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79C - 无线电接收方法和无线电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接收方法和无线电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779C CN1104779C CN98105831.0A CN98105831A CN1104779C CN 1104779 C CN1104779 C CN 1104779C CN 98105831 A CN98105831 A CN 98105831A CN 1104779 C CN1104779 C CN 110477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signal
- local oscillation
- oscillation
- radio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26—Circuits for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 H04B1/28—Circuits for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the receiv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1—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all the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connected in cascade
- H03D7/163—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all the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connected in cascade the local oscillations of at least two of the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derived from a single oscillator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5—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at least two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located in different paths, e.g. in two paths with carriers in quad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30—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具有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部分、产生第一本机振荡信号和第二本机振荡信号的本机振荡部分,其中第一本机振荡信号和第二本机振荡信号各自具有与接收频率不同的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该设备还具有把接收部分输出的接收信号与第一本机振荡信号混频,输出中频信号的频率转换部分以及用第二本振信号正交转换中频信号的正交转换部分。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元线电接收方法和无线电接收设备,当接收和解调诸如寻呼机等同时的寻呼信号时,在频率变换之后,正交转换无线电接收信号而获得基带信号。
通常,寻呼机作为一种同时接收寻呼信号、电话号码和向寻呼机(呼叫机)传送的业务并显示这些内容的无线电接收设备是已知的。在传统的寻呼机中已使用了超外差系统。在这种超外差类型的寻呼机中,把窄带滤波器(例如带通滤波器(BPF))设置在天线和接收放大器之间。然而由于BPF体积大,如果设置在寻呼机内,寻呼机本身的体积不可避免得做得很大。因此,在目前的寻呼机中,使用直接转换(DC)接收系统,其结构简单,体积可做得较小。
图8为一种DC接收类型的无线电接收设备的主要部件的框图。图8示出了一种频率信号处理系统,它在使用DC接收系统的无线电接收设备中进行正交转换。在这种无线电接收设备中,天线Ant1接收来自基站的FSK系统的无线电波,并且高频放大器2放大接收到的信号(f0)。把来自高频放大器2的放大信号(f0)输入到混频器3a,3b。把与接收信号(f0)的频率相同频率(fL0)的本振信号(余弦波信号、正弦波信号)输入到这些混频器3a,3b中,在混频器中把接收到的信号(f0)乘以本振信号。
把本机振荡器7输出的余弦波本振信号(fL)提供给混频器3a,移相器8对本机振荡器7输出的本振信号的相位移相90°,得到正弦波信号,把该正弦波信号提供给混频器3b。在混频器3a,3b中把接收到的信号(f0)乘以本振信号(余弦波信号,正弦波信号)进行正交转换,从而获得基本信号(I分量信号和Q分量信号)。
在把它们通过通道滤波器4a,4b和限幅器5a,5b进行限带之后,把混频器3a,3b输出的I信号和Q信号输入到解调电路6,通道滤波器4a,4b的中心频率对应于接收通道(ch)。然后从解调电路输出解调信号。
此外,在本机振荡器7中,振荡电路9以晶体振荡器XTAL的基准频率进行振荡,把振荡电路9的振荡信号提供给由相位比较器、预定标器、可编程分割器(计数器)、混频器等(这些没有图示)组成的锁相环(PLL)部分10。把电压控制振荡器(VOC)12的振荡频率锁定到控制电压规定的频率上,控制电压是通过把PLL部分10的输出信号传送通过低通滤波器(LPF)11产生的。振荡信号(fV)的频率被锁定,由乘法电路13进行乘,把频率与接收频率(f0)相同的本振信号送至混频器3a,3b。在PLL部分10中,可编程分割器等接收CPU14的控制信号,建立接收频率。
屏蔽盒15围住了整个本机振荡器,因而,可以减弱不必要的辐射。然而,尤其是由于天线Ant1的谐振频率与本振信号的频率相同,所以本振信号也通过天线辐射。这成为了不必要的辐射波,并再次被接收。如果在不必要的辐射波与接收频率(f0)之间存在相位差,则在解调信号中产会产生噪声。而且,强电场强度的不必要的辐射从本机振荡器7没有被屏蔽盒15屏蔽的电路板部件混入到混频器中。
