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603A - 具有外部部分的特定接地的电插头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外部部分的特定接地的电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83603A CN110383603A CN201880016405.0A CN201880016405A CN110383603A CN 110383603 A CN110383603 A CN 110383603A CN 201880016405 A CN201880016405 A CN 201880016405A CN 110383603 A CN110383603 A CN 1103836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ground conductor
- contact
- body portion
- protective g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插头壳体(2)的电插头(1),所述插头壳体具有第一至少部分金属的外壳体部分(3)和与其分开的第二至少部分金属的外壳体部分(4),其中所述电插头(1)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头壳体(2)中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以及布置在所述插头壳体(2)中的所述电插头(1)的单件式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与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分开,其中用于形成导电连接的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连接到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插头壳体的电插头,该插头壳体具有至少部分金属的第一壳体外部部分和与其分开的至少部分金属的第二壳体外部部分。
背景技术
这种电插头(在其至少两个端侧形成,每个端侧用于连接其他部件)长期以来是已知的。这种电插头也称为插入式连接器,可以连接到单独的组件,例如电机壳体。
电插头也称为角度插头,例如从DE 20 2015 102 170 U1和DE 20 2005 000 229U1中公开的。
电插头通常具有若干个电触触头,优选地形成为触头销,利用该触头销可以传输信号,特别是数据信号和用于能量传输的信号。此外,这种电插头还具有接地触头或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由于外壳体部分由已知的电插头中的金属制成,因此必须将它们接地。
在已知的设计中,为此目的,将单独的股线压接到接地触头或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上。特别地,在包括若干单独的外壳体部分的电插头的配置中,并且在适用的情况下还包括附加的外部部分,这里需要保护接地导体连接的更广泛的配置。这对于上述配置非常复杂,因此需要更大程度的安装工作,并且这也具有相关的更高成本。
此外,在具有若干外壳体部分的电插头的配置的情况下,已知接地在外壳体部分中的一个中进行或布置,然后其余部分通过相应的金属连接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用于该接地的适当电连接。
然而,这些螺钉也是关键的结构元件,因为它们具有相对差的电导值并且还可能随时间腐蚀。确切地,在具有若干独立的外壳体部分(其优选地由压铸锌制成)的电插头的配置的情况下,由于锌的流动特性,彼此连接的外壳体部分压合力减小。另外也由此,电过渡电阻随时间增加,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不再能满足对接地连接的要求,并且必须更换电插头。结果,电插头的寿命受到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问题是创造一种电插头或插入式连接器,其形成有至少两个外部部分并且接地连接通过其得到改进。
该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插头解决。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插头壳体的电插头。插头壳体具有第一外壳体部分,其至少部分地由金属制成。插头壳体具有第二外壳体部分,该部分与第一外壳体部分分开并且部分是金属的。因此,外壳体部分代表电插头的向外暴露的部件,因此当组装电插头时也可能触及该部件。电插头具有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PE触头),因此也代表接地触头。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可以以销状方式形成。该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设置在插头壳体中。电插头还具有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该元件与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和外壳体部分分开,并且形成为单件式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布置在插头壳体中。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电连接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第一外壳体部分和第二外壳体部分。通过这样的配置,在外壳体部分和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之间实现了简单且持久保护的导电连接或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其具有减少数量的结构元件。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是单件式的部件部分,其本身是已成型的并且整体预制并且然后可以以其不变的形式安装在电插头中。在外壳体部分的复杂几何形状和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在插头壳体中的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该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在其单件式配置方面也可以提供非常复杂的形式,然而,借助于也保持在安装状态的这种形式,在电插头的指定的三个独立部件之间实现了牢固且持久可靠的接地连接。通过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这种配置,也显著降低了安装费用。在此已知的具有接地连接的电插头中产生的上述效果至少显著减少。特别地,这里也不再需要编织和单独接触接地编织物的股线。在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中,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也不再存在任何单独的精细股线元件,而是形成本身形成并因此安装的模制部件。
特别地,设想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配置为弯曲结构元件。这意味着在安装到插头壳体之前通过成形将其从单件式金属元件进入其所需的最终形式。必要时,还可以设想额外的冲压操作,以产生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规格。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这种配置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并且可以通过自动化制造工艺获得。
特别地,该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通过多个弯曲过程从模制坯料或最初提供的坯料完全形成为其弯曲部件,特别是金属弯曲部件的最终形式。
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优选地形成有基部腹板,其形成为凹槽或通道,并且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具有夹紧区域,该夹紧区域由两个自支撑的弯曲翼元件形成,并且通过该翼元件,能够实现或形成对电插头的另一结构元件的夹紧固定。特别地,夹具的开口背离基部腹板定向,并且基部腹板的凹槽开口背离夹紧区域定向。基部腹板和夹紧区域特别地彼此直接连接。特别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布置成使夹紧区域夹紧在管状绝缘本体上。
