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1555B - 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1555B
CN110471555B CN201910381180.5A CN201910381180A CN110471555B CN 110471555 B CN110471555 B CN 110471555B CN 201910381180 A CN201910381180 A CN 201910381180A CN 110471555 B CN110471555 B CN 1104715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ayer
contact hole
conductive lay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11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1555A (zh
Inventor
吉良隆敏
野间干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71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1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1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1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实现窄边框化。触摸面板具备:第1压印层,其具有第1槽部;第1导电层,其形成在第1槽部内;第2压印层,其具有第2槽部和接触孔;第2导电层,其形成在第2槽部和接触孔内;第1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第2导电层,包含第1端子部,并且其一部分与接触孔重叠;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第1导电层,不包含第1端子部,并且其一部分与接触孔重叠;第2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第2导电层,包含第2端子部;以及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第2导电层,不包含第2端子部,并且与第2端子侧导电部相连。

Description

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平板型笔记本电脑、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中,以提高操作性和可用性为目的,推进了触摸面板(触摸屏感应模块)的搭载。作为触摸面板的一个例子,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摸面板。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摸屏感应模块包含:第1基板、第1导电层、第2基板、第2导电层以及支撑基板。规定形状的第1槽被开设在第1基板的一侧。第1导电层的形状与第1槽一致,第1导电层收容在第1槽内。规定形状的第2槽被开设在第2基板的一侧。第2导电层的形状与第2槽一致,第2导电层收容在第2槽内。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的形状分别与第1槽和第2槽一致,在形成导电层时为了得到电极而不需要蚀刻,从而避免材料的浪费,减少经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表2015-509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触摸屏感应模块中,第1电极引线与第1导电层形成在相同的第1槽内,第2电极引线与第2导电层形成在相同的第2槽内。也就是说,第1电极引线配置在第1基板上,第2电极引线配置在第2基板上,因此,需要考虑使得配置在下层侧的第1电极引线不被配置在上层侧的第2基板覆盖的设计。因此,第1电极引线和第2电极引线的配置范围趋于变宽,边框宽度宽。另外,由于在第1电极引线与第2电极引线之间产生了台阶,因此,难以安装与第1电极引线和第2电极引线连接的外部部件。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实现窄边框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配线基板具备:第1压印层,其具有使表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1槽部;第1导电层,其形成在上述第1槽部内;第2压印层,其与上述第1压印层层叠,并且具有使表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2槽部以及与上述第2槽部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接触孔;第2导电层,其形成在上述第2槽部和上述接触孔内;第1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2导电层,包含连接外部部件的第1端子部,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接触孔重叠;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1导电层,不包含上述第1端子部,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接触孔重叠;第2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2导电层,包含连接上述外部部件的第2端子部;以及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2导电层,不包含上述第2端子部,并且与上述第2端子侧导电部相连。
这样一来,在第1压印层的表面形成有局部凹陷的第1槽部,在该第1槽部内形成第1导电层。在与第1压印层层叠的第2压印层的表面形成有局部凹陷的第2槽部,在该第2槽部内形成第2导电层。在第2压印层开口形成有与第2槽部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接触孔,在该接触孔内也形成第2导电层。该配线基板具有分别连接外部部件的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但其中的第1端子部包含在第1端子侧导电部中,而第2端子部包含在第2端子侧导电部中。并且,由于这些第1端子侧导电部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均包括第2导电层,因此,与在假如采用了第1端子侧导电部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包括不同的导电层的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考虑到使得配置在下层侧的第1端子部或第2端子部不被配置在上层侧的第1压印层或第2压印层覆盖的设计相比,不需要这种考虑,因此,能够使第1端子侧导电部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的配置范围变窄。从而,在实现窄边框化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而且,由于避免了在均包括第2导电层的第1端子部与第2端子部之间产生台阶,因此,容易安装与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连接的外部部件。包括第2导电层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与不包含第2端子部而包括第2导电层的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相连,而另一方面,包括第2导电层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与不包含第1端子部而包括第1导电层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通过接触孔而连接。从而,能实现包括相互不同的导电层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与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的导通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窄边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有机EL面板、触摸面板以及偏振板的端部附近的概略性截面图。
图3是有机EL面板和触摸面板的俯视图,并且是表示触摸面板图案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4是将构成触摸面板图案的第2触摸电极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5是有机EL面板和触摸面板中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6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在有机EL面板上形成了第1压印层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7A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1槽部形成工序中将第1压印版按压到未固化的第1压印层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7B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1槽部形成工序中第1压印层固化而形成了第1槽部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8A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中使用刮板将第1导电层的材料填充到第1槽部内的作业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8B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中形成了第1导电层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9是示出经过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而形成了第1导电层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在有机EL面板上形成了第2压印层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11A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将第2压印版按压到未固化的第2压印层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11B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第2压印层固化而形成了第2槽部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接触孔形成工序中在第2压印层形成了接触孔的状态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13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导电层形成工序中使用刮板将第2导电层的材料填充到第2槽部内的作业的图3的A-A线截面图。
