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308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3088B
CN110543088B CN201910442180.1A CN201910442180A CN110543088B CN 110543088 B CN110543088 B CN 110543088B CN 201910442180 A CN201910442180 A CN 201910442180A CN 110543088 B CN110543088 B CN 110543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osture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21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3088A (zh
Inventor
胁本笃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43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3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3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3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运送装置、检测部件、图像形成部、第一排出托盘、风扇以及通气部。由运送装置运送的片材被检测部件检测,并由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而被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由风扇吸引第一排出托盘的周围的空气并向通气部流动,检测部件根据片材的有无的检测来切换通气路径。根据本发明,通过片材的有无来切换通气路径。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具备图像载体、曝光部、显影部、转印部以及定影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由曝光部在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部表现为调色剂图像。并且,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部转印在片材上。被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在通过定影部实施了定影处理之后被排出。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还具备冷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冷却装置包括风扇、管道、阀以及螺线管。风扇通过驱动来产生气流。管道通过间隔壁来划分内部,并具备定影器侧通气路径和记录材料侧通气路径。当空气在定影器侧通气路径中流动时,定影器被冷却。当空气在记录材料侧通气路径中流动时,紧接在图像定影之后的记录材料被冷却。螺线管使阀转动,使阀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通过在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切换阀的位置,在定影器侧通气路径与记录材料侧通气路径之间切换通气路径。
然而,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阀转动而需要额外的螺线管等部件。其结果为,部件数量会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而改变通气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运送装置、检测部件、图像形成部、排出托盘、风扇以及通气部。所述运送装置运送片材。所述检测部件检测所述片材的有无。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排出托盘中被排出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所述片材。所述风扇吸引所述排出托盘的周围的空气。所述通气部构成由所述风扇吸引的空气流动的通气路径。所述检测部件通过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切换姿势来检测所述片材的有无。当所述检测部件姿势切换时,所述通气路径会改变。
根据本发明,能够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而改变通气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及其附近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引导部件以及片材检测部件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的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片材检测部件及其附近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片材检测部件及其附近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针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不会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打印机1、修整器2、分岔部件3、连结部件4以及空气流通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在打印机1中安装了修整器2的数码复合机。此外,修整器2是可选装置的一个例子。
以下,将被配置修整器2的一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侧,并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将被配置连结部件4的一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并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将从前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0时的右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侧,并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控制部1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控制部10由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这样的处理器构成。控制部10包括存储区域。存储区域通过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构成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控制部1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区域中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
打印机1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打印机1具有具备一般的打印机的构成。详细地讲,打印机1具有主体框体11、供纸装置12、图像形成部13、第一片材运送装置14、排出部15以及第一排出托盘11t。供纸装置12、图像形成部13、第一片材运送装置14以及排出部15被容纳在主体框体11的内部。
供纸装置12一张一张地供应容纳于盒中的多个片材S。图像形成部13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13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详细地讲,图像形成部13具有曝光装置131、带电装置132、感光鼓133、显影装置134、转印装置135以及定影装置136。曝光装置131在感光鼓133上显影静电潜像。带电装置132使感光鼓133带电为预定的电位。显影装置134向感光鼓133供应调色剂,并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136具有加热部件136a以及加压部件136b。加热部件136a以及加压部件136b通过加热和加压片材S,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
第一片材运送装置14将从供纸装置12供应的片材S经由图像形成部13运送到分岔部件3。第一片材运送装置14具备多个辊以及引导部件,并构成第一片材运送路径L1。第一片材运送路径L1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供纸装置12连接。第一片材运送路径L1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排出部15以及连结部件4连接。
排出部15具有排出辊对151。排出辊对151将从图像形成部13由第一片材运送装置14运送过来的片材S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11t。片材S经由片材排出口11h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11t。第一排出托盘11t形成于主体框体11的上表面11a。片材排出口11h形成于面对主体框体11的第一排出托盘11t的位置。
