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1150B -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1150B
CN110371150B CN201910698205.4A CN201910698205A CN110371150B CN 110371150 B CN110371150 B CN 110371150B CN 201910698205 A CN201910698205 A CN 201910698205A CN 110371150 B CN110371150 B CN 110371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op cover
swing arm
shifting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82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1150A (zh
Inventor
曾盛华
袁立峰
刘小毅
曾轩昂
付建新
刘波
黄华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Huashe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Huash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Huash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Huash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82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1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1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1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1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1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9/00Wagon or like covers; Tarpaulins; Movable or foldable roofs
    • B61D39/006Opening and clos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其是在车体端面上设置拨动机构且沿车体宽度方向,在车体顶部敞口处设置伸缩顶盖,将所述伸缩顶盖与所述拨动机构配合连接,在地面上设置阻挡块;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动机构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从而使得拨动机构动作,进而通过拨动机构带动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本发明能自动开启或关闭顶盖,无需增设动力机构或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减小了顶盖的加装难度和加装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盖开闭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背景技术
货运敞口车是指具有端壁、侧壁、地板而无车顶,向上敞开的货车,主要供运送煤炭、矿石、矿建物资、木材、钢材等大宗货物用,也可用来运送重量不大的机械设备。因此,敞车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在货车组成中数量最多。
为了防止在货运敞口车在运输途中,车厢中的煤炭等物品洒落到沿线,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一般需要在车厢顶部蒙盖帆布或其他遮篷物。目前,在车厢顶部蒙盖或拆卸帆布时,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但是这样操作起来,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为此,在现有技术中设计了一些能自动开启的活动顶盖,但是,这样活动顶盖的开启和关闭都需要通过设置在敞车上的动力机构或是通过人工手动操作,这样就增加了活动顶盖的加装成本和加装难度。
申请人已申请的相关专利文献如下:
一、授权公告号为CN207481910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6月12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货运敞口车折叠式活动顶盖的开闭机构,包括设置在敞车上的折叠式活动顶盖,所述折叠式活动顶盖包括折叠式活动顶盖一和折叠式活动顶盖二,折叠式活动顶盖一和折叠式活动顶盖二均能从敞车的中部分别向敞车的两端收拢打开;所述开闭机构还包括带式传动机构,所述带式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转轴一转动连接在敞车两侧的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二、通过转轴二转动连接在敞车两侧的转动轮三和转动轮四以及传动带,传动带包括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三之间通过传动带一配合传动连接,转动轮二和转动轮四之间通过传动带二配合传动连接;折叠式活动顶盖一的一端与传动带一 的一侧相连接且在折叠式活动顶盖一的一端上设置有外凸部一,折叠式活动顶盖一的另外一端固接在敞车上,折叠式活动顶盖二的一端与传动带二的一侧相连接且在折叠式活动顶盖二的一端上设置有外凸部二,传动带一的一侧移动方向与传动带二的一侧移动方向相反,折叠式活动顶盖二的另外一端也固接在敞车上;在位于敞车两侧的地面上分别设置有挡块装置一和挡块装置二,当敞车移动时,通过挡块装置一与外凸部一相接触,从而带动带式传动机构朝一个方向转动,以使得折叠式活动顶盖一和折叠式活动顶盖二均从敞车的中部分别向敞车的两端收拢打开;当敞车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时,通过挡块装置二与外凸部 二相接触,从而带动带式传动机构朝相反的另外一个方向转动,以使得折叠式活动顶盖一和折叠式活动顶盖二均从敞车的两端向敞车的中部伸出关闭。
二、授权公告号为CN207225367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4月13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货运敞口车的折叠式活动顶盖,包括设置在敞车车厢顶部上的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折叠式盖板和设置在敞车车厢上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带式传动机构和驱动带式传动机构转动的气动马达,折叠式盖板的一端与敞车车厢固接,折 叠式盖板的另外一端与带式传动机构的传动带连接,在传动带的带动下,折叠式盖板的另外一端能沿轨道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折叠式盖板打开将敞车车厢顶部开口遮挡住或使得折叠式盖板收拢在一起将敞车车厢顶部开口外露出来。
三、授权公告号为CN207225366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4月13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驱动的货运敞口车的卷曲式可折叠顶盖,车厢的两端都设有驱动机构,车厢的上方设有顶盖,顶盖的前端固定在前端的驱动机构上,转动前端的驱动机构能将顶盖卷曲在前端的驱动机构上,将车厢上的顶盖打开;顶盖的后端与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后端的驱动机构上,转动后端的驱动机构能将绳索卷曲在后端的驱动机构上,将车厢上的顶盖闭合。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方案与本申请均不相似。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使其能自动开启或关闭顶盖,无需增设动力机构或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减小顶盖的加装难度和加装成本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其能自动开启或关闭顶盖,无需增设动力机构或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减小了顶盖的加装难度和加装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其是在车体端面上设置拨动机构且沿车体宽度方向,在车体顶部敞口处设置伸缩顶盖,将所述伸缩顶盖与所述拨动机构配合连接,在地面上设置阻挡块;
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动机构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从而使得拨动机构动作,进而通过拨动机构带动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优选的,所述拨动机构设置为摆臂式机构,所述摆臂式机构包括拨杆和摆臂,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拨杆之间通过传动机构配合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拨杆的转动能带动摆臂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车体连接,伸缩顶盖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杆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带动拨杆转动,进而通过拨杆的转动带动摆臂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从而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优选的,所述摆臂式机构设置有二个,包括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端端面上,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车体连接,伸缩顶盖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以及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所述拨杆包括拨杆一和拨杆二,所述拨杆一和拨杆二均包括横向连杆和与所述横向连杆垂直的拨杆本体,拨杆本体的一端与横向连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采用转向器,转向器设置在车体端面上,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转向器的联轴一和联轴二配合传动连接,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联轴一、联轴二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沿车体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摆臂的一端与转向器的联轴三配合转动连接,转向器的联轴三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倾斜状态;所述摆臂式机构一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摆臂式机构二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成对角关系设置,所述摆臂式机构一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摆臂式机构二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也成对角关系设置;
