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9706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9706B
CN110189706B CN201910583830.4A CN201910583830A CN110189706B CN 110189706 B CN110189706 B CN 110189706B CN 201910583830 A CN201910583830 A CN 201910583830A CN 110189706 B CN110189706 B CN 1101897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driving
transistor
driving circuit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38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9706A (zh
Inventor
李玥
周星耀
高娅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38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9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9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该显示区包括半透明显示区和至少三面包围所述半透明显示区的正常显示区;半透明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和驱动所述第一子像素发光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正常显示区包括第二子像素和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发光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可以补偿阈值电压的漂移。本申请在半透明显示区使用稳定性好的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晶体管,避免了由于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偏差造成需要阈值补偿功能进而导致的晶体管和信号线数量过多的问题。从而增加半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显示面板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消费者要求显示面板的可视区域(显示区)占整个显示面板的面积百分比越来越高。而例如手机等产品中显示面板需要设置专门区域用于摄像模组、光线传感器、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点阵光传感器和虹膜识别传感器等光线的传导。因此,现有的显示面板会在显示面板上开孔、开槽来安放这些设备。然而这样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下降,并且不符合对称美学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该显示区包括半透明显示区和至少三面包围所述半透明显示区的正常显示区;半透明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和驱动所述第一子像素发光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正常显示区包括第二子像素和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发光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可以补偿阈值电压的漂移。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
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半透明显示区使用稳定性好的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晶体管,避免了由于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偏差造成需要阈值补偿功能进而导致的晶体管和信号线数量过多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半透明显示区中用于驱动子像素的驱动电路中晶体管和信号线的数量,减小了非透光部分的面积,从而增加半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的截面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4B为图4A的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5B为图5A的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
图8为图7实施例中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子像素,但这些子像素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子像素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子像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子像素,类似地,第二子像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子像素。
为例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屏占比低、不美观的问题,研发人员提出了设置一个半透明显示区,半透明显示区中的像素密度降低,将部分子像素去除,作为透光区,以使得半透明显示区可以透光的同时还可以用来显示。提升屏占比。
然而,由于摄像模组、光线传感器、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点阵光传感器和虹膜识别传感器等传感器对于光线透过率的要求极高,在达到这些传感器要求时半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降低的太多,导致人眼能够明显的察觉到半透明显示区和正常显示区的区别,仍然未解决可视的问题。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以顶发光的有机发光器件为例,通常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发光层设置在像素定义层开口中,像素定义层开口中的发光层的空穴和电子产生激子而发光。因此,子像素的发光面积通常就是像素定义层开口的面积。考虑到提升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色纯度,阳极通常为全反射阳极、阴极为半透明电极。因此,有机发光器件是不透光的。但是有机发光器件中像素定义层的总开口率在30%左右,甚至更少。而不透光的阳极面积也仅仅是比开口大一点。理论上光线可以通过非开口区中的半透明阴极而透光。但是,由于驱动有机发光器件的低温多晶硅晶体管工艺的原因,低温多晶硅的晶体管容易造成阈值电压的偏差。这导致整个显示面板中所有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可能都不相同;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个驱动晶体管而言,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驱动晶体管发生老化,从而导致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发生漂移。因此,对显示面板中相同颜色子像素对应的驱动晶体管输入相同的数据信号时产生的驱动电流不相同,而电流驱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受到电流的影响。这直接导致同一数据信号对应显示面板的亮度是不均一的。因此,为了弥补阈值电压的偏差和漂移,通常会设计像素驱动电路。然而,由于复杂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众多晶体管、电容以及信号线,而这些晶体管、电容信号线都是由不透明的半导体、金属构成的,因此就导致驱动每个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所导致的不透光区的面积要远远大于子像素开口区的面积。这直接导致了半透明显示区透光率的下降。
本申请中,发明人通过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考图1~图3、图4A、5A及图7~图9,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的截面示意图;图4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5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图8为图7实施例中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包括半透明显示区TA和至少两面包围所述半透明显示区的正常显示区CA;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半透明显示区TA可以为设置于显示区AA中,四面都被显示区AA包围,如图1虚线框所示。当然,本申请的半透明显示区不限于此,本申请的半透明显示区TA也可以与显示区AA共用一条边使其三面被正常显示区CA包围,另一面被非显示区NA包括。或者,本申请的半透明显示区T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个顶角,与显示区AA共用两条边使其两面被正常显示区CA包围,另外两面被非显示区NA包围。