图14是示出经过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导电层形成工序而形成了第2导电层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A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将第2压印版按压到未固化的第2压印层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5B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第2压印层固化而形成了第2槽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接触孔形成工序中在第2压印层形成了接触孔的状态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有机EL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有机EL面板(显示面板),13…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外部部件),20…触摸面板(配线基板),23…第1触摸电极(第1位置检测电极),24…第2触摸电极(第2位置检测电极),25…第1压印层,26、126…第2压印层,26、126M…感光性树脂材料(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27…第1槽部,28…第1导电层,29、129…第2槽部,30…第2导电层,31…第1周边配线,32…第2周边配线,33…第1端子部,34…第2端子部,35…第1端子侧导电部,36…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7…第2端子侧导电部,38…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9、139…接触孔,NTA…非触摸区域(非位置检测区域),TA…触摸区域(位置检测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带触摸面板功能的有机EL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以及其具备的触摸面板(配线基板、位置输入装置)20及其制造方法。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以使各轴方向成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绘制。另外,关于上下方向,以图2、图5至图8B、图10至图13为基准,并且将这些图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这些图的下侧设为里侧。
首先,说明有机EL显示装置10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整体上呈横长的方形形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板厚方向(板面的法线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有机EL显示装置10至少具备:有机EL面板(显示面板、OLED显示器面板)11,其在表侧的板面具备能显示图像的显示面11DS;显示用柔性基板(显示面板连接部件)12,其连接到有机EL面板11;触摸面板20,其相对于有机EL面板11配置在显示面11DS侧,用于检测使用者输入的位置(输入位置);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外部部件)13,其连接到触摸面板20;以及偏振板14,其相对于触摸面板20配置在与有机EL面板11侧相反的一侧。有机EL面板11、偏振板14以及触摸面板20均呈横长的方形形状。其中的偏振板14具有选择性地使特定的振动方向的直线偏振光透射过的偏振层(偏振片),被设为与有机EL面板11之间夹着触摸面板20的配置。而且,偏振板14在触摸面板20侧的板面具有相位差层(λ/4圆偏振板)15。相位差层15是通过在偏振板14中的触摸面板20侧的板面涂敷液晶性高分子材料而形成的,对透射光赋予λ/4的相位差。通过该相位差层15,能得到选择性地吸收反射光的反射光抑制功能等。另外,包含相位差层15的偏振板14的厚度例如被设为60μm的程度。
如图1所示,有机EL面板11中的显示面11DS被划分为:显示区域(活动区域)AA,其显示图像;以及非显示区域(非活动区域)NAA,其呈包围显示区域AA的边框状(框状),且不显示图像。此外,在图1中,单点划线表示出显示区域AA的外形,比该单点划线靠外侧的区域为非显示区域NAA。如图2所示,有机EL面板11具备具有挠性的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例如PET制)的基材11A。在基材11A上,使用已知的蒸镀法等形成有:发出光的有机EL层、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电极、连接到有机EL层而控制电流的TFT(开关元件)、形成有机EL层的荧光体层、包括多层膜的吸湿层(防湿层)、密封材料等结构物。TFT所具备的半导体膜包括多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基材11A的厚度例如被设为40μm的程度。另外,从有机EL面板11的厚度中去掉基材11A的厚度后的尺寸例如被设为10μm的程度。另外,有机EL面板11的表侧的面构成了显示面11DS。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用柔性基板12和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通过分别具备包括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状的基材而具有挠性,在该基材上具有多个配线图案(未图示)。显示用柔性基板12的一端侧连接到构成有机EL面板11的基材11A,而另一端侧连接到作为信号供应源的控制基板(未图示),能将从控制基板供应的图像显示所涉及的信号等传送到基材11A。另一方面,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一端侧连接到触摸面板20,而另一端侧连接到控制基板(未图示),能将从控制基板供应的位置检测所涉及的信号等传送到触摸面板20。在有机EL面板11中的一个(图1所示的下侧)长边侧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到显示用柔性基板12的端部的面板端子部11B。在触摸面板20中的一个长边侧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到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端部的端子部33、34。此外,在后面详细说明端子部33、34。
如已叙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11兼具显示图像的显示功能、以及检测使用者基于所显示的图像而输入的位置(输入位置)的触摸面板功能(位置输入功能),具备用于发挥其中的触摸面板功能的触摸面板图案的触摸面板20被进行了一体化(外嵌化)。如图2所示,触摸面板20以相对于有机EL面板11重叠于表侧的形式设置。触摸面板20的厚度比有机EL面板11的基材11A、偏振板14的厚度薄,例如为20μm的程度。另外,将从有机EL面板11的厚度中去掉基材11A的厚度后的尺寸与触摸面板20的厚度相加得到的尺寸例如为30μm的程度。因此,有机EL显示装置10整体的厚度例如为130μm的程度,是极薄的,因此,弯曲性优异,特别适合用于可折叠用途的设备。触摸面板20所具备的触摸面板图案被设为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其检测方式被设为互电容方式。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图案至少具备在触摸面板20的面内排列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触摸电极(位置检测电极)21。触摸电极21配置在触摸面板20中的与有机EL面板11的显示区域AA重叠的区域。因此,有机EL面板11中的显示区域AA与能检测输入位置的触摸区域(位置检测区域)TA大致一致,非显示区域NAA与无法检测输入位置的非触摸区域(非位置检测区域)NTA大致一致。另外,在触摸面板20中的非触摸区域NTA中配置有周边配线22,周边配线22的一端侧连接到触摸电极21,另一端侧连接到与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连接的端子部33、34。并且,当使用者想要基于视觉识别到的显示区域AA的图像进行位置输入而使作为导电体的未图示的手指(位置输入体)靠近触摸面板20时,会在该手指与触摸电极21之间形成静电电容。从而,位于手指附近的触摸电极21所检测出的静电电容会随着手指的靠近而发生变化,变得与位于远离手指处的触摸电极21不同,因此,能基于此来检测输入位置。
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触摸电极21包含:多个第1触摸电极(第1位置检测电极)23,其沿着X轴方向(第1方向)以直线排列;以及多个第2触摸电极(第2位置检测电极)24,其沿着与X轴方向正交(交叉)的Y轴方向(第2方向)以直线排列。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的平面形状均呈大致菱形,在触摸面板20的板面内以对触摸区域TA进行平面填充的形式配置,也就是以相互不重叠的形式配置。另外,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各自的对角尺寸例如为5mm的程度的大小。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第1触摸电极23的相互相邻的端部彼此被连结,从而,沿着X轴方向排列并形成列的多个第1触摸电极23被电连接而构成了沿着X轴方向的列状的第1触摸电极23群,能够通过该第1触摸电极23群来检测X轴方向上的输入位置。在触摸面板20的触摸区域TA中,在Y轴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多个第1触摸电极23群。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第2触摸电极24的相互相邻的端部彼此被连结,从而,沿着Y轴方向排列成列的多个第2触摸电极24被电连接而构成了沿着Y轴方向的列状的第2触摸电极24群,能够通过该第2触摸电极24群来检测Y轴方向上的输入位置。在触摸面板20的触摸区域TA中,在X轴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多个第2触摸电极24群。从而,能确定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输入位置。
上述的第1触摸电极23群的第1触摸电极23彼此的连接部位与第2触摸电极24群中的第2触摸电极24彼此的连接部位虽然被设为相互重叠(交叉)的配置,但是通过配置在相互不同的层,从而实现了相互之间的绝缘(防止短路)。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触摸面板20是将设置第1触摸电极23的绝缘性的第1压印层25与设置第2触摸电极24的绝缘性的第2压印层26层叠而成,第1压印层25相对地配置在里侧,也就是配置在有机EL面板11侧,第2压印层26相对地配置在表侧,也就是配置在偏振板14侧。第1压印层25和第2压印层26均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固化性材料、光固化性材料),厚度例如分别被设为5μm~10μm的程度。第1压印层25和第2压印层26以沿着作为触摸面板20的设置对象的有机EL面板11的除了一部分(面板端子部11B的形成部位等)以外的大部分扩展成满面状的状态层叠。也就是说,第1压印层25和第2压印层26配置为与面板端子部11B不重叠。在第1压印层25设置有:使表侧(与有机EL面板11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1槽部(第1导电层形成槽部)27;以及第1导电层28,其配置在第1槽部27内,构成第1触摸电极23等。同样地,在第2压印层26设置有:使表侧(与第1压印层25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2槽部(第2导电层形成槽部)29;以及第2导电层30,其配置在第2槽部29内,构成第2触摸电极24等。第1槽部27和第2槽部29通过所谓的压印法设置在第1压印层25和第2压印层26的表面。第1槽部27和第2槽部29的槽深度分别被设为第1压印层25和第2压印层26的厚度的不到一半的程度,具体来说例如是小于5μm的程度。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是使包含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材料(例如银等)作为主要材料的金属油墨(例如银纳米油墨等)干燥、固化而成的。此外,形成在第1槽部27和第2槽部29内的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的外表面是与第1压印层25和第2压印层26的最外表面呈齐平状的,这在确保平坦性上是优选的,但并非一定不限于此。
