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5220A - 手持式作业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作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5220A
CN110115220A CN201910108539.1A CN201910108539A CN110115220A CN 110115220 A CN110115220 A CN 110115220A CN 201910108539 A CN201910108539 A CN 201910108539A CN 110115220 A CN110115220 A CN 110115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mass body
guiding tube
antivibrationselement
opera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85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5220B (zh
Inventor
J.门策尔
T.韦尔纳
S.佩卢达特
S.西亚姆
M.施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115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5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2Transplanting, uprooting, felling or delimbing trees
    • A01G23/08Felling trees
    • A01G23/087Shearing apparatu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lling tre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00Cutting imp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rticultural purposes; Delimbing standing trees
    • A01G3/04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 A01G3/047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portable
    • A01G3/053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portable moto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835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A01D34/9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carrying by the operator
    • A01D34/905Vibration dampen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00Cutting imp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rticultural purposes; Delimbing standing trees
    • A01G3/04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 A01G2003/0461Apparatus for trimming hedges, e.g. hedge shears with reciprocating kn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00Cutting imp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rticultural purposes; Delimbing standing trees
    • A01G3/08Other tools for pruning, branching or delimbing standing trees
    • A01G3/085Motor-driven saws for pruning or branching

Abstract

一种手持式作业设备,具有引导管(2),其中,在所述引导管(2)的第一端(3)布置有第一质量体(4),在所述引导管(2)的第二端(6)布置有第二质量体(7)。这些质量体之一(4)包括至少一个壳体(5),质量体中的另一质量体(7)包括至少一个工具(8)。所述工具(8)被驱动马达(9)驱动。在所述引导管(2)的内部(10),在所述引导管(2)的第一端(3)和第二端(6)之间引导着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以便驱动所述工具(8)。

Description

手持式作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作业设备。
背景技术
由DE 100 34 437 A1已知一种手持式作业设备,即一种具有引导管的自由切削器。在引导管的一端布置有壳体,在该壳体中布置着驱动马达。在引导管的另一端布置着自由切削器的工具。用于驱动工具的驱动轴穿过引导管。在引导管与驱动马达壳体之间布置有减振元件。
已表明,特别是对于具有长引导管的作业设备,例如对于砍树器或高位枝修剪器等,尽管引导管通过抗振元件连接在壳体上,在运行中仍会出现振动。
也已知的是,给手持式作业设备的引导管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能实现引导管的长度调节。该引导管为此通常由至少两个部分区段构成,这些区段可以相互嵌套或者彼此拔出,并在所希望的位置相互压紧。引导管的两个部分区段相互间的固定在此牢固地且形状稳定地设计。
已表明,引导管在运行中由于励磁力而会被激发出弯曲振动。这种振动传递到把手部位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所述类型的手持式作业设备,其能实现人体工程学的作业。
该目的通过一种带有引导管的手持式作业设备得以实现,其中,在引导管的第一端布置有第一质量体,其中,在引导管的第二端布置有第二质量体,其中,这些质量体中的一个质量体包括至少一个壳体,质量体中的另一质量体包括至少一个工具,其中,工具被驱动马达驱动,其中,在引导管内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引导着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以便驱动工具,其中,在引导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质量体之间布置有第一抗振元件,其中,引导管在其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包括至少一个刚性的第一部分区段和刚性的第二部分区段,并且其中,两个部分区段在对接部位相互连接,其中,第一部分区段和第二部分区段在对接部位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抗振元件相互连接。