优选地设想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具有形成为凹槽的长形基部腹板,凹槽开口向下定向。通过具有该特定形状区域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这种配置,即整体的长形基部腹板,可以实现与销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的稳定且牢固的电接触。此外,借助于具有长形基部腹板的这种配置,还具有高度的机械稳定性,这意味着可以避免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不期望的变形和扭曲。因此,长形基部腹板赋予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广泛的机械和电气性能。凹槽形状在此表示特别稳定的几何形状,其特别适合于上述方面。因此,基部腹板至少部分地形成为通道。通过凹槽开口的特定取向,即向下,在安装期间也可以实现与销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的非常简单且快速的接触。在此上下文中实现了简单的放置。在电插头的情况下,凹槽开口的向下定向性质尤其应理解为背离其中接收另外的电触头的电插头的绝缘本体的方向。作为对此的附加或替代,该向下取向还意味着该凹槽开口面向电插头的结合凸缘,其代表电插头的另一个单独的外部部分。该结合凸缘特别地连接到第二外壳体部分。此外,凹槽开口的这种取向还使得长形基部腹板可以从上方(如屋顶或汽车发动机罩)附接到销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上,因此,实际上从上方至少部分地覆盖它或放置在它上面。
关于这一点的取向和方向信息,只要它们已经针对前述特征进行了解释,也适用于以下进一步的解释,其中电插头设置在一个平面上,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其上设置有结合凸缘。作为对此的附加或替代,空间取向和方向的这种规格适用于第二外壳体部分具有结合区域的事实,在垂直方向上看,该结合区域是向下定向的,特别地,该结合区域的纵向轴线在高度方向上且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定向。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中,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具有长形基部腹板,在其中接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通过这种配置获得非常紧凑的结构。此外,在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和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之间实现了牢固的电接触。这也可以以持久的位置稳定的方式实现。在该长形基部腹板中接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还可以在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和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之间尽可能广泛和完整地实现邻接。特别是如果该长形基部腹板以凹槽状的方式形成,则尤其可以实现上述优点。特别地,关于该凹槽形式的深度,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然后基本上完全嵌入长形基部腹板中并因此布置成接收在其中。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中,可以设想,在长形基部腹板的凹槽状配置的情况下,凹槽壁具有切口或槽。确切地,如果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在其销状配置中也具有带有较大的销半径的部分并因此具有加宽凸起,该凸起可以特别牢固地保持卡入或夹入基部腹板中。这是因为,通过至少一个凹槽壁中的槽,该凹槽壁的子区域形成为突片,该突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是弹性的或者可以在径向方向上移动。确切地说,如果该凸起是适当形成的,并且在具有突片的该点具有比基部腹板更大的尺寸,这里可以进行推入,使得突片稍微向外推,然后夹紧地邻接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的凸起。这种结构不仅设想了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简单地嵌入基部腹板中,但在这方面也是机械固定的,其是通过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在基部腹板的某个纵向截面上的适当的保持力,特别是夹紧力来实现的。
优选地设想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具有基部腹板,在该基部腹板处,在相对于该基部腹板的纵向轴线的相对侧处形成弯曲的翼元件。两个翼元件特别是凸形地弯曲,这意味着从整体上看,它们形成同样为凹槽形的形状。在这方面,它们分别实际上远离彼此向外凸出。至少一个翼元件与第一外壳体部分电接触以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并且至少一个翼元件与第二外壳体部分电接触以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通过这样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可以独立于与销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的分开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实现与电插头的其他部件(特别是电插头的绝缘本体)的特别有利的机械连接。通过这些特别形成的翼元件,因此,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也可以简单且牢固地固定到另一个部件而无需另外的单独的固定元件,并且还可以经由翼元件实现额外的电接触以产生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翼元件的这种配置进而允许简单地闩锁或插入到电插头的另一个部件上,从而可以实现非常快速的安装,使得可以实现非常快速的安装,该安装也可以以非常空间精确且因此位置固定的方式进行。通过两个翼元件,由于它们各自的形状和它们相对于彼此的布置,还形成了保持夹具,由此可以简单地安装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并且另一方面是然后以持久的位置固定的方式保持。
至少一个翼元件优选地具有轴向接触突片,因此轴向接触突片特别至少基本上在基部腹板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因此适当地布置成在翼元件的基部处突出。该接触突片与第一外壳体部分直接电接触,以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特别地,从基部腹板的纵向轴线方向看,该接触突片形成为在翼元件的基部的尺寸上突出。特别地,该接触突片形成在翼元件的该基部的自由端,该自由端背向基部腹板。接触突片优选地也略微向外弹簧加载,并且因此在径向方向上观察时相对于该基部向外,因此特别地,不仅因此,形成接触突片的某种弹性配置。结果,可以实现与第一外壳体部分的特别可靠的电接触。即使在制造公差和/或安装公差的情况下,也始终可以实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与第一外壳体部分的可靠且持久的电接触。
优选地设想至少一个翼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突片,该接触突片径向突出并因此相对于基部腹板的纵向轴线垂直地突出,并且与第二外壳体部分直接电接触以形成保护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至少一个翼元件布置有至少一个这样的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其与第二外壳体部分直接电接触。也由此,此外且通过翼元件的非常特定的子元件,还能够实现与电插头的非常特定的部件的电接触,以便产生该接地连接。也在这里,如在前述有利设计中,在该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和第二外壳体部分之间形成直接电接触。这意味着该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和第二外壳体部分也机械地直接相互邻接。
