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4673A - 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54673A CN110154673A CN201910066847.2A CN201910066847A CN110154673A CN 110154673 A CN110154673 A CN 110154673A CN 201910066847 A CN201910066847 A CN 201910066847A CN 110154673 A CN110154673 A CN 1101546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let port
- air
- cylinder
- gas inlet
- main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57—Ventilation unit, e.g. combined with a radia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57—Ventilation unit, e.g. combined with a radiator
- B60H1/00471—The ventilator being of the radial type, i.e. with radial expulsion of the ai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85—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inta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60H2001/00135—Deviding walls for separate air flow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85—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轴向尺寸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用送风单元。将向设于涡旋壳体(12)内的叶轮(14)的第一轴向部分(141)供给的空气流和第二轴向部分(142)供给的空气流分离的分离筒(33)具有:穿过涡旋壳体的吸入口(13)沿轴向延伸的主体部分(34);从主体部分分支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且使主体部分与进气壳体(30)的外气进入口(31)及内气进入口(32)分别连通的外气通路部分(35)及内气通路部分(36)。流路切换装置(40)使外气通路部分(35)和外气进入口(31)连通或截断该连通、以及使内气通路部分(36)和内气进入口(32)连通或截断该连通,由此,在内气与外气之间切换向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及第二空气流路(20)各自供给的空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层流体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适用的送风单元。
背景技术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领域中,已知有两层流体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形式的空调装置具备:相互分离的两个送风路即第一送风路及第二送风路;使空气流向这两个送风路的单个离心送风机。离心送风机具有涡旋壳体的吸入口及叶轮的叶片列的径向内侧的空间中插入的分离筒。叶轮的叶片列的径向外侧与涡旋壳体之间的空间由分离壁上下分割,由此,形成有与第一送风路连通的第一空气流路、及与第二送风路连通的第二空气流路。分离筒设为:在该分离筒的外侧流动的空气被导入到叶片列的上半部之后流入第一空气流路;在分离筒的内侧流动的空气被导入到叶片列的下半部之后流入第二空气流路。在涡旋壳体,连接有进气壳体,该进气壳体具有外气进入口及内气进入口。在进气壳体设有至少一个切换门,通过切换门的切换,实现如下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外气在分离筒的内侧及外侧流动的状态;内气在分离筒的内侧及外侧流动的状态;内气在分离筒的内侧流动、且外气在分离筒的外侧流动的状态。
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从外气进入口及内气进入口的至少一方将空气送往分离筒的空气通路在分离筒的上方延伸,在该空气通路还设有切换门。因此,存在进气壳体的高度方向(轴向)的尺寸变大的倾向。从有效利用空调装置有限的搭载空间的角度出发,这是不利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32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小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单元的轴向(叶轮旋转轴的轴向)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单元具备:叶轮,其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叶片,由电动机的旋转轴驱动进行旋转,在旋转轴的轴向上,多个叶片具有接近电动机的第一轴向部分和比第一轴向部分远离电动机的第二轴向部分;涡旋壳体,其具有收纳叶轮的内部空间、在旋转轴的轴向上开口的吸入口、和在叶轮的周向上开口的排出口;间隔壁,其将涡旋壳体的内部空间之中涡旋壳体的内周面与叶轮的外周面之间的区域、以及排出口的内部空间沿轴向分割而形成第一空气流路及第二空气流路;进气壳体,其具有与涡旋壳体的吸入口连通的内部空间,该进气壳体具有用于向该进气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别引入外气及内气的外气进入口及内气进入口;分离筒,其具有穿过涡旋壳体的吸入口而沿轴向延伸的主体部分、和从主体部分分支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且使主体部分与进气壳体的外气进入口及内气进入口分别连通的外气通路部分及内气通路部分,该分离筒构成为,将通过主体部分的内侧而导入到涡旋壳体内的空气经由叶轮的叶片的第一轴向部分而导向涡旋壳体的第一空气流路,并且,将通过主体部分的外侧且吸入口的内侧而导入到涡旋壳体内的空气经由叶轮的叶片的第二轴向部分而导向第二空气流路;流路切换装置,其使分离筒的外气通路部分和进气壳体的外气进入口连通或将该连通截断、以及使分离筒的内气通路部分和进气壳体的内气进入口连通或将该连通截断,由此,在内气与外气之间切换向涡旋壳体的第一空气流路及第二空气流路各自供给的空气。