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9600A - 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19600A CN110419600A CN201910858043.6A CN201910858043A CN110419600A CN 110419600 A CN110419600 A CN 110419600A CN 201910858043 A CN201910858043 A CN 201910858043A CN 110419600 A CN110419600 A CN 1104196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ellow tea
- bored
- temperature
- packet
- electroly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黄茶叶在通风处摊晾;用滚筒将摊晾后的黄茶叶进行梯度杀青;将杀青后的黄茶叶揉捻,直至揉出茶汁;将揉捻后的黄茶叶解块后装入容器中压紧,然后插入5根~9根铜丝,将其中1根铜丝的另一端接地,其余的每2根铜丝接电,在室温下保持2天~3天;将黄茶叶解块后干燥,得到黄茶叶。本发明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采用杀青揉捻后闷黄,同时创新采用导电的方式促进闷黄过程,尊重黄茶制作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变化,科学性高。通过导电包闷技术,既尊重了传统加工工艺,又将现有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提高了产品品质,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黄茶作为我国特有茶类,其市场份额极低。由于受黄茶“微发酵”假说的影响,导致加工出的黄茶兼有黄茶和绿茶滋味,饮用后体感不适,普适性低。有的为了利用好粗老叶,包闷量极大,导致闷黄不匀不透。另外,历史上黄茶加工工艺曾一度失传,复原后的工艺五花八门,没有从生理生化的角度思考黄茶加工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黄茶产业的发展,影响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首先将黄茶叶在通风处摊晾,每隔2h翻动一次,翻动5次~10次;S102:用滚筒将摊晾后的黄茶叶在110℃~130℃温度下进行梯度杀青;S103:将杀青后的黄茶叶揉捻,直至揉出茶汁;S104:将经过步骤S103揉捻后的黄茶叶解块后装入容器中压紧,然后插入5根~9根铜丝,将其中1根铜丝的另一端接地,其余的每2根铜丝接电,在室温下保持2天~3天,进行导电包闷;S105:将所述步骤S104经过导电包闷的黄茶叶解块后干燥,得到黄茶叶。
本发明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采用杀青揉捻后闷黄,同时创新采用导电的方式促进闷黄过程,尊重黄茶制作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变化,科学性高。通过导电包闷技术,既尊重了传统加工工艺,又将现有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提高了产品品质,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
另外,本发明上述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2中,梯度杀青的步骤为:首先在125℃~130℃温度下杀青1min~2min,然后在120℃~125℃温度下杀青1min~2min,再在115℃~120℃温度下杀青1min~2min,最后在110℃~115℃温度下杀青1min~2min。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1中,将所述黄茶叶置于萎凋槽中摊晾。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1中,摊晾时的温度为10℃~25℃。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3中,揉捻的时间为8min~12min。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5中,在进行所述干燥操作时,首先在30℃~40℃温度下干燥1h~2h,再在40℃~50℃温度下干燥1h~2h,然后在50℃~60℃温度下干燥1h~2h,再在60℃~70℃温度下干燥1h~2h。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利用上述的方法包闷的黄茶。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所述的黄茶在饮品、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出一种包闷的黄茶,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在10℃温度下将黄茶叶在萎凋槽中进行通风摊晾,每隔2h翻动一次,翻动10次。
(2)用滚筒将摊晾后的黄茶叶进行梯度杀青;梯度杀青的步骤为:首先在130℃温度下杀青1min,然后在125℃温度下杀青1min,再在120℃温度下杀青1min,最后在115℃温度下杀青1min。
(3)将杀青后的黄茶叶揉捻12min,直至揉出茶汁。
(4)将经过步骤(3)揉捻后的黄茶叶解块后装入容器中压紧,然后插入5根铜丝,将其中1根铜丝的另一端接地,其余的每2根铜丝接电,在室温下保持3天,进行导电包闷。
(5)将所述步骤(4)经过导电包闷的黄茶叶解块后干燥,得到黄茶叶。在进行所述干燥操作时,首先在30℃温度下干燥2h,再在40℃温度下干燥2h,然后在50℃温度下干燥2h,再在60℃温度下干燥2h。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出一种包闷的黄茶,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在25℃温度下将黄茶叶在萎凋槽中进行通风摊晾,每隔2h翻动一次,翻动5次。
(2)用滚筒将摊晾后的黄茶叶进行梯度杀青;梯度杀青的步骤为:首先在125℃温度下杀青2min,然后在120℃温度下杀青2min,再在115℃温度下杀青2min,最后在110℃温度下杀青2min。
(3)将杀青后的黄茶叶揉捻8min,直至揉出茶汁。
(4)将经过步骤(3)揉捻后的黄茶叶解块后装入容器中压紧,然后插入9根铜丝,将其中1根铜丝的另一端接地,其余的每2根铜丝接电,在室温下保持2天,进行导电包闷。
(5)将所述步骤(4)经过导电包闷的黄茶叶解块后干燥,得到黄茶叶。在进行所述干燥操作时,首先在40℃温度下干燥1h,再在50℃温度下干燥1h,然后在60℃温度下干燥1h,再在70℃温度下干燥1h。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出一种包闷的黄茶,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在17℃温度下将黄茶叶在萎凋槽中进行通风摊晾,每隔2h翻动一次,翻动8次。
(2)用滚筒将摊晾后的黄茶叶进行梯度杀青;梯度杀青的步骤为:首先在128℃温度下杀青1min,然后在123℃温度下杀青2min,再在118℃温度下杀青1min,最后在112℃温度下杀青2min。
(3)将杀青后的黄茶叶揉捻10min,直至揉出茶汁。
(4)将经过步骤(3)揉捻后的黄茶叶解块后装入容器中压紧,然后插入7根铜丝,将其中1根铜丝的另一端接地,其余的每2根铜丝接电,在室温下保持2天,进行导电包闷。
(5)将所述步骤(4)经过导电包闷的黄茶叶解块后干燥,得到黄茶叶。在进行所述干燥操作时,首先在35℃温度下干燥1h,再在45℃温度下干燥2h,然后在55℃温度下干燥1h,再在65℃温度下干燥2h。
将实施例1-3制备的黄茶与市场上黄茶对比,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3制备的黄茶与市场上黄茶对比