在另一个有利的设计中,优选地设想,为了形成接地连接,至少一个翼元件通过翼元件的基部的凸形外表面的外表面区域与第二外壳体部分直接电接触,该外表面区域与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不同。由此实现的是,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通过特定的子元件,即翼元件,在两个分开且间隔开的位置处与第二外壳体部分单独电接触。由此实现了特别可靠的电接触,其保持持久存在。
可以设想,两个翼元件中的一个与第一外壳体部分直接电接触,并且仅第二翼元件与第二外壳体部分直接接触。还可以设想,至少一个翼元件与第一外壳体部分和第二外壳体部分两者直接电接触。
在有利的设计中,两个翼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联接孔,用于插入电插头的管状绝缘本体的联接销。通过这种配置实现翼元件和绝缘本体之间的位置稳定的机械连接。
特别地,设想第二翼元件在第二翼元件的联接孔的界定边缘处具有第二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该第二接触突片在相对于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基部腹板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是径向的,并且邻接第二外壳体部分的第二凸起的后侧。该后侧特别背向第一外壳体部分的结合区域定向。凸起向上定向并且代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腹板区域,其在该区域中形成为凹槽或槽沟。通过这样的配置,获得了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和第二外壳体部分之间的完全限定的邻接点。径向接触突片在表面方面适合于后侧的表面,特别是在径向方向上,从而在此不会出现不期望的凸起,因此不会出现电插头的结构空间的不期望的径向扩大。在第二外壳体部分上实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该特定部分(即径向接触突片)的尽可能广泛和完整且因此是适当的邻接。由此,第二外壳体部分优选地在产生第二凸起的点处形成为凹槽,该凸起或该腹板由在该凹槽壁处的相应的小槽形成而形成,并且径向接触突片因此浸入该槽中。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纵向轴线周围的圆周方向上,因此在该径向接触突片和该外壳体部分的壳体壁之间形成重叠。这也有利于紧凑结构和第二径向接触突片与第二外壳体部分之间的机械固定且持久不变的定位。
特别地,该第二径向接触突片被轴向夹在电插头的绝缘本体的第一联接销和该第二凸起的后侧之间。结果,位置固定性再次增加。
优选地,设想第一翼元件在第一翼元件的联接孔的界定边缘处具有第一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第一径向(垂直于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基部腹板的纵向轴线)接触突片布置成邻接第二外壳体部分的第一凸起的前侧。该第一凸起优选地形成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子区域中,该子区域形成为槽沟或凹槽。第一凸起在此也优选地由该凹槽壁中的切口或槽形成。特别地,整体地形成在第二外壳体部分中的两个凸起形成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相对的凹槽壁上,因此形成在相对于第二外壳体部分的纵向轴线的相对侧。这里优选设想前侧定向为面向第一外壳体部分的结合区域。
优选地设想,电插头具有管状绝缘本体,在其中接收电触头,所述电触头特别是销状触头。管状绝缘本体布置在插头壳体中。管状绝缘本体优选由塑料制成。
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特别是布置在绝缘本体的外部。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优选地布置为夹紧绝缘本体。特别地,这通过已经在上面描述的周围的翼元件实现。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中,第一径向突出的联接销和与其间隔开的第二向外突出的联接销一体地形成在绝缘本体的护套壁上。特别地,这些联接销每个都浸入翼元件的联接孔中,使得在这里,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和绝缘本体之间的至少一个轴向位置固定在它们彼此安装的状态下实现。
此外,有利地设想,通过这些联接销,翼元件的径向联接突片的轴向位置固定也形成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凸起的上述后侧和前侧。形成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凹槽壁中的槽的尺寸优选地使得联接销和径向联接接头可以各自浸入,特别是能够紧密地布置在其中。结果,实现了轴向位置固定(这里,在绝缘本体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和在第一外壳体部分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观察的轴向取向),使得在此也有利于绝缘本体相对于第一外壳体部分的轴向固定定位。
优选地设想,绝缘本体具有向下敞开的沟槽,并且因此特别是面向电插头的结合凸缘敞开,并且其中布置有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的基部腹板。结果,有利于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在管状绝缘本体处的可靠保持。特别地,这防止了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围绕绝缘本体的纵向轴线的不期望的旋转运动。此外,可以实现非常紧凑的结构,因为实际上没有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或基部腹板的超出绝缘本体的凸起发生在相对于绝缘本体的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此外,销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也因此布置在绝缘本体的径向尺寸内。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中,设想电插头具有管状的至少部分金属的结合凸缘,该结合凸缘与外壳体部分分开并且机械连接到第二外壳体部分。电插头的单独接触元件布置在第二外壳体部分和结合凸缘之间。电接触元件优选地是分段的接触环,其也可以是带齿的接触环,其具有基环和布置在其上的若干间隔开且向上竖立的区段或突片或齿。因此,这些区段定向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方向上。通过这种配置,可以在第二外壳体部分和结合凸缘之间形成另一个导电连接或接地连接,使得也形成为外部部分的结合凸缘接地。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中,设想在第一外壳体部分、第二外壳体部分和结合凸缘之间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链或接地连接在所有的接地连接点处具有小于100mΩ的过渡电阻,特别是小于20mΩ。通过这样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满足高安全性要求,特别是在具有两个以上外部部分的电插头中,因此,在这些金属部件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点,这些点必须通过限定的坚固接地连接接触。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中,设想第一外壳体部分具有一体的凸耳,该凸耳接合在第二外壳体部分中的凸耳容座中。通过这种配置,在这两个外壳体部分之间实现了额外的机械锚固。由此形成凸耳和凸耳容座,使得当外壳体部分彼此附接时,该凸耳连接装置还将两个外壳体部分彼此压紧,从而实现了这两个外壳体部分的特别完整且压合在一起的装配。结果,特别是还能够持久地防止这些外壳体部分的不希望的相对运动(从而会削弱接地连接点)。
特别地,还可以设想外壳体部分精确地在该点处形状配合地连接,这意味着凸耳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凸耳容座中。结果再次改善了指出的优点。特别地,通过该凸耳连接装置,在第二外壳体部分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形成形状配合连接。如果外壳体部分通过单独的另外的机械连接,特别是螺纹连接来连接,则这种设计也是特别有利的。这是因为当例如释放螺钉连接时,该凸耳连接装置(其特别是冗余的)可以保持外壳体部分相对于彼此的可靠的位置配合,由此仍然保持牢固的接地连接链。