本申请中半透明显示区TA包括第一子像素31和驱动该第一子像素31发光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正常显示区CA包括第二子像素32和驱动第二子像素32发光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可以补偿阈值电压的漂移。由于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晶体管阈值电压均一性好且不容易发生漂移,在半透明显示区TA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无需具备补偿功能,就能够产生稳定的驱动电流。而在正常显示区CA由于没有透光率的要求,因此可以使用具备补偿阈值电压漂移功能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有利于正常显示区的高像素密度(PPI)和显示均一性。例如,在半透明显示区TA采用如图4A所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其版图布局如图7和图8所示。在正常显示区CA采用如图5A所示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其版图布局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本申请将半透明显示区TA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的驱动晶体管设置为由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第一驱动晶体管211,使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晶体管、信号线的数量以及所占的面积大大降低(对比图7和图9),使得驱动第一子像素31对应的不透光区的面积大大降低,从而提升半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半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和正常显示区的像素密度设置的相同,由于本实施例采用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第一驱动晶体管,使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晶体管和信号线的数量大大降低,额外剩出透光区用于光线的传输,从而使得像素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半透明显示,使得半透明显示区TA不易被使用者察觉,大大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美观性。或者,可以将半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设置的小于正常显示区的像素密度。而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晶体管和信号线所占的非透光区的面积更小,使得同样降低像素密度的前提下本申请可以大幅提高半透明显示区TA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由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制成。由于低温多晶硅半导体的电子迁移率更高,使得电路信号传递更快驱动能力更强,可以提高正常显示CA的像素密度。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4A和图4B及图7和图8,图4B为图4A的工作时序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图8为图7实施例中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和第一存储电容C21;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用于产生驱动电流,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用于将数据信号传输到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的栅极;第一存储电容C21耦合于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的栅极和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1之间;利用以上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第一驱动晶体管211就可以产生驱动电流,驱动第一子像素发光。驱动电流为Ids=k*(VDD1-VDATA-Vth)^2,由于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由氧化物半导体制成,因此其Vth(阈值电压)的均一性好且稳定,可以根据初始测试测出Vth,然后将驱动芯片传输的数据信号内包括Vth补偿值,无需在显示面板内部检测或者补偿阈值电压。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驱动电流,同时使得半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大大提升。
在第一数据写入时段P11,第一控制信号CTRL为有效电平;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受控于第一控制信号CTRL而导通,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被写入VDATA。
在第一发光阶段P12,第一控制信号CTRL为截止电平;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受控于第一控制信号CTRL而截止;第一电源信号VDD1传输到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的第一极,使得第一驱动晶体管211产生驱动电流:Ids=k*(VDD1-VDATA--Vth)^2。驱动电流传输到有机发光元件OLED,驱动有机发光元件发光。
请继续参考图5A和图5B和图9,图5B为图5A的工作时序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221、栅极初始化晶体管222、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223、发光控制晶体管224、补偿晶体管225和第二存储电容C22;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栅极初始化晶体222管受控于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将初始化信号VREF传输到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栅极;第二数据线写入晶体管223受控于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将数据信号VDATA传输到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第一极;发光控制晶体224管受控于发光控制信号EMIT,将第二电源信号VDD2传输到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第一极;补偿晶体管225受控于所述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以二极管的方式电连接与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栅极和第二极之间,用于补偿第二驱动晶体221管阈值电压的偏差;第二存储电容C22串联耦合于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栅极和第二电源信号线PVDD2之间。由于第二驱动晶体管是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制成的,因此容易产生阈值电压的偏差和随着其老化阈值电压的漂移。本实施例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用于补偿第二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偏差。本实施例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阳极初始化晶体管226,阳极初始化晶体管受控于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或者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NA2,将初始化信号VREF传输到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对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进行初始化。还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227,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227串联耦合于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第二极与有机发光元件OLED阳极之间,受控于发光控制信号EMIT,控制驱动电流导通和截止。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227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初始化过程中产生驱动电流而流过有机发光元件OLED而导致的有机发光元件偷亮。
下面结合图5B的时序具体说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
