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324B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324B
CN110325324B CN201780087262.8A CN201780087262A CN110325324B CN 110325324 B CN110325324 B CN 110325324B CN 201780087262 A CN201780087262 A CN 201780087262A CN 110325324 B CN110325324 B CN 110325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ember
magnetic
driving
driven
power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72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5324A (zh
Inventor
无类井格
村上弘明
水野光政
本田亚纪子
梶山智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64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57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5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5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4Arrangement of torque limiters or torque indicators in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B25B23/1405Arrangement of torque limiters or torque indicators in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for impact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11Arrangements of noise-damping means

Abstract

电动工具(1)包括:由马达(2)旋转驱动的驱动轴(4)、能够安装前端工具的输出轴(6)、以及将驱动轴(4)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6)的扭矩传递机构(5)。扭矩传递机构(5)具备具有连结于驱动轴(4)侧的驱动磁性构件和连结于输出轴(6)侧的从动磁性构件(22)的磁性联轴器(20),驱动磁性构件及从动磁性构件使分别交替配置有S极及N极的磁体面相对配置。磁性联轴器(20)具有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的功能,通过使作用于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与从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之间的磁力变化,来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驱动轴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来使前端工具旋转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紧固工具,具备扭矩离合机构,其中,作为减速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与马达的旋转轴相连结,通过使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空转来切断至输出轴的动力传递。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冲击旋转工具,锤介由凸轮机构安装于驱动轴,在预定值以上的负载施加到输出轴时,锤向砧座施加旋转方向的打击冲击,从而使输出轴旋转。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3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18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钻头驱动器或冲击驱动器等电动工具因采用机械地传递扭矩的构造,在工具使用时会产生噪音。特别是在机械方式的冲击驱动器等冲击旋转工具中,锤打击砧座时产生较大的冲击音。因此在电动工具中,希望提高静音性。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性优异的电动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方案的电动工具包括:由马达旋转驱动的驱动轴、能够安装前端工具的输出轴、以及将驱动轴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的扭矩传递机构。扭矩传递机构具备具有连结于驱动轴侧的驱动磁性构件和连结于输出轴侧的从动磁性构件的磁性联轴器。