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0749A - 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0749A
CN110460749A CN201910373569.5A CN201910373569A CN110460749A CN 110460749 A CN110460749 A CN 110460749A CN 201910373569 A CN201910373569 A CN 201910373569A CN 110460749 A CN110460749 A CN 110460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pick
communications status
luminaire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35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0749B (zh
Inventor
铃木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Corp filed Critical Kat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60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0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0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0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14Separate unit
    • G03B2215/0557Multiple units, e.g. slave-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包括:通信单元,用于与多个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中的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除所述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发光设备按可变的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并且特别地涉及摄像设备为了经由无线通信控制发光设备所进行的发光而采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诸如照相机等的摄像设备和诸如闪光灯等的发光设备经由无线通信彼此连接的系统中,通过照相机将包含与闪光灯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有关的信息的发光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来建立照相机所进行的曝光和闪光灯所进行的发光之间的同步。
日本特开2010-185961公开了:为了建立照相机所进行的曝光和闪光灯所进行的发光之间的同步,照相机将包括表示“发光将在X秒内开始”的时间和指示的“发光信号”发送至闪光灯。日本特开2016-021020公开了:在照相机要发送发光信号时,限制了通信间隔的通信方案切换到用于向多个闪光灯进行多地址发送的通信方案。
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10-185961和日本特开2016-021020,照相机和闪光灯仅可以按预定间隔进行通信,并且没有设想照相机不具有向多个闪光灯进行多地址发送的功能的情况。在照相机和多个闪光灯按预定间隔进行一对一通信的状态下在发光信号的发送/接收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闪光灯的发光故障或释放时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且实现如下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来将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之间的通信的状态切换到适当的状态,并且使摄像设备所进行的曝光的定时和发光设备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同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与多个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中的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除所述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其它发光设备按可变的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与多个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根据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来改变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以及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中的预定发光设备和除所述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其它发光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设备,其由摄像设备控制,所述发光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摄像设备和其它发光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按预定通信间隔与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与所述其它发光设备的无线通信断开,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按预定通信间隔与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按可变的通信间隔与所述其它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摄像设备的通信状态切换请求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用于与多个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中的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除所述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发光设备按可变的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其中,进行所述切换,以根据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根据本发明,可以根据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来将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之间的通信的状态切换到适当的状态,并且使摄像设备所进行的曝光的定时和发光设备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同步。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2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相机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2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闪光灯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闪光同步拍摄期间进行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闪光同步拍摄期间进行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设置时通信状态中的通信间隔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拍摄时通信状态中的通信间隔的序列图。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射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是用于实践本发明的示例。应当根据本发明应用于的设备的各种条件和结构来适当地修改或改变实施例。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此外,可以适当组合后面要说明的实施例的一部分。
第一实施例