具体的,在第二初始化时段P21,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为有效电平、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及发光控制信号EMIT为截止电平;栅极初始化晶体管222导通,将初始化信号VREF传输到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栅极,使得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初始化。一方面使每一帧都从同一基础电压开始充电;另一方面防止由于本帧的数据信号低于上一帧的数据信号造成的第二驱动晶体管221无法打开,导致数据信号无法写入的情况发生。
在第二数据写入时段P22,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为截止电平,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为有效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IT为截止电平;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223以及补偿晶体管225导通,由于数据信号VDATA大于初始化电压VREF,因此第二驱动晶体管221导通,数据信号VDATA由补偿晶体管225传输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将上一时刻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电位VREF抬高,直到第二驱动晶体管221栅极电位为VDATA-Vth时,由于第二驱动晶体管221不满足打开的条件,因此,第二驱动晶体管221截止,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被写入VDATA-Vth。于此同时,阳极初始化晶体管导通,初始化信号VREF传输到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需要说明的这里传输到有机发光元件OLED阳极的初始化电位和传输到第二驱动晶体管221栅极的电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可以在数据写入阶段P2进行阳极初始化也可以在初始化阶段P1进行阳极的初始化,此时氧化剂初始化晶体管受控于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第二发光阶段P23,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为截止电平,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为截止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IT为有效电平;第二电源信号VDD2传输到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第一极,使得第二驱动晶体管221产生驱动电流:Ids=k*(VDD2-(VDATA-Vth)-Vth)^2=k*(VDD2-VDATA)^2。驱动电流传输到有机发光元件OLED,驱动有机发光元件发光。
可以看到通过本申请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补偿了第二驱动晶体管221因为工艺的原因造成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和因为老化造成的阈值电压的漂移。本申请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的发光电流公式中消除了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阈值电压,使得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区CA的显示均一性更佳。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7、图8和图9,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采用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驱动晶体管,无需补偿功能,因此晶体管个数少;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的晶体管个数个数都要多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因此对比图7和图9明显可以看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仅包括2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则需要设置7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不仅如此,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的信号线数量也远少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的信号线数量。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中仅包括1条沿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和2条沿列方向延伸的信号线;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则包括5条沿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和2条沿列方向延伸的信号线。对比图7和图9可以明显看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在版图布局中的面积要远低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的面积。因此,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大大减少半透明显示区TA非透光部分所占的面积,提升半透明显示区TA的透光率。
本实施例中,根据其要实现的不同的功能合理的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分别设置在半透明显示区TA和正常显示区CA,使得半透明显示区TA在保证透光率的同时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而正常显示区CA仍然可以实现高像素密度的显示区的驱动。本实施例减小了半透明显示区和正常显示区的显示效果的差异,在实现高屏占比的同时使得使用者不宜察觉半透明显示区TA和正常显示区CA的差异,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美观度。
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中混用氧化物半导体和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对半导体工艺的挑战极大,为了降低工艺难度,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为N型晶体管,由氧化物半导体制成;在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驱动晶体管221、栅极初始化晶体管222、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223、发光控制晶体管224、补偿晶体管225为P型晶体管,由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制成。进一步的,阳极初始化晶体管226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227也均为P型晶体管,由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制成。本实施例在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中晶体管全部采用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第二像素驱动晶体管22中晶体管全部采用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工艺,大大降低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和低温多晶硅工艺混用的难度。
