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0942A -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 Google Patents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0942A
CN110290942A CN201780086346.XA CN201780086346A CN110290942A CN 110290942 A CN110290942 A CN 110290942A CN 201780086346 A CN201780086346 A CN 201780086346A CN 110290942 A CN110290942 A CN 110290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d stud
tire
protrusion
short side
lower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63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0942B (zh
Inventor
森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90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0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43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body portion, i.e. not cylind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75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 t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25Arrangements thereof in the tread patterns, e.g. irre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43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body portion, i.e. not cylindrical
    • B60C11/165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body portion, i.e. not cylindrical concave or convex, e.g. barrel-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43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body portion, i.e. not cylindrical
    • B60C11/1668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body portion, i.e. not cylindrical with an additional coll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防滑钉具备:头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面;躯体部,所述躯体部保持所述头部;及下部凸缘,所述下部凸缘连接于所述躯体部的与所述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所述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是如下的各向异性形状:与所述轮廓形状外接的假想的矩形中的、在四边之中长度最短的边成为最小的第1最小矩形及在四边之中长度最长的边成为最小的第2最小矩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最小矩形具备长度不同的短边及长边。所述轮廓形状具备朝向与所述长边平行的长边方向突出的4个以上的第1凸部、和朝向与所述短边平行的短边方向突出的2个第2凸部。

Description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轮胎的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冰雪路用的镶钉轮胎中,在胎面部安装防滑钉,在冰上路面上获得抓地力。
一般而言,防滑钉被埋入于在胎面部设置的钉埋入用孔(之后,也仅称为孔)。当向孔埋入防滑钉时,通过将防滑钉插入于扩张了孔径的状态的孔,从而防滑钉被紧紧地紧固于孔及胎面部而安装于胎面部。由此,防止在镶钉轮胎的滚动中由于从路面承受的制动驱动力、横向力而导致防滑钉从孔脱落。
例如,在防滑钉从镶钉轮胎脱落时,防滑钉相对于孔一边旋转一边脱落,因此,为了防止防滑钉的脱落,优选防滑钉相对于孔不旋转。从该点出发,防滑钉的上部凸缘或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为非圆弧形状的情况多。
例如,已知有如下的防滑钉:防滑钉的下部凸缘为具备互相向相反方向呈圆弧状地突出的凸部、和向与凸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呈圆弧状地凹陷的弯曲部的轮廓形状,且所述防滑钉具有沿着凸部的突出方向的轮廓形状的长度比沿着上述正交方向的轮廓形状的长度长的各向异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2714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上述防滑钉的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是非圆弧形状的各向异性形状,因此防滑钉难以从钉埋入用孔脱落。一般而言,防滑钉在从冰上路面承受剪切力时,因防滑钉以相对于安装有防滑钉的钉埋入用孔倾倒的方式倾斜,因此,由该孔产生的防滑钉的紧固力降低。由此,在钉安装孔内,防滑钉容易绕其中心轴旋转。而且,当从冰上路面承受大的剪切力时,由于钉埋入用孔的紧固力的降低而防滑钉绕防滑钉的中心轴旋转,伴随于此,对于剪切力而钉埋入用孔或胎面部欲将防滑钉保持在钉埋入用孔内的阻力(日文:抗力)降低,防滑钉容易从钉埋入用孔脱落。
使上部凸缘或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为非圆弧形状的上述防滑钉能够抑制防滑钉的脱落,但抑制成为脱落的初期要因的防滑钉的旋转并不充分。认为通过抑制防滑钉的旋转,能够进一步抑制防滑钉的脱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从镶钉轮胎的钉埋入用孔脱落并能够抑制成为脱落的初期要因的防滑钉的旋转的防滑钉及安装有该防滑钉的镶钉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是一种安装于轮胎的防滑钉。该防滑钉具备:
头部(tip),所述头部具有用于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面;
躯体(body)部,所述躯体部以使所述头部从一侧的端面突出的方式保持所述头部;及
下部凸缘,所述下部凸缘连接于所述躯体部的与所述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
