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7945A -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7945A
CN110307945A CN201910345354.2A CN201910345354A CN110307945A CN 110307945 A CN110307945 A CN 110307945A CN 201910345354 A CN201910345354 A CN 201910345354A CN 110307945 A CN110307945 A CN 110307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um
cabinet
leak detection
wall
mesuring bat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5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7945B (zh
Inventor
李天辉
侯建华
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ian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ian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ian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ian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53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7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7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7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7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7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2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special tracer materials, e.g. dye, fluorescent material, radioactive material
    • G01M3/2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special tracer materials, e.g. dye, fluorescent material, radioactive material using mass spectrometer detec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氦气供应模块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接有待测电池,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测电池的夹持机构,且夹持机构的一端与氦气供应模块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通,箱体内还设置有驱动夹持机构夹持待测电池同时进行水平位移和旋转的驱动机构,箱体的内腔顶面固定连接有检漏触头,检漏触头为空腔杆体结构,且检漏触头底端设置的开口与待测电池的外壁接触,检漏触头的顶端与氦质谱检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待测电池在夹持状态下水平移动且同步旋转,检漏触头始终与其外壁接触,电池外壁存在泄漏时,氦气即从泄漏地点通过检漏触头被氦质谱检漏模块及时检测到,检漏触头起到标定泄漏位置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锂离子电池也主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手机、PDA、摄录像机、携带式光盘等电子产品上,其中以笔记型计算机、手机为最大应用产品。电子、信息及通讯等3C产品均朝向无线化、可携带化方向发展,对于产品的各项高性能组件也往“轻、薄、短、小”的目标迈进,而锂离子电池是最佳的电源供应来源。其中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由于体型小,结构紧凑,使用灵活等优点,在市场上的占有额最大。
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的加工、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的各种参数进行检测,尤其是要掌握电池的密封性。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检测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
现有技术中首先将待检电池放置于高压氦气室中,浸泡数小时或者数天,如果被检产品存在漏孔,则氦气会沿着漏孔进入到产品的内部,然后取出产品将表面的氦气吹尽后放入真空室中,产品内部的氦气则会通过微孔泄漏到真空室之中,再进入到氦质谱仪之中,从而实现被检产品总漏率的测量,但是检测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且不能便捷地标定泄漏地点。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密封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CN106525351A),使用时将待测电池放入上下模具组成的空腔结构内,然后使用真空泵将空腔抽成真空状态,保压一段时间后,通过检测空腔内真空压力值的变化达到判断电池密封性的效果,但是其只能笼统获得该待测电池整体是否漏气的结论,不能准确定位待测电池的泄漏地点,不能为待测电池的微修整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包括氦质谱检漏模块、氦气供应模块、真空泵、待测电池和箱体,所述箱体内腔通过管路连通有氦气供应模块、真空泵和氦质谱检漏模块,所述氦气供应模块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接有待测电池,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测电池的夹持机构,且夹持机构的一端与氦气供应模块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驱动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待测电池同时进行水平位移和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顶面固定连接有检漏触头,所述检漏触头为空腔杆体结构,且检漏触头底端设置的开口与所述待测电池的外壁接触,所述检漏触头的顶端与所述氦质谱检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一箱体的外壁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螺纹套贯穿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的壁体后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的一端与夹持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与滑动卡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内壁的基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围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啮合匹配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中心固定套接的轴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轴贯穿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的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一端外围螺纹套接有滑动基座,所述滑动基座滑动卡接在所述第二箱体内腔底面设置的滑轨上,所述滑动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夹持机构转动连接的夹持部基座。
