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0400B -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0400B
CN110500400B CN201910751528.5A CN201910751528A CN110500400B CN 110500400 B CN110500400 B CN 110500400B CN 201910751528 A CN201910751528 A CN 201910751528A CN 110500400 B CN110500400 B CN 110500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gear shifting
current
vehicle
up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15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0400A (zh
Inventor
王烨
张友皇
刘建斌
马培义
刘伟宏
徐瑞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7515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0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0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0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0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0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14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14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 F16H59/24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dependent on the throttle op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36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36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speed
    • F16H2059/366Engine or motor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DCT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进行滑行升挡到动力升挡的控制,提升了换挡平顺性,提升了乘驾感受,避免了换挡顿挫、冲击等问题。

Description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控制装置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驾驶意图改变时的控制,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驾驶意图改变是滑行升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在滑行升挡模式过程中,驾驶员踩油门时,滑行升挡需要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以保证驾驶感受。在该过程中,需要协调离合器和发动机的控制,若两者控制不好,则会对车辆驾驶性产生影响,如换挡顿挫、冲击等问题,影响驾乘感受。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驾驶员驾驶意图在滑行升挡过程中平稳地将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
优选地,所述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非动力换挡模式,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升挡换挡模式,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判断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优选地,所述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非动力换挡模式,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升挡换挡模式,获得第二判断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油门开度、发动机扭矩、发动机转速及当前挡位;
根据所述油门开度、所述发动机扭矩及所述发动机转速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非动力换挡模式,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挡位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升挡换挡模式,获得所述第二判断结果。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油门开度小于等于预设开度、所述发动机扭矩小于等于预设扭矩,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在当前工作挡位的转速范围内时,判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非动力换挡;
在所述当前挡位小于目标挡位时,判定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升挡换挡;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非动力换挡,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升挡换挡时,判定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
优选地,所述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根据当前换挡阶段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所述当前换挡阶段包括:换挡准备阶段、转速同步阶段及扭矩交替阶段。
优选地,所述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离合器扭矩计算公式对所述车辆的离合器进行控制;
对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的当前发动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获得目标扭矩;
将所述目标扭矩设置为所述发动机扭矩上升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发动机扭矩上升;
在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与输入轴转速的差值小于预设限值时,进行扭矩恢复控制。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换挡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模式转换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动力升挡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实现了滑行升挡过程中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进行滑行升挡到动力升挡的转换,优化了离合器与发动机的控制,提升了换挡平顺性,提升了乘驾感受,避免了换挡顿挫、冲击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变速箱控制单元(TransmissionControl Unit,TCU)和发动机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4。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1004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4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4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用户接口模块以及DCT(双离合变速箱,Dual Clutch Transmission)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设备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4可以设置在设备中,所述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主要用于在滑行升挡过程中,驾驶意图改变,踩下油门,将当前挡位由滑行升挡转换为动力升挡。滑行升挡是指驾驶员在不踩油门不踩刹车的情况下,车辆由于惯性仍然具备一定的加速度,并达到了某一升挡条件,完成升挡的换挡过程。动力升挡是指油门具有满足升挡条件的开度的情况下,车辆提速并达到某一升挡条件,完成升挡的换挡过程。
