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613A - 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4613A
CN110114613A CN201780080684.2A CN201780080684A CN110114613A CN 110114613 A CN110114613 A CN 110114613A CN 201780080684 A CN201780080684 A CN 201780080684A CN 110114613 A CN110114613 A CN 110114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vehicle
lamp housing
sensor shell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06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4613B (zh
Inventor
增田刚
井上拓纪
笠羽祐介
神谷美纱子
山本照亮
片桐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14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4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adjustable, e.g. remotely-controlled from inside vehic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4813Hous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17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 B60Q1/0023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the element being a sensor, e.g. distance sensor, camer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5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arranged in one or more 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21Optical layout thereof the reflector being a surface of revolution or a planar surface, e.g. trunc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4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screens, non-reflecting members, light-shielding members or fixed sh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3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7/931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01S2013/9327Sensor installation details
    • G01S2013/93277Sensor installation details in the lights

Abstract

灯壳体(143)容纳光源(141)。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容纳前方LiDAR传感器(151)。支承单元(17)支承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在从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灯壳体(143)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UD2)。

Description

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车辆的灯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将用于获取该车辆的外部的信息的传感器搭载在车身。已知在容纳向车辆周边的预定区域射出光的光源的灯壳体内配置有这样的传感器的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6-187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灯装置搭载在车身时,需要调节光源相对于该车身的姿势或者该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同样,需要调节传感器相对于该车身的姿势或者该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为了使灯装置小型化,需要减小光源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然而,由于从光源射出的光而产生的杂散光有可能被传感器检测,从而不能得到期望的信息。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在于抑制传感器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使灯装置小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一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第一形态中,使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这两者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从而确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反而大于灯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的左方或右方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车辆的左右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二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第二形态中,使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这两者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从而确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反而大于灯壳体的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的前方或后方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可以为如下构成。
包括:
第二传感器,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第二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
所述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
所述灯壳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上端的下方,
所述灯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下端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传感器壳体与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可被所述第一支承体支承。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因此,能够容易进行3个壳体间的定位。
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活用容许由第一传感器壳体形成的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空间,将多个光源至少排列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所以,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从灯壳体射出的光量。
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三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第三形态中,使在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这两者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从而确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反而大于灯壳体的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的上方或下方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车辆的上下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用于达到上述第一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四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一般而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第四形态中,使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这两者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从而确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反而大于灯壳体的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的前方或后方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的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第三形态或者第四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可以为如下构成。
包括:
第二传感器,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第二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
所述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
所述灯壳体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左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左端的右方,
所述灯壳体的右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右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右端的左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传感器壳体与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可被所述第一支承体支承。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因此,能够容易进行3个壳体间的定位。
第三形态或者第四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活用容许由第一传感器壳体形成的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空间,将多个光源至少排列在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所以,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从灯壳体射出的光量。
上述各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包括第二支承体,在所述第二支承体与所述第一支承体之间支承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的灯壳体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上述各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所述第一支承体是将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包围的框体的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灯装置装载在车辆的作业时等,能够保护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不受外部部件的干扰。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在该情况下,该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具有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外表面,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具有沿着所述多个外表面延伸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的灯壳体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上述各形态所涉及的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所述第一支承体具有沿与所述车辆的内外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部件,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构成为能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第二卡合部件卡合。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灯壳体和第一传感器壳体相对于车辆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用于达到上述第二目的的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五形态是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第一区域内的信息;
第二传感器,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第二区域内的信息;
灯壳体,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支承所述灯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
