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3211A - 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3211A
CN110243211A CN201910162115.3A CN201910162115A CN110243211A CN 110243211 A CN110243211 A CN 110243211A CN 201910162115 A CN201910162115 A CN 201910162115A CN 110243211 A CN110243211 A CN 110243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d
rotor
heat conducting
conducting pipe
coo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21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3211B (zh
Inventor
北原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43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3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5Heat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环境中有效地实施冷却的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转子(4)具备:转子铁芯(41);磁体(43),其沿转子铁芯(41)的中心轴的轴向配置;以及导热管(6),其绕转子铁芯(41)的中心轴配置,导热管(6)具有:工作液,其设置于导热管(6)的内部空间,通过蒸发和冷凝而使热移动;被加热部(62),其以相对于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从磁体(43)受热而被加热;以及被冷却部(61),其配置于被加热部(6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而被冷却,被冷却部(61)以在从被加热部(6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朝向被加热部(6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方向上远离转子铁芯(41)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Description

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以往,一直使用旋转电机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在旋转电机中,通过向线圈供给电流,而在定子铁芯形成磁场,在转子的永磁体与定子铁芯之间产生磁吸引力、磁排斥力。由此,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
已知永磁体由于因涡流所致的发热、从线圈受热等而温度上升。在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永磁体有时会出现磁力降低。因此,提出各种用于冷却永磁体的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24805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马达冷却构造,具备:热循环装置(导热管),其跨从转子的内部至马达的与输出相反一侧而设置;和散热单元,其设置于马达的与输出相反一侧,用于对由热循环装置传递的热进行散热。根据日本特开2007-124805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公开了如下内容:因在转子内部设置的热循环装置和散热单元的作用,使得在转子部分产生的热直接被吸收,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子的温度上升。
在日本特表2008-51127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传动装置,具备:定子铁芯,其含有软磁性复合材料;绕组,其形成于定子铁芯的极上;以及导热管,其埋入于定子铁芯内。根据日本特表2008-511271号公报所述的技术,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在定子铁芯的中心或定子铁芯与绕组之间的凹陷状边界层设置导热管,能够使定子铁芯和励磁绕组维持在所希望的温度。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07-124805号公报和日本特表2008-511271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中,由于使用以毛细管现象为工作原理的导热管,因此在导热管受到较强的离心力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冷却。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提供能够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环境中有效地实施冷却的导热管、转子以及旋转电机这一点上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环境中有效地实施冷却的导热管、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导热管是绕旋转体的中心轴而配置的导热管,具备:工作液,其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内部空间,通过蒸发和冷凝而使热移动;被加热部,其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从所述旋转体所具有的发热体受热而被加热;以及被冷却部,其配置于所述被加热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而被冷却,所述被冷却部以在从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方向上远离所述旋转体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2)可以是,所述导热管具备膜体,所述膜体跨所述被加热部和所述被冷却部而设置,将所述内部空间分割为供所述工作液存在的第一空间和供工作液蒸气存在的第二空间,能够进行气液分离,所述膜体以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而远离所述旋转体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3)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转子具备:转子铁芯;磁体,其沿所述转子铁芯的中心轴的轴向而配置;以及导热管,其绕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而配置,所述导热管具有:工作液,其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内部空间,通过蒸发和冷凝而使热移动;被加热部,其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从所述磁体受热而被加热;以及被冷却部,其配置于所述被加热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而被冷却,所述被冷却部以在从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方向上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4)可以是,所述转子具备膜体,所述膜体跨所述被加热部和所述被冷却部而设置,将所述内部空间分割为供所述工作液存在的第一空间和供工作液蒸气存在的第二空间,能够进行气液分离,所述膜体以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而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5)可以是,在上述转子中,所述被加热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内部,所述被冷却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部,所述被加热部与所述磁体接触。