驱动磁性构件及从动磁性构件使分别交替地配置有S极及N极的磁体面相对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是表示磁性联轴器的内部构造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磁性联轴器的状态转变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驱动磁性构件相对于驱动轴可相对旋转地连结的构造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使2个磁体面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构成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磁性联轴器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的一个示例。电动工具1是以马达2作为驱动源的旋转工具,包括:由马达2旋转驱动的驱动轴4、能够安装前端工具的输出轴6、以及将驱动轴4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6的扭矩传递机构5。在电动工具1中,电力由内置于电池箱的电池13供给。马达2由马达驱动部11驱动,马达2的旋转轴的旋转被减速机3减速后传递到驱动轴4。
作为扭矩传递机构5,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包括能够进行非接触的扭矩传递的磁性联轴器20。
图2是表示磁性联轴器20的内部构造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表示将具有内转子及外转子的筒式的磁性联轴器20的局部切开的立体剖面。在内转子的圆筒外周面及外转子的圆筒内周面上,S极及N极分别沿周向交替地相邻配置。磁性联轴器20通过经由磁力将驱动轴4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6,来实现扭矩传递的优异的静音性。图2中表示8极的磁性联轴器20,但并不限定于该极数。
磁性联轴器20具有:连结于驱动轴4侧的驱动磁性构件21、连结于输出轴6侧的从动磁性构件22、以及配置于驱动磁性构件21及从动磁性构件22之间的隔板23。在实施方式的磁性联轴器20中,驱动磁性构件21为内转子,从动磁性构件22为外转子,但也可以是驱动磁性构件21为外转子,从动磁性构件22为内转子。
作为内转子的驱动磁性构件21的外周面构成交替地配置有S极磁体21a及N极磁体21b的磁体面21c。另外作为外转子的从动磁性构件22的内周面构成交替地配置有S极磁体22a及N极磁体22b的磁体面22c。在磁体面21c及磁体面22c中磁极的配置节距角(PitchAngle)被相等地设定。
驱动磁性构件21及从动磁性构件22使磁体面21c及磁体面22c相对并同轴地配置。在相对方向上通过S极磁体21a与N极磁体22a、N极磁体21b与S极磁体22a的吸引磁力作用,驱动磁性构件21及从动磁性构件22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被确定。
控制部10具有控制马达2的旋转的功能。操作开关12为由用户操作的触发开关,控制部10根据操作开关12的操作而控制马达2的开关,并将与操作开关12的操作量相应的驱动指示供给到马达驱动部11。马达驱动部11根据由控制部10供给的驱动指示来控制马达2的施加电压,调整马达转速。
钻头驱动器或冲击旋转工具等电动工具1通过使用磁性联轴器20能够进行非接触的扭矩传递,并且能够提高作为工具的静音性。另外通过在磁体面21c中将S极及N极交替地相邻配置、在磁体面22c中将S极及N极交替地相邻配置,与将S极及N极分开配置的情况相比,磁性联轴器20可以传递较大的扭矩。
以下,说明电动工具1作为冲击旋转工具而构成的情况。
冲击旋转工具1具有向输出轴6间歇地附加旋转方向的打击冲击的功能。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使构成扭矩传递机构5的磁性联轴器20具有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的功能。磁性联轴器20通过使作用于驱动磁性构件21的磁体面21c与从动磁性构件22的磁体面22之间的磁力变化,来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实施例1>
在磁性联轴器20中,若没有作用可传递的最大扭矩以上的负载扭矩,则驱动磁性构件21和与从动磁性构件22实质上维持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而同步旋转。但是,若进行螺丝构件的紧固,超过磁性联轴器20可传递的最大扭矩的负载扭矩作用于输出轴6侧,则从动磁性构件22无法追随于驱动磁性构件21。将该驱动磁性构件21与从动磁性构件22不同步的状态称为“失步”。实施例1的磁性联轴器20通过失步来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打击力。
图3是用于说明磁性联轴器20的状态转变的图。图3中表示了4极类型的磁性联轴器20中的驱动磁性构件21和从动磁性构件22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关系。此外,磁体S1、S2、磁体N1、N2是驱动磁性构件21中的S极磁体21a、N极磁体21b,磁体S3、S4、磁体N3、N4是从动磁性构件22中的S极磁体22a、N极磁体22b。
状态ST1表示驱动磁性构件21由马达旋转驱动,驱动磁性构件21与从动磁性构件22维持相对的同步位置并一起旋转的状态。此外,在同步旋转过程中,因从动磁性构件22追随于驱动磁性构件21的旋转而旋转,从动磁性构件22的相位相对于驱动磁性构件21的相位稍微落后。
状态ST2表示从动磁性构件22变得马上将无法追随于驱动磁性构件21的状态。在螺丝构件的紧固作业中,若超过磁性联轴器20可传递的最大扭矩的负载扭矩施加到输出轴6,则连结于输出轴6侧的从动磁性构件22的旋转停止,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从动磁性构件22开始空转。
状态ST3为失步状态,表示作用于驱动磁性构件21与从动磁性构件22之间的推斥磁力成为最大的状态。从状态ST2到状态ST3为止的期间,驱动磁性构件21基于驱动轴4旋转。状态ST4为失步状态,表示驱动磁性构件21由于磁体的吸引磁力而比马达2使驱动轴4旋转的速度更高速地旋转的状态。