以下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根据本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可应用于涉及与照相机进行无线通信的闪光灯的拍摄。作为摄像设备的照相机10经由无线通信控制作为发光设备的闪光灯300A、300B和300C所进行的发光。这里采用的无线通信方案是诸如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或ZigBee(注册商标)等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例如,照相机10是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注意,本实施例不仅可应用于涉及数字照相机的拍摄,而且还可应用于涉及如下的闪光灯的拍摄,该闪光灯与电子装置(诸如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作为移动电话的类型的智能装置、或者平板终端等)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单元111内置在照相机10中。无线通信单元308内置在闪光灯300A~300C中的每一个中。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中,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之间的通信的状态可以切换到图1A所示的第一通信状态和图1B所示的第二通信状态。第一通信状态是照相机10用作主设备并且闪光灯300A~300C用作从设备的状态,并且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1和308按预定(恒定)间隔(或者比第二通信状态下的通信间隔长的通信间隔)进行通信。此外,第一通信状态是闪光灯之间的通信断开的状态,其中这些闪光灯包括用作主闪光灯(预定发光设备)的闪光灯300A、以及用作从闪光灯(除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发光设备)的闪光灯300B和300C。第二通信状态是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1和308按预定(恒定)通信间隔(或者比第一通信状态下的通信间隔短的通信间隔)进行通信的状态。此外,第二通信状态是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单元308在任何(可变)时间进行通信的状态。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0的结构的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0包括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
首先,以下说明照相机本体100的结构和功能。
在照相机本体100中,微计算机(以下称为“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执行诸如固件等的控制程序,以控制照相机本体100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的操作。
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包括例如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并且被配置为具有内置微计算机的单个IC芯片。
图像传感器102包括包含红外截止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的诸如CCD或CMOS等的摄像装置,并且透镜组202在拍摄操作期间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图像。
快门103在拍摄准备操作期间关闭,以阻止光进入图像传感器102,并且在拍摄操作期间打开,以将光线引导至图像传感器102。
主镜(半透过镜)104在拍摄准备操作期间反射来自透镜组202的入射光,并且在聚焦屏105上形成图像。
由于光线从主镜104反射,因而在聚焦屏105上形成被摄体的图像。
测光单元106包括成像透镜和测光传感器。将被摄体的拍摄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测光传感器针对各个区域进行测光。测光传感器经由五棱镜108检测从在聚焦屏105上形成的被摄体图像接收到的光量。
焦点检测单元107用作焦点检测光学系统。焦点检测单元107包括二次成像镜、二次成像透镜和焦点检测传感器等。焦点检测传感器具有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并且这些焦点检测区域分别包括在测光传感器的分割区域中。
注意,照相机本体100具有诸如存储卡或硬盘(未示出)等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用于记录拍摄图像,并且内置在照相机本体100中或者从照相机本体100可拆卸。
五棱镜108将聚焦屏105上所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引导至测光部106的测光传感器、以及光学取景器110。
副镜109将从透镜组202入射的并且穿过了主镜104的光线引导至焦点检测单元107的焦点检测传感器。
光学取景器110允许拍摄者查看光学取景器110以从视觉上确认被摄体的图像的焦点状态。
无线通信单元111与作为外部设备的诸如闪光灯和遥控器等的照相机配件进行预定的无线通信。设想无线通信单元111是无线模块或者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所设置的功能单元等。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单元111是无线模块。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设置有无线通信所用的天线,并且实现符合IEEE802.15标准(Bluetooth(注册商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本实施例中的Bluetooth(注册商标)具有电力消耗低但以低速进行的被称为BLE(Bluetooth(注册商标)低功耗)的通信模式(低速通信模式)。注意,通信方案不限于Bluetooth(注册商标),并且可以是诸如ZigBee(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方案。
照相机本体100还包括照相机侧接口(IF)112,并且经由照相机侧接口112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在如以下所述、诸如闪光灯300A~300C或者发射器400等的外部设备安装至照相机本体100的配件插座(未示出)时,照相机侧接口112连接至闪光灯300A~300C的闪光灯侧接口309或者发射器400的发射器侧接口403。结果,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可以与闪光灯微计算机301或发射器微计算机401进行通信。
以下说明镜头单元200的结构和功能。
在镜头单元200中,微计算机(以下称为“镜头微计算机”)201执行诸如固件等的控制程序,以控制镜头单元200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的操作。
镜头微计算机201包括例如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并且被配置为具有内置微计算机的单个IC芯片。
透镜组202包括诸如变焦透镜和调焦透镜等的多个透镜。
透镜驱动部203移动用于调整透镜组202的焦点位置的光学系统。
镜头微计算机201使用光圈控制单元205来控制光圈204。
注意,透镜组202的焦点距离可以是单个焦点距离、或者如变焦透镜的焦点距离那样是可变的。
以下参考图2B来说明闪光灯300A~300C的结构和功能。
在闪光灯300A~300C中,微计算机(以下称为“闪光微计算机”)301执行诸如固件等的控制程序,以控制闪光灯300A~300C中所包括的单元的操作。
各闪光灯微计算机301包括例如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并且被配置为具有内置微计算机的单个IC芯片。
发光单元302例如是氙气管,并且在从触发电路303向主电容器(未示出)施加几千伏的脉冲电压且氙气被已充电在主电容器中的能量激发时发光,并用光照射被摄体。
触发电路303接收在发光时从闪光灯微计算机301输出的触发信号脉冲。
发光控制单元304与触发电路303共同地控制发光单元302所进行的发光的开始和结束。
受光装置305是用于接收来自发光单元302的光量的光电二极管等,并且直接地或者经由光纤(未示出)接收来自发光单元302的光。
反射器306和菲涅耳透镜307各自高效地使来自发光单元302的光向着被摄体聚集。
无线通信单元308与照相机本体100进行无线通信。设想无线通信单元308是无线模块或者闪光灯微计算机301中所设置的功能单元等。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单元308是无线模块。闪光灯侧无线模块308设置有无线通信所用的天线,并且实现符合IEEE 802.15标准(Bluetooth(注册商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本实施例中的Bluetooth(注册商标)具有电力消耗低但以低速进行的被称为BLE(Bluetooth(注册商标)低功耗)的通信模式(低速通信模式)。注意,通信方案不限于Bluetooth(注册商标),并且可以是诸如ZigBee(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方案。
闪光灯300A~300C各自包括闪光灯侧接口309,并且经由闪光灯侧接口309与闪光灯微计算机301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在闪光灯300A~300C中的任意闪光灯安装至照相机本体100的配件插座(未示出)时,所安装的闪光灯用作主设备并且其它闪光灯用作从设备,因而闪光灯300A~300C进行无线通信。