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分离筒具有从主体部分分支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且使主体部分与进气壳体的外气进入口及内气进入口分别连通的外气通路部分及内气通路部分。因此,能够实现如下配置:将进气壳体的外气进入口及内气进入口设于分离筒主体部分的大致轴向长度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减小送风单元在轴向上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空调装置设置到车辆的设置状况的车辆的概略侧面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送风单元的概略剖面图,是通过沿着包含送风单元的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轴线在内的竖直面对送风单元进行剖切所得到的送风单元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将配风单元与图2所示的送风单元连结而成的空调装置的概略剖面图,是通过沿着与送风单元的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轴线正交的竖直面(大致沿着图2的III-III线)对空调装置进行剖切所得到的空调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概略性地表示送风单元中设置的分离筒及切换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中,(A)及(B)是表示图3所示的送风单元和配风单元的连结部附近的概略立体图,(A)和(B)仅视角不同;
图6中,(A)及(B)是沿着图3的VIA-VIA线及VIB-VIB线的配风单元的概略剖面图;
图7中,(A)、(B)及(C)是表示与切换门的位置相对应的外气/内气向进气壳体内流入的流入状况的、在与图3相同位置进行剖切的送风单元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送风单元
12:涡旋壳体
13:涡旋壳体的吸入口
14:叶轮
140:叶轮的叶片
141:叶片的第一轴向部分
142:叶片的第二轴向部分
16:电动机
160:电动机的旋转轴
Ax:旋转轴的轴线
17:涡旋壳体的排出口
18:间隔壁
19:第一空气流路
20:第二空气流路
30:进气壳体
31:进气壳体的外气进入口
31A:外气进入口的第一区域
31B:外气进入口的第二区域
32:进气壳体的内气进入口
32A:内气进入口的第一区域
32B:内气进入口的第二区域
33:分离筒
34:分离筒的主体部分
35:分离筒的外气通路部分
36:分离筒的内气通路部分
40:流路切换装置
41:切换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图中,为了表示方向而记有“前”、“后”、“右”、“左”、“上”、“下”,车辆前进时的行进方向是“前”。
图1是搭载有车辆用空调装置5的车辆1的概略图。车辆1具有原动机室2和车厢3,原动机室2收纳有用于驱动车辆的内燃发动机、电动马达等原动机,车厢3收纳乘员。原动机室2和车厢3由分隔壁4隔开。靠近分隔壁4且在分隔壁4的车厢3侧搭载有空调装置5。空调装置5收纳在设于车厢前方的设备区域6,该设备区域6由仪表盘及其下方空间组成。
空调装置5具备送风单元10和配风单元60。送风单元10引入车辆1外侧的空气(以下,称为“外气”)及/或车厢3内的空气(以下,称为“内气”)进入,并将其向配风单元60送出。配风单元60对从送风单元10送来的空气进行调和(表示冷却、除湿、加热等),并将经调和的空气向车厢3内的适当位置分配(配风)。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配风单元60之中起到空气调和功能的部分构成为空气调和单元,该空气调和单元独立于配风单元60另外形成,并且与配风单元60连结。
如图2所示,送风单元10具有涡旋壳体12和进气壳体30,该进气壳体30与涡旋壳体12的左侧连接。涡旋壳体12及进气壳体30通过树脂注射成形技术而成形。涡旋壳体12及进气壳体30能够在分别成形之后,通过螺纹联接来连结。进气壳体30的一部分也可以与涡旋壳体12一体成形,涡旋壳体12的一部分也可以与进气壳体30一体成形。
在涡旋壳体12的内部空间,收纳有叶轮14。叶轮14由电动机16驱动进行旋转。叶轮14具有被称作锥形部的空气转向要素15,该空气转向要素15与电动机16的旋转轴160进行连接,从而叶轮14和电动机16连结。电动机16的旋转轴160沿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
叶轮14具有沿周向排列而构成周向叶片列的多个叶片140。各叶片140在旋转轴160的轴向(表示轴线Ax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均记作“轴向(Ax)”)上,具有处于靠近电动机16一侧的第一轴向部分141、和处于比第一轴向部分141远离电动机16一侧的第二轴向部分142。
涡旋壳体12具有吸入口13和排出口17,吸入口13在轴向(Ax)上朝左开口,排出口17在叶轮14的大致周向(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开口。排出口17示于图3及图5中,无法在图1中看到。
在涡旋壳体12内设有间隔壁18。间隔壁18将涡旋壳体12的内部空间之中涡旋壳体12的内周面与叶轮14的外周面之间的区域、以及排出口17的内部空间沿轴向(Ax)分割而形成第一空气流路19及第二空气流路2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排出口17的最下游部分未由间隔壁18隔开,而是分支成两个管道。
由图3的截面可知,进气壳体30具有作为以轴线Ax为中心的整体大致圆筒形的形状。在进气壳体30的侧周面,设有用于向进气壳体30的内部空间引入外气的外气进入口31和引入内气的内气进入口32。