进一步的,本申请将数据写入晶体管212设置为N型晶体管,可以使其共用发光控制信号EMIT,该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受控于发光控制信号EMIT,将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的栅极。换言之第一控制信号CTRL可以为发光控制信号EMIT。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都是N型晶体管,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都是P型晶体管,因此,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有效电平是指高电平。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中的有效电平是指低电平。根据图4B和附图5B以及前述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的工作过程可知,第一控制信号CTRL需要时候常低,并且在第一数据信号写入阶段P11有一个高电平的脉冲才能使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正常工作;而发光控制信号EMIT需要常低,并且在第二初始化阶段P21和第二数据写入阶段P22为一个高电平脉冲;可见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对于第一控制信号CTRL波形的需求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对于发光控制信号MEIT的波形需求相同,因此,可以将发光控制信号EMIT复用为第一控制信号CTRL。由于不同的扫描信号需要不同的移位寄存器来输出,并且移位寄存器单元设置于非显示区并通过扫描线控制显示区中像素驱动电路的晶体管。因此,按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显示面板扫描线的数量,并且避免控制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的扫描线从非显示区穿过正常显示区CA在到达半透明显示区TA。本实施例中,直接由位于正常显示区CA的用于驱动发光控制晶体管224的扫描线继续向半透明显示区延伸,从而控制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并且本实施例无需额外设置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TRL的移位寄存器,可以减少移位寄存器电路的套数,实现窄边框。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时序示意图;根据前面图5A和图5B可知,在第二初始化阶段P21和第二数据写入阶段P22,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和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轮流为低电平,而发光控制信号EMIT一直为高电平。由于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CAN1和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CAN2的波形要求相同,仅仅位置不同。因此可以由同一移位寄存器输出。并且,在本行执行第二数据写入阶段P22的过程中同时下一行可以执行第一初始化阶段P21,每一行相当于只花费一个脉冲宽度的时间用于数据信号的写入,初始化的过程是在上一行数据写入的同时执行的。因此,这样可以节约行频,使得每一行的脉冲宽度充足,有利于数据信号的充分写入。请参考图6,这里示出了两相邻行的扫描信号的时序示意图。其中S1a表示其中第一行的第一扫描控制限号;其中a表示第一行,b表示第二行;具体的,S2a表示第一行的第二扫描控制信号;S1b表示第二的第一扫描控制信号;S2b表示第二行的第二扫描控制信号;Ea表示第一行的发光控制信号,Eb表示第二行的发光控制信号。有本实施例的时序图可以看出,T0阶段,第一行进行初始化;T1阶段第一行开始写入数据信号同时第二行进行初始化;T3阶段第一行发光,第二行写入数据信号;T4阶段第二行开始发光。由于在第一行初始化阶段T0和数据写入阶段T1,第一行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Ea必须为截止电平;第二行的在第一行初始化阶段T1和数据写入阶段T2,第二行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Eb必须为截止电平;因此,Ea和Eb在T1阶段发生了交叠。而对应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中的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复用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EMIT,这就导致相邻的两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的数据线在T1时段是同时导通的,因此,可能存在数据信号被同时写入相邻两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的风险。本实施例设置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驱动时序包括虚拟写入阶段P11a、实际写入阶段P11b和发光阶段;
在所述虚拟写入阶段,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导通并写入前一行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数据信号;
在所述实际写入阶段,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导通并写入当前行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数据信号;
在发光阶段,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截止,第一子像素发光。
以图6中的第二行为例,虚拟写入阶段为T1,在虚拟写入阶段写入前一行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数据信号。也就是写入第一行和第二行同时写入第一行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数据信号;实际写入阶段为T2,在实际写入阶段写入本行第一子像素对应的实际的数据信号;这样相当于将在虚拟写入阶段写入的错误的数据信号进行覆盖,从而使得本行可以写入正确的数据信号。本实施例无需额外设置部件或者晶体管,通过巧妙的时序控制,避免了数据信号的错乱。
另外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降低半透明显示区TA的像素密度,及半透明显示区TA的像素密度小于正常显示区CA的像素密度。使得第一子像素相对于第二子像素至少隔行设置。这样相邻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至少间隔一个区域不设置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使得发光控制信号不交叠,也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示例性的,在对应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奇数行的位置设置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第一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三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没有第一像素驱动电路,而第一行和第三行的发光控制信号正好不交叠,从而避免在同一时刻由两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同时写入数据信号,也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的版图布局示意图;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呈阵列排布,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奇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a和偶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b,相邻的奇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a与偶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b以列方向为对称轴镜像设置且相邻的奇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a和偶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b共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1。原本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需要各自设置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1,本申请通过镜像设计使得相邻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共用同一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1,可以进一步降低信号线的数量,降低半透明显示区TA非透光部分的面积,提升半透明显示区TA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1的宽度小于第二电源信号线PVDD2的宽度。由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2中第二电源信号线PVDD2与第二驱动晶体管221的第一极的连接之间隔着发光控制晶体管224,因此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传输会存在损耗。由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21中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1直接与第一驱动晶体管211的第一极直接连接。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降低第一电源信号线PVDD1的宽度小于第二电源信号线PVDD2的宽度,在不影响电源信号的同时,降低半透明显示区TA非透光部分的面积,提升半透明显示区TA的透光率。