如图4所示,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各自的线宽远小于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的外部尺寸(5mm的程度),例如设为3μm的程度,包含沿着X轴方向以直线延伸的导电层和沿着Y轴方向以直线延伸的导电层。此外,在图4中代表性地图示出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2触摸电极24,但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触摸电极23也是同样的构成。沿着X轴方向以直线延伸的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在Y轴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多个,而沿着Y轴方向以直线延伸的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在X轴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多个,从而,第1导电层28群和第2导电层30群以网眼状(网格状)遍布在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的形成范围内。另外,相互交叉的第1导电层28彼此电短路,相互交叉的第2导电层30彼此电短路。这样一来,在触摸面板20的触摸区域TA中,光容易透射过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从而,能充分得到有机EL面板11的显示区域AA中的图像的显示亮度。这样,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虽然很微小,但由于预先通过第1槽部27和第2槽部29划分了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的形成范围,因此,能够将微小的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在触摸面板20的面内配置在适当的位置。此外,分别配置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的第1槽部27和第2槽部29与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同样地,分别包含多个沿着X轴方向以直线延伸的导电层和多个沿着Y轴方向以直线延伸的导电层,呈格子状,并且相互交叉的导电层彼此相互连通。
如图3所示,周边配线22包括:第1周边配线31,其连接到第1触摸电极23;以及第2周边配线32,其连接到第2触摸电极24。第1周边配线31以在第1触摸电极23群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上从两侧夹着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第1触摸电极23群的方式成对配置,这些第1周边配线31分别连接到第1触摸电极23群的两端部。各第1周边配线31从第1触摸电极23群的延伸方向上的各端部朝向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引绕。第2周边配线32从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第2触摸电极24群的图3所示的下侧(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侧)的端部朝向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以扇形引绕。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配置有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电连接到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侧的端子部。并且,第1周边配线31和第2周边配线32的、与分别与第1触摸电极23群和第2触摸电极24群连接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分别连接到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中沿着X轴方向空开间隔地分别排列配置有多个。多个第2端子部34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中配置在X轴方向上的中央侧,并构成1个端子群,而多个第1端子部33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中在X轴方向上夹着第2端子部34群地在两端侧分别配置有多个,并构成2个端子群。第1周边配线31、第2周边配线32、第1端子部33以及第2端子部34均配置在触摸面板20的非触摸区域NTA,也就是配置在有机EL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因此,第1导电层28和第2导电层30(第1槽部27和第2槽部29)中的构成第1周边配线31、第2周边配线32、第1端子部33以及第2端子部34的部分也可以不必像构成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的部分那样形成为网眼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与第1周边配线31、第2周边配线32、第1端子部33以及第2端子部34相同的宽度。
另外,如图2所示,配置在触摸面板20的最表侧的面的第2触摸电极24和第2周边配线32被相对于触摸面板20贴附到表侧的偏振板14覆盖了大部分(除了第2端子部34以外的部分)。由于通过该偏振板14避免了第2触摸电极24和第2周边配线32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实现对第2触摸电极24和第2周边配线32的保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1周边配线31和第1端子部33构成包含第1端子部33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第1触摸电极23构成不包含第1端子部33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同样地,第2周边配线32和第2端子部34构成包含第2端子部34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第2触摸电极24构成不包含第2端子部34的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其中,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包括第1导电层28,而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第2端子侧导电部37以及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均包括第2导电层30。也就是说,包括第1导电层28的仅有第1触摸电极23,剩余的第2触摸电极24、第1周边配线31、第2周边配线32、第1端子部33以及第2端子部34全部包括第2导电层30。并且,如图3和图5所示,作为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第1触摸电极23与作为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的第1周边配线31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通过在介于该重叠部分之间的第2压印层26开口形成的接触孔39而直接导通连接。从而,能实现包括相互不同的导电层28、30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与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导通连接。此外,在图3中,用黑圆点图示出接触孔39。接触孔39配置为在第2压印层26中与第2槽部29的一部分连通。因此,第2导电层30不仅在第2槽部29内填充形成,也在接触孔39内填充形成。相对于此,作为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的第2周边配线32与作为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的第2触摸电极24相互直接相连。
如上所述,构成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的第1周边配线31和第1端子部33与构成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的第2周边配线32和第2端子部34均包括第2导电层30。在此,在假如采用了第1端子侧导电部包括第1导电层28、第2端子侧导电部包括第2导电层30的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考虑到使得配置在下层侧的第1端子部不被配置在上层侧的第2压印层26覆盖的设计。具体来说,需要将第2压印层26中的与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端子部重叠的部分选择性地切除。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这种考虑,因此,能够采用以高密度来配置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的设计。从而,能够使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的配置范围变窄,因此,在实现窄边框化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而且,由于避免了在均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部33与第2端子部34之间产生台阶,因此,容易安装与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连接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
并且,第2压印层26配置为与第1压印层25中的第1槽部27的形成面重叠,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形成于在第2压印层26中的与第1压印层25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的第2槽部29。在此,在假如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均包括第1导电层28的情况下,例如需要考虑将第2压印层26中的与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重叠的部分选择性地切除等,以使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不被第2压印层26覆盖。关于这一点,由于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均包括第2导电层30,因此,在形成第2压印层26时无需特别考虑。也就是说,无需将第2压印层26局部切除。从而,容易制造触摸面板20。