从所述头部、所述躯体部、及所述下部凸缘的排列方向观察到的所述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是如下的各向异性形状:与所述轮廓形状外接的假想的矩形中的、在四边之中长度最短的边成为最小的第1最小矩形及在四边之中长度最长的边成为最小的第2最小矩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最小矩形具备长度不同的短边及长边。
所述轮廓形状具备朝向与所述长边平行的长边方向突出的4个以上的第1凸部、和朝向与所述短边平行的短边方向突出的2个第2凸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1凸部由2对第1凸部构成,
所述轮廓形状具备2个以对于所述对中的每一对、夹在所述对各自的第1凸部之间的方式设置并朝向所述轮廓形状的图心(重心,日文:図心)弯曲的第1凹部,
所述轮廓形状还具备4个以夹在所述第2凸部各自与所述第1凸部的1个之间的方式设置并朝向所述图心弯曲且与所述第1凸部的1个平滑地连接的第2凹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1凹部的凹陷深度与所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相同,或者比所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深。
优选的是,所述2个第1凹部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短边方向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4个第2凹部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短边方向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2个第2凸部包括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2个直线部,所述直线部是在所述短边方向上最突出的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2个直线部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短边方向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2个第2凸部包括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2个直线部,所述直线部是在所述短边方向上最突出的部分,
所述2个直线部各自的两端与所述4个第2凹部中的2个第2凹部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安装有防滑钉的镶钉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钉轮胎具备将所述防滑钉以所述长边方向朝向轮胎周向的方式安装了的胎面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一种安装有防滑钉的镶钉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钉轮胎具备将所述防滑钉以所述短边方向朝向轮胎周向的方式安装了的胎面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防滑钉及镶钉轮胎,是一种难以从镶钉轮胎的钉埋入用孔脱落的防滑钉,能够抑制成为脱落的初期要因的防滑钉的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截面的一例的轮胎截面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镶钉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一例在平面上展开而得到的胎面花纹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
图4的(a)、(b)是本实施方式的防滑钉的外观立体图和俯视图。
图5是说明一实施方式的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的图。
图6的(a)~(d)是示出把持具有图5所示的轮廓形状的下部凸缘的防滑钉安装装置的安装抓手(finger)的把持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7的(a)、(b)是说明安装于轮胎的防滑钉的朝向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轮胎的整体说明)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镶钉轮胎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镶钉轮胎(之后称为轮胎)10的截面的一例的轮胎截面图。图2是轮胎10的外观立体图。
轮胎10是在胎面部埋入有防滑钉的轮胎(在图1、2中,未图示防滑钉)。
轮胎10例如是乘用车用轮胎。乘用车用轮胎是指JATMA YEAR BOOK 2012(日本汽车轮胎协会规格)的A章所规定的轮胎。除此之外,也能够适用于B章所规定的小型卡车用轮胎及C章所规定的卡车及公共汽车用轮胎。
之后具体说明的各花纹要素的尺寸的数值是乘用车用轮胎的数值例,镶钉轮胎并不限定于这些数值例。
之后说明的轮胎周向C(参照图2)是指使轮胎10以轮胎旋转轴Axis(参照图2)为中心旋转了时胎面表面的旋转的方向,轮胎径向R是指与轮胎旋转轴Axis正交地延伸的辐射方向,轮胎径向外侧是指从轮胎旋转轴Axis沿轮胎径向R离开的一侧。轮胎宽度方向W是指与轮胎旋转轴Axis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从轮胎10的轮胎赤道线CL(参照图3)离开的两侧。
(轮胎构造)
轮胎10具有胎体帘布层12、带束层14及胎圈芯16作为骨架件。轮胎10在这些骨架件的周围主要具有胎面橡胶18、胎侧橡胶20、胎圈填胶22、轮辋缓冲橡胶24及内衬层橡胶26。
胎体帘布层12包括在一对圆环状的胎圈芯16之间卷绕而呈环形状的、用橡胶覆盖有机纤维而成的胎体帘布层构件12a、12b。在图1所示的轮胎10中,胎体帘布层12由胎体帘布层构件12a、12b构成,但也可以由1个胎体帘布层构件构成。在胎体帘布层12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由2个带束层构件14a、14b构成的带束层14。带束层14是在相对于轮胎周向C倾斜预定的角度例如20度~30度而配置的钢帘线上覆盖橡胶而成的构件,下层的带束层构件14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比上层的带束层构件14b的宽度宽。2层带束层构件14a、14b的钢帘线的倾斜方向从轮胎周向C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向互相不同的方向倾斜。因此,带束层构件14a、14b成为交错层,抑制由所填充的空气压引起的胎体帘布层12的膨胀。
在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面橡胶18,在胎面橡胶18的两端部连接有胎侧橡胶20而形成胎侧部。胎面橡胶18由2层橡胶构成,具有设置在轮胎径向外侧的上层胎面橡胶18a和设置在轮胎径向内侧的下层胎面橡胶18b。在胎侧橡胶20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设置有轮辋缓冲橡胶24,该轮辋缓冲橡胶24与安装轮胎10的轮辋接触。在胎圈芯16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夹在胎体帘布层12的绕胎圈芯16卷绕前的部分与胎体帘布层12的绕胎圈芯16卷绕后的部分之间的方式设置有胎圈填胶22。在面向由轮胎10和轮辋包围的填充空气的轮胎空洞区域的轮胎10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层橡胶26。