特别地,设想外壳体部分,优选地除了该凸耳连接装置之外,通过螺纹连接拧在一起。为此目的设想了单独的螺钉,该螺钉是金属的并且还有助于外壳体部分之间的接地连接。
在另一个有利的设计中,设想两个外壳体部分由压铸锌制成。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前述设计是特别有利的。这是因为,如开头已经提到的,单独的外壳体部分的压合力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特别是由于锌的流动特性。利用这种配置,仍然可以在各个金属外部部分之间保持耐久且可靠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链。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构思是,电插头形成为角度插头,且两个外壳体部分的结合区域的纵向轴线以60°和120°之间,特别是80°和100°之间的角度彼此定向。结合区域布置在外壳体部分的彼此背离的相应端部处,并且每个结合区域形成为用于连接插头外部的其他部件。然后可以在两侧将不同的组件结合到该插头上,例如电机壳体和附加的另外的单元。
在这种配置中,外壳体部分在彼此面对的端部处的邻接边缘处彼此邻接。每个邻接边缘基本上形成在不垂直于相应的外壳体部分的纵向轴线定向的平面中。特别地,这些邻接边缘在其中延伸的平面相对于外壳体部分的至少一个纵向轴线以30°和60°之间的角度定向。
在另一个有利的设计中,设想在第二外壳体部分和结合凸缘之间形成联接齿。通过联接齿,第二外壳体部分和结合凸缘之间的宽范围的离散旋转位置可以设置在围绕结合凸缘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和围绕第二外壳体部分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纵向轴线关于其同轴地定向。关于其的离散角位置或旋转位置由联接齿确定,然后牢固地保持这些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独立方面涉及一种具有插头壳体的电插头。插头壳体具有第一至少部分金属的外壳体部分和与其分开并且同样至少部分是金属的第二外壳体部分。此外,电插头优选地具有结合凸缘,其表示电插头的外部部分并且表示与两个外壳体部分分开的另一结构元件。一方面在外壳体部分之间,且在外壳体部分和结合凸缘之间,各自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使得接地连接链在电插头的各个不同的外部部分之间形成有至少两个分开的接地连接点。整个接地连接链具有低于20mΩ的过渡电阻。因此,特别地,至少每个接地连接点具有低于20mΩ的过渡电阻。
第一方面的有利设计被认为是另一方面的有利设计。
细节“上方”、“下方”、“前方”、“后方”、“水平”、“垂直”、“深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指定站在设备(当它按预期使用并按预期布置时)前面并在设备的方向上进行观察的观察者给出的位置和方向。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说明得出。以上在说明书中指定的特征和特征的组合以及在附图的描述中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的组合不仅可以在相应引用的组合中使用,而且还可以在其他组合中或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框架。因此,应当认为包括和公开了未在附图中明确示出和解释、但是出现并且能够通过所解释设计的特征的分离组合来产生的本发明的设计。因此,不具有原始措辞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的特征设计和组合也应被视为已公开。
附图说明
下面将使用示意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电插头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根据图1的电插头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插头的第一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电插头的第二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图示的局部剖切图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电插头的第三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图示的局部剖切图的放大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电插头的第四剖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配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分解图示出了电插头1或插入式连接器(其在此形成为角度插头连接器)的实施例。电插头1具有插头壳体2。在本实施例中,插头壳体2具有壳体前部。其由第一外壳体部分3形成。第一外壳体部分3由金属制成,特别是压铸锌。插头壳体2还具有第二外壳体部分4,其与第一外壳体部分3分开。第二外壳体部分4同样由金属制成,特别是压铸锌。第一外壳体部分3具有纵向轴线A,其结合区域5形成在背离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一端,用于结合到组件或电线。
第二外壳体部分4同样具有纵向轴线B,其结合区域6形成在背离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一端。
特别地,两个纵向轴线A和B彼此以60°和120°之间的角度定向,优选地在80°和100°之间,特别是90°。在安装状态下,两个外壳体部分3和4彼此连接,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邻接边缘7和8彼此邻接,其中密封件9仍然优选地设置在它们之间。邻接边缘7和8各自形成在相对于纵向轴线A和B的倾斜截面中,因此形成在不垂直于纵向轴线A和B定向的平面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插头壳体2另外具有结合凸缘10,该结合凸缘10同样由金属制成并且代表电插头1的外部部分。结合凸缘10与两个外壳体部分3和4分开,并且在安装状态下连接到第二外壳体部分4。
结合凸缘10具有纵向轴线C,其特别是相对于纵向轴线B同轴地定向。
借助于结合凸缘10,电插头1可以布置在组件上,例如布置在电机壳体上。
特别地,可以设想将结合凸缘10拧到第二外壳体部分4上,这里可以在结合区域6上形成螺纹11。特别地,保持螺母12可以通过内螺纹15连接到该螺纹11,使得结合凸缘10然后间接地拧到第二外壳体部分4上。可以提供附加的密封件13,其特别是O形环,作为电插头1和组件之间的密封接口。
此外,设置锯齿形弹簧14,该锯齿形弹簧14形成为环形部分并且通过保持螺母12被压在保持螺母12和结合凸缘10的内侧16上的径向腹板之间。
此外,还提供了电接触元件17,其与其他指定的结构元件一样也是单独的部件。因此,该电接触元件17特别由金属制成并且形成为带齿的接触环。在上下文中,接触元件17具有基环18和形成在基环18上的多个向上竖立的突片或区段19。
电插头1还具有管状绝缘本体20,该管状绝缘本体20同样是单独的部件并且优选地由塑料制成。在管状绝缘本体20中布置有多个销状触头21,其中一些可在图1中识别并且在此未详细说明。形成这些电触头21用于传输信号,特别是数据信号和能量信号。
此外,电插头1具有至少一个销状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布置在管状绝缘本体20的体积区域的外部,电触头21布置在该区域中。
如图1中可以看到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具有销状前部23并且还包括凸出区域24,该凸出区域24在径向上比前部23厚。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形成为束缚于电缆的适当的导电股线,以形成接地连接或保护接地导体连接。
电触头21和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在安装状态下布置在插头壳体2中。