而且,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中包含的第1周边配线31与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中包含的第1触摸电极23通过接触孔39而连接。在假如第1周边配线包含在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中的情况下,由于第1周边配线与第1端子部33会通过接触孔39而连接,因此,接触孔39配置为靠近配线密度高的第1端子部33,边框宽度容易变宽。与此相比,若是第1周边配线31与第1触摸电极23通过接触孔39而连接的构成,则接触孔39会配置为靠近配线密度低的第1触摸电极23,因此,在实现窄边框化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是如上所述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有机EL显示装置10和触摸面板20的制造方法。触摸面板20的制造方法包含: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在有机EL面板11的显示面11DS(表面)形成第1压印层25;第1槽部形成工序(第1压印工序),使第1压印层25的表面局部凹陷而形成第1槽部27;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在第1槽部27内形成第1导电层28;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在第1压印层25中的第1槽部27的形成面的表侧形成第2压印层26;第2槽部形成工序(第2压印工序),使第2压印层26的表面局部凹陷而形成第2槽部29;接触孔形成工序,在第2压印层26开口形成接触孔39;以及第2导电层形成工序,在第2槽部29和接触孔39内形成第2导电层30。
如图6所示,在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对有机EL面板11的显示面11DS形成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25M的第1压印层25。在该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中,使用分配器等涂敷装置对有机EL面板11的表面涂敷未固化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第1压印层25的材料)25M。接下来,在第1槽部形成工序中,如图7A所示,将第1压印版(第1图案掩模、第1转印版)40按压到未固化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25M的表面。第1压印层25由于从第1压印版40作用的力而发生压缩变形,变为5μm~10μm的程度的厚度。在此,上述的第1压印版40在与第1压印层25的抵接面(成型面)具有将第1槽部27的形状转印而成的微小的第1突起(突部)40A。因此,在被第1压印版40进行了按压的第1压印层25中,第1突起40A进入的部分会凹陷。当在该状态下对第1压印层25照射紫外线时,处于未固化状态的第1压印层25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25M会完全固化。然后,当从第1压印层25将第1压印版40剥离时,如图7B所示,第1压印层25中的第1压印版40的第1突起40A所进入的部分会成为第1槽部27。也就是说,第1压印版40被转印到第1压印层25而形成第1槽部27。
在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中,如图8A所示,对形成有第1槽部27的第1压印层25的表面涂敷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该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被设为使银等金属材料的纳米颗粒溶解并分散在包括水或醇等的溶剂中而得到的金属纳米油墨,从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等。涂敷在第1压印层25的表面的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会被填充到第1槽部27内或是配置在第1槽部27外。然后,当使刮板41沿着第1压印层25的表面滑动时,如图8B所示,第1压印层25的表面的位于第1槽部27外的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会被刮板41除去,但位于第1槽部27内的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存留下来而不会被刮板41除去。另外,即使在多个第1槽部27中存在内部空间未被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充满的第1槽部27,其也会被由刮板41从第1槽部27外收集来的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填充。从而,所有的第1槽部27内都被填充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然后,通过使用干燥装置使第1导电层28的材料28M中包含的溶剂蒸发,从而,第1导电层28被形成在第1槽部27内。这样一来,如图9所示,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触摸电极23(不包含第1端子部33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在第1压印层25的表面上被图案化。此外,干燥装置中的干燥温度例如被设为80℃的程度,与在有机EL面板11的制造过程中进行的光刻工序、沉积工序相比,处理温度为低温,避免了对设置在有机EL面板11的内侧的结构物(荧光体层、TFT、像素电极等)等造成不良影响。
在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如图10所示,对第1压印层25的表面(第1槽部29的形成面)形成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26M的第2压印层26。在该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使用分配器等涂敷装置对第1压印层25的表面涂敷未固化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第2压印层26的材料)26M。也就是说,在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使用与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相同的印刷法。接下来,在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如图11A所示,将第2压印版(第2图案掩模、第2转印版)42按压到未固化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26M的表面。第2压印层26由于从第2压印版42作用的力而发生压缩变形,变为5μm~10μm的程度的厚度。在此,上述的第2压印版42在与第2压印层26的抵接面(成型面)具有将第2槽部29的形状转印而成的微小的第2突起(突部)42A。因此,在被第2压印版42进行了按压的第2压印层26中,第2突起42A所进入的部分会凹陷。当在该状态下对第2压印层26照射紫外线时,处于未固化状态的第2压印层26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26M会完全固化。然后,当从第2压印层26将第2压印版42剥离时,如图11B所示,第2压印层26中的第2压印版42的第2突起42A所进入的部分会成为第2槽部29。也就是说,第2压印版42被转印到第2压印层26而形成第2槽部29。
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如图12所示,使用皮秒脉冲激光照射装置或飞秒激光照射装置等激光照射装置43将激光照射到第2压印层26中的规定部位。于是,在第2压印层26中的激光的照射部位,会产生所谓的激光烧蚀,从而开口形成接触孔39。由此,接触孔39会以高的位置精度和高的可靠性形成。此时,激光的照射被设为进行到接触孔39至少贯通第2压印层26的深度为止。此外,激光的照射也可以进行到接触孔39贯通第1导电层28的深度,进而到达第1压印层25的深度为止。第2压印层26中的激光的照射部位是第2槽部29的一部分与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第1触摸电极23群(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各端部重叠的位置。因此,在第2压印层26中的激光的照射部位开口形成的接触孔39与第2槽部29连通,并且配置为面对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第1触摸电极23群的各端部。
在第2导电层形成工序中,如图13所示,对形成有第2槽部29和接触孔39的第2压印层26的表面涂敷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该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被设为使银等金属材料的纳米颗粒溶解并分散在包括水或醇等的溶剂中而得到的金属纳米油墨,从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等。涂敷在第2压印层26的表面的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被填充到第2槽部29内、接触孔39内或是配置在第2槽部29外。然后,当使刮板41沿着第2压印层26的表面滑动时,第2压印层26的表面的位于第2槽部29外的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会被刮板41除去,但位于第2槽部29内、接触孔39内的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存留下来而不会被刮板41除去。另外,即使在多个第2槽部29中存在内部空间未被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充满的第2槽部29,其也会被由刮板41从第2槽部29外收集来的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填充。从而,所有的第2槽部29内、接触孔39内都被填充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然后,通过使用干燥装置使第2导电层30的材料30M中包含的溶剂蒸发,从而,如图5所示,第2导电层30被形成在第2槽部29内、接触孔39内。
