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7317B - 元件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元件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7317B
CN110447317B CN201780088649.5A CN201780088649A CN110447317B CN 110447317 B CN110447317 B CN 110447317B CN 201780088649 A CN201780088649 A CN 201780088649A CN 110447317 B CN110447317 B CN 110447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unting
component
feeder
communication path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6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7317A (zh
Inventor
近藤雅浩
藤村晋吾
山本瑞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47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7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7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52Mounting machines or li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ools for guiding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the same mounting pla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41One-way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82Control systems for mounting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e.g. centralized control, remote links, programming of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as su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元件安装系统具备:安装线,多个具备元件供给装置的元件安装机沿着预定方向排列而成;移动型作业装置,沿着上述预定方向移动,对于各元件安装机进行上述元件供给装置的补给及回收中的至少一方;及管理装置,经由通信路径而向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发送信号。上述通信路径是沿着上述预定方向设置的无线光通信路径。

Description

元件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元件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元件安装系统中,已知有具备向沿着安装线排列的多个元件安装机补给或者回收元件供给装置的补给装置的元件安装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该补给装置能够沿着安装线行驶。另外,补给装置构成为以非接触的方式与元件安装机传送信息,且由需要元件补给的元件安装机进行行驶控制。元件的管理由管理计算机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10083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补给装置与管理计算机不直接通信,因此管理计算机无法直接向补给装置指令要求。另外,当假设想要将补给装置与管理计算机设为能够直接通信时,可想到通过收纳于电缆拖链(注册商标)的电缆来连接两者,但是在该情况下,有可能在因构成安装线的元件安装机的数量变更而安装线的长度变更时,电缆拖链无法应对。另外,也有可能电缆妨碍作业。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其主要目的在于即使安装线的长度变更,也无障碍地进行从管理装置向移动型作业装置的发报。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具备:
安装线,多个具备元件供给装置的元件安装机沿着预定方向排列而成;
移动型作业装置,沿着上述预定方向移动,对于各元件安装机进行上述元件供给装置的补给及回收中的至少一方;及
管理装置,经由通信路径向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发送信号,
上述通信路径是沿着上述预定方向设置的无线光通信路径。
在该元件安装系统中,管理装置经由沿着元件安装机的排列方向、即预定方向设置的无线光通信路径而向移动型作业装置发送信号。即,能够在不利用电缆的情况下进行从管理装置向移动型作业装置的发报。因此,即使因构成安装线的元件安装机的数量变更而安装线的长度产生变更,也能够无障碍地进行从管理装置向移动型作业装置的发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元件安装系统10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机20及装载器5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供料器3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元件安装机20及装载器50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元件安装系统10的电连接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另一例的元件安装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元件安装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元件安装系统10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元件安装机20及装载器5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供料器3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元件安装机20及装载器50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元件安装系统10的电连接关系的说明图。另外,图1的左右方向是X方向,前(近前)后(进深)方向是Y方向,上下方向是Z方向。
