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6061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6061A
CN110326061A CN201880013169.7A CN201880013169A CN110326061A CN 110326061 A CN110326061 A CN 110326061A CN 201880013169 A CN201880013169 A CN 201880013169A CN 110326061 A CN110326061 A CN 110326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member
electric wire
harness
region
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1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6061B (zh
Inventor
水野芳正
平井宏树
东小园诚
石田英敏
春日井正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6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6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6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6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4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separate protective tu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以1个外装部件简易地对应线束中平坦配设的区域以及弯曲配设的区域这二者的区域。线束具备:外装部件,其形成为片状;以及电线,其配设成在沿延伸方向的至少局部区域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所述电线的绝缘包覆部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局部被熔接。所述外装部件中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的局部区域形成为平坦的状态,并且所述外装部件中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的其他至少局部区域被在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差的方向卷起。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用线束中,对电线安装外装部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电线组装片状的外装部件时,在外装部件的各端部和从该端部延出的电线的周围缠绕带从而将外装部件与电线定位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27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线束的不同,有些线束具备平坦配设的区域和弯曲配设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若在平坦配设的区域和弯曲配设的区域安装各自不同的外装部件,则会产生部件数量增多等问题。另外,若以成形品的1个外装部件对应平坦配设的区域和弯曲配设的区域,则会产生形状变复杂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即:能够以1个外装部件简易地对应线束中平坦配设的区域和弯曲配设的区域这二者的区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涉及的线束具备:外装部件,其形成为片状;以及电线,其配设成在沿延伸方向的至少局部区域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所述电线的绝缘包覆部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局部被熔接,所述外装部件中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的局部区域形成为平坦的状态,并且所述外装部件中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的其他至少局部区域被在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差的方向卷起。
根据第2方式涉及的线束,在第1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电线的绝缘包覆部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局部被超声波熔接。
根据第3方式涉及的线束,在第1或者第2方式涉及的线束中,所述外装部件从所述外装部件中形成为平坦的状态的区域朝向被卷起的区域被逐渐卷起。
根据第4方式涉及的线束,在第1或者第2方式涉及的线束中,在所述外装部件中形成为平坦的状态的区域与被卷起的区域的边界,形成有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部到达外缘的狭缝。
根据第5方式涉及的线束,在第1至第4的任意一个方式涉及的线束中,在所述外装部件熔接有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于安装对象的固定部件。
根据第6方式涉及的线束,在第5方式涉及的线束中,通过设于所述外装部件中被卷起的区域的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外装部件被维持于被卷起的状态。
根据第7方式涉及的线束,在第1至第6的任意一个方式涉及的线束中,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被卷起的区域中,存在所述外装部件以配设所述电线的面为内周侧而至少成为二层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第1至第7方式,电线与外装部件被熔接,因此相对于与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差的方向也能够容易地卷起外装部件。并且,外装部件中在与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差的方向被卷起的部分与平坦的部分相比弯曲方向的自由度高。由此,能够以1个外装部件简易地对应线束中平坦配设的区域和弯曲配设的区域的这二者的区域。
特别是根据第2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熔接。
特别是根据第3方式,能够在不具备狭缝的状态下卷起。
特别是根据第4方式,能够更加容易将卷起的区域卷得小。
特别是根据第5方式,能够将固定部件简易地安装。
特别是根据第6方式,能够将外装部件简易地维持于卷起状态。