这样一来,如图14所示,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2触摸电极24(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第1周边配线31(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第2周边配线32(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第1端子部33(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以及第2端子部34(第2端子侧导电部37)在第2压印层26的表面上被图案化。该第2导电层30中的作为配置在接触孔39内的部分的第1周边配线31(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的与第1端子部33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第1触摸电极23群(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各端部导通连接,第1触摸电极23群包括第1导电层28,沿着X轴方向延伸。在此,第2导电层30不仅构成了包括第2周边配线32和第2端子部34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37、不包含第2端子部34而包括第2触摸电极24的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还构成了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包括一部分与接触孔39重叠的第1周边配线31和第1端子部33。也就是说,由于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1端子部33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2端子部34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37均包括第2导电层30,因此,与在假如采用了第1端子侧导电部包括第1导电层28、第2端子侧导电部包括第2导电层30的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考虑到使得配置在下层侧的第1端子部33不被配置在上层侧的第2压印层26覆盖的设计相比,不需要这种考虑,因此,能够使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的配置范围变窄,因此,在实现窄边框化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而且,由于避免了在均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部33与第2端子部34之间产生台阶,因此,容易安装与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连接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此外,干燥装置中的干燥温度例如被设为80℃的程度,与在有机EL面板11的制造过程中进行的光刻工序、沉积工序相比,处理温度为低温,避免了对设置在有机EL面板11的内侧的结构物(荧光体层、TFT、像素电极等)等造成不良影响。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配线基板)20具备:第1压印层25,其具有使表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1槽部27;第1导电层28,其形成在第1槽部27内;第2压印层26,其与第1压印层25层叠,并且具有使表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2槽部29以及与第2槽部29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接触孔39;第2导电层30,其形成在第2槽部29和接触孔39内;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其包括第2导电层30,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外部部件)13的第1端子部33,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接触孔39重叠;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其包括第1导电层28,不包含第1端子部33,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接触孔39重叠;第2端子侧导电部37,其包括第2导电层30,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2端子部34;以及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其包括第2导电层30,不包含第2端子部34,并且与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相连。
这样一来,在第1压印层25的表面形成有局部凹陷的第1槽部27,在该第1槽部27内形成第1导电层28。在与第1压印层25层叠的第2压印层26的表面形成有局部凹陷的第2槽部29,在该第2槽部29内形成第2导电层30。在第2压印层26开口形成有与第2槽部29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接触孔39,在该接触孔39内也形成第2导电层30。该触摸面板20具有分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但其中的第1端子部33包含在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中,而第2端子部34包含在第2端子侧导电部37中。并且,由于这些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37均包括第2导电层30,因此,与在假如采用了第1端子侧导电部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包括不同的导电层的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考虑到使得配置在下层侧的第1端子部33或第2端子部34不被配置在上层侧的第1压印层25或第2压印层26覆盖的设计相比,不需要这种考虑,因此,能够使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的配置范围变窄。从而,在实现窄边框化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而且,由于避免了在均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部33与第2端子部34之间产生台阶,因此,容易安装与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连接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37与不包含第2端子部34而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相连,而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与不包含第1端子部33而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通过接触孔39而连接。从而,能实现包括相互不同的导电层28、30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与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导通连接。
另外,第2压印层26配置为与第1压印层25中的第1槽部27的形成面重叠。这样一来,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形成于在第2压印层26中的与第1压印层25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的第2槽部29。在此,在假如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均包括第1导电层28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使得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不被第2压印层26覆盖。关于这一点,由于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均包括第2导电层30,因此,在形成第2压印层26时无需特别考虑。从而,容易制造该触摸面板20。
另外,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包含第1触摸电极(第1位置检测电极)23,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包含第2触摸电极(第2位置检测电极)24,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之间形成静电电容,能检测位置输入体的输入位置,且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相互不重叠。这样一来,能通过分别包含在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和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中且相互不重叠的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来检测位置输入体的输入位置。
另外,具备:触摸区域(位置检测区域)TA,其中配置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以及非触摸区域(非位置检测区域)NTA,其中至少配置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而不配置第1触摸电极23和第2触摸电极24,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包含第1周边配线31,第2端子侧导电部37包含第2周边配线32,第1周边配线31和第2周边配线32配置在非触摸区域NTA,第1周边配线31将第1触摸电极23与第1端子部33连接,第2周边配线32将第2触摸电极24与第2端子部34连接。这样一来,包含在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中的第1触摸电极23经由包含在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中的第1周边配线31从第1端子部33接受信号供应,包含在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中的第2触摸电极24经由包含在第2端子侧导电部37中的第2周边配线32从第2端子部34接受信号供应。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中包含的第1周边配线31与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中包含的第1触摸电极23通过接触孔39而连接。在假如第1周边配线包含在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中的情况下,由于第1周边配线与第1端子部33会通过接触孔39而连接,因此,接触孔39配置为靠近配线密度高的第1端子部33,边框宽度容易变宽。与此相比,若是第1周边配线31与第1触摸电极23通过接触孔39而连接的构成,则接触孔39会配置为靠近配线密度低的第1触摸电极23,因此,在实现窄边框化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备:上述记载的触摸面板20;以及有机EL面板(显示面板)11,其在表面配置有触摸面板20。根据这种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配置在有机EL面板11的表面的触摸面板20变为窄边框,因此,在实现有机EL显示装置10的窄边框化这一点上也是优选的,从而,外观优异。
另外,第1压印层25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这样一来,与假如第1压印层包括热固化性树脂材料的情况相比,即使有机EL面板11不具有高的耐热性,也能进行制造。