在闪光灯300A~300C中的任意闪光灯安装至照相机本体100的配件插座(未示出)时,闪光灯侧接口309连接至照相机本体100的照相机侧接口112。结果,闪光灯微计算机301可以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进行通信。
接着,参考图3A和3B,以下说明在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将通信状态切换到图1A所示的第一通信状态和图1B所示的第二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的闪光同步拍摄的操作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C各自使用第一通信方案(例如,BLE)进行无线通信。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使用第二通信方案(例如,ZigBee)进行无线通信。这同样适用于以下所述的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
首先,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进行处理以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以第一通信状态彼此连接。
在照相机10的电源接通(ON)时,如果设置了闪光拍摄模式,则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控制并设置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使得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可以接收与作为通信对方的闪光灯300A~300C有关的终端信息。在闪光灯300A~300C的电源接通时,闪光灯微计算机301控制闪光灯侧无线模块308以设置要使用的无线频率信道,并且发送与闪光灯300A~300C有关的终端信息。
在步骤S300中,在接收到与闪光灯300A~300C有关的终端信息时,照相机10向闪光灯300A~300C发出连接请求,然后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相对于彼此发送/接收设备信息等以进入第一通信状态。在照相机10以及闪光灯300A、300B和300C已成为能够这样彼此进行通信之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进入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等待拍摄者所进行的快门释放操作的状态(拍摄待机状态)。
例如,在第一通信状态下,可以将诸如发光模式和发光量等的操作设置应用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并且从照相机10选择在以下所述的第二通信状态下要使用的主闪光灯。主闪光灯可以由用户任意确定,或者照相机10可以自动选择无线电场强度最高的闪光灯。
在步骤S301中,进行处理以将通信状态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在通信状态要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的通信间隔被设置成等于或短于第一通信状态下的通信间隔。
在半按下快门按钮(未示出)(拍摄准备指示)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生成第一信号SW1。在接收到第一信号SW1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开始拍摄准备操作以进行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AWB(自动白平衡)处理和EF(预闪发光)处理等。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还将用以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300A、300B和300C。
在以下说明中,处于第二通信状态的主闪光灯和从闪光灯分别是闪光灯300A以及闪光灯300B和300C。在步骤S302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用以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的指示发送至主闪光灯300A。在步骤S303和S30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在保持与照相机10的无线通信有效的同时将用以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的指示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并且断开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在断开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之后,在步骤S305和S306中,主闪光灯300A将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的连接切换到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状态。
在步骤S307中,在第二通信状态下进行通信以使照相机10所进行的曝光的定时与闪光灯300A~300C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同步。在通信状态已适当地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并且闪光灯300A、300B和300C已满充电的情况下,在照相机10的光学取景器110或显示单元(未示出)上显示拍摄就绪状态的指示。在该拍摄就绪状态下,在全按下快门按钮(拍摄指示)时,生成第二信号SW2。在接收到第二信号SW2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开始从在图像传感器102中读出图像信号开始并且以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结束的一系列拍摄操作。在第二通信状态下,在从闪光灯300B和300C没有满充电的情况下,经由主闪光灯300A通知照相机10。
在步骤S308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包括与直到发光为止的剩余时间有关的信息的发光包(light emission packet)发送至主闪光灯300A。在步骤S309中,在从照相机10接收到发光包之后,主闪光灯300A在对直到发光为止的剩余时间进行倒计时的同时,将发光包多次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在步骤S310~S313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开始进行曝光,并且闪光灯300A、300B和300C根据直到发光为止的剩余时间进行发光。因而,可以使照相机10所进行的曝光的定时与闪光灯300A~300C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同步。这样,即使在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以按恒定间隔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状态连接的情况下,主闪光灯300A也进行多地址发送以将发光包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因而可以使照相机10所进行的曝光的定时与闪光灯300A~300C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同步。
在步骤S314中,进行处理以将通信状态从第二通信状态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在通信状态要从第二通信状态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的通信间隔被设置成等于或长于第二通信状态下的通信间隔。
在步骤S315中,在通信状态要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用以从第二通信状态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的指示发送至主闪光灯300A。通信状态要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的实例包括例如:照相机10的操作模式切换到除拍摄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在预定时间段对照相机10连续进行了用户操作的情况、由于主闪光灯300A的电池的剩余电量下降而导致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之间的连接断开的情况、以及从照相机10向从闪光灯300B和300C应用操作设置的情况等。在步骤S316和S317中,在接收到用以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的指示之后,主闪光灯300A在保持与照相机10的无线通信有效的同时,将用以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的请求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在步骤S318和S319中,在从主闪光灯300A接收到用以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的请求之后,从闪光灯300B和300C断开与主闪光灯300A的无线通信。在主闪光灯300A与从动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断开之后,在步骤S320和S321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的连接切换到可以按预定间隔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之间的通信状态根据照相机10的操作状态而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或第二通信状态。在第一通信状态中,例如,可以将诸如发光模式和发光量等的操作设置应用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并且从照相机10选择主闪光灯。这提高了可用性。此外,在第二通信状态下,主闪光灯300A传达从照相机10向从闪光灯300B和300C的发光包的发送,并由此进行向从闪光灯300B和300C的多地址发送。这样,可以实现不太可能引起释放时滞或发光故障等的系统。注意,第二通信状态下的主闪光灯和从闪光灯之间的无线通信不限于无线电波通信,并且可以是光通信。
