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3596A -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3596A
CN110433596A CN201910604509.XA CN201910604509A CN110433596A CN 110433596 A CN110433596 A CN 110433596A CN 201910604509 A CN201910604509 A CN 201910604509A CN 110433596 A CN110433596 A CN 110433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pace
filtration space
pass filtr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45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神洲
孟力宏
张旭玲
黄敏
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Dong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Dong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Dong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Dong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045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3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3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3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2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6/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其是将一级过滤空间、二级过滤空间和集尘室集成在一起进行过滤集尘的,即是在同一箱体内部设置一级过滤空间、二级过滤空间和集尘室,将进气管与一级过滤空间相连通,出气管与二级过滤空间相连通,多个滤筒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中;通过进气管将高温尘屑气体先送入到一级过滤空间内利用尘屑气体与一级过滤空间的周壁碰撞进行一级过滤,再进入到二级过滤空间内利用滤筒对尘屑气体进行二级过滤;主要优点在于:总的安装空间大幅缩小,扩大在各类轨道打磨车中的安装应用范围;在满足一级过滤要求的前提下,缩小并简化了一级过滤空间;在一级过滤空间缩小后,二级过滤空间得以扩展,从而提高了二级过滤空间的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背景技术
钢轨在运营过程中,一方面,列车车轮踏面对钢轨上表面非均匀性的不断磨耗,使钢轨逐渐变得与规定的标准外形不符。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在曲线上,只能走行相同距离的列车轮对的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实际走行了不一样的距离,容易使钢轨出现波浪式磨耗,以上两种情形都需要利用轨道打磨车对钢轨进行打磨维护。
在轨道打磨车对钢轨进行打磨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铁屑。这些铁屑不宜任其散落在铁轨上也不能任其散落在铁轨两旁,否则会在列车经过被车轮碾压,对轮轨产生次生伤害。因此,必须在打磨车加装集尘系统对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铁屑进行处理。
检索到相关的专利文献如下:
申请公布号为CN108057302A,申请公布日为2018年5月22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旋风滤筒组合式集尘装置,一级过滤装置,设置有旋风分离器、第一进气道、第一集尘箱,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为圆柱腔与圆台腔组合结构,且所述圆柱腔半径与所述圆台腔的大底圆半径相同,所述圆柱腔靠近顶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圆柱腔的顶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圆台腔的小底圆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波纹管与所述钢轨打磨装置连接;二级过滤装置,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部均匀布置多个可拆卸滤筒,底部连接有第二集尘箱,所述过滤腔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所述圆柱腔连通;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二级过滤装置外部,用于烟尘气体流动提供动力。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集尘装置的过滤集尘方法是通过波纹管将打磨后的烟尘气体送入到旋风分离器中,经过旋风分离器将烟尘气体中的大直径烟尘颗粒分离出来落入第一集尘箱中,分离后较小直径烟尘颗粒通过第二气道进入到二级过滤装置中的滤筒中进行过滤,过滤后较小直径烟尘颗粒落入第二集尘箱中,过滤后的气体排出到外界中。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过滤集尘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一、由于轨道打磨车集尘系统是安装在轨道打磨车上一个限定的空间内,由于设备布局等各种原因,该安装空间较小,因此,集尘系统设计时需考虑整体尺寸在该限定的空间界限内。而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吸尘方法是采用一级过滤和二级过滤相分离的方法设计的,即在第二级过滤装置的外部还加装了一个旋风分离器,由此,不难看出,在一定的空间界限内,一级过滤装置旋风分离器是占用了较大的安装空间的,因此,导致二级过滤装置的体积较小,从而导致安装在二级过滤装置中的滤筒数量过少,降低了二级过滤的过滤效果;