另外,有机EL面板11为合成树脂制成,具有挠性。这样一来,与假如有机EL面板为玻璃制成而不具有挠性的情况相比,虽然有机EL面板11的耐热性变低,但由于第1压印层25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因此,能使用压印技术进行制造。在表面配置有触摸面板20的有机EL面板11具有足够的挠性,因此,适合用于可折叠用途。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20的制造方法包含: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形成第1压印层25;第1槽部形成工序,使第1压印层25的表面局部凹陷而形成第1槽部27;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在第1槽部27内形成构成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第1导电层28,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不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1端子部33;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以与第1压印层25重叠的形式形成第2压印层26;第2槽部形成工序,使第2压印层26的表面局部凹陷而形成第2槽部29;接触孔形成工序,在第2压印层26中的与第2槽部29的一部分和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开口形成接触孔39;以及第2导电层形成工序,在第2槽部29和接触孔39内形成第2导电层30,第2导电层30构成第1端子侧导电部35、第2端子侧导电部37以及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包含第1端子部33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接触孔39重叠,第2端子侧导电部37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2端子部34,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不包含第2端子部34。
在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第1压印层25在第1槽部形成工序中通过使表面局部地凹陷而形成第1槽部27。在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中,在第1压印层25中的第1槽部27内形成构成不包含第1端子部33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第1导电层28。在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以与第1压印层25重叠的形式形成第2压印层26。在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使第2压印层26的表面局部凹陷而形成第2槽部29。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在与第2槽部29的一部分和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开口形成接触孔39。此时形成的接触孔39与第2槽部29连通,并且配置为面对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在第2导电层形成工序中,在第2槽部29和接触孔39内形成第2导电层30。因此,第2导电层30中的配置在接触孔39内的部分(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与包括第1导电层28的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36导通连接。在此,第2导电层30不仅构成了包含第2端子部34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37、不包含第2端子部34的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38,还构成了包含第1端子部33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接触孔39重叠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也就是说,由于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1端子部33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包含连接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的第2端子部34的第2端子侧导电部37均包括第2导电层30,因此,与在假如采用了第1端子侧导电部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包括不同的导电层的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考虑到使得配置在下层侧的第1端子部33或第2端子部34不被配置在上层侧的第1压印层25或第2压印层26覆盖的设计相比,不需要这种考虑,因此,能够使第1端子侧导电部35和第2端子侧导电部37的配置范围变窄,因此,在实现窄边框化这一点上是优选的。而且,由于避免了在均包括第2导电层30的第1端子部33与第2端子部34之间产生台阶,因此,容易安装与第1端子部33和第2端子部34连接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基板13。
另外,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通过激光烧蚀在第2压印层26开口形成接触孔39。这样一来,能够在第2压印层26以高的位置精度和高的可靠性开口形成接触孔39。
<实施方式2>
根据图15A至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变更了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所谓的湿式蚀刻在第2压印层126开口形成接触孔139。具体来说,在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包含的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形成包括作为负型的感光性树脂材料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126M的第2压印层126。在接下来进行的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如图15A所示,作为第2压印版142,使用在与接触孔139的预定形成部位重叠的部分选择性地配置有遮光部44的压印版。在将该第2压印版142按压到未固化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126M的表面的状态下,以低照度(例如数mW/cm2、100mJ/cm2的程度)照射用于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126M固化的紫外线。于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126M中的与第2压印版142的遮光部44不重叠的大部分被照射低照度的紫外线而成为半固化状态,但与遮光部44重叠的部分(接触孔139的预定形成部位)由于被遮光部44遮挡了(不照射)紫外线,从而选择性地保持未固化的状态。此外,在图15A中箭头线示出了紫外线。在结束紫外线的照射后,如图15B所示,将第2压印版142从第2压印版142剥离。于是,第2压印版142的第2突起142A等被转印到第2压印层126而形成第2槽部129。然后,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通过使用IPA(异丙醇)等蚀刻液来进行湿式蚀刻,从而,如图16所示,第2压印版142中的未固化部分被选择性地除去而开口形成接触孔139。然后,通过以高照度(50~100mW/cm2、1000~2000mJ/cm2的程度)对第2压印版142照射紫外线,从而使处于半固化状态的第2压印版142完全固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形成包括作为感光性树脂材料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126M的第2压印层126,在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通过对第2压印层126中的接触孔139的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进行曝光或遮光,使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不固化,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通过蚀刻将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除去。这样一来,在作为感光性树脂材料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126M为负型的情况下,在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通过对第2压印层126中的接触孔139的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进行遮光,从而,使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不固化。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通过利用蚀刻将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除去,能够开口形成接触孔139。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描述和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触摸电极构成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第1周边配线和第1端子部构成第1端子侧导电部的情况,但也可以设为,第1触摸电极的整个区域与第1周边配线的一部分构成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第1周边配线的剩余部分与第1端子部构成第1端子侧导电部。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在第2压印层中的包括第1导电层的第1周边配线的一部分与包括第2导电层的第1周边配线的剩余部分的重叠部位开口形成接触孔的构成。
(2)除了上述的(1)以外,也可以设为,第1触摸电极和第1周边配线构成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第1端子部构成第1端子侧导电部。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在第2压印层中的包括第1导电层的第1周边配线与包括第2导电层的第1端子部的重叠部位开口形成接触孔的构成。
(3)在采用上述(1)、(2)的构成的情况下,接触孔的平面配置能任意设定在第1周边配线的布设路径上。例如,能在第1周边配线中的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配置接触孔,或者在第1周边配线中的沿着倾斜方向延伸的部分配置接触孔,或是在第1周边配线中的第1端子部侧的端部(与第1端子部重叠的部位)配置接触孔。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进行第2槽部形成工序后进行接触孔形成工序的情况,但也能采用使接触孔形成工序包含在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的制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例如是通过喷墨打印法或丝网印刷法来形成第2压印层的。根据喷墨打印法或丝网印刷法,能够以高精度来控制第2压印层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的涂敷范围等,因此,能开口形成局部不被涂敷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的接触孔。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端子部(第1端子侧导电部)和第2端子部(第2端子侧导电部)均包括第2导电层的情况,但也能采用第1端子部(第1端子侧导电部)和第2端子部(第2端子侧导电部)均包括第1导电层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第2压印层中的与第1端子部和第2端子部重叠的部分选择性地将切除即可。
