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6399A - 转矩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矩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6399A
CN110546399A CN201880027078.9A CN201880027078A CN110546399A CN 110546399 A CN110546399 A CN 110546399A CN 201880027078 A CN201880027078 A CN 201880027078A CN 110546399 A CN110546399 A CN 110546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coupling
unit
torque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7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6399B (zh
Inventor
T·居尔吕克
T·克劳泽
S·马伊恩沙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546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6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6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upporting arrangement of the damper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0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or testing procedures for the dampe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2Modular desig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16H2045/0226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vibration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转矩传递装置(10),其能够围绕转动轴线(5)可转动地支承,转矩传递装置(10)具有包括第一减振器单元(70)、第二减振器单元(75)和耦合单元(80)的串列减振器(45),第一减振器单元(70)具有减振器输出侧(100),并且第二减振器单元(75)具有减振器输入侧(105),耦合单元(80)布置在减振器输出侧(100)和减振器输入侧(105)之间,耦合单元(80)具有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耦合件(175),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耦合件(175)在轴向上彼此错开地布置,第一耦合件(170)将减振器输出侧(100)与第二耦合件(175)连接,第二耦合件(175)将第一耦合件(170)与减振器输入侧(105)连接。

Description

转矩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从WO 2009/067987已知一种用于在驱动机和从动装置之间进行功率传输的力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力传递装置具有串列减振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转矩传递装置。
该任务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有利的实施方式。
已知能够通过下述方式提供一种改进的转矩传递装置:所述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围绕转动轴线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并且包括具有第一减振器单元、第二减振器单元和耦合单元的串列减振器,其中,第一减振器单元具有减振器输出侧并且第二减振器单元具有减振器输入侧,其中,耦合单元布置在减振器输出侧和减振器输入侧之间,其中,耦合单元具有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其中,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在轴向上相对彼此错开地布置,其中,第一耦合件使减振器输出侧与第二耦合件连接,其中,第二耦合件使第一耦合件与减振器输入侧连接。
由此能够模块化地构造转矩传递装置,使得能够根据转矩传递装置的要求特色改变转矩传递装置的部件的一部分,而其它的部件能够在它们的结构上的构型上不与改变的部件相匹配。所述匹配通过两部分的耦合单元实现。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矩传递装置具有从动轴,其中,耦合单元具有连接毂,其中,连接毂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从动轴上,其中,连接毂在周向侧具有外齿部,其中,第一耦合件具有内齿部并且第二耦合件具有另外的内齿部,其中,所述内齿部和所述另外的内齿部配合到所述外齿部中。由此能够提供在第一减振器单元和第二减振器单元之间的轴向公差平衡。此外,在转矩传递单元的装配中能够在轴向方向上插接耦合件,使得装配时间特别短并且装配能够自动化地进行。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矩传递装置具有张紧器件,其中,所述张紧器件布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优选在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之间,其中,张紧器件构造用于使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优选地使第一耦合件相对于第二耦合件优选在轴向方向上和/或在周向方向上张紧。由此能够实现在周向方向上的公差平衡。
可见,能够通过下述方式提供一种改进的转矩传递装置: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围绕转动轴线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其中,转矩传递装置具有液力变矩器的涡轮和包括第一减振器单元、第二减振器单元和耦合单元的串列减振器,其中,耦合单元使第一减振器单元与第二减振器单元转矩锁合地连接,其中,涡轮与耦合单元转矩锁合地连接。
通过提高在第一减振器单元和第二减振器单元之间的耦合单元的有效(旋转)质量,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改变串列减振器的转矩传递装置的减振器特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矩传递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速适配的缓冲器、尤其离心力摆,其中,转速适配的缓冲器具有至少一个缓冲器法兰,其中,缓冲器法兰与耦合单元转矩锁合地、优选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或者与耦合单元一件式地并且材料统一地构造。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缓冲器法兰具有内齿部,其中,缓冲器法兰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之间,其中,内齿部配合到外齿部中并且使缓冲器法兰与连接毂转矩锁合地连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速适配的缓冲器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减振器单元和第二减振器单元之间,和/或,优选第一减振器单元、第二减振器单元和转速适配的缓冲器在轴向上重叠地布置。由此,转矩传递装置能够特别紧凑地构造。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减振器单元具有包括第一刚性的第一减振器元件,并且第二减振器单元具有包括第二刚性的第二减振器元件,其中,张紧器件具有第三刚性,其中,第三刚性大于第一刚性和/或第二刚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耦合单元具有另外的耦合件,其中,所述另外的耦合件在一侧与涡轮连接并且在另外的侧与第一耦合件和/或第二耦合件连接,其中,优选所述另外的耦合件借助于形状锁合的连接装置、尤其能够在轴向方向上插接的连接装置与第一耦合件和/或第二耦合件连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矩传递装置具有包括缓冲器法兰的另外的转速适配的缓冲器,其中,另外的耦合件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其中,另外的缓冲器法兰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借助于能够在轴向方向上插接的连接装置在径向内侧或者径向外侧与所述另外的耦合件连接。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示意性示图。
图2根据在图1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半纵截面。
