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6084B - 负载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载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86084B CN110386084B CN201910319225.6A CN201910319225A CN110386084B CN 110386084 B CN110386084 B CN 110386084B CN 201910319225 A CN201910319225 A CN 201910319225A CN 110386084 B CN110386084 B CN 1103860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ad
- switching element
- upstream
- downstream
-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3K17/687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the output circuit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controlled field-effect transistor
- H03K17/6872—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the output circuit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controlled field-effect transistor using 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7/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 H02P7/03—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DC motors
- H02P7/04—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electric DC mo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DC motors by means of a H-bridge circui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03K17/08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03K17/082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0045—Full bridges,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负载驱动装置,其包括H桥电路(20),所述H桥电路包括第一上游切换元件(21)、第一下游切换元件(22)、第二上游切换元件(23)、第二下游切换元件(24)、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之间的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之间的第二输出端。第一负载(11)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且第二负载(12)连接在地电位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之间。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23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082231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负载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驱动多个负载的负载驱动装置包括与负载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负载驱动电路。换句话说,向各负载提供负载驱动电路,该负载驱动电路包括用于从电源、保险丝和例如继电器的开关供应电流的线束,且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为控制ECU)控制开关的接通和断开。通过接通和断开各负载驱动电路中的开关,独立控制供应至各负载的电流。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常规的电路配置中,每个负载都需要负载驱动电路,并且部件的数量因负载驱动电路的数量而增加。因此,例如,即使对于具有低选择比或低操作比的负载,为了实现负载的功能,也需要提供对应于负载数量的负载驱动电路。因此,需要确保包括用于各个负载的负载驱动电路的负载驱动装置的安装区域,且由于装配了用于驱动具有低操作比的负载的负载驱动电路,重量增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驱动装置,该负载驱动装置能够通过减少部件的数量来降低成本,并且能够限制负载驱动装置的安装面积和重量的增加。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负载驱动装置配置为控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操作,并且该负载驱动装置包括H桥电路。所述H桥电路包括第一上游切换元件、第一下游切换元件、第二上游切换元件、第二下游切换元件、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之间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第一下游切换元件之间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所述H桥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在地电位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之间。
具有这样的配置,该负载驱动装置不仅能够控制第一负载的操作,还能够控制第二负载的操作。由于用于操作第一负载的各种部件也用于操作第二负载,所以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限制负载驱动装置的安装面积和重量的增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负载驱动装置配置为控制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的操作,并且该负载驱动装置包括继电器电路。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一切换继电器、第二切换继电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切换继电器和所述第二切换继电器均包括: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可动触点的切换开关;以及在非通电时间期间将所述可动触点连接至所述第一触点且在通电时间期间将所述可动触点连接至所述第二触点的螺线管。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继电器的所述可动触点。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继电器的所述可动触点。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所述继电器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在地电位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之间。