特别是根据第7方式,能够通过外装部件将电线的整个周围覆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外装部件卷起前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外装部件卷起前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进行超声波熔接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线束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线束的其他变形例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1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10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外装部件30卷起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外装部件30卷起之前的状态的仰视图。
线束10被用为将搭载于车辆等的各种电气机器彼此电连接的布线。在此,将线束10作为在车辆中例如被配线于仪表盘周围的线束来进行说明。当然,在车辆中的线束10的布线场所不限于上述部位,可以配线于顶盖、车门等的周围。具体地讲,线束10具备外装部件30和电线12。线束10还具备连接器20和固定部件40。
在此,对线束10沿着棒状部件70布线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棒状部件70为在三维方向延伸的部件。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棒状部件70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状,但这并非是必须的,可以是方形状等。作为该棒状部件70,可以想到例如是称为加强件的部件。在使线束10沿上述棒状部件70延伸的情况下,线束10也在三维方向弯曲。在此,在上述仪表盘的周围,线束10用的布线空间狭窄,存在需要将安装于线束10的外装部件30形成为平坦的形状的部位。另一方面,若安装于线束10的外装部件30为平坦的形状,则难于将线束10在该平坦的面内弯曲,难于使线束10沿着在三维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70。因此,本发明涉及的线束10将外装部件30的局部区域形成为平坦的形状,并且将其他至少局部区域形成为容易弯曲的形状。
外装部件30形成为片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外装部件30形成为长方形片状。当然,外装部件3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能够根据电线12的配设方式等适当地变更。外装部件30是外装于电线12的部件。外装部件30是具有对电线12防音(消音、吸音、遮音等)、保护(耐磨损、耐拉伸、耐贯通等)、散热、屏蔽、防水等功能中的至少1个功能的部件。就外装部件30的功能而言,根据电线12的性质以及配设电线12的部位的环境等来选择适当的功能。在此,由于电线12配设于可能与周围部件摩擦的部位,因此以外装部件30是具有耐磨耗性的保护片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保护片由PVC(polyvinylchloride)、PE(polyethylene)、PP(polypropylene)、无纺布等的片材形成。在保护片由无纺布形成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热压等。另外,可以是对纺粘无纺布等施加压纹加工而形成的片材等。如此可以将保护片变硬。另外,所涉及的保护片的耐磨耗性可以是从结构产生的物性而得到的,也可以是从原料产生的物性而得到的。例如,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保护片形成为平坦的,但是可以想到通过采用在该保护片的外表面设置凹凸的结构而能够提高保护片的耐磨耗性。另外,例如,可以想到通过采用如上述的将无纺布热压而得的结构,能够将保护片变硬,能够提高耐磨耗性。另外,例如,可以想到通过采用硬质的原料作为构成保护片的材料,能够提高耐磨耗性。
如上所述,外装部件30构成为:局部区域平坦,其他至少局部区域被卷起。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沿电线1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被卷起,两端侧之间的区域形成为平坦的。当然,可以是沿电线12延伸方向的端部侧为平坦的区域,也可以在平坦的区域之间存在有卷起的区域。另外,可以是沿电线12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侧为平坦的区域,而另一个端部侧为卷起的区域。另外,平坦的区域和卷起的区域可以比图示的例子排列得多。
在外装部件30当中的被卷起的区域中,外装部件30以一方主面31a为内周侧而成为至少二层。由此,外装部件30能够覆盖电线12的整周。当然,可以将外装部件30以另一方主面31b为内周侧卷起。另外,外装部件30可以不是二层。
在此,在外装部件30中形成为平坦状态的区域与卷起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形成有从外装部件30的内部(从主面31a的法线方向看为内侧部分)到达外缘的狭缝32。该狭缝32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沿着与电线1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但不限于此。另外,该狭缝32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没有宽度的裂纹状,但也可以是有宽度的凹部状。
电线12配设成在沿长度方向的至少局部区域与外装部件30重叠。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电线12只在外装部件30的一方主面31a侧配设,但也可以在中途向另一方主面31b侧移动。至少具备1根电线12即可。在此为多根电线12(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3根)。作为电线12采用了包括芯线14和覆盖芯线14的绝缘包覆部16的绝缘电线12(参见图6)。芯线14由铜或者铝等导电性材料形成。芯线14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线。绝缘包覆部16可以是将PVC(polyvinylchloride)、PE(polyethylene)、PP(polypropylene)等树脂等压出成型于芯线14的外周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将涂布在芯线14的外周的漆等烧焊而形成的。
电线12的绝缘包覆部16与外装部件30重叠的部分的至少局部被熔接。由此,电线12与外装部件30被固定。
在此,作为所述熔接方法采用超声波熔接。图5是表示进行超声波熔接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5所示,超声波熔接一般通过将想要熔接的2个部件(在此为电线12以及外装部件30)夹在超声波熔接机80中的焊头82与砧座84之间来进行。在焊头82与砧座84之间配置的2个部件为使将要熔接的面彼此抵接的状态。