易于理解的是,换挡模式分为滑行升挡、动力升挡、滑行降挡、动力降挡四种。本发明并不用于其他换挡模式的控制,当检测到为滑行升挡模式时,按照现有策略控制,当检测到为滑行升挡模式时,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控制。
步骤S20: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检测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时,在所述滑行升挡模式中,驾驶员随时可能会改变驾驶意图而踩下油门。滑行升挡的过程分为:换挡准备阶段、转速同步阶段、扭矩交替阶段、扭矩恢复阶段;动力升挡的过程分为:换挡准备阶段、扭矩交替阶段、转速同步阶段、扭矩恢复阶段。动力升挡和滑行升挡具有同样的阶段,但所述阶段的时序不同。因此需要对当前滑行升挡的阶段进行检测,以判断当前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步骤S30: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
易于理解的是,在满足动力升挡转换条件时,则将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根据所述动力升挡模式对发动机和离合器进行适应性的控制,以确保转换过程中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使转换过程平稳。
本发明通过检测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并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对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在满足时对所述车辆的离合器与发动机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了滑行升挡转换动力升挡过程中离合器和发动机两者能够协调匹配工作,使得车辆换挡平顺,驾驶舒适平稳,能够有效避免此种工况下的换挡冲击顿挫。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在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
步骤S100:检测油门开度、发动机扭矩、发动机转速及当前挡位。
需要说明的是,换挡模式的识别需要结合负载判断、升降挡判断及组合判断,负载判断主要根据油门开度、发动机扭矩及发动机转速进行判断;升降挡判断是根据当前挡位进行判断;组合判断是将以上两种判断的结果结合,进行判断。
步骤S101:根据所述油门开度、所述发动机扭矩及所述发动机转速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非动力换挡模式,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油门开度小于等于预设开度,且所述发动机扭矩小于等于预设扭矩,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在当前工作挡位的转速范围内时,则为非动力换挡。若所述油门开度大于预设开度,且所述发动机扭矩大于预设扭矩,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在当前工作挡位转速范围内,则为动力换挡。所述非动力换挡即为滑行换挡。所述预设开度及所述预设扭矩根据所述车辆的类型进行设置,实际过程中不同的车辆具有不同的参数,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S102:根据所述当前挡位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升挡换挡模式,获得所述第二判断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挡判断是通过将所述当前挡位和目标挡位进行比较获得。当目标挡位大于当前挡位,则为升挡;当目标挡位小于当前挡位,则为降挡;当目标挡位等于当前挡位,则保持当前挡位工作,不进入换挡。
步骤S103: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非动力换挡,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升挡换挡时,判定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组合判断根据负载判断和升降挡判断的结果获得,在升挡且动力换挡时,为动力升挡;在降挡且动力换挡时,为动力降挡;在升挡且非动力升挡时,为滑行升挡;在降挡且非动力换挡时,为滑行降挡。
本实施例通过进行负载判断、升降挡判断及组合判断,精确判断了当前换挡模式,通过在换挡过程中对当前换挡模式进行识别,判断了当前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使得滑行升挡过程中能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改变进行滑行升挡到动力升挡的转换控制,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转换过程平稳,避免了换挡顿挫、冲击等问题。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在所述步骤S30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1: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根据当前换挡阶段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滑行升挡过程中驾驶员随时都可能改变意图踩油门,因此首先需要判断进入动力升挡的条件。所述当前换挡阶段包括换挡准备阶段、转速同步阶段及扭矩交替阶段。换挡准备阶段踩油门,直接放弃执行滑行升挡,重新检测当前挡位,并根据新的换挡模式进行控制。扭矩交替阶段踩油门,为保证扭矩控制的平稳性,此阶段不响应驾驶意图改变,仍继续执行滑行升挡。扭矩交替阶段踩油门,则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该阶段允许进行动力升挡模式的转速同步控制阶段。
本实施例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在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301:根据离合器扭矩计算公式对所述车辆的离合器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双离合器包括奇数轴离合器控制和偶数轴离合器控制,且两者控制原理相同,因此,此阶段控制仅以奇数轴离合器控制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离合器扭矩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GDA0002576766270000081
所述
Figure GDA0002576766270000082
为离合器期望扭矩,所述T为发动机实际扭矩,所述J为发动机惯量,所述α为转动角速度,所述PI为离合器的比例积分控制项。
步骤S302:检测所述车辆的当前发动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获得目标扭矩。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从进入动力升挡的一刻开始,即采用限扭控制。发动机请求扭矩为积分计算,初始值为进入时刻的发动机实际扭矩,积分项为一个油门开度相关的一维表格,油门开度不同选择不同的上升斜率。所述目标扭矩是当前转速下的驾驶员期望扭矩。