具有这样的配置,该负载驱动装置不仅能够控制第一负载的操作,还能够控制第二负载的操作。由于用于操作第一负载的各种部件也用于操作第二负载,所以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限制负载驱动装置的安装面积和重量的增加。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时,本公开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图中:
图1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配置的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对比实施例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配置的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实施例1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实施例2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图;以及
图5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在下面的实施方案中,相同或等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第一实施方案)
将描述第一实施方案。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图。以下,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负载驱动装置。
图1中示出的负载驱动装置基于来自控制ECU10的控制信号,控制对应于第一负载的发动机11和对应于第二负载的负载12的操作,并且例如安装在车辆上。
控制ECU10由设置在车辆中的例如门ECU或雨刷ECU形成;并且该控制ECU10输出控制信号,以基于例如通过用户的开关操作来操作负载驱动装置。
该发动机11由直流发动机(DC motor)形成。例如,当电流在第一方向流动时,发动机11正向旋转;且当电流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流动时,发动机11反向旋转。
负载驱动装置基于来自控制ECU10的控制信号,操作发动机11和负载12中的一个或两个。
特别地,负载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发动机11以及保险丝30和40的H桥电路20。基于来自控制ECU10的控制信号控制H桥电路20。因此,控制发动机11和负载12的操作。
H桥电路20包括正旋转上游MOS21、正旋转下游MOS22、反旋转上游MOS23、反旋转下游MOS24和CPU25。H桥电路20由例如单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正旋转上游MOS21和反旋转下游MOS24串联连接的电路与反旋转上游MOS23和正旋转下游MOS22串联连接的电路并联连接在电源50和地电位点之间以形成H桥电路。
另外,H桥电路20的高侧,即正旋转上游MOS21和反旋转上游MOS23的进一步上游,通过保险丝30连接至电源50。发动机11连接在H桥电路20的两个输出端之间,即,连接在正旋转上游MOS21和反旋转下游MOS24之间的第一输出端、以及反旋转上游MOS23和正旋转下游MOS22之间的第二输出端之间。另外,负载12通过保险丝40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和地电位点之间。可选地,负载12可以通过保险丝40连接在第二输出端和地电位点之间。此外,H桥电路20的低侧,即,正旋转下游MOS22和反旋转下游MOS24的下游侧连接至地电位点。
正旋转上游MOS21、正旋转下游MOS22、反旋转上游MOS23、反旋转下游MOS24中的每一个都是基于来自CPU25的控制信号接通和断开的半导体切换元件。正旋转上游MOS21、正旋转下游MOS22、反旋转上游MOS23、反旋转下游MOS24配置为独立地接通和断开。
CPU25输出用于控制正旋转上游MOS21、正旋转下游MOS22、反旋转上游MOS23、反旋转下游MOS24的各栅极电压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各MOS的接通和断开。例如,CPU25执行正旋转上游MOS21、正旋转下游MOS22、反旋转上游MOS23、反旋转下游MOS24的接通和断开的同步,并控制使得串联连接的二者不会同时接通。进一步地,例如,CPU25可以设有电流检测功能,使得能够通过CPU25检测在正旋转上游MOS21或反旋转上游MOS23中流动的电流。
保险丝30和电源50通过线束61连接。保险丝30和H桥电路20通过线束62连接。H桥电路20的低侧通过线束63连接至地电位点。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和发动机11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线束64连接,且第二输出端和发动机11的另一输出端通过线束65连接。与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线束64通过线束66与保险丝40连接。保险丝40和负载12的一端通过线束67连接,且负载12的另一端通过线束68接地。
随后,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负载驱动装置的操作。在此,将说明发动机11正向旋转的情况(以下称为正旋转操作)、发动机11反向旋转的情况(以下称为反旋转操作)以及仅操作负载12的情况(以下称为负载操作)中的每一种。
(1)正旋转操作
在正旋转操作期间,基于来自CPU25的控制信号,接通正旋转上游MOS21和正旋转下游MOS22,并断开反旋转上游MOS23和反旋转下游MOS24。因此,电流在从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到第二输出端的第一方向上流动至发动机11,并且发动机11正向旋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案中,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由于在正旋转操作期间第一输出端的电位变为与电源50的电位相等,因此还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以便同时操作负载12。
(2)反旋转操作
在反旋转操作期间,基于来自CPU25的控制信号,接通反旋转上游MOS23和反旋转下游MOS24,并断开正旋转上游MOS21和正旋转下游MOS22。因此,电流在从H桥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到第一输出端的第二方向上流动到发动机11,并且发动机11反向旋转。