图3-23根据第二至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相应的半纵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示意性示图。转矩传递装置10具有输入侧20和输出侧25。输入侧20能够例如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驱动马达转矩锁合地连接。输出侧25能够例如与变速装置30、尤其与机动车的车辆变速器转矩锁合地连接。输出侧25也能够与驱动系的另外的部件转矩锁合地连接。输入侧20和输出侧25也能够调换。
此外,转矩传递装置10具有液力变矩器35、跨接离合器40、串列减振器45和转速适配的第一至第四缓冲器50、55、60、65。
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示例性地构造为离心力摆。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也能够不同地构造。尤其能够设想,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构造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缓冲器质量220、235、245、255、325的梯形离心力摆或者平行离心力摆,所述缓冲质量位于内部或者位于外部地布置。在此,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数量是示例性的。自然也能够设置另外数量的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的布置也是示例性的并且也能够不同地选择。也能够省去单个的或者所有的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
串列减振器45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减振器单元70、第二减振器单元75和耦合单元80。第一减振器单元70具有第一减振器元件85并且第二减振器单元75具有第二减振器元件90。减振器元件85、90能够是由一个或多个弹簧、尤其压力弹簧、拉力弹簧和/或弧形弹簧组成的组件。也能够设想减振器85、90的其它的构型。
第一减振器单元70具有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和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第二减振器单元75具有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和第二减振器输出侧110。第一减振器元件85使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与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连接。在此,为了进行转矩传递,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能够相对于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围绕转动轴线15(在图2中示出)扭转并且第一减振器元件85在周向方向上例如能够压紧。
耦合单元80布置在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之间并且使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与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优选刚性地连接。第二减振器元件90使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与第二减振器输出侧110转矩锁合地连接。在此,为了进行转矩传递,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能够相对于第二减振器输出侧110围绕转动轴线15(在图2中示出)扭转并且第二减振器元件90在周向方向上例如能够压紧。第二减振器输出侧110与输出侧25刚性地连接。
液力变矩器35具有泵轮115和涡轮120以及未示出的变矩器液体。泵轮115借助于在转矩传递装置10运行时的流体动力学效应与涡轮120耦合,其中,转速在泵轮115和涡轮120之间是不同的。泵轮115与输入侧20转矩锁合地连接。
跨接离合器40平行于液力变矩器35布置,其中,跨接离合器40的离合器输入侧125与输入侧20连接,并且跨接离合器40的离合器输出侧130与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连接。
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固定在耦合单元80上。此外,耦合单元80与涡轮120转矩锁合地连接。此外,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布置在涡轮120上。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60布置在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上,并且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布置在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上。
在跨接离合器40闭合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当离合器输入侧125由于在跨接离合器40中的摩擦锁合与离合器输出侧130转矩锁合地连接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来自输入侧20的转矩通过跨接离合器40导至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输出侧25提供相对于要传递的转矩的相对力矩。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使第一减振器元件85相对于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张紧。此外,要传递的转矩通过耦合单元80传递到第二减振器单元75上。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使第二减振器元件90相对于第二减振器输出侧110张紧。
如果要传递的转矩具有转动不均匀性、例如扭转振动,则这种转动不均匀性通过减振器元件85、90的弹动的运动降低。此外,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被激励并且至少部分地缓冲所述转动不均匀性,从而在输出侧25上提供特别平稳的转矩。
图2示出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其中,省去泵轮115的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跨接离合器40示例性地构造为多片式离合器。在此,离合器输出侧130与构成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的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连接。
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具有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在径向内侧与离合器输出侧130连接。在径向外侧,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与第一减振器元件85的第一端侧耦合。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具有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和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和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在轴向上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其中,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在轴向上配合到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与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之间。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和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相互连接,例如相互铆接、旋紧或者粘在一起。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与第一减振器元件85的第二端侧耦合。此外,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示例性地确定第一减振器元件85的位置。
在转矩从输入侧20至输出侧25的传递中,转矩从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通过第一端侧导入到第一减振器元件85中并且通过第一减振器元件85的第二端侧导入到第一减振器输出件和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45、150中。