本发明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采用杀青揉捻后闷黄,同时创新采用导电的方式促进闷黄过程,尊重黄茶制作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变化,科学性高。通过导电包闷技术,既尊重了传统加工工艺,又将现有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提高了产品品质,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1:首先将黄茶叶在通风处摊晾,每隔2h翻动一次,翻动5次~10次;
S102:用滚筒将摊晾后的黄茶叶在110℃~130℃温度下进行梯度杀青;
S103:将杀青后的黄茶叶揉捻,直至揉出茶汁;
S104:将经过步骤S103揉捻后的黄茶叶解块后装入容器中压紧,然后插入5根~9根铜丝,将其中1根铜丝的另一端接地,其余的每2根铜丝接电,在室温下保持2天~3天,进行导电包闷;
S105:将所述步骤S104经过导电包闷的黄茶叶解块后干燥,得到黄茶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2中,梯度杀青的步骤为:首先在125℃~130℃温度下杀青1min~2min,然后在120℃~125℃温度下杀青1min~2min,再在115℃~120℃温度下杀青1min~2min,最后在110℃~115℃温度下杀青1min~2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1中,将所述黄茶叶置于萎凋槽中摊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1中,摊晾时的温度为10℃~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3中,揉捻的时间为8min~12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电解促进生成黄酮的包闷黄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5中,在进行所述干燥操作时,首先在30℃~40℃温度下干燥1h~2h,再在40℃~50℃温度下干燥1h~2h,然后在50℃~60℃温度下干燥1h~2h,再在60℃~70℃温度下干燥1h~2h。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闷的黄茶。
8.权利要求7所述的黄茶在饮品、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8043.6A CN110419600A (zh) | 2019-09-11 | 2019-09-11 | 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8043.6A CN110419600A (zh) | 2019-09-11 | 2019-09-11 | 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19600A true CN110419600A (zh) | 2019-11-08 |
Family
ID=6841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58043.6A Pending CN110419600A (zh) | 2019-09-11 | 2019-09-11 | 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19600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8706A (zh) * | 2015-11-17 | 2016-01-20 | 西南大学 | 黄茶的快速闷黄方法 |
CN108713610A (zh) * | 2018-05-26 | 2018-10-30 | 贵州江口骆象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
CN108740129A (zh) * | 2018-08-03 | 2018-11-06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 |
-
2019
- 2019-09-11 CN CN201910858043.6A patent/CN11041960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8706A (zh) * | 2015-11-17 | 2016-01-20 | 西南大学 | 黄茶的快速闷黄方法 |
CN108713610A (zh) * | 2018-05-26 | 2018-10-30 | 贵州江口骆象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
CN108740129A (zh) * | 2018-08-03 | 2018-11-06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单芽红茶免揉捻通氧发酵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李远华: "《茶学综合实验》", 30 June 2018,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滑金杰等: "温州黄汤闷堆和闷烘工艺", 《江苏农业科学》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61434B (zh) | 一种新型藤茶及其生产方法 | |
JP2011509681A5 (zh) | ||
CN106135480A (zh) | 一种黑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6578164A (zh) | 黑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035845A (zh) | 一种铁皮石斛叶茶饮料的加工方法 | |
CN104585378B (zh) | 一种保健酸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2763739B (zh) | 一种雨毫茶制作工艺 | |
CN105132141A (zh) | 一种机械压榨制取花椒籽油的方法 | |
CN107114502A (zh) | 一种绿片茶的加工方法 | |
CN110150409A (zh) | 白毫乌龙茶制作工艺 | |
CN110419600A (zh) | 通过电解包闷的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922856A (zh) | 一种扁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660907B (zh) | 一种茶香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49636A (zh) | 一种有益菌发酵代谢产物提高糙米发芽率和发芽糙米品质的方法 | |
CN106720557A (zh) |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3704637B (zh) | 柿子清秘果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90205A (zh) | 一种绿茶制备方法 | |
CN109170527A (zh) | 一种大米的加工处理方法 | |
CN108634008A (zh) | 一种豆干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704636B (zh) | 柿子营养果粒及其加工方法 | |
CN112425757A (zh) | 一种花粉蛋白蜂蜜粉的制备方法 | |
CN108669259A (zh) | 一种玉米须黄秋葵复配袋泡茶 | |
CN111603513A (zh) | 蜜化橘红及其炮制方法和应用 | |
CN105454476A (zh) |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8782856A (zh) | 一种荷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