焊头82与2个部件之中的一方部件抵接,在该另一方部件施加超声波振动。作为来自焊头82的超声波振动的传递方式有纵振动、横振动等,但能够根据熔接对象的部件的形状、物性等适当选择。
砧座84支承2个部件之中的另一方部件。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砧座84的电线支承面形成为平坦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曲面状。
然后,若在将想要熔接的2个部件夹在焊头82与砧座84之间的状态下,从焊头82向另一方部件施加超声波振动,则由于施加的超声波振动而发生摩擦或者压缩等而产生热能。由此,抵接面的局部由于该热能而熔融,从而两者被接合。另外,可以是2个部件的仅一方熔融的情况,也可以是2个部件双方熔融的情况。可以想到这是根据构成2个部件的材料的物性等而决定的。
在进行超声波熔接的情况下,一般有可能在部件留下被焊头82推压的痕迹(以下,称为焊头迹34)。因此,在线束10也有可能留下焊头迹34。可以想到该焊头迹34例如是与焊头82上形成的凹凸形状对应的形状。
在电线12的长度方向与外装部件30熔接的区域可以沿着电线12的长度方向连在一起而无间断地连续,也可以包含沿着电线12的长度方向局部间断的区间。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以包含沿着电线12的长度方向局部间断的区间的方式而断续地实施超声波熔接。此时,可以根据接合强度等适当设定1个熔接部位的范围以及相邻熔接部位的间隔等。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沿电线12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断续地实施超声波熔接,但可以存在间距不同的部分。
沿电线12的周向与外装部件30熔接的区域可以是沿周向的全部区域,也可以是局部区域。在电线12中沿周向的局部区域被熔接的情况下,该区域可以是与半周相同或比半周小的区域,也可以是与4分之1周相同或比4分之1周小的区域。
实施超声波熔接时,2个部件(在此,为电线12的绝缘包覆部16以及外装部件30)中的至少一方在抵接面包含热可塑性树脂。此时,优选2个部件双方在抵接面包含热可塑性树脂,并且各自的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为相同程度。此外,更加优选2个部件双方在抵接面包含相同的热可塑性树脂。由此,能够使2个部件双方熔融从而提高接合强度。
关于用途,该电线12可以为电源线,也可以为信号线。另外,关于粗细,可以粗线,也可以是细线。另外,关于截面形状,可以是圆电线,也可以是方电线。在此,一般超声波熔接开始时的2个部件的抵接面为了使接触面积小而优选为凸形状。从此观点出发,在圆电线的情况下,由于在周向的任何位置都为凸形状,所以不需要考虑配设朝向,可以称为是适合超声波熔接的形状。
上述电线12的端部被组装于连接器20。然后,在本线束10配设于车辆等的配设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连接器20被连接于搭载于车辆等的各种电气机器侧的连接器20。由此,本线束10用作将搭载于车辆等的各种电气机器彼此电连接的布线。
在此,连接器20也与外装部件30熔接。在连接器20的连接器壳体21的外表面的局部与外装部件30重叠,该重叠部分的至少局部被熔接。连接器壳体21例如是以树脂等为材料一体成形(注射成形)的部件。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外装部件30侧留有焊头迹34,但可以是在连接器壳体21侧留有焊头迹。
另外,优选连接器壳体21上的熔接部位是不阻碍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的部位。例如,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连接器壳体21中的供电线12向外部延出的部分的周边部分被熔接,但可以使连接器壳体21的外表面的局部突出而设置突出片,该突出片被熔接。
当然,连接器20并非必须与外装部件30熔接。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器20可以通过胶带或者粘合剂等其他手段固定于外装部件30,也可以不被固定。
在此,作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20采用压接形式的连接器20。更加详细地说,连接器壳体21由第1部件23以及能够与第1部件23合体的第2部件24构成。第1部件23能够以使压接端子26中能与绝缘电线12压接的压接部27向外方露出的方式保持压接端子26。另外,第1部件23将压接端子26中与对方侧导体连接的对方侧连接部28以能够与对方侧导体连接的方式收纳。第2部件24与第1部件23中保持压接部27的部分对置配置,能够向压接部27按压绝缘电线12。并且,在不将绝缘电线12剥皮而使其位于被第1部件23保持的压接端子26的压接部27上的状态下,通过第2部件24将绝缘电线12向压接部27按压,则压接部27的局部突破绝缘电线12的绝缘包覆部16而与芯线14抵接并连接。
在此,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3根电线12全部与外装部件30熔接。当然,在线束10包含多根电线12的情况下,可以包含未与外装部件30熔接的的电线12。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3根电线12全部以同样方式被熔接。当然,在线束10包含多根与外装部件30熔接的电线12的情况下,熔接手段、熔接区域等的熔接方式中的至少一部分方式可以不同。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3根电线12全部都连接于相同的连接器20。当然,在线束10包含多根电线12的情况下,可以包含与不同连接器20连接的电线12。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电线12以直线状配设。当然,电线12可以弯曲配设。并且,在线束10包含多根电线12的情况下,以直线状配设的电线12和弯曲配设的电线12可以共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外装部件30上使多个电线12形成分支。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电线12相对于外装部件30配设于靠近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当然,电线12相对于外装部件30配设的路径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电线12可以相对于外装部件30配设于靠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并且例如电线12可以相对于外装部件30斜着延伸。
固定部件40是用于将电线12固定于车身面板或者棒状部件70等安装对象的部件。在此,固定部件40也熔接于外装部件30。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外装部件30侧留有焊头迹34,但可以在固定部件40侧留有焊头迹。在此,固定部件40具有柱部44和从柱部44的顶端延伸的翼部46,是以树脂等为材料一体成形(注射成形)的称为夹持件(Clamp)或者夹子(Clip)的部件。