除此之外,轮胎10具备从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覆盖带束层14的、用橡胶覆盖有机纤维而成的带束覆层28。
轮胎10具有这样的轮胎构造,但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构造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轮胎构造。
(胎面花纹)
图3是将轮胎10的作为一例的胎面花纹30在平面上展开而得到的胎面花纹的一部分的平面展开图。在图3中,省略了安装于胎面部的防滑钉的图示。如图3所示,轮胎10指定了表示轮胎周向C的一方的朝向的旋转方向X。旋转方向X的朝向的信息显示在设置于轮胎10的胎侧表面的数字、记号(例如箭头的记号)等信息显示部。防滑钉(参照图4的(a))安装于图3所示的多个钉埋入用孔29。
胎面花纹30具有倾斜槽32、周向连接槽(日文:連絡溝)34、突出槽36及刀槽花纹38。
倾斜槽32在轮胎周向(图3的上下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
倾斜槽32向与轮胎旋转方向X(在图3中为下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3中为上方向)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倾斜槽32以轮胎赤道线CL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一侧的、轮胎赤道线CL的附近的位置为始端,横切轮胎赤道线CL,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另一侧前进,到达花纹末端PE。
倾斜槽32的槽宽从轮胎赤道线CL的附近的始端起逐渐变大。倾斜槽32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的倾斜在包含始端的轮胎赤道线CL附近最小,在横切轮胎赤道线CL后,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的倾斜角度变大的方式弯曲而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与轮胎旋转方向X相反的方向前进。而且,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前进,上述倾斜角度逐渐变小。这样的倾斜槽32设置于轮胎赤道线CL的两侧。
在胎面部的夹着轮胎赤道线CL的一侧设置的倾斜槽32相对于在另一侧设置的倾斜槽32而相对于轮胎周向C错位,在一侧设置的倾斜槽32的始端成为与在另一侧设置的倾斜槽32不连接的构成。
在轮胎周向C上设置有多个的倾斜槽32中的相邻的倾斜槽32通过周向连接槽34连通。更详细而言,周向连接槽34从倾斜槽32中的1个的中途朝向轮胎周向C延伸,横切在轮胎周向C上相邻的倾斜槽32,并相对于该相邻的倾斜槽32进一步前进至在轮胎周向C上相邻的倾斜槽32。即,周向连接槽34的始端位于倾斜槽32中的1个,终端从始端所处的倾斜槽32沿着轮胎周向C而位于第2个倾斜槽32。这样,周向连接槽34以将沿着轮胎周向C相邻的3个倾斜槽32连接的方式设置。周向连接槽34以随着向与轮胎旋转方向X相反的方向前进而接近轮胎赤道线CL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C倾斜。
突出槽36设置成从周向连接槽34朝向轮胎赤道线CL的方向突出并在到达轮胎赤道线CL之前封闭。
通过倾斜槽32和周向连接槽34,胎面部的陆部被划分为中央区域和胎肩区域。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及胎肩区域这双方的区域设置有与倾斜槽32及周向连接槽34连接的多个刀槽花纹38。
而且,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及胎肩区域这双方的区域设置有多个钉埋入用孔29。
倾斜槽32、周向连接槽34及突出槽36的槽深例如为8.5mm~10.5mm,槽宽的最大宽度为12mm。图3所示的胎面花纹为一例,供本实施方式的防滑钉安装的轮胎的胎面花纹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方式。
(防滑钉)
图4的(a)、(b)是本实施方式的防滑钉50的外观立体图和俯视图。
防滑钉50具备头部52、躯体部54及下部凸缘56。躯体部54具备上部凸缘58和柄(shank)部60。躯体部54及下部凸缘56在安装于轮胎10的钉埋入用孔29时埋设于胎面橡胶18(图1)而与胎面橡胶18接触。
头部52具有与路面接触的头部顶端面。头部52由碳化钨等超硬合金(日文:超鋼合金)制成。根据一实施方式,头部52也可以由金属陶瓷材料构成。头部52被固定于在躯体部54的上端面54a设置的孔。在该防滑钉50安装到轮胎10时,防滑钉50的头部52从胎面表面突出。
躯体部54是以使头部52从一侧的上端面54a突出的方式保持头部52的部分,向与头部52突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延伸。躯体部54的延伸方向也是头部52、躯体部54及下部凸缘56的排列方向,将该方向表示为方向H。
躯体部54的上部凸缘58构成为,在埋入于轮胎10的胎面部时,头部52从胎面表面突出。头部52由躯体部54的上端面54a固定。
下部凸缘56构成为,在埋入于轮胎10的胎面部时与钉埋入用孔29的底接触。下部凸缘56与躯体部54的上端面54a的相反侧的柄部60的端连接。
柄部60是将上部凸缘58和下部凸缘56连接的部分,柄部60的与方向H正交的截面比上部凸缘58及下部凸缘56各自的截面细。
躯体部54及下部凸缘56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与头部52的材料不同。根据一实施方式,为了防滑钉50的轻量化,躯体部54及下部凸缘56由铝合金等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b)所示,在从方向H观察头部52的情况下,头部52的顶端面的轮廓形状为圆形状。根据一实施方式,头部52的顶端面的轮廓形状也优选为椭圆形状、将多个圆弧形状组合而成的曲线形状、凸多边形形状、凹多边形形状、将这些形状的一部分变更为直线形状、形成凹部的圆弧形状或形成凹凸的波状线形状而得到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b)所示,在从方向H观察上部凸缘58的情况下,上部凸缘58的轮廓形状为圆形状。但是,根据一实施方式,上部凸缘58的轮廓形状也优选为椭圆形状、将多个圆弧形状组合而成的曲线形状、凸多边形形状、凹多边形形状、将这些形状的一部分变更为直线形状、形成凹部的圆弧形状或形成凹凸的波状线形状而得到的形状。
从方向H观察下部凸缘56看到的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是各向异性形状。在此,如图4的(b)所示,各向异性形状是如下的形状:与轮廓形状62外接的向各种方向倾斜的假想的矩形中的、在四边之中长度最短的边成为最小的第1最小矩形及在四边之中长度最长的边成为最小的第2最小矩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最小矩形具备长度不同的短边及长边。图4的(b)中示出了第1最小矩形100。在该情况下,第1最小矩形100具有长度最短的边成为最小的边100a。第1最小矩形100也是第2最小矩形。即,第2最小矩形具有长度最长的边成为最小的边100b。也作为第2最小矩形的第1最小矩形100的各边中的边100a为短边,边100b为长边。这样,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是各向异性形状。
