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7651B - 电子打击乐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打击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7651B
CN110197651B CN201910125387.6A CN201910125387A CN110197651B CN 110197651 B CN110197651 B CN 110197651B CN 201910125387 A CN201910125387 A CN 201910125387A CN 110197651 B CN110197651 B CN 110197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ercussion instrument
electronic percussion
clamped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53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7651A (zh
Inventor
吉野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97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7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7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01General design of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02Drums; Tambourines with drumhea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26Mechanic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drum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3/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10H3/1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 G10H3/14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 G10H3/143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piezoelectric or 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3/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10H3/1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 G10H3/14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 G10H3/146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using a membrane, e.g. a drum; Pick-up means for vibrating surfaces, e.g. housing of an instrument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30/00General physical, ergonomic o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e.g. shape or architecture
    • G10H2230/045Special instrument [spint], i.e. mimicking the ergonomy, shape, sound or other characteristic of a specific acoustic musical instrument category
    • G10H2230/251Spint percussion, i.e. mimicking percussion instruments;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percussion instrument features; Electrophonic aspects of acous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s, MIDI-like control therefor
    • G10H2230/275Spint drum
    • G10H2230/285Spint drum tomtom, i.e. mimicking side-mounted drums without snares, e.g. in a drumk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打击乐器,能够将对鼓边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本发明的电子打击乐器包括:主体部,在至少一端侧具有开口;面皮,覆盖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压圈,用于对所述面皮赋予张力;鼓边,配设在所述压圈的内周侧,并且上端位于比所述压圈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底面经由所述面皮而支撑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的边缘;以及鼓边传感器,检测对所述鼓边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并且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Description

电子打击乐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打击乐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对鼓边(rim)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的电子打击乐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包括保护鼓边免受演奏者的打击的鼓边罩(rimcover)、以及检测对所述鼓边罩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的鼓边传感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包括与主体部的面皮(head)支撑构件连接并且配设在比压圈(hoop)更靠外周侧的位置的圆环状的外周部,并使鼓边罩嵌入于所述外周部的上端。根据所述电子打击乐器,鼓边罩的上端位于比压圈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鼓边罩保护压圈免受打击。