对磁体S1进行说明,在状态ST3中,最大的推斥磁力作用于磁体S1与磁体S3之间。从状态ST3开始,驱动磁性构件21进一步地旋转时,磁体S1由于磁体S3的推斥磁力被从磁体S3沿旋转方向推出,并由于磁体N3的吸引磁力,被沿旋转方向向磁体N3吸引。驱动磁性构件21的其它磁体S2、磁体N1、磁体N2也与磁体S1相同地受到来自从动磁性构件22的磁力。因此在状态ST4中,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从动磁性构件22比马达2使驱动轴4旋转的速度更高速地相对旋转。此外如后述那样,在驱动磁性构件21可相对旋转地连结于驱动轴4的情况下,驱动磁性构件21比驱动轴4的旋转速度更高速地旋转。
状态ST5表示驱动磁性构件21旋转到从动磁性构件22的同步位置并向从动磁性构件22附加了旋转冲击力的状态。若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从动磁性构件22旋转到磁体S1与磁体N3、磁体N1与磁体S4、磁体S2与磁体N4、磁体N2与磁体S3分别相对的位置,则驱动磁性构件21的旋转急减速(或急停止)。该位置是驱动磁性构件21与从动磁性构件22的吸引磁力为最大的位置,也是驱动磁性构件21与从动磁性构件22同步的位置。
在状态ST5,从动磁性构件22受到驱动磁性构件21急减速(或急停止)造成的惯性。该惯性扭矩成为旋转冲击力,使已停止旋转的从动磁性构件22旋转角度α。状态ST5中的S极及N极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状态ST1中S极及N极的相对位置关系实质上相同,磁性联轴器20通过重复从状态ST2到状态ST5的状态转变,来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此外,驱动磁性构件21也可以与驱动轴4不可相对旋转地相连结,从状态ST4转变到状态ST5时,因驱动磁性构件21比马达2使驱动轴4旋转的速度更高速地旋转,高负载施加到马达2。这可能对马达2的寿命造成影响,另外也可能作为振动传递到作业员的手上。
因此,驱动磁性构件21可以相对于驱动轴4可相对旋转地相连结,由此,从状态ST4转变到状态ST5时,驱动磁性构件21可以不被驱动轴4束缚地高速旋转,能够使施加到从动磁性构件22的惯性扭矩变大。
图4是用于说明使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驱动轴4可相对旋转地连结的连结构造的一个示例的图。图4的(a)表示驱动轴4及驱动磁性构件21的部件构成,图4的(b)表示将驱动轴4及驱动磁性构件21组装后的状态的剖面。
驱动轴4具有形成于外周面的周向的槽4a,驱动磁性构件21具有形成于内周面的轴向的球插入用槽21e及球保持部21d。在槽4a中配置了钢球7的状态下,驱动磁性构件21从其后端侧插入到驱动磁性构件21的插入孔。这时钢球7从球插入用槽21e通过,并进入到球保持部21d。
如图4的(b)所示的那样,在驱动轴4的外周安装了驱动磁性构件21的状态下,钢球7被保持于驱动轴4的槽4a与驱动磁性构件21的球保持部21d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槽4a、球保持部21d、以及被配置于两者之间的钢球7构成“连结构造26”。
组装于电动工具1的驱动轴4及磁性联轴器20的轴向的位置关系被固定,驱动轴4与驱动磁性构件21的轴向的位置关系不会变化。像这样通过使驱动磁性构件21介由配置在形成于驱动轴4的周向的槽4a中的钢球7而与驱动轴4连结,驱动磁性构件21在槽4a的范围内相对于驱动轴4可相对旋转。
说明连结构造26的作用。
马达2根据用户进行的操作开关12的开启操作而旋转时,介由减速机3使驱动轴4旋转。驱动轴4的旋转介由嵌入在驱动轴4的槽4a与驱动磁性构件21的球保持部21d之间的钢球7传递到驱动磁性构件21。在驱动轴4与驱动磁性构件21一体旋转的期间,钢球7在槽4a中位于与驱动轴4的旋转方向相反侧的第1端部,将驱动轴4的旋转传递到驱动磁性构件21。
如关于图3所说明的那样,若超过磁性联轴器20可传递的最大扭矩的负载扭矩施加到输出轴6,则连结于输出轴6侧的从动磁性构件22的旋转停止,磁性联轴器20开始失步。
从状态ST2到状态ST3的转变过程中,钢球7位于槽4a的第1端部,驱动轴4与驱动磁性构件21一体旋转。而从状态ST3到状态ST5的转变过程中,因驱动磁性构件21由于磁力而比基于马达2的驱动轴4的旋转速度更高速地旋转,故钢球7从槽4a的第1端部向另一侧的第2端部移动。在状态ST5中,驱动磁性构件21的旋转急减速(或急停止)后,驱动轴4的旋转追上驱动磁性构件21的旋转,钢球7再次位于槽4a的第1端部,并将驱动轴4的旋转传递到驱动磁性构件21。像这样连结构造26通过使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驱动轴4可相对旋转地连结,在从状态ST3到状态ST5为止的期间,能够使得驱动磁性构件21不被驱动轴4束缚地使驱动磁性构件21的旋转速度变大。由此能够使磁性联轴器20间歇地附加到输出轴6的旋转冲击力变大。
驱动磁性构件21与驱动轴4的可相对旋转的角度是以驱动磁性构件21的磁体面21c中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为基准而设计的。此外,在4极型的磁性联轴器20中,磁极的配置节距角为90度,8极型的情况下配置节距角为45度。
首先作为一个设计思想,可相对旋转的角度可以与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实质上相等地设定。如关于图3所说明的那样,从状态ST2到状态ST3的转变中,驱动磁性构件21因驱动轴4而旋转,从状态ST3到状态ST5的转变中,驱动磁性构件21因磁力而高速旋转。因此,驱动磁性构件21在从状态ST3到状态ST5为止的期间能够相对于驱动轴4相对旋转即可,因此,可相对旋转的角度可以与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实质上相等地设定。