由于人体工程学的原因,通常在窄小的界限内预先给定在引导管上把手部位的定位。因此,由于人体工程学的原因,需要在引导管的振动波腹范围内定位把手部位。为了减小在把手部位上的振动幅度,本发明规定,改变引导管的振动形式。为此规定,引导管在纵向上包括至少一个刚性的第一部分区段和刚性的第二部分区段。两个部分区段在此至多部分地搭接,从而无论刚性的第一部分区段还是刚性的第二部分区段都分别形成引导管的纵向区段,在该纵向区段中都分别未布置刚性的另一部分区段。两个部分区段在对接部位相互连接。在对接部位,两个部分区段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抗振元件减振地相互连接。引导管因而并非由一个刚性管或多个刚性地相互连接的部分区段构成,比如伸缩管就是这种情况。确切地说,引导管被分成至少两个刚性的部分区段,这些部分区段通过抗振元件即弹性元件而连接。该抗振元件在此尤其是弹簧-减振器-元件,即具有弹性特性以及减振特性的元件。引导管可以包括其它部分区段,这些其它部分区段刚性地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抗振元件与第一部分区段或第二部分区段连接。
引导管的刚性的两个部分区段通过至少一个抗振元件而连接,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改变引导管的振动形式。引导管的振动形式在此有利地经过改变,从而引导管上的把手部位并非布置在振动波腹范围内。引导管由至少两个部分区段构成,这也可以在整体上引起减小振动的幅度。
两个部分区段有利地具有不能够改变的总长度。在优选的设计中,刚性的两个部分区段因而并非伸缩装置的可相向地移动的区段。但在替代的设计中可以规定,两个部分区段的总长度可改变,两个部分区段因此尤其是伸缩装置的区段。但不同于已知的伸缩装置,刚性的两个部分区段并非刚性地相互连接,而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抗振元件而连接。
引导管的在纵向上测量的总长度尤其大于两个部分区段中的每个部分区段的在纵向上测量的长度。因此,这些部分区段都不沿着引导管的总长度延伸。部分区段中的每个部分区段都形成了引导管的独立的纵向区段。
第二抗振元件有利地至少部分地由弹性体构成。该弹性体尤其可以是橡胶。第二抗振元件可以有利地完全由弹性体构成。
在有利的设计中,对接部位布置在两个质量体之外。对接部位在此有利地布置在这些质量体之间。每个部分区段的长度由此小于引导管的总长度,从而产生相比于仅由一个部分区段构成的引导管不同的振动形式。
第二部分区段具有面向第一质量体的端侧,该端侧相距第一质量体具有距离,该距离小于在第一质量体与第二质量体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小于其五分之一、优选小于其十分之一。第二抗振元件因而偏心地布置在两个质量体之间。对于具有伸缩装置的引导管而言,第一质量体与第二质量体之间的距离是在引导管的长度最大时,即在伸缩装置完全拉出时两个质量体的距离。
在有利的设计中,第一部分区段在引导管的纵向上在对接部位的区域中搭接第二部分区段。由此,尽管在这些部分区段之间布置有抗振元件,引导管在对接部位的区域中仍具有足够的刚度。第一部分区段特别是防止引导管在对接部位弯曲。如果第二抗振元件参照引导管的纵轴线在径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部分区段与第二部分区段之间,则产生一种简单的结构。
在一种替代的设计中有利地规定,第一部分区段和第二部分区段的彼此相向的端侧在引导管的纵向上无搭接地并排靠拢地布置。有利地,第二抗振元件参照纵向径向地布置在第一部分区段和第二部分区段之外。第二抗振元件在此有利地贴靠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上,特别是贴靠在两个部分区段上。替代地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二抗振元件参照纵向径向地布置在第一部分区段和第二部分区段的内部,并且第二抗振元件特别是贴靠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上,优选贴靠在两个部分区段上。也可以规定,第二抗振元件径向地布置在这些部分区段之外,并且另一第二抗振元件径向地布置在这些部分区段的内部。替代地或附加地有利地规定,第二抗振元件布置在第一部分区段和第二部分区段的彼此相向的端侧之间。第二抗振元件在此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布置在这些部分区段的端侧之间。第二抗振元件可以有利地部分地布置在这些部分区段的端侧之间,并且部分地布置在这些部分区段的径向内部和/或径向外部。
在有利的设计中,第二抗振元件抗扭地与第一部分区段连接,且抗扭地与第二部分区段连接。由此,两个部分区段通过抗振元件弹性地抗扭地相互连接。通过抗振元件,由此可以传递引导管的扭力。
在有利的设计中,第二抗振元件通过固定装置被固定。相比于引导管的离开对接部位且离开抗振元件之处,该固定装置特别是具有较小的刚度。有利地,抗振元件的刚度小于固定装置的刚度。固定装置的刚度有利地小于引导管的离开对接部位且离开抗振元件之处即在引导管的纵向区段中的刚度,对接部位和抗振元件并非在该纵向区段中延伸。由此在对接部位产生引导管的减小的刚度,该刚度导致引导管的振动形式改变。在有利的设计中,固定装置的弹性大于引导管的离开对接部位之处的弹性。
有利地,这些部分区段在引导管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的相互固定通过固定装置来进行。由此无需附加的用于使得这些区段轴向地相互位置固定的器件。在有利的设计中,固定装置借助固定元件至少被固定在一个部分区段上,特别是固定在两个部分区段上。在特别优选的设计中,固定装置被构造成把手。由此无需用于固定装置的附加的元件。在特别优选的设计中,把手在对接部位搭接引导管,从而对接部位被遮盖住并且对于操作者来说看不到。
有利地,两个部分区段在面向第一质量体的端侧具有相同的外直径。两个部分区段因此可以安装在第一质量体上。由此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实现给已有的引导管装配第二部分区段。由于引导管由两个部分区段设计而成,无需在构造上改变第二质量体的在引导管上的固定部位的尺寸。
在优选的设计中,第一质量体包括壳体,并且第二质量体包括工具。第一抗振元件因而布置在引导管与壳体之间。相比于工具,对接部位优选更靠近壳体地布置。但也可以规定,相比于壳体,对接部位优选更靠近工具地布置。也可以规定,抗振元件布置在引导管与工具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砍树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砍树器的壳体区域的放大的立体图;
图3为砍树器的壳体区域的侧视图;
图4为砍树器的壳体和引导管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砍树器的引导管的第一部分区段和第二部分区段的壳体侧的区段的截面图;
图6为沿着图4中的线Ⅵ-Ⅵ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7为图6的截面图的引导管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沿着图4中的线Ⅷ-Ⅷ的截面;
