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4672A -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4672A
CN110314672A CN201910632984.8A CN201910632984A CN110314672A CN 110314672 A CN110314672 A CN 110314672A CN 201910632984 A CN201910632984 A CN 201910632984A CN 110314672 A CN110314672 A CN 110314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gel microball
constant temperature
preparation
pack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29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艳
韩宝芹
常菁
彭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6329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46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4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4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1Sorb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parative, analytical or investigative chromatography
    • B01J20/282Porous sorbents
    • B01J20/283Porous sorbents based on silic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20/00Aspects relating to sorbent materials
    • B01J2220/50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sorbent or filter aid materials
    • B01J2220/52Sorb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使用硅溶胶、尿素、甲醛和乙二醛,采用PICA法制备单分散硅胶微球。本发明可获取单分散性良好、球形度高、机械强度高、孔结构可控、正相色谱性能优良的硅胶微球,同时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该制备方法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放大生产,基本满足中试的初步放大要求,对提高国产高端硅胶填料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利益。

Description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分离技术,从出现至今一直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核心,其材料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直接决定其适用的分离领域和分离性能。硅胶是传统的、应用广泛的色谱柱填料,具有机械强度高、粒径分布和孔结构易于控制等优点。且硅胶表面含有较多的硅羟基,易于进行表面修饰或键合不同功能团。键合相硅胶分离介质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和更高效的分离效果。
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Polymeric induced colloid aggregation,PICA)是指在含有一定粒径的胶体中诱发甲醛和尿素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有机树脂和胶粒复合的球形颗粒,经过干燥、煅烧去除有机树脂后获得多孔微球。该法操作简单,粒径分布极窄,无需筛分就可用于HPLC固定相。但是获得的微球容易团聚,且重现性较差,进而导致其作为色谱填料的效果欠佳。
国外多家公司的硅胶基色谱填料的技术成熟,且新产品不断涌出,其产品长期占据国内主要市场。而国内对于色谱填料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工艺仍不成熟,产品的生产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产业化。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只能用于一般的分离纯化,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单分散性硅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放大工艺,对提高国产高端硅胶填料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利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以获取单分散性良好、球形度高、机械强度高、孔结构可控、正相色谱性能优良的硅胶微球,同时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该制备方法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放大生产,基本满足中试的初步放大要求,对提高国产高端硅胶填料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利益。
本发明提供的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使用硅溶胶、尿素、甲醛和乙二醛,采用PICA法制备单分散硅胶微球。
可选地,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1-2),水硅比为40-70,甲醛与乙二醛的比为6:1,硅溶胶粒径为30-80nm。
可选地,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为5mol/L,放大反应体系2-10倍,仍能制备出单分散硅胶微球。
可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硅溶胶后,加水稀释至合适浓度,设置25℃下恒温水浴,再加入尿素、甲醛和乙二醛,快速搅拌溶解,滴加稀盐酸,调节pH至1-1.5,快速搅拌1min后,静置反应17h,反应结束后加入6倍反应体积以上的去离子水中止反应,缓慢搅拌后静置12h,用G4砂芯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将白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充分脱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2)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先以80℃干燥12h,再以120℃干燥12h。
(3)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煅烧,得到单分散硅胶微球。
可选地,步骤(3)中,升温程序为180℃恒温1h→220℃恒温1h→240℃恒温1h→280℃恒温1h→300℃恒温2h→400℃恒温2h→500℃恒温2h→600℃恒温4h。