二、上述专利文献中由于采用了一级过滤和二级过滤相分离的方法设计,因此,也会导致整体个集尘系统的结构过于复杂,从而提高了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三、由于采用了一级过滤和二级过滤相分离的方法设计,导致尘屑的收集也是由第一集尘箱和第二集尘箱分别来收集的,这样也会导致整体个集尘系统的结构过于复杂。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使其能在有限的安装空间界限内,增大二级过滤空间的体积,从而增加滤筒的安装数量,提高过滤效果且能简化整个集尘系统的结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在有限的安装空间界限内,在使尘屑气体达到一级过滤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小、简化一级过滤空间,来扩大二级过滤空间,以提高二级过滤空间的过滤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其是将一级过滤空间、二级过滤空间和集尘室集成在一起进行过滤集尘的,即是在同一箱体内部设置一级过滤空间、二级过滤空间和集尘室,将进气管与一级过滤空间相连通,出气管与二级过滤空间相连通,多个滤筒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中;
吸尘时,通过进气管将高温尘屑气体先送入到一级过滤空间内利用尘屑气体与一级过滤空间的周壁碰撞进行一级过滤,再进入到二级过滤空间内利用滤筒对尘屑气体进行二级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排出到外界中;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过滤后的尘屑落入到集尘室中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在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负压室,一级过滤空间的一侧上部与负压室相邻,一级过滤空间的一侧下部与二级过滤空间相邻,集尘室位于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的下方位置,进气管与一级过滤空间相连通,出气管与负压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箱体内部设置有垂向隔板,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分别位于垂向隔板的两侧位置;
在所述垂向隔板上开设多个导流孔,每个导流孔设有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倾斜设置在位于导流孔处的垂向隔板上且导流叶片倾斜朝向二级过滤空间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箱体的内部且位于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的底部处还设置有横向隔板,多个滤筒悬吊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中,每个滤筒的底部与横向隔板之间留有间隙一,多个滤筒之间及滤筒与箱壁间留有滤筒安装间隙;
通过导流叶片导流过来的尘屑气体经过间隙一和滤筒安装间隙的扩散流动,使得尘屑气体能够充分的填满整个二级过滤空间。
进一步地,沿垂向,垂向隔板上多个导流孔的过风量从上到下依次增加。
进一步地,进气管在一级过滤空间有进气管出风口,在进气管出风口安装截尘叶轮;所述截尘叶轮包括轮轴和多个截尘叶片;
从进气管出风口喷入的尘屑气体首先冲击截尘叶轮的截尘叶片并使截尘叶轮旋转,在尘屑气体不断冲击截尘叶片时,尘屑气体中的尘屑不断碰撞截尘叶片,碰撞截尘叶片后的部分尘屑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使尘屑气体在一级过滤空间完成首次过滤。
进一步地,负压室顶外还设有压缩空气包,滤筒顶部通过负压室上的穿孔与滤气出口相连通,压缩空气包的气爆管经滤气出口插入到滤筒内,通过压缩空气包对滤筒由内向外进行气爆吹尘;
所述气爆吹尘方式包括差压式、连续式和间歇式。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包括箱体,在箱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出气管和抽风机,所述箱体内部空间包括一级过滤空间、二级过滤空间和集尘室,进气管与一级过滤空间相连通,抽风机通过出气管与二级过滤空间相连通,多个滤筒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中;高温尘屑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一级过滤空间内与一级过滤空间的周壁碰撞进行一级过滤,再进入到二级过滤空间内通过滤筒对尘屑气体进行二级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排出到外界中;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过滤后的尘屑落入到集尘室中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在箱体内部设置有垂向隔板,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分别位于垂向隔板的两侧位置;
