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7838A -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7838A
CN110197838A CN201810161933.7A CN201810161933A CN110197838A CN 110197838 A CN110197838 A CN 110197838A CN 201810161933 A CN201810161933 A CN 201810161933A CN 110197838 A CN110197838 A CN 110197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polyimide material
f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19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7838B (zh
Inventor
蔡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19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7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7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7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基底;在第一基底上形成多个发光单元;在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其中,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为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在触控结构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提高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硬度,也使得整个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更轻薄。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有机发光柔性显示装置中,通常采用硬化涂层薄膜对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单元进行保护,硬化涂层薄膜为硬质薄膜,通过光学胶粘结于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上。
然而,由于光学胶的材质较软,其无法为硬化涂层薄膜提供足够大的支撑力,若有力按压于显示面板时,光学胶易变形,硬化涂层薄膜容易破碎弯曲断裂,大大降低了硬化涂层薄膜的硬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实现提高显示面板硬度,并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基底;
在第一基底上形成多个发光单元;
在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其中,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为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
在触控结构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
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
其中,在触控结构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还包括:
在触控结构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液态聚酰亚胺;
在液态聚酰亚胺远离触控结构的一侧涂敷硬化层;
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的同时,还包括:
对液态聚酰亚胺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
其中,在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包括:
在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粘结偏光片;
在偏光片远离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粘结触控结构。
其中,在偏光片远离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粘结触控结构,包括:
利用粘黏剂在偏光片远离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粘结触控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由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制造形成,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
位于第一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位于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一侧的触控结构;其中,触控结构远离多个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
以及位于触控结构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硬化涂层。
其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
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位于硬化涂层与触控结构之间。
其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
偏光片位于多个发光单元与触控结构之间。
其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粘合层;
第一粘合层位于触控结构与偏光片之间,用于将触控结构与偏光片粘合成一体。
其中,第一粘合层为光学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其中,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为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通过在触控结构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因触控结构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聚酰亚胺材料与硬化层的粘合性较好,故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后形成的硬化涂层可以牢固的形成在显示面板的表面,而无需将硬化涂层薄膜通过光学胶粘合,同时,避免了现有显示面板将硬化涂层薄膜置于光学胶上,因光学胶材质较软,易变形,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带来的硬化涂层薄膜容易破碎弯曲断裂,大大降低保护层的硬度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硬度,也使得整个显示面板更轻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底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步骤120后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步骤130后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步骤150后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通常采用硬化涂层薄膜对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单元进行保护,硬化涂层薄膜通过光学胶粘结于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上。
由于光学胶的材质较软,其无法为硬化涂层薄膜提供足够大的支撑力,将硬化涂层薄膜置于光学胶上,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有力按压于显示面板时,光学胶易变形,硬化涂层薄膜容易破碎弯曲断裂,进而失去对显示面板中发光单元的保护作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该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10、提供一第一基底210。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底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具体的,该第一基底210用于承载多个发光单元。示例性的,当显示面板为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第一基底210可以是聚酰亚胺材料层。
步骤120、在第一基底210上形成多个发光单元2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步骤120后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示例性的,多个发光单元220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单元,例如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
具体的,多个有机发光显示单元包括在第一基底210上一侧形成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发光功能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示例性的,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可以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可以为阴极,第二电极可以为阳极。