所述灯壳体在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位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相比的与所述车辆的内侧对应侧。
作为用于抑制传感器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的措施,考虑将传感器和光源的至少一者容纳在壳体。然而,壳体的存在可能成为对于灯装置小型化的阻碍原因。另外,壳体所导致的反射光、散射光可能成为杂散光的新的产生原因。本发明多个申请人反而考察了将光源、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容纳在个别的壳体,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的适当的配置。
考察的结果,本发明的多个申请人发现将灯壳体配置在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比的、与车辆的内侧对应侧,从而能够抑制灯壳体向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导致的反射、散射引起的杂散光的射入。
另外,若为了使灯装置小型化而缩短传感器彼此的距离,则各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彼此会接近或者重叠。由此,容易防止在车辆的周边产生传感器的死角。如果将灯壳体的配置条件如上所述决定,那么灯壳体不会位于各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
即,采用设置有个别的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的构成,能够使三者间的距离成为最小限度。因此,能够提供抑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的小型的灯装置。
另外,由于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被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因此,能够容易进行3个壳体间的定位。
上述灯装置可以如下构成。
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具有面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面,
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具有面对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面,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位于与所述第一检测面的靠近所述第二检测面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面的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面侧的端部相比的、与所述车辆的内侧对应侧。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抑制灯壳体向第一传感器壳体的第一检测面和第二传感器壳体的第二检测面所导致的后方反射、后方散射引起的杂散光的射入。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
上述灯装置可以如下构成。
所述灯壳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上端的下方,
所述灯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下端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第一传感器壳体与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能够确保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在该情况下,上述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活用容许由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形成的灯壳体的姿势变更的空间,将多个光源至少排列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所以,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从灯壳体射出的光量。
上述灯装置可以如下构成。
在与所述第一支承体之间包括支承所述灯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第二支承体。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的灯壳体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上述灯装置可以如下构成。
所述第一支承体是将所述灯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包围的框体的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灯装置装载在车辆的作业时等,能够保护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不受外部部件的干扰。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在该情况下,上述灯装置为如下构成。
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具有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外表面,
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具有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外表面,
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具有沿所述多个第一外表面和所述多个第二外表面延伸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第一支承体支承的灯壳体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上述灯装置可以如下构成。
所述第一支承体具有沿与所述车辆的内外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部件,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构成为能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第二卡合部件卡合。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灯壳体、第一传感器壳体和第二传感器壳体相对于车辆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灯装置的车辆的位置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示出图2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示出图2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示出图2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示出图7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示出图7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2是示出图10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灯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17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18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装置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识别的大小,适当变更了比例尺。
在附图中,箭头F示出图示的构造的前方。箭头B示出图示的构造的后方。箭头L示出图示的构造的左方。箭头R示出图示的构造的右方。以后的说明所使用的“左”和“右”示出从驾驶座观察的左右的方向。在附图中,“上下方向”对应于与纸面垂直的方向。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1LF搭载在车辆100的左前角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右前灯装置1RF搭载在车辆100的右前角部。
图2示出左前灯装置1LF的外观。虽然省略图示,但右前灯装置1RF具有与左前灯装置1LF左右对称的构成。
左前灯装置1LF包括壳体11和透光盖12。图3示出从图2所示的状态取下了透光盖12的左前灯装置1LF的一部分。壳体11和透光盖12将灯室13内划分。
左前灯装置1LF包括灯单元14、前方传感器单元15、侧方传感器单元16和支承单元17。灯单元14、前方传感器单元15、侧方传感器单元16和支承单元17配置在灯室13内。
图4示出从车辆的前方观察图3所示的状态的左前灯装置1LF的一部分的外观。
灯单元14包括光源141。作为光源141,可以使用灯光源、发光元件。作为灯光源的例子,可以例举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氖灯等。作为发光元件的例子,可以例举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有机EL元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光源141。然而,光源141的数量可以根据左前灯装置1LF的规格来适当决定。
灯单元14包括反射体142。反射体142构成为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预定的方向反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4个光源141分别设置有1个反射体142。然而,光源141和反射体142的数量的关系可以根据左前灯装置1LF的规格来适当决定。
灯单元14包括灯壳体143。灯壳体143容纳光源141和反射体142。
前方传感器单元15包括前方LiDAR传感器15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前方LiDAR传感器151包括:射出非可见光的构成;以及检测该非可见光向至少存在于车辆100的前方(车辆的外部的一个例子)的物体反射所产生的返回光的构成。前方LiDAR传感器151可包括根据需要变更射出方向(即检测方向)并用该非可见光进行扫描的扫描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非可见光,使用波长905nm的红外线光。
前方LiDAR传感器151例如能够基于从向某个方向射出非可见光的时机到检测返回光的时间,获取直到与该返回光建立关联的物体的距离。另外,将这样的距离数据与检测位置建立关联并积累,从而能够获取与返回光建立关联的物体的形状所涉及的信息。此外或者作为替代,能够基于射出光与返回光的波长的不同,来获取与返回光建立关联的物体的材质等属性所涉及的信息。此外或者作为替代,例如能够基于从路面返回光的反射率不同,来获取对象物的颜色(路面的白线等)所涉及的信息。
即,前方LiDAR传感器151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前方的信息的传感器。前方LiDAR传感器151输出与检测的返回光的属性(强度、波长等)对应的信号。所述信息可以通过从前方LiDAR传感器151输出的信号由未图示的信息处理部适当处理来获取。信息处理部可以是左前灯装置1LF包括的,也可以搭载在车辆100。
前方传感器单元15包括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容纳前方LiDAR传感器151。
支承单元1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包括基座部171和一对前方支承壁172。基座部171配置在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下方。一对前方支承壁172固定在基座部171。
前方传感器壳体152被支承在一对前方支承壁172之间。灯壳体143被支承在一对前方支承壁172的一者。即,支承单元17支承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
从车辆100的前方(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1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2。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1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参照图5说明其原因。
图5示出从车辆100的上方观察左前灯装置1LF的一部分的外观。
左前灯装置1LF包括灯调节部181。灯调节部181是能变更灯壳体143的姿势的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灯调节部181能够变更灯壳体143的姿势,从而调节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
左前灯装置1LF包括前方传感器调节部182。前方传感器调节部182是能变更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姿势的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前方传感器调节部182变更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姿势,从而能够调节前方LiDAR传感器151的检测基准位置。
具体而言,前方传感器壳体152以沿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A1为中心能转动地被一对前方支承壁172支承。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利用前方传感器调节部182而转动,从而调节前方LiDAR传感器151的检测基准位置。
一般而言,前方LiDAR传感器1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143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1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152这两者被共同的支承单元17支承,从而决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2,特意大于灯壳体1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左方能够确保灯壳体1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灯壳体143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定位容易,且能分别调节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1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能有效进行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1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图6示出从车辆100的左方观察图3所示的状态的左前灯装置1LF的一部分的外观。