(6)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以使接触孔的深度到达第1压印层的方式进行了激光的照射的情况,但接触孔的深度也可以是贯通第1导电层但未到达第1压印层,另外,接触孔也可以是仅除去第1导电层的表层侧那样的深度,另外,接触孔的深度也可以是贯通第2压印层但未到达第1导电层。
(7)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使用皮秒脉冲激光照射装置或飞秒激光照射装置进行激光的照射的情况,但只要是产生激光烧蚀的激光照射装置即可,也能使用其它种类的激光照射装置。
(8)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第2压印层包括负型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第2压印层包括正型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第2槽部形成工序所使用的第2压印版中的、与接触孔的预定形成部位不重叠的部分形成遮光部,在与接触孔的预定形成部位重叠的部分不形成遮光部。当使用该第2压印版进行第2槽部形成工序时,第2压印层中的接触孔的预定形成部位被选择性地曝光,从而,能够使接触孔的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不固化。
(9)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在接触孔形成工序中进行湿式蚀刻而开口形成接触孔的情况,但也能进行干式蚀刻来开口形成接触孔。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接触孔将构成触摸面板图案的第1端子侧导电部与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导通连接的情况,但由接触孔连接的连接对象物除了触摸面板图案以外也能适当地进行变更。
(11)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各压印层的厚度、有机EL面板的厚度、偏振板的厚度等的具体数值还能适当地进行变更。同样地,各导电层的深度、线宽度等的具体数值也能适当地进行变更。同样地,各触摸电极的外部尺寸的具体数值也能适当地进行变更。
(1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配线基板”的一个例子例示了触摸面板,但除了触摸面板以外,例如也能将用于屏蔽从有机EL面板产生的电磁波的屏蔽部件作为“配线基板”来应用本发明。这种屏蔽部件例如是在单层的压印层的表面上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将导电层布设形成为网格状而成的,这种屏蔽部件兼具透光性能和屏蔽性能。此外,屏蔽部件的具体构成除了上述以外还能适当地进行变更。
(1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被设为单层结构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是将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结构。例如,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也可以被设为包括金属材料的金属层配置在下层侧(深层侧)、包括光吸收率比金属层高的导电材料的光吸收性导电层配置在上层侧(表层侧)的层叠结构,这样一来,能得到优异的导电性,并且能得到光吸收性导电层所带来的外部光反射抑制功能。此外,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的具体的层叠结构不限于此,能适当地进行变更。
(1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的材料而采用使用了银的金属纳米油墨的情况,但也能使用金纳米油墨、铜纳米油墨、银膏等导电性膏、黑色的富勒烯油墨、碳油墨、碳系材料油墨等,而且还能使用在金属纳米油墨中混合了富勒烯油墨、碳油墨以及碳系材料油墨中的任意一种而成的混合动力油墨。
(1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压印层与第2压印层被设为同一材料的情况,但这些材料也可以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材料的特性(紫外线固化性等)共用化,并使具体的材料名称、组成等不同,但并非一定限于此。
(1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作为第1压印层和第2压印层的材料的情况,但除此以外,作为第1压印层和第2压印层的材料,也能使用可见光线固化性树脂材料(光固化性树脂材料的一种,通过可见光线的照射而固化)、热固化性树脂材料、热塑性树脂材料等。
(17)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第1触摸电极的排列方向和第2触摸电极的排列方向当然也能进行调换。
(1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被设为菱形的情况,但除此以外,也能将触摸电极的平面形状适当地变更为方形、圆形、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等。
(1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图案,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自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图案。
(2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有机EL显示装置的平面形状被设为横长的方形的情况,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是纵长的方形、正方形等,另外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梯形等非方形。另外,有机EL显示装置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至少1个角部带圆角的大致方形形状。
(2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有机EL面板的基材为用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但有机EL面板的基材也可以用玻璃制成。
(2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触摸面板一体地设置于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但也能将触摸面板一体地设置于显示装置以外的装置(例如触摸板)。
(2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有机EL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但也可以是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而且,除了有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可以是使用量子点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量子点显示装置。量子点面板将包括量子点的量子点层用作如有机EL层那样的发光层。优选量子点层例如包括发出蓝色光的蓝色量子点、发出绿色光的绿色量子点、发出红色光的红色量子点。

Claims (10)

1.一种配线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压印层,其具有使表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1槽部;
第1导电层,其形成在上述第1槽部内;
第2压印层,其与上述第1压印层层叠,并且具有使表面局部凹陷而成的第2槽部以及与上述第2槽部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的接触孔;
第2导电层,其形成在上述第2槽部和上述接触孔内;
第1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2导电层,包含连接外部部件的第1端子部,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接触孔重叠;
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1导电层,不包含上述第1端子部,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接触孔重叠;
第2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2导电层,包含连接上述外部部件的第2端子部;以及
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其包括上述第2导电层,不包含上述第2端子部,并且与上述第2端子侧导电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基板,
上述第2压印层配置为与上述第1压印层中的上述第1槽部的形成面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基板,
上述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包含第1位置检测电极,上述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包括第2位置检测电极,上述第1位置检测电极和上述第2位置检测电极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与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之间形成静电电容,能检测上述位置输入体的输入位置,且上述第1位置检测电极和上述第2位置检测电极相互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基板,
具备:
位置检测区域,其中配置上述第1位置检测电极和上述第2位置检测电极;以及
非位置检测区域,其中至少配置上述第1端子部和上述第2端子部,而不配置上述第1位置检测电极和上述第2位置检测电极,
上述第1端子侧导电部包含第1周边配线,上述第2端子侧导电部包含第2周边配线,上述第1周边配线和上述第2周边配线配置在上述非位置检测区域,上述第1周边配线将上述第1位置检测电极与上述第1端子部连接,上述第2周边配线将上述第2位置检测电极与上述第2端子部连接。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线基板;以及
显示面板,其在表面配置有上述配线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第1压印层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为合成树脂制成,具有挠性。
8.一种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压印层形成工序,形成第1压印层;