在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负压室,一级过滤空间的一侧上部与负压室相邻,一级过滤空间的一侧下部与二级过滤空间相邻,集尘室位于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的下方位置,进气管与一级过滤空间相连通,出气管与负压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集尘室包括从两边向下且向中间倾斜的两块集尘斗板,两块集尘斗板与横向隔板构成一个截面为倒三角形的集尘空间;在集尘室底部有出尘螺旋;在集尘室上设有与集尘室连通的出尘口,出尘口设有用于封紧出尘口的封盖。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总的安装空间大幅缩小,扩大在各类轨道打磨车中的安装应用范围。
2、在满足一级过滤要求的前提下,缩小并简化了一级过滤空间。
3、在一级过滤空间缩小后,二级过滤空间得以扩展,从而提高了二级过滤空间的过滤效果。
3、两级过滤空间集成后,两级过滤空间的滤尘被集中到同一集尘室,便于统一收集处理,进一步简化整个集尘系统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轨道打磨车集尘系统外观立体图。
图2为沿图1中A向,轨道打磨车集尘系统内部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垂向隔板导流孔第一种设置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垂向隔板导流孔第二种设置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垂向隔板导流孔第三种设置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气体在轨道打磨车集尘系统内部流动的方向示意视图(图中箭头代表气体流动方向)。
图7为沿图1中B向,轨道打磨车集尘系统内部的结构示意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截尘叶轮平面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截尘叶轮和进气管出风口之间的第一种安装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截尘叶轮和进气管出风口之间的第二种安装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集尘室的出尘口安装快速接口器和尘屑收集管后,位于集尘室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在实施例三中集尘斗板与偏心轮振动器位置的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在实施例四中集尘斗板与气爆振动器位置的关系示意图。
在图中:1、箱体;2、一级过滤空间;3、二级过滤空间;4、负压室;41、负压室底板;5、集尘室;6、进气管;61、进气管出风口;7、出气管;71、出气管进风口;72、抽风机;8、滤筒;81、过滤皱叶;82、滤气出口;83、法兰卡;9、截尘叶轮;91、轮轴;92、截尘叶片;93、密封轴座;10、垂向隔板;11、导流孔;12、导流叶片;13、横向隔板;14、间隙一;15、横向间隙二;16、纵向间隙三;17、压缩空气包;18、气爆管;19、出尘螺旋;20、出尘口;21、封盖;22、集尘斗板;23、检修门;24、快速接口器;25、尘屑收集管;26、气爆振动器;27偏心轮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描述和理解本发明,先对轨道打磨车集尘系统的结构原理予以说明:
如图1、2所示,整个集尘系统集吸尘、过滤、集尘和出尘功能于一体的结构主体为箱体1,其包括一级过滤空间2、二级过滤空间3、负压室4、集尘室5。在一级过滤空间2的一侧,一级过滤空间2上部与负压室4相邻,一级过滤空间2下部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邻,一级过滤空间2与二级过滤空间3由垂向隔板10相隔;所述垂向隔板10上设有导流孔11和导流叶片12,导流叶片12将流经导流孔的尘屑气体导向二级过滤空间3下部;二级过滤空间3的上方位置是负压室4;一级过滤空间2与二级过滤空间3的下方位置是集尘室5,其间由横向隔板13相隔,所述横向隔板13为穿孔隔板或网状隔板。一级过滤空间2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6,进气管6在一级过滤空间2有进气管出风口61;二级过滤空间3设有多个滤筒8,通过上部的法兰卡83悬吊在二级过滤空间3顶部的负压室底板41下面,滤筒8底部与横向隔板13之间有间隙一14;多个滤筒8之间及多个滤筒8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均有横向间隙二15,如图6;多个滤筒8之间及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有纵向间隙三16,如图7。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滤筒8外周为过滤皱叶81,滤筒8顶部通过负压室底板41上的穿孔与滤气出口82相连通。负压室4外设有抽风机72,抽风机72通过出气管7与负压室4连通,出气管7在负压室4有出气管进风口71;负压室4顶外还设有压缩空气包17,压缩空气包17的气爆管18插入到滤气出口82内。集尘室5是所述横向隔板13和两块集尘斗板22构成的一个截面为顶角在底部的三角形空间,在集尘室5底部有出尘螺旋19,在集尘室5底部外侧有与集尘室5底部连通的出尘口20,出尘口20设有用于封紧出尘口20的封盖21;在箱体1靠二级过滤空间3一侧,还设有检修门23,这是因为在有限的安装空间中,滤筒8无法从箱体顶部取出更换,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侧部设置检修门,检修时就可以将二级过滤空间3的滤筒8从侧部取出更换。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在侧部的检修门对竖向隔板10及一级过滤空间2中的器件进行清理或更换。