第二实施例
以下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中,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可以以第三通信状态彼此连接。在第三通信状态下,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C、照相机10与主闪光灯300A、或者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处于可以按预定(恒定)通信间隔进行通信的状态。此外,在第三通信状态下,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C、照相机10与主闪光灯300A、或者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例如根据照相机10的操作状态而改变。
接着,参考图5A~图7,以下说明在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以第三通信状态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闪光同步拍摄的操作顺序。
首先,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进行无线通信,并且进行处理以采用第三通信状态彼此连接。这种连接处理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状态下的连接处理相同,因此省略了对该连接处理的说明。
在以第三通信状态的连接完成并且照相机10选择主闪光灯300A时,闪光灯300A以及从闪光灯300B和300C进入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通信的状态。
在步骤S500中,紧接在以第三通信状态建立连接之后,通信状态是照相机10主要向闪光灯300A、300B和300C应用设置的设置时通信状态(以下称为设置通信状态)(第一状态)。在设置通信状态下,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频繁地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设置比以下所述的拍摄通信间隔(第三通信间隔)短的设置通信间隔(第一通信间隔)(即,设置更高的通信频率)。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主要在拍摄期间进行。因此,在设置通信状态下,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被设置成比以下所述的拍摄通信间隔(第四通信间隔)长的设置通信间隔(第二通信间隔)(即,设置更低的通信频率)。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按给定的通信间隔进行通信以确认彼此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每当选择主闪光灯时,主闪光灯和从闪光灯之间的无线通信断开/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其它种类的通信处理与在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状态下进行的通信处理相同。
在步骤S501中,进行处理以将通信状态从设置通信状态切换到拍摄时通信状态(以下称为拍摄通信状态)。在通信状态从设置通信状态切换到拍摄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被设置得长于设置通信状态下的通信的间隔。此外,在拍摄通信状态下,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被设置得长于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之间的通信的间隔。
在步骤S502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用以切换到第三通信间隔的指示发送至主闪光灯300A。在步骤S503和S504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用以切换到第三通信间隔的指示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以将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得长于第一通信间隔(设置更低的通信频率)。之后,在步骤S505和S506中,主闪光灯300A将用以切换到第四通信间隔的请求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以设置比第二通信间隔短的通信间隔(设置更高的通信频率)。这样,通信状态从设置通信状态(第一状态)切换到拍摄通信状态(第二状态)。
在拍摄通信状态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处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等待拍摄者所进行的快门释放操作的状态(拍摄待机状态)。因此,与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相比,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更频繁地进行无线通信。在步骤S507(步骤S508~S513)中,如步骤S307(步骤S308~S313)那样,进行通信以建立照相机10所进行的曝光的定时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之间的同步。
在步骤S514中,进行处理以将通信状态从拍摄通信状态切换到设置通信状态。在通信状态从拍摄通信状态切换到设置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被设置得短于拍摄通信状态下的通信的间隔。此外,在设置通信状态下,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被设置为与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之间的通信的间隔相同。
在步骤S515中,在通信状态要切换到设置通信状态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用以从拍摄通信状态切换到设置通信状态的指示发送至主闪光灯300A。通信状态要切换到设置通信状态的实例包括例如:照相机10的操作模式切换到除拍摄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在预定时间段对照相机10连续进行了用户操作的情况、由于主闪光灯300A的电池耗尽而导致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之间的连接断开的情况、以及从照相机10向从闪光灯300B和300C应用操作设置的情况等。在步骤S516和S517中,在从照相机10接收到用以切换到设置通信状态的指示之后,主闪光灯300A将用以切换到第二通信间隔的请求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并且将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得更长(设置更低的通信频率)。在步骤S518和S519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用以切换到第一通信间隔的指示发送至从闪光灯300B和300C,以将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间隔设置得更短(设置更高的通信频率)。
接着,参考图6和图7,以下说明在第三通信状态的设置通信状态和拍摄通信状态下的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之间的通信的间隔。
在图6的步骤S600中的设置通信状态中,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各自按第一通信间隔α1进行通信(步骤S601~S603)。主闪光灯300A以及从闪光灯300B和300C按第二通信间隔β1(>α1)进行通信(步骤S604)。