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基座靠近顶端处转动套接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内套接有氦气连接套,所述氦气连接套的一端与所述氦气供应模块的连接管连通,且氦气连接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盘,所述输气盘的侧面居中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所述待测电池的微型输入口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和输气盘用于夹持所述待测电池。
优选的,所述旋转套为空腔圆柱结构,所述氦气连接套位于所述旋转套内腔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凸缘,且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旋转套侧面的开孔,所述氦气连接套上的凸缘设置在氦气连接套靠近输气盘一端的外围,且凸缘的内侧面与所述旋转套内腔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氦气连接套上的凸缘为六个沿氦气连接套外壁均匀分布的凸块组成,所述旋转套的内壁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氦气连接套上凸块滑动卡接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旋转套的内腔位于所述氦气连接套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氦气配流端,所述氦气配流端的内侧面与所述氦气连接套的内侧面之间为气密封结构,所述氦气配流端的外端连接有氦气输入管路,所述氦气输入管路贯穿所述第二箱体的外壁与所述氦气供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基座的上表面通过支座转动安装有用于卷绕氦气输入管路的胶管卷盘,所述胶管卷盘的转轴与所述滑动基座的水平移动方向垂直,所述胶管卷盘外围盘绕的氦气输入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氦气供应模块和氦气配流端连接,所述胶管卷盘一侧的支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胶管卷盘的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漏触头的底端设置成弧形凹面结构,且弧形凹面结构的内径等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外壁,所述检漏触头弧形凹面结构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检漏触头的顶端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贯穿所述第二箱体的上侧壁与所述氦质谱检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贯穿所述第二箱体的上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集成有控制模块、真空泵控制模块、第一电机控制模块、第二电机控制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真空泵控制模块、第一电机控制模块、第二电机控制模块、氦气供应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双向电性连接有氦质谱检漏模块,所述真空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涉及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检测装置使用夹持装置将待测电池夹持后放置于箱体内,箱体内由真空泵抽成真空状态,夹持部的一端连接有氦气供应模块,且该夹持部设置的氦气输出口正对待测电池的输入口,另外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使得待测电池在夹持部的夹持状态下实现水平移动且同步旋转,设置的检漏触头始终与待测电池的外壁接触,且检漏触头的一端连接在氦质谱检漏模块上,当外壁出现泄漏现象时,被氦质谱检漏模块及时检测到,此时检漏触头正对位置即为泄漏位置,使得对待测电池密封性检测的同时便捷地标定出泄漏位置,便于对待测电池进行针对性的微修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箱体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待测电池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夹持部基座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夹持部基座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原理框架图。
图中:10-第一箱体;11-第一电机;12-螺纹套;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螺纹杆;16-第一螺纹杆;161-吸盘;20-第二箱体;21-滑轨;22-滑动基座;221-夹持部基座;2211-旋转套;2212-氦气连接套;2213-弹簧;2214-输气盘;222-胶管卷盘;223-第二电机;30-氦质谱检漏模块;31-第一管路;311-检漏触头;40-氦气供应模块;41-氦气输入管路;411-氦气配流端;50-真空泵;51-第二管路;60-控制箱;601-控制模块;602-真空泵控制模块;603-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4-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5-警报模块;70-待测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包括氦质谱检漏模块30、氦气供应模块40、真空泵50、待测电池70和箱体,箱体内腔通过管路连通有氦气供应模块40、真空泵50和氦质谱检漏模块30,氦气供应模块40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接有待测电池70,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测电池70的夹持机构,且夹持机构的一端与氦气供应模块40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通,箱体内还设置有驱动夹持机构夹持待测电池70同时进行水平位移和旋转的驱动机构,箱体的内腔顶面固定连接有检漏触头311,检漏触头311为空腔杆体结构,且检漏触头311底端设置的开口与待测电池70的外壁接触,检漏触头311的顶端与氦质谱检漏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使用时,将待测电池70固定在夹持机构上,然后通过真空泵50将箱体内抽成真空状态,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使得待测电池70在夹持部的夹持状态下实现水平移动且同步旋转,检漏触头311始终与待测电池70的外壁接触,氦气由氦气供应模块40经管路从待测电池70的一端开设的微型检测孔中进入待测电池70的内部,当待测电池70的外壁存在泄漏现象时,氦气即可以从泄漏地点通过检漏触头311被氦质谱检漏模块30及时检测到,此时检漏触头311正对位置即为泄漏位置,使得对待测电池70密封性检测的同时便捷地标定出泄漏位置,便于对待测电池进行针对性的微修整。