作为同样的设计思想,可相对旋转的角度也可以比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小地设定。如上述这样驱动磁性构件21在从状态ST3到状态ST5为止的期间能够相对于驱动轴4相对旋转即可,但这时驱动轴4也沿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因此可相对旋转的角度,也可以设定为从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减去从状态ST3到状态ST5为止的期间驱动轴4所旋转的角度所得的角度。
作为另一设计思想,可相对旋转的角度也可以比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大地设定。在从状态ST3到状态ST5为止的期间,驱动磁性构件21由于磁力而比驱动轴4的旋转速度更高速地旋转。因此根据上述2个设计思想,在钢球7从槽4a的第1端部高速移动到第2端部侧时,由于钢球7与槽4a的第2端部碰撞而可能产生碰撞音。因此也可以将可相对旋转的角度,也就是槽4a的周向的角度设定得比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大,以使钢球7不碰撞槽4a的第2端部。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电动工具1包括使磁性联轴器20中的驱动磁性构件21的磁体面21c与从动磁性构件22的磁体面22c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移动机构。实施例2的磁性联轴器20通过由移动机构使磁体面21c与磁体面22c相对地移动,从而使作用于磁体面21c与磁体面22c之间的磁力变化,由此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地旋转冲击力。
图5是用于说明使2个磁体面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图5的(a)表示驱动轴4及驱动磁性构件21的部件构成,图5的(b)表示将驱动轴4及驱动磁性构件21组装后的移动机构的剖面。
移动机构24中,驱动轴4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面的2个导槽4b,驱动磁性构件21具有沿内周面的轴向形成的球插入用槽21e及球保持部21d。2个导槽4b具有相同形状并沿周向并列设置,从工具前端侧观察,形成为V字形或U字形。即各导槽4b从最前部起对称地向斜后方倾斜。
在导槽4b中配置了钢球7的状态下,驱动磁性构件21被从其后端侧插入到驱动磁性构件21的插入孔。这时钢球7从球插入用槽21e通过,并进入到球保持部21d。
如图5的(b)所示的那样,在驱动轴4的外周安装了驱动磁性构件21的状态下,钢球7被保持于在导槽4b与球保持部21d之间形成的空间中。驱动轴4的导槽4b、驱动磁性构件21的球保持部21d、以及配置于两者之间的钢球7构成“凸轮构造”。钢球7使驱动磁性构件21以驱动磁性构件21能够以驱动轴4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且能够沿旋转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4。
弹簧构件25被夹装于减速机3与驱动磁性构件21之间,弹簧构件25对驱动磁性构件21向工具前端方向施力。实施例2中,凸轮构造及弹簧构件25构成移动机构24。螺丝构件的紧固作业开始时,移动机构24通过弹簧构件25保持将钢球7按压在导槽4b的最前部的状态。在紧固作业过程中,若施加到输出轴6的负载扭矩变大,则钢球7从导槽4b的最前部沿倾斜槽向后方移动。由此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驱动轴4相对地后退。
说明移动机构24的作用。
马达2根据用户进行的操作开关12的开启操作而旋转时,介由减速机3使驱动轴4旋转。驱动轴4的旋转介由嵌入在驱动轴4的导槽4b与驱动磁性构件21的球保持部21d之间的钢球7传递到驱动磁性构件21。在驱动轴4与驱动磁性构件21一体旋转的期间,钢球7位于导槽4b的最前部,将驱动轴4的旋转扭矩传递到驱动磁性构件21。
当螺丝构件的紧固继续进行,施加到输出轴6的负载扭矩超过预定值时,与弹簧构件25的施力对抗地,钢球7沿导槽4b向后方移动,驱动磁性构件21向后退方向移动。通过使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从动磁性构件22沿轴向相对移动,作用于驱动磁性构件21的磁体面21c与从动磁性构件22的磁体面22c之间的磁力变弱。
然后,由于作用于磁体面21c与磁体面22c之间的磁力变弱,驱动磁性构件21利用弹簧构件25的施力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向从动磁性构件22的内部移动。这时驱动磁性构件21的旋转在从动磁性构件22的同步位置、即驱动磁性构件21与从动磁性构件22的吸引磁力成为最大的位置急减速(或急停止)。由此,惯性扭矩作用于从动磁性构件22,该惯性扭矩成为旋转冲击力使从动磁性构件22旋转。移动机构24通过使驱动磁性构件21反复进出从动磁性构件22的内部,使磁性联轴器20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此外实施例2中,移动机构24工作以使驱动磁性构件21及从动磁性构件22的轴向的相对位置变化,但也可以工作以使驱动磁性构件21及从动磁性构件22的周向的相对位置变化。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磁性联轴器具有通过通电而产生磁力的电磁体。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1的构成的另一个示例。电动工具1包括:由马达2旋转驱动的驱动轴4、能够安装前端工具的输出轴6、以及将驱动轴4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6的传递机构5。在电动工具1中,电力由内置于电池箱的电池13供给。马达2由马达驱动部11驱动,马达2的旋转轴的旋转被减速机3减速后传递到驱动轴4。