图9为图8的截面图的引导管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引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的局部剖切的视图;
图11至14为引导管的对接部位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作业设备1在该实施例中为砍树器的立体图。该作业设备1具有通过引导管2相互连接的第一质量体4和第二质量体7。代替砍树器1,作业设备1也可以是带有引导管2的另一种作业设备,例如高位枝修剪器(Hochentastern)、自由切削器、机动长柄镰刀(Motorsense)等。第一质量体4包括壳体5,在该实施例中,在该壳体内布置有在图1中未示出的驱动马达。第一质量体4布置在引导管2的第一端3。引导管2的第二端6布置着第二质量体7。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质量体7包括砍树器的工具8,该工具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未示出的、相向地(gegensinnig)来回驱动的刀架梁。在图1中,在刀架梁上布置着切割防护件75。
工具8通过传动器壳体74与引导管2的第二端6连接。传动器壳体74也是第二质量体7的一部分。传动器壳体74包括调节机构76,通过该调节机构可调节工具8相对于引导管2的取向。为了松开和固定调节机构76,设置了调节套筒77,该调节套装可在引导管2的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移动地支承在引导管2上。调节套筒77也是第二质量体7的一部分。
在替代的设计中也可以规定,第一质量体4包括工具8并且特别是也包括传动器壳体74,并且第二质量体7包括壳体5。
第一质量体4和第二质量体7相互间具有平行于纵向中轴线21测量的距离D,该距离可以例如为0.5m至3.5m。在该实施例中,引导管2具有不可调节的长度。但也已知的是,引导管2设有伸缩装置(Teleskopeinrichtung),该伸缩装置允许调节引导管2的长度。引导管2具有总长度L。对于具有伸缩装置的引导管2而言,总长度L是可改变的。对于具有伸缩装置的引导管2而言,质量体4和7之间的距离D是质量体4和7的最大距离,即在伸缩装置完全拔出时的距离。引导管2的总长度L是在引导管2的端部3和6之间测量的。为了将质量体4或7固定在引导管2上,引导管2伸入到质量体4和7中,从而总长度L大于质量体4和7的距离D。
引导管2具有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部分区段13以及也在图1中示出的第二部分区段14,这些部分区段在下面还将详细地介绍。第二部分区段14具有平行于纵向中轴线21测量的长度l1。与第一质量体4相邻地,在引导管2上布置有把手24。在该实施例中,把手24包绕引导管2。在把手24上设置了操作元件25和26。操作元件25在该实施例中是加速杆。
如图2中的放大图所示,第一质量体4包括布置在壳体5上的起动装置(Anwerfvorrichtung)33,在该实施例中为拉锁起动器(Seilzugstarter)。第一质量体4还包括燃料罐34。引导管2的第一端3保持在壳体5的容纳接管(Aufnahmestutzen)30中。与容纳接管30相邻地布置有容纳区段49,该容纳区段还将在下面详细介绍。容纳区段49是引导管2的第一部分区段13的一部分。容纳区段49在该实施例中是第一部分区段13的长度区段,该长度区段具有增大的外直径,并且第二部分区段14伸入到该长度区段中。在背离壳体5的一侧,在容纳区段49上布置着第二部分区段14的卡箍(Schelle)29。如图2也示出,把手24由两个把把手壳31和32构成。在该实施例中,操作元件26包括加速杆卡止件、用于将操作元件25即加速杆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中的操作轮以及停止开关。其它的或另外的操作元件26也可以是有利的。如图2也示出,在引导管2上,在把手24与第二质量体7之间(图1)布置有外套(Ummantelung)27,该外套沿着引导管2的总长度L的部分区段上延伸,并且同样可以用作把手区域(Griffbereich)。
如图3示意性地示出,在壳体5中布置有驱动马达9。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马达9是内燃机,特别是双冲程马达或者混合润滑的四冲程马达。驱动马达9尤其是单缸马达。图2中所示的起动装置33用于起动驱动马达9。起动装置33具有起动把手35,该起动把手在图3中示出并且从壳体5中伸出。
图4所示为壳体5和引导管2的与壳体5相邻地布置的区域的截面。如图4所示,在壳体5中布置有耦接滚筒36,该耦接滚筒是离心力耦接件的一部分。耦接滚筒36使得驱动马达9的曲轴在连动转速以上与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与驱动轴连接。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在引导管2的内部10中引导,并且穿过引导管2从第一质量体4伸至第二质量体7(图1)。如图4也示出,在耦接滚筒36上固定着驱动套筒40,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伸入到该驱动套筒中。驱动套筒40通过轴承40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5的容纳接管30中。
在壳体5的容纳接管30中构造了壳体容纳部42,该壳体容纳部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细长的凹处。壳体容纳部42朝向其自由端的方向上具有凸缘78,直径在该凸缘处扩展。作业设备1的第一抗振元件12的向外突伸的边缘43贴靠在凸缘78上。第一抗振元件12罐形地构造,且在背离第二质量体7(图1)的、在该实施例中面向驱动马达9(图3)的端部处具有底部44,该底部构造成向内突伸的边缘。驱动套筒40经由在底部44上的居中的开口穿过。与底部44相邻地,在第一抗振元件12的内部构造了凹处46,引导管2的第一部分区段13的向外突伸的凸缘47伸入到该凹处中。由此使得第一部分区段13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固定在壳体容纳部42中。为了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使得抗振元件12的在壳体容纳部42中的位置固定,设置了保持环45。抗振元件12由此不会从壳体容纳部42中拉出。如图4所示,第一抗振元件12具有基体55,该基体构造成空心柱体,并且底部44和边缘43构造在该基体上。
引导管2在该实施例中由两个部分区段13和14构成。第一部分区段13布置在第一质量体4上,即插入到壳体容纳部42中。第二部分区段14延伸至第二质量体7(图1)。两个部分区段13和14在对接位置15处相互连接,确切地说,通过第二抗振元件16相互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区段13以其容纳区段49搭接第二部分区段14。在容纳区段49中构造了部分区段容纳部79。在该实施例中,部分区段容纳部79的形状和尺寸与壳体容纳部4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地构造,从而第二部分区段14可代替第一部分区段13安装在壳体容纳部42中。内部套筒37伸入到第二抗振元件16中,该内部套筒与卡箍29一体地构造。内部套筒37和卡箍29是引导管2的第二部分区段14的一部分,并与第二部分区段14的管形区段87固定地连接。为了将抗振元件16固定在部分区段容纳部79中,设置了保持环38,该保持环的设计有利地对应于保持环45的设计。