箱体包括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第一箱体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20,第一箱体10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贯穿第一箱体10的外壁连接有螺纹套12,螺纹套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箱体10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螺纹套12贯穿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之间的壁体后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杆16,第一螺纹杆16位于第二箱体20内的一端与夹持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持机构与滑动卡接在第二箱体20内壁的基座转动连接,使用时第一电机驱动螺纹套12旋转,由于夹持机构与基座转动连接处的摩擦力大于第一螺纹杆16与螺纹套12之间转动产生的摩擦力,基座与第二箱体20内壁滑动卡接,使得螺纹套12旋转时,能够使得第一螺纹杆16带动夹持有待测电池70的夹持机构实现水平移动和旋转。
螺纹套12的外围套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下方啮合匹配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中心固定套接的轴与第一箱体10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轴贯穿第一箱体10与第二箱体20之间的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第二螺纹杆15位于第二箱体20的一端外围螺纹套接有滑动基座22,滑动基座22滑动卡接在第二箱体20内腔底面设置的滑轨21上,滑动基座2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夹持机构转动连接的夹持部基座221,第一电机11驱动螺纹套12转动时,第一齿轮13同步驱动第二齿轮14转动,使得第二螺纹杆15带动滑动基座22在滑轨21上与第一螺纹杆16同步相对于第一电机11的方向移动,使得待测电池70能够满足水平移动和转动的同时进行。
夹持部基座221靠近顶端处转动套接有旋转套2211,旋转套2211内套接有氦气连接套2212,氦气连接套2212的一端与氦气供应模块40的连接管连通,且氦气连接套22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盘2214,输气盘2214的侧面居中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待测电池70的微型输入口对应,第一螺纹杆16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吸盘161,吸盘161和输气盘2214用于夹持待测电池70,氦气由输气盘2214输入待测电池710内部,且输气盘2214在滑动基座22的带动下与第一螺纹杆16带动的吸盘同步移动,使得待测电池70始终处于夹持固定状态,旋转套2211为空腔圆柱结构,氦气连接套2212位于旋转套2211内腔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凸缘,且凸缘的外径大于旋转套2211侧面的开孔,氦气连接套2212上的凸缘设置在氦气连接套2212靠近输气盘2214一端的外围,且凸缘的内侧面与旋转套2211内腔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2213,待测电池70通过抵触氦气连接套2212压缩弹簧2213,实现将待测电池70安装在输气盘2214和吸盘之间,使得待测电池70被夹持固定。
氦气连接套2212上的凸缘为六个沿氦气连接套2212外壁均匀分布的凸块组成,旋转套2211的内壁沿轴向设置有与氦气连接套2212上凸块滑动卡接的滑槽,对氦气连接套2212压缩弹簧2213时相对于旋转套3311的滑动进行导向,且旋转套2211与氦气连接套2212实现同步相对于滑动基座22和夹持部基座221转动。
旋转套2211的内腔位于氦气连接套2212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氦气配流端411,氦气配流端411的内侧面与氦气连接套2212的内侧面之间为气密封结构,氦气配流端411的外端连接有氦气输入管路41,氦气输入管路41贯穿第二箱体20的外壁与氦气供应模块40的输出端连接,使得氦气连接套2212在夹持待测电池70旋转的同时能够满足氦气输入待测电池70内。
滑动基座22的上表面通过支座转动安装有用于卷绕氦气输入管路41的胶管卷盘222,胶管卷盘222的转轴与滑动基座22的水平移动方向垂直,胶管卷盘222外围盘绕的氦气输入管路41的两端分别与氦气供应模块40和氦气配流端411连接,胶管卷盘222一侧的支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23,第二电机223的动力输出端与胶管卷盘222的转轴转动连接,第二电机223驱动胶管卷盘222相对于夹持部基座221的水平移动而同步展开或卷绕氦气输入管路41,满足氦气输入管路41的存放和确保氦气顺畅地输入待测电池70中。
检漏触头311的底端设置成弧形凹面结构,且弧形凹面结构的内径等于待测电池70的外壁,检漏触头311弧形凹面结构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检漏触头311的顶端连接有第一管路31,第一管路31贯穿第二箱体20的上侧壁与氦质谱检漏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真空泵50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管路51,第二管路51贯穿第二箱体20的上侧壁,弧形凹面结构恰好与待测电池70的外壁贴合,检漏触头311的开口直径等于第一螺纹杆16、第二螺纹杆15、螺纹套12和滑动基座22设置螺纹的螺距,待测电池70在水平移动和转动时,恰好满足与检漏触头311弧形凹面的开口相对于待测电池70的外壁做螺旋移动,满足对待测电池70外壁的全方位检漏。
第一箱体10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箱60,控制箱60内集成有控制模块601、真空泵控制模块602、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和警报模块605,控制模块601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真空泵控制模块602、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氦气供应模块40和警报模块605,控制模块601双向电性连接有氦质谱检漏模块30,真空泵控制模块602的输出端与真空泵5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机2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模块601控制氦气供应模块40和氦质谱检漏模块30的开启和关闭,并通过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和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分别控制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223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真空泵控制模块602控制真空泵50的开启和关闭,使用时,当待测电池70表面存在泄漏的地点位于检漏触头311的通孔处,则由氦质谱检漏模块30检测到,经控制模块601通过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停止第一电机11,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停止第二电机223,通过警报模块605发出泄漏警报,此时捡漏触头311通孔对应待测电池70的表面处即为泄漏地点。