将满电电池安装于安装箱内,电池对触发块进行挤压,电池迫使限位部件解除对击发装置一的限位,击发装置一驱动电池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
所述的击发装置一活动设置于中间定位块的上方,击发装置一包括转动设置于中间定位块上方且轴向平行于箱体的开口方向布置的转筒,转筒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向外凸起的矩形拨动板,拨动板的度方向方向转筒的轴向、宽度方向平行于转筒的径向,电池安装前,拨动板由箱体的左侧壁朝向右侧壁向下倾斜布置且拨动板位于正极输出导线一与负极输出导线一的上方,拨动板背离转筒一端面开设有半圆弧形卡口,卡口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拨动板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两卡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入接头一与负极输入接头一之间的距离,其中一卡口与正极输出导线一正对布置、另一负极输出导线一正对布置,且卡口的直径等于正极输出导线一/负极输出导线一的直径;
所述的击发装置一还包括与箱体左侧壁铰接连接活塞缸,活塞缸包括柱状中空的缸体、与缸体相匹配的活塞杆,缸体的轴向垂直转筒的轴向,活塞杆可沿着缸体的顶端向上伸出/缩回,缸体的底部与转筒的外圆面铰接连接且该铰接轴的轴向平行于转筒的轴向,并且该铰接处与拨动板相对布置,活塞杆的顶端与箱体的左侧壁铰接连接并且该铰接轴的轴向垂直于转筒的轴向,所述缸体内活动设置有击发弹簧一,击发弹簧一一端与缸体的顶部抵触、另一端与活塞杆的底部抵触并且击发弹簧一的弹力始终推动活塞杆朝向缸体内滑动,电池安装对接前,限位部件对转筒的顺时针转动进行限位约束;
击发装置一在工作过程,当限位部件对转筒的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一的弹性势能释放并且推动活塞杆朝向缸体的内部滑动,相对而言,缸体将向上运动并且拉动转筒顺时针转动,转筒将带动拨动板绕着转筒的轴线同步转动,卡口卡接于正极输出导线一/负极输出导线一上并且与正极输出接头一/负极输出接头一相抵触,转筒进一步顺时针转动,拨动板将拨动正极输出接头一靠近靠近正极输入接头一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拨动负极输出接头一靠近负极输入接头与运动并且实现两者对接接通,使电池的第一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一对接接通;
S3:在步骤二进行的同时,限位部件将解除对击发装置二的限位,击发装置二驱动电池的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自动对接并且紧密抵触,电池与反馈系统连接接通;
抵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当限位部件对抵推块的限位约束解除时,击发弹簧二的弹性势能将释放并且推动抵推块向上运动,正极输出导线二、负极输出导线二将卡入至缺口内,抵推块将沿着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向上滑动,同时,抵推块将沿着水平滑板竖直向上滑动,水平滑板将克服复位弹簧一的弹力作用沿着导杆一滑动,抵推块将推动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向上翻转分别与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对接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安装箱包括开口朝向共享助力车一侧的矩形箱体、与箱体开口处构成可拆卸连接配合的箱盖,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直角形的卡接板,卡接板沿箱体的开口方向布置,卡接板两两对称布置并且围设成与电池相适配的矩形安装区,卡接板用于对电池的四个边角处进行夹持稳固,卡接板的内侧面嵌设有弹性材料;
电池的第一输出端包括由电池底部引出的正极输出导线一与负极输出导线一且两者沿电池的厚度方向并列布置,正极输出导线一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出接头一,负极输出导线一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出接头一,电池的第二输出端包括由电池顶部引出的正极输出导线二与负极输出导线二且两者沿电池的厚度方向并列布置,正极输出导线二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导线二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出接头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对接机构一设置于箱体的左下角侧壁处其输出端穿过共享助力车本体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对接机构一包括与助力电机连接接通的正极输入导线一、负极输入导线一,正极输入导线一的端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正极输入接头一,负极输入导线一的端部位置固定设置有负极输入接头一,所述对接机构一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下方侧壁上的底板,底板位于电池的下方,底板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内定位块、外定位块以及中间定位块,内定位块、中间定位块以及外定位块依次由箱体的底部朝向其开口处布置,正极输入接头一固定卡接于内定位块与中间定位块之间且朝向箱体的右侧壁布置,负极输入接头一固定卡接于中间固定块与外定位块之间且朝向箱体的右侧壁布置,电池安装对接前使其第一输出端弯折成L型结构且正极输出接头一、负极输出接头一分别与正极输入接头一、负极输入接头一左右正对布置,并且正极输出接头一、负极输出接头一贴合于底板上;
所述内定位块与中间定位块相互靠近一端面均设置成斜面且两斜面之间的距离沿正极输出接头一指向正极输入接头一逐渐收窄,所述外定位块与中间定位块相互靠近一端面均设置成斜面且两斜面之间的距离沿负极输出接头一指向负极输入接头一逐渐收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对接机构二包括与反馈系统电连接的信号控制器且信号控制器固定安装于箱体的上方侧壁上,信号控制器的底部竖直向下引出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电池安装时使其第二输出端弯折成L型结构且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与箱体的右侧壁左右正对布置;
所述正极输出接头一、负极输出接头一、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的端部设置成圆孔状,所述的正极输入接头一、负极输入接头一、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的端部设置与圆孔状相适配的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击发装置二包括用于对电池第二输出端进承托定位的夹持承托机构、用于对电池第二输出端与对接机构二对接进行引导的导向构件以及在导向构件引导作用下驱动电池第二输出端向上运动与对接机构二进行对接接通的抵推机构,其中夹持承托机构设置于信号控制器与上方的两卡接板之间,导向机构设置于对接前时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与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之间,抵推机构设置于导向构件引导起始端处并且可沿着导向构件的引导方向滑动至其引导终点端;