电插头1还具有单独且单件式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由金属和预制的模制体制成,该预制的模制体在安装状态下也布置在插头壳体2中而不改变形状。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以在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与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之间产生电接地连接。
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形成为弯曲部分,特别是形成为金属片弯曲部分。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若干弯曲工艺适当地形成所提供的模制坯料或适当的坯料,从而在将该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安装在插头壳体2中之前最终制造根据图1的模制件。
如图1所示,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具有长形基部腹板26,其形成为凹槽或通道。凹槽开口27在此向下定向,这意味着凹槽开口27面向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结合区域6。特别地,该凹槽开口27然后也面向结合凸缘10。
该长形基部腹板26具有纵向轴线D。在安装状态下,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被接收在该基部腹板26中。特别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以夹紧方式保持或夹在其中。为此目的,基部腹板26优选地具有保持突片28。这由基部腹板26的凹槽壁中的槽或自由切口29形成。该突片28形成在基部腹板26的前端。在安装状态下,凸出部24布置在基部腹板26的该区域中,突片28轴向地形成在该区域中。这意味着突片28以夹紧方式包围凸出部24。
此外,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具有两个翼元件30和31。这些翼元件30、31形成为弯曲的,特别是凸形地弯曲的,因此,通过它们的圆形配置,各自配置为彼此远离地拱起。两个翼元件30和31一体地形成在基部腹板26上,特别是在基部腹板26的一端,当在纵向轴线D的方向上观察时是后端。它们从基部腹板26的凹槽形状的相应自由边缘向上延伸,并因此在相反方向上背向凹槽开口27定向。两个翼元件30和31形成另一个凹槽部分,该凹槽部分朝向顶部敞开并且因此面向绝缘本体20敞开。两个翼元件30和31在它们相应的条形或板形配置中特别地也形成为弹性的,从而它们也形成一种类型的保持夹具。
第一翼元件30具有联接孔32,在安装状态下,在管状绝缘本体20的护套壁34上形成的联接销33径向向外浸入其中。因此,在第二翼元件31中也形成有联接孔35,在安装状态下,其中布置有径向向外浸入的另一联接销36(图8),其从护套壁34径向突出。
在限定联接孔32的界定边缘37上,模制有第一接触突片38,其在纵向轴线D的方向上观察时是径向向外竖立的。相应地,相对于纵向轴线D径向向外竖立的第二接触片40同样有利地模制在界定联接孔35的界定边缘39上。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有利地设想,特别是在第一翼元件30的背离基部腹板26的自由端处,形成另一个接触突片41,其在纵向轴线D的方向上可见并因此轴向定向。在纵向轴线D的方向上观察,该轴向接触片41进一步向后延伸,因此,在这方面,与第一翼元件30的条形基部42的尺寸相比,进一步背离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结合区域5。此外,优选地设想,与基部42相比,该轴向接触突片41在径向方向上也略微向外竖立。与基部42相比,该轴向接触突片41也具有有利的弹簧功能,特别是在相对于该纵向轴线D的径向方向上。
在安装状态下,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至少部分地用翼元件30和31包围护套壁34,从而在这方面有利于夹紧固定。
如在图1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的,第二外壳体部分4具有凹槽状部分43,第一外壳体部分3从上面放置在其上。在该部分43的面向第一外壳体部分3前端上,凸起形成在相对的凹槽边缘上,其中第二凸起44形成在前边缘上,第一凸起45相对于其向后偏移。凸起44、45各自都由凹槽壁中的凹槽或槽形成。结果,在第二凸起44的情况下,形成背离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结合区域5的后侧46,并且在第一凸起45的情况下,形成面向该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该结合区域5的前侧47。
此外,应该认识到,第一外壳体部分3,特别是从邻接边缘7突出,具有凸耳48,凸耳48形成在面向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端部处。在安装状态下,该凸耳48接合凸耳容座49,特别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该凸耳容座49形成在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上部区域中并且通过其凸耳容座进入邻接边缘8而打开。借助于该凸耳连接装置,将第一外壳体部分3压在第二外壳体部分4上,然后永久地保持该压合。
此外,在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后端还形成有螺孔50,其背离第一外壳体部分3以及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上端(其背离结合凸缘10)。另外被引导通过第一外壳体部分3中的螺孔52的单独的螺钉51可以拧入该螺孔50中。两个外壳体部分3和4之间的螺纹连接也通过这种配置形成。螺钉51特别由金属制成,这意味着在外壳体部分3和4之间附加地产生另外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
图2从侧面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电插头1。
图3以沿图2中的切割线III-III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电插头1。这里应该认识到,绝缘本体20在下部区域中并且因此在面向结合凸缘10的下端处具有沟槽53,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的基部腹板26特别是以完全浸入的方式布置在其中。可以认识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的凸出部24的贴合和夹紧配合。此外,图3示出了另外的电触头21,其中只有少数配备有附图标记,并且其数量和位置应仅通过示例的方式理解。这里,极图优选地以这种方式配置,但不必以这种方式配置。在上下文中,四个电触头21在此相对于彼此布置成环形截面形状,并且在该剖视图中具有较大横截面的三个另外的电触头21基本上相对于彼此布置成直线。
图4以沿图2中的切割线IV-IV的剖视图示出了电插头1。如在图4中可以认识到的,关于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的该剖视图落后到这样的程度:仅在第一翼元件30上识别出穿过轴向接触突片41的截面。在这方面,穿过第二翼元件31的截面也远远落后,使得它位于联接孔35的后面。基部腹板26没有向后延伸这么远,这意味着在绝缘本体20的沟槽53中不再存在任何这样的基部腹板。
如在图4中可以认识到的,轴向接触突片41相对于绝缘本体20的纵向轴线(该纵向轴线平行于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纵向轴线A行进)在径向方向上布置,邻接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金属区域。特别地,该轴向接触突片41的外表面41a在这里以浸入的方式布置在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该内侧中的小凹陷54中。
此外,具有外表面区域55的外表面区域的第二翼元件31与第二外壳体部分4直接电接触,特别是在该区域中该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凹槽形或沟槽形配置的内侧。因此,该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特别是两个翼元件30和31形成与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直接电接触。为此目的,翼元件30和31也直接邻接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第二外壳体部分4。