元件安装系统10具备:安装线12、装载器50及管理计算机80。
如图1所示,安装线12通过沿着X方向排列多台元件安装机20而构成。基板S在向配置于最左的元件安装机20搬入之后,被向右方向输送,从配置于最右的元件安装机20搬出。因此,将安装线12的左侧称作上游侧,将右侧称作下游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元件安装机20,示例了通过前后两列来输送基板S的类型,但是不特别限定于该类型。
如图2所示,元件安装机20具备:基板输送装置21、供料器台22、头23及头移动机构24。基板输送装置21沿着X方向输送基板S。供料器台22是设于元件安装机20的前表面的侧面视为L字状的台。该供料器台22具备:沿着X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插槽22a及设于上下两个定位孔22b之间的连接器22c。头23具有吸嘴,上述吸嘴通过负压来吸附由供料器30向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供给的元件,通过正压来释放吸附的元件。头移动机构24使头23沿着XY方向移动。另外,元件安装机20具备控制装置整体的安装控制装置28(参照图5)。安装控制装置28由公知的CPU、ROM、HDD、RAM等构成,向基板输送装置21、头23、头移动机构24等输出驱动信号。
供料器30构成为送出以预定间距收纳元件的带的带式供料器。如图3所示,供料器30具备:带盘32、带进给机构33、连接器35、导轨部件37及条形码38。带盘32卷绕保持带。带在设于带面的多个凹部中收纳有元件。带进给机构33将带从带盘32拉出,并将带送出至吸嘴能够吸附元件的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连接器35设于突出的两个定位销34之间。导轨部件37是在供料器30的下端面沿着Y方向延伸的形状的部件。条形码38包含能够确定收纳带盘32中的元件的种类(元件种类)的序号ID作为信息,设于供料器30的上表面。在将供料器30安设于供料器台22的情况下,将供料器30的导轨部件37沿着供料器台22的插槽22a从前方向后方插入。当插入结束时,与供料器30的两个定位销34嵌入供料器台22的两个定位孔22b同时地,供料器30的连接器35嵌入供料器台22的连接器22c,而两连接器35、22c电连接。在将供料器30从供料器台22拆下的情况下,进行与安设的情况相反的步骤。供料器30具备进行供料器整体的控制的供料器控制装置39(参照图5)。供料器控制装置39由公知的CPU、ROM、RAM等构成,向带进给机构33输出驱动信号。另外,供料器控制装置39能够经由连接器35、22c而与安装控制装置28或管理计算机80等进行通信。
如图2及图4所示,在元件安装机20的前表面设有上部导轨40、下部导轨42、齿条齿轮44及非接触供电线圈46。上部导轨40是沿着X方向延伸的截面为U字状的导轨,开口部朝向下方。下部导轨42是沿着X方向延伸的剖面为L字状的导轨,垂直面安装于元件安装机20的前表面,水平面向前方伸出。齿条齿轮44是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前表面刻有多个纵槽的齿轮。非接触供电线圈46是沿着X方向配置的线圈。元件安装机20的上部导轨40、下部导轨42及齿条齿轮44以可拆装的方式与相邻的元件安装机20的上部导轨40、下部导轨42及齿条齿轮44连接。因此,元件安装机20被规格化,能够增减沿着安装线12排列的元件安装机20的数量。
如图4所示,装载器50构成为上下两段,下段成为行驶台52,上段成为供料器收纳单元70。
行驶台52具备:上部辊54、下部辊56、小齿轮58、行驶用马达60及非接触受电线圈62。上部辊54从上部导轨40的开口部向上插入,被支撑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部导轨40的侧壁卡合。下部辊56被支撑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下部导轨42的水平面卡合。小齿轮58与齿条齿轮44啮合。行驶用马达60的马达轴与小齿轮58的旋转轴连接。当与沿着X方向延伸的齿条齿轮44啮合的小齿轮58通过行驶用马达60而旋转时,上部辊54在上部导轨40的侧壁转动并且下部辊56在下部导轨42的水平面转动,并且行驶台52及装载器50沿着X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非接触受电线圈62以保持有预定的间隔的状态与元件安装机20的非接触供电线圈46相向,从元件安装机20接收装载器50的行驶等动作所需的电力。另外,非接触受电线圈62也可以将从元件安装机20接收的电力向未图示的蓄电池充电,并将该蓄电池的电力利用于行驶等动作。
如图5所示,行驶台52还具备:装载器控制装置64、编码器66及光信号收发器68。装载器控制装置64由公知的CPU、ROM、HDD、RAM等构成。编码器66检测装载器50的X方向上的位置并向装载器控制装置64输出。光信号收发器68具备发光元件68a和受光元件68b,且与装载器控制装置64连接。
供料器收纳单元70收纳向元件安装机20补给的供料器30或者收纳从元件安装机20回收的供料器30。供料器收纳单元70具备供料器移载机构72及条形码读取器74。供料器移载机构72进行供料器30的补给和回收。具体地说,供料器移载机构72在向元件安装机20补给供料器30时,夹持收纳在供料器收纳单元70中的供料器30而使其沿着Y轴向后方移动,而插入元件安装机20的供料器台22的空的插槽22a。另外,供料器移载机构72在从元件安装机20回收供料器30时,夹持被保持于元件安装机20的供料器台22的供料器30并使其沿着Y轴向前方移动,而从供料器台22拔出并收纳于供料器收纳单元70。供料器移载机构72所需的电力经由非接触供电线圈46而从元件安装机20供给。条形码读取器74读取收纳于供料器收纳单元70的供料器30的条形码38,并将读取到的信息向装载器控制装置64输出。
管理计算机80由公知的CPU、ROM、HDD、RAM等构成,如图5所示,具备LCD等显示器82、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设备84。在管理计算机80的HDD中存储有生产作业数据。在生产作业数据中规定在各元件安装机20中将何种元件以何种顺序向基板S安装、或者制作多少块这样安装而成的基板S等。管理计算机80通过有线而与各元件安装机20的安装控制装置28以能够双向通信的方式连接。另外,管理计算机80与具备发光元件86a和受光元件86b的光信号收发器86连接。如图1所示,光信号收发器86固定于安装线12的上游侧的端部。光信号收发器86的发光元件86a及受光元件86b与装载器控制装置64的光信号收发器68的受光元件68b及发光元件68a分别以能够通过光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将该无线通信路径称作无线光通信路径C。无线光通信路径C沿着X方向(即多个元件安装机20排列的方向)地设置。管理计算机80能够经由该无线光通信路径C而与装载器控制装置64进行双向通信。作为光,使用可见光,但是也可以使用红外光。另外,也可以使用激光。装载器50沿着X方向移动,因此能够相对于光信号收发器86接近或分离。