(6)本发明的又一方案的旋转电机具备上述转子。
上述(1)的结构的导热管具备:被加热部,其以相对于旋转体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和被冷却部,其配置于被加热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被冷却部以从长边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旋转体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因此,导热管的内部空间中的由被加热部蒸发而得到的工作液蒸气在因压力差而移动至被冷却部后,由被冷却部冷却而变回液体(即工作液),利用离心力而沿被冷却部的壁面传输和移动,向被加热部供给。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作液能够有效地冷却发热体。因此,根据上述(1)的结构,能够提供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环境中有效地实施冷却的导热管。
根据上述(2)的结构的导热管,膜体跨被加热部和被冷却部地设置,将内部空间分割为供工作液存在的第一空间和供工作液蒸气存在的第二空间,能够进行气液分离,所述膜体以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旋转体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因此,在被加热部的第一空间中蒸发而成的工作液蒸气通过膜体从第一空间向第二空间移动,在因压力差而移动至被冷却部后,在被冷却部的第一空间中冷却而变回液体(即工作液),利用离心力而沿第一空间中的膜体表面传输和移动,向被加热部供给。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作液能够有效地冷却发热体。因此,根据上述(2)的结构,能够提供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环境中有效地实施冷却的导热管。
上述(3)的结构的转子具备:磁体,其沿转子铁芯的中心轴的轴向而配置;和导热管,其绕转子铁芯的中心轴而配置,导热管具备:被加热部,其以相对于转子铁芯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和被冷却部,其配置于被加热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被冷却部以从长边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转子铁芯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因此,由被加热部蒸发而得到的工作液蒸气因压力差而移动至被冷却部后,由被冷却部冷却而变回液体(即工作液),利用离心力而沿被冷却部的壁面传输和移动,向被加热部供给。进而,由磁体产生的热的至少一部分由被加热部吸收。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作液能够有效地冷却磁体。因此,根据上述(3)的结构,能够提供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转子的旋转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冷却的转子。
上述(4)的结构的转子具备:磁体,其沿转子铁芯的中心轴的轴向而配置;和导热管,其绕转子铁芯的中心轴而配置,导热管具有跨被加热部和被冷却部而设置的膜体,膜体以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旋转体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因此,在被加热部的第一空间中蒸发而成的工作液蒸气通过膜体从第一空间向第二空间移动,在因压力差而移动至被冷却部后,在被冷却部的第一空间中冷却而变回液体(即工作液),利用离心力而沿第一空间中的膜体表面传输和移动,向被加热部供给。进而,由磁体产生的热的至少一部分由被加热部吸收。
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作液能够有效地冷却磁体。因此,根据上述(4)的结构,能够提供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转子的旋转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冷却的转子。
根据上述(5)的结构的转子,被加热部与磁体接触,被加热部配置于转子的内部,被冷却部配置于转子的外部。因此,被加热部直接冷却磁体,被冷却部暴露于比转子的内部低温的转子的外部,更加有效地将由被加热部吸收到的热进行散热。由此,导热管能够直接吸收磁体的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冷却磁体。
特别是,如果将上述(5)的结构的转子应用于具有利用制冷剂液的冷却单元的旋转电机中,则被冷却部也由制冷剂液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供具有更高性能的冷却构造的转子。
根据上述(6)的结构的旋转电机,能够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冷却的转子的、具有更高的冷却性能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转子的冷却构造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示出转子的冷却构造的旋转电机的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基本构成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基本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1例如是搭载于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那样的车辆上的行驶用马达。但是,实施方式的构成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也能够适用于在车辆上搭载的发电用马达等其他用途的马达。另外,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适用于在车辆上搭载的旋转电机以外的、所有包含发电机的所谓的旋转电机。
旋转电机1具备壳体2、定子3、转子4(旋转体)以及输出轴5。