在涡旋壳体12及进气壳体30的内部,设有分离筒33。分离筒33具有:作为整体大致圆筒形的主体部分34;从主体部分34分支而沿半径方向(以轴线Ax为起始点的与轴线Ax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外气通路部分35及内气通路部分36。主体部分34构成为以轴线Ax为中心的(作为几何学术语所说的)旋转体。
优选地,外气通路部分35的上游端开口和内气通路部分36的上游端开口的周向宽度(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测定得到的宽度)实际上相等。另外,优选地,在外气通路部分35与内气通路部分36之间具有周向间隙,该周向间隙的宽度实质上等于外气通路部分35及内气通路部分36的上游端开口的周向宽度。另外,优选地,外气通路部分35和内气通路部分36在同一轴向(Ax)位置上从主体部分34分支。另外,优选地,外气通路部分35和内气通路部分36彼此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就外气通路部分35和内气通路部分36的尺寸及位置而上述的各种特征有利于通过后述的单个切换门41进行流路的切换。
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穿过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而沿轴向(Ax)延伸。处于涡旋壳体12内的主体部分34的右侧部分突入到叶轮14的内部空间(比由多个叶片140构成的周向叶片列靠半径方向内侧的空间)。主体部分34的右端部在叶轮14的内部空间内呈八字状地扩展。主体部分34的右端部的缘在与旋转轴的轴线Ax正交的方向上形成为圆形,并位于各叶片140的第一轴向部分141和第二轴向部分142交界的附近。
因此,通过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内侧而流来的空气通过叶片140的第一轴向部分141,而流入第一空气流路19。此时,空气转向要素15使沿轴向(Ax)流向电动机16的空气流朝半径方向外方向转向。另一方面,通过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之中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外侧的区域而流入到涡旋壳体12的空气由主体部分34的八字状的右端部的外表面向半径方向外方向被转向后,通过叶片140的第二轴向部分142,而流入第二空气流路20。
如图3所示,进气壳体30的外气进入口31具有第一区域31A和第二区域31B,第一区域31A面向分离筒33的外气通路部分35的流入口(上游端开口),第二区域31B在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周向(其也是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的周向)上与该第一区域31A相邻。经由外气进入口31的第一区域31A进入到进气壳体30的外气在外气通路部分35及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内流动,并流入涡旋壳体12。另一方面,经由外气进入口31的第二区域31B进入到进气壳体30的外气在进气壳体30内、于分离筒33的外侧流动,并通过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之中比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靠外侧的区域而流入涡旋壳体12。
进气壳体30的内气进入口32具有第一区域32A和第二区域32B,第一区域32A面向分离筒33的内气通路部分36的流入口(上游端开口),第二区域32B在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周向上与该第一区域32A相邻。经由内气进入口32的第一区域32A进入到进气壳体30的内气在内气通路部分36及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内流动,并流入涡旋壳体12。另一方面,经由内气进入口32的第二区域32B进入到进气壳体30的内气在进气壳体30内、于分离筒33的外侧流动,并通过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之中比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靠外侧的区域而流入涡旋壳体12。
如图3所示,在进气壳体30,外气进入口31的第二区域31B、外气进入口31的第一区域31A、内气进入口32的第二区域32B、内气进入口32的第一区域32A以该顺序沿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从左侧观察进气壳体30时,以旋转轴的轴线Ax为中心,左旋转的方向)排列。上述各区域的周向宽度实际上相同。设有能够将上述四个区域(31A、31B、32A、32B)之中相邻两个区域同时关闭的流路切换装置40。流路切换装置40例如由旋转式的一个切换门41构成。
切换门41能够沿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周向回转,而至少取如下三个位置。
-第一位置(参照图7(A)),将进气壳体的外气进入口31的第一区域31A及第二区域31B开放,并且将内气进入口32的第一区域32A及第二区域32B关闭。通过了外气进入口31的第一区域31A的外气AE流入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内部。通过了外气进入口31的第二区域31B的外气AE流入吸入口13之中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外侧。
-第二位置(参照图7(B)),将进气壳体30的外气进入口31的第一区域31A并将外气进入口的第二区域31B开放,并且将进气壳体的内气进入口32的第一区域32A开放并将内气进入口的第二区域32B关闭。通过了内气进入口32的第一区域32A的内气AR流入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内部。通过了外气进入口31的第二区域31B的外气AE流入吸入口13之中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外侧。