接下来,说明元件安装机20的动作。元件安装机20的安装控制装置28控制头移动机构24,以使头23的吸嘴来到供料器30的元件供给位置,使吸嘴吸附供料器30供给的元件。然后,安装控制装置28控制头移动机构2,以使吸附于吸嘴的元件来到基板S的预定的安装位置,解除吸嘴对元件的吸附,而向该安装位置安装元件。安装控制装置28对待向基板S安装的全部元件进行该安装动作。另外,安装控制装置28对在生产作业数据中设定的块数的基板S进行元件安装。
每当从供料器30取出元件时,元件安装机20的安装控制装置28对该供料器30的元件剩余数量进行减法运算,当该供料器的元件剩余数量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下时,视为是临近元件用尽,对管理计算机80输出元件的补给要求。
输入了补给要求的管理计算机80对操作者在显示器82显示以将收纳有元件补给所需的元件种类的供料器30向装载器50的供料器收纳单元70安设的方式进行指示的画面。操作者在看到该画面之后,将收纳有该元件种类的供料器30向装载器50的供料器收纳单元70安设。当在供料器收纳单元70上安设了供料器30时,通过条形码读取器74读取供料器30的条形码38,从装载器控制装置64经由无线光通信路径C而向管理计算机80发送该条形码38的序号ID。管理计算机80在HDD中按照各序号ID保存有与元件相关的数据,因此判定安设于装载器50的供料器30的元件种类是否与存在有补给要求的元件种类相同。若两元件种类不相同,则管理计算机80报知错误。若两元件种类相同,则管理计算机80经由无线光通信路径C而向装载器控制装置64输出供料器更换要求。供料器更换要求是以在输出了补给要求的元件安装机20中对装载器50进行供料器更换的方式作出指示的指令。在供料器更换要求中还包含元件安装机20的供料器台22的插槽22a的位置信息,具体地说为插入补给的供料器30的插槽22a的位置信息和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所插入的插槽22a的位置信息。
当经由无线光通信路径C而从管理计算机80输入了供料器更换要求时,装载器控制装置64控制行驶用马达60,以使装载器50来到输出了补给要求的元件安装机20的前方位置。具体地说,控制行驶用马达60,以使安设于供料器收纳单元70的供料器30与插入该供料器30的插槽22a相向。在该状态下,装载器控制装置64控制供料器移载机构72,以使安设于供料器收纳单元70的供料器30插入与其相向的插槽22a。由此,向元件安装机20补给新的供料器30。
然后,装载器控制装置64控制行驶用马达60,以使供料器收纳单元70的供料器回收位置与供料器台22的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相向。在该状态下,装载器控制装置64控制供料器移载机构72,以使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引入供料器收纳单元70的供料器回收位置。由此,将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向装载器50回收。
这样,通过装载器50自动地进行收纳有与成为元件用尽的元件种类相同的元件的新的供料器30的补给及成为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的回收。因此,元件安装机20仅将元件用尽的供料器30的元件供给位置(通过头23所具备的吸嘴吸附元件的位置)切换为新的供料器30的元件供给位置就能够不中断安装作业地持续进行生产。
在此,明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与本公开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10相当于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安装线12相当于安装线,装载器50相当于移动型作业装置,管理计算机80相当于管理装置,无线光通信路径C相当于无线光通信路径。另外,供料器30相当于元件供给装置。
在以上说明的元件安装系统10中,管理计算机80经由沿着元件安装机20的排列方向即X方向设置的无线光通信路径C向装载器50发送信号。即,能够在不利用电缆的情况下进行从管理计算机80向装载器50的发报。因此,即使构成安装线12的元件安装机20的数量增减而安装线12的长度产生变更,也能够无障碍地进行从管理计算机80向装载器50的发报。
另外,管理计算机80与固定于安装线12的端部的光信号收发器86连接,装载器50与无线光通信路径C经由光信号收发器86而连接,并且相对于光信号收发器86接近或分离。因此,在装载器50从安装线12的端部移动至端部的期间,能够利用无线光通信路径C在装载器50与管理计算机80之间进行通信。
此外,以非接触的方式从在安装线12上排列的各元件安装机20对装载器50供电。在通过有线对装载器50供电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供电用软线而妨碍装载器50的移动,但是在此以非接触的方式供电,因此不存在这样的隐患。
此外,与管理计算机80与装载器控制装置64之间的通信经由电缆拖链或帘线进行的情况相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消除噪声和发尘。另外,在通过基于电波的无线通信来进行管理计算机80与装载器控制装置64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需要准备适合各国的电波法的通信单元,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无线光通信,因此无此需要。
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只要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就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线12的前方设有一组包括装载器50、光信号收发器86及无线光通信路径C的作业装置组,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在安装线1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自设置作业装置组WS。在该情况下,上游侧的装载器50经由上游侧的光信号收发器86而与管理计算机80进行无线光通信,下游侧的装载器50经由下游侧的光信号收发器86而与管理计算机80进行无线光通信。这样一来,能够通过两台装载器50对安装线12进行供料器30的补给和回收,因此作业时间被缩短。在图6中,安装线12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各装载器50构成为在X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移动。因此,与两台装载器50在X方向上的不同直线上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整体结构紧凑。