壳体2收容定子3、转子4以及输出轴5。在壳体2的内部收容有制冷剂(未图示)。上述的定子3以定子3的一部分浸渍于制冷剂中的状态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作为制冷剂优选使用用于变速器的润滑、动力传递等的工作油即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器流体)等。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沿成为转子4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周向。
定子3具有定子铁芯31和安装于定子铁芯31的线圈32。定子3使旋转磁场作用于转子4。
定子铁芯31具有与中心轴C同轴配置的筒形状。定子铁芯31固定于壳体2的内周面。定子铁芯31通过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定子铁芯31也可以是所谓的压粉铁芯。
线圈32安装于定子铁芯31。线圈32具有在周向上以规定的相位差配置的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
线圈32具有:插通部32a,其插通于定子铁芯31的插口(未图示);和线圈端部32b,其从定子铁芯31沿轴向突出。通过电流在线圈32流动,而在定子铁芯31产生磁场。
输出轴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输出轴5与转子4连接,将转子4的旋转作为驱动力进行输出。
转子4相对于定子3在径向内侧空开间隔地配置。转子4固定于输出轴5上,构成为能够与输出轴5一体地绕中心轴C旋转。
图2是示出转子的冷却构造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输出轴5具备:突起部53,其从输出轴5的外周面上向径向外侧突出;和套环55,其通过压入等固定于输出轴5的外周面上。突起部53也可以与套环55同样地是通过压入等而固定的独立部件。
转子4具备转子铁芯41、磁体43、一对端面板(第一端面板45和第二端面板46)以及导热管6。
转子铁芯41形成为环形状。转子铁芯41通过多张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形成。在转子铁芯41的中心形成有转子铁芯贯通孔49。在转子铁芯贯通孔49例如通过压入等固定有输出轴5。
图3是示出转子的冷却构造的旋转电机的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转子铁芯41的外周部分形成有用于配置磁体43的磁体保持孔42。磁体保持孔42与轴向平行地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41。磁体保持孔42在周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各磁体保持孔42的内部插入有磁体43。
在比磁体保持孔42靠径向上的内侧形成有用于配置后述的导热管6的导热管保持孔47。导热管保持孔47与轴向平行地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41。导热管保持孔47在比磁体保持孔42靠径向上的内侧与磁体保持孔42相邻地延伸。导热管保持孔47在周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磁体43是稀土类磁体。作为稀土类磁体,可以举出例如钕磁体、钐钴磁体、镨磁体等。磁体43从轴向观察形成为矩形状。磁体43通过插入于磁体保持孔42中而沿轴向均匀地配置有多个。
通过磁体43的磁通和在定子3的线圈32流动的转矩电流而在磁体43产生磁转矩。此时,磁体由于因涡流所致的发热、从线圈受热等而温度上升。在超过规定温度时,磁体有可能会出现减磁。因此,为了防止减磁,需要对磁体43进行冷却。磁体43相当于“发热体”。
如图2所示,第一端面板45相对于转子铁芯41配置于轴向一侧。第一端面板45在压入固定于输出轴5上的状态下从轴向一侧覆盖转子铁芯41中的至少磁体保持孔42。在第一端面板45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第一端面板45的贯通孔48。贯通孔48在周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各贯通孔48的内部分别插入有后述的导热管6。
第二端面板46相对于转子铁芯41配置于轴向另一侧。第二端面板46在压入固定于输出轴5上的状态下从轴向另一侧覆盖转子铁芯41中的至少磁体保持孔42。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基本构成的剖视图。
导热管6例如由铜等传热系数良好的金属形成为中空的棱柱形状。导热管6具备被加热部62、被冷却部61、膜体63、第一空间65以及第二空间66。
被加热部62呈直线状延伸。被加热部62为中空。被加热部6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状。
被冷却部61配置于被加热部6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被冷却部61呈直线状延伸。被冷却部61比被加热部62短。被冷却部61以相对于被加热部62倾斜的状态与被加热部62连接。被冷却部61为中空,与被加热部62连通。被冷却部61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状。被加热部62与被冷却部61的连接部分为弯曲成钝角的弯曲部69。
膜体63跨被加热部62和被冷却部61地设置。膜体63将导热管6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供工作液S1存在的第一空间65和供工作液蒸气S2存在的第二空间66。膜体63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向与被冷却部61相同的方向倾斜。
作为膜体63,可优选使用具有气体可通过且液体不能通过的能够气液分离的功能的多孔质构造的片材或薄膜。膜体63例如是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质薄膜或膨体氟树脂膜等,但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其他材料。
与成为冷却对象的发热体相对应地采用各种工作液S1。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冷却对象为磁体4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磁体43的温度范围为常温至180℃附近。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管6的工作液S1是在常温至180℃附近具有沸点的液体。作为这样的液体,例如可优选使用水。
例如在对导热管6的两端进行敛缝时,通过将相位翻转180°进行敛缝,由此形成倾斜的膜体63。但是,膜体63并不局限于该方法,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方法形成。
第一空间65和第二空间66由膜体63分隔开。被冷却部61在被冷却部61的内部具有第一空间65和第二空间66。被加热部62在被加热部62的内部具有第一空间65和第二空间66。
第一空间65是由膜体63分割出的内部空间,在内部具有工作液S1。由于膜体63倾斜配置,因此被冷却部61中的第一空间65的容积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逐渐地变小,并且被加热部62中的第一空间65的容积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逐渐地增大。