这样的各向异性形状的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朝向与长边(边100b)平行的长边方向L突出的4个第1凸部F1和朝向与短边(边100a)平行的短边方向S突出的2个第2凸部F2。之后,将边100b称为长边100b,将边100a称为短边100a。
在此,第1凸部F1意味着如下的部分:处于从通过第1最小矩形100的中心(2个对角线的交点)的与短边方向S平行的直线沿长边方向L离开了从上述平行的直线到短边100a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上的区域内,并相对于长边方向L呈凸形状。凸形状是指从轮廓形状62的某点起沿着轮廓形状62的外周越向两侧前进则越接近上述平行的直线(通过第1最小矩形100的中心的与短边方向S平行的直线)的部分的形状。
第2凸部F2是指如下的部分:处于从通过第1最小矩形100的中心(2个对角线的交点)的与长边方向L平行的直线沿短边方向S离开了从上述平行的直线到长边100b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上的区域内,并相对于短边方向S呈凸形状。凸形状是指从轮廓形状62的某点起沿着轮廓形状62的外周越向两侧前进则越接近上述平行的直线(通过第1最小矩形100的中心的与长边方向L平行的直线)的部分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4个第1凸部F1和2个第2凸部F2,2个第1凸部F1朝向长边方向L中的第1方向,剩余的2个第1凸部F1朝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1个第2凸部F2朝向短边方向S中的第3方向,剩余的1个第2凸部F2朝向与第3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4方向。朝向长边方向L的第1方向的第1凸部F1的数量与朝向第2方向的第1凸部F1的数量相同。根据一实施方式,也优选的是,3个第1凸部F1朝向长边方向L的第1方向,剩余的1个第1凸部F1朝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1个第2凸部F2朝向短边方向S的第3方向,剩余的1个第2凸部F2朝向与第3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4方向。
另外,根据一实施方式,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也优选具备5个、6个、或者7个第1凸部F1和2个第2凸部F2。在该情况下,朝向长边方向L的第1方向的第1凸部F1的数量与朝向第2方向的第1凸部F1的数量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4个第1凸部F1和2个第2凸部F2,从而是难以从轮胎10的钉埋入用孔29脱落的防滑钉50,能够抑制成为脱落的初期要因的防滑钉50的旋转。
具体而言,由于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沿着长边100b具备大的第2凸部F2,因此对从冰上路面受到剪切力的防滑钉50倾斜而从钉埋入用孔脱落的动作进行阻止的保持力变高。因此,防滑钉50难以从钉埋入用孔29脱落。
另一方面,在防滑钉50从钉埋入用孔29脱落之前,如上所述,防滑钉50在钉埋入用孔29内旋转。伴随于该旋转,对于从冰上路面承受的剪切力而钉埋入用孔29或胎面橡胶18欲将防滑钉50保持在钉埋入用孔29内的阻力降低,防滑钉50容易从钉埋入用孔29脱落。但是,防滑钉50的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4个第1凸部F1,存在多个凹凸,在与该凹凸对应地变形了的胎面橡胶18变形了的状态下将下部凸缘56紧固而固定于钉埋入用孔29,因此难以形成因防滑钉50向从冰上路面承受剪切力而倾倒的方向倾斜所产生的防滑钉50与钉埋入用孔29之间的间隙。因此,维持了胎面橡胶18(钉埋入用孔的内壁面)对下部凸缘56的强力紧固,能够抑制成为防滑钉50的脱落的初期要因的钉埋入用孔29内的防滑钉50的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防滑钉50与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为非圆弧形状的现有的防滑钉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防滑钉50的脱落。而且,即使防滑钉50从冰上路面承受剪切力,也难以形成防滑钉50与钉埋入用孔29之间的间隙,因此防滑钉50在钉埋入用孔29内难以发生位置的变动(不晃动)。因此,除了防滑钉50难以从钉埋入用孔29脱落以外,防滑钉50从冰上路面受到的剪切力被向带束层14高效地传递,而且,向镶钉轮胎10整体传递、进而向安装有镶钉轮胎10的车辆传递,因此冰上路面上的制动驱动性或操纵性提高。
图5是说明一实施方式的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的图。
根据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1凸部F1由2对第1凸部F1构成。即,在图5的纸面中,将向长边方向L中的左方向突出的2个第1凸部F1设为1对,将向长边方向L中的右方向突出的2个第1凸部F1设为另一对。此时,优选的是,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2个以对于2对中的每一对、夹在对各自的第1凸部F1之间的方式设置并朝向轮廓形状62的图心G弯曲的第1凹部F3。此时,优选的是,轮廓形状62还具备4个以夹在第2凸部F2各自与第1凸部F1的1个之间的方式设置并朝向图心G弯曲且与第1凸部F1的1个平滑地连接的第2凹部F4。
通过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第1凹部F3,从而能够增大下部凸缘56与钉埋入用孔29的内壁面接触的、沿着短边方向S的接触面的面积,对防滑钉50从钉埋入用孔脱落的动作进行阻止的保持力提高。因此,防滑钉50从钉埋入用孔29脱落被抑制。
另外,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通过在4个部位具备第2凹部F4,从而沿着轮廓形状62的周形成4个凹陷,因此,在将防滑钉50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时使用的防滑钉安装装置的安装抓手容易把持防滑钉50的下部凸缘56。即,安装抓手在把持各向异性形状的下部凸缘56时,能够以各向异性形状的朝向成为适当的朝向的方式进行把持而将防滑钉50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钉埋入性(日文:ピン打ち込み性)提高。
根据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第1凹部F3的凹陷深度与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相同,或者比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深。在此,凹陷深度是指,从与夹着第1凹部F3及第2凹部F4的两侧的2个第1凸部F1相切的直线、或者与1个第1凸部F1和1个第2凸部F2相切的直线到位于第1凹部F3及第2凹部F4各自中的最远处的点为止的距离。通过这样的凹陷深度被确定了的形状,能够增大下部凸缘56与钉埋入用孔29的内壁面接触的沿着短边方向S的接触面的面积,并且沿着短边方向S的边的凹陷变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防滑钉50的旋转。而且,对防滑钉50从钉埋入用孔29脱落的动作进行阻止的保持力变高。
