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555A - 蒸汽涡轮 - Google Patents

蒸汽涡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4555A
CN110114555A CN201780078077.2A CN201780078077A CN110114555A CN 110114555 A CN110114555 A CN 110114555A CN 201780078077 A CN201780078077 A CN 201780078077A CN 110114555 A CN110114555 A CN 110114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evel
steamturbine
chambe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0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4555B (zh
Inventor
高田亮
田畑创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14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4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00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02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with stationary working-fluid guiding means and bladed or like rotor, e.g. multi-bladed impulse steam turbines
    • F01D1/10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with stationary working-fluid guiding means and bladed or like rotor, e.g. multi-bladed impulse steam turbines having two or more stages subjected to working-fluid flow without essential intermediate pressure change, i.e. with velocity s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12Blades
    • F01D5/14Form or construction
    • F01D5/147Construction, i.e. structural features, e.g. of weight-saving hollow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00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02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with stationary working-fluid guiding means and bladed or like rotor, e.g. multi-bladed impulse steam turbines
    • F01D1/04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with stationary working-fluid guiding means and bladed or like rotor, e.g. multi-bladed impulse steam turbines traversed by the working-fluid substantial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1/00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1/00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 F01D11/02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by non-contact sealings, e.g. of labyrinth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0Heating, e.g. warming-up before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32Collecting of condensation water; Drainage ; Removing solid p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02Blade-carrying members, e.g. 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6Fluid supply conduits to nozzles or the like
    • F01D9/065Fluid supply or removal conduits traversing the working fluid flow, e.g. for lubrication-, cooling-, or sealing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44Free-space packings
    • F16J15/447Labyrinth pack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05D2220/31Application in turbines in stea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2Fluid guiding means, e.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20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20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 F05D2260/232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cooling medium
    • F05D2260/2322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cooling medium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汽涡轮(10)具备:转子(12);壳体(20),将转子(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及第一级(40),包括固定于壳体(20)的内侧壁部(22)的第一级静叶片(42)及在所述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下游侧固定于所述转子(12)的第一级动叶片(44)。转子(12)具有第一腔室(46),该第一腔室(46)是在与第一级静叶片(42)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腔室,该第一腔室(46)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上游侧与在内侧壁部(22)和所述转子(12)之间界定的内侧空间(70)连通。第一级静叶片(42)具有与第一腔室(46)连通并沿径向贯通第一级静叶片(42)的第一级贯通孔(50)。并且,经由第一级贯通孔(50)的入口开口(50a)而从第一腔室(46)导入的蒸汽在第一级贯通孔(50)中流动。