可选地,以摩尔比例计:脲醛比为1:1.25,硅脲比为1:1,水硅比为60,甲醛与乙二醛的比为6,硅溶胶粒径为50nm;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25℃,pH为1.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以获取单分散性良好、球形度高、机械强度高、孔结构可控、正相色谱性能优良的硅胶微球,同时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该制备方法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放大生产,基本满足中试的初步放大要求,对提高国产高端硅胶填料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利益。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又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4提供的再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5为对比例提供的一种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6为放大2倍反应体系制备的单分散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7为放大5倍反应体系制备的单分散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8为放大10倍反应体系制备的单分散硅胶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9为色谱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使用硅溶胶、尿素、甲醛和乙二醛,采用PICA法制备单分散硅胶微球。
对于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看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为5mol/L,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1,水硅比为40,甲醛与乙二醛的比为6:1,计算硅溶胶、尿素、甲醛、乙二醛和水的投料质量或体积。
(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粒径为30nm的硅溶胶后,加水溶解,设置25℃下恒温水浴,再加入尿素、甲醛和乙二醛,400rpm下搅拌溶解。滴加稀盐酸,调节pH至1.5,快速搅拌1min后,静置反应17h,反应结束后加入6倍反应体积以上的去离子水中止反应,缓慢搅拌后静置12h,用G4砂芯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将白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充分脱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3)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先以80℃干燥12h,再以120℃干燥12h。
(4)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煅烧,升温程序为180℃恒温1h→220℃恒温1h→240℃恒温1h→280℃恒温1h→300℃恒温2h→400℃恒温2h→500℃恒温2h→600℃恒温4h,得到单分散硅胶微球。
实施例1提供的单分散硅胶微球的形貌如图1所示,其中,由图1中的扫描电镜照片可看出,该单分散硅胶微球的粒径尺寸在5μm之间,且单分散性好、无团聚、球形度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了另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为5mol/L,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2,水硅比为70,甲醛与乙二醛的比为6:1,计算硅溶胶、尿素、甲醛、乙二醛和水的投料质量或体积。
(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粒径为30nm的硅溶胶后,加水溶解,设置25℃下恒温水浴,再加入尿素、甲醛和乙二醛,400rpm下搅拌溶解。滴加稀盐酸,调节pH至1-1.5,快速搅拌1min后,静置反应17h,反应结束后加入6倍反应体积以上的去离子水中止反应,缓慢搅拌后静置12h,用G4砂芯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将白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充分脱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2)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先以80℃干燥12h,再以120℃干燥12h;
(3)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煅烧,升温程序为180℃恒温1h→220℃恒温1h→240℃恒温1h→280℃恒温1h→300℃恒温2h→400℃恒温2h→500℃恒温2h→600℃恒温4h,得到单分散硅胶微球。
实施例2提供的单分散硅胶微球的形貌如图2所示,由图2中的扫描电镜照片可看出,该条件下制备的硅胶微球粒径尺寸在4μm左右。硅胶微球的球形度较好。硅胶微球间没有明显的黏连现象。从该实施例可以看出硅脲比为1:2,水硅比为70,硅溶胶纳米粒径为30nm条件下可以制备形态较好的硅胶微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了又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为5mol/L,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2,水硅比为70,甲醛与乙二醛的比为6:1,计算硅溶胶、尿素、甲醛、乙二醛和水的投料质量或体积。
(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粒径为50nm的硅溶胶后,加水溶解,设置25℃下恒温水浴,再加入尿素、甲醛和乙二醛,400rpm下搅拌溶解。滴加稀盐酸,调节pH至1-1.5,快速搅拌1min后,静置反应17h,反应结束后加入6倍反应体积以上的去离子水中止反应,缓慢搅拌后静置12h,用G4砂芯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将白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充分脱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2)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先以80℃干燥12h,再以120℃干燥12h;
(3)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煅烧,升温程序为180℃恒温1h→220℃恒温1h→240℃恒温1h→280℃恒温1h→300℃恒温2h→400℃恒温2h→500℃恒温2h→600℃恒温4h,得到样品。
实施例3提供的单分散硅胶微球的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中的扫描电镜照片可看出,该条件下制备的硅胶粒径尺寸在4-5μm左右。但是硅胶微球的球形度较好。硅胶颗粒间的黏连现象较少。从该实施例可以看出硅脲比为1:2,水硅比为70条件下仍能制备形态较好的硅胶微球。但硅脲比为1:2,水硅比为70的反应条件无疑增加了制备硅胶微球的投料,增加了尿素和水的添加量,这都将增加生产成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了再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为5mol/L,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1,水硅比为70,甲醛与乙二醛的比为6:1,计算硅溶胶、尿素、甲醛、乙二醛和水的投料质量或体积。
(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粒径为50nm的硅溶胶后,加水溶解,设置25℃下恒温水浴,再加入尿素、甲醛和乙二醛,400rpm下搅拌溶解。滴加稀盐酸,调节pH至1-1.5,快速搅拌1min后,静置反应17h,反应结束后加入6倍反应体积以上的去离子水中止反应,缓慢搅拌后静置12h,用G4砂芯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将白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充分脱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2)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先以80℃干燥12h,再以120℃干燥12h;