输出侧25具有例如从动轴155,其中,从动轴155也能够构造为变速装置30的变速器输入轴。从动轴155具有第一区段160和第二区段16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区段示例性地在轴向上邻接到第一区段160上地布置。第二区段165示例性地在周向侧具有第一外齿部166,而相反地第一区段160例如在周向侧具有在外侧的滑动面。
耦合单元80具有第一耦合件170、至少一个第二耦合件175和连接毂176。第一耦合件170和/或第二耦合件175盘状地构造并且在径向外侧与
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连接。在此能够设想,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一件式地并且材料统一地构造。第一耦合件170具有第一内齿部180并且第二耦合件175具有第二内齿部185。第一内齿部180和第二内齿部185示例性地相同地构造。
连接毂176在径向内部以能转动的方式布置在从动轴155的第一区段160上。连接毂176具有第二外齿部190,其中,第二外齿部190与第一内齿部180并且与第二内齿部185相对应地构造。第一内齿部180和第二内齿部185配合到第二外齿部190中。由此,连接毂176将第一耦合件170与第二耦合件175耦合。附加地能够设置未示出的器件,以便确定连接毂176以及第一耦合件170和/或第二耦合件175的轴向位置。
第一减振器单元70在轴向上与跨接离合器40相邻地布置。第二减振器单元75在轴向上布置在涡轮120和第一减振器单元70之间。第二减振器输入侧105具有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和在轴向上与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间隔开地布置的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和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相互连接。在此,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布置在背离第一减振器单元70的侧上并且在径向内侧与涡轮120连接。在径向外侧,第二耦合件175与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第二耦合件175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一件式地并且材料统一地构造。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和第二耦合件175自然也能够多部分地构造,其中,与在图2中所示出的构型相关的这个构型中,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在径向内侧附接在第二耦合件175的径向外侧上。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和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与第二减振器元件90的第一端侧耦合。
在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和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之间,第二减振器输出侧110具有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在径向外侧与第二减振器元件90的第二端侧耦合。在径向内侧,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具有第三内齿部210,所述第三内齿部与从动轴155的第一外齿部166相对应地构造并且配合到第一外齿部166中。
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具有第一缓冲器法兰215和第一缓冲器质量220。在本实施方式中,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构造为外置的离心力摆,从而第一缓冲器质量220布置在第一缓冲器法兰215两侧。此外,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包括导向装置(未示出),借助所述导向装置使第一缓冲器质量220与第一缓冲器法兰215耦合,其中,在转动不均匀性导入到第一缓冲器法兰215中时,第一缓冲器质量220沿着第一缓冲器轨被第一导向装置导向。第一缓冲器法兰215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耦合件175以及减振器单元70、75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器法兰215示例性地具有第四内齿部225。第四内齿部225与第二外齿部190相对应地构造并且配合到连接毂176的第二外齿部190中,从而第一缓冲器法兰215与连接毂176并且因此也与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耦合件185转矩锁合地耦合。第一缓冲器质量220相对于第一减振器单元70且相对于第二减振器单元75布置在径向外侧。
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具有第二缓冲器法兰230和第二缓冲器质量235,其中,第二缓冲器质量235借助第二导向装置(未示出)与第二缓冲器法兰230耦合并且在转动不均匀性导入到第二缓冲器法兰230中时被第二导向装置沿着第二缓冲器轨导向,以便缓冲转动不均匀性。在径向内侧,第二缓冲器法兰230与涡轮120连接。在此,在轴向上,第二缓冲器法兰230布置在涡轮120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之间。
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60在轴向上在面向跨接离合器40的侧上并且与第一减振器单元70在轴向上重叠地布置。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60相对于第一减振器单元70布置在径向外侧并且类似于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地构造并且具有第三缓冲器法兰240和第三缓冲器质量245,所述第三缓冲器质量借助于未示出的第三导向装置与第三缓冲器法兰240耦合并且在转动不均匀性导入到第三缓冲器法兰240中时沿着第三缓冲器轨导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缓冲器法兰240示例性地在径向内侧与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三缓冲器法兰240一件式地且材料统一地并且例如盘状地构造。自然也能够设想另外的构型。
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在轴向上布置在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和第二缓冲器55之间以及相对于串列减振器45布置在径向外侧并且具有第四缓冲器法兰250和第四缓冲器质量255。第四缓冲器质量255借助于第四导向装置(未示出)与第四缓冲器法兰250耦合。在转动不均匀性导入到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中时,第四缓冲器质量255被第四导向装置沿着第四缓冲器轨导向并且在此至少部分地缓冲转动不均匀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缓冲器法兰250在径向内侧与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连接。示例性地也能够设想,如在图2中所示出地,第二耦合件175、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和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一件式地和材料统一地(示例性地如在图2中所示出地盘状地)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相对于第一减振器单元70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布置在径向外侧并且布置在相同的径向高度上。自然也能够设想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的另外的布置。
在转矩从输入侧20朝向输出侧25导入时,通过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和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和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使第一减振器元件85在周向方向上张紧并且因此在第一减振器输入侧95和第一减振器输出侧100之间传递转矩。在此将所述转矩从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传递到第一耦合件170上,所述第一耦合件在它那方面将转矩通过第一内齿部180导入到连接毂176中。也将转动不均匀性通过连接毂176传导到第一缓冲器法兰215上,所述第一缓冲器法兰不处于直接的转矩流中。将转矩从第一缓冲器法兰215旁经过地导入到第二耦合件175中。第二耦合件175将转矩进一步传递到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中,所述第二减振器输入件与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一起使第二减振器元件90在周向方向上张紧。通过张紧,第二减振器元件90将转矩传递到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上,所述第三减振器输出件在它那方面将转矩通过第三内齿部210导入到从动轴155中。