第一部分区段13以其在其容纳区段49邻接的且部分地布置在壳体容纳部42中的区域在引导管2的不同于第二部分区段14的另一纵向区段中延伸。第一部分区段13至少有一区段轴向地位于第二部分区段14的后面。第二部分区段14具有面向第一质量体4的端侧17。该端侧17相距质量体4的面向第二质量体7(图1)的端侧20具有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测量的距离d1。该距离d1有利地至少为1cm。第一部分区段13因而跨越在第二部分区段14与第一质量体4之间形成的距离。
如图4也示出,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在引导管2的第二部分区段14中支承在引导件39中。引导件39构造成所谓的衬管,且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二部分区段14的绝大部分长度上延伸。
图5中的放大图具体地示出了第二部分区段14在第一部分区段13中的布置情况。带有内部套筒37的卡箍29固定地与第二部分区段14的管形区段87连接。内部套筒37在面向第一质量体4的端部具有向外突伸的凸缘57,该凸缘伸入到抗振元件16中的凹处56内。凸缘57和凹处56与在第一部分区段13和第一抗振元件12上的凸缘47和凹处46(图4)相同地构造。第二抗振元件16具有边缘53,该边缘贴靠在部分区段容纳部79中的凸缘58上。在凸缘58处,部分区段容纳部79的内直径朝向第二质量体7的方向(图1)扩展。部分区段容纳部79的内直径从部分区段容纳部79底部朝向部分区段容纳部79的自由端扩展。
如图5所示,第二抗振元件16具有基体54,该基体构造成空心柱体,并且底部52以及向外突伸的边缘53成型在该基体上。如图5也示出,将塞子60塞入到第二部分区段14的面向第一质量体4的端部中,该塞子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被内部套筒37固定。第一部分区段13在容纳区段49的区域中具有隆起51,这些隆起能实现在容纳区段49的区域中牢固地夹持(Greifen)引导管2。
如图5也示出,第二部分区段14在其面向第一质量体4的端侧17具有外直径a,该外直径等于第一部分区段13的同样在其面向第一质量体4的端侧19的外直径b。端侧19在此是第一部分区段13的伸入到第一质量体4中的、背离第二质量体7的端侧。
第一部分区段13具有插入区段48,该插入区段布置在壳体5的壳体容纳部42中。在图5中也示出了容纳区段49。在插入区段48与容纳区段49之间形成了距离。在面向容纳区段49的一侧,插入区段48具有梯段(Absatz)50,该梯段被设置用于贴靠在第一抗振元件12上,并且伸入到壳体容纳部42中,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第一部分区段13具有背离第一质量体4的且面向第二质量体7的端侧18。相比于第二部分区段14的面向第一质量体4的端侧17,端侧18更加远离于第一质量体4。部分区段13和14因而搭接,确切地说,在第一部分区段13的容纳区段49中搭接。第二部分区段14具有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l1。长度l1直至端侧17被测量。端侧17在该实施例中位于部分区段容纳部79内部。第一部分区段13具有在其端侧18和19之间平行于纵向中轴线21测量的长度l2,该长度明显小于长度l1
如图1和4所示,对接部位15在两个质量体4和7之外布置在质量体4和7之间。引导管2的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测量的总长度L大于第二部分区段14的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l1和第一部分区段13的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l2。在第二部分区段14的端侧17与第一质量体4之间的距离d1小于在质量体4和7之间的距离D的三分之一。距离d1特别是小于距离D的五分之一、优选小于其十分之一。
如图5也示出,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在布置于第一质量体4上的端部具有插入榫头(Eingriffszapfen)59,该插入榫头具有用来与驱动套筒40抗扭地连接的几何结构,用于传递驱动力矩。在该实施例中,插入榫头59具有四边形横截面。但其它非圆形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有利的。
如图7所示,壳体5的带有容纳接管30的部分通过固定螺钉65与壳体5的其它部分固定地连接。容纳接管30因而是壳体5的一部分。
图6所示为引导管2的在第一部分区段13的容纳区段49的区域中的、即抗振元件16的截面。如图7所示,部分区段容纳部79没有圆形的横截面,而是具有向内突伸的、均匀地在圆周上分布的纵向肋64。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纵向肋64。抗振元件16在其外圆周上具有外凹处61,这些外凹处的形状对应于纵向肋64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纵向肋64和外凹处61平行于纵向中轴线21延伸。但外凹处61的数量大于纵向肋64的数量。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十二个外凹处61。抗振元件16还具有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延伸的内凹处62。在该实施例中,外凹处61和内凹处62具有近乎梯形的横截面。第二部分区段14的内部套筒37的纵向肋63伸入到内凹处62中。在该实施例中,内凹处62和外凹处61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且相互间以均匀的间隔在整个圆周上分布地布置。
引导管2具有多个径向方向22,这些径向方向从纵向中轴线21垂直地且径向向外地延伸。在每个径向方向22上,抗振元件16布置在第二部分区段14与第一部分区段13之间。通过外凹处61和伸入到外凹处61中的纵向肋64,抗振元件16抗扭地与第一部分区段13连接。通过纵向肋63和抗振元件16的内凹处62,抗振元件16抗扭地与第二部分区段14连接。由此,通过抗振元件16也可以传递围绕纵向中轴线21的转矩。可以规定,纵向肋63和纵向肋64在径向方向22上搭接,纵向肋64相距纵向中轴线21的距离因而小于纵向肋63相距纵向中轴线21的最大距离。
图7也示出引导件39的设计。引导件39具有在径向方向22上突伸的各个臂,这些臂在包围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即驱动轴的区域与第二部分区段14之间延伸。引导件39的任何其它的设计也可以是有利的。
图8和9所示为引导管2的在第一抗振元件12和容纳接管30的区域中的截面。第一抗振元件12也既与壳体5的容纳接管30又与第一部分区段13抗扭地连接。为此,第一部分区段13具有径向向外突伸的纵向肋67,这些纵向肋伸入到第一抗振元件12的相应的内凹处68中。在其外圆周上,第一抗振元件12具有外凹处69,壳体容纳部42的纵向肋70伸入到这些外凹处中。在第一部分区段13的内侧设置了增强肋66,这些增强肋有利地位于纵向肋64的延长部中(图8)。内凹处68和外凹处69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延伸的槽。纵向肋67和70构造成平行于纵向中轴线21延伸的接片。