在车体移动过程中,通过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中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地面阻挡块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打开。
优选的,顶盖开闭的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此时,是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当需要打开车体敞口进行装货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一和阻挡块二,然后控制车体朝阻挡块一和阻挡块二的方向移动,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一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二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摆动以及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摆动,从而将顶盖回缩收拢使得车体敞口打开进行装货,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打开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 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当装货完毕后,控制车体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此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三和阻挡块四,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三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四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反向摆动将顶盖伸出张开使得车体敞口被遮盖住,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被顶盖遮挡住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 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各拨杆回到原位,以便进行下次的顶盖开闭操作。
优选的,在车体敞口处且位于车体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沿车体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伸缩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根顶盖支撑导杆和连接在多根顶盖支撑导杆上的顶盖,每根顶盖支撑导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导轮,通过将每根顶盖支撑导杆两端的导轮分别与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配合滑动连接,从而使得多根顶盖支撑导杆滑动连接在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之间;
多根顶盖支撑导杆中两边最外侧的两根顶盖支撑导杆为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和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与摆臂的另外一端连接;
在车体两端面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侧部导轨一和侧部导轨二,所述侧部导轨一和侧部导轨二的一端分别与顶盖导轨一的一端和顶盖导轨二的一端相连通;在位于侧部导轨一和侧部导轨二处还分别设置有弹簧一和弹簧二,弹簧一的一端与车体固接,弹簧一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一端连接,弹簧二的一端与车体固接,弹簧二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另外一端连接;当顶盖伸出张开后,所述弹簧一和弹簧二均处于拉伸状态,当顶盖回缩收拢后,所述弹簧一和弹簧二均恢复原态。
优选的,在车体两端端面的顶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
所述伸缩顶盖为卷簧式顶盖,所述卷簧式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和顶盖,顶盖的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连接,顶盖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一中通过卷簧一与支撑座一配合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另外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二中通过卷簧二与支撑座二配合连接,使得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能转动的连接在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之间;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的一端与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的另外一端与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优选的,在车体两端端面的顶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所述伸缩顶盖为卷簧式顶盖,所述卷簧式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和顶盖,顶盖的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连接,顶盖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一中与支撑座一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另外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二中与支撑座二配连接,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卷簧座一,在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卷簧座二,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的两端分别伸入到卷簧座一和卷簧座二中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转动连接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杆和链轮链条往复机构,所述拨杆和链轮链条往复机构之间通过传动机构配合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拨杆的转动能带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链轮链条往复机构连接;
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杆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带动拨杆转动,进而通过拨杆的转动带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优选的,所述拨杆包括拨杆一和拨杆二,所述拨杆一和拨杆二均包括横向连杆和与所述横向连杆垂直的拨杆本体,拨杆本体的一端与横向连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链轮链条往复机构包括链轮链条机构和与所述链轮链条机构配合转动的链轮链条传动组,所述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与伸缩顶盖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采用转向器,转向器设置在车体端面上,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转向器的联轴一和联轴二配合传动连接,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联轴一、联轴二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沿车体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转向器的联轴三上设置有联轴链轮,联轴链轮与链轮链条传动组配合传动连接,转向器的联轴三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拨动机构设置有二个,包括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端端面上,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拨动机构一的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以及拨动机构二的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连接;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倾斜状态;所述拨动机构一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拨动机构二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成对角关系设置,所述拨动机构一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拨动机构二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也成对角关系设置;
在车体移动过程中,通过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中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地面阻挡块相接触,从而带动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打开。