此外,通过涡轮120与耦合单元80的耦合确保:在跨接离合器40打开的情况下,通过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缓冲转动不均匀性,因为转矩从涡轮120通过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导入到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中并且从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导入到第二减振器元件90中,所述第二减振器元件被转矩相对于作用在从动轴155上的相对转矩张紧。转矩从第二减振器元件90通过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和第三内齿部210导入到第二区段165中的从动轴155中。通过涡轮120附接到耦合单元80上提高在第二减振器单元75输入侧的有效的质量,从而转矩传递装置10不但具有低的总重量而且具有有利的缓冲器特性。
图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1和2中所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耦合单元80附加地具有第三耦合件260和第四耦合件265。第三耦合件260具有第五内齿部270,所述第五内齿部与连接毂176的第二外齿部190相对应地构造。第五内齿部270配合到第二外齿部190中,从而第三耦合件260与连接毂176转矩锁合地连接。第三耦合件260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缓冲器法兰215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之间并且盘状地构造。
在径向外侧,第三耦合件260与第四耦合件265通过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连接。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能够通过轴向的运动松开,从而第四耦合件265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第三耦合件260以轴向的插接运动分开并且又装配。为此,例如第四耦合件265能够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指区段,所述指区段配合到分别相对应地设置的、在第三耦合件260的径向外部的接收部中并且因此将第三耦合件260与第四耦合件265转矩锁合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耦合件260示例性地盘状地构造,而相反地第四耦合件265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例如能够环状地构造。此外,第四耦合件265相对于第二减振器单元75布置在径向外侧并且相对于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布置在径向内侧。第四耦合件265相对于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在轴向上在后侧附接在涡轮1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耦合件265附加地还借助于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与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的第四缓冲器法兰250连接。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构造为使得其在轴向方向上能够连接或者说能够松开。由此,在装配时,例如在将涡轮120推入到转矩传递装置10中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不但确保在第三耦合件260和第四耦合件265之间而且在第四耦合件265和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之间的转矩锁合的连接。
例如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能够通过第四耦合件265的舌片构造,所述舌片区段式地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配合到相对应地设置在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中的留空中。
图4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3中所示出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借助于在轴向方向上能够连接或者说能够松开的第三插接连接装置290与涡轮120连接。在此,第三插接连接装置290能够与在图3中所阐释的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和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基本上相同地构造。
附加于在图3中所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转矩传递装置10包括第一张紧器件295和第二张紧器件300。在此,第一张紧器件295在周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一缓冲器法兰215之间并且使第一缓冲器法兰215相对于第一耦合件170在周向方向上张紧。由此确保在第一内齿部180以及第四内齿部225配合在第二外齿部190上时避免啮合嘎嘎响声。
第二张紧器件300使第三耦合件260相对于第一缓冲器法兰215张紧。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张紧器件300示例性地相对于第一张紧器件295布置在径向外侧并且相对于减振器单元70、75布置在径向内侧。第一张紧器件295和第二张紧器件300能够是例如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弧形弹簧、与围绕转动轴线15的圆形轨道相切地布置的压力弹簧。
图5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1至4中所示出的构型、尤其与在图4中所示出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省去在图4中所示出的第二张紧器件300。附加地,耦合单元80具有支撑元件305,所述支撑元件具有第七内齿部310,所述第七内齿部配合到第二外齿部190中。支撑元件305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基本上盘状地构造。第一张紧器件295布置在支撑元件305和第一耦合件170之间并且使第一耦合件170相对于支撑元件305在周向方向上张紧。支撑元件305在轴向方向上最大程度在外部地布置在连接毂176的面向跨接离合器40的侧上。
图6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是由转矩传递装置10的在图2中所示出的构型和在图4和5中所示出的构型的组合。与之不同地,省去了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和第三耦合件260。第四耦合件265借助于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与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示例性地相对于第二减振器单元75布置在径向外侧。此外,涡轮120借助于涡轮法兰311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从动轴155上。涡轮法兰311在径向内侧布置在涡轮120上。
图7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6中所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构造在第四耦合件265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之间,从而第四耦合件265相对于第二减振器元件90在径向外侧配合到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中。在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与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的一件式的和材料统一的构型中,也能够实现第四耦合件265配合到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中。
图8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7中所阐释的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转矩传递装置10具有转速适配的第五缓冲器315。转速适配的第五缓冲器315具有第五缓冲器法兰320和至少一个第五缓冲器质量325。第五缓冲器质量325借助于未示出的第五导向装置与第五缓冲器法兰320连接。在转动不均匀性导入到第五缓冲器法兰320中时,第五缓冲器质量325被第五导向装置沿着第五缓冲器轨导向。第五缓冲器质量325通过沿着第五缓冲器轨的摆动至少部分地缓冲转动不均匀性。第五缓冲器法兰320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径向内侧与第四耦合件265连接。在此,径向方向上,转速适配的第五缓冲器315布置在第二减振器单元75和转速适配的第一至第四缓冲器50、55、60、65之间。在轴向方向上,转速适配的第五缓冲器315布置在涡轮120和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之间。