在反旋转操作期间,在第一输出端的电位变为地电位的同时,第二输出端的电位变为电源50的电位。所以,不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并且不操作负载12。
(3)负载操作
在负载操作期间,接通正旋转上游MOS21和反旋转上游MOS23,并断开正旋转下游MOS22和反旋转下游MOS24。因此,从电源50经过正旋转上游MOS21和保险丝40向负载12供应电流,并操作负载12。
在本情况下,由于正旋转上游MOS21和反旋转上游MOS23均接通,所以发动机11的两端具有相同电位。因此,仅操作负载12,并且可以限制发动机11正向或者反向旋转。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负载驱动装置中,负载12连接在对应于第一负载的发动机11与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一之间。
因此,该负载驱动装置不仅能够控制发动机11的操作,还能控制负载12的操作。由于用于操作发动机11的各种部件也用于操作负载12,所以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至少部分的负载驱动装置的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限制负载驱动装置的安装面积和重量的增加。
与根据对比实施例的负载驱动装置相比,将具体描述减少部件数量的效果。
如图2所示,在根据对比实施例的负载驱动装置中,H桥电路20和发动机11的配置与图1中的H桥电路20和发动机11的配置相似。然而,提供了用于接通和断开负载12的操作的继电器13。因此,需要连接保险丝40和继电器13的开关13a的一个触点的线束69、连接保险丝40和继电器13的螺线管13b的信号线70、以及连接螺线管13b和控制ECU10的信号线71。
因此,与图2中所示的负载驱动装置相比,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负载驱动装置中,除了消除继电器13外,还可以消除线束69、信号线70和信号线71。进一步地,例如,即使当负载12具有低选择比或低操作比,也不需要为了实现功能而安装对应于负载数量的负载驱动电路。因此,能够减少负载驱动装置的安装面积,并且能够限制成本和重量。
在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的情况下,当发动机11正向旋转时也操作负载12。因此,负载12限于即使在其与发动机11同时操作时也不会引起故障的负载。
将描述具体应用上述实施方案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3为根据实施例1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图。在本实施例中,将给出当门镜(doormirror)为电动折叠镜(electric folding mirror)时发动机11用作电动折叠发动机、且负载12用作用于对门镜除雾的镜加热器(mirror heater)的情况。在本情况下,例如,控制ECU10对应于门ECU。保险丝40和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
例如,当按压折叠开关(未示出)时,电动折叠镜从展开状态被控制到折叠状态。然后,当从按下状态再次按压折叠开关并将其释放时,电动折叠镜从折叠状态被控制到展开状态。
在本情况下,正旋转上游MOS21和正旋转下游MOS22用作在电动折叠镜处于展开状态时接通的展开上游MOS和展开下游MOS。反旋转上游MOS23和反旋转下游MOS24用作在电动折叠镜处于折叠状态时接通的折叠上游MOS和折叠下游MOS。
由于电动折叠镜向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操作是可视的,所以如果当用户不操作折叠开关时操作电动折叠镜,则可能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当用户不操作折叠开关时,则不操作电动折叠镜。
镜加热器用于当电动折叠镜在展开状态下雾化时加热镜部以除雾。镜加热器例如设置在镜部的后侧上,并且在例如按压操作开关(未示出)时启动。
由于用户难以掌握镜加热器的操作状态,所以即使在未按压操作开关时操作镜加热器,也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当发动机11和负载12应用于电动折叠镜和镜加热器时,执行以下操作。
首先,当电动折叠镜从折叠状态被操作至展开状态时,执行上述“(1)正旋转操作”。因此,电流在从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到第二输出端的第一方向上流动到发动机11,发动机11正向旋转,且电动折叠镜被操作至展开状态。由于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所以此时不会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因此,未操作负载12。
接下来,当电动折叠镜从展开状态被操作至折叠状态时,执行上述“(2)反旋转操作”。因此,电流在从H桥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到第一输出端的第二方向上流动到发动机11,发动机11反向旋转,且电动折叠镜被操作至折叠状态。
由于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所以此时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因此,还操作了负载12。然而,如上所述,在负载12为镜加热器的情况下,即使在没有按压操作开关的状态下操作了负载12,也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即使在电动折叠镜被操作至折叠状态的同时操作负载12,也没有问题。
当负载12接地时,保险丝40熔断,从而中断向负载12的电流供应。即使在此时,由于能够操作发动机11,所以能够确保电动折叠镜的展开状态。因此,可以限制电动折叠式反射镜的功能,使其不受过载电流的影响。
此外,例如由于负载12的连接部分的短路,可能会发生负载短路。例如,在电动折叠镜处于展开状态时发生负载短路的情况下,即使电动折叠镜尝试进入折叠状态,也不会从电源50向发动机11供应电流。因此,发动机11不能反向旋转。然而,由于只有电动折叠镜在展开状态下不能进入折叠状态,所以电动折叠镜不会影响车辆的行驶。相反地,在电动折叠镜处于折叠状态时发生负载短路的情况下,能够从电源50向发动机11供应电流。因此,发动机11能够正向旋转,并且电动折叠镜能够进入展开状态。因此,即使在负载12的上游侧上发生短路,电动折叠镜也可以进入展开状态,并且能够确保电动折叠镜的功能。
在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的情况下,如果在负载12的上游侧上发生短路,那么当需要负载12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则无法操作发动机11。因此,当发动机11应用于电动折叠镜时,优选地,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