但是,在所述现有技术中,嵌入鼓边罩的外周部是一面从主体部的面皮支撑构件向径向外侧突出,一面向上方延伸而形成,检测对所述外周部(鼓边罩)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的鼓边传感器是支撑于面皮支撑构件的内周侧。因此,对鼓边罩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是经由外周部而传递至鼓边传感器,所以存在如下的问题:从鼓边罩到鼓边传感器的振动传递路径(距离)延长,对鼓边(鼓边部)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难以传递至鼓边传感器。
与此相对,本申请案的申请人已提出在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中采用将鼓边配设在压圈的内周侧的结构。在这里,参照图3,对所述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101的截面图。在图3中的符号120(102)是代表主体部102的筒部120,其他相同标示方式的符号的意思依此类推。
电子打击乐器101包括在上端侧具有开口的主体部102、覆盖所述主体部102的开口的面皮103、对所述面皮103赋予张力的压圈104、以及保护所述压圈104免受打击并且配设在压圈104的内周侧的鼓边105。
主体部102包括堵塞下端侧的筒状的筒部120、以及从所述筒部120的下端侧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121。通过使插通于压圈104的贯通孔中的螺栓B旋接在固定部121,而使压圈104紧固固定于固定部121。
面皮103包括构成打击面的圆盘状的膜部130、以及与所述膜部130的外缘连接的圆环状的框部131。通过将膜部130连接于框部131的内周侧的上表面,而使框部131的外周侧的上表面露出,并且利用压圈104向下按压所述露出部分(使压圈104紧固固定于固定部121),从而对膜部130赋予张力。
鼓边105包括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的圆环状的被打击部150、以及从所述被打击部150的外缘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被夹持部151,并利用橡胶状弹性体而形成。被夹持部151是在鼓边105的圆周方向上间断地形成,通过将所述被夹持部151夹持于框部131的上表面与压圈104之间,而沿压圈104的内周面对被打击部150进行固定。
被打击部150由于其上端位于比压圈104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所以能够利用鼓边105保护压圈104免受打击。并且,由于利用橡胶状弹性体将被打击部150形成为截面U字状(空心状),所以能够减轻对被打击部150的打击所引起的打击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49141(例如,0025、0038、0039,图5(b))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所述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101,虽然在筒部120的内周侧包含面皮传感器S,但是不含鼓边传感器。并且,即便使鼓边传感器支撑于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101的筒部120,也无法将对鼓边105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
即,被打击部150的内周侧的部位是在比筒部120的上端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上经由膜部130而支撑于筒部120,被打击部150的外周侧的部位是支撑于框部131的上表面。因此,对鼓边105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的一部分经由框部131及膜部130而传递至筒部120,因而无法将对鼓边105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筒部120。
并且,对鼓边105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的一部分,虽然是从被打击部150经由膜部130传递至主体部102的筒部120,但是由于被打击部150的内周侧的部位位于比筒部120的上端更靠外周侧的位置,所以对被打击部1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难以直接传递至筒部120。此外,由于利用橡胶状弹性体将被打击部150形成为截面U字状(空心状),所以被打击部150容易因打击而产生弹性变形,使得打击力因被打击部150而缓和。因此,无法将对鼓边105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筒部120。
即,在所述各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将对鼓边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对鼓边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的电子打击乐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打击乐器包括:
主体部,在至少一端侧具有开口;
面皮,覆盖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
压圈,用于对所述面皮赋予张力;
鼓边,配设在所述压圈的内周侧,并且上端位于比所述压圈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底面经由所述面皮而支撑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的开口的边缘;以及
鼓边传感器,检测对所述鼓边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并且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上,其中所述压圈从所述鼓边的外周面围绕所述鼓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子打击乐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子打击乐器的截面图。
图3是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101:电子打击乐器
2、102:主体部
3、103:面皮
4、104:压圈
5、105:鼓边
20、120:筒部
21、121:固定部
21a:内螺孔
22:第一支撑部
23:第二支撑部
30、130:膜部
31、131:框部
40:圆环部
40a:收容部
41:被固定部
41a:贯通孔
50、150:被打击部
51、151:被夹持部
51a:凹部
B:螺栓
S:面皮传感器
S1:鼓边传感器
S2:第一面皮传感器