作为扭矩传递机构5,电动工具1包括能够进行非接触的扭矩传递的磁性联轴器20a。磁性联轴器20a可以为具有内转子及外转子的筒式。磁性联轴器20a如图2所示的那样具有驱动磁性构件21和从动磁性构件22,但在驱动磁性构件21的磁体面21c及从动磁性构件22的磁体面22c的至少一者上配置电磁体。此外在2个磁体面的一者上配置电磁体的情况下,在另一者可以配置永磁体,但也可以配置电磁体。磁体面21c及磁体面22c中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被彼此相等地设定。
实施例3中,控制部10具有控制马达2的旋转的功能,并且也具有控制供给到电磁体的电流的功能。实施例3中控制部10通过控制供给到电磁体的电流,使磁性联轴器20a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电动工具1包括检测驱动磁性构件21的磁体面21c与从动磁性构件22的磁体面22c的相对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30,以使控制部10进行电磁体的电流控制。由此,控制部10能够根据旋转角度传感器30的输出来控制供给到电磁体的电流。以下,以图3所示的状态转变为基础说明控制部10所进行的控制。
旋转角度传感器30检测到驱动磁性构件21相对于从动磁性构件22开始空转(状态ST2)时,控制部10停止向电磁体的电流供给。即,旋转角度传感器30检测到磁体面21c与磁体面22c的相对角度相对于处于同步状态的相对角度、在比磁体面21c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的1/2倍小的范围内偏离时,控制部10停止向电磁体的电流供给。此外,在向电磁体的电流供给停止后,由于控制部10使马达2继续旋转,故磁体面21c与磁体面22c的相对角度距同步状态的偏离,与向电磁体的电流供给停止时相比更加变大。
旋转角度传感器30检测到磁体面21c与磁体面22c的相对角度相对于处于同步状态的相对角度、在比磁极的配置节距角的1/2倍大且比1倍小的范围内偏离时,控制部10向电磁体供给电流。这时电磁体构成磁极,以使得成为如图3所示的状态ST4。由此,如针对实施例1所说明的那样,驱动磁性构件21通过磁力而相对于从动磁性构件22相对旋转,从动磁性构件22受到惯性,由此来向输出轴6附加旋转冲击力。通过如上述这样将电磁体用于磁性联轴器20,控制部10能够自由地控制附加到输出轴6的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以上以实施方式为基础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实施方式为示例,其各构成要素或各处理流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另外这些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磁性联轴器20、20a为具有内转子及外转子的筒式的示例,但也可以为具有使磁体面沿轴向相对的2个盘的盘式。
图7为表示磁性联轴器20b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7的(a)表示具有输入侧盘及输出侧盘的盘式的磁性联轴器20b的侧面。图7的(b)表示输入侧盘及输出侧盘的磁体面。在输入侧盘的盘面及输出侧盘的盘面上S极及N极分别沿周向交替地相邻配置。盘式的磁性联轴器20b也通过利用磁力使驱动轴4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6,来实现扭矩传递方面的优异的静音性。图7的(b)中表示8极类型的磁性联轴器20b,但并不限定于该极数。
磁性联轴器20b具有连结于驱动轴4侧的驱动磁性构件31和连结于输出轴6侧的从动磁性构件32。驱动磁性构件31及从动磁性构件32的盘面构成S极磁体及N极磁体交替地配置的磁体面。在磁性联轴器20b中,驱动磁性构件31及从动磁性构件32使相互的磁体面相对地同轴配置。如图7所示的盘式磁性联轴器20b也通过包括实施例1~3中所说明的构成,能够向输出轴6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本发明的方案的概要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一种方案的电动工具(1)包括:由马达(2)旋转驱动的驱动轴(4);能够安装前端工具的输出轴(6);以及将驱动轴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的扭矩传递机构(5)。扭矩传递机构(5)具备具有连结于驱动轴(4)侧的驱动磁性构件(21、31)和连结于输出轴(6)侧的从动磁性构件(22、32)的磁性联轴器(20、20a、20b),驱动磁性构件及从动磁性构件使分别交替地配置有S极及N极的磁体面(21c、22c)相对配置。
优选在驱动磁性构件(21、31)及从动磁性构件(22、32)的磁体面(21c、22c)上分别交替地配置S极及N极的磁体。此外,可以在驱动磁性构件(21、31)及从动磁性构件(22、32)的至少一者的磁体面上配置电磁体。