当仅操作负载12时,执行“(3)负载操作”。因此,接通正旋转上游MOS21和反旋转上游MOS23,断开正旋转下游MOS22和反旋转下游MOS24,电流从电源50供应至负载12,而不供应至发动机11。因此,仅能够操作负载12。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2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配置与图1中所示的电路配置类似。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11用作用于驱动车辆中的清洗器装置的泵的清洗器发动机,并且负载12用作用于对清洗器喷嘴除雾的清洗器喷嘴加热器。在本情况下,例如,控制ECU10对应于雨刷(wiper)ECU。
当将操作开关(未示出)从停止位置操作至第一位置时,例如清洗器装置从前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并且当将操作开关操作至第二位置时,清洗器装置从后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
在本情况下,当从清洗器装置的前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时,接通正旋转上游MOS21和正旋转下游MOS22以正向旋转发动机11。当从清洗器装置的后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时,接通反旋转上游MOS23和反旋转下游MOS24以反向旋转发动机11。
由于清洗器装置的操作是可视的,所以如果当用户不操作操作开关时操作清洗器装置,则可能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当用户不操作操作开关时,则不操作清洗器装置。
清洗器喷嘴加热器对清洗器装置的前侧装置的注射口除雾。清洗器喷嘴加热器设置在前侧装置的注射口附近,并且在例如按压操作开关(未示出)时启动。
由于用户难以掌握清洗器喷嘴加热器的操作状态,所以即使在未按压操作开关时操作清洗器喷嘴加热器,也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当发动机11和负载12应用于上述的清洗器装置和清洗器喷嘴加热器时,执行以下操作。
首先,在从清洗器装置的前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的情况下,执行上述“(1)正旋转操作”。因此,电流在从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到第二输出端的第一方向上流动到发动机11,发动机11正向旋转,并且从前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
由于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所以此时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因此,还操作了负载12。然而,如上所述,在负载12为清洗器喷嘴加热器的情况下,即使在不按压操作开关的状态下操作负载12,也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即使在从前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的同时操作负载12,也没有问题。
接下来,在从清洗器装置的后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的情况下,执行上述“(2)反旋转操作”。因此,电流在从H桥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到第一输出端的第二方向上流动到发动机11,发动机11反向旋转,并且从后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
由于负载12连接至H桥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所以此时不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因此,不操作负载12。
当仅操作负载12时,执行“(3)负载操作”。因此,接通正旋转上游MOS21和反旋转上游MOS23,断开正旋转下游MOS22和反旋转下游MOS24,电流从电源50供应至负载12,而不供应至发动机11。因此,能够仅操作负载12。
当负载12接地时,保险丝40熔断,从而中断负载12的电流供应。即使在此时,由于发动机11是可操作的,所以也能够确保清洗器装置的运行。因此,可以限制清洗器装置的功能,使其不受过载电流的影响。
(第一实施方案的修改)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保险丝40。然而,H桥电路20可具有基于H桥电路20的电流检测功能的保险丝功能。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不需要在负载12的上游侧上设置保险丝40和线束67。因此,与第一实施方案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保险丝40和线束67,可进一步减少负载驱动装置的安装面积,可限制重量增加,并可减少成本。
(第二实施方案)
将描述第二实施方案。由于除了用继电器电路代替H桥电路20之外,本实施方案与第一实施方案类似,因此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的部分。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继电器电路80不是由半导体切换元件形成,而是由机械继电器形成。具体地,继电器电路80包括第一切换继电器81、第二切换继电器82和CPU83。CPU83输出用于控制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的控制信号。
发动机11的一端连接至继电器电路80的第一输出端,该继电器电路8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切换继电器81的可动触点,且发动机11的另一端连接至继电器电路80的第二输出端,该继电器电路8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切换继电器81的可动触点。负载12通过保险丝40连接至继电器电路8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在本实施方案中,负载12连接至第一输出端。
第一切换继电器81包括切换开关81a和螺线管81b。第二切换继电器82包括切换开关82a和螺线管82b。切换开关81a和82a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可动触点。在非通电时间期间,当螺线管81b和82b未通电时,切换开关81a和81b的可动触点分别连接至如图5所示的第一触点,并且断开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在通电时间期间,当螺线管81b和82b通电时,切换开关81a和81b的可动触点分别连接至第二触点,并接通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
如下操作具有上述配置的负载驱动装置。
(1)正旋转操作
在正旋转操作期间,基于来自CPU25的控制信号,接通第一切换继电器81并断开第二切换继电器82。因此,电流在从继电器电路80的第一输出端到第二输出端的第一方向上流动到发动机11,并且发动机11正向旋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案中,负载12连接至继电器电路80的第一输出端。由于在正旋转操作期间第一输出端的电位变为与电源50的电位相等,因此也可以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以便同时操作负载12。