步骤S303:将所述目标扭矩设置为所述发动机扭矩上升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发动机扭矩上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采用限扭而不是采用降扭控制,主要原因是在滑行升挡转速同步阶段踩油门进入动力升挡过程中,由于踩油门发动机净扭矩会增加,而降扭控制功能在该工况下无法有效限制发动机扭矩,若此时降扭请求为正值,则发动机扭矩会从负扭矩突变到正扭矩,影响换挡性能。
步骤S304:在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与输入轴转速的差值小于预设限值时,进行扭矩恢复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动机转速下降与输入轴转速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则结束转速同步阶段,进入动力升挡的发动机扭矩恢复控制阶段。所述预设差值,根据车辆实际情况而预先设置,本实施例不对此加以限制。为了避免换挡结束后限扭请求关闭时,发动机扭矩远小于驾驶员期望扭矩时的回归突变,当限扭控制结束后,若请求扭矩小于驾驶员期望扭矩,则继续发送限扭请求上升到驾驶员期望扭矩后结束换挡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当前换挡阶段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并通过对发动机及离合器协调匹配工作实现了滑行升挡到动力升挡的平稳转换。通过限扭控制,提升了换挡性能,根据离合器扭矩计算公式对离合器进行控制,避免了发动机的转速拖拽或飞车情况的发生;使得离合器和发动机两者能够协调匹配工作,车辆传扭合适、稳定,从而使得车辆换挡平顺,驾驶舒适平稳。
图5为本发明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基于上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包括:
换挡模式判断模块100:用于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主要用于在滑行升挡过程中,驾驶意图改变,踩下油门,将当前挡位由滑行升挡转换为动力升挡。滑行升挡是指驾驶员在不踩油门不踩刹车的情况下,车辆由于惯性仍然具备一定的加速度,并达到了某一升挡条件,完成升挡的换挡过程。动力升挡是指油门具有满足升挡条件的开度的情况下,车辆提速并达到某一升挡条件,完成升挡的换挡过程。
易于理解的是,换挡模式分为滑行升挡、动力升挡、滑行降挡、动力降挡四种。本发明并不用于其他换挡模式的控制,当检测到为滑行升挡模式时,按照现有策略控制,当检测到为滑行升挡模式时,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控制。
模式转换判断模块200:用于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检测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时,在所述滑行升挡模式中,驾驶员随时可能会改变驾驶意图而踩下油门。滑行升挡的过程分为:换挡准备阶段、转速同步阶段、扭矩交替阶段、扭矩恢复阶段;动力升挡的过程分为:换挡准备阶段、扭矩交替阶段、转速同步阶段、扭矩恢复阶段。动力升挡和滑行升挡具有同样的阶段,但所述阶段的时序不同。因此需要对当前滑行升挡的阶段进行检测,以判断当前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动力升挡控制模块300:用于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
易于理解的是,在满足动力升挡转换条件时,则将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根据所述动力升挡模式对发动机和离合器进行适应性的控制,以确保转换过程中驾驶员的驾驶体验,使转换过程平稳。
本发明通过设置换挡模式判断模块100、模式转换判断模块200及动力升挡控制模块300,检测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并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对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在满足时对所述车辆的离合器与发动机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了滑行升挡转换动力升挡过程中离合器和发动机两者能够协调匹配工作,使得车辆换挡平顺,驾驶舒适平稳,能够有效避免此种工况下的换挡冲击顿挫。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上文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
所述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离合器扭矩计算公式对所述车辆的离合器进行控制;
对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
所述对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的当前发动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获得目标扭矩;
将所述目标扭矩设置为发动机扭矩上升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发动机扭矩上升;
在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与输入轴转速的差值小于预设限值时,进行扭矩恢复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非动力换挡模式,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升挡换挡模式,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判断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非动力换挡模式,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并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升挡换挡模式,获得第二判断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油门开度、发动机扭矩、发动机转速及当前挡位;
根据所述油门开度、所述发动机扭矩及所述发动机转速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非动力换挡模式,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当前挡位判断所述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升挡换挡模式,获得所述第二判断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油门开度小于等于预设开度、所述发动机扭矩小于等于预设扭矩,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在当前工作挡位的转速范围内时,判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非动力换挡;
在所述当前挡位小于目标挡位时,判定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升挡换挡;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非动力换挡,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升挡换挡时,判定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根据当前换挡阶段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所述当前换挡阶段包括:换挡准备阶段、转速同步阶段及扭矩交替阶段。
6.一种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换挡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车辆进入换挡模式时,判断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是否为滑行升挡模式;
模式转换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换挡模式为滑行升挡模式,且检测到驾驶员踩下油门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满足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