在根据图1至9的实施例中,相比于第二质量体7,第二抗振元件16更靠近第一质量体4布置。在该实施例中,相比于工具8,对接部位15更靠近壳体5布置。但在替代的设计中也可以规定,相比于第一质量体4,第二抗振元件16更靠近第二质量体7布置。在替代的设计中,相比于壳体5,对接部位更靠近工具8布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抗振元件12布置在第一质量体4与引导管2之间。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第一抗振元件布置在第二质量体7与引导管2之间。
图10示出在引导管2的第一部分区段13与第二部分区段14之间的对接部位15的一个实施例。对接部位15布置在把手24中,图10中仅示出该把手的一个把手壳31。部分区段13和14通过布置在对接部位15两侧的卡箍71相对于把手24轴向地固定。在对接部位15处,部分区段13和14以其彼此相向的端侧17和18无搭接地并排地靠拢。对接部位15被第二抗振元件16跨越,该第二抗振元件插入到第一部分区段13和第二部分区段14中。固定装置23用于固定抗振元件16,该固定装置在该实施例中套筒形地构造并且伸入到套筒形的抗振元件16中。固定装置23有利地仅仅贴靠在部分区段之一13或14上。抗振元件16径向地布置在部分区段13和14内部。固定装置23也跨越对接部位15。对接部位15还被把手24跨越。
抗振元件16和固定装置23经过构造,从而引导管2的在对接部位15处的刚度,即抗振元件16和固定装置23的共同的刚度小于部分区段13或14的在位于对接部位15之外且位于抗振元件16和固定装置23之外的区域中的刚度。由此在对接部位15处产生了引导管2的刚度突变。
图11示出在引导管2的两个部分区段13和14之间的对接部位15的一个实施例。在对接部位15处,部分区段13和14的端侧17和18无搭接地并排地靠拢。对接部位15被抗振元件16跨越,该抗振元件套筒形地构造并且布置在部分区段13和14的外圆周上。因而参照径向方向22,抗振元件16位于部分区段13和14之外。部分区段13和14伸入到抗振元件16中。为了固定抗振元件16,设置了固定装置23,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套筒80和第二固定套筒81。固定套筒80利用固定元件72固定在第二部分区段14上。固定套筒81利用固定元件73固定在第一部分区段13上。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元件72是铆钉,并且固定元件73是螺钉。其它固定元件72和73也可以是有利的。固定套筒80和81通过搭扣连接82相互连接。通过搭扣连接82,固定套筒80和81、进而部分区段13和14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相互固定。
图12示出另一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对接部位15被抗振元件16以及固定装置23跨越。固定装置23包括固定套筒83,该固定套筒与抗振元件16共同地跨越对接部位15。固定套筒83利用固定元件72固定在第二部分区段14上,且利用固定元件73固定在第一部分区段13上。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元件72和73构造成铆钉。固定套筒83在跨越对接部位15的区域中具有增大的内直径,从而在部分区段13和14与固定套筒83之间形成用于抗振元件16的容纳腔。
就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而言,部分区段13和14以其端侧17和18同样无搭接地并排地靠拢。在对接部位15处,在部分区段13和14的内部布置有抗振元件16,该抗振元件套筒形地构造并且跨越对接部位15。抗振元件16通过固定装置23固定在第二部分区段14上。固定装置23包括固定套筒84,该固定套筒伸入到抗振元件16的内部并且通过固定元件72固定在第二部分区段40上。固定套筒84在第一部分区段13上的固定在该实施例中未规定,但同样可以是有利的。
图14示出在两个部分区段13和14之间布置抗振元件16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部分区段13和14的端侧17和18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相互间具有距离c。相比于端侧17,端侧18在此更靠近第一质量体4(图1)布置。两个部分区段13和14在径向方向22上不搭接。抗振元件16具有向外突伸的、增厚的区段85,该区段伸入到部分区段13和14之间。由此,部分区段13和14不仅在径向方向22上而且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彼此振动解耦。为了固定抗振元件16,设置了固定装置23,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套筒86以及固定元件72,在该实施例中为铆钉。固定套筒86布置在抗振元件16内部。
在全部的实施例中,对固定装置23进行适当布置,从而在纵向中轴线21的区域中为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留有足够的结构空间。
抗振元件12和16至少部分地由弹性体例如由橡胶构成。抗振元件12和16具有弹性特性,并且由此改变引导管2的固有振动形式。附加地,抗振元件12和16优选也具有减振的特性,从而减小所产生的振动的幅度。在全部的实施例中,第二抗振元件16与两个部分区段13和14的抗扭的连接可以是有利的。
在全部的实施例中,引导管2的在对接部位15处的刚度小于引导管2的在离开对接部位15且离开抗振元件16的区域中的刚度。
对接部位15有利地并非布置在伸缩装置的区域中。两个部分区段13和14的总长度有利地不能够改变,在该实施例中对应于引导管2的总长度L。在对接部位处,引导管2的刚度突变地减小。在有利的设计中,部分区段13、14中的一个部分区段搭接部分区段中的另一部分区段13、14。若部分区段13和14无搭接地并排地靠拢,则得到其它有利的设计。
有利地,引导管2的一个部分区段的长度为该引导管的另一部分区段的长度的至少两倍大,特别是至少四倍大。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引导管具有另一对接部位15,在该另一对接部位处,引导管的两个刚性的部分区段相互连接,其中,引导管2的两个部分区段在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可彼此相向地轴向移动。因而在该另一对接部位处形成伸缩装置。
引导管2可以在对接部位15处分开成部分区段13和14,其中,特别是驱动轴和/或拉索在对接部位15处或附近不中断地延伸。对接部位15因而特别是并非被设置用来例如为了能够实现简便的运输等而分开作业设备。对接部位15有利地对于操作者来说看不到。
在这些附图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马达9布置在壳体5中,并且是第一质量体4的一部分。但驱动马达9也可以是第二质量体7的一部分。这尤其当驱动马达9为电动机时是有利的。穿过引导管2的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包括至少一根给电动机供电的导线。该电导线在对接部位15处有利地不中断。电导线特别是至少从引导管2的第一端3延伸至其第二端6,并且最多在伸缩装置的区域中中断,以便能够通过伸缩装置实现引导管2的各区段的轴向的相对运动。