在固定部件40设置有支承柱部44的板部42,该板部42与外装部件30被熔接。另外,作为该板部42可以使用所谓的卷带夹持件中的被带缠绕的突出片等已有的部件,也可以设置新的专用部件。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固定部件40安装成:从与配设电线12的一方主面31a相反侧的另一方主面31b侧突出。另外,固定部件40设置于在卷起的区域中外装部件30彼此以二层重叠的部分。由此,如图2所示,在将外装部件30以包围电线12的方式卷起时,能够通过将固定部件40插通于外装部件30中与固定部件40重叠的部分从而维持卷起的状态。另外,如图3所示,优选在外装部件30的被卷起的区域形成贯穿孔33,所述贯穿孔33形成于外装部件30被卷起时与设置固定部件40的部分重叠的部分。由此,能够易于在与固定部件40重叠的部分插通固定部件40。当然,固定部件40可以安装成从一方主面31a侧突出。另外,固定部件40可以设于平坦的区域。
根据以上构成的线束10,由于电线12与外装部件30被熔接,从而相对于与电线12的延伸方向交差的方向也能够将外装部件30容易地卷起。并且,外装部件30中沿着与电线12的延伸方向交差的方向被卷起的部分与平坦的部分相比提高了弯曲方向的自由度。由此,能够通过1个外装部件30简易地对应线束10中平坦配设的区域和弯曲配设的区域双方。
另外,电线12的绝缘包覆部16与外装部件30重叠的部分的至少局部被超声波熔接,因此能够简单地熔接。
另外,由于在外装部件30中形成为平坦状态的区域和被卷起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形成有从外装部件30的内部到达外缘的狭缝32,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卷起的区域卷小。另外,形成为平坦状态的区域被抑制卷起。
另外,由于用于将电线12固定于安装对象的固定部件40熔接于外装部件30,因此能够简易地安装固定部件40。
另外,由于通过设于外装部件30中被卷起的区域的固定部件40将外装部件30维持在被卷起状态,因此能够将外装部件30简易地维持在卷起状态。
另外,由于在外装部件30中被卷起的区域,存在外装部件30以配设电线12的一方主面31a为内周侧而成为至少二层的部分,因此能够通过外装部件30覆盖电线12的整周。
{变形例}
图6是表示线束10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变形例涉及的线束110在外装部件130的宽度方向的局部被缠绕于棒状部件70周围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10不同。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将外装部件130中配设电线12的一方主面131a朝向棒状部件70侧,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可以将另一方主面131b侧朝向棒状部件70侧。
图7是表示线束10的其他变形例的概略立体图。
变形例涉及的线束210在没有在外装部件230设置狭缝32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束10不同。
在如此没有设置狭缝32的外装部件230被卷起的情况下,外装部件230从形成为平坦的状态的区域向卷起的区域逐渐被卷起。具体地讲,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观察在形成为平坦状态的部分、即从一方侧覆盖电线12的部分与被卷起的区域中将电线12的周围完全覆盖的状态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中的电线12可知,被外装部件230覆盖的周向的区域在长度方向逐渐变化。
在没有狭缝32的情况下,可以想到被卷起的部分的结构如下。即,可以想到在形成为卷起的区域中的将电线12的周围完全覆盖的状态的部分为外装部件30的曲率半径最小的部分,曲率半径从形成为平坦的状态的部分向所述曲率半径最小的部分逐渐变小。或者,可以想到在形成为卷起的区域中的将电线12的周围完全覆盖的状态的部分和至该部分的中途部分中,曲率半径一定,但是外装部件30中的弯曲部分的长度向形成为将电线12的周围完全覆盖的状态的部分逐渐变大。此外,可以想到曲率半径以及弯曲部分的长度双方变化的情况。
如此,在外装部件230没有设置狭缝32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外装部件230的局部区域卷起而将其他局部区域保持为平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省略设置狭缝32的工时。
{其他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以线束10沿着棒状部件70布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例如,可以想到线束10沿车身面板或者顶盖等的平板状部件配设。
另外,以熔接手段是超声波熔接进行了说明,但熔接手段不限于超声波熔接。例如,可以是电阻熔接等热熔接或者激光熔接等。
另外,以保护片具有耐磨耗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这并不是必须的。还可以想到保护片具有耐贯通性。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外装部件30为保护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外装部件30可以是防音片、屏蔽部件、散热部件,也可以作为张力件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申请中,以将1根电线12中覆盖芯线14的紧外侧的绝缘包覆部16直接与外装部件30熔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例如,可以想到在具备芯线、覆盖芯线的第1绝缘包覆部、覆盖第1绝缘包覆部的屏蔽层、以及覆盖屏蔽层的第2绝缘包覆部的1根屏蔽电线这样具有多个绝缘包覆部的电线中,最外层的绝缘包覆部与外装部件30熔接。另外,可以想到例如在具备多根电线1和将多根电线12的周围覆盖的护套的电缆中,护套与外装部件被熔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该护套视为电线12中的绝缘包覆部之一。
另外,在本申请中,以将压接连接器20作为连接器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例如,可以是收纳压接于电线12端部的压接端子的连接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构成只要不相互矛盾便能够适当组合。例如,可以想到外装部件30由分别具备不同功能的多个片材组合而成。
如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局面中只是例示,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应被理解为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能够想到未予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线束
12电线
14芯线
16绝缘包覆部
20连接器
21连接器壳体
23第1部件
24第2部件
26压接端子
27压接部
28对方侧连接部
30外装部件
31a一方主面
31b另一方主面
32狭缝
34焊头迹
40固定部件
42板部
44柱部
46翼部
80超声波熔接机
82焊头
84砧座

Claims (7)

1.一种线束,其中,具备:
外装部件,其形成为片状;以及
电线,其配设成在沿延伸方向的至少局部区域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