S3:第二面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电子打击乐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子打击乐器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电子打击乐器1是模拟鼓的电子打击乐器,包括筒状的主体部2、覆盖所述主体部2的开口的面皮3、对所述面皮3赋予张力的压圈4、以及保护所述压圈4免受打击并且由面皮3及压圈4夹持的鼓边5。
主体部2包括使上下的两端敞开的筒状的筒部20、从所述筒部20的下端侧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环状的固定部21、从筒部20的内周面向筒部20的轴突出并且上端侧敞开的箱状的第一支撑部22、以及以围绕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周围的形态从筒部20的内周面向筒部20的轴突出并且上端侧敞开的箱状的第二支撑部23,并且利用树脂材料(本实施方式中为玻璃强化尼龙)而形成。
筒部20是用于对面皮3进行支撑的部位,固定部21是用于利用螺栓B对压圈4进行紧固固定的部位。在固定部2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上下延伸并且在内周面上具有内螺纹的内螺孔21a,内螺孔21a是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
在第一支撑部22上支撑着鼓边传感器S1及第一面皮传感器S2,在第二支撑部23上支撑着第二面皮传感器S3。并且,在第一支撑部22及第二支撑部23上,支撑着对各传感器所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基板(未图示)等。
鼓边传感器S1是用于检测筒部20的振动的传感器。鼓边传感器S1构成为在第一支撑部22的底面上经由缓冲性双面胶而粘接的压电元件。
第一面皮传感器S2是用于检测在面皮3(膜部30)的打击面边缘侧的打击的振动的传感器。第一面皮传感器S2包括固定在从第一支撑部22的底面立设的一对柱状部的板、经由缓冲性双面胶而粘接于所述板的上表面的压电元件、以及粘接于所述压电元件的上表面的缓冲构件。
第二支撑部23通过螺栓(未图示)而拆装自如地固定在第一支撑部22上,并且从筒部20的内周面向包含筒部20的轴的区域延伸设置。第二面皮传感器S3支撑于第二支撑部23的延伸设置前端侧,配设在与筒部20的轴重合的位置上。
第二面皮传感器S3是用于检测在面皮3(膜部30)的打击面中央附近的打击的振动的传感器。第二面皮传感器S3包括固定在从第二支撑部23的底面立设的多个的柱状部上的板、经由缓冲性双面胶而粘接于所述板的上表面的压电元件、以及粘接于所述压电元件的上表面的缓冲构件。
面皮3包括:圆盘状的膜部30,将上表面构成为打击面;以及圆环状的框部31,与所述膜部30的外缘连接,并且对膜部30赋予张力。膜部30是利用由合成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原材料或合成树脂而形成,框部31是利用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而形成。通过利用压圈4向下按压框部31,而对膜部30赋予张力。
压圈4包括:圆环状的圆环部40;以及被固定部41,从所述圆环部4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沿圆环部40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并且利用树脂材料(本实施方式中为玻璃强化尼龙)而形成。
在被固定部41上,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上下延伸的贯通孔41a。通过使插通于贯通孔41a的螺栓B旋接在固定部21的内螺孔21a内,而将压圈4固定在主体部2上。
在压圈4的圆环部40上,形成从其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设的收容部40a,在所述收容部40a内可收容鼓边5的被夹持部51而构成。收容部40a是构成为与被夹持部51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为长方体状)的凹陷,并且沿圆环部40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6个)。
鼓边5是用于演奏者进行模拟击鼓边(rim shot)的演奏时进行打击的构件,也兼具保护压圈4免受打击的目的。鼓边5包括:圆环状的被打击部50;以及大致长方体状的被夹持部51,一面从所述被打击部5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一面向下垂下;并且利用橡胶状弹性体而形成。
被夹持部51是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6个),被夹持部51包括从其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设的凹部51a。凹部51a形成于被夹持部51的上端部分,并且沿圆周方向在被夹持部51的外周面上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通过在被夹持部51上形成凹部51a,而容许被夹持部51的弹性变形,其详细情况将在后文描述。
其次,参照图2,对电子打击乐器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电子打击乐器1的截面图。再者,在图2中,是图示利用沿筒部20的轴的平面加以切断的截面,在图2的左侧,是图示在形成鼓边5的被夹持部51(凹部51a)的位置加以切断的截面,在图2的右侧,是图示在螺栓B的紧固位置加以切断的截面。在图2中的符号50(5)是代表鼓边5的被打击部50,其他相同标示方式的符号的意思依此类推。
如图2所示,面皮3的框部31的内径(膜部30的外径)是设定为大于筒部20的外径的尺寸,所以通过利用膜部30覆盖筒部20的开口,而将框部31配置在筒部20的外周侧。
通过将膜部30连接于框部31的内周侧的上表面,而使框部31的外周侧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压圈4的圆环部40(未形成收容部40a的部位)的内径是设定为小于框部31的外径的尺寸,因此通过利用圆环部40向下按压框部31的上表面的露出部分(利用螺栓B将被固定部41紧固固定于固定部21),而对膜部30赋予张力。
这时,通过在使被夹持部51收容于圆环部40的收容部40a的状态下将被固定部41固定于固定部21,而在位于筒部20的外周侧的膜部30与收容部40a之间夹持被夹持部51。由此,将被打击部50固定在压圈4的内周侧。
在这里,将对膜部30赋予了张力的状态定义为“张紧状态”。在张紧状态下,第一面皮传感器S2及第二面皮传感器S3抵接于膜部30的下表面,膜部30的上表面(打击面)经打击时的振动通过第一面皮传感器S2及第二面皮传感器S3来检测。
并且,在张紧状态下,使被打击部50经由膜部30而支撑于筒部20,因此被打击部50经打击时的振动经由膜部30、筒部20及第一支撑部22而传递至鼓边传感器S1。
将鼓边传感器S1或第一面皮传感器S2、第二面皮传感器S3中的检测结果输出至声源(未图示),通过声源而生成基于所述检测结果的乐音信号。通过将所述乐音信号输出至放大器或扬声器(均未图示),而从扬声器放出基于乐音信号的电子乐音。