已提出了在DC接收系统中改善天线的不必要的辐射。例如,如1995年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号321686中所揭示的,设置输入到进行正交转换的混频器内的本振信号的相位关系,使它们彼此浸没。因而,可以减少天线的不必要发射功能。
然而,在上述专利申请的例子中,虽然企图进行改善,减少天线不必要的发射功率,但,它使得混频器难以进行精确的正交转换,同时该设备的体积将变大,电子部件的实际安装区减少,加工变得麻烦。
即,由于来自本振部分的本振信号直接跳入或通过共同的接地跳入到天线系统的混频器,所以如前面对传统例子的描述一样,必须用屏蔽盒来屏蔽本振部分。而且,由于本振信号直接跳入到天线系统,所以难以可靠地防止本振信号不从天线辐射,其频率与本振信号相同。因此,再次接收到不必要的辐射波,如果不必要的辐射波与接收频率之间存在相位差,则在解调信号中将产生噪声。
而且,如果本振部分被金属屏蔽盒围住,则将会占用屏蔽盒内的部件与内部电子部件之间的空间。换句话说,屏蔽盒的体积做得较大。结果,这妨碍了减小尺寸和减轻重量的要求的实现。
再有,由于设置了大体积的屏蔽盒,减少了电子部件的第二和第三块电路底板的实际安装面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安装更多的电子部件,所以难以实现高性能和小体积。而且,由于在标准自动表面安装机器上难以自动地装置大体积的屏蔽盒,所以需要人工操作。即固定屏蔽盒和焊接工作变得麻烦,组装效率变差。
鉴于上述情况,开发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佳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和无线电接收设备,它能消除体积较大的屏蔽盒,以进行精确的正交转换,能减小体积和减轻重量,提高组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构筑成:在用上述本振部分的输出产生的第一频率的本振信号频率转换了接收信号之后,用本振部分产生的第二频率的本振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转换,然后正交转换它们,以获得基带信号。
另外,把本发明构筑成:在把接收信号与第一频率的本振信号混频转换到中频信号之后,把中频信号与第二频率的本振信号直接混频,通过正交转换获得基带信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包含接收元线电波的接收电路;频率转换电路,它把接收电路的接收信号与第一频率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进行频率转换,输出中频信号;正交转换电路,它把频率转换电路的中频信号与第二频率的本振信号混频进行正交转换,输出基带信号;以及基频振荡电路,振荡产生基频信号,以产生上述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本振信号。
在本发明的这些方面,由于在用上述本振部分的输出产生的第一频率本振信号对无线电接收信号进行频率转换之后,用本振部分的输出产生的第二频率的本振信号对它们进行频率转换,通过正交转换获得基带信号,所以使天线的谐振频率与传统DC接收系统内的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消除了频率与天线谐振频率相同的本振信号不必要的辐射。换句话说,可以抑制由于再接收到不必要的辐射波而产生的噪声。
而且,由于在频率转换和正交转换时没有强场强的本振信号跳过而引起的混频,所以可以进行准确的正交转换。而且,不再需要体积较大的不能自动安装的屏蔽盒,来围住本振部分,所以可以制行小体积的设备,提供组装效率。
通过使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之和等于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可以通过直接转换系统实现适当的频率转换。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用直接转换系统来接收,可以把本振信号的基频信号设置到按产生第一频率的本振信号的乘数与产生第二频率的本振信号的乘数之和对接收频率进行分割获得的频率上。
而且,本发明构筑成:能有选择接收多个频率的接收信号,至少对应于接收频率改变第一和第二频率中的一个频率。
而且,本发明构筑成:包括能选择接收多个频率的信号的天线可变电路和根据对应于接收频率的基频产生第一频率的本振信号和第二频率的本振信号的可变乘法电路。
因而,单个接收机可以接收不同频率的电波,这种接收机可以把同一类型的设备出口到多个国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天线可变电路的详细电路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变高频放大电路的详细电路路;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变乘法电路的详细电路图;
图8是传统无线电接收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框图。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和接收设备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在图1中,示出了无线电接收设备中进行正交转换的高频处理系统。无线电接收设备具有接收FSK类型寻呼信号的天线Ant2和放大天线Ant2的接收信号(f0)的高频放大器21。而且,该设备设置有混频器22,从高频放大器2 1输入放大信号(f0),并与第一本振信号(fL1)混频,然后转换成频率为(fIF)的中频信号。
另外,该实施例还设置有混频器23a,23b,它们输出在把混频器22输出的频率为(fIF)的中频信号乘以第二本振信号(fL2:余弦波信号,正弦波信号)之后进行的正交转换而获得的基带信号(I信号,Q信号),该实施例还设置有限制混频器23a,23b的I信号和Q信号频带的信道滤波器24a,24b、把信道滤波器24a,24b的I信号和Q信号的电平控制在固定电平上的限幅器25a,25b以及输出解调限幅器25a,25b输出的I信号和Q信号得到的解调信号的解调电路26。