所述电线的绝缘包覆部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局部被熔接,
所述外装部件中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的局部区域形成为平坦的状态,并且所述外装部件中沿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的其他至少局部区域被在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交差的方向卷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电线的绝缘包覆部与所述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局部被超声波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外装部件从所述外装部件中形成为平坦的状态的区域朝向被卷起的区域被逐渐卷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外装部件中形成为平坦的状态的区域与被卷起的区域的边界,形成有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部到达外缘的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外装部件熔接有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于安装对象的固定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其中,
通过设于所述外装部件中被卷起的区域的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外装部件被维持于被卷起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外装部件中的被卷起的区域中,存在所述外装部件以配设所述电线的面为内周侧而至少成为二层的部分。
CN201880013169.7A 2017-02-23 2018-02-02 线束 Active CN110326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2137 2017-02-23
JP2017032137A JP6365704B1 (ja) 2017-02-23 2017-02-23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CT/JP2018/003597 WO2018155135A1 (ja) 2017-02-23 2018-02-02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6061A true CN110326061A (zh) 2019-10-11
CN110326061B CN110326061B (zh) 2021-04-23

Family

ID=63036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169.7A Active CN110326061B (zh) 2017-02-23 2018-02-02 线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766438B2 (zh)
JP (1) JP6365704B1 (zh)
CN (1) CN110326061B (zh)
DE (1) DE112018000961B4 (zh)
WO (1) WO20181551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2736B2 (en) * 2017-07-19 2022-01-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iring harness with a reinforcing layer that includes polyurea resin
CN114830266A (zh) * 2019-12-20 2022-07-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4410B2 (ja) 2017-05-10 2021-03-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3519033B (zh) * 2019-03-06 2022-11-0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固定构件布线构件及布线构件的固定构造
JP7419709B2 (ja) 2019-03-06 2024-01-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
JP7314694B2 (ja) * 2019-08-01 2023-07-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
JP7015413B2 (ja) * 2019-08-28 2022-02-0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静電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56190B2 (ja) * 2020-02-28 2024-03-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部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78503A (ja) * 2009-01-29 2010-08-12 Yazaki Corp 電線用プロテクタ及び電線保持構造
CN102201276A (zh) * 2010-03-23 2011-09-2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分信号电缆、电缆组件以及多对差分信号电缆
CN103715804A (zh) * 2012-10-05 2014-04-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集合导体及用于生产集合导体的方法
CN103917415A (zh) * 2011-11-07 2014-07-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在汽车中使用的高压线束
CN205871949U (zh) * 2016-07-05 2017-01-11 天津市江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灯的线束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2408A (ja) 1982-05-06 1983-11-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空気循環式密閉形配電盤設備の冷却システム
JPS58192408U (ja) * 1982-06-16 1983-12-2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ネス
US4918261A (en) * 1986-06-04 1990-04-17 Yazaki Corporation Flat wire harness attaching unit