在图7的步骤S700中的拍摄通信状态中,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按第三通信间隔α2进行通信(步骤S701)。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按比第三通信间隔α2长的通信间隔α3(>α2)进行通信(步骤S702和S703)。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按第四通信间隔β2(<β1)进行通信(步骤S704)。
在这种情况下,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通信间隔α1、α2和α3以及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的通信间隔β1和β2具有以下关系。
表达式1:α1≤α2≤α3
表达式2:β1≥β2
在满足通过表达式1和2表示的关系的情况下,在设置通信状态下,优先进行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因而,可以提高可用性。此外,在拍摄通信状态下,优先进行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因而,可以建立照相机10所进行的曝光的定时和闪光灯300A~300C所进行的发光的定时之间的同步。
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三通信状态下,在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或者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通信保持连接(未断开)的同时,该通信的间隔改变。结果,可以快速切换通信状态,提高可用性,抑制电力消耗和无线电波干扰,并且使得不太可能发生释放时滞和发光故障。注意,在可用性、释放时滞和发光故障等仅存在小的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不将通信间隔改变为在设置通信状态和拍摄通信状态下有所不同。
第三实施例
以下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发射器400可以安装至照相机本体100的配件插座(未示出)。发射器4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402。闪光灯300A~300C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2A所示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器400和闪光灯300A~300C的通信状态可以切换到图8A所示的第一通信状态和图8B所示的第二通信状态。图8A所示的第一通信状态和图8B所示的第二通信状态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相同。发射器400和闪光灯300A~300C还可以以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通信状态进行通信。
这样,在照相机10没有配备无线通信模块11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发射器400安装至照相机10来实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以及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通信状态。
以下参考图9来说明发射器400的结构和功能。
在发射器400中,微计算机(以下称为“发射器微计算机”)401执行诸如固件等的控制程序,以控制发射器400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的操作。
发射器微计算机401包括例如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并且被配置为具有内置微计算机的单个IC芯片。
无线通信单元402与闪光灯300A~300C进行无线通信。设想无线通信单元402是发射器400中所设置的功能单元等。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单元402是无线模块。发射器侧无线模块402设置有无线通信所用的天线,并且实现符合IEEE 802.15标准(Bluetooth(注册商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本实施例中的Bluetooth(注册商标)具有电力消耗低但以低速进行的被称为BLE(Bluetooth(注册商标)低功耗)的通信模式(低速通信模式)。注意,通信方案不限于Bluetooth(注册商标),并且可以是诸如ZigBee(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方案。
发射器侧无线模块402还包括发射器侧接口403,并且经由发射器侧接口403与发射器微计算机401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在发射器400安装至照相机本体100的配件插座(未示出)时,发射器侧接口410连接至照相机侧接口112。结果,发射器微计算机401可以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进行通信。
注意,安装至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300A~300C的发射器400的操作顺序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3A和3B所示的操作序列以及根据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图5A和5B所示的操作序列相同。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照相机10和闪光灯300A~300C经由发射器400进行无线通信,并且代替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而使用发射器侧无线模块402。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代替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而使用外部发射器的无线模块402时,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注意,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通信状态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通信状态下的主闪光灯和从闪光灯之间的无线通信不限于无线电波通信,并且可以是光通信。此外,在闪光灯300A~300C各自包括发射器400的情况下,照相机10的发射器400和闪光灯300A~300C的发射器400可以进行通信。此外,主闪光灯300A的发射器40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的发射器400可以进行通信。
第四实施例
以下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闪光同步拍摄系统的示例的图。主闪光灯300A可以安装至照相机本体100的配件插座(未示出)。即使在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经由配件插座进行有线通信时,照相机10与闪光灯300A~300C或者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也可以以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状态或第二通信状态或者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通信状态进行通信。在照相机10包括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的情况下,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在照相机10不包括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的情况下,主闪光灯300A进行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发射器400的功能。
注意,安装至照相机10的主闪光灯300A以及从闪光灯300B和300C的操作顺序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3A和3B所示的操作序列以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5A和5B所示的操作序列相同。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之间的通信是有线通信而不是无线通信,并且照相机10经由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进行无线通信。