对于作业设备的构造来说,特别是如下布置是有利的:
- 第一质量体4包括被构造成内燃机的驱动马达4且包括燃料箱,第二质量体7包括工具8以及可选地包括传动器,并且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由穿过引导管2的驱动轴构成。
- 第一质量体4包括蓄电池或电池或用于供电的连接电缆,第二质量体7包括被构造成电动机的驱动马达4、工具8以及可选地包括传动器,并且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由穿过引导管2的电导线构成。
- 第一质量体4包括被构造成电动机的驱动马达4和蓄电池或电池或用于供电的连接电缆,第二质量体7包括工具8以及可选地包括传动器,并且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由穿过引导管2的驱动轴构成。
可由这些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或全部特征的任意的相互组合得到其它有利的实施例。

Claims (17)

1.一种手持式作业设备,所述手持式作业设备带有引导管(2),其中,在所述引导管(2)的第一端(3)布置有第一质量体(4),其中,在所述引导管(2)的第二端(6)布置有第二质量体(7),其中,所述质量体中的一个质量体(4)包括至少一个壳体(5),所述质量体中的另一质量体(7)包括至少一个工具(8),其中,所述工具(8)被驱动马达(9)驱动,其中,在所述引导管(2)的内部(10)在所述第一端(3)和所述第二端(6)之间引导着用于能量传递的器件(11),以便驱动所述工具(8),其中,在所述引导管(2)的第一端(3)与所述第一质量体(4)之间布置有第一抗振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2)在其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包括至少一个刚性的第一部分区段(13)和刚性的第二部分区段(14),并且两个部分区段(13、14)在对接部位(15)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和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在所述对接部位(15)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抗振元件(16)相互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部分区段(13、14)具有不能够改变的总长度(L)。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2)的在所述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测量的总长度(L)大于部分区段中的每个部分区段(13、14)的在所述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l1、l2)。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至少部分地由弹性体构成。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位(15)布置在两个质量体(4、7)之外。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质量体(4)的端侧(17),并且所述端侧(17)相距所述第一质量体(4)具有距离(d1),所述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一质量体(4)与所述第二质量体(7)之间的距离(D)的三分之一。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特征在于,所述端侧(17)相距所述第一质量体(4)具有距离(d1),所述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一质量体(4)与所述第二质量体(7)之间的距离(D)的五分之一。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在所述引导管(2)的纵向(20)上在所述对接部位(15)的区域中搭接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参照所述引导管(2)的纵向中轴线(21)在径向方向(22)上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与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之间。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和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的彼此相向的端侧(17、18)在所述引导管(2)的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上无搭接地并排靠拢地布置。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参照所述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径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和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之外,并且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贴靠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13、14)上。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参照所述纵向中轴线(21)的方向径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和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贴靠在至少一个部分区段(13、14)上。
13.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和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的彼此相向的端侧(17、18)之间。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抗扭地与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连接,且抗扭地与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连接。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振元件(16)通过固定装置(19)被固定,并且相比于所述引导管(2)的离开所述对接部位(15)且离开抗振元件(16)之处,所述固定装置(19)具有较小的刚度。
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区段(13)和所述第二部分区段(14)在面向所述第一质量体(4)的端侧(17、19)具有相同的外直径(a、b)。