第二空间66是由膜体63分割出的内部空间,在内部具有工作液蒸气S2。由于膜体63倾斜配置,因此被冷却部61中的第二空间66的容积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逐渐地增大,并且被加热部62中的第二空间66的容积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逐渐地变小。
如图2和图3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导热管6安装于转子铁芯41。具体而言,导热管6插入于在转子铁芯41上形成的导热管保持孔47和在第一端面板45上形成的贯通孔48的内部。导热管6在径向上配置于比磁体43靠内侧,沿转子铁芯41的轴向延伸。导热管6在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导热管6的轴向另一侧端部与第二端面板46的轴向内侧的表面抵接。导热管6的弯曲部69配置于比第一端面板45的轴向外侧的表面靠外侧的位置。
被冷却部61在比第一端面板45的轴向外侧的表面靠外侧处露出。被冷却部61以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转子铁芯41的中心轴C的方式倾斜。此时,向与被冷却部61相同的方向倾斜的膜体63(参照图4)也以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转子铁芯41的中心轴的方式倾斜配置。第一空间65存在于由膜体63分割的内部空间中的径向内侧。第二空间66存在于由膜体63分割的内部空间中的径向外侧。
导热管6与在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的磁体43相互接触地配置。具体而言,导热管6的侧面中的面向径向外侧的侧面(以下称为“发热体对置面62a”)与磁体43的侧面中的面向径向内侧的侧面(以下称“内向面43a”)接触。
在与内向面43a平行的投影面中,磁体43的内向面43a的至少一部分与导热管6的发热体对置面62a重叠。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导热管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状,但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状等其他形状。
接下来,说明上述旋转电机1的作用。
被加热部62吸收从转子4的内部的发热体即磁体43产生的热。
由被加热部62吸收到的热在导热管6的内部进行传热而向被冷却部61移动。被冷却部61通过暴露于比转子4的内部低温的转子4的外部而被冷却,从而将由被加热部62吸收到的热向转子4的外部散热。
此时,在磁体43产生的热的一部分由被加热部62吸收。因此,导热管6通过被加热部62与被冷却部61的热交换来冷却磁体43。
基于导热管6的内部的工作液S1的流动,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上述作用。
在转子4旋转时,存在于第一空间65的内部的工作液S1因离心力而沿第一空间65中的膜体表面63a传输,向被加热部62移动(参见图4中的箭头F1)。被加热部62吸收在磁体43等产生的外部的热,将热向存在于被加热部62内的工作液S1进行传热。在第一空间65的内部蒸发了的工作液S1成为工作液蒸气S2,通过膜体63,从第一空间65向第二空间66移动。工作液蒸气S2在因压力差而移动至被冷却部61(参见图4中的箭头F2)之后,在被冷却部61中的第一空间65冷却而变回液体(即工作液S1)。工作液S1利用离心力再次沿第一空间65中的膜体表面63a传输和移动,向被加热部62供给。
即,在第二空间66中,加热而气化的工作液蒸气S2因压力差而从被加热部62向被冷却部61移动,在第一空间65中,冷却而成的工作液S1因离心力而从被冷却部61向被加热部62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在导热管6的内部重复进行工作液S1的蒸发和冷凝的循环,由此在被加热部62与被冷却部61之间有效地实施热交换,对磁体43的热进行散热。
因此,导热管6在离心力发挥作用的转子4的旋转过程中通过工作液S1的循环来冷却磁体43。
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具备:导热管6的被加热部62,其以相对于转子4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和被冷却部61,其配置于被加热部6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被冷却部61以从长边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中心轴的方式倾斜,因此在导热管6的内部空间中由被加热部62蒸发而成的工作液蒸气S2因压力差而移动至被冷却部61之后,在被冷却部61冷却而变回液体(即工作液S1),利用离心力沿被冷却部61的壁面传输和移动,向被加热部62供给。由此,工作液S1能够冷却磁体43。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较强的离心力发挥作用的转子4的旋转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冷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被加热部62收容于转子4的内部,被冷却部61暴露于比转子4的内部低温的转子4的外部,因此被冷却部61随着转子4的旋转而积极地冷却。
根据该结构,与将导热管6配置于转子4和输出轴5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热交换的效率化。
特别是,如果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应用于具有使用制冷剂液的制冷单元的旋转电机中,则被冷却部61也能够由制冷剂液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供具有更高性能的冷却构造的转子。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热管6与磁体43相互接触,因此导热管6更加直接地吸收磁体43的热,冷却磁体43。
根据该结构,与将导热管6配置于与磁体43分离开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热交换的效率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省略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膜体63(参见图4)的导热管6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基本构成的剖视图。在以下说明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另外,图5中记载的构成以外的构成的附图标记可适当地参考图1至图3。
导热管6具备:被加热部62,其以相对于转子4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和被冷却部61,其配置于被加热部6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被冷却部61以从长边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远离中心轴C的方式倾斜。
在导热管6的内部存在有工作液S1和工作液蒸气S2。
根据该结构,在转子4旋转时,工作液S1沿被冷却部61的内部表面传输,向被加热部62移动。在被加热部62中蒸发而成的工作液蒸气S2因压力差而移动至被冷却部61,冷却而变回液体(即工作液S1)之后,再次利用离心力沿被冷却部61的内部表面传输,向被加热部62移动。