根据本实施例,在照相机10包括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的情况下,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进行无线通信。在照相机10不包括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的情况下,照相机10和主闪光灯300A进行有线通信,并且照相机10经由主闪光灯300A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进行无线通信。照相机10以及闪光灯300A、300B和300C可以以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以及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通信状态进行通信。这样,主闪光灯300A安装至照相机10,并且使用主闪光灯300A而不是照相机侧无线模块111来进行照相机10与从闪光灯300B和300C之间的无线通信。因而,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有利效果。注意,第二通信状态下的主闪光灯和从闪光灯之间的无线通信不限于无线电波通信,并且可以是光通信。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与多个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中的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除所述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其它发光设备按可变的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保持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有效,并且断开所述其它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在从所述第二通信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保持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有效,并且断开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其它发光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操作设置应用于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以及
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进行无线通信,以建立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和所述多个发光设备的操作之间的同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用户操作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接收到用于指示进行拍摄准备操作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在预定的持续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预定发光设备的电池的剩余电量下降的情况下,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
8.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与多个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根据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来改变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以及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中的预定发光设备和除所述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其它发光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在所述摄像设备进行通信以将操作设置应用于所述多个发光设备的第一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为预定的第一通信间隔,并且将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其它发光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为预定的第二通信间隔,以及
在进行通信以建立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和所述多个发光设备的操作之间的同步的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得长于所述第一通信间隔,并且将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其它发光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得短于所述第二通信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为所述第一通信间隔,以及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其它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设置得长于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之间的通信的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能够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能够与所述其它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所述预定发光设备能够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以及
在所述摄像设备不包括所述通信单元的情况下,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有线通信。
14.一种发光设备,其由摄像设备控制,所述发光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摄像设备和其它发光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按预定通信间隔与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与所述其它发光设备的无线通信断开,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按预定通信间隔与所述摄像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按可变的通信间隔与所述其它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摄像设备的通信状态切换请求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15.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用于与多个发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切换到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在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以及在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设备中的预定发光设备和所述摄像设备按预定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所述预定发光设备和除所述预定发光设备以外的发光设备按可变的通信间隔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进行所述切换,以根据所述摄像设备的操作状态而切换到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或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CN201910373569.5A 2018-05-07 2019-05-07 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460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9466A JP7054362B2 (ja) 2018-05-07 2018-05-07 撮像装置、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8-089466 2018-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0749A true CN110460749A (zh) 2019-11-15
CN110460749B CN110460749B (zh) 2021-06-18

Family

ID=6838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3569.5A Active CN110460749B (zh) 2018-05-07 2019-05-07 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5666B2 (zh)
JP (1) JP7054362B2 (zh)