图9示出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是由图2和6中所阐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组合。与之不同地,省去了连接毂176。此外,也能够通过省去连接毂176来省去从动轴155的第一区段160。由此,在从动轴155上的第二区段165直接地衔接下述区域,在从动轴155上的涡轮120相对于从动轴155相对能扭转地支承在该区域上。
此外,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耦合件175在径向方向上朝向内去地缩短,从而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耦合件175在径向内侧与从动轴155间隔开地布置。附加地,设置第一张紧器件295,其中,第一张紧器件295将第一耦合件170相对于第二耦合件175张紧。附加地,第四缓冲器法兰250能够配合到第一张紧器件295中。
第一减振器元件85具有第一刚性。第二减振器元件90具有第二刚性。第一张紧器件295具有第三刚性,其中,第三刚性比第一刚性和/或第二刚性更大。特别有利的是,第三刚性是第一刚性和/或第二刚性的至少双倍、优选五倍。然而,第三刚性应至少小于第一刚性和/或第二刚性的百倍。
图10示出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9中所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省去了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此外,第一张紧器件295包括碟形弹簧或者板簧,所述碟形弹簧或者板簧在周向方向上特别硬地将第一耦合件170与第二耦合件175转矩锁合地连接。由此能够确保第一张紧器件295的特别硬但同时在周向方向上(轻微地)弹动的构型。
图11示出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是由图9和10中所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组合。在此,第一张紧器件295如在图9中所阐释的那样构造为弧形弹簧或者压力弹簧并且使第一耦合件170与第二耦合件175在周向方向上张紧并且具有图9和10所阐释的第三刚性。
图12示出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图9至11中所示出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
与之不同地,省去了第二耦合件175。第一耦合件170关于在图11中所示出的半纵截面弧形地构造。在第一耦合件170的布置在背离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的侧上的端部上,第一耦合件170借助于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与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或者说第四缓冲器法兰250转矩锁合地连接。在此,在自由端部上,第一耦合件170配合到第四缓冲器法兰250中或者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中,从而确保转矩传递装置10的装配方向和/或拆卸方向在轴向方向上。
在图12中,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在第二减振器单元75的径向外侧布置在第四缓冲器质量255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示例性地相对于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布置在径向内侧。此外,第一缓冲器法兰215示例性地与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一件式地且材料统一地布置并且布置在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的径向外侧。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和第一缓冲器法兰215自然也能够多部分地构造。
图13示出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12中所阐释的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相对于第二减振器单元75布置在径向内侧。由此,第一耦合件170能够比在附图12中在轴向方向上更长地并且以更小的曲率地构造。
图14示出根据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12中所阐释的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省去了依赖于转速的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此外,第一减振器单元70具有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其中,在轴向上在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之间布置有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第一减振器输入件135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相互连接。第一耦合件170借助于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与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或者说与第四缓冲器法兰250连接。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耦合件170在左侧(也就是说,在面向跨接离合器40的侧上)插接到第四缓冲器法兰250和/或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中。
第二减振器单元75具有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和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其中,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和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相互连接,其中,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在轴向方向上配合到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与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之间。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和第三减振器输出件205在内侧配合到从动轴155的第一外齿部166中,以便将转矩导入到从动轴155中。
涡轮120借助于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与第四缓冲器法兰250和/或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转矩锁合地连接。在此,第四耦合件265的配合在第四缓冲器法兰250的背离第一耦合件170的侧上和因而在面向涡轮120的侧上或者说背离跨接离合器40的侧上实现。
图15示出根据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转矩传递装置10的在图14中所阐释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省去插接连接装置280、285、290。此外,相对于在图14中所示出的构型,第四耦合件265在轴向方向上比在图14中更长地构造。在此,第四缓冲器法兰250在径向外侧固定在第四耦合件265上,并且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在径向内侧固定在第四耦合件上。
第一耦合件170关于第一减振器单元70从径向外部朝向径向内部地延伸并且与第四耦合件265连接。此外,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减振器单元70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之间。
图16示出根据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转矩传递装置10的在图15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然而与之不同地,转矩传递装置10的在图16中所示出的构型在轴向方向上比在图15中所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更窄地构造。