修整器2对片材S执行可选处理。可选处理例如为穿孔处理、装订处理以及整合处理。
修整器2配置于主体框体11的上方。详细地讲,修整器2配置成与打印机1之间形成空间。以下,将打印机1与修整器2之间的空间记载为“腔内空间1s”。腔内空间1s的下表面通过第一排出托盘11t构成。
修整器2具有处理部21以及第二排出托盘22。处理部21例如包括穿孔机、处理托盘以及订书机。穿孔机对片材S执行穿孔处理。订书机对装载在处理托盘的多个片材S(片材束)执行装订处理。第二排出托盘22中排出已执行可选处理的片材S。
分岔部件3配置于第一片材运送路径L1的下游侧的端部。分岔部件3为转动自如。通过分岔部件3转动,片材S的运送目的地在排出部15与连结部件4之间切换。
连结部件4连结打印机1与修整器2。
接着,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件4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件4及其附近的图。
如图2所示,连结部件4具有后壁40b以及第二片材运送装置41。此外,第二片材运送装置41是运送装置的一个例子。
第二片材运送装置41将从参照图1说明的从第一片材运送装置14运送过来的片材S运送到修整器2。以下,将运送片材S的方向记载为“运送方向H”。
第二片材运送装置41具有第一引导部件411、第二引导部件412、第一运送辊413、第二运送辊414以及片材检测部件4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片材运送装置41具有两个第一运送辊413、两个第二运送辊414以及两个片材检测部件415。此外,片材检测部件415是检测部件的一个例子。
第一引导部件411以及第二引导部件412引导片材S的运送。第一引导部件411与第二引导部件412被彼此对置地配置并构成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参照图1说明的第一片材运送路径L1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的下游侧的端部与修整器2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运送到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的片材S被排出到修整器2的第二排出托盘22。
第一引导部件411具有引导面411s。引导面411s与第二引导部件412对置,并引导片材S的运送。引导面411s与片材S所具有的两个主表面之中的一个主表面对置。此外,片材S的主表面表示在片材S所具有的多个面之中、能够由图像形成部13形成图像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部件411通过合成树脂形成。
两个第一运送辊413的每一个与所对应的第二运送辊414对置地配置。详细地讲,在两个第一运送辊413之中,一个第一运送辊413与两个第二运送辊414中的一个第二运送辊414对置地配置。另一个第一运送辊413与另一个第二运送辊414对置地配置。
各第一运送辊413配置于第一引导部件411侧。各第一运送辊413以第一旋转轴X1为中心旋转自如。
各第二运送辊414配置于第二引导部件412侧。各第二运送辊414以第二旋转轴X2为中心旋转自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运送辊414与第一运送辊413的旋转对应地旋转。
通过各第一运送辊413与各第二运送辊414旋转,片材S沿着运送方向H运送。
各片材检测部件415检测片材S的有无。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片材检测部件415通过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切换姿势来检测片材S的有无。详细地讲,各片材检测部件415具有第三旋转轴X3,并以第三旋转轴X3为中心旋转自如。
各片材检测部件415被弹性部件施力成第一姿势。弹性部件例如为弹簧。
各片材检测部件415在接触片材S时,反抗弹性部件的施加力,而以第三旋转轴X3为中心旋转。其结果为,各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从第一姿势切换到第二姿势。当各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变成第二姿势时,表示检测出片材S的情况的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10。各片材检测部件415例如为致动器。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引导部件411以及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图。详细地讲,图3示出从第二引导部件412(参照图2)侧观察到的第一引导部件411。
如图3所示,第一引导部件411具有两个开口411h。两个开口411h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换而言之,两个开口411h沿着与运送方向H交叉的方向设置。
两个第一运送辊413的每一个从各开口411h露出一部分。
两个片材检测部件415的每一个从各开口411h露出一部分。详细地讲,各片材检测部件415具有突出部415t。各突出部415t经由各开口411h向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参照图2)突出。
接着,参照图4~图6,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5的结构的图。详细地讲,图4示出从前侧观察到的图2所示的第一引导部件411及其附近的图。此外,在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修整器2。
如图4所示,空气流通部5具有管道部件51。管道部件51是通气部的一个例子。在管道部件51的下部形成吸引口51k。
管道部件51通过螺丝等紧固部件安装到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前壁411f。管道部件51通过安装到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前壁411f,与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前壁411f一同构成空气流通空间K。
图5和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5的结构的图。详细地讲,图5示出拆卸了图4所示的管道部件51的状态。图6是示出表示空气流通部5及其附近的截面的立体图。此外,图5和图6所示的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为第一姿势。
如图5所示,在第一引导部件411形成两个管道排气口411d。两个管道排气口411d在左右方向上对置。此外,管道排气口411d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第一引导部件411具有多个肋411r。多个肋411r设置于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前壁411f。多个肋411r从前壁411f向前侧突出。
空气流通部5具有三个吸引风扇52。三个吸引风扇52配置于参照图4说明的管道部件51与第一引导部件411之间。
如图6所示,各吸引风扇52通过驱动从吸引口51k吸引空气。吸引口51k形成于面对腔内空间1s的位置。因此,各吸引风扇52通过驱动来吸引腔内空间1s的空气。换而言之,各吸引风扇52通过驱动来吸引第一排出托盘11t的周围的空气。
过滤器53配置于空气流通空间K中的吸引口51k与吸引风扇52之间。过滤器53去除从吸引口51k吸引的空气中所含的微粒等异物。由此,能够回收从排出到第一排出托盘11t的片材S中产生的臭气。从片材S中产生的臭气例如在将调色剂定影在片材S时产生。
从吸引口51k吸引的空气沿着箭头A1在空气流通空间K的内部流动。以下,在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将从吸引口51k吸引的空气流动的路径记载为“第一通气路径”。从吸引口51k吸引的空气沿着多个肋411r流动到管道排气口411d(参照图5)。
接着,参照图5和图7,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件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结部件4的结构的图。详细地讲,图7是从后侧观察到的参照图2说明的连结部件4的图。
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件4的后壁40b形成两个机外排气口40h。向各管道排气口411d(参照图5)流动的空气经由各机外排气口40h排出到机外。详细地讲,在两个管道排气口411d之中,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侧的管道排气口411d流动的空气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侧的机外排气口40h排气到机外,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的管道排气口411d流动的空气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的机外排气口40h排气到机外。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8~图10,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片材检测部件415进行说明。图8和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片材检测部件415及其附近的图。详细地讲,图8示出处于第一姿势的片材检测部件415,图9示出处于第二姿势的片材检测部件415。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流通部5的结构的图。详细地讲,图10示出在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为第二姿势时的空气流通部5。