优选的,顶盖开闭的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当需要打开车体敞口进行装货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三和阻挡块四,然后控制车体朝阻挡块三和阻挡块四的方向移动,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三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四相接触,从而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拨动机构一的链条运转以及拨动机构一的链条运转,从而将顶盖回缩收拢使得车体敞口打开进行装货,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打开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 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当装货完毕后需要遮挡车体敞口时,控制车体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此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五和阻挡块六,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五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六相接触,从而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拨动机构一的链条和拨动机构二的链条反向运转将顶盖伸出张开使得车体敞口被遮盖住,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被顶盖遮挡住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各拨杆回到原位,以便进行下次的顶盖开闭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自动开启或关闭顶盖,无需增设动力机构或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减小了顶盖的加装难度和加装成本。通过对侧部容纳槽的设置,使得货运敞车在进行装货时,能将车体敞口完全打开,提高了装货的效率。通过在链条上设置多个勾体,增加了顶盖开、闭的流畅性,进一步保证了货运敞车装载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在顶盖导轨上设置U型集水槽和排水孔,能避免雨水进入到车体内部中。通过在车体两端部设置摆臂式机构分别与伸缩顶盖配合连接,这样更加便于伸缩顶盖的顺利张开或收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摆臂式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未打开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打开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拨杆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摆臂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之间设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开闭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开闭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开闭的原理示意图三;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开闭的原理示意图四;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位于车体一端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沿D-D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顶盖、顶盖支撑导杆一、顶盖支撑导杆二和摆臂以及车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拨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拨动机构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25为发明实施例4中顶盖打开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G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1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 敞口,3. 伸缩顶盖,4. 拨杆,5. 摆臂,6. 传动机构,611. 联轴一,612. 联轴二,613. 联轴三,7. 顶盖导轨一,8. 顶盖导轨二,9. 顶盖支撑导杆,911.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2. 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3. 轮轴,10. 顶盖,11. 导轮,12. 侧部导轨一,13. 侧部导轨二,14. 弹簧一,15. 连接座一,16. 限位块一,17. 支撑架,171.U型集水槽,18. 导槽,19. 连接片,191.腰孔,20. 排水孔,21. 摆臂式机构一,22. 摆臂式机构二,23. 拨杆一,24. 拨杆二,25. 横向连杆,26. 拨杆本体,27. 轴承座,28. 阻挡块一,29. 阻挡块二,30. 阻挡块三,31. 阻挡块四,32. 接触滚轮,33. 支撑座一,34. 卷簧一,35. 卷簧座一,36. 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7. 侧部容纳槽一,38. 链轮链条机构,381.链条,382. 链轮,39. 链轮链条传动组,391. 传动链轮,392. 传动链条一,40. 联轴链轮,41. 传动链条二,42. 勾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其是在车体1端面上设置拨动机构且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在车体顶部敞口2处设置伸缩顶盖3,将所述伸缩顶盖3与所述拨动机构配合连接,在地面上设置阻挡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车体1移动使得拨动机构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从而使得拨动机构动作,进而通过拨动机构带动伸缩顶盖3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2打开。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能自动开启或关闭顶盖,无需增设动力机构或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减小了顶盖的加装难度和加装成本。
所述拨动机构设置为摆臂式机构,所述摆臂式机构包括拨杆4和摆臂5,所述摆臂5的一端与拨杆5之间通过传动机构6配合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拨杆5的转动能带动摆臂5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Y方向)来回摆动,所述伸缩顶盖3的一端与车体1连接,伸缩顶盖3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摆臂5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通过车体1移动使得拨杆4与地面上的阻挡块(图中未示出)相接触,带动拨杆4转动,进而通过拨杆4的转动带动摆臂5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Y方向)来回摆动,从而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车体敞口2处且位于车体1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顶盖导轨一7和顶盖导轨二8,顶盖导轨一7和顶盖导轨二8为弧形状且顶盖导轨一7和顶盖导轨二8均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设置,伸缩顶盖3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X方向)设置的多根顶盖支撑导杆9和连接在多根顶盖支撑导杆9上的顶盖10,每根顶盖支撑导杆9的两端均设置有导轮11,通过将每根顶盖支撑导杆两端的导轮11分别与顶盖导轨一7和顶盖导轨二8配合滑动连接,从而使得多根顶盖支撑导杆9滑动连接在顶盖导轨一7和顶盖导轨二8之间,所述顶盖10可采用PVC材料、帆布或其他遮篷物制成;
多根顶盖支撑导杆9中两边最外侧的两根顶盖支撑导杆设为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和外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与车体1连接,外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与摆臂5的另外一端连接,从而在摆臂5的来回摆动下能带动顶盖10伸出张开或回缩收拢。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车体1两端面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侧部导轨一12和侧部导轨二13,所述侧部导轨一12和侧部导轨二13的一端分别与顶盖导轨一7的一端和顶盖导轨二8的一端相连通;在位于侧部导轨一12和侧部导轨二13处还分别设置有弹簧一14和弹簧二,弹簧一14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一15与车体1固接,弹簧一14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一端连接,弹簧二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二与车体固接,弹簧二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另外一端连接;当顶盖10伸出张开后,所述弹簧一14和弹簧二均处于拉伸状态,当顶盖10回缩收拢后,所述弹簧一14和弹簧二均恢复原态。本实施例在通过摆臂带动顶盖10伸出张开后,此时,多个顶盖支撑导杆9均位于顶盖导轨上,从而使得顶盖10张开将车体敞口2遮挡住,此时,受到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拉力作用,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控制摆臂反向转动带动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反向移动时,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也反向移动,从而最终使得大多数顶盖支撑导杆移动到侧部导轨上,进而使得顶盖10也收拢容纳在车体侧部上。这样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货运敞车在进行装货时,能将车体敞口完全打开;另外,也增加了顶盖开启和关闭的流畅性,进一步保证了货运敞车装载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可采用拉簧。