这时,被打击部50的上端位于在张紧状态下比圆环部40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当演奏者进行模拟击鼓边的演奏时,可以使被打击部50受到打击。由此,可以通过被打击部50来保护压圈4(圆环部40)免受打击。而且,鼓边5是利用橡胶状弹性体而形成,所以能够减轻被打击部50经打击时的打击声。
被打击部50的内径设定为稍小于筒部20的直径(例如,4mm),被打击部50的外径设定为稍大于筒部20的直径(例如,4mm),因此将被打击部50的底面与筒部20的开口的边缘配设于上下重合的位置上。即,被打击部50的底面的内缘位于筒部20的内周侧,被打击部50的底面的外缘位于筒部20的外周侧,因此将被打击部50的底面经由膜部30而支撑于筒部20的开口的边缘。由此,容易将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经由膜部30而直接传递至筒部20。
此外,将被打击部50的直径与筒部20的开口的边缘的直径设定为大致相同,因此容易将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经由膜部30直接传递至筒部20。再者,所谓“直径”,是指将筒部20(被打击部50)的内径与外径加以平均所得的值。
并且,被打击部50中,其下端侧的部位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的实心,夹着膜部30而位于筒部20的上方的区域内的被打击部50的底面形成为平坦(沿膜部30的上表面的形状)。由此,与如先前,在被打击部上形成凹陷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被打击部50因打击而产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力因被打击部50而缓和,所以容易将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经由膜部30而直接传递至筒部20。
并且,被打击部50的外径设定为与圆环部40的内径相同(或者稍大(例如,2mm)的尺寸),因此整个被打击部50(或者一部分)沿圆环部40的内周面而抵接。并且,收容部40a形成为与被夹持部51相对应的形状,在张紧状态下,被夹持部51的上端抵接于收容部40a的上表面。
在这里,在如之前(日本专利特开2007-249141)通过在鼓边罩上形成凹陷,使所述凹陷嵌入于框架而对鼓边罩进行固定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模具成形时使鼓边罩的凹陷从模具脱模时的脱模性、使鼓边罩的凹陷嵌入于框架的操作性,必须使用JIS-A硬度(基于JIS K6253(2012年版)的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A类型硬度计(durometer)的硬度。以下,简写为“硬度”)比较低的(例如,硬度未达70的)橡胶材料。因此,对鼓边罩进行打击时的打击感与原声鼓(acoustic drum)相比变得过于柔和,并且容易因打击而使鼓边罩发生破损。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在收容部40a与膜部30之间夹持被夹持部51而将被打击部50固定在压圈4的内周侧,所以不需要将如现有的凹陷形成于被打击部50(可以实心地形成被打击部50)。由此,即使利用硬度比较高(例如,硬度为90)的橡胶材料形成被打击部50,也可以抑制模具成形时的脱模性或嵌入操作的操作性下降。即,可以利用比之前更高的硬度的橡胶材料形成被打击部50,所以对被打击部50进行打击时的打击感变得接近于原声鼓,并且能够抑制被打击部50因打击而破损。
此外,可以利用比较高的硬度的橡胶材料实心地形成被打击部5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力因被打击部50而缓和。因此,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容易经由膜部30直接传递至筒部20,因此可以将所述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S1。
在这里,例如,也可以采用沿筒部20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第一支撑部22的结构。但是,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22容易获取噪声(例如,来自电子打击乐器1的周围的乐器或扬声器的乐音(空气的振动)、或对膜部30的打击所引起的空气的振动),所以鼓边传感器S1有可能误检测所述噪声。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第一支撑部22连接于筒部20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例如,筒部20的内周面的周长的1/8以下的区域)(利用第一支撑部22将鼓边传感器S1以悬臂状态支撑于筒部20的内周面)。由此,可以抑制第一支撑部22获取噪声,因此可以抑制鼓边传感器S1误检测所述噪声。此外,与沿筒部20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第一支撑部22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第一支撑部22小型化,因此可以降低主体部2的制品成本(所使用的树脂的量)。
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支撑部22连接于筒部2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区域,而使得在远离第一支撑部22(鼓边传感器S1)的位置上打击被打击部50时的振动难以传递至鼓边传感器S1,但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筒部20的开口的边缘的上方配设被打击部50,使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容易经由膜部30直接传递至筒部20而构成。
由此,即使在将第一支撑部22连接于筒部2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在远离第一支撑部22(鼓边传感器S1)的位置上打击被打击部50时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S1。因此,可以一面抑制鼓边传感器S1误检测噪声,一面使鼓边传感器S1容易地检测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基于对膜部30或被打击部50的打击的乐音生成。
在这里,如上所述,收容部40a形成为与被夹持部51相对应的形状,在张紧状态下,被夹持部51的上端抵接于收容部40a的上表面。因此,根据赋予至膜部30的张力的程度,存在被夹持部51被压圈4向下按压的情况。
因此,例如,如果是在被夹持部51上未形成凹部51a的结构,那么当通过压圈4而向下按压被夹持部51时,有可能使过多的载荷施加至被打击部50与被夹持部51的连接部分,或者有可能因被夹持部51的反作用力而阻碍压圈4的向下的位移。因此,有可能使鼓边5发生破损、或者无法对膜部30施加所需的张力。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夹持部51包含从其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设的凹部51a,因此可以确保被夹持部51的压碎裕度。即,凹部51a是形成为将被夹持部51切缺成狭缝状的形态的凹陷,并且形成为从被夹持部51的外周面切入至被打击部50的外周面,因此当通过压圈4而向下按压被夹持部51时,可以使被夹持部51(形成凹部51a的部位)产生弹性变形。