图17示出根据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是由转矩传递装置10的在图14和15中所阐释的构型的组合。与之不同地,省去了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此外,第一耦合件170盘状地构造并且既与第二缓冲器法兰230(示例性地相对于第二缓冲器法兰230布置在径向内侧的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又与相对于第一耦合件170布置在径向内侧的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一件式地和材料统一地布置。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借助于第一插接连接装置280与第四耦合件265连接并且通过第四耦合件265与涡轮120连接。
图18示出根据第十七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该转矩传递装置10基本上是由在图15中所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和在图17中所示出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组合。在此,该构型与在图15中所示出的构型基本上相同,然而其中,第一耦合件170、第一减振器输出件145和第三缓冲器法兰240和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的一体的和材料统一的构型集成到图15中所示出的构型中。此外,相对于图17,省去了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和第三插接连接装置290。此外,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相对于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布置在径向内侧并且固定在涡轮120上。
图19示出根据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18中所示出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相对于图18附加地设置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其中,第一缓冲器法兰215和第一耦合件170恰好一致。也就是说,第一缓冲器质量220固定在第一耦合件170上。由此,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在径向上布置在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的高度上。此外,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一减振器单元70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之间。在轴向方向上,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60、第一减振器单元70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在轴向上重叠地布置。在此,在轴向上重叠理解为,至少两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和第三缓冲器60以及第一减振器单元70和第二减振器单元75)在沿着相对于转动轴线15的转动平面投影到投影平面(转动轴线15布置在该投影平面内)内的情况下,它们在该投影平面内重叠。
图20示出根据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转矩传递装置10的在图12中所示出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一件式地和材料统一地构造,其中,第一耦合件170相对于转动轴线15倾斜地延伸,而相对地第二减振器输出件150和第二减振器输入件195在不同的转动平面内延伸。此外,省去了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50和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从而转矩传递装置10仅仅具有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和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60。
图21示出根据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20中的转矩传递装置基本上相同地构造。附加地,设置有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其中,第四缓冲器法兰250在径向内侧与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缓冲器法兰250和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一件式地和材料统一地构造。
此外,在径向方向上,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相对于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布置在径向内侧。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比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60在径向上更内部地布置。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55和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60之间。涡轮120在径向内侧与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连接(例如在图9、10、11、12和13中那样)。
图22示出根据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
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转矩传递装置10的在图21中所示出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省去了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此外,第一耦合件170与第四耦合件265连接。由此,涡轮120通过第四耦合件265与第一耦合件170连接。第一耦合件170与第四耦合件265的连接的布置基本上相应于在图17中所阐释的构型。在此,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能够如在图17中所阐释的那样设置。然而,在图22中省去了第二插接连接装置285,从而第一耦合件170固定地与第四耦合件265连接。
图23示出根据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半纵截面。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在图22中所阐释的构型基本上相同地构造。与之不同地,设置有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65,其中,第四缓冲器法兰250相对于第二减振器单元75布置在径向外侧并且以径向内部的端部与第三减振器输入件200连接。
通过在图1至23中所示出的构型确保转矩传递装置10的模块化构造。尤其能够由此提供一种积木式系统,在该积木式系统中,能够根据分别要组合的部件、尤其转速适配的第一至第四缓冲器50、55、60、65和减振器单元70、75根据需求地装入或者去掉它们。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减振器单元70独立地并且因而与第二减振器单元75无关地设计,从而两个减振器单元70、75与它们是否设置在转矩传递装置10中无关地也会作为单部件正常运转。同样也适用于所设置的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315和涡轮120。与另外的部件无关地,通过涡轮120直接或者间接地例如通过第四耦合件265与第一耦合件170的耦合能够将串列减振器45和/或转速适配的第一至第四缓冲器50、55、60、65装配在转矩传递装置10的不同的构型中。在几何的尺寸确定方面的平衡通过耦合单元80实现。在此,尤其也能够省去液力变矩器35。
此外,通过在图1至23中所示出的构型、尤其通过在设置张紧器件295、300时的约束力来减少或者甚至避免转矩传递装置10的部件的摇摆运动。此外能够减低公差要求,从而用于制造转矩传递装置10的制造成本特别低。此外,有效率地利用安装空间。
附图标记列表
10 转矩传递装置
15 转动轴线
20 输入侧
25 输出侧
30 变速装置
35 液力变矩器
40 跨接离合器
45 串列减振器
50 转速适配的第一缓冲器
55 转速适配的第二缓冲器
60 转速适配的第三缓冲器
65 转速适配的第四缓冲器
70 第一减振器单元
75 第二减振器单元
80 耦合单元
85 第一减振器元件
90 第二减振器元件
95 第一减振器输入侧
100 第一减振器输出侧
105 第二减振器输入侧
110 第二减振器输出侧
115 泵轮
120 涡轮
125 离合器输入侧
130 离合器输出侧
135 第一减振器输入件
145 第一减振器输出件
150 第二减振器输出件
155 从动轴
160 第一区段
165 第二区段
166 第一外齿部
170 第一耦合件
175 第二耦合件
176 连接毂
180 第一内齿部
185 第二内齿部
190 第二外齿部
195 第二减振器输入件
200 第三减振器输入件