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通过待测电池70的一端抵触输气盘2214端面的中心处,使其压缩弹簧2213,使得待测电池70被夹持在输气盘2214和吸盘161之间,然后经控制模块601通过真空泵控制模块602开启真空泵50,使得第二箱体20内被抽成真空状态,经控制模块601控制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和氦气供应模块40,第一电机11转动使得螺纹套12旋转,并通过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的啮合传动使得第二螺纹杆15同步转动,第一螺杆16在螺旋进入螺纹套12的同时发生自转,第二螺杆15带动滑块基座22沿滑轨21滑动,使得待测电池70在夹持的过程中同时旋转和相对于第一箱体10方向移动,第二电机223带动胶管卷盘222同步转动,使得氦气输入管41源源不断地将氦气通过输入盘2214输入待测电池70内,检漏触头311时刻保持与待测电池70的表面接触,当待测电池70表面存在泄漏的地点位于检漏触头311的通孔处,则由氦质谱检漏模块30检测到,经控制模块601通过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停止第一电机11,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停止第二电机223,通过警报模块605发出泄漏警报,此时捡漏触头311通孔对应待测电池70的表面处即为泄漏地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包括氦质谱检漏模块(30)、氦气供应模块(40)、真空泵(50)、待测电池(70)和箱体,所述箱体内腔通过管路连通有氦气供应模块(40)、真空泵(50)和氦质谱检漏模块(30),所述氦气供应模块(40)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接有待测电池(7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测电池(70)的夹持机构,且夹持机构的一端与氦气供应模块(40)连接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驱动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待测电池(70)同时进行水平位移和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顶面固定连接有检漏触头(311),所述检漏触头(311)为空腔杆体结构,且检漏触头(311)底端设置的开口与所述待测电池(70)的外壁接触,所述检漏触头(311)的顶端与所述氦质谱检漏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所述第一箱体(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20),所述第一箱体(10)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一箱体(10)的外壁连接有螺纹套(12),所述螺纹套(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10)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螺纹套(12)贯穿所述第一箱体(10)和所述第二箱体(20)之间的壁体后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杆(16),所述第一螺纹杆(16)位于所述第二箱体(20)内的一端与夹持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机构与滑动卡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0)内壁的基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12)的外围套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下方啮合匹配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中心固定套接的轴与所述第一箱体(10)的内壁转动连接,且轴贯穿所述第一箱体(10)与所述第二箱体(20)之间的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所述第二螺纹杆(15)位于所述第二箱体(20)的一端外围螺纹套接有滑动基座(22),所述滑动基座(22)滑动卡接在所述第二箱体(20)内腔底面设置的滑轨(21)上,所述滑动基座(2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夹持机构转动连接的夹持部基座(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基座(221)靠近顶端处转动套接有旋转套(2211),所述旋转套(2211)内套接有氦气连接套(2212),所述氦气连接套(2212)的一端与所述氦气供应模块(40)的连接管连通,且氦气连接套(22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盘(2214),所述输气盘(2214)的侧面居中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所述待测电池(70)的微型输入口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杆(16)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吸盘(161),所述吸盘(161)和输气盘(2214)用于夹持所述待测电池(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2211)为空腔圆柱结构,所述氦气连接套(2212)位于所述旋转套(2211)内腔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凸缘,且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旋转套(2211)侧面的开孔,所述氦气连接套(2212)上的凸缘设置在氦气连接套(2212)靠近输气盘(2214)一端的外围,且凸缘的内侧面与所述旋转套(2211)内腔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22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氦气连接套(2212)上的凸缘为六个沿氦气连接套(2212)外壁均匀分布的凸块组成,所述旋转套(2211)的内壁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氦气连接套(2212)上凸块滑动卡接的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2211)的内腔位于所述氦气连接套(2212)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氦气配流端(411),所述氦气配流端(411)的内侧面与所述氦气连接套(2212)的内侧面之间为气密封结构,所述氦气配流端(411)的外端连接有氦气输入管路(41),所述氦气输入管路(41)贯穿所述第二箱体(20)的外壁与所述氦气供应模块(40)的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基座(22)的上表面通过支座转动安装有用于卷绕氦气输入管路(41)的胶管卷盘(222),所述胶管卷盘(222)的转轴与所述滑动基座(22)的水平移动方向垂直,所述胶管卷盘(222)外围盘绕的氦气输入管路(41)的两端分别与氦气供应模块(40)和氦气配流端(411)连接,所述胶管卷盘(222)一侧的支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23),所述第二电机(22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胶管卷盘(222)的转轴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漏触头(311)的底端设置成弧形凹面结构,且弧形凹面结构的内径等于所述待测电池(70)的外壁,所述检漏触头(311)弧形凹面结构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检漏触头(311)的顶端连接有第一管路(31),所述第一管路(31)贯穿所述第二箱体(20)的上侧壁与所述氦质谱检漏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真空泵(50)