所述的导向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箱体右侧壁上的导向块二、与箱体底部固定连接并且位于导向块二与挡块之间的导向块一,导向块二与导向块一间距布置,导向块二的底部倾斜布置并且该斜面与导向块一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上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导向块二与导向块一由下至上形成了相互接通的V型导向槽一与竖直导向槽二,V型导向槽一的开口竖直向下,其中电池对接前,正极输出接头二、负极输出接头二位于V型导向槽一的开口处,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位于竖直导向槽二的顶部且竖直导向槽二的宽度与正极输入接头二负极输入接头二一致;
所述的抵推机构包括位于V型导向槽一开口处且可沿着其引导方向向上滑动的矩形抵推块,抵推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箱体的开口方向、宽度方向平行于箱体宽度方向,抵推块上端面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缺口,缺口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抵推块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两缺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入接头二与负极输入接头二之间的距离,缺口小于正极输出接头二与负极输出接头二的大小,电池对接前,其中一缺口位于正极输出导线二正下方、另一缺口位于负极输出导线正下方,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架设与轴向平行于箱体宽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杆一,导向杆一设置有两个并且上下布置,导向杆一上套设有水平滑板,水平滑板与导向杆一沿箱体的宽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向杆一上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的弹力始终推动水平滑板靠近箱体的右侧壁滑动,抵推块与水平滑板之间构成竖直方向上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抵推块靠近右侧壁一端面固定设置有凸耳,所述箱体的右侧壁上还设置有托架且托架位于导向块二的下方,所述凸耳与托架之间设置有压缩的击发弹簧二,击发弹簧二一端与托架抵触、另一端与凸耳抵触并且击发弹簧二的弹力始终由托架指向凸耳,电池安装对接前,限位部件对抵推块的向上运动进行限位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夹持承托机构包括固定安装有箱体右侧壁上的安装架、固定设置于箱体底部并且位于上方两夹持板上方的挡块,其中安装架与位于上方的夹持板等高布置,挡块位于上方两夹持板间隙处的上方,安装架与挡块之间设置有呈L型且相对布置的承托板一与承托板二,承托板一靠近安装架布置并且与其固定连接,承托板二靠近挡块布置,承托板二与挡块之间的距离可增大调节并且初始状态下等于正极输出导线二/负极输出导线二的直径,承托板一与承托板的其中一直角面水平布置、另一直角面竖直向下布置,承托板一的水平面与承托板二的水平面等高;
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滑杆,承托板二的竖直面套接于滑杆上并且可沿着箱体的宽度方向进行滑动,滑杆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台阶,初始状态下承托板二的竖直面背离承托板一一端面与限位台阶相贴合并且此时承托板二竖直面与挡块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极输出导线二/负极输出导线二的直径,所述承托板一竖直面与承托板二竖直面之间设置有用于活动连接连两者的伸缩杆组件一,伸缩杆组件一包括固定设置于承托板一竖直面上且朝向承托板二延伸布置的杆套一、固定设置于承托杆二竖直面上且朝向承托板一延伸布置的伸缩杆一,伸缩杆一活动插接于杆套一内并且两者沿箱体的宽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杆套一的外部活动套设有夹持弹簧,夹持弹簧一端与承托板一竖直面抵触、另一端与承托板二竖直面抵触并且夹持弹簧的弹力始终由承托板一指向承托板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限位部件包括与转筒外圆面固定连接并且对其进行约束的拉绳二、与凸耳固定连接并且用于对其进行约束的拉绳一、用于使拉绳一与拉绳二绷紧的限位约束机构、导轮以及复位环,导轮位于托架的正下方并且与箱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限位约束机构位于导轮的正下方并且活动安装于箱体的右侧壁上,拉绳一由沿着箱体的右侧壁由下至上依次穿过限位约束机构、活动绕过导轮、活动穿过托架,拉绳一的下端与箱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上端与凸耳固定连接,击发弹簧二套设于拉绳一的外部,限位约束机构与拉绳一固定连接且电池安装对接前,限位约束机构下方的拉绳一处于松弛状态,拉绳二的一端与拉绳一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托架与导轮之间、另一端绕过上方的两卡接板竖直向下延伸后逆时针缠绕于转筒的外圆面上并且该端与转筒的外圆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限位约束机构包括固定架设于箱体右侧壁上的导杆二,导杆二的轴向平行于箱体的开口方向,导杆二设置有两个并且上下对称布置,两导杆二之间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连杆且连杆的端部滑动套接于导杆二上,导杆二上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二且复位弹簧二的弹力始终推动连杆朝向箱体的底部滑动,连杆靠近电池安装区一侧设置有轴向平行于箱体开口方向的安装柱,安装柱套接于连杆上并且沿沿着连杆上下滑动,安装柱靠近箱体开口处一端与拉绳一固定连接、靠近箱体底部一端固定设置有约束块,约束块的上端面设置成水平面、下端面设置成倾斜面且该水平面与该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沿箱体的开口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限位约束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柱下方的触发块,触发块靠近箱体开口处一端面设置成斜面且该斜面形成的尖锐端插入至电池的安装区,触发块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横置的限位构且限位构形成的开口部朝向箱体的左侧壁,电池安装对接前限位构压紧于约束块的上端水平面上,所述触发块与箱体右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伸缩杆组件二,伸缩杆组件二包括与箱体与侧壁固定连接且轴向平行于箱体宽度方向布置的杆套二、与触发块固定连接且轴向平行于箱体宽度方向布置的伸缩杆二,伸缩杆二插接于杆套二内并且两者构成沿箱体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杆套二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三且复位弹簧三的弹力始终由箱体的右侧壁指向触发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所述的复位环位于限位约束机构与箱体下侧壁之间且与拉绳一固定连接。