205 第三减振器输出件
210 第三内齿部
215 第一缓冲器法兰
220 第一缓冲器质量
225 第四内齿部
230 第二缓冲器法兰
235 第二缓冲器质量
240 第三缓冲器法兰
245 第三缓冲器质量
250 第四缓冲器法兰
255 第四缓冲器质量
260 第三耦合件
265 第四耦合件
270 第五内齿部
275 第六内齿部
280 第一插接连接装置
285 第二插接连接装置
290 第三插接连接装置
295 第一张紧器件
300 第二张紧器件
305 支撑元件
310 第七内齿部
311 涡轮法兰
315 转速适配的第五缓冲器
320 第五缓冲器法兰
325 第五缓冲器质量。

Claims (10)

1.一种转矩传递装置(10),所述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围绕转动轴线(15)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
-其中,所述转矩传递装置(10)具有包括第一减振器单元(70)、第二减振器单元(75)和耦合单元(80)的串列减振器(45),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器单元(70)具有减振器输出侧(100),并且所述第二减振器单元(75)具有减振器输入侧(105),
-其中,所述耦合单元(80)布置在所述减振器输出侧(100)和所述减振器输入侧(105)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单元(80)具有第一耦合件(170)和第二耦合件(175),
-其中,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175)在轴向上相对彼此错开地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将所述减振器输出侧(100)与所述第二耦合件(175)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耦合件(175)将所述第一耦合件(170)与所述减振器输入侧(10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具有从动轴(155),
-其中,所述耦合单元(80)具有连接毂(176),
-其中,所述连接毂(176)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从动轴(155)上,
-其中,所述连接毂(176)在周向侧具有外齿部(190),
-其中,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具有内齿部(180),并且所述第二耦合件(175)具有另外的内齿部(185),
-其中,所述内齿部(180)和所述另外的内齿部(185)配合到所述外齿部(19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具有张紧器件(295、300),
-其中,所述张紧器件(295、300)布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优选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175)之间,
-其中,所述张紧器件(295、300)构造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优选将所述第一耦合件(170)相对于所述第二耦合件(175)优选在轴向方向上和/或在周向方向上张紧。
4.一种转矩传递装置(10),所述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围绕转动轴线(15)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
-其中,所述转矩传递装置(10)具有液力变矩器(35)的涡轮(120)和包括第一减振器单元(70)、第二减振器单元(75)和耦合单元(80)的串列减振器(45),
-其中,所述耦合单元(80)将所述第一减振器单元(70)与所述第二减振器单元(75)转矩锁合地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轮(120)与所述耦合单元(80)转矩锁合地连接。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具有至少一个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尤其离心力摆,
-其中,所述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具有至少一个缓冲器法兰(215、230、240、250、320),
-其中,所述缓冲器法兰(215、230、240、250、320)与所述耦合单元(80)转矩锁合地、优选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或者与所述耦合单元(80)一件式地并且材料统一地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缓冲器法兰(215)具有内齿部(225),
-其中,所述缓冲器法兰(215)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和所述第二耦合件(175)之间,
-其中,所述内齿部(225)配合到所述外齿部(190)中并且将所述缓冲器法兰(215)与所述连接毂(176)转矩锁合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减振器单元(70)和所述第二减振器单元(75)之间,
-和/或,其中,优选所述第一减振器单元(70)、所述第二减振器单元(75)和所述转速适配的缓冲器(50、55、60、65)在轴向上重叠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器单元(70)具有包括第一刚性的第一减振器元件(85),并且所述第二减振器单元(75)具有包括第二刚性的第二减振器元件(90),
-其中,所述张紧器件(195)具有第三刚性,
-其中,所述第三刚性大于所述第一刚性和/或所述第二刚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耦合单元(80)具有另外的耦合件(260、265),
-其中,所述另外的耦合件(260、265)在一侧与所述涡轮(120)连接并且在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和/或所述第二耦合件(175)连接,
-其中,优选所述另外的耦合件(260、265)借助于形状锁合的连接装置、尤其能在轴向方向上插接的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耦合件(170)和/或所述第二耦合件(17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具有另外的转速适配的缓冲器(65),该另外的转速适配的缓冲器包括缓冲器法兰(250),
-其中,所述另外的耦合件(260、265)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另外的缓冲器法兰(250)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借助于能在轴向方向上插接的连接装置在径向内侧或者径向外侧与所述另外的耦合件(260、265)连接。
CN201880027078.9A 2017-05-31 2018-05-15 转矩传递装置 Active CN110546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11930.2 2017-05-31
DE102017111930.2A DE102017111930A1 (de) 2017-05-31 2017-05-31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CT/DE2018/100457 WO2018219395A1 (de) 2017-05-31 2018-05-15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6399A true CN110546399A (zh) 2019-12-06
CN110546399B CN110546399B (zh) 2021-08-24

Family

ID=6252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7078.9A Active CN110546399B (zh) 2017-05-31 2018-05-15 转矩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9602B2 (zh)
EP (1) EP3631239A1 (zh)
JP (1) JP6877584B2 (zh)
KR (1) KR102541832B1 (zh)
CN (1) CN110546399B (zh)
DE (2) DE102017111930A1 (zh)
WO (1) WO20182193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4103A (zh) * 2020-01-14 2021-07-16 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扭转减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2561A1 (de) * 2018-02-06 2019-08-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KR102351608B1 (ko) * 2020-06-19 2022-01-13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토셔널 댐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7820A (ja) * 2010-09-30 2012-04-19 Aisin Aw Co Ltd 流体伝動装置