如图9、10所示,作为一种选择,本发明还设计在一级过滤空间2的进气管出风口61安装截尘叶轮9;如图8,所述截尘叶轮9包括轮轴91和多个截尘叶片92,轮轴91两端有便于装拆的密封轴座93。
所述集尘系统气体流动的动力源之于抽风机72不断抽风使负压室4产生的负压。所述滤筒8的脱尘由压缩空气包17通过气爆管18对滤筒8实施瞬间高压气爆完成。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其是将一级过滤空间2、二级过滤空间3和集尘室5集成在一起进行过滤集尘的,即是在同一箱体1内部设置一级过滤空间2、二级过滤空间3和集尘室5,将进气管6与一级过滤空间2相连通,出气管7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连通,多个滤筒8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3中;
吸尘时,通过进气管6将高温尘屑气体先送入到一级过滤空间2内利用尘屑气体与一级过滤空间2的周壁碰撞进行一级过滤,再进入到二级过滤空间内利用滤筒8对尘屑气体进行二级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7排出到外界中;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过滤后的尘屑落入到集尘室5中进行收集。
上述一级过滤空间2主要是将进气管6吸入的高温尘屑气体中粒径较大的高温尘屑进行第一次滤除,能够避免打磨时产生的大粒径的高温尘屑直接吸入滤筒8的过滤皱叶81,使过滤皱叶81被烧蚀损坏。其滤除原理是;由于一级过滤空间2截面远大于进气管6截面,当高温尘屑气体从进气管6进入一级过滤空间2时,气流压强瞬间大幅降低,气流对大粒径尘屑的束缚力大幅减弱,大粒径尘屑为密度大的金属尘屑,其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方的集尘室降落。同时,尘屑气体以一定速度喷入一级过滤空间2,较大尘屑与一级过滤空间2周壁碰撞后形成与气流方向不一致的运行方向,其在重力作用下也将向集尘室5降落。二级过滤空间3是将经一级过滤空间2滤除较大粒径尘屑后的尘屑气体中剩余的微小粒径尘屑进行彻底滤除。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滤出后的尘屑统一落入到集尘室5中进行收集便于后续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改变现有技术中一级过滤的方式,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增大了二级过滤空间,从而提高了二级过滤效果;另外,将一级过滤空间和二级过滤空间集成在同一箱体内,去掉了现有技术中的旋风分离装置,同时将两级过滤空间的滤尘集中到同一集尘室,便于统一收集处理,从而简化了整个集尘系统的结构,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如图2、6所示,在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负压室4,一级过滤空间2的一侧上部与负压室4相邻,一级过滤空间2的一侧下部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邻,集尘室5位于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的下方位置,进气管6与一级过滤空间2相连通,出气管7与负压室4相连通。
在箱体1内部设置有垂向隔板10,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分别位于垂向隔板10的两侧位置;在所述垂向隔板10上开设多个导流孔11,每个导流孔11设有导流叶片12;导流叶片倾斜设置在位于导流孔11处的垂向隔板10上且导流叶片12倾斜朝向二级过滤空间3的底部。这样的设置,一是要将尘屑气体导向二级过滤空间3,以利于充分填满二级过滤空间3,使各滤筒8都能较均匀地接受尘屑气体;二是进一步使高温大粒径尘屑碰撞导向叶片后向下降落,避免其烧蚀过滤皱叶81。
如图2、6、7所示,在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的底部处还设置有横向隔板13,多个滤筒8悬吊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3中,每个滤筒8的底部与横向隔板13之间留有间隙一14;多个滤筒8之间及滤筒8与箱壁间留有滤筒安装间隙;所述滤筒安装间隙包括多个滤筒8之间及滤筒8与箱壁间留有的横向间隙二15,如图6所示,和多个滤筒8之间及滤筒8与箱壁间留有的纵向间隙三16,如图7所示。通过导流叶片12导流过来的尘屑气体经过间隙一14、横向间隙二15和纵向间隙三16的扩散流动,其作用是使尘屑气体能够顺利的填满整个二级过滤空间3,使各滤筒8都能较均匀地接受尘屑气体。
如图3—5所示,沿垂向,垂向隔板10上多个导流孔11的过风量从上到下依次增加,其作用是迫使从上部进入一级过滤空间2的尘屑气体尽可能多的从垂向隔板10下部进入二级过滤空间3,同样是有利于充分填满二级过滤空间 ,使各滤筒8都能较均匀地接受尘屑气体。
所述过风量是通过控制导流孔11的分布密度和/或孔口规格大小进行控制的,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一、按垂向,多个导流孔11在垂向隔板10上等距分布时,从上往下各导流孔11孔口规格渐次增大,如图3。
二、在垂向隔板10上的多个导流孔11孔口规格相等时,沿垂向,从上往下导流孔11的分布密度渐次增大,如图4。
三、在垂向隔板10上的多个导流孔11,沿垂向,从上往下导流孔11的分布密度渐次增大且各导流孔11孔口规格渐次增大,如图5。
如图2所示,负压室4顶外还设有压缩空气包17,滤筒8顶部通过负压室上的穿孔与滤气出口82相连通,压缩空气包17的气爆管18插入到滤气出口82内,通过压缩空气包17对滤筒8从内向外进行气爆吹尘。