步骤130、在多个发光单元220远离第一基底210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230;其中,触控结构230包括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为远离发光单元220一侧的表面。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步骤130后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在多个发光单元220远离第一基底210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230,以使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具体的,触控结构23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基材233、触控电极层232以及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该显示面板中触控结构230的形成方法可以是在多个发光单元220远离第一基底210的一侧设置触控基材233,在触控基材233远离第一基底210的一侧设置触控电极层232,在触控电极层232远离第一基底210的一侧设置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触控基材233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或聚酰亚胺材料。
步骤140、在触控结构230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表面涂敷硬化层。
其中,在触控结构230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表面涂敷的硬化层为液态。
步骤150、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240。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可选地,在触控结构230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表面涂敷硬化层后,可以通过烘干等制程使硬化层中的溶剂挥发,进而形成硬化涂层240。硬化涂层240作为整个显示面板的保护层,使整个显示面板的硬度较高,耐刮擦。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步骤150后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由于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后,硬化层变为硬化涂层240。硬化涂层240的硬度较佳,且聚酰亚胺材料的硬度比光学胶的硬度大,且可以为硬化涂层240提供足够大的支撑力。将硬化涂层240置于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上,犹如将硬化涂层240板置于钢板上,在使用的过程中,若有力按压于显示面板时,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变形231小,硬化涂层240不容易破碎弯曲断裂。因此,硬化涂层240可以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
此外,因聚酰亚胺材料与硬化层可以紧密结合,故在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的表面直接涂敷硬化层,就可使得硬化涂层240与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之间具有较大的结合力,无须额外使用粘结剂(如光学胶)将硬化涂层240与聚酰亚胺材料层231粘结为一体,相当于省去一层光学胶层。即与现有的显示面板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厚度更薄,与显示面板薄型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采用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制作的显示面板的厚度范围为0.6mm~1.24mm。而采用现有的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制作的显示面板的厚度范围为0.7mm~1.3mm。显然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制造方法制作的显示面板更加轻薄。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6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为图1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参考图1和图6,可选的,图1中步骤140还包括:
步骤141、在触控结构230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表面涂敷液态聚酰亚胺;
步骤142、在液态聚酰亚胺远离触控结构230的一侧涂敷硬化层;
图1中步骤150的操作,可进一步优化为:
步骤151、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240的同时,对液态聚酰亚胺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250。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硬化涂层240的硬度,在触控结构230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表面涂敷液态聚酰亚胺,再在液态聚酰亚胺的表面涂敷硬化层。在进行硬化处理时,可以同时对液态聚酰亚胺和硬化涂层240进行硬化处理,例如采用烘干等制程将液态聚酰亚胺和硬化层中的溶剂蒸发,形成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250和硬化涂层240。在硬化涂层240与触控结构230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之间形成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250,使得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250与硬化涂层240形成一个整体的显示面板硬化保护层,进一步提高的显示面板保护膜层的硬度。并且,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250的厚度较薄,相比与现有技术中将硬质保护盖板通过光学胶粘合在触控结构230表面的显示面板模组结构,更加轻薄,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继续参考图6,可选的,上述步骤130,包括:
步骤131、在多个发光单元220远离第一基底210的一侧粘结偏光片260。
步骤132、在偏光片260远离多个发光单元220的一侧粘结触控结构230。
具体的,太阳光或灯光等外界光照射到显示面板上并由显示面板中的部件反射会造成炫光,偏光片260具有防止炫光的作用。因此,发光单元220和触控结构230之间通过上述工艺设置偏光片260。
可选的,上述步骤132,包括:利用粘黏剂在偏光片260远离多个发光单元220的一侧粘结触控结构230。
为了使偏光片260与触控结构230之间紧密结合,在偏光片260远离多个发光单元220的一侧设置粘黏剂,通过该粘黏剂粘合触控结构230和偏光片260。示例性的,该粘黏剂可以是光学透明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图5,该显示面板由上述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制造形成,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210;位于第一基底210上的多个发光单元220;位于多个发光单元220远离第一基底210一侧的触控结构230;其中,触控结构230远离多个发光单元220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231;以及位于触控结构230远离发光单元220一侧的硬化涂层24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其中,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为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通过在触控结构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因触控结构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聚酰亚胺材料与硬化层的粘合性较好,故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后形成的硬化涂层可以牢固的形成在显示面板的表面,而无需将硬化涂层薄膜通过光学胶粘合,同时,避免了现有显示面板将保护盖板置于光学胶上,因光学胶材质较软,易变形,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带来的硬化涂层薄膜容易破碎弯曲断裂,大大降低保护层的硬度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硬度,也使得整个显示面板更轻薄。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250;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250位于硬化涂层240与触控结构230之间。
继续参考图7,可选的,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260;偏光片260位于多个发光单元220与触控结构230之间。
继续参考图7,可选的,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粘合层270;第一粘合层270位于触控结构230与偏光片260之间,用于将触控结构230与偏光片260粘合成一体。
可选的,第一粘合层270为光学胶。具体的,为了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该光学胶为透明的。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显示装置20可以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200。可选的,该显示装置20可以为柔性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0可以为图8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多个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其中,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为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通过在触控结构的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因触控结构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聚酰亚胺材料与硬化层的粘合性较好,故对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后形成的硬化涂层可以牢固的形成在显示面板的表面,而无需将硬化涂层薄膜通过光学胶粘合,同时,避免了现有显示面板将保护盖板置于光学胶上,因光学胶材质较软,易变形,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带来的硬化涂层薄膜容易破碎弯曲断裂带来的大大降低保护层的硬度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硬度,也使得整个显示面板更轻薄。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第一基底;