由此,可以抑制过多的载荷施加至被打击部50与被夹持部51的连接部分、或者因被夹持部51的反作用力而阻碍压圈4的向下的位移。因此,可以抑制鼓边5发生破损,并且对膜部30赋予所需的张力。
这时,如果只是为了使被夹持部51容易弹性变形,那么例如只要是从被夹持部51的上端向下端连续地形成凹部51a的结构即可。但是,在所述结构中,被夹持部51容易因外力而从收容部40a与膜部30之间拔出。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凹部51a只形成于被夹持部51的上端侧的一部分区域内,在被夹持部51的下端侧的区域内未形成凹部51a。由此,即使被夹持部51从收容部40a与膜部30之间脱落的外力施加至被打击部50,由于被夹持部51的下端侧的部位(未形成凹部51a的部位)卡在收容部40a的上表面上,所以也可以抑制被夹持部51从收容部40a与膜部30之间拔出。
为了更有效地抑制被夹持部51被拔出,也可以例如采用沿被打击部50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被夹持部51的结构。但是,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在供螺栓B插通的区域(参照图2的右侧的放大部分)内,也必须形成收容部40a。在供螺栓B插通的区域内,必须确保压圈4的刚性,因此当在所述区域内形成收容部40a时,必须相应地将圆环部40的径向上的厚度形成得厚。因此,电子打击乐器的体型增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被打击部50的圆周方向间断地形成被夹持部51。由此,可以沿圆环部40的圆周方向间断地形成收容部40a,在圆周方向上与螺栓B不重合的区域内形成收容部40a(当从压圈4的内周侧沿径向观察时,在与螺栓B(贯通孔41a)不重合的位置上形成收容部40a)。由此,可以确保供螺栓B插通的区域内的圆环部40的刚性。
因此,不需要为了确保压圈4的刚性而将圆环部40的径向上的厚度形成得过厚,所以能够在径向上使电子打击乐器1小型化。此外,在圆周方向上间断地形成被夹持部51及收容部40a,因此可以通过被夹持部51与收容部40a的卡合而限制被打击部5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
并且,被夹持部51的径向上的厚度尺寸设定得小于框部31的径向上的厚度尺寸,被夹持部51的外周面位于比框部31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可以使与被夹持部51的外周面相对的收容部40a的内面,位于比框部31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因此,在形成收容部40a的区域内,也可以确保圆环部40的下表面与框部31的上表面的接触面积。即,即使在圆环部40上形成收容部40a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圆环部40而按压框部31的全周,因此可以对整个膜部30均匀地赋予张力。
并且,在膜部30与收容部40a之间夹持被夹持部51,因此与如现有的电子打击乐器101(参照图3)那样在压圈104与框部131之间夹持被夹持部151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将框部31向下按压的压圈4的力(螺栓B的紧固力)作用至被夹持部51。由此,可以抑制过多的载荷施加至被夹持部51、或因被夹持部51的反作用力而阻碍压圈4的向下的位移。因此,可以抑制鼓边5发生破损,并且对膜部30赋予所需的张力。
以上,已基于所述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容易地推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利用树脂材料(玻璃强化尼龙)形成主体部2或压圈4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其他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或者木材等形成主体部2或压圈4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利用硬度为90的橡胶形成鼓边5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软质(例如,硬度未达70)的橡胶材料或其他树脂材料(例如,硬质的弹性体)形成鼓边5,但是鼓边5优选的是利用硬度为70以上且95以下的硬质的橡胶材料而形成。
通过利用硬度为70以上的橡胶材料形成鼓边5,可以抑制打击力因被打击部50而缓和,将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S1。并且,通过利用硬度为95以下的橡胶材料形成鼓边5,可以降低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打击声。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通过在膜部30与收容部40a之间夹持被夹持部51而将鼓边5(被打击部50)固定在压圈4的内周侧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鼓边5(被打击部50)粘接于压圈4的内周面的结构。此时,也可以省略压圈4的收容部40a或鼓边5的被夹持部51。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将被打击部50形成为实心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被打击部50的内部也可以是空心状,只要是至少被打击部50的底面经由膜部30而支撑于筒部20的开口的边缘的结构,便可以将对被打击部50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高效率地传递至鼓边传感器S1。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将被夹持部5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可抑制从收容部40a与膜部30之间脱落的形状,就也可以将被夹持部51形成为其他多面体、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无论被夹持部51是何种形状,只要将收容部40a形成为与所述形状相对应的(能够卡合的)形状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沿被打击部50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被夹持部51及收容部40a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圆周方向上不等间隔地形成被夹持部51或收容部40a。并且,也可以是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被夹持部51或收容部40a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如下的情况,即,在被夹持部51的上端侧的部位形成狭缝状的凹部51a,并且凹部51a形成为从被夹持部51的外周面切入至被打击部50的外周面,但不一定限定于此。