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8836B -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8836B
CN110488836B CN201910800453.5A CN201910800453A CN110488836B CN 110488836 B CN110488836 B CN 110488836B CN 201910800453 A CN201910800453 A CN 201910800453A CN 110488836 B CN110488836 B CN 110488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floor
elevator
delivery robot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04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8836A (zh
Inventor
张利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ny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ny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ny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ny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04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8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8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8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8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8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3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 G05D1/0234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markers or beacons
    • G05D1/023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markers or beacons in combination with a las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3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 G05D1/024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a video camera in combination with image processing means
    • G05D1/0253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a video camera in combination with image processing means extracting relative motion information from a plurality of images taken successively, e.g. visual odometry, optical flow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59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05D1/026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using magnetic plo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7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G05D1/028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a RF signa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7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G05D1/0285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via a publ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e.g. GSM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投递机器人取出快件,投递机器人将投递楼层和投递指令发送至电梯控制系统;投递机器人前往等候楼层的电梯口等候,电梯控制系统控制轿厢到达等候楼层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入轿厢中并停留在指定区;当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的下一层时,电梯控制系统统计上行进厢楼层和上行出厢楼层;这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能够让投递机器人取代人工完全最后距离的投递,由投递机器人送至家门口的投递箱中,这样云柜中的快件便会被及时取出,不会造成积压,此外充分考虑到电梯主要是居民的上下行工具,方法中尽量考虑到不影响居民对电梯的日常使用而进行了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收发快递已经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快递员会把快递寄存在固定代收点或者云柜中,收件人自己根据收到的短信通知自己去相应的地点取件,对于收件人来说是较为麻烦的事情,而且现在的快递量越来越大,云柜的存储量很难满足投放的需求,一旦收件人不去及时的取件便会造成快件的积压,而投放更多的云柜或者增加代收点的面积会极大的增加经济投入,这会给快递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实际上投放在小区内的云柜很难长生盈利,设备投入的成本很难收回,这也是目前快件行业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快递量太大,给云柜和代收点造成的过大压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快件存入云柜后网络平台结合柜号、格子号和投递信息生成二维码,网络平台将入柜通知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如果选择智能取件服务,则网络平台将二维码和投递指令发送至投递机器人;
投递机器人解析二维码得到柜号、格子号和投递信息,所述投递信息包括投递楼层和投递门牌号;
投递机器人根据柜号前往云柜并向云柜出示二维码,云柜扫取二维码并进行解析得到格子号,云柜打开相应的格子;
投递机器人取出快件,投递机器人将投递楼层和投递指令发送至电梯控制系统;
投递机器人前往等候楼层的电梯口等候,电梯控制系统控制轿厢到达等候楼层并打开厢门;
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入轿厢中并停留在指定区;
当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的下一层时,电梯控制系统统计上行进厢楼层和上行出厢楼层;
电梯控制系统进行判断:
U1、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或上行进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U2、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上行进厢楼层均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上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n1,则轿厢上行通过投递楼层,当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U3、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上行进厢楼层均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上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小于阈值n1,则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投递机器人完成投递后向网络平台发送投递成功信息,网络平台向移动终端发送投递成功信息。
作为优选,当移动终端选择智能取件服务,则移动终端显示支付界面,移动终端支付取件报酬后网络平台将二维码和投递指令发送至投递机器人,如果支付失败则网络平台拒绝进行智能取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支付物业费,获得取件积分;
移动终端支付取件报酬时的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或者利用取件积分支付。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投递机器人完成投递后返回电梯口等候,投递机器人向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返回指令;
当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的上一层时,电梯控制系统统计下行出厢楼层;
电梯控制系统进行判断:
D1、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行轿厢;
D2、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下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n2,则轿厢下行通过投递楼层;
D3、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下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小于阈值n2,则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行轿厢。
作为优选,在步骤U1中,如果上行出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开启摄像头并发出让路提醒,摄像头以时间T为周期拍摄复数张出厢照片并对它们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出电梯口是否有人出厢,当所有人出厢完毕后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如果上行进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电梯位于投递楼层的外部显示器上显示投递机器人标识,当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熄灭所述投递机器人标识。