图5是图4中视图的子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凹陷54中的轴向接触突片41的部分嵌入状态能够在此处被识别。
此外,第一外壳体部分3与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接合布置也可以在图4中识别。在这方面,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凹槽形部分的凹槽壁部分56和57浸入通过减薄第一外壳体部分3的壁形成的容座。
图6以沿图2中的切割线VI-VI的另一剖视图示出了电插头1。如这里可以认识到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不会向后太远,这意味着不会产生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的不必要的尺寸。示出了第一外壳体部分3与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接合以及第二外壳体部分4与结合凸缘10的接合。
此外,这里还可以认识到上述接触元件17如何与结合凸缘10和第二外壳体部分4直接电连接。可以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基环18邻接整体形成在结合凸缘10的内侧16上的径向腹板58的下侧。向上竖立并因此不在基环10的平面中延伸的齿19邻接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外侧。结果,在金属结合凸缘10和也是金属的的第二外壳体部分4之间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此外,这里还指出,在第二外壳体部分4处形成的联接齿59(图1)与配合联接齿60啮合,该联接齿60在结合凸缘10处形成在该径向腹板58的上侧。结果,在围绕轴线B和C的圆周方向上,可以在第二外壳体部分4和结合凸缘10之间设定各种相对和离散的旋转位置。出于清楚的目的,附图标记59、60仅在图6中的一侧示出,特别是联接齿59和配合联接齿60形成为周向闭合环。
图7显示了图6中的局部切口的放大图,特别是在接触元件17的配置的区域中就是这种情况,这意味着,一方面可以识别接触元件17在结合凸缘10处的相应邻接表面,另一方面在第二外壳体部分4处的相应邻接表面。
图8示出了图2中的电插头1的另一剖视图,其中沿着切割线VIII-VIII示出了剖视图。因此切割平面垂直于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的切割平面。
在此可以认识到,第二翼元件31的径向接触突片40邻接凸起44的后侧46。联接销36在该后侧46的相对侧处邻接该径向接触突片40。因此,形成在凹槽壁中的凹槽或自由切口或槽优选地通过该径向接触突片40和联接销36在轴向方向上紧密地填充。
如可以另外认识到的,第一翼元件30的另一个径向联接突片38邻接另一个凸起45的前侧47。在这里,另外的联接销33也浸入到凹槽壁的该凹陷中,因此在此也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紧密地引入联接销33和径向接触突片38。这里也是,该径向接触突片38因此夹紧在前侧47和联接销33之间,因此在两侧机械接触。
通过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在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第二外壳体部分4之间形成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或接地连接。
特别地,可以设想,在该配置中,电插头1具有至少三个单独的外部部件,即第一外壳体部分3、第二外壳体部分4和结合凸缘10,各自都形成单独的接地连接点,从而相对于这些接地连接点形成接地连接链。形成整个接地连接链,使得在所有点处形成小于20mΩ的过渡电阻。
特别地,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或第二外壳体部分4和/或结合凸缘10形成为压铸锌结构元件。
Claims (18)
1.一种具有插头壳体(2)的电插头(1),所述插头壳体具有至少部分金属的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与其分开的至少部分金属的第二外壳体部分(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插头(1)具有布置在所述插头壳体(2)中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以及布置在所述插头壳体(2)中的所述电插头(1)的单件式的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与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分开,其中用于形成导电连接的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连接到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3)和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形成为弯曲模制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具有形成为凹槽的长形基部腹板(26),其中所述基部腹板(26)的凹槽开口(27)向下定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触头(22)接收在所述基部腹板(26)中。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具有长形的基部腹板(26),在所述基部腹板处,在相对于所述基部腹板(26)的纵向轴线(D)的相对侧,形成有凸形弯曲的翼元件(30,31),其中至少一个翼元件(30,31)与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3)电接触以形成接地连接,且至少一个翼元件(30,3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电接触以形成接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翼元件(30,31)具有轴向突出的接触突片(41),所述接触突片进而与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3)电接触以形成接地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翼元件(30,31)通过所述凸形外表面(55)的外表面区域与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电接触以形成接地连接。
8.如前述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翼元件(30,31)具有至少一个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38,40),所述接触突片与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电接触以形成接地连接。
9.如前述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翼元件(30,31)具有联接孔(32,35),以用于插入所述电插头(1)的管状绝缘本体(20)的联接销(33,36)。
10.如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翼元件(31)在所述第二翼元件(31)的联接孔(35)的界定边缘(39)处具有第二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40),且所述第二径向接触突片(40)邻接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第二凸起(44)的后侧(46),特别是轴向夹紧在所述电插头(1)的绝缘本体(20)的第二联接销(36)和所述后侧(46)之间。
11.如权利要求8和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翼元件(30)在所述第一翼元件(30)的联接孔(32)的界定边缘(37)处具有第一径向突出的接触突片(38),且所述第一径向接触突片(38)邻接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的第一凸起(45)的前侧(47),特别是轴向夹紧在所述电插头(1)的绝缘本体(20)的第一联接销(33)和所述前侧(47)之间。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插头(1)具有管状绝缘本体(20),电触头(21)接收在所述管状绝缘本体中,且所述管状绝缘本体布置在所述插头壳体(2)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性接地导体连接元件(25)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20)的外侧,特别是以夹紧方式保持在其上。