侧方传感器单元16包括侧方LiDAR传感器16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侧方LiDAR传感器161包括:射出非可见光的构成;以及检测该非可见光向至少存在于车辆100的左方(车辆的外部的一个例子)的物体反射所产生的返回光的构成。侧方LiDAR传感器161可包括根据需要变更射出方向(即检测方向)并用该非可见光进行扫描的扫描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非可见光,使用波长905nm的红外线光。
侧方LiDAR传感器161例如能够基于从向某个方向射出非可见光的时机到检测返回光的时间,而获取直到与该返回光建立关联的物体为止的距离。另外,将这样的距离数据与检测位置建立关联并积累,从而能够获取与返回光建立关联的物体的形状所涉及的信息。此外或者作为替代,能够基于射出光与返回光的波长的不同,而获取与返回光建立关联的物体的材质等属性所涉及的信息。此外或者作为替代,例如能够基于从路面返回光的反射率不同,而获取对象物的颜色(路面的白线等)所涉及的信息。
即,侧方LiDAR传感器161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左方的信息的传感器。侧方LiDAR传感器161输出与检测的返回光的属性(强度、波长等)对应的信号。所述信息可以通过从侧方LiDAR传感器161输出的信号由未图示的信息处理部适当处理来获取。信息处理部可以是左前灯装置1LF包括的,也可以搭载在车辆100。
侧方传感器单元16包括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侧方传感器壳体162容纳侧方LiDAR传感器161。
支承单元1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包括基座部171和一对侧方支承壁173。基座部171配置在灯壳体1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下方。一对侧方支承壁173被固定在基座部171。
侧方传感器壳体162被支承在一对侧方支承壁173之间。灯壳体143被支承在一对侧方支承壁173的一者。即,支承单元17支承灯壳体1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
从车辆100的左方(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1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1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小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3。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参照图5说明其原因。
如图5所示,左前灯装置1LF包括侧方传感器调节部183。侧方传感器调节部183是能变更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姿势的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侧方传感器调节部183变更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姿势,从而能够调节侧方LiDAR传感器161的检测基准位置。
具体而言,侧方传感器壳体162以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A2为中心能转动地被一对侧方支承壁173支承。侧方传感器壳体162利用侧方传感器调节部183而转动,从而调节侧方LiDAR传感器161的检测基准位置。
一般而言,侧方LiDAR传感器1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143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1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这两者被共同的支承单元17支承,从而决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3,特意大于灯壳体1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由此,在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前方能够确保灯壳体1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灯壳体143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定位容易,且能分别调节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能有效进行光源1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1LF包括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然而,也可以采用仅设置有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中的任意一者的构成。
在设置有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这两者的情况下,前方LiDAR传感器15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第二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可以被视作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车辆100的外部的信息的传感器。即,不只是传感器的类别不同的情况,而且传感器的类别相同但检测方向不同的情况也包含在“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车辆的外部的信息”这样的定义。
在该情况下,如图3至图6所示,灯壳体143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之间。灯壳体143的上端143a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上端152a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上端162a的下方。灯壳体143的下端143b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下端152b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下端162b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前方传感器壳体1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之间确保灯壳体1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具有检测面152x(第一检测面的一个例子)。检测面152x面对前方LiDAR传感器151欲获取信息的车辆100的前方区域AF(车辆的外部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
另一方面,侧方传感器壳体162具有检测面162x(第二检测面的一个例子)。检测面162x面对侧方LiDAR传感器161欲获取信息的车辆100的左方区域AL(车辆的外部的第二区域的一个例子)。
灯壳体143在前方传感器壳体1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之间,位于与前方区域AF和左方区域AL相比与车辆100的内侧对应侧。
此处,“车辆100的内侧”这样的表现是指从车辆100的前方观察的后方,从车辆100的后方观察的前方,从车辆100的左方观察的右方,从车辆100的右方观察的左方。在图5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灯壳体143配置在前方区域AF的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且左方区域AL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作为用于抑制传感器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的措施,考虑将传感器和光源的至少一者容纳在壳体。然而,壳体的存在可能成为对于灯装置小型化的阻碍原因。另外,壳体所导致的反射光、散射光可能成为杂散光的新的产生原因。本发明多个申请人特意考察了将光源141、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分别容纳在个别的壳体,灯壳体143、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适当配置。
考察的结果,本发明的多个申请人发现将灯壳体143配置在前方区域AF和左方区域AL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对应侧,从而能够抑制灯壳体143所涉及的反射、散射引起的杂散光射入到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
另外,若为了使灯装置小型化而缩短传感器彼此的距离,则各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彼此会接近或者重叠。由此,容易防止在车辆的周边产生传感器的死角。如果将灯壳体143的配置条件如上所述决定,那么灯壳体143不会位于各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
即,采用设置有个别的灯壳体143、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构成,能够使三者间的距离成为最小限度。因此,能够提供抑制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且小型的左前灯装置1LF。
另外,由于灯壳体143、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被共同的支承单元17支承,因此,能够使3个壳体间的定位变得容易。
更具体而言,在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时,灯壳体143位于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检测面152x的靠近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检测面162x一侧的端部15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另外,灯壳体143位于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检测面162x的靠近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检测面152x一侧的端部16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抑制灯壳体143所导致的后方反射、后方散射引起的杂散光向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检测面152x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检测面162x射入。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
如图4和图6所示,灯壳体143的上端143a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上端152a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上端162a的下方。灯壳体143的下端143b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下端152b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下端162b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前方传感器壳体1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之间确保灯调节部181所进行的灯壳体1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容纳在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传感器不需要是同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从LiDAR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适当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灯壳体143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1大于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活用由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至少一者形成的、容许灯壳体143的姿势变更的空间,并将多个光源141至少在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并列。所以,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从灯壳体143射出的光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光源141射出的光通过装载在壳体11的透光盖12。然而,除了透光盖12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可以采用从光源141射出的光通过的透光盖装载在灯壳体143的构成。该透光盖可具有透镜功能。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灯壳体143射出行进方向被更适当控制的光,能够进一步抑制前方LiDAR传感器1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161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
在该情况下,该透光盖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另外,该透光盖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
另外,在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时,该透光盖位于与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检测面152x的靠近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检测面162x一侧的端部15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另外,该透光盖位于与侧方传感器壳体162的检测面162x的靠近前方传感器壳体152的检测面152x一侧的端部16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灯装置的例子,例举了左前灯装置1LF和右前灯装置1RF。然而,对于配置在图1所示的车辆100的左后角的左后灯装置1LB、配置在车辆100的右后角的右后灯装置1RB,也能适用参照左前灯装置1LF说明的构成。例如,左后灯装置1LB可具有与左前灯装置1LF前后对称的构成。右后灯装置1RB可具有与左后灯装置1LB左右对称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9,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后灯装置2LB和右后灯装置2RB。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1LF和右前灯装置1RF实际上相同构成,省略图示和重复的说明。左后灯装置2LB与图1所示的左后灯装置1LB同样,配置在车辆100的左后角。右后灯装置2RB与图1所示的右后灯装置1RB同样,配置在车辆100的右后角。