作为优选,在步骤U2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作为优选,在步骤U3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作为优选,在步骤D1和D3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进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当投递机器人到达所述指定区向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落位确认信息,然后电梯控制系统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能够让投递机器人取代人工完全最后距离的投递,快件不用收件人去特定地方取件,而是由投递机器人送至家门口的投递箱中,这样云柜中的快件便会被及时取出,不会造成积压,此外充分考虑到电梯主要是居民的上下行工具,方法中尽量考虑到不影响居民对电梯的日常使用而进行了优化。而且收件人可以选择人工取件或者由投递机器人取件,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更加便利的取件服务,不仅满足了收件人的需求,而且也给快递行业收回设备成本提供了渠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快件投递硬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如图1所示,是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快件投递硬件系统,包括至少一台投递机器人、电梯控制系统、快递存储柜、移动终端和网络平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网络平台是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投递机器人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一无线通讯单元、行动单元、视觉识别系统、RFID标签和第一显示单元,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第二无线通讯单元、轿厢控制单元、第二显示单元和RFID读取单元,快递存储柜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云柜,下面结合这种快件投递硬件系统来具体描述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快递员将快件存入云柜中,快递员将柜号、格子号和投递信息一起上传至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结合柜号、格子号和投递信息生成二维码,网络平台将入柜通知发送至移动终端,收件人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选择智能取件服务,也可以选择自己工人取件。移动终端如果选择智能取件服务,则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支付界面;移动终端支付取件报酬后网络平台将二维码和投递指令发送至投递机器人,如果支付失败则网络平台拒绝进行智能取件。另外,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支付物业费时,可以获得取件积分;移动终端在支付界面支付取件报酬时的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或者利用取件积分支付。
投递机器人通过第一无线通讯单元(例如4g、5g通讯模块)接收二维码,第一处理单元对二维码进行解析获得投递信息和柜号,投递信息包括投递楼层和投递门牌号,投递机器人根据柜号前往云柜,投递机器人通过第一显示单元出示二维码,云柜的扫码器扫取二维码解析获得格子号,打开相应的格子,投递机器人取出快件并将投递指令和快件对应的投递楼层发送至电梯控制系统;
行动单元用于执行投递机器人的动作,投递机器人前往等候楼层的电梯口等候,视觉识别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器人底部的第一摄像头和设置在机器人上部的第二摄像头,地面和轿厢内都设置了标识,第一摄像头通过拍摄采集标识来进行定位,轿厢控制单元控制轿厢到达等候楼层并打开厢门;
电梯控制系统通过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电梯控制系统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接入网络中与机器人进行通讯。投递机器人收到进厢指令后进入轿厢中并停留在指定区,指定区设置在轿厢靠里位置,以免妨碍居民进出轿厢;
当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的下一层时,第二处理单元统计上行进厢楼层和上行出厢楼层,上行进厢楼层是指轿厢外要乘坐电梯上行的居民此时所在的楼层,轿厢由于此时为上行状态,所以他们需要在这些楼层停留来接纳这些居民。上行出厢楼层是指轿厢内的居民要去的楼层。
第二处理单元进行判断:
U1、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或上行进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说明轿厢到达投递楼层时必然会做停留,此时投递机器人从轿厢出来的话就会耽误乘客的时间,则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U2、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上行进厢楼层均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进一步判断如果上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n1(阈值n1为预设值,例如5),说明此时轿厢中的人数较多,机器人如果从投递楼层出去必然会给乘客带来不便,所以轿厢上行直接通过投递楼层而不做停留,当轿厢送完上行的所有乘客并且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U3、如果上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小于阈值n1,说明轿厢里的人数适中,则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投递机器人完成投递后向网络平台发送投递成功信息,网络平台向移动终端发送投递成功信息。
当投递机器人完成投递后返回电梯口等候,投递机器人向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返回指令,电梯控制系统收到返回指令而得知投递机器人此时在投递楼层的电梯口等候;
当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的上一层时,电梯控制系统统计下行出厢楼层,下行出厢楼层是指电梯下行时轿厢内的居民要去的楼层;
电梯控制系统进行判断:
D1、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行轿厢;
D2、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下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n2,阈值n2也为预设值,则轿厢下行通过投递楼层。等下一次轿厢下行时再在投递楼层停留接纳机器人。
D3、如果下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小于阈值n2,则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行轿厢。
根据其它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U1中,如果上行出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开启第二摄像头并发出让路提醒,路提醒可以通过机器人配置的扬声器来发出语音提示,使轿厢内的乘客知道机器人要退出轿厢。同时第二摄像头以时间T为周期连续拍摄多张出厢照片并对它们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出电梯口是否有人出厢,当所有人出厢完毕后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通过RFID读取单元读取机器人身上的RFID标签,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P为预设值;
如果上行进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电梯位于投递楼层的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投递机器人标识,提醒轿厢外的居民机器人要出来了,让他们等待机器人出来之后再进入轿厢,随后当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熄灭投递机器人标识。
根据其它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U2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根据其它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U3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根据其它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D1和D3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进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投递机器人进入轿厢并且到达指定区后向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落位确认信息,然后电梯控制系统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快件存入云柜后网络平台结合柜号、格子号和投递信息生成二维码,网络平台将入柜通知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如果选择智能取件服务,则网络平台将二维码和投递指令发送至投递机器人;
投递机器人解析二维码得到柜号、格子号和投递信息,所述投递信息包括投递楼层和投递门牌号;
投递机器人根据柜号前往云柜并向云柜出示二维码,云柜扫取二维码并进行解析得到格子号,云柜打开相应的格子;
投递机器人取出快件,投递机器人将投递楼层和投递指令发送至电梯控制系统;
投递机器人前往等候楼层的电梯口等候,电梯控制系统控制轿厢到达等候楼层并打开厢门;
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入轿厢中并停留在指定区;
当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的下一层时,电梯控制系统统计上行进厢楼层和上行出厢楼层;
电梯控制系统进行判断:
U1、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或上行进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U2、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上行进厢楼层均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上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n1,则轿厢上行通过投递楼层,当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U3、如果上行出厢楼层和上行进厢楼层均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上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小于阈值n1,则轿厢上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出厢指令,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并进行投递;
投递机器人完成投递后向网络平台发送投递成功信息,网络平台向移动终端发送投递成功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终端选择智能取件服务,则移动终端显示支付界面,移动终端支付取件报酬后网络平台将二维码和投递指令发送至投递机器人,如果支付失败则网络平台拒绝进行智能取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支付物业费,获得取件积分;
移动终端支付取件报酬时的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或者利用取件积分支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投递机器人完成投递后返回电梯口等候,投递机器人向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返回指令;
当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的上一层时,电梯控制系统统计下行出厢楼层;
电梯控制系统进行判断:
D1、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行轿厢;
D2、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下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阈值n2,则轿厢下行通过投递楼层;
D3、如果下行出厢楼层中不包含投递楼层,那么如果下行出厢楼层的数量小于阈值n2,则轿厢下行到达投递楼层时打开厢门,电梯控制系统向投递机器人发送进厢指令,投递机器人进行轿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U1中,如果上行出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则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开启摄像头并发出让路提醒,摄像头以时间T为周期拍摄复数张出厢照片并对它们进行图像识别,判断出电梯口是否有人出厢,当所有人出厢完毕后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如果上行进厢楼层中包含投递楼层,电梯位于投递楼层的外部显示器上显示投递机器人标识,当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熄灭所述投递机器人标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U2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U3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出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电梯控制系统识别出投递机器人退出轿厢后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1和D3中,当投递机器人收到进厢指令后发出让路提醒,当投递机器人到达所述指定区向电梯控制系统发送落位确认信息,然后电梯控制系统延时P秒后关闭厢门。
CN201910800453.5A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488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0453.5A CN110488836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0453.5A CN110488836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8836A CN110488836A (zh) 2019-11-22
CN110488836B true CN110488836B (zh) 2022-03-25

Family

ID=6855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0453.5A Active CN110488836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8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3747B2 (en) 2020-03-16 2023-02-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Automated sort area using robots
CN111984008A (zh) * 2020-07-30 2020-11-24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7823A (zh) * 2016-07-01 2016-09-21 刘新建 一种基于电梯的智能快递投递方法、系统
CN106709582A (zh) * 2016-11-18 2017-05-24 福建我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电梯、家居智能联动系统及其应用
CN107169706A (zh) * 2017-05-16 2017-09-15 莆田市烛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入户服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94543A (zh) * 2018-05-14 2018-10-23 星络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自动派送快递方法及社区自动派送快递系统
CN109164813A (zh) * 2018-10-31 2019-01-08 长安大学 一种无人快递机器人上下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7823A (zh) * 2016-07-01 2016-09-21 刘新建 一种基于电梯的智能快递投递方法、系统
CN106709582A (zh) * 2016-11-18 2017-05-24 福建我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电梯、家居智能联动系统及其应用
CN107169706A (zh) * 2017-05-16 2017-09-15 莆田市烛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入户服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94543A (zh) * 2018-05-14 2018-10-23 星络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自动派送快递方法及社区自动派送快递系统
CN109164813A (zh) * 2018-10-31 2019-01-08 长安大学 一种无人快递机器人上下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8836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8836B (zh) 一种电梯的智能控制方法
EP3106416B1 (en) Elevato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905195B2 (en) Elevator system control using traffic or passenger parameters
JP661976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律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CN105502112B (zh) 群组电梯的召唤方法及系统
CN109095297B (zh) 乘梯方法、智能设备和云端服务器
CN112693980A (zh) 机器人乘梯控制方法、系统、电梯和机器人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529877A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导航收发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38664A (zh) 外卖订单生成方法、外卖服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98306B (zh) 一种电梯的中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06245A (zh) 无线呼梯方法及设备
CN112141830A (zh)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智能机器人、电梯及调度服务器
CN11303407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人机智能配送系统及方法
CN104960656A (zh) 一种利用飞艇快递到户的收发传输装置
CN109050922A (zh) 一种可远程送货的物流智能货箱
CN110517412A (zh) 乘梯云收费系统
CN111232774A (zh) 一种实现自主移动机器人和电梯交互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7471215A (zh) 一种基于信息识别的排队座椅机器人控制系统
CN112091968A (zh) 一种机器人上下电梯的方法及系统
CN108360853B (zh)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CN111204620A (zh) 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电梯实时控制方法及终端
KR20230116037A (ko) 안내 시스템
KR101657360B1 (ko) Id카드 식별 기반의 엘리베이터 운행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3896063A (zh) 一种基于ai智能的电梯智能调度系统
CN114750158A (zh) 一种机器人工作方法、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