CN201910946193.2A 2019-10-03 2019-10-03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Active CN110606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6193.2A CN110606161B (zh) 2019-10-03 2019-10-03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6193.2A CN110606161B (zh) 2019-10-03 2019-10-03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6161A true CN110606161A (zh) 2019-12-24
CN110606161B CN110606161B (zh) 2020-11-13

Family

ID=68894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6193.2A Active CN110606161B (zh) 2019-10-03 2019-10-03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61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6161B (zh) * 2019-10-03 2020-11-13 六安永贞匠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9311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Weixin Zheng Battery system for a vehicle with severable connections
CN206878052U (zh) * 2017-07-07 2018-01-12 深圳市新能动力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结构
CN108565909A (zh) * 2018-03-01 2018-09-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
CN208336359U (zh) * 2018-07-19 2019-01-04 亚瑞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组盲插的自动对接装置
CN209313117U (zh) * 2018-11-08 2019-08-27 浙江恩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接插头
CN209426977U (zh) * 2018-12-29 2019-09-24 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助力自行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6161B (zh) * 2019-10-03 2020-11-13 六安永贞匠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9311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Weixin Zheng Battery system for a vehicle with severable connections
CN206878052U (zh) * 2017-07-07 2018-01-12 深圳市新能动力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结构
CN108565909A (zh) * 2018-03-01 2018-09-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能够自动对接充电的无线供电系统
CN208336359U (zh) * 2018-07-19 2019-01-04 亚瑞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组盲插的自动对接装置
CN209313117U (zh) * 2018-11-08 2019-08-27 浙江恩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接插头
CN209426977U (zh) * 2018-12-29 2019-09-24 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助力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6161B (zh) * 2019-10-03 2020-11-13 六安永贞匠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6161B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9818B (zh) 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
CN110606161B (zh)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自动对接方法
CN114976817A (zh) 一种汽车线束与端子排自动连接装置
CN110641610B (zh) 一种共享助力车电池的手动安装自动对接系统
CN110667768B (zh) 一种电池电力输送的引导对接构件
CN113829925A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8400509B (zh) 一种手持式电线接头缠绕装置
CN108494045B (zh) 一种智能型锂电池装置
CN218926697U (zh) 一种刀片电芯顶盖焊接的夹紧装置和焊接机
CN216576436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生产用装配装置
CN109347169B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充电宝
CN113644486A (zh) 一种具有电缆拉扯自分离结构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7477107U (zh) 一种可充电自行车的充电器
CN216969407U (zh) 一种便于收纳充电线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0156649U (zh) 一种连接性能好的电动汽车充电用充电装置
CN109462263B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10778866U (zh) 一种自动导入极片卷绕机
CN112290249B (zh) 一种电力驱动的便携式电力施工接地装置
CN218123932U (zh) 一种无人机高空自动接线钳
CN21822867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便携式充电连接头
CN214477610U (zh) 锂离子电池卷绕设备及卷针机构
CN214799149U (zh) 一种带电池螺旋对接机构的管状电机
CN219404205U (zh) 一种机械设备维修装置
CN211710634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装置
CN220076707U (zh) 一种自动充电无人机自动方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30

Address after: Room 303-306, building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enter, Yingbin Avenue, L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36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130 Changjiang West Road, Shushan District, Anhui, Hefei

Applicant before: Lu Zh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