在侧部导轨一12和侧部导轨二13上还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一16和限位块二,当顶盖回缩收拢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一16和限位块二相接触。在顶盖回缩时,通过设置限位块对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进行限位,因此,能保证顶盖的回缩位置。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顶盖导轨一7和顶盖导轨二8均包括设置在车体端部上的支撑架17和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设置在支撑架17上的弧形导槽18,每根顶盖支撑导杆9两端的导轮11分布伸入到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的导槽18中配合滑动连接。在摆臂5的另外一端上还设置有L型连接片19,在L型连接片19的一边上开有腰孔191,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的导轮的轮轴913穿过腰孔191与L型连接片19配合连接,由于顶盖导轨为弧形,这样设置能保证摆臂在摆动的过程中更好的带动顶盖支撑导杆沿顶盖导轨来回移动。
所述支撑架17的顶部设置为U型集水槽171,导槽18设置在U型集水槽171的一侧边上,在所述U型集水槽171的一侧边上还开有排水孔20;每根顶盖支撑导杆9的两端端面分别与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的U型集水槽171的一侧边之间留有间隙L。当遇到风雨天气时,雨水会沿着顶盖落入到U型集水槽中,再通过排水孔排出,这样能避免雨水进入到车体内部中。
如图1所示,所述摆臂式机构设置有二个,包括摆臂式机构一2111和摆臂式机构二22,摆臂式机构一2111和摆臂式机构二22分别设置在车体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伸缩顶盖3的一端与车体1连接,伸缩顶盖3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摆5臂的另外一端以及摆臂式机构二22的摆臂5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如图3和图4以及图8和图9所示,所述拨杆4包括L型拨杆一23和L型拨杆二24,所述拨杆一23和拨杆二24均包括横向连杆25和与所述横向连杆25垂直的拨杆本体26,拨杆本体26的一端与横向连杆25的一端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6采用转向器,转向器设置在车体端面上,所述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的另外一端和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转向器的联轴一611和联轴二612配合传动连接,所述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联轴一611、联轴二612和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依次设置,摆臂5的一端与转向器的联轴三613配合转动连接,转向器的联轴三613沿车体的长度方向(X方向)设置;拨杆与阻挡物接触后,拨杆在沿车体长度方向(X方向)上产生转动,通过转向器转换力的作用方向从而带动摆臂在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上来回摆动。在本实施例中,转向器采用T系列螺旋锥齿轮转向箱。横向连杆25的中部均通过轴承座27与车体端面转动连接。在转向器中,联轴一611和联轴二612为输入轴,联轴三613为输出轴。
如图1和图10所示,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和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26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26处于倾斜状态;在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和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26也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26也处于倾斜状态;所述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图10中D1杆)和所述摆臂式机构二22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图10中D2杆)成对角关系设置,所述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如图10中E1杆)和所述摆臂式机构二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如图10中E2杆)也成对角关系设置;
在车体移动过程中,通过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中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地面阻挡块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打开。
顶盖开闭的具体过程如下:
如图11所示,假设此时,是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的拨杆本体26处于垂直状态(如D1杆),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26处于倾斜状态(如E1杆);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的拨杆本体26处于倾斜状态(如E2杆),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26处于垂直状态(如D2杆);
当需要打开车体敞口进行装货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1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2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一28和阻挡块二29,然后控制车体朝阻挡块一28和阻挡块二29的方向移动(如图中的E向),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1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一28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2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二29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摆臂5摆动以及摆臂式机构二 22的摆臂5摆动,从而将顶盖回缩收拢使得车体敞口打开进行装货,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转动和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顺时针转动,则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逆时针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打开后,如图12所示,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的拨杆本体26处于倾斜状态(如D1杆), 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的拨杆本体26处于倾斜状态(如D2杆),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26处于垂直状态(如E1杆),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26处于垂直状态(如E2杆)。上述倾斜状态和垂直状态均是与地面水平面相比较来描述的。
如图13所示,当装货完毕后,控制车体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如图中E向),此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1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2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三30和阻挡块四31,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1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三30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2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四31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转动和带动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摆臂5和摆臂式机构二22的摆臂5反向摆动将顶盖伸出张开使得车体敞口被遮盖住,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转动和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顺时针转动,则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逆时针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被顶盖遮挡住后,如图14所示,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26处于倾斜状态(如E1杆),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二24的拨杆本体26处于倾斜状态(如E2杆), 摆臂式机构一2111的拨杆一23的拨杆本体26处于垂直状态(如D1杆),摆臂式机构二22的拨杆一23的拨杆本体26处于垂直状态(如D2杆),各拨杆回到原位,以便进行下次的顶盖开闭操作。
反之亦然。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块采用楔块型,阻挡块可采用升降式结构设置在地面上,如在地面上设置一个升降装置,阻挡块设置在升降装置上,平时,升降装置处于回缩状态,带动阻挡块也处于回缩状态;当需要其中一个阻挡块工作时,只要控制升降装置升起,就能带动阻挡块伸出进行工作。在这里,阻挡块还可以采用旋转式结构设置在地面上,平时,阻挡块与选装装置相连且阻挡块位于拨杆本体一侧位置,当需要其中一个阻挡块工作时,只要控制旋转装置旋转,就能带动阻挡块旋转至拨杆本体的前面位置进行工作。在拨杆本体与阻挡块接触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接触滚轮32,通过设置接触滚轮32能更加便于与楔块型阻挡块的接触。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伸缩顶盖的设置方式和结构的不同。