在所述第一基底上形成多个发光单元;
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为远离所述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
在所述触控结构的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
对所述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触控结构的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硬化层,还包括:
在所述触控结构的所述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表面涂敷液态聚酰亚胺;
在所述液态聚酰亚胺远离所述触控结构的一侧涂敷所述硬化层;
所述对所述硬化层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硬化涂层的同时,还包括:
对所述液态聚酰亚胺进行硬化处理,形成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包括:
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粘结偏光片;
在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粘结所述触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粘结所述触控结构,包括:
利用粘黏剂在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侧粘结所述触控结构。
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制造形成,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
位于所述第一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远离所述第一基底一侧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结构远离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聚酰亚胺材料层;
以及位于所述触控结构远离所述发光单元一侧的硬化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
所述第二聚酰亚胺材料层位于所述硬化涂层与所述触控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与所述触控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合层;
所述第一粘合层位于所述触控结构与所述偏光片之间,用于将所述触控结构与所述偏光片粘合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为光学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0161933.7A 2018-02-27 2018-02-27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197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933.7A CN110197838B (zh) 2018-02-27 2018-02-27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933.7A CN110197838B (zh) 2018-02-27 2018-02-27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838A true CN110197838A (zh) 2019-09-03
CN110197838B CN110197838B (zh) 2021-08-17

Family

ID=6775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1933.7A Active CN110197838B (zh) 2018-02-27 2018-02-27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78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842A (zh) * 2019-10-31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1756A (zh) * 2022-02-09 2022-05-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29694U (zh) * 2014-08-18 2015-01-28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一种低反射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03100A (zh) * 2013-04-10 2015-11-25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覆盖基板
CN106095153A (zh) * 2015-04-30 2016-11-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窗口基底和具有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315499A (zh) * 2017-06-19 2017-11-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3100A (zh) * 2013-04-10 2015-11-25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覆盖基板
CN204129694U (zh) * 2014-08-18 2015-01-28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一种低反射触控显示装置
CN106095153A (zh) * 2015-04-30 2016-11-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窗口基底和具有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315499A (zh) * 2017-06-19 2017-11-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842A (zh) * 2019-10-31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1756A (zh) * 2022-02-09 2022-05-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838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72502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0145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266310B2 (en) Methods of joining device structures with adhesive
TWI437068B (zh) 增強之液晶顯示系統和方法
KR20200068026A (ko) 곡선면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방법
CN108538762B (zh) 显示母板及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551377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设备
CN109215511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87576B (zh) 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100570A (ko) 플렉서블 컬러필터와 그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531022B1 (ko)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 적층체
KR20080081248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접합 방법
CN102999200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198755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145534A (ja) フロントウインドウ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16706B (zh) 顯示面板製造方法與系統
TW201406548A (zh) 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08986664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柔性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WO2012042822A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239211A1 (en) Laminate comprising adhesive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2469311B1 (ko) 유연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0197838A (zh)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3029478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0615217B1 (ko) 평판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2010257205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568 Jiugong Road,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6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68 Jiugong Road,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6

Applicant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