第1槽部形成工序,使上述第1压印层的表面局部凹陷而形成第1槽部;
第1导电层形成工序,在上述第1槽部内形成构成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的第1导电层,上述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不包含连接外部部件的第1端子部;
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以与上述第1压印层重叠的形式形成第2压印层;
第2槽部形成工序,使上述第2压印层的表面局部凹陷而形成第2槽部;
接触孔形成工序,在上述第2压印层中的与上述第2槽部的一部分和上述第1非端子侧导电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开口形成接触孔;以及
第2导电层形成工序,在上述第2槽部和上述接触孔内形成第2导电层,上述第2导电层构成第1端子侧导电部、第2端子侧导电部以及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上述第1端子侧导电部包含上述第1端子部并且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接触孔重叠,上述第2端子侧导电部包含连接上述外部部件的第2端子部,上述第2非端子侧导电部不包含上述第2端子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接触孔形成工序中,通过激光烧蚀在上述第2压印层开口形成上述接触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第2压印层形成工序中,形成包括感光性树脂材料的上述第2压印层,在上述第2槽部形成工序中,通过对上述第2压印层中的上述接触孔的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进行曝光或遮光,使上述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不固化,在上述接触孔形成工序中,通过蚀刻将上述预定形成部位选择性地除去。
CN201910381180.5A 2018-05-10 2019-05-08 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471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1566A JP2019197424A (ja) 2018-05-10 2018-05-10 配線基板、表示装置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8-091566 2018-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1555A CN110471555A (zh) 2019-11-19
CN110471555B true CN110471555B (zh) 2022-12-16

Family

ID=6846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1180.5A Active CN110471555B (zh) 2018-05-10 2019-05-08 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2891B2 (zh)
JP (1) JP2019197424A (zh)
CN (1) CN1104715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9626A1 (en) * 2017-01-12 2018-07-19 École De Technologie Supérieure A tactile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11216140B2 (en) 2019-04-16 2022-01-04 Elo Touch Solutions, Inc. PCAP touchscreens with varying ITO dicing patterns
WO2023140001A1 (ja) * 2022-01-24 2023-07-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0633A (zh) * 2008-06-18 2009-12-23 索尼株式会社 柔性印刷电路板、触摸板、显示面板和显示器
JP2013045828A (ja) * 2011-08-23 2013-03-04 Fujikura Ltd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3270476A (zh) * 2010-12-28 2013-08-28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3384869A (zh) * 2011-02-11 2013-11-06 万佳雷射有限公司 用于制作双层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面板的方法
CN104750335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42512A (zh) * 2014-12-25 2016-07-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003746A (zh) * 2014-11-14 2017-08-01 索尼公司 输入设备、传感器、键盘和电子设备
CN107492565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5970B (zh) 2013-02-06 2014-09-1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感应模组及包含该触摸屏感应模组的显示器
US9268446B2 (en) 2013-02-06 2016-02-23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Monitor, touchscreen sensing modul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ouchscreen sensing module
KR102411328B1 (ko) * 2014-07-25 2022-06-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96733B1 (ko) * 2014-11-06 2021-09-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0633A (zh) * 2008-06-18 2009-12-23 索尼株式会社 柔性印刷电路板、触摸板、显示面板和显示器
CN103270476A (zh) * 2010-12-28 2013-08-28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3384869A (zh) * 2011-02-11 2013-11-06 万佳雷射有限公司 用于制作双层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面板的方法
JP2013045828A (ja) * 2011-08-23 2013-03-04 Fujikura Ltd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4750335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3746A (zh) * 2014-11-14 2017-08-01 索尼公司 输入设备、传感器、键盘和电子设备
CN105742512A (zh) * 2014-12-25 2016-07-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492565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46973A1 (en) 2019-11-14
US10712891B2 (en) 2020-07-14
JP2019197424A (ja) 2019-11-14
CN110471555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1555B (zh) 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KR101753501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용 좁은 경계 디스플레이
US20180059839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panel formed with strain gauge and display panel formed with strain gauge forming method
US20100053114A1 (en) Touch pa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050636A1 (en)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KR101803481B1 (ko) 정전용량형 터치감응 장치 및 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7203301A (zh) 触摸输入装置
JP2013045100A (ja) タッチセンサ内蔵型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041659A1 (en) Touch panel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of
US11287924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068949A (ja) 入力装置
KR102664769B1 (ko) 표시장치
CN108509081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20190104291A (ko) 스트레인 게이지가 형성된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장치 및 스트레인 게이지가 형성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10473987B (zh) 基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6120913A1 (ja) 電極付き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190212854A1 (en)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bstrate
WO2010095187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29589A (zh) 帶有電極之彩色濾光片基板、含有該基板之顯示裝置、以及該基板之製造方法
CN110073319B (zh) 配线基板、位置输入装置、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面板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10571321B (zh) 电子装置
CN109976047B (zh) 触控电极结构、触控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US2020024546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it board
JP2014112356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17099261A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