此外,本实施例设置有本振单元30,它输出用于频率转换和正交转换的本振信号(fV),本实施例还设置有乘法电路28和乘法电路29,乘法电路28向混频器22输出把由本振单元30输出的本振信号(fV)乘以“x”获得的第一本振信号(fL1),乘法电路29向混频器23a和移相器27输出把由本振单元30输出的本振信号(fV)乘以“y”获得的第二本振信号(fL2)。
本振单元30包括以晶体振荡器XTAL的基准频率振荡的振荡电路31和锁相环(PLL)部分32,它由相位比较器、预定标器、可编程分割器(计数器)和混频器(它们都未示出)组成。振荡单元30设置有把来自PLL部分32的控制信号转换成直流并把它输出的低通滤波器(LPF)33以及向乘法电路28,29输出对来自PLL33的直流控制电压锁频得到的振荡信号(fV)的电压控制振荡器(VOC)34。这些部件构成闭环电路。
此外,本实施例还设置有CPU35,它用控制信号改变PLL32内的可编程分割器(未图示),并建立接收频率。
下面描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情况。
高频放大器21放大来自天线Ant2的接收信号(f0)。把放大信号(f0)输入到混频器22。在该混频器22中,用第一本振信号(fL1)把放大信号(f0)频率改变成中频信号,并把中频信号输出到混频器23a,23b。
在后级混频器23a,23b中,把混频器22输出的中频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fL2:余弦波信号,正弦波信号)彼此相乘,并进行正交转换,输出正交转换获得的基带信号(I信号和Q信号)。通过信道滤波器24a,24b对来自混频器23a,23b的I信号和Q信号进行频带限制,并输出到限幅器25a,25b,在把I信号和Q信号的电平压缩在固定的幅度之后,解调电路26对它们进行解调,输出解调信号。
在本振单元30中,振荡电路31以晶体振荡器XTAL的基准频率振荡。把振荡电路31的振荡信号输入到PPL32。LPF33把VCO34的振荡输出信号(fV)与振荡电路31的乘法振荡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直流电流,VCO34把锁频振荡信号(fV)通过直流控制电压输出给乘法电路28,29。把乘法电路28,29乘运算得到的第一和第二本振信号(fL1,fL2)通过混频器22,23a和移相器27输入到混频器23b。
混频器22中进行的频率转换与混频器23a,23b中进行的正交转换的频率关系可用下式(1)表示:
f0=fL1+fL2 (1)
其中f0≠fL1,f0≠fL2,fL1=fV·x,fL2=fV·y,fIF=fL2
在这种接收处理中,来自CPU35的控制信号改变和控制PLL32中的可编程分割器等,并将其设置在接收频率上。
因此,由于混频器22的频率转换和混频器23a,23b的正交转换都基于公式(1)表示的关系,所以不再需要体积较大的屏蔽盒来围住本振单元30。
即,与传统所用的DC接收系统相比,天线Ant2的谐振频率与第一本振信号(fL1)的频率不同,天线Ant2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再次接收到不必要的辐射波而产生的噪声。而且,即使有强场强的不必要的辐射从本振单元30混入到混频器22,由于本振单元30向混频器22输出的本振信号(fV)与接收信号(f0)不同,也可以消除影响。而且,第二本振信号(fL2)通过乘法电路29和移相器27经过衰减,提供给混频器23a,23b,所以其影响也可消除。换句话说,可以进行准确的正交转换。
而且,由于不使用屏蔽盒,所以不需要围住本振单元30的电子部件的空间。因此,可以缩小设备的整体体积,尤其是寻呼机需要的减小尺寸,减轻重量。即,由于不再需要难以由自动表面安装设备自动安装的屏蔽盒,所以连接工作和焊接工作可以简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效率。
(第二实施例)
图2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从本振单元30向混频器23a和移相器27提供振荡信号的路径上除去了乘法电路29。
第二实施例仅设置有一个乘法电路28a,它把来自本振单元30的振荡信号(fV)乘以“x”,并把它传送给混频器22。把来自本振单元30的振荡信号(fV)通过混频器23a和移相器27直接提供给混频器23b。所有其它的结构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第二实施例的工作情况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然而,混频器22内的频率转换与混频器23a,23b内的正交转换之间的频率关系可由下式(2)表示:
f0=fL1+fL2 (2)
其中f0≠fL1,f0≠fL2,fL1=fV·x,fIF=fL2=fV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由于只要一个乘法电路28a就足够了,所以可以简化其结构,其它优点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第三实施例)
图3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第三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然而,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从本振单元30向混频器22提供振荡的路径中除去了乘法电路28。
第三较佳实施例仅设置了乘法电路29a,在把来自本振单元30的振荡信号(fV)乘以“y”之后,提供给混频器23a,由移相器27对本振单元30的振荡信号(fV)的相位移动90度(90°),并把它提供给23b。把来自本振单元30的振荡信号(fV)直接提供给混频器22。所有其它结构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工作情况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然而,混频器22内的频率转换与混频器23a,23b内的正交转换之间的频率关系可用下式(3)表示:
f0=fL1+fL2 (3)
其中f0≠fL1,f0≠fL2,fL1=fV fL2=fV·y,fIF=fL2
在第三实施例中,只用一个乘法电路29a就足够了,所以可以简化结构,所有其它优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四实施例)
图4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第四较佳实施例具有一个特征,可以大幅度地改变接收频率(f0至fn),能满足根据地区而业务频带不同的要求。