根据一实施方式,第1凹部F3的弯曲形状及第2凹部F4的弯曲形状优选为由曲率半径确定的圆弧形状。在第1凹部F3的弯曲形状及第2凹部F4的弯曲形状由单一的曲率半径形成的情况下,第1凹部F3的曲率半径优选为第2凹部F4的曲率半径以下。例如,从提高上述保持力的方面考虑,优选第1凹部F3的曲率半径为第2凹部F4的曲率半径的50%以下。
根据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2个第2凸部F2包括与长边方向L平行的2个直线部F5,直线部F5是在短边方向S上最突出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构成,将防滑钉50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时使用的防滑钉安装装置的安装抓手容易把持防滑钉50的下部凸缘56。例如,在将直线部F5作为安装抓手的把持位置的情况下,即使安装抓手的把持位置从直线部F5内的预定的位置偏离,由于安装抓手所把持的直线部F5的范围宽,因此也能够稳定地把持防滑钉50。因此,防滑钉50向钉埋入用孔29的埋入失败的次数变低。
图6的(a)~(d)是示出把持具有图5所示的轮廓形状62的下部凸缘56的防滑钉安装装置的安装抓手的把持位置的例子的图。在图6的(a)~(d)中,示出了在用“△”表示的位置处安装抓手进行把持的情形。图6的(a)、(b)示出了安装抓手为4根的情况,图6的(c)、(d)示出了安装抓手为3根的情况。在图6的(a)~(d)所示的例子中,使至少2个凹部为把持位置,使剩余的把持位置为直线部F5或凹部。这样,不论是3根的安装抓手,还是4根的安装抓手,安装抓手均有多个在下部凸缘56的凹部的位置处把持防滑钉50的方式,因此不论安装抓手的种类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将防滑钉50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
根据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2个第1凹部F3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图心G的与短边方向S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AL1(参照图5)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图心G的与长边方向L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AL2(参照图5)呈线对称形状。由此,在将防滑钉50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时,安装抓手能够容易地将防滑钉50与作为目标的朝向一致地进行把持。
根据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4个第2凹部F4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图心G的与短边方向S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AL1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图心G的与长边方向L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AL2呈线对称形状。由此,在将防滑钉50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时,安装抓手能够容易地将防滑钉50与作为目标的朝向一致地进行把持。
根据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轮廓形状62具备2个直线部F5的情况下,优选的是,2个直线部F5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图心G的与短边方向S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AL1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图心G的与长边方向L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AL2呈线对称形状。由此,在将防滑钉50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时,安装抓手能够容易地将防滑钉50与作为目标的朝向一致地进行把持。
根据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2个第2凸部F2包括与长边方向L平行的2个直线部F5,直线部F5是在短边方向S上最突出的部分,2个直线部F5各自的两端与4个第2凹部F4中的2个第2凹部F4连接。即,优选的是,1个第2凸部F2由1个直线部F5和2个第2凹部F4形成。由此,下部凸缘56具有在短边方向S上突出的大的第2凸部F2,因此,对防滑钉50从钉埋入用孔29脱落的动作进行阻止的保持力变高。
这样,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是各向异性形状的防滑钉50安装于轮胎。图7的(a)、(b)是说明安装于轮胎的防滑钉50的朝向的图。
图7的(a)是以下部凸缘56的长边方向L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且短边方向S朝向轮胎周向C的方式确定配置方向,并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的例子。图7的(b)是以下部凸缘56的短边方向S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且长边方向L朝向轮胎周向C的方式确定防滑钉50的配置的朝向,并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的例子。
如图7的(a)所示,在以短边方向S成为轮胎周向C的方式配置了防滑钉50的情况下,受到横向力作为剪切力的防滑钉50欲以在钉埋入用孔29内倾倒的方式倾斜,但由于与由下部凸缘56的4个第1凸部F1形成的凹凸对应地变形了的胎面橡胶18将下部凸缘56由钉埋入用孔29的内壁面强力地紧固,因此难以形成因防滑钉50沿轮胎宽度方向W倾斜所产生的防滑钉50与钉埋入用孔29之间的间隙(不晃动)。因此,由于防滑钉50在钉埋入用孔29内难以旋转,所以,除了防滑钉50从钉埋入用孔29的脱落被抑制以外,横向力也被从防滑钉50经由胎面橡胶18向带束层14高效地传递,因此镶钉轮胎对于横向力的响应变早。另外,由于第2凹部F4是朝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倾斜的方向的部分,因此,即使在轮胎的转弯(日文:旋回)中附加制动驱动而使得防滑钉50承受的横向力的朝向倾斜,通过由钉埋入用孔29的内壁面进行的、对第2凹部F4及夹着第2凹部F4的两侧的凸部(第1凸部F1及第2凸部F2)的紧固,镶钉轮胎对于横向力的响应也会变早。这样,转弯时的耐钉脱落性及冰雪路面上的操纵性提高。而且,由于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朝向轮胎周向C的大的第2凸部F2,因此,即使在制动或驱动时防滑钉50承受大的制动驱动力,对防滑钉50倾斜而从钉埋入用孔脱落的动作进行阻止的保持力也会变高。因此,除了冰上路面上的制动驱动性提高以外,制动驱动时的耐钉脱落性也提高。