(2)反旋转操作
在反旋转操作期间,基于来自CPU25的控制信号,断开第一切换继电器81并接通第二切换继电器82。因此,电流在从继电器电路80的第二输出端到第一输出端的第二方向上流动到发动机11,并且发动机11反向旋转。
在反旋转操作期间,在第一输出端的电位变为地电位的同时,第二输出端的电位变为电源50的电位。因此,不从电源50向负载12供应电流,并且不操作负载12。
(3)负载操作
当操作负载时,接通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因此,电流从电源50通过第一切换继电器81供应至负载12,并操作负载12。
在本情况下,由于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均被接通,因此发动机11的两端变为相同的电位。因此,仅操作负载12,并可限制发动机11正向或者反向旋转。
如上所述,即使当继电器电路80由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形成,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为机械继电器,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案类似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案)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并可进行适当修改。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将MOSFET作为形成正旋转上游MOS21、正旋转下游MOS22、反旋转上游MOS23和反旋转下游MOS24中的每一个的半导体切换元件的示例。然而,MOSFET仅是示例,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半导体切换元件,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
在上述各实施方案中,显示了负载驱动装置的电路配置的基础配置,但也可以提供其他的元件,例如,电阻器和电容器。例如,负载12连接在地电位点、以及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之间,但除负载12之外可以提供其他元件,例如电阻器。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用机械继电器代替第一实施方案中的H桥电路20。然而,第二实施方案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电动折叠镜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清洗器装置。在本情况下,发动机11和负载12的连接模式与各实施例相类似,并且可以如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将发动机11作为第一负载的示例。因此,形成H桥电路20的第一上游切换元件、第二上游切换元件、第一下游切换元件和第二下游切换元件分别被描述为正旋转上游MOS21、正旋转下游MOS22、反旋转上游MOS23和反旋转下游MOS24。然而,第一负载可以不是发动机11。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图1中所示的电路配置中,当操作第一负载时,断开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第一下游切换元件的同时,接通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第二下游切换元件。另一方面,当操作对应于第二负载的负载12时,接通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第二上游切换元件的同时,断开第一下游切换元件和第二下游切换元件。
同样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发动机11作为第一负载的示例,但第一负载可以不是发动机11。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操作第一负载时,接通第二切换继电器82,并断开第一切换继电器81。另一方面,当操作相对于第二负载的负载12时,接通第一切换继电器81和第二切换继电器82。
因此,能够仅操作第一负载或第二负载。
Claims (6)
1.一种负载驱动装置,其配置为控制第一负载(11)和第二负载(12)的操作,所述负载驱动装置包括:
H桥电路(20),其包括第一上游切换元件(21)、第一下游切换元件(22)、第二上游切换元件(23)、第二下游切换元件(24)、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之间的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之间的第二输出端,其中
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所述H桥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且
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在地电位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之间;
当操作所述第一负载时:
接通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并断开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或者
接通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并断开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
当仅操作所述第二负载时,接通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并断开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还包括:
保险丝(40),所述第二负载通过所述保险丝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负载为发动机(11),当电流在从所述第一输出端到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第一方向上流动时,所述发动机(11)正向旋转;且当电流在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到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第二方向上流动时,所述发动机(11)反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发动机为操作电动折叠镜的电动折叠发动机,
当所述电动折叠发动机正向旋转时,所述电动折叠镜从折叠状态操作至展开状态,且当所述电动折叠发动机反向旋转时,所述电动折叠镜从展开状态操作至折叠状态,
所述第二负载为提供给所述电动折叠镜的镜加热器,且所述第二负载连接至所述H桥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