-第三位置(参照图7(C)),将进气壳体30的外气进入口31的第一区域31A及第二区域31B关闭,并且将内气进入口32的第一区域32A及第二区域32B开放。通过了内气进入口32的第一区域32A的内气AR流入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内部。通过了内气进入口32的第二区域32B的外气AE流入吸入口13之中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外侧。
切换门41处于第一位置时,向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及第二空气流路20双方供给外气(外气模式)。切换门41处于第二位置时,向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供给内气,向第二空气流路20供给外气(两层流体模式)。切换门41处于第三位置时,向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及第二空气流路20双方供给内气(内气模式)。
接着,参照图4,说明分离筒33及切换门41的具体构造的一例。分离筒33例如由通过树脂注射成形技术分别形成的两个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构成。第一部件是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之中距电动机16远的部分341、和外气通路部分35及内气通路部分36一体成形而成的部件。第二部件由主体部分34之中与电动机16相近的部分342(包括八字状部分的部分)构成。在部分342的端部,设有通过减小该端部的外径而形成的缩径端部344。
切换门41也例如由通过树脂注射成形技术分别形成的两个部件、即距电动机16远的第一部件411及与电动机16相近的第二部件412构成。第一部件411具有:用于开闭前述四个区域(31A、31B、32A、32B)的遮蔽部415;构成遮蔽部415的回转中心的回转轴413;将遮蔽部415和回转轴413连结的扇形的连结部414。
第二部件412具有环状部分417和扇形的连结部418,该环状部分417嵌入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部分342的缩径端部344。在连结部418设有槽419,在该槽419,嵌入有突起416,该突起416设于遮蔽部415的自由端。由此,切换门41的第一部件411和第二部件412结合。嵌入到缩径端部344的环状部分417发挥作为对切换门41以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轴承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中概略性地所表示的,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部分341的靠近电动机16一侧的端部嵌入主体部分34的部分342的缩径端部344内。
如图2所示,切换门41的回转轴413穿过形成于进气壳体30上的贯通孔而延伸至进气壳体30的外侧。回转轴413能够通过促动器42进行旋转,该促动器42安装于进气壳体30的外壁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将分离筒33维持在规定位置,需要将分离筒33固定于涡旋壳体12及/或进气壳体30。作为固定方法,例如,如图2中概略性地所表示的,可考虑:在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部分341设置从该部分341朝进气壳体30的壁体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连结部件345(以单点划线概略性地表示),并将该连结部件345的前端固定于进气壳体30的内壁面。还考虑:在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部分342设置从该部分342延伸至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的缘部的多个连结部件346,并将该连结部件346的前端固定于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的缘部。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这种连结部件346在吸入口13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3~4个。如此,能够从多个方向固定分离筒33,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车辆的振动导致的位置偏移及破损。另外,连结部件345、346虽配置在供空气流通的区域,但隔开间隔地配置,从而能够抑制通气阻力的上升。
接着,参照图3、图5及图6,说明配风单元60。图5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将送风单元10之中、比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远离电动机16的部分省去。
配风单元60具有与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连接的第一空气流路61、和与涡旋壳体12的第二空气流路20连接的第二空气流路62。配风单元60的第一空气流路61和第二空气流路62由间隔壁64隔开。冷却用热交换器63(蒸发器)介设于第一空气流路61及第二空气流路62。在冷却用热交换器63的下游侧,加热用热交换器66介设于第一空气流路61的上半部及第二空气流路62的下半部。就冷却用热交换器63而言,在其内部通过冷却媒质,对流通的空气进行冷却。就加热用热交换器66而言,其是在内部通过温水或冷却媒质的形式、或电热式中的任一种,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冷却用热交换器63与加热用热交换器66之间,在第一空气流路61及第二空气流路62分别设有一个温控门65。在第一空气流路61及第二空气流路62各流路,各温控门65调节通过了冷却用热交换器63的空气的总量中通过加热用热交换器66的空气的量所占的比率。
配风单元60具有除霜器吹出口67、通风器吹出口68及脚部吹出口69,通过设于配风单元60的多个吹出口开闭门70、71、72,调节调和空气的吹出目的地。