由于本方法是利用负压室4产生的负压,迫使二级过滤空间3中含小粒径尘屑的尘屑气体经滤筒8的过滤皱叶81从位于负压室4的滤气出口82中抽出,尘屑气体中小粒径尘屑被沉积在滤筒8的过滤皱叶81上,虽然在工作过程中,有部分的小粒径尘屑会从滤筒8的过滤皱叶81上掉落到集尘室中,但是,显然,当尘屑沉积到一定量时,还需要对滤筒8进行脱尘处理。本发明的脱尘处理方式就是利用压缩空气包17的压缩空气对滤筒8进行气爆吹尘,其原理是:压缩空气包17的压缩空气通过气爆管18从滤筒8的筒内向外瞬间释放高压气体,使沉积在滤筒8的过滤皱叶81上的尘屑被震散吹落,从而实现滤筒8的脱尘处理。
所述气爆吹尘采用差压式、连续式和间歇式三种。
差压式:安装负压传感器,当负压值超过规定值时,证明滤筒8积尘已经达到设定界限,传感器将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气爆吹尘。
连续式: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不断实施气爆吹尘。
间歇式:以较短时间内连续气爆吹尘几次为一组次,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重复这一组次的气爆吹尘。
上述三种气爆吹尘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进行吹尘,也可以采用其中的几种方式相组合进行吹尘。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包括箱体1,在箱体上设置有进气管6、出气管7和抽风机7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空间包括一级过滤空间2、二级过滤空间3和集尘室5,进气管6与一级过滤空间2相连通,抽风机72通过出气管7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连通,多个滤筒8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3中;高温尘屑气体通过进气管6进入到一级过滤空间2内与一级过滤空间2的周壁碰撞进行一级过滤,再进入到二级过滤空间内通过滤筒8对尘屑气体进行二级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7排出到外界中;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过滤后的尘屑落入到集尘室5中进行收集。
如图2、图7和图11所示,集尘室5包括从两边向下且向中间倾斜的两块集尘斗板22,两块集尘斗板22与横向隔板13构成一个截面为顶角在底部的三角形空间;在集尘室5底部有出尘螺旋19;在集尘室5底部外侧有与集尘室5底部连通的出尘口20,出尘口20设有用于封紧出尘口20的封盖21。
横向隔板13为网格状隔板或密集穿孔隔板,从一级过滤空间2落下的大粒径尘屑与二级过滤空间3气爆吹落的小粒径尘屑能够经过横向隔板13落到集尘室5的集尘斗板22上,再从集尘斗板22上向集尘室5底部滑落。当集尘室5底部尘屑积累到一定厚度时,打摩车停止打磨吸尘作业,转而由人工先将封盖21取下,再将连接有尘屑收集管25的快速接口器24连接到出尘口20,然后利用出尘螺旋19转动推出积累的尘屑,最后使尘屑经由快速接口器24和尘屑收集管25进行收集。
由于横向隔板13为网格状隔板或密集穿孔隔板,为避免外部空气直接从集尘室进入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在打摩车进行打磨吸尘作业时,需要用封盖21将出尘口20封堵。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一级过滤空间2进气管出风口61安装截尘叶轮9;所述截尘叶轮9包括轮轴91和多个截尘叶片92;从进气管出风口61喷入的尘屑气体首先冲击截尘叶轮9的截尘叶片92并使截尘叶轮9旋转,在尘屑气体不断冲击截尘叶片92时,尘屑气体中的尘屑不断碰撞截尘叶片92,碰撞截尘叶片92后的部分尘屑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能够使尘屑气体在一级过滤空间2完成首次过滤。
所述截尘叶轮9的安装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将截尘叶轮9的轮轴91安装在进气管出风口61的上方,使截尘叶轮9下部正对出风口,如图9;二是将截尘叶轮9的轮轴91安装在进气管出风口61的下方,使截尘叶轮9上部正对出风口,如图10。
如图8,为了长期保持截尘叶轮9的旋转性能和必要时便于拆装,在截尘叶轮9的轮轴91两端还装配有密封座,密封轴座93上还配有紧固螺栓,主要在一级过滤空间2两侧壁的相应位置设置螺栓孔就可以对截尘叶轮9方便的拆装更换。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在集尘室5的集尘斗板22下面还设置有振动装置;
所述振动装置为偏心轮器27,如图12所示。偏心轮器27一般只需设置在左、右两块集尘斗板22中的一块下面,但也可以在两块集尘斗板22的下面均作设置。
由于本发明用于吸尘的滤筒8在二级过滤空间3中为竖向设置,为尽量增加滤筒8的有效长度,需要尽量增加二级空间的高度,而这反过来又压缩了集尘室5的空间高度,因此,为适应较低的集尘室5的空间高度,需将集尘斗板22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小,而将集尘斗板22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小后,会导致落在集尘斗板22上的尘屑难以自动向下滑落。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集尘斗板22处增设振动装置,当振动装置开启后,集尘斗板22上的尘屑便能顺利向下滑落。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振动装置为气爆振动器26,如图13所示。气爆振动器26一般在左、右两块集尘斗板22下面均作设置,但也可以只设置在一块集尘斗板22的下面。