当所述电动折叠镜从折叠状态操作至展开状态时,接通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并断开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以正向旋转所述电动折叠发动机,
当所述电动折叠镜从展开状态操作至折叠状态时,接通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并断开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以反向旋转所述电动折叠发动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发动机为驱动清洗器装置中的泵的清洗器发动机,
当所述清洗器发动机正向旋转时,所述清洗器装置从前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且当所述清洗器发动机反向旋转时,所述清洗器装置从后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
所述第二负载为用于对所述清洗器装置中的清洗器喷嘴除雾的清洗器喷嘴加热器,且所述第二负载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
当操作所述清洗器装置以从所述前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时,接通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并断开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以正向旋转所述清洗器发动机,并操作所述第二负载,
当操作所述清洗器装置以从所述后侧装置执行清洗器注射时,接通所述第二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下游切换元件、并断开所述第一上游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一下游切换元件,以反向旋转所述清洗器发动机。
6.一种负载驱动装置,其配置为控制第一负载(11)和第二负载(12)的操作,所述负载驱动装置包括:
继电器电路(80),其包括第一切换继电器(81)、第二切换继电器(82)、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切换继电器和所述第二切换继电器中的每一个包括切换开关(81a,82a)和螺线管(81b和82b),所述切换开关(81a,82a)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可动触点,所述螺线管(81b和82b)在非通电时间期间将所述可动触点连接至所述第一触点且在通电时间期间将所述可动触点连接至所述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继电器的所述可动触点,且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继电器的所述可动触点,其中
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在所述继电器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且
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在地电位点、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之间;
当操作所述第一负载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继电器并断开所述第二切换继电器;或者接通所述第二切换继电器并断开所述第一切换继电器;
当仅操作所述第二负载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继电器和所述第二切换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82231 | 2018-04-23 | ||
JP2018082231A JP6816740B2 (ja) | 2018-04-23 | 2018-04-23 | 負荷駆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6084A CN110386084A (zh) | 2019-10-29 |
CN110386084B true CN110386084B (zh) | 2023-07-07 |
Family
ID=68238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19225.6A Active CN110386084B (zh) | 2018-04-23 | 2019-04-19 | 负载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48150B2 (zh) |
JP (1) | JP6816740B2 (zh) |
CN (1) | CN1103860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2034414A (ja) * | 2020-08-18 | 2022-03-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負荷駆動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63843B2 (ja) * | 1994-06-06 | 1999-10-18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車両用ウオッシャノズル |
JPH09240437A (ja) * | 1996-03-12 | 1997-09-16 | Pentel Kk | ヒーター付ミ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FR2775452B1 (fr) * | 1998-02-27 | 2000-05-19 | Siemens Automotive Sa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 rechauffage d'un retrovis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3700547B2 (ja) * | 2000-06-29 | 2005-09-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6713979B2 (en) * | 2001-07-26 | 2004-03-30 | Kabushiki Kaisha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 Actuator drive circuit |
JP2003112602A (ja) * | 2001-10-04 | 2003-04-15 | Tokai Rika Co Ltd | 電子式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
JP2005036545A (ja) * | 2003-07-16 | 2005-02-10 | Bunka Shutter Co Ltd | 電動シャッター開閉装置 |