凹部51a的形成位置、形状及切入深度可适当设定,也可以是未形成凹部51a的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是从被夹持部51的上端向下端连续地形成凹部51a的结构,还可以在被夹持部51的外周面的下端侧或上下方向中央等一部分区域内形成凹部51a。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将第一支撑部22连接于筒部20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筒部20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连续地连接第一支撑部22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在第二支撑部23上配设第二面皮传感器S3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省略第二支撑部23或第二面皮传感器S3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是包含第二支撑部23及第二面皮传感器S3,另一方面省略第一面皮传感器S2的结构。
并且,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堵塞筒部20的下端侧的开口而形成底面,使鼓边传感器S1、第一面皮传感器S2及第二面皮传感器S3支撑于所述底面。此时,也可以省略第一面皮传感器S2,还可以将鼓边传感器S1配置在底面的中央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在第一支撑部22上配设鼓边传感器S1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将鼓边传感器S1配置在筒部20或固定部21的内周面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将鼓边传感器S1构成为压电元件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检测振动的其他传感器(例如,动圈式(moving coil type)或静电电容式传感器)构成鼓边传感器S1。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第一面皮传感器S2、第二面皮传感器S3包含压电元件的情况,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静电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磁铁传感器(magnet sensor)来构成第一面皮传感器S2、第二面皮传感器S3。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在至少一端侧具有开口;
面皮,覆盖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
压圈,用于对所述面皮赋予张力;
鼓边,配设在所述压圈的内周侧,并且上端位于比所述压圈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底面经由所述面皮而支撑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的边缘;以及
鼓边传感器,检测对所述鼓边的打击所引起的振动,并且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其中所述压圈从所述鼓边的外周面围绕所述鼓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边包括:
被打击部,经由所述面皮而支撑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开口的所述边缘;以及
被夹持部,从所述被打击部的外缘向主体部侧突出,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侧夹持于所述面皮与所述压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夹持部是在所述鼓边的圆周方向上间断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圈包括在所述压圈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收容所述被夹持部的收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栓,将所述压圈紧固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
所述压圈包括贯通所述压圈的上下并且供所述螺栓插通的贯通孔,
所述收容部形成于在所述压圈的圆周方向上与所述贯通孔不重合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夹持部包括在其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上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被夹持部的至少上端侧的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边传感器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形成为筒状,在一端侧及另一端侧两者上具有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打击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边形成为实心。
CN201910125387.6A 2018-02-26 2019-02-20 电子打击乐器 Active CN110197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1630A JP2019148623A (ja) 2018-02-26 2018-02-26 電子打楽器
JP2018-031630 2018-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7651A CN110197651A (zh) 2019-09-03
CN110197651B true CN110197651B (zh) 2024-06-14

Family

ID=65494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5387.6A Active CN110197651B (zh) 2018-02-26 2019-02-20 电子打击乐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7179B2 (zh)
EP (1) EP3531414B1 (zh)
JP (1) JP2019148623A (zh)