另一方面,如图7的(b)所示,在以长边方向L成为轮胎周向C的方式配置了防滑钉50的情况下,受到制动力或驱动力作为剪切力的防滑钉50欲以在钉埋入用孔29内倾倒的方式倾斜,但由于与由下部凸缘56的4个第1凸部F1形成的凹凸对应地变形了的胎面橡胶18将下部凸缘56由钉埋入用孔29的内壁面强力地紧固,因此难以形成因防滑钉50从冰上路面沿轮胎周向C倾斜所产生的防滑钉50与钉埋入用孔29之间的间隙(不晃动)。因此,由于防滑钉50在钉埋入用孔29内难以旋转,因此,除了防滑钉50从钉埋入用孔29的脱落被抑制以外,制动驱动力也被从防滑钉50经由胎面橡胶18向带束层14高效地传递,因此镶钉轮胎对于制动的响应变早。即,冰上制动性提高。另外,第2凹部F4是朝向相对于轮胎周向W倾斜的方向的部分,因此,即使在制动驱动时带有滑移角而防滑钉50承受的制动驱动力的朝向倾斜,通过由钉埋入用孔29的内壁面进行的、对第2凹部F4及夹着第2凹部F4的两侧的凸部(第1凸部F1及第2凸部F2)的强力紧固,镶钉轮胎对于制动驱动的响应也会变早。这样,制动驱动时的耐钉脱落性及冰雪路面上的制动驱动性提高。而且,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具备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大的第2凸部F2,因此,即使在转弯时防滑钉50承受大的横向力,对防滑钉50倾斜而从钉埋入用孔脱落的动作进行阻止的保持力也会变高。因此,除了冰上路面上的操纵性提高以外,转弯时的耐钉脱落性也提高。
这样,能够根据镶钉轮胎的目标值的特性来设定防滑钉50的朝向。
另外,根据一实施方式,也优选的是,将安装于胎面部的轮胎赤道线CL侧的内侧区域的防滑钉50的朝向设定为图7的(a)、(b)所示的任一方的朝向,将安装于相对于该内侧区域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处的外侧区域的防滑钉50的朝向设定为图7的(a)、(b)所示的剩余的朝向。根据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对制动驱动性及操纵性带来的影响度不同,因此,为了高效地提高制动驱动性及操纵性,优选根据安装防滑钉5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来择一地选择图7的(a)、(b)所示的防滑钉50的任一方的朝向。
(实施例、现有例、比较例)
制作各种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不同的防滑钉,将制作出的防滑钉埋入于图1~3所示的轮胎10而制作镶钉轮胎,将镶钉轮胎安装于作为试验车的乘用车,评价了防滑钉。
制作出的轮胎的轮胎尺寸为205/55R16。乘用车使用了排气量为2000cc的前轮驱动的轿车型乘用车。轮胎的内压条件为前轮、后轮均为230(kPa)。各轮胎的载荷条件为:使前轮载荷为450kg重,使后轮载荷为300kg重。防滑钉的评价项目如下所述。
(耐钉脱落性)
求出试验车在包含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的干燥路面上行驶了15000km时的、残留在胎面橡胶的防滑钉的数量相对于所安装的全部防滑钉的数量的比率(%)。当比率为95%以上时,关于钉脱落,能够评价为实用上没有问题。
(冰上制动性)
试验车在冰上路面上行驶,从速度30km/小时开始制动,将到成为5km/小时为止的行驶距离作为制动距离进行了计测。以现有例的制动距离的倒数为基准(指数100),将各例中的制动距离的倒数进行了指数化。指数越高,则意味着制动距离越短,冰上制动性越优异。
(冰上操纵性)
2名评价驾驶员分别用试验车在保养后的封闭路线的冰上路面上行驶,进行了操纵性的主观评价。以现有例的评价为基准(指数100),将2名驾驶员的评分平均化并进行了指数化。指数越高,则意味着冰上操纵性越优异。
(钉埋入稳定性)
由防滑钉安装装置的安装抓手把持防滑钉而向轮胎安装防滑钉,求出能够正常地将防滑钉安装于钉埋入用孔29的比率。将防滑钉相对于钉埋入用孔29倾斜地埋入、另外、没有埋入于钉埋入用孔29的次数设为NG数,将从100%减去NG数相对于安装到轮胎的防滑钉的总数的比率(%)而得到的值作为钉埋入稳定性而求出。若钉埋入稳定性(%)为95%以上,则可以说钉埋入稳定性高。
下述表1、2中示出了现有例、比较例、及实施例的各规格和评价结果。
表1、2记载的“与轮廓形状外接的第1、2最小矩形的形状”是指图4的(b)所示的第1、2最小矩形的形状中的任一方的形状。现有例中的“圆形状”不是指第1、2最小矩形的形状,而是指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本身。比较例3、4及各实施例中的“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度相对于短边的长度之比为1:1.13。
在表1、2记载的“突出部数量(第1凸部F1、第2凸部F2)”中,在第1凸部F1的数量为偶数的情况下,使向长边方向的两侧的方向突出的数量相同。第2凸部F2的数量均为偶数,使向短边方向S的两侧的方向突出的数量相同。在第1凸部F1的数量为3的情况下,使向长边方向的两侧的方向突出的数量为2、1,在第1凸部F1的数量为5的情况下,使向长边方向的两侧的方向突出的数量为3、2。
在表1、2记载的“第1凹部F3的凹陷深度>或=或<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中,“F3=F4”表示凹陷深度相同,“F3>F4”表示第1凹部F3的凹陷深度比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深,“F3<F4”表示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比第1凹部F3的凹陷深度深。
在此,在比较例1、4中的第1凸部F1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下,没有第1凹部F3。此时的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为比较例2、3中的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
[表1]
[表2]
根据现有例、比较例1~4、及实施例1~4的比较,下部凸缘56的轮廓形状62是与轮廓形状62外接的第1最小矩形或第2最小矩形为长方形的各向异性形状,轮廓形状62具备朝向长边方向L突出的4个以上的第1凸部F1和朝向短边方向S突出的2个第2凸部F2,由此,与现有例及比较例1~4相比,耐钉脱落性提高。而且,冰上制动性及冰上操纵性也与现有例及比较例1~4相比提高。而且,钉埋入稳定性也高。
根据实施例2、3的比较可知,即使第1凹部F3的凹陷深度与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为同等,在评价结果中也没有问题,但通过使第1凹部F3的凹陷深度比第2凹部F4的凹陷深度深,从而耐钉脱落性及钉埋入稳定性提高。
另外,从实施例3、4的比较可知,在提高钉埋入稳定性方面,优选设置直线部F5。
以上,对本发明的防滑钉及镶钉轮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轮胎;
12:胎体帘布层;
14:带束层;
14a、14b:带束层构件;
16:胎圈芯;
18:胎面橡胶;
18a:上层胎面橡胶;
18b:下层胎面橡胶;
20:胎侧橡胶;
22:胎圈填胶;
24:轮辋缓冲橡胶;
26:内衬层橡胶;
28:带束覆层;
29:钉埋入用孔;
30:胎面花纹;
32:倾斜槽;
34:周向连接槽;
36:突出槽;
50:防滑钉;
52:头部;
54:躯体部;
54a:上端面;
56:下部凸缘;
58:上部凸缘;
60:柄部;
62:轮廓形状;
100:第1最小矩形;
100a:边(短边);
100b:边(长边)。

Claims (10)

1.一种防滑钉,所述防滑钉安装于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部,所述头部具有用于与路面接触的顶端面;
躯体部,所述躯体部以使所述头部从一侧的端面突出的方式保持所述头部;及