JP4649831B2 (ja) * | 2003-11-05 | 2011-03-16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格納式の自動車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JP4247408B2 (ja) * | 2003-12-26 | 2009-04-02 | 太平洋精工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ウォッシャ制御装置 |
EP1767435A2 (en) * | 2005-09-27 | 2007-03-28 | Nsk Ltd.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device |
JP5537272B2 (ja) * | 2010-06-07 | 2014-07-02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負荷駆動回路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
EP2687424B1 (en) * | 2011-03-17 | 2016-04-2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
US9225158B2 (en) | 2011-09-14 | 2015-12-29 | Denso Corporation |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
JP5648614B2 (ja) | 2011-09-14 | 2015-01-07 |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 過電流保護回路 |
US9702419B2 (en) * | 2014-11-07 | 2017-07-11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mode of a selectable clutch assembly and overrunning coupling and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assembly using the system |
JP6432355B2 (ja) * | 2015-01-09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自動車用電源供給装置及び電源ボックス |
JP2017013595A (ja) * | 2015-06-30 | 2017-01-19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ミラー用ドライバ回路 |
JP6467387B2 (ja) * | 2016-09-14 | 2019-02-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装ユニット |
KR102638257B1 (ko) * | 2016-10-18 | 2024-02-20 |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206272530U (zh) * | 2016-11-16 | 2017-06-20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换向继电器及含该换向继电器的油烟机 |
-
2018
- 2018-04-23 JP JP2018082231A patent/JP681674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11 US US16/381,112 patent/US108481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4-19 CN CN201910319225.6A patent/CN11038608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26905A1 (en) | 2019-10-24 |
CN110386084A (zh) | 2019-10-29 |
JP6816740B2 (ja) | 2021-01-20 |
US10848150B2 (en) | 2020-11-24 |
JP2019188944A (ja) | 2019-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660168B2 (ja) | 電源供給装置 | |
US7268507B2 (en) | Motor controller | |
JP5546524B2 (ja) | 車両のスタータモータ駆動回路 | |
JP3578656B2 (ja) | 電源供給装置 | |
CN110386084B (zh) | 负载驱动装置 | |
KR100753736B1 (ko) | 차량용 시동기의 전기 모터의 전원 공급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차량용 시동기 | |
US748648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ed control and stall protection combination for electric motors such as in engine cooling applications | |
JP3896292B2 (ja) | 水没対応開閉体駆動回路 | |
US7282817B2 (en) | Electrical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motor in a motor vehicle | |
US8339181B2 (en) | Low-side driver high-voltage transient protection circuit | |
US10821924B2 (en) | Vehicle power supply circuit | |
JP2002175124A (ja) | 車両用電源回路 | |
JP2000092690A (ja) | 複数の電気負荷用の安全装置及び複数の電気負荷の給電遮断方法 | |
JP2008287906A (ja) | 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開閉装置 | |
JPH0630576Y2 (ja) | 自動車用デフォッガ装置 | |
JP6900959B2 (ja) | ワイパ駆動回路 | |
CN110171392B (zh) | 刮水器驱动电路 | |
KR100787694B1 (ko) | 차량용 전동접이식 아웃사이드 미러의 구동제어장치 | |
JP2001145251A (ja) | 回路保護装置 | |
KR200161289Y1 (ko) | 자동차용 전동접이식 백미러 제어장치 | |
JP3784410B2 (ja) | ワイパー装置のための回路装置 | |
KR200183344Y1 (ko) | 와이퍼 구동회로 | |
KR0185114B1 (ko) | 자동차의 뒷유리 열선 장치 | |
JP2003259631A (ja) | 負荷駆動回路及び負荷駆動方法 | |
JP2003158821A (ja) | 負荷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NDEN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