这样,在两台装载器50在X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移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管理计算机80以使两个装载器50分离预定的装置间距离以上的方式控制各装载器50的移动。具体地说,管理计算机80从装载器控制装置64接收并监视由各装载器50的编码器66检测到的装载器50的X方向上的位置,以使两个装载器50彼此的间隔分离预定的装置间距离以上的方式向各装载器控制装置64发送指令信号。这样一来,能够避免两个装载器50发生碰撞。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元件供给装置,示例了供料器30,但是不特别限定于供料器30,也可以是例如元件托盘或供给元件托盘的单元。另外,元件供给装置不限定于供料器30这样供给向基板S安装的元件的装置,也可以是例如供给头的装置或供给向头安装的更换用吸嘴的吸嘴储料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装载器50执行供料器30的补给和回收这两方的例子,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装载器50也可以仅执行补给和回收中的任意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型作业装置,示例了通过行驶用马达60而行驶的装载器50,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埋设于地面的引导线的电磁感应作用而行驶的无人输送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使装载器50工作的电力经由非接触供电线圈46而从元件安装机20供给,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蓄电池搭载于装载器5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齿条齿轮44和小齿轮58而将行驶用马达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但是也可以取代齿条齿轮44而采用链条、取代小齿轮58而采用链轮来将行驶用马达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线12示例了将多个元件安装机20沿着X方向排列的安装线,但是也可以在最上游位置的元件安装机20的上游侧配置向基板S印刷焊料的印刷机或检查其印刷状况的印刷检查机。或者,也可以在最下游位置的元件安装机20的下游侧配置检查基板S上的元件的元件检查机或进行焊料的回流焊的回流焊机。
另外,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管理装置与固定于上述安装线的端部的光信号收发器连接,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与上述光信号收发器经由上述无线光通信路径而连接,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相对于上述光信号收发器接近或分离。这样一来,在移动型作业装置从安装线的端部移动至端部的期间,能够利用无线光通信路径来进行从管理装置向移动型作业装置的发报。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有包含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上述光信号收发器及上述无线光通信路径的作业装置组。这样一来,由于能够通过两台移动型作业装置对安装线进行作业,因此作业时间缩短。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有上述作业装置组的情况下,上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各自的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在上述预定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移动。这样一来,与两台移动型作业装置在预定方向上的不同的直线上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整体结构紧凑。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各自的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在上述预定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移动的情况下,上述管理装置控制各移动型作业装置的移动,以使上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上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分离预定的装置间距离以上。这样一来,能够避免两个移动型作业装置产生碰撞。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安装线能够增减上述元件安装机的数量。
在本公开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是,以非接触的方式从在所述安装线中排列的各元件安装机向所述移动型作业装置供电。在通过有线来对移动型作业装置供电的情况下,移动型作业装置的移动有可能被供电用软线妨碍,但是在此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供电,因此没有该隐患。
工业上的有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进行向基板安装元件的作业的各种产业。
附图标记说明
10、元件安装系统;12、安装线;20、元件安装机;21、基板输送装置;22、供料器台;22a、插槽;22b、定位孔;22c、连接器;23、头;24、头移动机构;28、安装控制装置;30、供料器;32、带盘;33、带进给机构;34、定位销;35、连接器;37、导轨部件;38、条形码;39、供料器控制装置;40、上部导轨;42、下部导轨;44、齿条齿轮;46、非接触供电线圈;50、装载器;52、行驶台;54、上部辊;56、下部辊;58、小齿轮;60、行驶用马达;62、非接触受电线圈;64、装载器控制装置;66、编码器;68、光信号收发器;68a、发光元件;68b、受光元件;70、供料器收纳单元;72、供料器移载机构;74、条形码读取器;80、管理计算机;82、显示器;84、输入设备;86、光信号收发器;86a、发光元件;86b、受光元件;C、无线光通信路径;WS、作业装置组。

Claims (7)

1.一种元件安装系统,具备:
安装线,多个具备元件供给装置的元件安装机沿着预定方向排列而成;
移动型作业装置,沿着所述预定方向移动,对于各元件安装机进行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补给及回收中的至少一方;及