优选磁性联轴器(20、20a、20b)具有向输出轴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的功能。磁性联轴器(20、20a、20b)可以通过使作用于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及从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之间的磁力变化,来向输出轴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磁性联轴器(20、20b)可以通过失步来向输出轴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磁性联轴器(20、20b)可以在超过预定值的负载扭矩施加到输出轴时失步。优选驱动磁性构件(21、31)相对于驱动轴可相对旋转地相连结。驱动磁性构件(21、31)与驱动轴(4)的可相对旋转的角度可以与磁性驱动构件的磁体面(21c)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实质上相等。另外,驱动磁性构件(21、31)与驱动轴(4)的可相对旋转的角度可以比磁性驱动构件的磁体面(21c)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小。另外驱动磁性构件(21、31)与驱动轴(4)的可相对旋转的角度可以比磁性驱动构件的磁体面(21c)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大。驱动磁性构件(21、31)可以介由配置在形成于驱动轴(4)的周向的槽(4a)的钢球(7)与驱动轴(4)相连结。
电动工具1可以进而包括使磁性联轴器(20)的驱动磁性构件(21、31)的磁体面(21c)与从动磁性构件(22、32)的磁性面(22c)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移动机构(24)。移动机构(24)可以使驱动磁性构件(21、31)及从动磁性构件(22、32)的轴向的相对位置变化。
电动工具1可以进而包括控制供给到电磁体的电流的控制部(10)。控制部可以通过控制供给到电磁体的电流,使磁性联轴器(20a)向输出轴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电动工具1可以进而包括检测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与从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的相对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30),控制部(10)根据旋转角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控制供给到电磁体的电流。旋转角度传感器可以在检测到2个磁体面的相对角度相对于处于同步状态的相对角度、在比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的1/2倍大且比1倍小的范围内偏离时,使控制部向电磁体供给电流。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工具,2…马达,4…驱动轴,4a…槽,4b…导槽,5…扭矩传递机构,6…输出轴,7…钢球,10…控制部,20、20a、20b…磁性联轴器,21…驱动磁性构件,21c…磁体面,22…从动磁性构件,22c…磁体面,24…移动机构,25…弹簧构件,26…连结构造,30…旋转角度传感器,31…驱动磁性构件,32…从动磁性构件。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电动工具的领域。

Claims (14)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轴,其由马达旋转驱动,
输出轴,其能够安装前端工具,以及
扭矩传递机构,其将上述驱动轴的旋转所产生的扭矩传递到上述输出轴;
上述扭矩传递机构具备具有连结于上述驱动轴侧的驱动磁性构件和连结于上述输出轴侧的从动磁性构件的磁性联轴器,
上述驱动磁性构件及上述从动磁性构件使分别交替地配置有S极及N极的磁体面相对配置,
上述磁性联轴器具有通过失步来向上述输出轴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的功能,
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相对于上述驱动轴能够相对旋转地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轴具有形成于外周面的周向的槽,
上述驱动磁性构件具有形成于内周面的球保持部,
钢球被保持于上述驱动轴的上述槽与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上述球保持部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磁性构件及上述从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上,各自的S极及N极的磁体被交替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磁性构件及上述从动磁性构件的至少一者的磁体面上配置电磁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联轴器通过使作用于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与上述从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之间的磁力变化,来向上述输出轴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联轴器在超过预定值的负载扭矩施加到上述输出轴时失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磁性构件与上述驱动轴的能够相对旋转的角度、与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上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实质上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磁性构件与上述驱动轴的能够相对旋转的角度比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上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小。