如图15至图18所示,在车体1两端端面的顶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座一33和支撑座二;
所述伸缩顶盖3为卷簧式顶盖,所述卷簧式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X方向)设置的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和顶盖10,顶盖10的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连接,顶盖10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一33中通过卷簧一34与支撑座一33配合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另外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二中通过卷簧二与支撑座二配合连接,使得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能转动的连接在支撑座一33和支撑座二之间;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的一端与摆臂式机构一211的摆臂5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的另外一端与摆臂式机构二22的摆臂5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这样,当需要将敞口遮盖住时,控制摆臂5带动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朝远离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一侧摆动,这样使得顶盖10拉开将敞口遮盖住,在此过程中,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受到顶盖10的作用力开始转动,由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转动从而使得卷簧一和卷簧二在扭矩作用下产生弯曲弹性变形;当需要将敞口打开时,控制摆臂5带动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朝靠近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一侧摆动,在此过程中,在卷簧一和卷簧二的回复力作用下,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开始反向转动,使得顶盖10缠绕包裹在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上,从而将车体敞口打开,车体敞口打开后,卷簧一和卷簧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伸缩顶盖的设置方式和结构的不同。
如图19所示,在车体1两端端面的顶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座一33和支撑座二,所述伸缩顶盖3为卷簧式顶盖,所述卷簧式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和顶盖10,顶盖10的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连接,顶盖10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一33中与支撑座一33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另外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二中与支撑座二配连接,在摆臂式机构一21的摆臂5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卷簧座一35,在摆臂式机构二22的摆臂5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卷簧座二,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的两端分别伸入到卷簧座一35和卷簧座二中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转动连接在摆臂式机构一21的摆臂5的另外一端和摆臂式机构二22的摆臂5的另外一端之间。
当需要将敞口遮盖住时,控制摆臂5带动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朝远离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一侧摆动,这样使得顶盖10拉开将敞口遮盖住,在此过程中,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受到顶盖10的作用力开始转动,由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的转动从而使得卷簧座一和卷簧座二中的卷簧在扭矩作用下产生弯曲弹性变形;当需要将敞口打开时,控制摆臂5带动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朝靠近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1的一侧摆动,在此过程中,在卷簧座一和卷簧座二中的卷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开始反向转动,使得顶盖10缠绕包裹在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上,从而将车体敞口打开,车体敞口打开后,卷簧座一和卷簧座二中的卷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传动机构的设置方式和结构的不同。
如图20至图22所示,所述拨动机构6包括拨杆4和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所述拨杆4和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之间通过传动机构6配合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拨杆4的转动能带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沿车体的宽度方向(Y方向)往复运动,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所述伸缩顶盖3的一端与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连接;
通过车体1移动使得拨杆4与地面上的阻挡块(图中未示出)相接触,带动拨杆4转动,进而通过拨杆4的转动带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沿车体的宽度方向(Y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得伸缩顶盖3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3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912与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连接,从而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的往复运动下能带动顶盖10伸出张开或回缩收拢。
限位块一16和限位块二均为L型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16和侧部导轨一11之间构成侧部容纳槽一37,所述限位块二和侧部导轨二之间构成侧部容纳槽二。当顶盖回缩收拢后,除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之外的其他顶盖支撑导杆9的两端导轮均移动至侧部容纳槽一37和侧部容纳槽二中。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货运敞车在进行装货时,能将车体敞口完全打开,提高了装货的效率。
如图21至图23所示,所述拨杆4包括拨杆一23和拨杆二24,所述拨杆一23和拨杆二24均包括横向连杆25和与所述横向连杆25垂直的拨杆本体26,拨杆本体26的一端与横向连杆25的一端连接;
所述链轮链条往复机构36包括链轮链条机构38和与所述链轮链条机构38配合转动的链轮链条传动组39,所述链轮链条机构38中的链条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6采用转向器,转向器设置在车体1端面上,所述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的另外一端和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转向器的联轴一611和联轴二612配合传动连接,所述拨杆一23的横向连杆25、联轴一611、联轴二612和拨杆二24的横向连杆25沿车体宽度方向(Y方向)依次设置,在转向器的联轴三613上设置有联轴链轮40,联轴链轮40与链轮链条传动组39配合传动连接,转向器的联轴三613沿车体的长度方向(X方向)设置;在转向器中,联轴一611和联轴二612为输入轴,联轴三613为输出轴;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器采用T系列螺旋锥齿轮转向箱。横向连杆25的中部均通过轴承座27与车体端面转动连接。
所述拨动机构设置有二个,包括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端端面上,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拨动机构一的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以及拨动机构二的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连接;
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倾斜状态;所述拨动机构一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拨动机构二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成对角关系设置,所述拨动机构一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拨动机构二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也成对角关系设置;
在车体移动过程中,通过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中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地面阻挡块相接触,从而带动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打开。