CN (1) CN110460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36808B2 (en) * 2019-06-24 2023-08-22 Alex Munoz High-powered wireless LED-based strobe for still and motion photography
US20220408007A1 (en) * 2019-12-16 2022-12-2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7469916B2 (ja) 2020-03-10 2024-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制御装置及び方法、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7413117B2 (ja) 2020-03-26 202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照明装置
US11743582B2 (en) * 2021-04-23 2023-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apparatus to which an accessory is detachably attached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nd accessory detachably attached to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871A (zh) * 2010-10-21 2011-02-0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识别红外点光源的光学触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3650383A (zh) * 2012-05-24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通信方法
CN107911479A (zh) * 2017-12-07 2018-04-13 江西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安全设施状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US20180120684A1 (en) * 2016-05-24 2018-05-03 Compal Electronics, Inc. Smart light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mode transform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3188B2 (en) * 2007-05-29 2010-08-24 Lab Partners Associat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hot sho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camera and a wireless device
US8041203B2 (en) * 2007-10-15 2011-10-18 Olympus Imaging Corp. Camera, camera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amera controlling program
JP5247510B2 (ja) 2009-02-10 2013-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外部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5493754B2 (ja) * 2009-11-19 2014-05-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システム、カメラおよび撮影用照明装置
JP2015219325A (ja) 2014-05-15 2015-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トロボ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ロボ制御方法
JP2016021020A (ja) * 2014-07-15 2016-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JP6622619B2 (ja) 2016-02-23 2019-12-18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871A (zh) * 2010-10-21 2011-02-0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识别红外点光源的光学触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3650383A (zh) * 2012-05-24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通信方法
US20180120684A1 (en) * 2016-05-24 2018-05-03 Compal Electronics, Inc. Smart light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mode transforming method
CN107911479A (zh) * 2017-12-07 2018-04-13 江西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安全设施状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54362B2 (ja) 2022-04-13
CN110460749B (zh) 2021-06-18
US10735666B2 (en) 2020-08-04
JP2019197089A (ja) 2019-11-14
US20190342483A1 (en)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0749A (zh) 摄像设备和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6465555B2 (ja)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カメラ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70465B (zh) 摄像设备、配件和摄像系统
CN104243812A (zh) 照相机系统、摄像设备、照明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5556384B (zh) 用于相机与多个远程闪光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发送单元、系统及数据承载装置
CN101604110A (zh) 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CN105391923B (zh) 摄像装置、摄像系统、摄影方法
JP2012252321A (ja) 画像撮影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5579901A (zh) 用于相机与至少一个远程闪光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发送单元、系统及计算机程序
CN106101523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91288A (zh) 外部闪光灯装置、摄像装置主体及其电源控制方法
CN105659158A (zh) 用于相机与至少一个远程闪光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发送单元、系统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9714523A (zh) 摄像设备、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6303194A (zh) 远程拍摄方法、主控拍摄终端、被控拍摄终端及拍摄系统
CN205318073U (zh) 基于手机无线通信与光线引闪的外置闪光灯
JP2019197089A5 (zh)
CN110460750A (zh) 闪光灯控制装置和方法、闪光灯、摄像设备以及摄像系统
JP5473538B2 (ja) 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多灯ストロボシステム
CN105974713B (zh) 多辅助闪光灯系统及辅助闪光控制装置
CN107241536A (zh) 一种具有传感功能的闪光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JP2018061208A (ja)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撮像システム
US10638053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7071151B2 (ja) 発光制御装置、発光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5320323U (zh) 基于手机无线通信的外置闪光灯
JP6515966B2 (ja) 撮像装置、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