1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体(4)包括所述壳体(5),并且所述第二质量体(7)包括所述工具(8)。
CN201910108539.1A 2018-02-07 2019-02-03 手持式作业设备 Active CN110115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000975.1 2018-02-07
DE102018000975.1A DE102018000975A1 (de) 2018-02-07 2018-02-07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220A true CN110115220A (zh) 2019-08-13
CN110115220B CN110115220B (zh) 2023-06-20

Family

ID=6527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8539.1A Active CN110115220B (zh) 2018-02-07 2019-02-03 手持式作业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3533B2 (zh)
EP (1) EP3533562B1 (zh)
CN (1) CN110115220B (zh)
DE (1) DE1020180009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60003S (zh) * 2019-08-22 2020-05-25
CN114532091A (zh) * 2020-11-26 2022-05-27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机械
EP4272544A1 (de) * 2022-05-04 2023-11-08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43043A1 (de) * 1977-09-24 1979-04-05 Stihl Maschf Andreas Tragbares arbeitsgeraet
DE19502171A1 (de) * 1995-01-25 1996-08-01 Stihl Maschf Andreas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US20020004989A1 (en) * 2000-07-15 2002-01-17 Thomas Schweigert Portable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CN1733433A (zh) * 2004-08-03 2006-02-15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具有可调手柄的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954658A (zh) * 2005-10-29 2007-05-0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US20090014251A1 (en) * 2007-07-11 2009-01-15 Mccracken Oliver Wendell Positioning system
DE202008006395U1 (de) * 2008-05-09 2009-09-24 Dolmar Gmbh Gedämpfte Führungseinheit sowie tragbares Arbeitsgerät
CN102029601A (zh) * 2009-10-05 2011-04-27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工作器械
US20130075122A1 (en) * 2010-06-10 2013-03-28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machine having main pole
CN104976276A (zh) * 2014-04-11 2015-10-14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便携式作业机器及管状手柄
CN205567308U (zh) * 2016-05-06 2016-09-14 浙江合鸿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锯伸缩杆机构
US20170066119A1 (en) * 2015-09-08 2017-03-09 Chervon (Hk) Limited Handheld electric tool
CN107018807A (zh) * 2016-01-23 2017-08-08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带有引导轨道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CN206445757U (zh) * 2016-12-23 2017-08-2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传动轴组件
US20170265388A1 (en) * 2016-03-21 2017-09-2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Guard Tube for Supporting a Drive Shaft of a Hand-Guided Power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8230U (ja) * 1981-09-09 1983-03-12 株式会社共立 刈払機の防振装置
JPS60131117U (ja) * 1984-02-14 1985-09-02 株式会社共立 刈払機の伝動装置
DE19522970A1 (de) * 1995-06-28 1997-01-02 Bosch Gmbh Robert Heckenschere
DE10034437B4 (de) 2000-07-15 2011-07-14 Andreas Stihl AG & Co., 71336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JP4061356B2 (ja) 2002-08-12 2008-03-19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作業機操作竿の中間ジョイント構造及び背負い式作業機
US7070009B2 (en) * 2004-06-18 2006-07-04 Husqvarna Outdoor Products Inc.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 system (ISO)
EP2109520B1 (en) * 2007-02-05 2017-02-22 Husqvarna AB Anti -vibration arrangement for a hand-held motor-driven tool