如图24所示,链轮链条机构38包括链条381和与所述链条381相配合的多个链轮382,链轮382转动设置在车体端面上,所述链轮链条传动组39包括多级传动链轮391和与所述多级传动链轮相互配合的传动链条一392,链轮链条机构38和链轮链条传动组39之间是通过链条381与多级传动链轮中的一个传动链轮391相配合传动而连接起来的。在本实施例中,多级传动链轮共设置有四个传动链轮391,分别传动链轮A1, 传动链轮A2, 传动链轮A3和传动链轮A4,其中,传动链轮A1和传动链轮A2为同轴链轮且传动链轮A1的直径大于传动链轮A2的直径,传动链轮A3和传动链轮A4为同轴链轮且传动链轮A4的直径大于传动链轮A3的直径,通过链条381将传动链轮A4和链轮382配合传动连接,从而将链轮链条机构38和链轮链条传动组39之间传动连接起来。转向器的联轴链轮40和链轮链条传动组39之间是通过传动链条二41配合连接起来的,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传动链条二41将联轴链轮40和传动链轮A2配合连接起来,从而将链轮链条传动组39和转向器之间传动连接起来的。在本实施例中,链轮链条传动组相当于齿轮传动组的作用,主要起到调整传动比的作用,从而保证拨杆本体转动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能带动链条运行一定的范围,进而保证顶盖能全部伸出或收拢。至于多级传动链轮中传动链轮的具体数量、直径大小及其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按照实际所需的传动比进行设置。
如图25至图27所示,在所述链条381上设置有多个勾体42,当顶盖回缩收拢时,利用多个勾体42分别勾住除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之外的其他顶盖支撑导杆9,从而带动所述其他顶盖支撑导杆9和链条381一起移动。多个勾体42的开口朝向侧部容纳槽一侧,以便于勾住除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之外的其他顶盖支撑导杆9。这样设置,增加了顶盖开、闭的流畅性,进一步保证了货运敞车装载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需要打开车体敞口时,由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与链条381是连接在一起的,只要控制链条381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只要控制链条381朝靠近侧部容纳槽的一侧运动(即图25中逆时针方向),从而带动多个顶盖支撑导杆9朝侧部容纳槽一侧移动,最终只保留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912停留在顶盖导轨上,而其他顶盖支撑导杆9均落入侧部容纳槽中,此时,顶盖712被回缩收拢,车体敞口处于打开状态;当需要遮盖车体敞口时,只要控制链条381朝远离侧部容纳槽的一侧运动(即图25中顺时针方向),就能带动多个顶盖支撑导杆9均移动位于顶盖导轨上,从而使得顶盖张开将车体敞口遮挡住。
在本实施例中,顶盖开闭的具体开闭原理和实施例1中的开闭原理类似,只是在实施例1中的转向器的联轴三613是与摆臂连接,通过联轴三613的来回转动带动摆臂来回摆动将顶盖打开或关闭的,而在本实施例中的转向器的联轴三613是与链轮链条往复机构连接,通过通过联轴三613的来回转动带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中的链条381来回运动将顶盖打开或关闭的。
本实施例中顶盖开闭的具体过程如下(可参考图11至图14):
请参考图11,假设此时,是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如D1杆),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如E1杆);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如E2杆),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如D2杆);
当需要打开车体敞口进行装货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1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2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三和阻挡块四(相当于图中阻挡块一28和阻挡块二29),然后控制车体朝阻挡块三和阻挡块四的方向移动(如图中的E向),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1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三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D2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四相接触,从而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拨动机构一的链条381运转以及拨动机构二的链条381运转,从而将顶盖回缩收拢使得车体敞口打开进行装货,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拨杆一的横向连杆顺时针转动,则拨杆二的横向连杆逆时针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打开后,请参考图12,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如D1杆), 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如D2杆),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如E1杆),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如E2杆)。上述倾斜状态和垂直状态均是与地面水平面相比较来描述的。
请参考图13,当装货完毕后,控制车体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如图中E向),此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1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2杆)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五和阻挡块六(相当于图中阻挡块三30和阻挡块四31),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1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五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如E2杆)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六相接触,从而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拨动机构一的链条381和拨动机构二的链条381反向运转将顶盖伸出张开使得车体敞口被遮盖住,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拨杆二的横向连杆顺时针转动,则拨杆一的横向连杆逆时针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被顶盖遮挡住后,请参考图14,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如E1杆),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如E2杆), 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如D1杆),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如D2杆),各拨杆回到原位,以便进行下次的顶盖开闭操作。
综上,本发明能自动开启或关闭顶盖,无需增设动力机构或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减小了顶盖的加装难度和加装成本。通过对侧部容纳槽的设置,使得货运敞车在进行装货时,能将车体敞口完全打开,提高了装货的效率。通过在链条上设置多个勾体,增加了顶盖开、闭的流畅性,进一步保证了货运敞车装载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在顶盖导轨上设置U型集水槽和排水孔,能避免雨水进入到车体内部中。通过在车体两端部设置摆臂式机构分别与伸缩顶盖配合连接,这样更加便于伸缩顶盖的顺利张开或收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车体端面上设置拨动机构且沿车体宽度方向,在车体顶部敞口处设置伸缩顶盖,将所述伸缩顶盖与所述拨动机构配合连接,在地面上设置阻挡块;
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动机构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从而使得拨动机构动作,进而通过拨动机构带动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所述拨动机构设置为摆臂式机构,所述摆臂式机构包括拨杆和摆臂,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拨杆之间通过传动机构配合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拨杆的转动能带动摆臂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车体连接,伸缩顶盖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杆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带动拨杆转动,进而通过拨杆的转动带动摆臂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从而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式机构设置有二个,包括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端端面上,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车体连接,伸缩顶盖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以及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所述拨杆包括拨杆一和拨杆二,所述拨杆一和拨杆二均包括横向连杆和与所述横向连杆垂直的拨杆本体,拨杆本体的一端与横向连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采用转向器,转向器设置在车体端面上,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转向器的联轴一和联轴二配合传动连接,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联轴一、联轴二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沿车体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摆臂的一端与转向器的联轴三配合传动连接,转向器的联轴三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倾斜状态;所述摆臂式机构一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摆臂式机构二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成对角关系设置,所述摆臂式机构一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摆臂式机构二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也成对角关系设置;