14.如权利要求3或4和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20)具有向下敞开的沟槽(53),所述基部腹板(26)布置在所述沟槽中。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插头(1)的外部是管状且至少部分金属的结合凸缘(10),其与所述外壳体部分(3,4)分开且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其中在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和所述结合凸缘(10)之间布置有金属接触元件(17),特别是分段的接触环,通过所述接触环在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和所述结合凸缘(10)之间形成导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插头(1),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3)、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和所述结合凸缘(10)之间的接地连接链在所述接地连接链的所有接地连接点处的过渡电阻小于100mΩ,特别是小于20mΩ。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3)具有外凸耳(48),所述外凸耳接合在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4)中的外凸耳容座(49)中。
1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
其为角度插头,且所述两个外壳体部分(3,4)的结合区域(5,6)的纵向轴线(A,B)以60°和120°之间,特别是80°和100°之间的角度彼此定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7104982.7A DE102017104982B3 (de) | 2017-03-09 | 2017-03-09 | Elektrischer Stecker mit spezifischer Erdung von Außenteilen |
DE102017104982.7 | 2017-03-09 | ||
PCT/EP2018/055848 WO2018162689A1 (en) | 2017-03-09 | 2018-03-08 | Electrical plug with specific earthing of outer part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3603A true CN110383603A (zh) | 2019-10-25 |
CN110383603B CN110383603B (zh) | 2021-08-31 |
Family
ID=6162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6405.0A Active CN110383603B (zh) | 2017-03-09 | 2018-03-08 | 具有外部部分的特定接地的电插头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39610B2 (zh) |
EP (1) | EP3593417B1 (zh) |
CN (1) | CN110383603B (zh) |
DE (1) | DE102017104982B3 (zh) |
WO (1) | WO201816268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74113A (zh) * | 2020-10-15 | 2022-04-19 | 泰连工业有限公司 | 带有包括八个数据传输触头的特定插针布置的电插头 |
CN114498146A (zh) * | 2020-10-27 | 2022-05-13 | 泰连工业有限公司 | 具有摩擦制动装置的电插头,以及布置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84635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江苏英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预理线紧固装置及采用该结构的电插塞连接器及其母座 |
DE102020214935B4 (de) * | 2020-11-27 | 2023-07-27 |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 Gewinkelter Steckverbinder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setzen eines gewinkelten Steckverbinders |
CN114914758A (zh) * | 2021-02-09 | 2022-08-16 | 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用于连接器的嵌件 |
DE102022202695B3 (de) | 2022-03-18 | 2023-03-30 |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 Rundsteckverbinder, Verwendung eines Rundsteckverbinders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undsteckverbinder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1033A (en) * | 1990-09-13 | 1992-09-29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573411A (en) * | 1994-05-31 | 1996-11-12 | I F M Electronic Gmbh | Built-in plug with a grounding wire contact pin |
CN1223487A (zh) * | 1997-12-15 | 1999-07-21 | 莫列斯公司 | 配有接地装置的屏蔽式电连接器 |
CN101228673A (zh) * | 2005-08-12 | 2008-07-23 | 安东-胡梅尔管理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接地触头的弹簧夹的插头 |
CN201303150Y (zh) * | 2008-11-06 | 2009-09-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US20090305558A1 (en) * | 2007-02-02 | 2009-12-10 | Johann Scholler | Angle connector featuring a variable direction of exten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02591A (en) * | 1978-10-10 | 1980-05-13 | Amerace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the remote grounding,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circuits |
GB8702499D0 (en) * | 1987-02-04 | 1987-03-11 | Amp Great Britain | Shielding electrical leads |
US5240424A (en) * | 1990-03-08 | 1993-08-31 |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346403A (en) * | 1993-07-22 | 1994-09-13 | Itt Corporation | Connector grounding arrangement |
US5975955A (en) * | 1997-12-15 | 1999-11-02 | Molex Incorporated |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system |