请参考图3、图7和图8,图3为图2中BB’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110以及。本实施例中氧化物半导体构成的晶体管可以为底栅晶体管结构,低温多晶硅半导体构成的晶体管可以为顶栅晶体管结构。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于基板110上的第一栅极层131a、第一栅极绝缘层141a、氧化物半导体层120a、刻蚀阻挡层140、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层120b、第二栅极绝缘层141b、第二栅极层131b、第一层间绝缘层142、电容金属层132、第二层间绝缘层143、源漏金属层133、平坦化层144、第一电极151、像素定义层145,以及设置于像素定义层145开口中的发光材料152以及第二电极153以及封装基板160。以顶发光的有机发光器件为例,在第一子像素中,第一电极151为第一阳极151a;第二子像素中第一电极151位第二阳极151b。第一电极151a和第二阳极151b为反射电极。其中,由于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刻蚀阻挡层140可以防止其他膜层在刻蚀中破坏氧化物半导体。
第一子像素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阳极151a、第一发光材料层152和第一阴极153,该第一阳极151a为反射电极;其构成顶发光的有机发光器件。由于第一阳极151a不透光,并且其和晶体管以及信号线位于不同的膜层,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阳极151a覆盖第一驱动晶体管211和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212中的至少一者。优选的,第一阳极覆盖第一驱动晶体管211。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子像素的第一阳极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的不透光部分相互交叠,降低不透光区域所占的总面积,提升半透明显示区TA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第一阳极151a覆盖第一存储电容C21。第一电容C21由于需要在发光时段一直存储位于第一驱动晶体管211栅极的电位,因此第一电容C21占据很大的面积,其又是由不透光的金属层构成的,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第一阳极151a覆盖第一存储电容C21可以通过不透光部分的交叠,降低不透光区域所占的总面积,提升半透明显示区TA的透光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正常显示区CA包括与半透明显示区TA同行设置并且沿行方向被所述半透明显示区TA间隔开的第一正常显示区CA1和第二正常显示区CA2;以及沿列方向与第一正常显示区CA1、半透明显示区TA和第二正常显示区CA2均相邻的第三正常显示区CA3;
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在非显示区NA沿着列方向设置的第一扫描驱动电路41和第二扫描驱动电路42;第一扫描驱动电路41和第二扫描驱动电路42用于产生扫描驱动信号;第一扫描驱动电路41设置于第一正常显示区CA1远离半透明显示区TA一侧的非显示区NA,第二扫描驱动电路42设置于第二正常显示区CA2远离半透明显示区TA一侧的非显示区NA;
第一扫描驱动电路41包括沿行方向与所述半透明显示区TA对应设置的第一甲扫描驱动电路41a和沿行方向与第三正常显示区CA3对应设置的第一乙扫描驱动电路41b;第二扫描驱动电路42包括沿行方向与半透明显示区TA对应设置的第二甲扫描驱动电路42a和沿行方向与第三正常显示区CA3对应设置的第二乙扫描驱动电路42b;第一甲扫描驱动电路41a用于驱动第一正常显示区CA1;第二甲扫描驱动电路42a用于驱动第二正常显示区CA2;第一乙扫描驱动电路41b和第二乙扫描驱动电路42b用于驱动第三正常显示区CA3。根据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半透明显示区TA中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仅设置一个第一控制信号CTRL,且第一控制信号CTRL复用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发光控制信号EMIT。而如果扫描驱动信号,例如第一扫描驱动信号SCAN1和第二扫描驱动信号SCAN2对应的信号线穿过半透明显示区TA则会降低半透明显示区TA的透光率。因此,本实施例中利用采用单边驱动,第一甲扫描驱动电路41a和第二甲扫描驱动电路42a分别驱动第一正常显示区CA1和第二正常显示区CA2,避免扫描驱动信号线穿过半透明显示区TA,从而提升半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在非显示区沿着列方向设置的第一发光驱动电路51和第二发光驱动电路52;第一发光驱动电路51和第二发光驱动电路52用于产生发光控制信号;第一发光驱动电路51设置于第一正常显示区CA远离半透明显示区TA一侧的非显示区NA,第二发光驱动电路52设置于第二正常显示区CA远离半透明显示区TA一侧的非显示区NA;第一发光驱动电路51包括沿行方向与半透明显示区TA对其的第一甲发光驱动电路51a和沿行方向与第三正常显示区CA3对其的第一乙发光驱动电路51b;第二发光驱动电路52包括沿行方向与半透明显示区TA对应设置的第二甲发光驱动电路52a和沿行方向与第三正常显示区CA对应设置的第二乙发光驱动电路52b;第一甲发光驱动电路51a和第二甲发光驱动电路52a用于驱动第一正常显示区CA1、第二正常显示区CA2和半透明显示区TA;第一乙发光驱动电路51b和第二乙发光驱动电路52b用于驱动第三正常显示区CA3。根据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半透明显示区TA中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仅设置一个第一控制信号CTRL,且第一控制信号CTRL复用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发光控制信号线。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双边驱动,使发光控制信号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穿过半透明显示区TA,第一甲发光驱动电路51a和第二甲发光驱动电路52a同时用于驱动第一正常显示区CA1、第二正常显示区CA2和半透明显示区TA;无需额外的设置第一控制信号CTRL对应的信号线。并且采用双边驱动驱动可以提升第一发光驱动电路和第二法官该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示意图。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半透明显示区非出光侧设置有摄像模组、光线传感器、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点阵光传感器和虹膜识别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但不限于蜂窝式移动电话10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显示面板,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半透明显示区和至少两面包围所述半透明显示区的正常显示区;
所述半透明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和驱动所述第一子像素发光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用于产生驱动电流;
所述正常显示区包括第二子像素和驱动所述第二子像素发光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用于补偿阈值电压的漂移;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由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制成;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和第一存储电容;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用于将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耦合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电源信号线之间;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时序包括虚拟写入阶段、实际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所述虚拟写入阶段,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导通并写入前一行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数据信号;
在所述实际写入阶段,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导通并写入当前行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数据信号;
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一子像素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栅极初始化晶体管、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发光控制晶体管、补偿晶体管和第二存储电容;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用于产生驱动电流;
所述栅极初始化晶体管受控于第一扫描控制信号,将初始化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数据线写入晶体管受控于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将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受控于发光控制信号,将第二电源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