图7与图4对应,示出从车辆的后方观察左后灯装置2LB的一部分的外观。虽然省略图示,但右后灯装置2RB具有与左后灯装置2LB左右对称的构成。
左后灯装置2LB包括灯单元24、后方传感器单元25、侧方传感器单元26和支承单元27。
灯单元24包括光源241。作为光源241,可以使用灯光源、发光元件。作为灯光源的例子,可以例举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氖灯等。作为发光元件的例子,可以例举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有机EL元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光源241。然而,光源241的数量可以根据左后灯装置2LB的规格来适当决定。
灯单元24包括反射体242。反射体242构成为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预定的方向反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4个光源241分别设置有1个反射体242。然而,光源241和反射体242的数量的关系可以根据左后灯装置2LB的规格来适当决定。
灯单元24包括灯壳体243。灯壳体243容纳光源241和反射体242。
后方传感器单元25包括后方LiDAR传感器25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后方LiDAR传感器251的构成和功能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方LiDAR传感器151实际上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即,后方LiDAR传感器251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后方(车辆的外部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后方LiDAR传感器251输出与检测的返回光的属性(强度、波长等)对应的信号。所述信息可以通过从后方LiDAR传感器251输出的信号由未图示的信息处理部适当处理来获取。信息处理部可以是左后灯装置2LB包括的,也可以搭载在车辆100。
后方传感器单元25包括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后方传感器壳体252容纳后方LiDAR传感器251。
支承单元2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包括基座部271和一对后方支承壁272。基座部271配置在灯壳体243和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右方。一对后方支承壁272固定在基座部271。
后方传感器壳体252被支承在一对后方支承壁272之间。灯壳体243被支承在一对后方支承壁272的一者。即,支承单元27支承灯壳体243和后方传感器壳体252。
从车辆100的后方(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243和后方传感器壳体25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243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2小于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3。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后方LiDAR传感器2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参照图8说明其原因。
图8示出从车辆100的左方观察左后灯装置2LB的一部分的外观。
左后灯装置2LB包括灯调节部281。灯调节部281是能变更灯壳体243的姿势的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灯调节部281能够变更灯壳体243的姿势,从而调节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
左后灯装置2LB包括后方传感器调节部282。后方传感器调节部282是能变更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姿势的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后方传感器调节部282变更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姿势,从而能够调节后方LiDAR传感器251的检测基准位置。
具体而言,后方传感器壳体252以沿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A3为中心能转动地被一对后方支承壁272支承。后方传感器壳体252利用后方传感器调节部282而转动,从而调节后方LiDAR传感器251的检测基准位置。
一般而言,后方LiDAR传感器2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243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243和后方传感器壳体252这两者被共同的支承单元27支承,从而决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3特意大于灯壳体243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2。由此,在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上方能够确保灯壳体2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灯壳体243与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定位容易,且能分别调节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后方LiDAR传感器2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能有效进行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后方LiDAR传感器2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如图8所示,侧方传感器单元26包括侧方LiDAR传感器26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侧方LiDAR传感器261由于包括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LiDAR传感器161实际上相同的构成和功能,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即,侧方LiDAR传感器261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左方(车辆的外部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侧方LiDAR传感器261输出与检测的返回光的属性(强度、波长等)对应的信号。所述信息可以通过从侧方LiDAR传感器261输出的信号由未图示的信息处理部适当处理来获取。信息处理部可以是左后灯装置2LB包括的,也可以搭载在车辆100。
图9示出从车辆100的上方观察左后灯装置2LB的一部分的外观。侧方传感器单元26包括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侧方传感器壳体262容纳侧方LiDAR传感器261。
支承单元2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包括基座部271和一对侧方支承壁273。基座部271配置在灯壳体2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右方。一对侧方支承壁273固定在基座部271。
侧方传感器壳体262被支承在一对侧方支承壁273之间。灯壳体243被支承在一对侧方支承壁273的一者。即,支承单元27支承灯壳体2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
从车辆100的上方(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2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243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2小于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4。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2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参照图8说明其原因。
如图8所示,左后灯装置2LB包括侧方传感器调节部283。侧方传感器调节部283是能变更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姿势的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侧方传感器调节部283变更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姿势,从而能够调节侧方LiDAR传感器261的检测基准位置。
具体而言,侧方传感器壳体262以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A4为中心能转动地被一对侧方支承壁273支承。侧方传感器壳体262利用侧方传感器调节部283而转动,从而调节侧方LiDAR传感器261的检测基准位置。
一般而言,侧方LiDAR传感器2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243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2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这两者被共同的支承单元27支承,从而决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4特意大于灯壳体243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2。由此,在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后方能够确保灯壳体2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灯壳体243与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定位容易,且能分别调节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2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能有效进行光源2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2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后灯装置2LB包括后方LiDAR传感器2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261。然而,也可以采用仅设置有后方LiDAR传感器2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261中的任意一者的构成。
在设置有后方LiDAR传感器2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261这两者的情况下,后方LiDAR传感器25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和侧方LiDAR传感器261(第二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可以被视作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车辆100的外部的信息的传感器。
在该情况下,如图7至图9所示,灯壳体243位于后方传感器壳体2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262之间。灯壳体243的左端243a位于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左端252a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左端262a的右方。灯壳体243的右端243b位于后方传感器壳体252的右端252b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右端262b的左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后方传感器壳体2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262之间确保灯壳体2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另外,由于灯壳体243、后方传感器壳体2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被共同的支承单元27支承,因此,能够使3个壳体间的定位变得容易。
容纳在后方传感器壳体2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传感器不需要是同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从LiDAR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适当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灯壳体2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4大于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2。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活用由后方传感器壳体2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至少一者形成的、容许灯壳体243的姿势变更的空间,并将多个光源241至少在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并列。所以,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从灯壳体243射出的光量。
除了装载在参照图2说明的壳体11的透光盖12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可以采用将从光源241射出的光通过的透光盖装载在灯壳体243的构成。在该情况下,该透光盖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该透光盖可具有透镜功能。
在该情况下,该透光盖的车辆100的与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另外,该透光盖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后方传感器壳体2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262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2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和右前灯装置3RF。左前灯装置3LF与图1所示的左前灯装置1LF同样,搭载在车辆100的左前角部。右前灯装置3RF与图1所示的右前灯装置1RF同样,搭载在车辆100的右前角部。