US6528731B2 (en) * 2000-11-24 2003-03-04 Yazaki Corporation Flat shield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3122224A1 (ja) * 2012-02-16 2013-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シー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並びに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US9478954B2 (en) * 2012-04-11 2016-10-25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Inc. Self-curling non-woven sleev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JP6224306B2 (ja) 2012-05-08 2017-11-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固定構造
JP5900314B2 (ja) * 2012-12-20 2016-04-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979113B2 (ja) 2013-10-03 2016-08-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50329069A1 (en) * 2014-05-14 2015-11-1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nductor harness assemby having a flexible sheath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78503A (ja) * 2009-01-29 2010-08-12 Yazaki Corp 電線用プロテクタ及び電線保持構造
CN102201276A (zh) * 2010-03-23 2011-09-28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差分信号电缆、电缆组件以及多对差分信号电缆
CN103917415A (zh) * 2011-11-07 2014-07-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在汽车中使用的高压线束
CN103715804A (zh) * 2012-10-05 2014-04-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集合导体及用于生产集合导体的方法
CN205871949U (zh) * 2016-07-05 2017-01-11 天津市江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灯的线束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2736B2 (en) * 2017-07-19 2022-01-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iring harness with a reinforcing layer that includes polyurea resin
CN114830266A (zh) * 2019-12-20 2022-07-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
CN114830266B (zh) * 2019-12-20 2024-03-2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7168A (ja) 2018-08-30
DE112018000961T5 (de) 2019-11-07
US20190375348A1 (en) 2019-12-12
US11173853B2 (en) 2021-11-16
US20200353880A1 (en) 2020-11-12
CN110326061B (zh) 2021-04-23
DE112018000961B4 (de) 2024-02-29
US10766438B2 (en) 2020-09-08
JP6365704B1 (ja) 2018-08-01
WO2018155135A1 (ja)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6061A (zh) 线束
JP6806203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798471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WO2018155166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8235788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7088696B2 (ja) 電線接続構造及び電線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
WO2018088183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WO2016129359A1 (ja) 外装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497473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9215995A1 (ja) 配線部材の取付構造
JP6665882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7021603B2 (ja) 配線部材
JP7028098B2 (ja) スプライス部の固定構造
WO2021100700A1 (ja) 配線部材
JP2016167340A (ja) ジョイント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819711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20121478A1 (ja) 配線部材
JP564090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7459583B2 (ja) 配線部材
JP6870021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WO2018030099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KR970012800A (ko) 정보 전송용 전기 케이블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18360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66111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