所述补偿晶体管受控于所述第二扫描控制信号,以二极管的方式电连接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极之间,用于补偿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偏差;
所述第二存储电容串联耦合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电源信号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由氧化物半导体制成;
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栅极初始化晶体管、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补偿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由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受控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将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奇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偶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其中,相邻的所述奇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偶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列方向为对称轴镜像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奇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偶数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共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阳极、第一发光材料层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一阳极为反射电极;
所述第一阳极覆盖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阳极覆盖所述第一存储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常显示区包括与所述半透明显示区同行设置并且沿行方向被所述半透明显示区间隔开的第一正常显示区和第二正常显示区;以及沿列方向与所述第一正常显示区、所述半透明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正常显示区均相邻的第三正常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非显示区沿着列方向设置的第一扫描驱动电路和第二扫描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扫描驱动电路和第二扫描驱动电路用于产生扫描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扫描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正常显示区远离所述半透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扫描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正常显示区远离所述半透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扫描驱动电路包括沿行方向与所述半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一甲扫描驱动电路,和沿行方向与所述第三正常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一乙扫描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扫描驱动电路包括沿行方向与所述半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二甲扫描驱动电路,和沿行方向与所述第三正常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二乙扫描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甲扫描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正常显示区;所述第二甲扫描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正常显示区;所述第一乙扫描驱动电路和第二乙扫描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正常显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非显示区沿着列方向设置的第一发光驱动电路和第二发光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发光驱动电路和第二发光驱动电路用于产生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正常显示区远离所述半透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发光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正常显示区远离所述半透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发光驱动电路包括沿行方向与所述半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一甲发光驱动电路,和沿行方向与所述第三正常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一乙发光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发光驱动电路包括沿行方向与所述半透明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二甲发光驱动电路,和沿行方向与所述第三正常显示区对应设置的第二乙发光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甲发光驱动电路和第二甲发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正常显示区、第二正常显示区和半透明显示区;所述第一乙发光驱动电路和第二乙发光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正常显示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正常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半透明显示区非出光侧设置有摄像模组、光线传感器、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和虹膜识别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
CN201910583830.4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189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3830.4A CN110189706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3830.4A CN110189706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9706A CN110189706A (zh) 2019-08-30
CN110189706B true CN110189706B (zh) 2021-06-29

Family

ID=6772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3830.4A Active CN110189706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9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17734B1 (ko) * 2018-12-17 2023-04-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패키지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0580872B (zh) * 2019-09-29 2022-08-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543050B (zh) * 2019-09-30 2021-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补偿方法