图10示出从车辆100的前方观察左前灯装置3LF的外观。虽然省略图示,但右前灯装置3RF具有与左前灯装置3LF左右对称的构成。
左前灯装置3LF包括灯单元34、前方传感器单元35、侧方传感器单元36和下支承体37。
灯单元34包括光源341。作为光源341,可以使用灯光源、发光元件。作为灯光源的例子,可以例举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氖灯等。作为发光元件的例子,可以例举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有机EL元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3个光源341。然而,光源341的数量可以根据左前灯装置3LF的规格来适当决定。
灯单元34包括反射体342。反射体342构成为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预定的方向反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3个光源341分别设置有1个反射体342。然而,光源341和反射体342的数量的关系可以根据左前灯装置3LF的规格来适当决定。
灯单元34包括灯壳体343。灯壳体343容纳光源341和反射体342。
前方传感器单元35包括前方LiDAR传感器35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构成和功能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方LiDAR传感器151实际上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即,前方LiDAR传感器351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前方(车辆的外部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前方LiDAR传感器351输出与检测的返回光的属性(强度、波长等)对应的信号。所述信息可以通过从前方LiDAR传感器351输出的信号由未图示的信息处理部适当处理来获取。信息处理部可以是左前灯装置3LF包括的,也可以搭载在车辆100。
前方传感器单元35包括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容纳前方LiDAR传感器351。
下支承体3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配置在灯壳体3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下方。下支承体37支承灯壳体3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前方传感器壳体352被固定在下支承体37。
从车辆100的前方(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3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35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3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5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6。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参照图11说明其原因。图11示出从车辆100的下方观察左前灯装置3LF的外观。
左前灯装置3LF包括灯调节部381。灯调节部381是能变更灯壳体343的姿势的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灯调节部381能够变更灯壳体343的姿势,从而调节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
左前灯装置3LF包括前方传感器调节部382。前方传感器调节部382是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能变更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位置和姿势的至少一者,该前方LiDAR传感器351容纳在被固定于下支承体37的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内。前方传感器调节部382通过变更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位置和姿势的至少一者,从而能够调节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
或者,前方LiDAR传感器351相对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即下支承体37不动。在该情况下,前方传感器调节部382取代调节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可以采用校正从前方LiDAR传感器351输出的信号从而得到与进行了该调节的情况等同的结果的构成。
一般而言,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343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3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352这两者被共同的下支承体37支承,从而决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6,特意大于灯壳体3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5。由此,在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左方能够确保灯壳体3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灯壳体343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定位容易,能分别调节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能有效进行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图12示出从车辆100的左方观察左前灯装置3LF的一部分的外观。
侧方传感器单元36包括侧方LiDAR传感器36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构成和功能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方LiDAR传感器161实际上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即,侧方LiDAR传感器361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左方(车辆的外部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侧方LiDAR传感器361输出与检测的返回光的属性(强度、波长等)对应的信号。所述信息可以通过从侧方LiDAR传感器361输出的信号由未图示的信息处理部适当处理来获取。信息处理部可以是左前灯装置3LF包括的,也可以搭载在车辆100。
侧方传感器单元36包括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一个例子)。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容纳侧方LiDAR传感器361。
下支承体3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配置在灯壳体3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下方。下支承体37支承灯壳体3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侧方传感器壳体362被固定在下支承体37。
从车辆100的左方(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3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3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5小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7。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参照图11说明其原因。
如图11所示,左前灯装置3LF包括侧方传感器调节部383。侧方传感器调节部383是螺杆机构或者致动器机构,能变更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位置和姿势的至少一者,该侧方LiDAR传感器361容纳在被固定于下支承体37的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内。侧方传感器调节部383通过变更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位置和姿势的至少一者,从而能够调节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
或者,侧方LiDAR传感器361相对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即下支承体37不动。在该情况下,侧方传感器调节部383取代调节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可以采用校正从侧方LiDAR传感器361输出的信号从而得到与进行了该调节的情况等同的结果的构成。
一般而言,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低于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所要求的精度。换言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优选的是灯壳体343的姿势变更所涉及的自由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的灯壳体3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这两者被共同的下支承体37支承,从而决定两个壳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且,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7,特意大于灯壳体3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5。由此,在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前方能够确保灯壳体3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所以,在灯壳体343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定位容易,且能分别调节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构成的情况下,对于要求更高精度的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的调节,能够提高自由度。即,能够提供能有效进行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包括前方LiDAR传感器3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然而,也可以采用仅设置有前方LiDAR传感器3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中的任意一者的构成。
在设置有前方LiDAR传感器3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这两者的情况下,前方LiDAR传感器35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第二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可以被视作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车辆100的外部的信息的传感器。
在该情况下,如图10至图12所示,灯壳体343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之间。灯壳体343的上端343a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上端352a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上端362a的下方。灯壳体343的下端343b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下端352b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下端362b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前方传感器壳体3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之间确保灯壳体3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具有检测面352x(第一检测面的一个例子)。检测面352x面对前方LiDAR传感器351欲获取信息的车辆100的前方区域AF(车辆的外部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
另一方面,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具有检测面362x(第二检测面的一个例子)。检测面362x面对侧方LiDAR传感器361欲获取信息的车辆100的左方区域AL(车辆的外部的第二区域的一个例子)。
灯壳体343在前方传感器壳体3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之间,位于与前方区域AF和左方区域AL相比与车辆100的内侧对应侧。具体而言,灯壳体343配置在前方区域AF的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且左方区域AL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如参照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1LF说明的那样,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灯壳体343所导致的反射、散射引起的杂散光向前方LiDAR传感器3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射入。
另外,若为了使灯装置小型化而缩短传感器彼此的距离,则各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彼此会接近或者重叠。由此,容易防止在车辆的周边产生传感器的死角。如果将灯壳体343的配置条件如上所述决定,那么灯壳体343不会位于各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内。
即,采用设置有个别的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构成,能够使三者间的距离成为最小限度。因此,能够提供抑制前方LiDAR传感器3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且小型的左前灯装置3LF。