其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然而,第四较佳实施例设置有由控制信号改变天线Ant2的调谐频率以改变从CPU35接收的频率的天线可变电路20以及通过用来自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把调谐频率改变成来自天线电路20的接收信号(f0至fn)来进行高频放大的可变高频放大电路21a。
而且,在其内使用了可变乘法电路28b,29b,它们响应于来自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改变乘法频率。再者,在CPU35内设置有存储器36,用于存储改变接收频率(f0至fn)的程序和表格。其所有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图5是图4所示的天线可变电路20的详细结构电路图。在图5中,在天线可变电路20中,把电容器C1、可变电容二极管DC1和电容器C2连接到天线Ant2上,这些元件可以响应于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大幅度地改变调谐频率(以每个频带)。
而且,电容器C3、与天线Ant2并列设置可变电容二极管DC2和电阻器R1,它们可以响应于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细调(以接收频率的单位)调谐频率。把来自CPU35的控制信号通过电阻器R2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DC2,它们通过电容器C4连接到下一级的可变高频放大电路21a的输入端。
图6是图4所示的可变高频放大电路的详细结构电路图。在图6中,把来自天线可变电路20的高频(接收)信号输入到可变高频放大电路21a,该电路21a设置有放大高频信号的晶体管Q1,Q2、电阻器R10,R11以及电容器C10。而且可变高频放大电路20还设置有与输入的高频(接收)信号谐振的线圈L1,连接到线圈L1以响应于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改变调谐频率的可变电容二极管DC3、把控制信号加到可变电容二极管DC3上的电阻器R12,以及隔离直流,把放大信号输入到下级的混频器22的电容器11。
另外,虽然可变高频放大电路21a没有设置可以大幅度地改变调谐频率(以每个频带)和细调(以接收频率分级)调谐频率的两个改变装置,但它也可以与天线可变电路20一样,设置这两个改变装置,以大幅度地改变调谐频率和细调调谐频率。
图7是图4所示的可变乘法电路28b,29b的详细结构电路图,可变乘法电路28b,29b设置有晶体管Q3,来自VCO34的振荡信号(fV)通过电容器C20输入至晶体管Q3,以输出相0乘信号,还设置有响应于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大幅度地改变乘法频率(调0谐频率)的线圈L2,L3,以及通过把线圈L2改变成单独工作或把线圈L2、L3改变成串连接来大幅度地改变乘法频率(以每个频带)的开关SW1。而且电路28b,29b00还设置有电容器C21和可变电容二极管DC4,它们可以响应于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细调乘法频率(以接收频率分级)。
下面描述第四实施例的工作情况。
在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把频率设置到授予一个接收地区的频带上,CPU35根据存储在其存储器36内的控制程序控制改变和设置接收频率(f0)。所有其它工作情况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混频器22内的频率转换与混频器23a,23b内的正交转换之间的关系与公式(1)相同。
在调谐到授予接收地区的频率上的情况下,即在要大幅度地改变频率的情况下,CPU35向图5所示的天线可变电路25内的可变电容二极管DC1输出控制信号(电压),改变开关SW1,以大幅度地改变图7所示的可变乘法电路28b,29b的调谐频率。
接着,在设置接收频率的情况下,即,在细调接收频率的情况下,把CPU35的控制信号通过图5所示的天线可变电路20内的电阻器R2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DC2,从而把频率调谐到接收频率上。另外,在图6所示的高频放大电路21a中,把CPU35的控制信号通过另一个电阻器R12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DC3,把频率调谐到接收频率上。另外,在图7所示的可变乘法电路28b,29b中,把CPU35的频率改变控制信号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DC4,以产生接收频率分级。
而且,虽然这里描述了把第四较佳实施例应用于图1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但,第四实施例也可以分别应用于图2和图3所示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它们的工作情况和效果保持相同。在这两种情况之一下,混频器22内的频率转换与混频器23a,23b内的正交转换之间的频率关系必须满足上述公式。
而且,天线可变电路20、可变高频放大电路21a和可变乘法电路28b,29b都在CPU35的控制下改变。即,虽然它们是电改变的,但它们也可以机械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半固定电容器作为可变电容二极管DC1至DC4。
因此,在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没有机械滤波器,并且可以从单个本振部分产生多个振荡频率。因此一个寻呼机可以接收频带完全不同的电波。这时,可以仅把VCO34的振荡频率设置到可以满足fv=f0/(x+y)的值来动态地改变接收频带,这里的(f0)为接收频率,(x)为可变乘法电路28b的乘数,(y)为可变乘法电路29b的乘数。
如上面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由于天线的谐振频率与输入到混频器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不同,所以不会产生与天线的谐振频率相同的不必要的本振信号幅射,可以防止由于再次接收到不必要的幅射产生的噪音。而且,不再需要围住本振部分的难以自动安装的大体积屏蔽盒。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减轻重量,还可以提供组装效率。