CN114144827B (zh) 2019-10-31 2023-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24797B (zh) * 2019-11-12 2022-05-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210515985U (zh) * 2019-11-21 2020-05-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90026B (zh) * 2019-12-05 2021-10-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81571A (ko) * 2019-12-24 2021-07-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1028693B (zh) * 2019-12-30 2022-03-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028764A (zh) * 2020-01-02 2020-04-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402743A (zh) * 2020-03-24 2020-07-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70767B (zh) * 2020-06-29 2023-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16123B (zh) * 2020-07-21 2022-06-10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67738B (zh) * 2020-07-31 2023-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037715B (zh) * 2020-09-14 2021-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20384B (zh) * 2020-09-18 2023-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99683B (zh) * 2020-09-22 2022-10-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53661B (zh) * 2020-09-28 2023-04-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01160B (zh) * 2020-10-10 2022-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59595B (zh) * 2020-10-30 2022-10-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KR20220059697A (ko) * 2020-11-03 2022-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12466244B (zh) * 2020-12-18 2022-07-1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34809B (zh) * 2020-12-24 2022-10-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76552B2 (en) 2021-04-23 2023-06-1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138477B (zh) * 2021-04-23 2022-05-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5394237A (zh) * 2021-05-21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94258A (zh) * 2021-06-07 2021-09-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62764B (zh) * 2021-06-24 2022-08-3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40162B (zh) 2022-11-09 2023-03-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3766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器背板的制作方法及具有该显示器背板的显示器
CN106876412A (zh) * 2017-03-15 2017-06-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5158B2 (ja) * 2007-12-17 2013-06-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無機結晶性配向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半導体デバイス
EP3540772A1 (en) * 2009-09-16 2019-09-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ransistor and display device
US9214508B2 (en) * 2014-02-24 2015-12-15 Lg Display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with intermediate insulating layer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6920801B (zh) * 2015-12-24 2020-07-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774689B (zh) * 2017-03-07 2023-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207338380U (zh) * 2017-07-21 2018-05-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3766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器背板的制作方法及具有该显示器背板的显示器
CN106876412A (zh) * 2017-03-15 2017-06-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9706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970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0439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7130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pixel circuit thereof
US8963816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reof
US10923506B2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WO2023005648A1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JP2009169071A (ja) 表示装置
US2022036684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870767B (zh) 像素电路、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35133A (zh)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3096600B (zh) 折叠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CN106847190B (zh) 像素充电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5735244A (zh) 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102548131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20230154405A1 (en) Display devic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US2022029180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4203109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补偿方法、显示面板
CN11522641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18658A (ko) 표시 장치
US2024014488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225160A1 (en) Display panel
US2024002962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US20210165518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23146728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220096221A (ko) 표시패널 및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2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201201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