在车体移动过程中,通过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中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地面阻挡块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顶盖开闭的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此时,是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当需要打开车体敞口进行装货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一和阻挡块二,然后控制车体朝阻挡块一和阻挡块二的方向移动,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一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二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摆动以及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摆动,从而将顶盖回缩收拢使得车体敞口打开进行装货,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打开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
当装货完毕后,控制车体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此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三和阻挡块四,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三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四相接触,从而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反向摆动将顶盖伸出张开使得车体敞口被遮盖住,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被顶盖遮挡住后,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摆臂式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摆臂式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各拨杆回到原位,以便进行下次的顶盖开闭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体敞口处且位于车体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沿车体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伸缩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根顶盖支撑导杆和连接在多根顶盖支撑导杆上的顶盖,每根顶盖支撑导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导轮,通过将每根顶盖支撑导杆两端的导轮分别与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配合滑动连接,从而使得多根顶盖支撑导杆滑动连接在顶盖导轨一和顶盖导轨二之间;
多根顶盖支撑导杆中两边最外侧的两根顶盖支撑导杆为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和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与摆臂的另外一端连接;
在车体两端面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侧部导轨一和侧部导轨二,所述侧部导轨一和侧部导轨二的一端分别与顶盖导轨一的一端和顶盖导轨二的一端相连通;在位于侧部导轨一和侧部导轨二处还分别设置有弹簧一和弹簧二,弹簧一的一端与车体固接,弹簧一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一端连接,弹簧二的一端与车体固接,弹簧二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另外一端连接;当顶盖伸出张开后,所述弹簧一和弹簧二均处于拉伸状态,当顶盖回缩收拢后,所述弹簧一和弹簧二均恢复原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体两端端面的顶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
所述伸缩顶盖为卷簧式顶盖,所述卷簧式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和顶盖,顶盖的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连接,顶盖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一中通过卷簧一与支撑座一配合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另外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二中通过卷簧二与支撑座二配合连接,使得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能转动的连接在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之间;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的一端与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的另外一端与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体两端端面的顶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所述伸缩顶盖为卷簧式顶盖,所述卷簧式顶盖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和顶盖,顶盖的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连接,顶盖的另外一端与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一中与支撑座一连接,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一的另外一端伸入到支撑座二中与支撑座二配合连接,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卷簧座一,在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上设置有卷簧座二,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的两端分别伸入到卷簧座一和卷簧座二中配合连接,从而使得外侧顶盖支撑导杆二转动连接在摆臂式机构一的摆臂的另外一端和摆臂式机构二的摆臂的另外一端之间。
7.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车体端面上设置拨动机构且沿车体宽度方向,在车体顶部敞口处设置伸缩顶盖,将所述伸缩顶盖与所述拨动机构配合连接,在地面上设置阻挡块;
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动机构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从而使得拨动机构动作,进而通过拨动机构带动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拨杆和链轮链条往复机构,所述拨杆和链轮链条往复机构之间通过传动机构配合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拨杆的转动能带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链轮链条往复机构连接;
通过车体移动使得拨杆与地面上的阻挡块相接触,带动拨杆转动,进而通过拨杆的转动带动链轮链条往复机构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张开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使得伸缩顶盖沿车体宽度方向回缩收拢将车体敞口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包括拨杆一和拨杆二,所述拨杆一和拨杆二均包括横向连杆和与所述横向连杆垂直的拨杆本体,拨杆本体的一端与横向连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链轮链条往复机构包括链轮链条机构和与所述链轮链条机构配合转动的链轮链条传动组,所述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与伸缩顶盖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采用转向器,转向器设置在车体端面上,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的另外一端分别与转向器的联轴一和联轴二配合传动连接,所述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联轴一、联轴二和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沿车体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转向器的联轴三上设置有联轴链轮,联轴链轮与链轮链条传动组配合传动连接,转向器的联轴三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拨动机构设置有二个,包括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分别设置在车体的两端端面上,所述伸缩顶盖的一端与拨动机构一的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以及拨动机构二的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连接;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和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中,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垂直状态,另外一个拨杆本体也处于倾斜状态;所述拨动机构一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拨动机构二的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成对角关系设置,所述拨动机构一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和所述拨动机构二的处于倾斜状态的拨杆本体也成对角关系设置;