管理装置,经由通信路径向所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发送信号,
所述元件安装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路径是沿着所述预定方向设置的无线光通信路径,
所述管理装置与固定于所述安装线的端部的光信号收发器连接,
所述移动型作业装置经由所述无线光通信路径与所述光信号收发器连接,并接近或离开所述光信号收发器,
在所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有包含所述移动型作业装置、所述光信号收发器及所述无线光通信路径的作业装置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各自的所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在所述预定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管理装置控制各移动型作业装置的移动,以使所述安装线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所述移动型作业装置分离预定的装置间距离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安装线能够增减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安装线能够增减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安装线能够增减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安装系统,其中,
所述移动型作业装置由排列于所述安装线的各元件安装机以非接触方式进行供电。
CN201780088649.5A 2017-03-29 2017-03-29 元件安装系统 Active CN110447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2945 WO2018179147A1 (ja) 2017-03-29 2017-03-29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317A CN110447317A (zh) 2019-11-12
CN110447317B true CN110447317B (zh) 2020-12-22

Family

ID=6367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649.5A Active CN110447317B (zh) 2017-03-29 2017-03-29 元件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2951B2 (zh)
EP (1) EP3606314A4 (zh)
JP (1) JP6872007B2 (zh)
CN (1) CN110447317B (zh)
WO (1) WO20181791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0254A1 (ja) * 2018-11-15 2020-05-22 株式会社Fuji 作業機、及び作業システム
JP7097503B2 (ja) * 2019-03-05 2022-07-07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7084545B2 (ja) * 2019-03-12 2022-06-14 株式会社Fuji 管理装置、移動型作業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WO2021144866A1 (ja) * 2020-01-14 2021-07-22 株式会社Fuji 物品搬送システム
JP7349392B2 (ja) 2020-03-10 2023-09-22 株式会社Fuji 制御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WO2022269791A1 (zh) 2021-06-23 2022-12-29
JP7252384B1 (ja) 2022-02-01 2023-04-04 Dmg森精機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3268A (en) * 1989-11-07 1993-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Parts feeding system utilizing an unmanned conveying machine
JPH07228481A (ja) * 1994-02-15 1995-08-29 Meidensha Corp 自律対話走行運転方式
JP2003076422A (ja) * 2001-09-04 2003-03-14 Nippon Yusoki Co Ltd 荷役システム
CN104429174A (zh) * 2012-07-13 2015-03-1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系统
CN105144865A (zh) * 2013-04-11 2015-12-09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2956B2 (ja) * 1989-11-10 1998-09-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CA2053028C (en) * 1990-10-23 1996-04-09 Hideichi Tanizawa Carriage running control system
EP0823079B1 (en) * 1996-01-26 2004-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mounting data, and storage medium used therefo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components using the same
JP2000286318A (ja) * 1999-01-27 2000-10-13 Shinko Electric Co Ltd 搬送システム
JP4237766B2 (ja) * 2006-02-10 2009-03-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機制御方法、部品実装機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874480B1 (en) 2012-07-13 2021-01-27 FUJI Corporatio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EP3013131B1 (en) * 2013-06-18 2020-07-22 FUJI Corporation Mounting management device, mounting processing device, mounting system, mounting management method and mounting processing method