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管路(51),所述第二管路(51)贯穿所述第二箱体(20)的上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0)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箱(60),所述控制箱(60)内集成有控制模块(601)、真空泵控制模块(602)、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和警报模块(605),所述控制模块(601)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真空泵控制模块(602)、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氦气供应模块(40)和警报模块(605),所述控制模块(601)双向电性连接有氦质谱检漏模块(30),所述真空泵控制模块(602)的输出端与所述真空泵(5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模块(60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模块(60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机(2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CN201910345354.2A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Active CN110307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5354.2A CN11030794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5354.2A CN11030794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7945A true CN110307945A (zh) 2019-10-08
CN110307945B CN110307945B (zh) 2021-05-25

Family

ID=6807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5354.2A Active CN11030794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79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6975A (ja) * 1997-12-05 1999-06-2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放射性廃棄物密封容器の検査測定装置
EP1471342B1 (en) * 2003-04-22 2009-08-12 C.G.A. COMPAGNIA GENERALE ALLUMINIO S.p.A. Automatized system for the in-line detection of the losses on panels containing a cooling fluid circuit
CN202711724U (zh) * 2012-08-31 2013-01-3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热室辐照后燃料棒气压检漏试验装置
CN103471783A (zh) * 2013-10-09 2013-12-2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钠电池的无损检漏方法
CN108362448A (zh) * 2018-05-09 2018-08-03 东莞中子科学中心 远程高精度真空密封检测探头移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68692A (zh) * 2018-12-29 2019-04-23 李静 一种容器焊缝渗漏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6975A (ja) * 1997-12-05 1999-06-2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放射性廃棄物密封容器の検査測定装置
EP1471342B1 (en) * 2003-04-22 2009-08-12 C.G.A. COMPAGNIA GENERALE ALLUMINIO S.p.A. Automatized system for the in-line detection of the losses on panels containing a cooling fluid circuit
CN202711724U (zh) * 2012-08-31 2013-01-3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热室辐照后燃料棒气压检漏试验装置
CN103471783A (zh) * 2013-10-09 2013-12-2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钠电池的无损检漏方法
CN108362448A (zh) * 2018-05-09 2018-08-03 东莞中子科学中心 远程高精度真空密封检测探头移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68692A (zh) * 2018-12-29 2019-04-23 李静 一种容器焊缝渗漏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7945B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56859U (zh) 一种电池测试机的电池上料装置
CN219881744U (zh) 一种叠片电池的分离装置
CN212474083U (zh) 中框自动贴膜设备
CN113790849B (zh) 一种锂电池密封性测试设备
CN110307945A (zh)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CN110133424A (zh) 一种蓄电池极板短路测试仪
CN114184464A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极箔的张力监控装置
CN212205984U (zh) 一种便于检测厚度的测量工件智能定位装置
CN113198931A (zh) 一种传感器生产用外壳压紧装置
CN208721014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层厚度激光检测装置
CN216800710U (zh) 一种锂电池老化测试设备
CN214583013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特种设备检验仪
CN216052092U (zh) 一种锂电池检测装置
JP2021520597A (ja) ガイドピンセット装置及び電池製造機
CN210375952U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外壳拉伸高度检测设备
CN11457760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
CN209102878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用检测装置
CN114111630A (zh) 一种电芯圆柱度检测装置
CN220602824U (zh) 一种钠电池的无损检漏装置
CN210090315U (zh)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反应分析装置
CN209486066U (zh) 一种搜集和测试软包胀气气体成分的密闭式容器
CN11740558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穿刺试验装置
CN217349853U (zh) 一种锂电池输送用陶瓷基加速室
CN219956427U (zh) 一种胶膜尺寸检测机
CN206270184U (zh) Vrla电池隔板穿刺实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