在车体移动过程中,通过拨动机构一和拨动机构二中处于垂直状态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地面阻挡块相接触,从而带动链轮链条机构中的链条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将车体敞口遮盖住或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开闭方法,其特征在于:顶盖开闭的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当需要打开车体敞口进行装货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五和阻挡块六,然后控制车体朝阻挡块五和阻挡块六的方向移动,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五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六相接触,从而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拨动机构一的链条运转以及拨动机构二的链条运转,从而将顶盖回缩收拢使得车体敞口打开进行装货,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打开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 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当装货完毕后需要遮挡车体敞口时,控制车体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此时,在位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和位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一侧的前方地面上分别设置阻挡块七和阻挡块八,在车体的移动过程中,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七相接触以及利用处于垂直状态的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的另外一端与阻挡块八相接触,从而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通过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带动拨动机构一的链条和拨动机构二的链条反向运转将顶盖伸出张开使得车体敞口被遮盖住,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和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的同时,由于两个转向器的作用,能同时带动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带动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横向连杆朝着与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横向连杆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当车体敞口被顶盖遮挡住后,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拨动机构一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一的拨杆本体处于倾斜状态,拨动机构二的拨杆二的拨杆本体处于垂直状态;各拨杆回到原位,以便进行下次的顶盖开闭操作。
CN201910698205.4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Active CN110371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205.4A CN110371150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8205.4A CN110371150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1150A CN110371150A (zh) 2019-10-25
CN110371150B true CN110371150B (zh) 2021-06-15

Family

ID=68257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8205.4A Active CN110371150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1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9061B (zh) * 2020-10-27 2022-02-15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4071A1 (en) * 2007-02-27 2008-09-04 Ecofab Covers International Inc. Semi-rigid railcar cover
CN107628047A (zh) * 2017-09-27 2018-01-26 株洲华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运敞车折叠式活动顶盖的开闭方法及开闭机构
CN107735304A (zh) * 2015-07-23 2018-02-23 权炳畅 敞篷货车用自动盖装置
CN207360351U (zh) * 2017-10-10 2018-05-15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车厢及其顶盖开闭机构
CN108263414A (zh) * 2018-01-17 2018-07-10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货车顶盖启闭系统及其地面碰头装置
CN108313075A (zh) * 2018-03-13 2018-07-24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滑轨式铁路漏斗车顶盖机构及工作方法
CN109017851A (zh) * 2018-09-30 2018-12-18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用顶盖开闭装置
CN109606405A (zh) * 2019-01-28 2019-04-12 河北拓展机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货运火车车厢顶盖封闭环保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89638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Taylor Fred J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covers of a hopper railca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4071A1 (en) * 2007-02-27 2008-09-04 Ecofab Covers International Inc. Semi-rigid railcar cover
CN107735304A (zh) * 2015-07-23 2018-02-23 权炳畅 敞篷货车用自动盖装置
CN107628047A (zh) * 2017-09-27 2018-01-26 株洲华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运敞车折叠式活动顶盖的开闭方法及开闭机构
CN207360351U (zh) * 2017-10-10 2018-05-15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车厢及其顶盖开闭机构
CN108263414A (zh) * 2018-01-17 2018-07-10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货车顶盖启闭系统及其地面碰头装置
CN108313075A (zh) * 2018-03-13 2018-07-24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滑轨式铁路漏斗车顶盖机构及工作方法
CN109017851A (zh) * 2018-09-30 2018-12-18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用顶盖开闭装置
CN109606405A (zh) * 2019-01-28 2019-04-12 河北拓展机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货运火车车厢顶盖封闭环保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1150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340116B2 (en)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operating movable and retractable top cover of convertible railway freight compartment
CN201613846U (zh) 可折叠伸缩车篷
CN107839708B (zh) 货车及货车的活动顶盖装置
CN110371150B (zh)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顶盖开闭方法
CN109823152B (zh) 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
CN210363836U (zh)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摆臂卷簧式顶盖开闭装置
CN211281019U (zh) 拨盖装置
CN210363835U (zh)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摆臂式顶盖开闭装置
CN206012447U (zh) 一种自卸车用篷布遮盖装置
CN210363837U (zh)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链轮链条式顶盖开闭装置
CN207360327U (zh) 一种铁路货车车厢及其顶盖开闭机构
CN112249061B (zh)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38784U (zh) 一种顶部开启式货物运输车厢
CN2379348Y (zh) 顶盖折叠伸缩式封闭货运车厢
JP3301653B2 (ja) 車両のルーフ昇降装置
CN2799321Y (zh) 散装货车滑动折叠篷
CN216611027U (zh) 用于自卸货车的自动化环保车厢罩
CN203876640U (zh) 环保电动车篷
CN219029250U (zh) 一种仓栅车篷布开合同步装置
DE102020003981B4 (de) Plane mit integriertem Antrieb zum vorübergehenden Verschließen von Öffnungen
CN220639667U (zh) 高栏货车篷布手动开合机构
CN218287564U (zh) 一种可折叠的自卸货车
CN108482399A (zh) 一种货车及其顶盖
CN212637297U (zh) 一种建筑垃圾车防尘密闭装置
CN110386158A (zh) 一种货运敞口车的摆臂卷簧式顶盖开闭装置及开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