如图8所示,片材检测部件415除了突出部415t之外,还具有通气阀部415b。
通气阀部415b具有与在第一运送辊413之中未从第一引导部件411露出的部分对应的形状。具体而言,从侧面观察到通气阀部415b时的形状具有以第一旋转轴X1为中心的圆弧形状。通气阀部415b在片材检测部件415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覆盖从第一运送辊413的第一旋转轴X1到第一运送辊413的外周为止的一部分。
通气阀部415b在片材检测部件415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覆盖开口411h。详细地讲,通气阀部415b具有盖部415c。盖部415c在片材检测部件415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接触到第一引导部件411的前壁411f,并覆盖开口411h。因此,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与空气流通空间K被切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415c包括贴紧部件。贴紧部件由橡胶和海绵等弹性部件构成。通过盖部415c包括贴紧部件,片材检测部件415与第一引导部件411贴紧。其结果为,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与空气流通空间K被进一步可靠地切断。
突出部415t具有接触面415s。接触面415s在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与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面415s在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横跨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因此,片材S在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上被运送时接触到接触面415s。当片材S接触到接触面415s时,通气阀部415b与突出部415t一体地旋转。其结果为,如图9所示,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从第一姿势切换到第二姿势。
当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变成第二姿势时,开口411h被开放。详细地讲,在片材检测部件415的姿势为第二姿势的情况下,空气流通空间K经由开口411h与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连通。由此,沿着箭头A1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如箭头A2所示那样,经由开口411h向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流入。以下,将在片材检测部件415为第二姿势时(在开口411h被开放时)的空气流动的路径记载为“第二通气路径”。此外,开口411h构成第二通气路径。
在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上运送由参照图1说明的加热部件136a加热的片材S。因此,通过经由开口411h向第二片材运送路径L2流入空气,加热过的片材S被冷却。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修整器2的温度上升。
另外,通过冷却已加热过的片材S,能够抑制片材S的卷曲。其结果为,例如,抑制对片材S的可选处理的阻碍。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检测片材S的片材检测部件415。根据本实施方式,片材检测部件415在切换姿势时,除了检测片材S之外,还改变通气路径。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无需额外设置改变通气路径的部件。因此,能够无需增加部件数量而改变通气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检测部件415通过片材S与接触面415s的接触来切换姿势。通气阀部415b在片材检测部件415为第一姿势时,覆盖开口411h,并堵塞第二通气路径。另一方面,通气阀部415b在片材检测部件415为第二姿势时,开放开口411h,并开放第二通气路径。因此,能够无需电控制而改变通气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片材运送装置41具有多个(两个)片材检测部件415。因此,控制部10基于从各片材检测部件415输出的信号,例如能够检测片材S的尺寸。
另外,通过第二片材运送装置41具有多个(两个)片材检测部件415,控制部10基于从各片材检测部件415输出的信号,例如能够检测片材S的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运送辊413和第二运送辊414的各自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第一运送辊413和第二运送辊414的各自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吸引风扇52的数量为三个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吸引风扇5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量两个或四个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开口411h和片材检测部件415的数量为两个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开口411h和片材检测部件415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开口411h和片材检测部件415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片材检测部件415的数量根据开口411h的数量而改变。
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图1~图1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方式。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成仅仅是一个例子并没有特别限定,在没有实质上超出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安装了如修整器2那样的可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没有安装可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与第一排出托盘不同的排出托盘,在第二片材运送路径上运送被排出到与第一排出托盘不同的排出托盘中的片材S。此外,与第一排出托盘不同的排出托盘例如为仓式托盘。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运送装置,运送片材;
检测部件,检测所述片材的有无;
图像形成部,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第一排出托盘,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所述片材被排出至所述第一排出托盘;
风扇,吸引所述第一排出托盘的周围的空气;以及
通气部,构成由所述风扇吸引的空气所流动的通气路径,
所述检测部件通过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切换姿势来检测所述片材的有无,
当所述检测部件的姿势切换时,所述通气路径就会改变,
所述通气路径包括第一通气路径、以及与所述第一通气路径不同的第二通气路径,
所述检测部件具有通气阀部以及接触面,
所述片材与所述接触面接触,由此所述检测部件的姿势从所述第一姿势切换到所述第二姿势,
在所述检测部件的姿势为所述第一姿势的情况下,所述通气阀部堵塞所述第二通气路径,在所述检测部件的姿势为所述第二姿势的情况下,所述通气阀部开放所述第二通气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运送装置具有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构成运送所述片材的运送路径,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构成所述第二通气路径的开口,
所述接触面经由所述开口向所述运送路径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检测部件为所述第一姿势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面横跨所述运送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件还具有旋转轴,
当所述片材与所述接触面接触时,所述通气阀部以及所述接触面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一体地旋转,