另外,由于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被共同的下支承体37支承,因此,能够使3个壳体间的定位变得容易。
更具体而言,在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时,灯壳体343位于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检测面352x的靠近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检测面362x一侧的端部35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另外,灯壳体343位于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检测面362x的靠近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检测面352x一侧的端部36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抑制灯壳体343所导致的后方反射、后方散射引起的杂散光向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检测面352x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检测面362x射入。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前方LiDAR传感器3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
如图10和图12所示,灯壳体343的上端343a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上端352a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上端362a的下方。灯壳体343的下端343b位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下端352b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下端362b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前方传感器壳体352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之间确保灯调节部381所进行的灯壳体343的姿势变更的自由度高的空间。
容纳在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传感器不需要是同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从LiDAR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适当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灯壳体343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5大于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5。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活用由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至少一者形成的、容许灯壳体343的姿势变更的空间,并将多个光源341至少在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并列。所以,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从灯壳体343射出的光量。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包括上支承体39(第二支承体的一个例子)。上支承体39在与下支承体37之间支承前方传感器壳体352。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如图12所示,上支承体39在与下支承体37之间支承侧方传感器壳体362。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包括卡合部件30(第一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卡合部件30设置在下支承体37的下表面和上支承体39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件30是突条的形态,在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车辆的内外方向的一个例子)对应的方向延伸。
如图10的虚线所示,在车辆100设置有用于安装左前灯装置3LF的狭缝101。狭缝101朝向车辆100的外侧开口。狭缝101在车辆100的车身内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在狭缝101的内周面形成有卡合部件102(第二卡合部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件102是槽的形态,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
左前灯装置3LF从狭缝101的开口向车辆100的车身内插入。此时,左前灯装置3LF的卡合部件30与车辆100的卡合部件102卡合,从而引导左前灯装置3LF的插入动作。另外,左前灯装置3LF相对于车辆100进行定位。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相对于车辆100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以及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支承体37和上支承体39分别设置有2个卡合部件30。然而,卡合部件3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与安装有左前灯装置3LF的车辆100的关系来适当决定。例如,可以省略设置在上支承体39的卡合部件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前灯装置3LF插入到在车辆100的车身内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101。然而,狭缝101的延伸的方向可以根据车辆100的规格来适当决定。左前灯装置3LF的卡合部件30和车辆100的卡合部件102延伸的方向根据狭缝101延伸的方向(即,车辆的内外方向)来决定。例如,在狭缝101沿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卡合部件102形成为沿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延伸,卡合部件30设置为沿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左前灯装置3LF的卡合部件30是突条的形态,在车辆100的狭缝101设置的卡合部件102是槽的形态。然而,也可以是卡合部件30采取槽的形态,卡合部件102采取突条的形态。
如图11的虚线所示,透光盖344可以被安装在灯壳体343。在该情况下,透光盖344被安装在灯壳体343,以容许从光源341射出的光通过。透光盖344可具有透镜功能。在该情况下,能够从灯壳体343射出行进方向被更适当控制的光,能够进一步抑制前方LiDAR传感器351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所进行的杂散光的检测。
在该情况下,透光盖344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另外,透光盖344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
另外,在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时,透光盖344位于与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检测面352x的靠近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检测面362x一侧的端部35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另外,透光盖344位于与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检测面362x的靠近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检测面352x一侧的端部36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除了所述透光盖344外或者作为替代,左前灯装置3LF可包括被下支承体37和上支承体39的至少一者支承并容许从光源341射出的光通过的透光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灯装置的例子,例举了左前灯装置3LF和右前灯装置3RF。然而,对于配置在图1所示的车辆100的左后角的左后灯装置、配置在车辆100的右后角的右后灯装置,也能适用参照左前灯装置3LF说明的构成。例如,左后灯装置3LB可具有与左前灯装置3LF前后对称的构成。右后灯装置3RB可具有与左后灯装置3LB左右对称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的例子。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构成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就能够适当变更、改良。另外,明显的是等同物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图13和图14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1。图13示出从车辆100的前方观察左前灯装置3LF1的外观。图14示出从车辆100的左方观察左前灯装置3LF1的外观。
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中,下支承体37和上支承体39夹着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并离开。另一方面,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1包括下支承体371和上支承体391。下支承体371的一部分与上支承体391的一部分相接,形成将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包围的框体301。即,下支承体371(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和上支承体391(第二支承体的一个例子)是将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包围的框体301的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左前灯装置3LF1安装在车辆100的作业时等,能够保护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不受外部部件的干扰。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以及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如图13所示,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具有下表面352c、左侧面352d和右侧面352e。下表面352c和左侧面352d(多个第一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下表面352c和右侧面352e(多个第一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形成框体301的内表面的下支承体371具有沿着下表面352c、左侧面352d和右侧面352e延伸的部分371a。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下支承体371的沿着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左侧面352d延伸的部分。
前方传感器壳体352还具有上表面352f。上表面352f和左侧面352d(多个第一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上表面352f和右侧面352e(多个第一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形成框体301的内表面的上支承体391具有沿着上表面352f、左侧面352d和右侧面352e延伸的部分391a。
除了下支承体371所涉及的所述构造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而具有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上支承体391的沿着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左侧面352d延伸的部分。
如图14所示,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具有下表面362c、前表面362d和后表面362e。下表面362c和前表面362d(多个第二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下表面362c和后表面362e(多个第二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形成框体301的内表面的下支承体371具有沿下表面362c、前表面362d和后表面362e延伸的部分371b。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下支承体371的沿着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前表面362d延伸的部分。
侧方传感器壳体362还具有上表面362f。上表面362f和前表面362d(多个第二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上表面362f和后表面362e(多个第二外表面的一个例子)在交叉的方向延伸。形成框体301的内表面的上支承体391具有沿着上表面362f、前表面362d和后表面362e延伸的部分391b。
除了下支承体371所涉及的所述构造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而具有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上支承体391的沿着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前表面362d延伸的部分。
图15和图16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2。图15示出从车辆100的前方观察左前灯装置3LF2的外观。图16示出从车辆100的左方观察左前灯装置3LF2的外观。
在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1中,分开形成的下支承体371和上支承体391形成将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包围的框体301。另一方面,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3LF2包括将灯壳体343、前方传感器壳体3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362包围的一体的框体302。