(3)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煅烧,升温程序为180℃恒温1h→220℃恒温1h→240℃恒温1h→280℃恒温1h→300℃恒温2h→400℃恒温2h→500℃恒温2h→600℃恒温4h,得到单分散硅胶微球。
实施例4提供的单分散硅胶微球的形貌如图4所示,其中,由图4中的扫描电镜照片可看出,该单分散硅胶微球的粒径尺寸在5μm左右,且单分散性好、无团聚或黏连、球形度高,从该实施例可以看出水硅摩尔比对硅胶微球的球形度和粒径影响不大。
对比例
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硅胶微球,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为5mol/L,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1,水硅比为70,不加入乙二醛,只加入甲醛,计算硅溶胶、尿素、甲醛和水的投料质量或体积。
(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粒径为50nm的硅溶胶后,加水溶解,设置25℃下恒温水浴,再加入尿素和甲醛,400rpm下搅拌溶解。滴加稀盐酸,调节pH至1.5,快速搅拌1min后,静置反应17h,反应结束后加入6倍反应体积以上的去离子水中止反应,缓慢搅拌后静置12h,用G4砂芯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将白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充分脱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2)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先以80℃干燥12h,再以120℃干燥12h;
(3)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煅烧,升温程序为180℃恒温1h→220℃恒温1h→240℃恒温1h→280℃恒温1h→300℃恒温2h→400℃恒温2h→500℃恒温2h→600℃恒温4h,得到硅胶微球。
对比例提供的硅胶微球的形貌如图5所示,其中,由图5中的透射电镜照片可看出,该硅胶微球硅胶的粒径尺寸在5μm左右,球形度较好,但是有明显的黏连现象。与实施例1制备的单分散硅胶微球对比发现,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乙二醛,能够显著提高硅胶微球的单分散性。这可能是由于乙二醛的加入,改变了脲醛树脂聚合物高分子的链段长度和网络结构,其形成的脲醛树脂能够更好的吸附纳米级硅溶胶颗粒,脲醛树脂和硅溶胶颗粒之间的作用力更强,使得硅胶微球能好均一的增长,其粒径的大小及单分散性都显著提高,微球之间无明显黏连现象,这将显著提高硅胶微球的色谱性能。
放大制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实施例1的反应体系进行成倍放大,分别放大2倍、5倍和10倍。如图6-8所示,在不同的放大体系下制得的硅胶微球都能保证很较好的球形度及粒径分布,硅胶微球的单分散性良好,表面光滑,但随着反应体系的放大,硅胶微球的粒径稍有所增大。当反应体系放大10倍的时候,平均粒径大约在6.1μm左右。
孔结构及比表面积测试
硅胶微球孔结构的形成是由于煅烧去除掉树脂-硅胶复合微球中的脲醛树脂留下的孔隙。一般来讲,描述硅胶微球孔结构的参数主要为孔容、孔径和比表面积。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确定关系,孔隙较大的孔径必然会使孔容和比表面积下降,因为孔径的增大意味着孔隙数减少。探讨影响硅胶微球内容孔结构性质的实验条件对于制备理想的硅胶填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硅溶胶粒径的大小影响着胶粒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而脲醛树脂的比例关系到聚合物在复合微球中占据的空间,所以对于微球孔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硅溶胶粒径和硅脲比两方面进行探究。
本实验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硅胶微球的孔结构利用BET法进行测定,表1列出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硅胶微球的孔径、孔容和比表面积。
表1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硅胶微球的孔结构参数
色谱性能
通过高压匀浆法将实施例1制备的粒径5μm的硅胶微球装入4.6×250mm i.d色谱柱中。色谱条件为样品:硝基苯、邻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流动相:异辛烷:乙醇:水=85:15:0.3;流速:1.0mL/min;进样量:5.0μL;测试温度:25℃;检测波长:254nm。图7为硅胶微球的色谱柱的柱效测试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硝基苯、邻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四种分离物质都达到了基线分离,而且峰形较好。表2为色谱参数(以硝基苯为代表物质)。从表2中可以看出,邻硝基苯胺的理论塔板数达到了18776,表现出了优良的正相色谱性能。
表2硅胶色谱柱的柱效测试结果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6)

1.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硅溶胶、尿素、甲醛和乙二醛,采用PICA法制备单分散硅胶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1-2),水硅比为40-70,甲醛:乙二醛=6:1,硅溶胶粒径为30-8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体系中,二氧化硅的摩尔数为5mol/L,放大反应体系2-10倍,仍能制备出单分散硅胶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硅溶胶后,加水稀释至合适浓度,设置25℃下恒温水浴,再加入尿素、甲醛和乙二醛,快速搅拌溶解,滴加稀盐酸,调节pH至1-1.5,快速搅拌1min后,静置反应17h,反应结束后加入6倍反应体积以上的去离子水中止反应,缓慢搅拌后静置12h,用G4砂芯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白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将白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充分脱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2)将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先以80℃干燥12h,再以120℃干燥12h;
(3)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放入马弗炉中,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煅烧,得到单分散硅胶微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升温程序为180℃恒温1h→220℃恒温1h→240℃恒温1h→280℃恒温1h→300℃恒温2h→400℃恒温2h→500℃恒温2h→600℃恒温4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摩尔比例计:醛脲比为1.25:1,硅脲比为1:1,水硅比为70,甲醛与乙二醛的比为6:1,硅溶胶粒径为50nm;
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25℃,pH为1.5。