通过所述通气阀部以及所述接触面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所述检测部件的姿势在所述第一姿势与所述第二姿势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件还具有贴紧部件,所述贴紧部件在所述第一姿势的情况下与所述引导部件贴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加热所述片材的加热部件,
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由所述加热部件加热的所述片材,
所述片材被所述第二通气路径中流动的空气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排出托盘不同的第二排出托盘,
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要被排出到所述第二排出托盘的所述片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运送装置具有旋转自如的辊,
所述通气阀部覆盖所述辊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沿着与运送所述片材的运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检测部件。
CN201910442180.1A 2018-05-29 2019-05-24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543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2364A JP7139689B2 (ja) 2018-05-29 2018-05-2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02364 2018-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3088A CN110543088A (zh) 2019-12-06
CN110543088B true CN110543088B (zh) 2023-10-24

Family

ID=6869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2180.1A Active CN110543088B (zh) 2018-05-29 2019-05-2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6926B2 (zh)
JP (1) JP7139689B2 (zh)
CN (1) CN11054308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7644A (ja) * 2005-06-13 2006-12-2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3709A (ja) * 2008-12-18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スキュー補正挙動検出装置、スキュー補正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1081101A (ja) * 2009-10-06 2011-04-2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3113A (ja) * 2010-12-07 2012-06-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29806A (ja) * 2016-01-22 2017-07-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5414A (ja) * 1998-09-21 2000-04-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49317B2 (ja) * 2004-09-13 2009-10-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93953B1 (ko) * 2005-11-18 2008-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각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8032049B2 (en) * 2008-02-29 2011-10-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duct
JP5921319B2 (ja) 2012-04-27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7644A (ja) * 2005-06-13 2006-12-2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3709A (ja) * 2008-12-18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スキュー補正挙動検出装置、スキュー補正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1081101A (ja) * 2009-10-06 2011-04-2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3113A (ja) * 2010-12-07 2012-06-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29806A (ja) * 2016-01-22 2017-07-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39689B2 (ja) 2022-09-21
JP2019207316A (ja) 2019-12-05
CN110543088A (zh) 2019-12-06
US10816926B2 (en) 2020-10-27
US20190369540A1 (en)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6670B (zh) 废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1338190B (zh) 显影装置、显影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1048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5430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61B (zh) 成像设备、定影装置和控制成像设备的方法
CN107589650B (zh) 粉末收集装置及包括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US113723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contamination of charge neutralizer provided in fixing device
JP2006276151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23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5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644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veying path formation member including through holes
US10613454B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haust port for discharging air
JPH10274883A (ja) 現像装置
JP2016184147A (ja)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8539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uct unit
JP20170211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49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510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26223A (ja)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6236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1548562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9981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7961A (ja) 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ドラムユニット
JP20240049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6290B2 (ja) トナー飛散防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