如图5及图6、尤其如图6(A)所示,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和配风单元60的第一空气流路61连接的连接区域相对于涡旋壳体12的第二空气流路20和配风单元60的第二空气流路62连接的连接区域,以左右方向上不重合、且前后方向上也不重合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错开。由此,能够使从相对处于右方的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排出的空气流向相对处于下方的配风单元60的第一空气流路61,并使从相对处于左方的涡旋壳体12的第二空气流路20排出的空气流向相对处于上方的配风单元60的第二空气流路6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主体部分34、和外气通路部分35及内气通路部分36构成分离筒33,主体部分34穿过涡旋壳体12的吸入口13而沿轴向(Ax)延伸,外气通路部分35及内气通路部分36从主体部分34分支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并使主体部分34与进气壳体30的外气进入口31及内气进入口32分别连通,故而,能够将送风单元10的轴向尺寸抑制为小。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空调装置搭载空间。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流路切换装置40,采用旋转式的单个切换门41,由此,在内气与外气之间切换向涡旋壳体12的第一空气流路19及第二空气流路20各自供给的空气,因而,可得到诸如部件数量进而送风单元10的制造成本减少这样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轴160的轴向(Ax)朝向左右方向,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朝向上下方向。该情况下,与该变更相匹配地变更送风单元10和配风单元60的连接区域的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3在比电动机16靠左侧开口,但不限于此,吸入口13也可以在比电动机靠右侧开口。该情况下,与该变更相匹配地,针对送风单元10和配风单元60的结构,以左右颠倒的方式将其构造加以变更。
Claims (5)
1.一种送风单元(10),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轮(14),其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叶片(140),由电动机(16)的旋转轴(160)驱动进行旋转,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多个叶片具有接近所述电动机的第一轴向部分(141)和比所述第一轴向部分远离所述电动机的第二轴向部分(142);
涡旋壳体(12),其具有收纳所述叶轮(14)的内部空间、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开口的吸入口(13)、和在所述叶轮的周向上开口的排出口;
间隔壁(18),其将所述涡旋壳体(12)的所述内部空间之中所述涡旋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叶轮的外周面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排出口的内部空间沿所述轴向分割而形成第一空气流路(19)及第二空气流路(20);
进气壳体(30),其具有与所述涡旋壳体(12)的所述吸入口(13)连通的内部空间,该进气壳体(30)具有用于向该进气壳体(30)的内部空间分别引入外气及内气的外气进入口(31)及内气进入口(32);
分离筒(33),其具有穿过所述涡旋壳体(12)的所述吸入口(13)而沿所述轴向延伸的主体部分(34)、和从所述主体部分分支而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且使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进气壳体(30)的所述外气进入口(31)及所述内气进入口(32)分别连通的外气通路部分(35)及内气通路部分(36),该分离筒(33)构成为,将通过所述主体部分(34)的内侧而导入到所述涡旋壳体(12)内的空气经由所述叶轮(14)的叶片的第一轴向部分(141)而导向所述涡旋壳体(12)的所述第一空气流路(19),并且,将通过所述主体部分(34)的外侧且所述吸入口(13)的内侧而导入到所述涡旋壳体(12)内的空气经由所述叶轮(14)的叶片的第二轴向部分(142)而导向所述第二空气流路(20);
流路切换装置(40),其使所述分离筒(33)的所述外气通路部分(35)和所述进气壳体(30)的所述外气进入口(31)连通或将该连通截断、以及使所述分离筒(33)的所述内气通路部分(36)和所述进气壳体(30)的所述内气进入口(32)连通或将该连通截断,由此,在内气与外气之间切换向所述涡旋壳体(12)的所述第一空气流路(19)及所述第二空气流路(20)各自供给的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壳体(30)的所述外气进入口(31)具有面向所述分离筒(33)的所述外气通路部分(35)的流入口的第一区域(31A)、和在所述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周向上与该第一区域(31A)相邻的第二区域(31B),经由所述外气进入口的所述第二区域进入到所述进气壳体(30)的外气通过所述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外侧被导入所述涡旋壳体(12)内,
所述进气壳体的所述内气进入口(32)具有面向所述分离筒(33)的所述内气通路部分(36)的流入口的第一区域(32A)、和在所述分离筒(33)的主体部分(34)的周向上与该第一区域(32A)相邻的第二区域(32B),通过了所述内气进入口的所述第二区域的内气通过所述分离筒的主体部分的外侧被导入所述涡旋壳体(1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筒(33)的所述外气通路部分(35)及所述内气通路部分(36)在所述轴向上实质相同的位置从所述主体部分(34)分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切换装置(40)具有在所述分离筒的周围沿所述分离筒的周向回转的一个切换门(41),