DE102015202319A1 (de) * 2014-02-19 2015-08-2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Antriebssystem mit solch einer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CN105715741A (zh) * 2014-12-19 2016-06-2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扭振减振装置
DE102015200832A1 (de) * 2015-01-20 2016-07-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CN105889351A (zh) * 2015-02-12 2016-08-2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WO2016150441A1 (de) * 2015-03-25 2016-09-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659Y2 (ja) 1979-11-01 1985-06-06 株式会社大金製作所 ダンパ−デイスク
CN101883933B (zh) 2007-11-29 2014-04-2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尤其是用于在驱动机与从动部分之间传递功率的力传递装置
JP5595390B2 (ja) * 2008-07-04 2014-09-24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流体力学式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WO2010043194A1 (de) * 2008-10-16 2010-04-2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odynamischer drehmomentwandler
EP2577103B1 (de) 2010-05-25 2019-11-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drodynamische ko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drehmomentwandler
DE102011017653B4 (de) * 2011-04-28 2018-12-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drodynamische Kopplungsanordnung, insbesondere hydrodynamischer Drehmomentwandler
WO2014161541A1 (de) * 2013-04-02 2014-10-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ämpfer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auslegen einer dämpfereinrichtung
WO2015010697A1 (de) * 2013-07-26 2015-01-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CN105992895B (zh) * 2013-12-02 2019-06-0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扭矩传递装置
US9939057B2 (en) * 2015-10-20 2018-04-10 Valeo Embrayages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for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US10197143B2 (en) * 2016-04-20 2019-02-05 Valeo Emrayages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
US10393247B2 (en) * 2016-05-23 2019-08-27 Valeo Embrayages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with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in combination with two vibration absorb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7820A (ja) * 2010-09-30 2012-04-19 Aisin Aw Co Ltd 流体伝動装置
DE102015202319A1 (de) * 2014-02-19 2015-08-2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und Antriebssystem mit solch einer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CN105715741A (zh) * 2014-12-19 2016-06-2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扭振减振装置
DE102015200832A1 (de) * 2015-01-20 2016-07-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CN105889351A (zh) * 2015-02-12 2016-08-2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WO2016150441A1 (de) * 2015-03-25 2016-09-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4103A (zh) * 2020-01-14 2021-07-16 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扭转减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13646A (ko) 2020-02-07
US20200124132A1 (en) 2020-04-23
JP6877584B2 (ja) 2021-05-26
WO2018219395A1 (de) 2018-12-06
DE102017111930A1 (de) 2018-12-06
DE112018002763A5 (de) 2020-02-20
JP2020518773A (ja) 2020-06-25
CN110546399B (zh) 2021-08-24
EP3631239A1 (de) 2020-04-08
KR102541832B1 (ko) 2023-06-12
US11499602B2 (en)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3479B (zh) 具有离心力摆的离合器盘
CN102906460B (zh) 液力的联接组件、特别是变矩器
JP5675363B2 (ja) 特に駆動機械と被駆動部との間の出力伝達のための動力伝達装置
US8708117B2 (en) Damper unit and force-trans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 damper unit
CN110546399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7076258B (zh) 具有扭振减振器的离合器盘
USRE48872E1 (en)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US9841059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the damping of a drive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CN102575755B (zh) 转矩传递装置
US9752666B2 (en) Torque converter
KR20110103450A (ko) 자동차용으로 특히 적합한 유연성 플라이휠
CN104285073B (zh) 扭转减振装置
CN102686909A (zh) 设有消振器及扭转振动阻尼器的液力转矩变换器
CN106536971B (zh) 减振系统
US10281019B2 (e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torque
CN104736881A (zh) 预紧的旋转减振组件
CN109210132B (zh) 减振装置
CN103291836A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KR20060051629A (ko) 내연 기관용 평형 샤프트
CN113939669B (zh) 具有扭转阻尼器和内部中间毂的传动系单元
CN111577783A (zh) 离合器总成
CN107076262B (zh) 飞轮
CN213981843U (zh) 扭振减振器,以及离合器
CN111981088A (zh) 具有离心摆的扭转振动减振器
EP3369963B1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