上述实施例只用于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而不能视为限制本发明涵盖的保护范围,任何等价形式的修改都应视为落入本发明涵盖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一级过滤空间(2)、二级过滤空间(3)和集尘室(5)集成在一起进行过滤集尘的,即是在同一箱体(1)内部设置一级过滤空间(2)、二级过滤空间(3)和集尘室(5),将进气管(6)与一级过滤空间(2)相连通,出气管(7)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连通,多个滤筒(8)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3)中;
吸尘时,通过进气管(6)将高温尘屑气体先送入到一级过滤空间(2)内利用尘屑气体与一级过滤空间(2)的周壁碰撞进行一级过滤,再进入到二级过滤空间内利用滤筒(8)对尘屑气体进行二级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7)排出到外界中;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过滤后的尘屑落入到集尘室(5)中进行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负压室(4),一级过滤空间(2)的一侧上部与负压室(4)相邻,一级过滤空间(2)的一侧下部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邻,集尘室(5)位于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的下方位置,进气管(6)与一级过滤空间(2)相连通,出气管(7)与负压室(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内部设置有垂向隔板(10),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分别位于垂向隔板(10)的两侧位置;
在所述垂向隔板(10)上开设多个导流孔(11),每个导流孔(11)设有导流叶片(12);导流叶片倾斜设置在位于导流孔(11)处的垂向隔板(10)上且导流叶片(12)倾斜朝向二级过滤空间(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的内部且位于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的底部处还设置有横向隔板(13),多个滤筒(8)悬吊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3)中,每个滤筒(8)的底部与横向隔板(13)之间留有间隙一(14),多个滤筒(8)之间及滤筒(8)与箱壁间留有滤筒安装间隙;
通过导流叶片(12)导流过来的尘屑气体经过间隙一(14)和滤筒安装间隙的扩散流动,使得尘屑气体能够充分的填满整个二级过滤空间(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垂向,垂向隔板(10)上多个导流孔(11)的过风量从上到下依次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气管(6)在一级过滤空间(2)有进气管出风口(61),在进气管出风口(61)安装截尘叶轮(9);所述截尘叶轮(9)包括轮轴(91)和多个截尘叶片(92);
从进气管出风口(61)喷入的尘屑气体首先冲击截尘叶轮(9)的截尘叶片(92)并使截尘叶轮(9)旋转,在尘屑气体不断冲击截尘叶片(92)时,尘屑气体中的尘屑不断碰撞截尘叶片(92),碰撞截尘叶片(92)后的部分尘屑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使尘屑气体在一级过滤空间(2)完成首次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负压室(4)顶外还设有压缩空气包(17),滤筒(8)顶部通过负压室上的穿孔与滤气出口(82)相连通,压缩空气包(17)的气爆管(18)经滤气出口(82)插入到滤筒内,通过压缩空气包(17)对滤筒(8)由内向外进行气爆吹尘;
所述气爆吹尘方式包括差压式、连续式和间歇式。
8.一种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包括箱体(1),在箱体上设置有进气管(6)、出气管(7)和抽风机(7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空间包括一级过滤空间(2)、二级过滤空间(3)和集尘室(5),进气管(6)与一级过滤空间(2)相连通,抽风机(72)通过出气管(7)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连通,多个滤筒(8)安装在二级过滤空间(3)中;高温尘屑气体通过进气管(6)进入到一级过滤空间(2)内与一级过滤空间(2)的周壁碰撞进行一级过滤,再进入到二级过滤空间内通过滤筒(8)对尘屑气体进行二级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7)排出到外界中;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过滤后的尘屑落入到集尘室(5)中进行收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内部设置有垂向隔板(10),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分别位于垂向隔板(10)的两侧位置;
在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负压室(4),一级过滤空间(2)的一侧上部与负压室(4)相邻,一级过滤空间(2)的一侧下部与二级过滤空间(3)相邻,集尘室(5)位于一级过滤空间(2)和二级过滤空间(3)的下方位置,进气管(6)与一级过滤空间(2)相连通,出气管(7)与负压室(4)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集尘室(5)包括从两边向下且向中间倾斜的两块集尘斗板(22),两块集尘斗板(22)与横向隔板(13)构成一个截面为倒三角形的集尘空间;在集尘室(5)底部有出尘螺旋(19);在集尘室(5)上设有与集尘室(5)连通的出尘口(20),出尘口(20)设有用于封紧出尘口(20)的封盖(21)。