如图15所示,框体302具有沿着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下表面352c、左侧面352d和右侧面352e延伸的内表面302a。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框体302的内表面302a的沿着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左侧面352d延伸的部分。
框体302具有沿着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上表面352f、左侧面352d和右侧面352e延伸的内表面302b。
通过除了内表面302a外或者作为替代而具有内表面302b,能够进一步提高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LiDAR传感器35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框体302的内表面302b的沿着前方传感器壳体352的左侧面352d延伸的部分。
如图16所示,框体302具有沿着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下表面362c、前表面362d和后表面362e延伸的内表面302c。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框体302的内表面302c的沿着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前表面362d延伸的部分。
框体302具有沿着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上表面362f、前表面362d和后表面362e延伸的内表面302d。
通过除了内表面302c外或者作为替代而具有302d,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定位精度。由此,也能够提高经由共同的下支承体371而被支承的灯壳体343的定位精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光源341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LiDAR传感器361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精度。
此外,可以省略框体302的内表面302d的沿着侧方传感器壳体362的前表面362d延伸的部分。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支承灯壳体的支承体与前方传感器壳体和侧方传感器壳体分别分开形成。然而,支承灯壳体的支承体与前方传感器壳体和侧方传感器壳体的至少一者可以是一体的。此处,“一体”是指2个功能要素构成一体成型品。
图17示出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4LF。左前灯装置4LF搭载在车辆100的左前角部。
左前灯装置4LF包括灯壳体443、前方传感器壳体452、侧方传感器壳体462和支承部47。
灯壳体443容纳光源。作为光源,可以使用灯光源、发光元件。作为灯光源的例子,可以例举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氖灯等。作为发光元件的例子,可以例举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有机EL元件等。
前方传感器壳体452容纳前方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前方传感器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前方(车辆的外部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前方传感器可以从LiDAR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适当选择。
侧方传感器壳体462容纳侧方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侧方传感器是至少检测车辆100的左方(车辆的外部的第二区域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前方传感器可以从LiDAR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适当选择。
支承部4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位于灯壳体443的下方。支承部47支承灯壳体443。支承部47与前方传感器壳体4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462构成一体成型品。即,支承部47支承灯壳体443、前方传感器壳体4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462。
从车辆100的前方(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443和前方传感器壳体45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4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8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45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9。如参照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前方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
从车辆100的左方(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一个例子)观察时,灯壳体443和侧方传感器壳体462排列在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
灯壳体443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8小于侧方传感器壳体462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10。如参照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有效进行光源的基准光射出方向和侧方传感器的检测基准位置的调节。
灯壳体443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LR6大于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UD8。左前灯装置4LF包括透光盖444。从光源射出的光通过透光盖444。透光盖444可具有透镜功能。
透光盖444的与车辆100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另外,透光盖444的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前方传感器壳体452和侧方传感器壳体462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
在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时,灯壳体443位于与前方传感器壳体452的检测面452x的靠近侧方传感器壳体462的检测面462x一侧的端部45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另外,灯壳体443位于与侧方传感器壳体462的检测面462x的靠近前方传感器壳体452的检测面452x一侧的端部46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在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时,透光盖444位于与前方传感器壳体452的检测面452x的靠近侧方传感器壳体462的检测面462x一侧的端部45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另外,透光盖444位于与侧方传感器壳体462的检测面462x的靠近前方传感器壳体452的检测面452x一侧的端部46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对应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灯装置的例子,例举了左前灯装置4LF。然而,对于在图1所示的车辆100的右前角配置的右前灯装置、在车辆100的左后角配置的左后灯装置以及在车辆100的右后角配置的右后灯装置,也能适用参照左前灯装置4LF说明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右前灯装置具有与左前灯装置4LF左右对称的构成。左后灯装置可具有与左前灯装置4LF前后对称的构成。右后灯装置可具有与该左后灯装置左右对称的构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灯壳体配置在其间的2个传感器壳体的一者是检测车辆100的至少前方的信息的前方传感器,另一者是检测车辆100的至少左方的信息的侧方传感器。然而,可以采用2个传感器这两者都是前方传感器的构成。
图18示出从车辆100的上方观察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前灯装置5LF的一部分的构成。左前灯装置5LF搭载在车辆100的左前角部。
左前灯装置5LF包括灯壳体543、第一传感器壳体552、第二传感器壳体562和支承部57。
灯壳体543容纳光源541。作为光源,可以使用灯光源、发光元件。作为灯光源的例子,可以例举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氖灯等。作为发光元件的例子,可以例举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有机EL元件等。
第一传感器壳体552容纳第一前方传感器551(第一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第一前方传感器551是检测车辆100的前方区域AF1(车辆的外部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第一前方传感器551可以从LiDAR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适当选择。
第一传感器壳体552具有检测面552x。检测面552x面对前方区域AF1,使得第一前方传感器551检测信息。
第二传感器壳体562容纳第二前方传感器561(第二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第二前方传感器561是检测车辆100的前方区域AF2(车辆的外部的第二区域的一个例子)的信息的传感器。第二前方传感器561可以从LiDAR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机等适当选择。
第二传感器壳体562具有检测面562x。检测面562x面对前方区域AF2,使得第二前方传感器561检测信息。
前方区域AF1和前方区域AF2不同。所以,第一前方传感器551和第二前方传感器561可以被视为用互不相同的方法来获取车辆100的外部的信息的传感器。
支承部57(第一支承体的一个例子)位于灯壳体543、第一传感器壳体552和第二传感器壳体562的下方。支承部57支承灯壳体543、第一传感器壳体552和第二传感器壳体562。
灯壳体543在第一传感器壳体552与第二传感器壳体562之间,位于与前方区域AF1和前方区域AF2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对应侧。具体而言,灯壳体543配置在与前方区域AF1和前方区域AF2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
更具体而言,在从车辆100的上下方向观察时,灯壳体543位于与第一传感器壳体552的检测面552x的靠近第二传感器壳体562的检测面562x一侧的端部55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另外,灯壳体543位于与第二传感器壳体562的检测面562x的靠近第一传感器壳体552的检测面552x一侧的端部562y相比的、与车辆100的内侧(即,车辆10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对应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灯装置的例子,例举了左前灯装置5LF。然而,对于在图1所示的车辆100的右前角配置的右前灯装置、在车辆100的左后角配置的左后灯装置以及在车辆100的右后角配置的右后灯装置,也能适用参照左前灯装置4LF说明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右前灯装置具有与左前灯装置4LF左右对称的构成。左后灯装置可具有与左前灯装置4LF前后对称的构成。右后灯装置可具有与该左后灯装置左右对称的构成。
作为构成本申请的记载的一部分的要素,引用了2016年12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56296号和2016年12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56297号的内容。

Claims (21)

1.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2.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包括:
第二传感器,其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第二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
所述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
所述灯壳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上端的下方,
所述灯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下端的上方。
4.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同一方向的最大尺寸。
5.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在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该方向的最大尺寸。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灯装置,包括:
第二传感器,其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信息;
第二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
所述灯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
所述灯壳体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左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左端的右方,
所述灯壳体的右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右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右端的左方。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被所述第一支承体支承。
8.如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第一支承体之间包括支承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第二支承体。