动力升挡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动力升挡模式转换条件时,则将所述车辆的当前换挡模式转换为动力升挡模式;
所述动力升挡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离合器扭矩计算公式对所述车辆的离合器进行控制;
对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进行限扭控制;
所述动力升挡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当前发动机转速,根据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获得目标扭矩;将所述目标扭矩设置为发动机扭矩上升的上限值,控制所述发动机扭矩上升;在所述当前发动机转速与输入轴转速的差值小于预设限值时,进行扭矩恢复控制。
7.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所述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
CN201910751528.5A 2019-08-14 2019-08-14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00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1528.5A CN110500400B (zh) 2019-08-14 2019-08-14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1528.5A CN110500400B (zh) 2019-08-14 2019-08-14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0400A CN110500400A (zh) 2019-11-26
CN110500400B true CN110500400B (zh) 2020-09-22

Family

ID=68587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1528.5A Active CN110500400B (zh) 2019-08-14 2019-08-14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04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9279B (zh) * 2019-12-31 2021-06-22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先进的商用车换挡提醒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10627B (zh) * 2020-07-08 2021-08-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滑行降挡控制方法
CN112682505A (zh) * 2020-12-29 2021-04-20 安徽建筑大学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动力性升档方法、装置、变速器及汽车
CN114704638B (zh) * 2022-04-14 2023-08-2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289213B (zh) * 2022-06-22 2024-03-2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力控制方法、系统、自动变速器及其车辆
CN115163818A (zh) * 2022-06-29 2022-10-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换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0549A (ja) * 2005-10-26 2007-05-17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変速機
US9416869B2 (en) * 2014-09-04 2016-08-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hange-of-mind shift control of a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CN105840808B (zh) * 2016-04-26 2019-03-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协调控制方法
CN106541938B (zh) * 2016-10-26 2019-03-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换挡的控制方法及双离合变速器
CN109372982B (zh) * 2018-12-27 2020-09-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动力升档转速同步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0400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0400B (zh) Dct换挡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452734B (zh) 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JP4062848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2939215B (zh) 加速器踏板踏力控制装置
WO2012053615A1 (ja) 走行モード制御装置、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および走行モード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60111830A1 (en) Engine output control apparatus
JPH0293163A (ja) 車輌用自動変速装置
US20110153129A1 (en) Methods for opt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a series hybrid vehicle with multi-gear transmission
US9434390B2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JP2006132663A (ja) 機械式自動変速制御装置
KR102565356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회생제동 제어 방법
US20180163853A1 (en) Shift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s with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4125905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JP5653608B2 (ja) 車両用変速機制御装置
JP5445758B2 (ja) 車両用変速機制御装置
CN115405686B (zh) 双离合器降档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JP2007002803A (ja) 自動変速機のダウンシフト時変速ショック軽減装置
CN114320631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启动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13775423B (zh) 发动机目标转速的滤波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US20240181894A1 (en) Electric vehicle
JPH10238617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4415309B2 (ja) 自動変速制御装置
JP6603273B2 (ja) 輸送機器
CN107690540A (zh) 燃料经济增强型变速器手动/保持模式和低速模式
JP5186928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