US10216159B2 (en) * 2014-01-22 2019-02-26 Fuji Corporation Production system
US20150280820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Osram Sylvania Inc. Techniques for adaptive light modulation in light-based communication
CN106233827B (zh) * 2014-04-28 2019-07-09 株式会社富士 管理装置
JP6377752B2 (ja) * 2014-09-02 2018-08-22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6664824B (zh) * 2014-09-12 2019-07-12 株式会社富士 对基板作业装置及对基板作业系统
WO2016088214A1 (ja) * 2014-12-03 2016-06-0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多重化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作業機
US9801517B2 (en) * 2015-03-06 2017-10-31 Wal-Mart Stores, Inc. Shopping facility assistance object detectio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WO2017033268A1 (ja) 2015-08-25 2017-03-0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ライ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3268A (en) * 1989-11-07 1993-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Parts feeding system utilizing an unmanned conveying machine
JPH07228481A (ja) * 1994-02-15 1995-08-29 Meidensha Corp 自律対話走行運転方式
JP2003076422A (ja) * 2001-09-04 2003-03-14 Nippon Yusoki Co Ltd 荷役システム
CN104429174A (zh) * 2012-07-13 2015-03-1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系统
CN105144865A (zh) * 2013-04-11 2015-12-09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7317A (zh) 2019-11-12
JP6872007B2 (ja) 2021-05-19
WO2018179147A1 (ja) 2018-10-04
US20210112692A1 (en) 2021-04-15
US11212951B2 (en) 2021-12-28
JPWO2018179147A1 (ja) 2019-11-21
EP3606314A1 (en) 2020-02-05
EP3606314A4 (en) 202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7317B (zh) 元件安装系统
WO2017033268A1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
CN106538088B (zh) 供料器自动更换系统
CN111557130B (zh) 基板作业系统
US10935961B2 (en) Working system
US11683922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N106664820A (zh) 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安装方法
JP5528316B2 (ja) 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機、部品供給方法
CN107950085B (zh) 另置式带盘保持装置
JP5877670B2 (ja)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WO2012105309A1 (ja) 基盤作業装置
CN105075421B (zh) 通信系统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JP2018190944A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WO2013179532A1 (ja) フィーダ装着用の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フィーダ装着方法
CN113228840B (zh) 管理装置、移动型作业装置、安装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5283065B (zh) 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JP7220238B2 (ja) 管理装置、移動型作業装置、実装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JP7133021B2 (ja) 移動作業管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WO2022044081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WO2022079858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CN114342579A (zh) 元件安装系统
CN113170605B (zh) 安装系统
JP2023023705A (ja) 生産支援装置
JP7153835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CN116491237A (zh)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作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