9.如权利要求1、2、4、5或8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体是将所述灯壳体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包围的框体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具有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外表面,
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具有沿着所述多个外表面延伸的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体具有在与所述车辆的内外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部件,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构成为能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第二卡合部件卡合。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
13.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
14.一种灯装置,搭载在车辆,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第一传感器,其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第一区域内的信息;
第二传感器,其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第二区域内的信息;
灯壳体,其容纳所述光源;
第一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传感器;
第二传感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二传感器;
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灯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
所述灯壳体在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之间,位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相比的与所述车辆的内侧对应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具有面对第一区域的第一检测面,
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具有面对第二区域的第二检测面,
在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灯壳体位于与所述第一检测面的靠近所述第二检测面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面的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面侧的端部相比的、与所述车辆的内侧对应侧。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灯壳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上端的下方,
所述灯壳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的下端的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灯壳体的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与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最大尺寸。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的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包括第二支承体,在所述第二支承体与所述第一支承体之间支承所述灯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的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体是将所述灯壳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包围的框体的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壳体具有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外表面,
所述第二传感器壳体具有在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外表面,
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具有沿所述多个第一外表面和所述多个第二外表面延伸的部分。
21.如权利要求14至20的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体具有在与所述车辆的内外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部件,
所述第一卡合部件构成为能与设置在所述车辆的第二卡合部件卡合。
CN201780080684.2A 2016-12-28 2017-12-27 灯装置 Active CN110114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6296 2016-12-28
JP2016256297 2016-12-28
JP2016256296 2016-12-28
JP2016-256297 2016-12-28
PCT/JP2017/046994 WO2018124206A1 (ja) 2016-12-28 2017-12-27 ラ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4613A true CN110114613A (zh) 2019-08-09
CN110114613B CN110114613B (zh) 2021-11-26

Family

ID=6270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0684.2A Active CN110114613B (zh) 2016-12-28 2017-12-27 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5699B2 (zh)
EP (1) EP3564576B1 (zh)
JP (1) JP7105199B2 (zh)
CN (1) CN110114613B (zh)
WO (1) WO2018124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00870B1 (fr) * 2019-09-16 2022-01-14 Valeo Vision Dispositif lumineux d’un véhicule
JP7453849B2 (ja) * 2020-05-22 2024-03-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前方監視システム
KR20230021487A (ko) * 2021-08-05 2023-02-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헤드램프의 레벨링 장치
EP4202496A1 (en) * 2021-12-21 2023-06-28 Valeo Vision Automotive lighting arrangement and automotive vehicle
EP4202290A1 (en) * 2021-12-21 2023-06-28 Valeo Vision Automotive lighting device and automotive vehi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3473A1 (en) * 2000-07-05 2002-01-10 Hiroyuki Makita Vehicle headlamp system
WO2008024639A2 (en) * 2006-08-11 2008-02-28 Donnelly Corporation Automatic headlamp control system
CN201106789Y (zh) * 2007-11-07 2008-08-27 芜湖罗比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前大灯自动调整装置
JP2015076352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ヘッド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5711588A (zh) * 2016-01-20 2016-06-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和车道保持辅助方法
JP2016187990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周辺情報検出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0416A3 (en) 2000-03-02 2002-01-30 Denso Corporation Forward condi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JP2001260777A (ja) * 2000-03-21 2001-09-26 Denso Corp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US20040218041A1 (en) * 2003-01-30 2004-11-04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utside mirror for vehicle
WO2006035510A1 (ja) * 2004-09-29 2006-04-06 Hitachi, Ltd. 車両の外界認識装置
JP2009202756A (ja) 2008-02-28 2009-09-10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2009286234A (ja) * 2008-05-28 2009-12-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車載用サイドビューカメラ
JP6114545B2 (ja) * 2012-12-20 2017-04-1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室搭載型の配光可変灯具
JP2016110853A (ja) * 2014-12-08 2016-06-2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EP3514576A4 (en) * 2016-09-15 2020-04-15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SENS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3473A1 (en) * 2000-07-05 2002-01-10 Hiroyuki Makita Vehicle headlamp system
WO2008024639A2 (en) * 2006-08-11 2008-02-28 Donnelly Corporation Automatic headlamp control system
CN201106789Y (zh) * 2007-11-07 2008-08-27 芜湖罗比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前大灯自动调整装置
JP2015076352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ヘッド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6187990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周辺情報検出構造
CN105711588A (zh) * 2016-01-20 2016-06-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和车道保持辅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4576B1 (en) 2023-11-22
WO2018124206A1 (ja) 2018-07-05
US11215699B2 (en) 2022-01-04
JPWO2018124206A1 (ja) 2019-10-31
JP7105199B2 (ja) 2022-07-22
US20190346538A1 (en) 2019-11-14
EP3564576A1 (en) 2019-11-06
EP3564576A4 (en) 2020-08-19
CN110114613B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4613A (zh) 灯装置
CN107407727B (zh) 用于光检测与测距光学对准的方法与系统
US11333745B2 (en) LIDAR integrated lamp apparatus of vehicle
CN105393048B (zh) 前照灯装置
US20140209793A1 (en) Object detector
US20200276930A1 (en) Lighting system and sensor system
CN110446941A (zh)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系统、及向车辆搭载传感器系统的搭载方法
CN108458316A (zh) 灯具装置
EP3002154B1 (fr) Système optiqu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WO2007075367A3 (en) Speckle navigation system
CN102449449A (zh) 光谱测定装置
US7441905B2 (en) Optical scanner
CN107631267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照明模块
CN102252609A (zh) 确定位置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引导系统
US20160209510A1 (en) Laser radar apparatus
US20080259311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measurement apparatus using tracking type laser interferometer
CN103807715A (zh) 用于机动车前大灯的光模块
US20140300870A1 (en) Image projection device and input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JP5234254B2 (ja) レーザレーダ及びレーザレーダの較正方法
US20170302907A1 (en) Depth sensing using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CN104950521A (zh) 偏振光照射装置
JP2020177012A (ja) 光学装置、車載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装置
US20220146639A1 (en) Distance measuring apparatus
JP2008053156A (ja) 導光体を有する灯具
TW202026659A (zh) 一種與錐形反射鏡製作二維光學雷達的感測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