所述切换门(41)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位置是如下位置:将所述进气壳体的所述外气进入口(31)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区域(31A、31B)开放,并且将所述内气进入口(32)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区域(32A、32B)关闭,
所述第二位置是如下位置:将所述进气壳体(30)的所述外气进入口(31)的所述第一区域(31A)关闭并将所述外气进入口的所述第二区域(31B)开放,并且将所述进气壳体的所述内气进入口(32)的所述第一区域(32A)开放并将所述内气进入口的所述第二区域(32B)关闭,
所述第三位置是如下位置:将所述进气壳体(30)的所述外气进入口(31)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区域(31A、31B)关闭,并且将所述内气进入口(32)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区域(32A、32B)开放。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门(41)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分离筒(33)的所述主体部分(3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25257 | 2018-02-15 | ||
JP2018025257A JP6961510B2 (ja) | 2018-02-15 | 2018-02-15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送風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54673A true CN110154673A (zh) | 2019-08-23 |
CN110154673B CN110154673B (zh) | 2022-11-22 |
Family
ID=67644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66847.2A Active CN110154673B (zh) | 2018-02-15 | 2019-01-24 | 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61510B2 (zh) |
CN (1) | CN11015467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55750A1 (en) * | 2020-02-04 | 2021-08-12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A door unit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19444A1 (ja) * | 2021-12-21 | 2023-06-29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FR3133661B1 (fr) * | 2022-03-18 | 2024-03-08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Groupe motorisé de ventilation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624788D0 (en) * | 1995-12-21 | 1997-01-15 | Rover Group | A vehicle and an air flow control valve therefor |
US20030190230A1 (en) * | 2002-04-09 | 2003-10-09 | Koji Ito | Centrifugal blower unit |
CN101509496A (zh) * | 2008-02-15 | 2009-08-19 | 株式会社电装 | 电动鼓风机 |
CN106415019A (zh) * | 2013-12-04 | 2017-02-15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吸入式鼓风机 |
WO2017046985A1 (ja) * | 2015-09-17 | 2017-03-23 |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 送風装置 |
WO2017103358A1 (fr) * | 2015-12-17 | 2017-06-22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Pulseur d'aspiration destine a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
JP2017227213A (ja) * | 2016-06-21 | 2017-12-28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9411A (ja) * | 1985-07-31 | 1987-02-07 | Nippon Denso Co Ltd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
JP3837884B2 (ja) * | 1997-12-17 | 2006-10-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FR2788086B1 (fr) * | 1998-12-30 | 2001-02-09 | Valeo Climatisation |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comportant un pulseur d'aspiration |
JP3843928B2 (ja) * | 2002-10-15 | 2006-11-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
2018