CN201910632984.8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314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2984.8A CN110314672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2984.8A CN110314672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4672A true CN110314672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2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2984.8A Pending CN110314672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46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1322A (zh) * 2022-03-28 2022-06-14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莱古比星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14814054A (zh) * 2022-04-14 2022-07-29 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一种检测海洋沉积物中10种卤代咔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5106070A (zh) * 2022-06-21 2022-09-27 南通裕弘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粒径球形硅胶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760A (zh) * 2000-12-13 2002-07-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粒径均一高纯硅胶微球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DE102006061890A1 (de) * 2006-12-28 2008-07-03 Thor Gmbh Kleb- und Dichtungsmassen mit antimikrobieller Ausrüstung
CN109354670A (zh) * 2018-10-17 2019-02-19 山东润义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组分煤矿用聚氨酯改性酚醛树脂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760A (zh) * 2000-12-13 2002-07-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粒径均一高纯硅胶微球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DE102006061890A1 (de) * 2006-12-28 2008-07-03 Thor Gmbh Kleb- und Dichtungsmassen mit antimikrobieller Ausrüstung
CN109354670A (zh) * 2018-10-17 2019-02-19 山东润义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组分煤矿用聚氨酯改性酚醛树脂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郝志显等: "乙二醛存在时脲醛树脂的控制性聚合现象", 《高分子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1322A (zh) * 2022-03-28 2022-06-14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莱古比星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14814054A (zh) * 2022-04-14 2022-07-29 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一种检测海洋沉积物中10种卤代咔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5106070A (zh) * 2022-06-21 2022-09-27 南通裕弘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粒径球形硅胶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4672A (zh) 一种单分散硅胶微球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59951B (zh) 一种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方法
CN103738969B (zh) 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0935B (zh) 一种孔形可调的氧化铝多孔陶瓷膜的制备方法
CN104292493A (zh) 一种磁性、荧光中空多级孔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2452B (zh) 一种中空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方法及应用
Lu et al. Designing and controlling the morphology of spheric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CN103130973A (zh) 一种合成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微球的方法
CN102133513A (zh) 单分散性多孔无机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857675B (zh) 一种高纯球形全孔硅胶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6757785B (zh) 一种载银壳聚糖/聚乙烯醇微米带的制备方法
CN113912069B (zh) 催化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8892144B (zh) 一种功能化多孔粒径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
CA2789502A1 (en) Fabrication of disordered porous silicon dioxide material and the use of fatty alcoh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in such fabrication
CN115231578A (zh) 一种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ly (ionic liquid) microspheres
CN107175064B (zh) 一种磁性微球硅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9634B (zh) 一种硅溶胶的制备方法
CN103113535B (zh) 基于表面引发聚合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复合方法
CN107973615A (zh) 一种介孔γ-Al2O3陶瓷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59830B (zh) 磁性多孔球形硅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56730B (zh) 一种高纯度单分散多孔氧化硅球的制备方法
CN1951989A (zh) 一种制备多孔聚蔗糖微球的方法
CN1990522A (zh) 一种粒径单分散复合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145134B (zh) 一种大面积无裂缝二氧化硅胶体晶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