CN (1) CN110197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7304B2 (en) * 2019-04-15 2022-08-16 Guy Shemesh Electron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JP2021105682A (ja) * 2019-12-26 2021-07-26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および楽音生成方法
JP2023079668A (ja) 2021-11-29 2023-06-08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ドラムヘッド及び張力の付与方法
WO2023112283A1 (ja) 2021-12-16 2023-06-22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および打撃の検出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280A (zh) * 2012-01-12 2013-07-17 罗兰株式会社 电子打击乐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4349A (en) 1981-06-24 1982-08-17 Cordes Charles P Rim shot segment
JP4228615B2 (ja) * 2002-08-07 2009-02-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JP4140531B2 (ja) * 2004-02-13 2008-08-2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ドラム用パッド
US9343048B2 (en) * 2005-05-16 2016-05-17 James Frederick Shepherd Drum rim raising device with a piezoelectric sensor and a force sensor
US7612273B2 (en) * 2006-03-20 2009-11-03 Roland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JP2007249141A (ja) 2006-03-20 2007-09-27 Roland Corp 電子打楽器
CN101853657B (zh) * 2009-04-03 2013-05-22 得理乐器(珠海)有限公司 基于电磁感应的新型电子鼓
JP6114620B2 (ja) * 2013-04-15 2017-04-12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ドラム
TWM471006U (zh) * 2013-06-13 2014-01-21 Chun-Ming Lee 電子式鼓墊
JP6399796B2 (ja) * 2013-09-02 2018-10-03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打楽器およびその打楽器に用いられるドラムヘッド
JP2015230362A (ja) * 2014-06-04 2015-12-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打撃パッド
TWM490637U (en) * 2014-07-11 2014-11-21 han-zhang Zhuang Electronic drum wire take-up structure
JP6814146B2 (ja) * 2014-09-25 2021-01-13 サンハウス・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オーディオをキャプチャーし、解釈するシステムと方法
US9672802B2 (en) * 2015-02-04 2017-06-06 John MUZZIO Electronic drums
JP2017146461A (ja) * 2016-02-17 2017-08-24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JP2018031630A (ja) 2016-08-23 2018-03-01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ポンプ
JP6207113B1 (ja) * 2017-05-08 2017-10-04 Atv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280A (zh) * 2012-01-12 2013-07-17 罗兰株式会社 电子打击乐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1414A1 (en) 2019-08-28
EP3531414B1 (en) 2020-10-07
US10777179B2 (en) 2020-09-15
JP2019148623A (ja) 2019-09-05
CN110197651A (zh) 2019-09-03
US20190266989A1 (en)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7651B (zh) 电子打击乐器
US9006555B2 (en) Percussion instrument apparatus, system and process
JP5067214B2 (ja) 電子打楽器
US8258392B2 (en) Stroke sensing device for percussion instruments
EP3346461B1 (en) Bass drum damper and bass drum
JP6471410B2 (ja) 電子打楽器
JP2009186886A (ja) 電子打楽器
US10741156B2 (en) Sound pickup device and output method thereof
JP4721936B2 (ja) 電子打楽器
US10134375B2 (en) Electronic percussion
WO2018211741A1 (ja) 電子ドラム
JP2009128426A (ja) 電子打楽器
EP2741282B1 (en) Percussion attachment
JP2018155995A (ja) 電子シンバル
JP4208926B2 (ja) 電子打楽器の操作検出装置
WO2018154866A1 (ja) 電子ドラム
JP5163099B2 (ja) 電子打楽器
JP5163071B2 (ja) 電子打楽器
CN108885861B (zh) 鼓皮
EP3843082A1 (en) Drum head and attachment method of cushion
US20220157279A1 (en) Support body, attachment, and support method
WO2019180814A1 (ja) 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CN115885341A (zh) 电子打击乐器及打击的检测方法
CN113129858A (zh) 电子打击乐器以及打击检测方法
JP2017134211A (ja) センサ付フープ及びド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