CN201910604509.XA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Pending CN110433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509.XA CN110433596A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04509.XA CN110433596A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3596A true CN110433596A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2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4509.XA Pending CN110433596A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359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4300A (zh) * 2020-10-28 2021-02-12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集尘装置
CN115228169A (zh) * 2022-06-24 2022-10-25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过滤小车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4264Y (zh) * 2007-12-24 2008-11-26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室定位反吹袋式除尘器
CN202538575U (zh) * 2012-03-06 2012-11-21 南昌航空大学 叶轮球形喷头塔板式脱硫除尘器
CN107081032A (zh) * 2017-05-23 2017-08-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除尘装置及具有其的钢轨打磨列车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4264Y (zh) * 2007-12-24 2008-11-26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室定位反吹袋式除尘器
CN202538575U (zh) * 2012-03-06 2012-11-21 南昌航空大学 叶轮球形喷头塔板式脱硫除尘器
CN107081032A (zh) * 2017-05-23 2017-08-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除尘装置及具有其的钢轨打磨列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4300A (zh) * 2020-10-28 2021-02-12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集尘装置
CN115228169A (zh) * 2022-06-24 2022-10-25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过滤小车装置
CN115228169B (zh) * 2022-06-24 2024-03-08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过滤小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17953B2 (ja) 湿式集塵機
CN107297107A (zh) 脉冲式布袋除尘设备
CN107213739A (zh) 一种新型煤矿高效复合式湿式除尘器
CN206867920U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分选机尾气的除尘系统
CN110433596A (zh) 一种过滤集尘方法及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CN106268156A (zh) 一种金属破碎机除尘装置
CN111467884A (zh) 一种布袋式空气除尘器的前置除尘集灰系统
CN208032117U (zh) 一种研磨机用粉末收集装置
CN107596840A (zh) 一种粮食粉尘负压除尘系统
CN104353297A (zh) 气箱分室布袋式除尘器
CN104937115B (zh) 高炉煤气收尘器
CN107309100A (zh) 具有除尘功能的储罐式分级选料系统
CN209034535U (zh) 中药材无尘粉碎系统
CN209333399U (zh) 一种新型油雾收集器
CN103263816A (zh) 一种集高效旋风收尘的气箱式袋式收尘器
CN111408215A (zh) 一种车体集成式钢轨打磨车除尘系统
CN201632176U (zh) 干法高效除尘器
CN110339658A (zh) 一种轨道打磨车集尘系统的吸尘过滤方法
CN217549333U (zh) 一种防扬尘气箱式布袋除尘器
CN211358173U (zh) 一种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CN207126319U (zh) 一种高效环保惯性除尘器
CN214415976U (zh) 一种多级除尘装置
CN105903276A (zh) 一种降尘装置
CN107670448B (zh) 除尘装置和制砂生产线
CN207187336U (zh) 一种打磨专用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