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接收频带和响应于设置接收频率的接收和乘法频率都可以改变,并且设置响应于接收频率的接收和乘法频率,所以可以在不同业务频带的宽频带内容易地设置接收频率。
Claims (21)
1、一种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由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
用与所述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的第一频率的第一本振信号对所述天线输出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频率转换,产生中频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由振荡源产生;以及
通过对所述中频信号用第二频率的第二本振信号进行频率转换和正交转换,获得基带信号,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由所述振荡源产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的关系如下式:
F0=F1+F2
其中F0为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F1为所述第一频率,F2为所述第二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根据以标准频率振荡的本振部分输出的振荡信号产生振荡输出信号;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某一系数R1产生所述第一本振信号;以及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某一系数R2产生所述第二本振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输出信号的振荡频率与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的关系如下式:
FV=F0/(R1+R2)
其中FV为所述振荡输出信号的振荡频率,F0为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线电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根据以标准频率振荡的本振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产生频率与所述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的振荡输出信号;
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某一系数R1产生所述第一本振信号;
所述振荡输出信号用作第二本振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根据以标准频率振荡的本振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产生频率与所述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同的振荡输出信号;以及
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系数R2产生所述第二本振信号;
所述振荡输出信号用作所述第一本振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的接收频率可以用开关选择时,根据选出的接收频率至少改变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之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接收到的频率进行转换与改变所述第一本振信号和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同步。
9、一种通过正交转换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天线输出的接收信号的基带信号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它包含: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并输出具有接收频率的接收信号;
本振装置,产生与所述接收频率不同的第一频率的第一本振信号和第二频率的第二本振信号;
频率转换装置,把所述接收装置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混频,输出中频信号;
正交转换装置,用所述第二本振信号正交转换所述频率转换装置输出的所述中频信号,输出基带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装置产生具有与所述接收信号的接收频率不同的第一本振信号和具有所述第二频率的第二本振信号,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的满足如下关系:
F0=F1+F2
其中F0为所述接收频率,F1为所述第一频率,F2为所述第二频率。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装置包含:
以标准频率振荡的振荡电路;
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振荡电路的振荡信号输出,产生频率与所述天线的接收频率不同的振荡输出信号;
第一乘法电路,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一系数R1产生所述第一本振信号;以及
第二乘法电路,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一系数R2产生所述第二本振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具有与所述接收频率不同的振荡频率的振荡输出信号,所述振荡频率与所述接收频率的满足以下关系:
FV=F0/(R1+R2)
其中FV为所述振荡频率,F0为所述接收频率。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装置还包含:
以标准频率振荡的振荡电路;
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产生频率与所述天线的接收频率不同的振荡输出信号;
第一乘法电路,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一系数R1产生所述第一本振信号;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振荡输出信号用作所述第二本振信号。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装置还包含:
以标准频率振荡的振荡电路;
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产生频率与所述天线的接收频率不同的振荡输出信号;以及
第二乘法电路,把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乘以一系数R2产生所述第二本振信号;所述振荡输出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振荡信号用作所述第一本振信号。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接收设备还包含:
天线控制装置,有选择地转换所述天线的接收频率;以及
振荡频率控制装置,响应于转换的接收频率适当地转换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的频率之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接收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同步装置,它用于使通过所述天线控制装置进行天线接收频率的转换与通过所述振荡频率控制装置进行所述第一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的转换同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接收设备还包含:
一存储器,它用于存储一表格,在该表格中对应于通过所述天线控制装置的每个可变频率的设置值是与对应通过所述振荡频率控制装置的每个可变频率的设置值相对应;
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表格的设置值控制所述天线控制装置,而根据对应于所述表格的所述接收频率设置值的设置值控制所述振荡频率控制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控制装置包含:
改变所述接收频率的频带的接收频带控制装置;以及
在所述接收频带控制装置的改变频带内设置接收频率的接收频率设置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频带控制装置通过切换电感或控制电压静电电容可变元件的电压来改变接收频带,通过控制电压静电电容可变元件的电压来设置接收频率。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频率控制装置包含:
乘法频带控制装置,对应于所述接收频率的频带的变化切换乘法频带;以及
乘法频率设置装置,对应于切换的乘法频带内的接收频率设置乘法频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乘法频带控制装置通过切换电感或控制电压静电电容可变元件的电压改变乘法频带,通过控制电压静电电容可变元件的电压设置乘法频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85634/97 | 1997-03-20 | ||
JP85634/1997 | 1997-03-20 | ||
JP08563497A JP3360004B2 (ja) | 1997-03-20 | 1997-03-20 | 無線受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4505A CN1194505A (zh) | 1998-09-30 |
CN1104779C true CN1104779C (zh) | 2003-04-02 |
Family
ID=1386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1058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779C (zh) | 1997-03-20 | 1998-03-20 | 无线电接收方法和无线电接收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233444B1 (zh) |
JP (1) | JP3360004B2 (zh) |
CN (1) | CN110477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48136B2 (ja) * | 1997-12-18 | 2000-06-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選択呼出受信機 |
US6804497B2 (en) | 2001-01-12 | 2004-10-12 |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 Partitioned radio-frequency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2000236268A (ja) * | 1999-02-15 | 2000-08-29 |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 ソフトウェア無線機 |
US6564045B1 (en) * | 1999-12-14 | 2003-05-13 | Conexant Systems, Inc. | Broadband frequency multiplier |