下部凸缘,所述下部凸缘连接于所述躯体部的与所述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
从所述头部、所述躯体部、及所述下部凸缘的排列方向观察到的所述下部凸缘的轮廓形状是如下的各向异性形状:与所述轮廓形状外接的假想的矩形中的、在四边之中长度最短的边成为最小的第1最小矩形及在四边之中长度最长的边成为最小的第2最小矩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最小矩形具备长度不同的短边及长边,
所述轮廓形状具备朝向与所述长边平行的长边方向突出的4个以上的第1凸部、和朝向与所述短边平行的短边方向突出的2个第2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部由2对第1凸部构成,
所述轮廓形状具备2个以对于所述对中的每一对、夹在所述对各自的第1凸部之间的方式设置并朝向所述轮廓形状的图心弯曲的第1凹部,
所述轮廓形状还具备4个以夹在所述第2凸部各自与所述第1凸部的1个之间的方式设置并朝向所述图心弯曲且与所述第1凸部的1个平滑地连接的第2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凹部的凹陷深度与所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相同,或者比所述第2凹部的凹陷深度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第1凹部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短边方向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4个第2凹部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短边方向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第2凸部包括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2个直线部,所述直线部是在所述短边方向上最突出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直线部满足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方: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短边方向平行的第1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及关于通过所述图心的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第2假想直线呈线对称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第2凸部包括与所述长边方向平行的2个直线部,所述直线部是在所述短边方向上最突出的部分,
所述2个直线部各自的两端与所述4个第2凹部中的2个第2凹部连接。
9.一种镶钉轮胎,所述镶钉轮胎安装有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钉轮胎具备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滑钉以所述长边方向朝向轮胎周向的方式安装了的胎面部。
10.一种镶钉轮胎,所述镶钉轮胎安装有防滑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钉轮胎具备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滑钉以所述短边方向朝向轮胎周向的方式安装了的胎面部。
CN201780086346.XA 2017-02-28 2017-02-28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Active CN110290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7671 WO2018158798A1 (ja) 2017-02-28 2017-02-28 スタッドピン、及びスタッド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0942A true CN110290942A (zh) 2019-09-27
CN110290942B CN110290942B (zh) 2022-02-08

Family

ID=6336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6346.XA Active CN110290942B (zh) 2017-02-28 2017-02-28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1958B2 (zh)
EP (1) EP3590737B1 (zh)
JP (1) JP6860062B2 (zh)
CN (1) CN110290942B (zh)
FI (1) FI3590737T3 (zh)
RU (1) RU2716530C1 (zh)
WO (1) WO2018158798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21A (ja) * 1993-06-18 1995-01-06 Yasunori Sato タイヤに挿入する滑り防止部材及びこの滑り防止部材を使用した滑り防止方法
JP2002120517A (ja) * 2000-10-18 2002-04-23 Continental Ag 車両タイヤ用のスパイク
CN101269613A (zh) * 2007-03-19 2008-09-24 诺基安伦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防滑销钉及配备有该防滑销钉的汽车轮胎
KR20090132896A (ko) * 2008-06-23 2009-12-31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스노우 타이어용 스터드핀
CN102950978A (zh) * 2011-08-19 2013-03-06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用于插入栓钉嵌入件的胎面
WO2014027146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Scason Oy Stud for studded tire, and studded tire
KR20150071293A (ko) * 2013-12-18 2015-06-26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스노우 타이어용 스터드
CN104968511A (zh) * 2014-01-31 2015-10-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防滑钉和充气轮胎
CN303452461S (zh) * 2015-11-18
FI125983B (en) * 2014-01-16 2016-05-13 Black Donuts Engineering Oy A non-slip and a vehicle tir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non-slip pin