- 2018-02-15 JP JP2018025257A patent/JP69615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24 CN CN201910066847.2A patent/CN1101546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624788D0 (en) * | 1995-12-21 | 1997-01-15 | Rover Group | A vehicle and an air flow control valve therefor |
US20030190230A1 (en) * | 2002-04-09 | 2003-10-09 | Koji Ito | Centrifugal blower unit |
CN101509496A (zh) * | 2008-02-15 | 2009-08-19 | 株式会社电装 | 电动鼓风机 |
CN106415019A (zh) * | 2013-12-04 | 2017-02-15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吸入式鼓风机 |
WO2017046985A1 (ja) * | 2015-09-17 | 2017-03-23 |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 送風装置 |
WO2017103358A1 (fr) * | 2015-12-17 | 2017-06-22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Pulseur d'aspiration destine a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
JP2017227213A (ja) * | 2016-06-21 | 2017-12-28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55750A1 (en) * | 2020-02-04 | 2021-08-12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A door unit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61510B2 (ja) | 2021-11-05 |
JP2019137371A (ja) | 2019-08-22 |
CN110154673B (zh) | 2022-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54673A (zh) | 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送风单元 | |
JP6925910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
ES2390998T3 (es) | Aparato e instalación de calefacción, ventilación y/o de climatización de un vehículo automóvil | |
JP6583378B2 (ja)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
CN107014142A (zh) | 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冰箱 | |
CN110168231A (zh) | 离心送风机 | |
EP3524452A1 (en) |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 |
CN109974095A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5170376A (ja) |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の空気分配モジュール | |
JP2015143090A (ja)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
CN111065533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风机和相应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 | |
US8944144B2 (en) |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and/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with a compact construc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
JP6604792B2 (ja) | 送風装置 | |
CN105229396A (zh) | 制冷器具及其空气分配器阀 | |
JP2018155151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
CN109906160A (zh)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
CN111615462B (zh) | 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 | |
JP6794318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
KR102650503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송풍유닛 | |
WO2019188754A1 (ja) | 補助内気導入口を有する二層流式の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11788079B (zh) | 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 | |
JP6962843B2 (ja) | 車両空調用送風装置 | |
KR20220140907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블로워 장치 | |
ES2361568T3 (es) | Aparato de distribución de aire de dos zonas para vehículo. | |
JP6628546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