US20030232613A1 (en) * | 2001-01-12 | 2003-12-18 | Kerth Donald A. | Quadrature signal generation in radio-frequency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3556917B2 (ja) * | 2001-03-23 | 2004-08-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周波数シンセサイザ |
KR100403814B1 (ko) * | 2001-08-13 | 2003-10-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멀티칩 모듈을 이용하여 디.씨 옵셋을 감소시킨 다이렉트컨버젼 수신기 |
JP3801493B2 (ja) * | 2001-12-05 | 2006-07-26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局部発振器を用いた送受信装置 |
JP3773042B2 (ja) * | 2002-01-22 | 2006-05-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受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受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これ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FR2836308B1 (fr) * | 2002-02-19 | 2004-04-02 | Coronis Systems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par radiofrequence |
US6850748B2 (en) * | 2002-07-31 | 2005-02-01 | Gct Semiconductor, Inc. | RF front end with reduced carrier leakage |
JP3790734B2 (ja) * | 2002-10-04 | 2006-06-2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高周波装置、高周波増幅方法 |
KR100474853B1 (ko) * | 2003-01-29 | 2005-03-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씨 옵셋을 줄이기 위한 원칩화된 다이렉트 컨버젼송수신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4220836B2 (ja) * | 2003-05-28 | 2009-02-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バンド発振器 |
US7046345B2 (en) * | 2004-01-12 | 2006-05-16 | Asia Optical Co., Inc. | Apparatus for precise distance measurement |
US7155194B2 (en) * | 2005-01-06 | 2006-12-26 | Mediatek Incorporation | Mixer used in direct conversion transceiver and related method |
JP4546295B2 (ja) * | 2005-03-16 | 2010-09-15 |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 |
US20080009260A1 (en) * | 2006-07-10 | 2008-01-10 | Mediatek Inc. | Mixer with dynamic intermediate frequency for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
EP2222042A1 (en) * | 2007-11-28 | 2010-08-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emodulat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
US20100323636A1 (en) * | 2009-06-23 | 2010-12-23 | Nicholas Cowley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multi-channel tuners |
JP5043142B2 (ja) * | 2010-03-15 | 2012-10-10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周波数変換装置及び周波数変換方法 |
KR20120030171A (ko) * | 2010-09-17 | 2012-03-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하모닉 성분을 제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TWI750426B (zh) * | 2018-11-14 | 2021-12-21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通訊收發器之頻移按鍵調變與解調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25838A (en) * | 1972-08-03 | 1974-07-23 | Magnavox Co | Search tune detector circuit |
JPS63161718A (ja) * | 1986-12-24 | 1988-07-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選局装置 |