因此,导热管6在离心力发挥作用的转子4的旋转过程中通过工作液S1的循环来冷却磁体43。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外,由于无需形成膜体63,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结构的简化。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转子4的内部埋入有磁体43的所谓IPM转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应用并不局限于IPM转子。因此,旋转电机1也可以是在转子的表面粘贴有磁体的SPM马达。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各变形例。

Claims (6)

1.一种导热管,绕旋转体的中心轴配置,其中,具备:
工作液,其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内部空间,通过蒸发和冷凝而使热移动;
被加热部,其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从所述旋转体所具有的发热体受热而被加热;以及
被冷却部,其配置于所述被加热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而被冷却,
所述被冷却部以在从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方向上远离所述旋转体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管,其中,
具备膜体,所述膜体跨所述被加热部和所述被冷却部而设置,将所述内部空间分割为供所述工作液存在的第一空间和供工作液蒸气存在的第二空间,能够进行气液分离,
所述膜体以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而远离所述旋转体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3.一种转子,其中,具备:
转子铁芯;
磁体,其沿所述转子铁芯的中心轴的轴向而配置;以及
导热管,其绕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而配置,
所述导热管具有:
工作液,其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内部空间,通过蒸发和冷凝而使热移动;
被加热部,其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延伸,从所述磁体受热而被加热;以及
被冷却部,其配置于所述被加热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而被冷却,
所述被冷却部以在从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被加热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方向上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
具备膜体,所述膜体跨所述被加热部和所述被冷却部而设置,将所述内部空间分割为供所述工作液存在的第一空间和供工作液蒸气存在的第二空间,能够进行气液分离,
所述膜体以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而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中心轴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被加热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内部,
所述被冷却部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部,
所述被加热部与所述磁体接触。
6.一种旋转电机,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CN201910162115.3A 2018-03-09 2019-03-04 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 Active CN110243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3188 2018-03-09
JP2018043188A JP7013285B2 (ja) 2018-03-09 2018-03-09 ヒートパイプ、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3211A true CN110243211A (zh) 2019-09-17
CN110243211B CN110243211B (zh) 2020-12-25

Family

ID=6784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2115.3A Active CN110243211B (zh) 2018-03-09 2019-03-04 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5194B2 (zh)
JP (1) JP7013285B2 (zh)
CN (1) CN1102432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979A (zh) * 2019-09-25 2020-01-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气液相变的电机转子铁芯散热结构及电机和电机散热方法
CN112311118A (zh) * 2020-10-23 2021-02-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热管散热的汽车驱动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18115A (ja) * 2018-07-26 2020-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ダクティドファン
CN111064299A (zh) * 2019-12-31 2020-04-24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轴热管导热的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DE102020102409A1 (de) 2020-01-31 2021-08-05 Wobben Properties Gmbh Generator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JP2022114761A (ja) * 2021-01-27 2022-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ー冷却構造
KR102532529B1 (ko) * 2021-03-02 2023-05-15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모터 및 모터 냉각 시스템
US12015331B2 (en) * 2022-01-05 2024-06-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ic motor rotor with conformal heat pip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1843A (en) * 1972-06-16 1974-04-02 Gen Electric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rotor and stator cooled by means of heat pipes