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磁性构件与上述驱动轴的能够相对旋转的角度比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上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大。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移动机构,其使上述磁性联轴器中的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与上述从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的相对位置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驱动磁性构件及从动磁性构件的轴向的相对位置变化。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部,其控制供给到上述电磁体的电流;
上述控制部通过控制供给到上述电磁体的电流,使上述磁性联轴器向上述输出轴附加间歇的旋转冲击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旋转角度传感器,其检测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与上述从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的相对角度;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旋转角度传感器的输出来控制供给到上述电磁体的电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角度传感器检测到2个磁体面的相对角度相对于处于同步状态的相对角度、在比上述驱动磁性构件的磁体面上的磁极的配置节距角的1/2倍大且比1倍小的范围内偏离时,上述控制部向上述电磁体供给电流。
CN201780087262.8A 2017-02-24 2017-11-30 电动工具 Active CN110325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6402.6A CN113305786A (zh) 2017-02-24 2017-11-30 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4154 2017-02-24
JP2017034154A JP6814979B2 (ja) 2017-02-24 2017-02-24 電動工具
PCT/JP2017/043092 WO2018154903A1 (ja) 2017-02-24 2017-11-30 電動工具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6402.6A Division CN113305786A (zh) 2017-02-24 2017-11-30 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324A CN110325324A (zh) 2019-10-11
CN110325324B true CN110325324B (zh) 2021-05-18

Family

ID=632542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6402.6A Pending CN113305786A (zh) 2017-02-24 2017-11-30 电动工具
CN201780087262.8A Active CN110325324B (zh) 2017-02-24 2017-11-30 电动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6402.6A Pending CN113305786A (zh) 2017-02-24 2017-11-30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35445B2 (zh)
EP (2) EP3915730A1 (zh)
JP (1) JP6814979B2 (zh)
CN (2) CN113305786A (zh)
WO (1) WO20181549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4979B2 (ja) * 2017-02-24 2021-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6941776B2 (ja) * 2018-04-25 2021-09-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2020146767A (ja) * 2019-03-11 2020-09-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2021182983A (ja) * 2020-05-21 2021-12-02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医療用電動工具
CN114310767B (zh) * 2021-12-22 2023-12-22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扭矩扳手及外科器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0725A (en) * 1961-07-13 1964-09-29 Ingersoll Rand Co Magnetically operated tool