US6439899B1 (en) * | 2001-12-12 | 2002-08-27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 Connector for high pressure environment |
DE202005000229U1 (de) | 2005-01-09 | 2005-03-31 | Intercontec Pfeiffer Gmbh | Winkelsteckverbinder |
JP4976738B2 (ja) * | 2006-04-25 | 2012-07-18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ース構造及び該アース構造と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DE102014112991A1 (de) * | 2014-09-09 | 2016-03-10 |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 Rundsteckverbinder |
DE202015102170U1 (de) | 2015-04-30 | 2015-05-13 | Intercontec Pfeiffer Industrie-Steckverbindungen Gmbh | Elektrischer Winkelstecker mit Stützring und Verrastring einer Gegenlagerung für ein Federelement |
US9577387B2 (en) * | 2015-05-26 | 2017-02-21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terminal with contact portions in contact with a shielding sheet |
DE202015102710U1 (de) | 2015-05-27 | 2015-06-09 | Ibrahim Dabes | Behälter für eine Wasserpfeife |
US9819099B2 (en) * | 2015-08-13 | 2017-11-14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 Multi-part contact having a front contact portion and a rear crimp contact portion joined together at an angle by a threaded connector |
DE102016213952A1 (de) * | 2016-07-28 | 2018-02-01 | Lq Mechatronik-Systeme Gmbh | Steckverbindungsteil, geschirmte Steckverbindungseinheit und Verriegelungshülse hierfür |
-
2017
- 2017-03-09 DE DE102017104982.7A patent/DE102017104982B3/de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08 CN CN201880016405.0A patent/CN110383603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08 EP EP18710445.0A patent/EP35934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3-08 WO PCT/EP2018/055848 patent/WO2018162689A1/en unknown
-
2019
- 2019-09-09 US US16/564,576 patent/US1123961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1033A (en) * | 1990-09-13 | 1992-09-29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5573411A (en) * | 1994-05-31 | 1996-11-12 | I F M Electronic Gmbh | Built-in plug with a grounding wire contact pin |
CN1223487A (zh) * | 1997-12-15 | 1999-07-21 | 莫列斯公司 | 配有接地装置的屏蔽式电连接器 |
CN101228673A (zh) * | 2005-08-12 | 2008-07-23 | 安东-胡梅尔管理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接地触头的弹簧夹的插头 |
US20090305558A1 (en) * | 2007-02-02 | 2009-12-10 | Johann Scholler | Angle connector featuring a variable direction of extension |
CN201303150Y (zh) * | 2008-11-06 | 2009-09-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74113A (zh) * | 2020-10-15 | 2022-04-19 | 泰连工业有限公司 | 带有包括八个数据传输触头的特定插针布置的电插头 |
CN114498146A (zh) * | 2020-10-27 | 2022-05-13 | 泰连工业有限公司 | 具有摩擦制动装置的电插头,以及布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93652A1 (en) | 2019-12-26 |
US11239610B2 (en) | 2022-02-01 |
DE102017104982B3 (de) | 2018-08-02 |
EP3593417B1 (en) | 2021-11-10 |
WO2018162689A1 (en) | 2018-09-13 |
EP3593417A1 (en) | 2020-01-15 |
CN110383603B (zh) | 2021-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83603A (zh) | 具有外部部分的特定接地的电插头 | |
US10763600B2 (en) | Connector structure | |
CN106574767B (zh) | 接线电部件的安装基座、相应照明模块、制造相关模块的方法和服饰 | |
CN101436736B (zh) | 屏蔽连接器 | |
US9124021B2 (en) | Device connector having outer conductor with a mold portion sandwiched between a bracket and a housing | |
CN104638427B (zh) | 设备用连接器 | |
US20140148045A1 (en) | Device connector | |
EP2456019B1 (en) | Fluidproof connector | |
JP4833826B2 (ja) | 接続部材及び該部材を用いたハーネス接続体 | |
CN109804511A (zh) | 连接器结构 | |
US8748743B2 (en) | Junction box improved locking portion | |
KR20090099535A (ko) | 접속부재 및 하니스 접속체 | |
CN109845046A (zh) | 连接器结构 | |
TWI491126B (zh) | 具有改良裝線耳之接觸安全保險絲模組 | |
EP3483988B1 (en) | Connector | |
JP611682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7210542A (zh) | 电触头装置 | |
JP6619812B2 (ja) | 可撓性導体膜用のプラグコネクタ | |
CN104638461B (zh) | 连接器 | |
US20130012058A1 (en) | Junction box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 |
JP5916896B2 (ja) | 差込プラグ、及び差込プラグ付コード | |
CN104577410B (zh) | 用于将至少一个保护插头装配在终端设备中的装置 | |
CN104022391B (zh) | 电气元件的密封结构 | |
CN101841100B (zh) | 带敛缝外壳的电连接器和屏蔽电缆束 | |
JP4885704B2 (ja) | ハーネス接続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