US5136719A (en) * | 1988-12-05 | 1992-08-04 | Seiko Corp. | Automatic antenna tub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H07321686A (ja) | 1991-02-25 | 1995-12-08 | Toshiba Corp | ダイレクトコンバージョン受信機 |
DE69225992T2 (de) * | 1991-04-01 | 1998-10-22 | Sony Corp | RDS-Empfänger |
JP2930084B2 (ja) * | 1991-06-28 | 1999-08-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ラジオ受信機 |
SE502599C2 (sv) * | 1993-09-09 | 1995-11-20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 | Sätt och anordning vid en homodynmottagare för att minimera läckage av störsignaler |
JPH0818477A (ja) | 1994-07-05 | 1996-01-19 | Nec Eng Ltd | 受信装置 |
KR960038686A (ko) * | 1995-04-13 | 1996-11-21 | 김광호 | 단일 주파수에 의한 신호 송수신회로 |
US5761615A (en) * | 1995-05-31 | 1998-06-02 | Motorola, Inc. | Wide band zero if quadrature demodulator using a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nd a single local oscillator |
DE19630123C2 (de) * | 1995-07-25 | 1999-09-16 | Toko Inc | Hochfrequenzkanal-Auswahlschaltung für einen Radioempfänge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Abstimmschaltungen dafür |
GB9617423D0 (en) * | 1995-10-11 | 1996-10-02 |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Receiver circuit |
JPH1065566A (ja) * | 1996-08-23 | 1998-03-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小型無線機 |
-
1997
- 1997-03-20 JP JP08563497A patent/JP33600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03-19 US US09/044,181 patent/US623344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3-20 CN CN98105831.0A patent/CN110477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360004B2 (ja) | 2002-12-24 |
US6233444B1 (en) | 2001-05-15 |
JPH10271030A (ja) | 1998-10-09 |
CN1194505A (zh) | 1998-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79C (zh) | 无线电接收方法和无线电接收设备 | |
CN1047898C (zh) | 频率合成器 | |
CN1087525C (zh) | 发送机和收发机 | |
CN1088286C (zh) | 振荡器和频率合成器以及采用该振荡器的通信设备 | |
EP1766793A1 (en) | Integrated low-if terrestrial audio broadcast receiv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 |
CN1153352C (zh) | 接收机调谐系统 | |
CN100341251C (zh) | 低泄漏本地振荡器系统 | |
EP1774661A1 (en) | Ratiometric clock systems for integrated receive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CN1286824A (zh) | 移动电话中简化的参考频率分配 | |
JPH07221667A (ja) | デジタル無線電話機において異なる周波数の信号を発生する方法 | |
US20070149143A1 (en) | Local oscillation frequency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transceiver having the same | |
CN1108017C (zh) | 直接转换接收机及其接收数据的方法 | |
CN1149734C (zh) | 稳频的发射/接收电路装置 | |
CN1147991C (zh) | 产生发射频率的电子电路装置 | |
CN1218500C (zh) | 双频带收发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8066C (zh) | 使用直接转换方法的选择呼叫无线接收机 | |
CN1429426A (zh) | 具有双模合成器的射频处理设备 | |
CN1640085A (zh) | 3g无线电设备 | |
CN1541442A (zh) | 具有镜像频率抑制的混合器电路,尤其对于零或低中频的射频接收机 | |
CN1197261C (zh) | 频率变换电路及通信装置 | |
JP3825540B2 (ja) | 受信機および送受信機 | |
CN1585284A (zh) | 高频信号接收机 | |
CN1365198A (zh) | 一种高频信号接收和发送的处理方法 | |
CN101352036B (zh) | 广播接收设备及其广播接收方法 | |
CN1539206A (zh) | 用于数字传输的具有更少频率源的多频段收发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