JPH01306799A (ja) * 1988-06-03 1989-12-11 Fujikura Ltd 加熱部を内蔵したヒートパイプ
GB2471452A (en) * 2009-06-29 2011-01-05 Dumitru Fetcu Exhaust gas to liquid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CN201724586U (zh) * 2010-08-13 2011-01-26 上海交通大学 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
CN203491850U (zh) * 2013-10-17 2014-03-19 李同强 电机转子冷却器
CN104266516A (zh) * 2014-09-18 2015-01-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种转速的异型旋转式热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5661Y2 (zh) * 1975-06-24 1980-06-20
JP2000171181A (ja) 1998-12-01 2000-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パイプ
DE10258778A1 (de) * 2002-12-16 2004-07-22 Siemens Ag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Heatpipes
US7635932B2 (en) 2004-08-18 2009-12-22 Bluwav Systems, Llc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aving heat pipes embedded in stator core
JP4951774B2 (ja) 2005-10-28 2012-06-13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冷却構造およびモータ
BE1022463B1 (fr) * 2014-09-12 2016-04-07 Techspace Aero S.A. Dynamometre pour banc d'essai de turbomachine d'aerone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1843A (en) * 1972-06-16 1974-04-02 Gen Electric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rotor and stator cooled by means of heat pipes
JPH01306799A (ja) * 1988-06-03 1989-12-11 Fujikura Ltd 加熱部を内蔵したヒートパイプ
GB2471452A (en) * 2009-06-29 2011-01-05 Dumitru Fetcu Exhaust gas to liquid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CN201724586U (zh) * 2010-08-13 2011-01-26 上海交通大学 具有水刺无纺布及丝网毛细组织结构的热管
CN203491850U (zh) * 2013-10-17 2014-03-19 李同强 电机转子冷却器
CN104266516A (zh) * 2014-09-18 2015-01-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种转速的异型旋转式热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979A (zh) * 2019-09-25 2020-01-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气液相变的电机转子铁芯散热结构及电机和电机散热方法
CN112311118A (zh) * 2020-10-23 2021-02-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热管散热的汽车驱动电机
CN112311118B (zh) * 2020-10-23 2022-06-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热管散热的汽车驱动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80565A1 (en) 2019-09-12
JP2019161785A (ja) 2019-09-19
JP7013285B2 (ja) 2022-01-31
CN110243211B (zh) 2020-12-25
US10965194B2 (en)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3211A (zh) 导热管、转子及旋转电机
CN102714438B (zh) 旋转电机用转子
JP3758583B2 (ja) 回転体の冷却構造
US8209988B2 (en) Magnetic refrigeration device
KR101962966B1 (ko) 모터 냉각구조
US9071100B2 (en) Centrifugal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motor using same
US20140125165A1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4871409B (zh) 永磁体嵌入式电动机和压缩机
JP2012523817A (ja) 蒸発冷却電気式機械
JP6003879B2 (ja) 熱磁気サイクル装置
CN105794087A (zh) 永久磁铁埋入式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JP2011254573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US20220239197A1 (en) Electric motor cooling structure
CN110690793A (zh) 蒸发冷却电机
JPH0923614A (ja) 電気自動車用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CN109219917A (zh) 具有热虹吸管的电动机
JP6361413B2 (ja) 磁気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20078204A (ja)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KR101265131B1 (ko) 전동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차량
CN213879471U (zh) 用于空气压缩机的永磁电机和相应的空气压缩机
KR102059041B1 (ko) 자성 유체를 이용한 발전장치
CN107972471A (zh) 动力传动系
JPS6026524Y2 (ja) 回転電機
JP6024539B2 (ja) 超伝導回転機
CN116918222A (zh) 马达及马达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