EP1462219A1 (en) * 2003-03-26 2004-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Magnetic impact tool
CN1606824A (zh) * 2002-08-05 2005-04-1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磁冲击装置及用于靠磁性产生冲击运动的方法
JP2012245463A (ja) * 2011-05-27 2012-12-13 Yushi Yoneda 衝撃発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3216A (en) * 1957-02-05 1960-06-28 Spodig Heinrich Power tool and magnetic motion converter for use therewith
US3499496A (en) * 1968-10-07 1970-03-10 Alman H Vieths Torque transmitting arrangement with axial magnetic bias
JPS5624562U (zh) * 1979-07-27 1981-03-05
JPH0460666U (zh) * 1990-10-02 1992-05-25
JPH09254046A (ja) * 1996-03-26 1997-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動ドライバー
JP2004291136A (ja) 2003-03-26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磁気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05118910A (ja) 2003-10-14 200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2006026849A (ja) * 2004-07-20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磁気インパクト工具
JP4513128B2 (ja) * 2004-12-28 2010-07-2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ルク発生装置及び動力工具
JP2012135844A (ja) * 2010-12-27 2012-07-19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JP6322988B2 (ja) 2013-12-13 2018-05-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締め付け工具のトルククラッチ機構
JP6814979B2 (ja) * 2017-02-24 2021-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0725A (en) * 1961-07-13 1964-09-29 Ingersoll Rand Co Magnetically operated tool
CN1606824A (zh) * 2002-08-05 2005-04-1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磁冲击装置及用于靠磁性产生冲击运动的方法
EP1462219A1 (en) * 2003-03-26 2004-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Magnetic impact tool
JP2012245463A (ja) * 2011-05-27 2012-12-13 Yushi Yoneda 衝撃発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40446A (ja) 2018-09-13
WO2018154903A1 (ja) 2018-08-30
EP3587034A4 (en) 2020-03-04
EP3587034A1 (en) 2020-01-01
CN113305786A (zh) 2021-08-27
JP6814979B2 (ja) 2021-01-20
EP3915730A1 (en) 2021-12-01
EP3587034B1 (en) 2021-08-11
US20200023500A1 (en) 2020-01-23
US20220111498A1 (en) 2022-04-14
US11890727B2 (en) 2024-02-06
US11235445B2 (en) 2022-02-01
CN110325324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5324B (zh) 电动工具
EP1462219B1 (en) Magnetic impact tool
US7535144B2 (en) Structure for retaining magnets relative to stator in electric tool
JP2008229728A (ja) 打込み作業工具
CN111148603B (zh) 电动工具
JP5013911B2 (ja) 電動工具
JP7122666B2 (ja) 電動工具
CN112020409B (zh) 电动工具
WO2020183919A1 (ja) 電動工具
JP5025189B2 (ja) 磁気式トルク伝達装置
JP2005014140A (ja) 磁気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12233513A (ja) 電磁式係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