US20080289842A1 (en) 2007-05-24 2008-11-27 Larry Jake Chapple Walk behind power tool vibration control handle
DE202008011648U1 (de) * 2008-09-02 2010-03-11 Dolmar Gmbh Kupplungselement
JP5742089B2 (ja) 2009-03-18 2015-07-0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動力工具
JP5767955B2 (ja) * 2011-12-01 2015-08-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型作業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43043A1 (de) * 1977-09-24 1979-04-05 Stihl Maschf Andreas Tragbares arbeitsgeraet
DE19502171A1 (de) * 1995-01-25 1996-08-01 Stihl Maschf Andreas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US20020004989A1 (en) * 2000-07-15 2002-01-17 Thomas Schweigert Portable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CN1733433A (zh) * 2004-08-03 2006-02-15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具有可调手柄的手持式工作器具
CN1954658A (zh) * 2005-10-29 2007-05-02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具
US20090014251A1 (en) * 2007-07-11 2009-01-15 Mccracken Oliver Wendell Positioning system
DE202008006395U1 (de) * 2008-05-09 2009-09-24 Dolmar Gmbh Gedämpfte Führungseinheit sowie tragbares Arbeitsgerät
CN102029601A (zh) * 2009-10-05 2011-04-27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工作器械
US20130075122A1 (en) * 2010-06-10 2013-03-28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machine having main pole
CN104976276A (zh) * 2014-04-11 2015-10-14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便携式作业机器及管状手柄
US20170066119A1 (en) * 2015-09-08 2017-03-09 Chervon (Hk) Limited Handheld electric tool
CN107018807A (zh) * 2016-01-23 2017-08-08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带有引导轨道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US20170265388A1 (en) * 2016-03-21 2017-09-2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Guard Tube for Supporting a Drive Shaft of a Hand-Guided Power Tool
CN205567308U (zh) * 2016-05-06 2016-09-14 浙江合鸿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锯伸缩杆机构
CN206445757U (zh) * 2016-12-23 2017-08-2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传动轴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000975A1 (de) 2019-08-08
EP3533562B1 (de) 2022-04-06
CN110115220B (zh) 2023-06-20
US10953533B2 (en) 2021-03-23
EP3533562A1 (de) 2019-09-04
US20190240827A1 (en)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5220A (zh) 手持式作业设备
US5839961A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drive shaft
US11116122B2 (en) Handheld lawn maintenance tool
CN101634309B (zh) 送风机
EP1327502A2 (en) Collapsable transverse handle for elongated tool
JPH09294441A (ja) 背中に担持可能な刈払い機
US7174639B2 (en) Bush cutting machine
KR830002581A (ko) 라인 트리머용 좁은 모양의 파워 핸들
US20060090351A1 (en) Lawn mower
AU2014337577A1 (en) Quick loading trimmer head
US20090277142A1 (en) Damped guiding unit and portable implement
CN106416589A (zh) 用于自由切割机的收割头
CN102118962A (zh) 操作杆具有通用性的修剪机
PT2050328E (pt) Aparelho de trabalho conduzido manualmente
EP2923549A1 (en) Quck loading trimmer head
US10334779B2 (en) Balanced trim shield with a single, dual direction line cutting member
WO2006019889A1 (en) Flexible centering liner for hand-held tool
CN208227753U (zh) 一种果实收获机的减振结构
US11844309B2 (en) String trimmer having a curved shaft section for variable length and operator height
JPS6016274Y2 (ja) 草刈機
JP2006014677A (ja) 角度可変伝動操作桿装置
JP4426385B2 (ja) 刈り込み機
KR101908539B1 (ko) 예초기의 작업 손잡이
JPS6024100Y2 (ja) 背負式動力刈取機
RU80732U1 (ru) Расчес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