WO2016098394A1 (ja) * 2014-12-15 2016-06-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850309U (de) * 1962-02-09 1962-04-19 Mack & Schneider Gleitschutzstollen fuer kraftfahrzeugreifen.
FI123775B (fi) * 2002-12-11 2013-10-31 Nokian Renkaat Oyj Ei-pyöreiden liukuestenastojen asennus ajoneuvon renkaaseen
FI123780B (fi) * 2008-08-27 2013-10-31 Nokian Renkaat Oyj Nastoitettu ajoneuvon rengas
US20130000807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Frederic Michel-Jean Pons Anti-skid stud for insertion into the tread of a vehicle tire and pneumatic tire comprising such anti-skid studs
FI125427B2 (fi) 2012-08-17 2019-03-29 Scason Oy Nastarenkaan nasta ja nastarengas
JP2015136942A (ja) 2014-01-20 2015-07-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ピン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4205353A1 (de) 2014-03-21 2015-09-2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Spike und Fahrzeugreifen mit einem solchen Spike
FI127185B (fi) * 2016-06-27 2017-12-29 Nokian Renkaat Oyj Menetelmä ajoneuvon renkaan nastoittamiseksi ja nastoitettu ajoneuvon renga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303452461S (zh) * 2015-11-18
JPH071921A (ja) * 1993-06-18 1995-01-06 Yasunori Sato タイヤに挿入する滑り防止部材及びこの滑り防止部材を使用した滑り防止方法
JP2002120517A (ja) * 2000-10-18 2002-04-23 Continental Ag 車両タイヤ用のスパイク
CN101269613A (zh) * 2007-03-19 2008-09-24 诺基安伦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防滑销钉及配备有该防滑销钉的汽车轮胎
KR20090132896A (ko) * 2008-06-23 2009-12-31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스노우 타이어용 스터드핀
CN102950978A (zh) * 2011-08-19 2013-03-06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用于插入栓钉嵌入件的胎面
WO2014027146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Scason Oy Stud for studded tire, and studded tire
KR20150071293A (ko) * 2013-12-18 2015-06-26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스노우 타이어용 스터드
FI125983B (en) * 2014-01-16 2016-05-13 Black Donuts Engineering Oy A non-slip and a vehicle tir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non-slip pin
CN104968511A (zh) * 2014-01-31 2015-10-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防滑钉和充气轮胎
WO2016098394A1 (ja) * 2014-12-15 2016-06-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0737A4 (en) 2020-10-28
US11331958B2 (en) 2022-05-17
US20200062041A1 (en) 2020-02-27
CN110290942B (zh) 2022-02-08
FI3590737T3 (fi) 2023-04-19
WO2018158798A1 (ja) 2018-09-07
RU2716530C1 (ru) 2020-03-12
JPWO2018158798A1 (ja) 2019-12-19
JP6860062B2 (ja) 2021-04-14
EP3590737A1 (en) 2020-01-08
EP3590737B1 (en) 2023-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702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スパイクタイヤ
JP4272244B2 (ja)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489808B (zh) 充气轮胎
JP5831646B2 (ja) スタッドピン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968511A (zh) 防滑钉和充气轮胎
CN107336568A (zh) 防滑钉以及充气轮胎
CN110290940A (zh)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CN108025602B (zh) 充气轮胎以及防滑钉
JP6228476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10290943A (zh)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CN110290942A (zh)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CN110290941A (zh)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JP444964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95081A (ja) スタッドピン、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936324A (zh)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JPH0781317A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5256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21396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スタッドピ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