Description

蒸汽涡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蒸汽涡轮,详细而言,涉及防止在湿区域的条件下被驱动的蒸汽涡轮中的湿润损失或腐蚀的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在火力发电厂等使用的蒸汽涡轮中,已知有通过将导入的高温、高压的主蒸汽的热能转换成转子的旋转能量而主蒸汽的温度及压力下降,在低压涡轮的最终级的附近进入湿区域的情况。在湿区域的条件下,成为过冷却状态(过饱和状态)而产生液滴,由于该液滴生长而可能会产生湿润损失或腐蚀。
为了防止该液滴的产生引起的湿润损失或腐蚀,以往,最终级的静叶片采用具有空洞部的截面中空状的静叶片,在静叶片的表面形成与该空洞部连通的狭缝,由此进行在静叶片的表面流动的液滴的除去。
另外,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也有通过对最终级的静叶片进行加热而除去在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将从蒸汽涡轮的高压级前的轴封填料抽出的高温、低压的泄漏蒸汽向最终级的静叶片的内部导入而使在最终级的静叶片的表面流动的液滴蒸发的发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3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那样,如果要利用从高压级前的轴封填料抽出的泄漏蒸汽对最终级的静叶片进行加热,则需要供给泄漏蒸汽的供给管线或控制泄漏蒸汽的流量的控制阀,存在蒸汽涡轮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而且,为了使液滴蒸发而需要大的热量,因此需要导入高压级前的高温的蒸汽。而且,如果从轴封填料抽出泄漏蒸汽,则从高压级前泄漏的蒸汽量增加,因此存在蒸汽涡轮整体的效率下降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者进行了仔细研讨的结果是,发现了成为湿润损失或腐蚀的原因的粒径为几十~几百μm的粗大的液滴是由于液滴在静叶片的表面冷凝而生成的。即,当进入湿区域时,粒径为1μm以下的微细的液滴在蒸汽中大量产生,并且液滴在静叶片的表面中的比主蒸汽低温的部分也会冷凝。冷凝的液滴在静叶片的表面流动的过程中生长,成为粒径为几十~几百μm的粗大的液滴而从后缘飞散,与动叶片的前缘发生碰撞。而且,如果进入湿区域的级比最终级靠上游侧处,则在比最终级靠上游侧处的级中产生的粗大的液滴在处于比其靠下游侧处的级中,反复进行向静叶片的附着及向动叶片的碰撞。另一方面,在蒸汽中大量产生的粒径为1μm以下的微细的液滴的大半部分未附着于静叶片而乘载于蒸汽的流动而流动。
即,在位于湿区域的上游侧的级中,抑制在其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由此,即便不像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那样使在最终级的静叶片的表面上流动的液滴蒸发,也能有效地防止粗大的液滴与位于其下游侧的动叶片发生碰撞的情况。
本发明是在上述那样的背景技术下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湿润损失或腐蚀的蒸汽涡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具备:
转子,绕轴线旋转;
壳体,将所述转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及
第一级,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部的第一级静叶片及在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下游侧固定于所述转子的第一级动叶片,
所述转子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是在与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在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上游侧与在所述内侧壁部和所述转子之间界定的内侧空间连通,
所述第一级静叶片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并沿径向贯通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第一级贯通孔,
经由所述第一级贯通孔的入口开口而从所述第一腔室导入的蒸汽在所述第一级贯通孔中流动。
在上述(1)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中,其第一级静叶片构成为,经由入口开口从第一腔室导入的蒸汽在第一级贯通孔中流动。第一腔室在第一级静叶片的上游侧与内侧空间连通,因此,比在第一级静叶片中通过而膨胀的主蒸汽的温度高的蒸汽向第一级贯通孔导入。向第一级贯通孔导入的蒸汽的温度比在第一级静叶片中通过而膨胀的主蒸汽的温度高10~30℃左右。该蒸汽的温度是虽然对于使在第一级静叶片的表面附着的液滴蒸发来说不充分,但是足以防止液滴在第一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温度。
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仅形成沿径向贯通第一级静叶片的第一级贯通孔的简单的结构,对第一级静叶片进行加热,减少在第一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由此能够防止第一级静叶片的下游侧的区域中的湿润损失或腐蚀的产生。
(2)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一级位于蒸汽涡轮的最终级的上游侧。
根据上述(2)记载的实施方式,通过减少在第一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能够有效地防止处于第一级静叶片的下游侧的区域的最终级的湿润损失或腐蚀。
(3)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或(2)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一级是如下的级:位于作为相比在内侧空间中流动的主蒸汽从干蒸汽向湿蒸汽变化的变化位置靠下游侧的区域的湿区域,且在湿区域存在多个级的情况下位于湿区域中的最上游侧。
根据上述(3)记载的实施方式,通过减少在第一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能够有效地防止比第一级静叶片靠下游侧的区域中的湿润损失或腐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干区域是指在此流动的主蒸汽的湿度小于规定值(例如3~4%)的区域,湿区域是指在此流动的主蒸汽的湿度为规定值(例如3~4%)以上的区域。
(4)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一级静叶片包括从内侧壁部朝向转子延伸的静叶片主体部和在静叶片主体部的前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分隔板。并且,上述入口开口形成于分隔板。
通常,静叶片在其静叶片主体部的前端部具有将主蒸汽流动的内侧空间与形成于转子的凹状的空间即腔室分隔的环状的分隔板。因此,根据上述(4)记载的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级静叶片的分隔板形成入口开口,能够经由该入口开口从第一腔室向第一级贯通孔导入蒸汽。
(5)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4)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分隔板包括将分隔板与转子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并且,上述入口开口形成在第一密封部的下游侧,或者形成于在转子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第一密封部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蒸汽涡轮中,为了防止在内侧空间中流动的主蒸汽向腔室的泄漏而有时形成有将分隔板与转子之间密封的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因此,根据上述(5)记载的实施方式,将通过了第一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泄漏蒸汽向第一级贯通孔导入,由此能够防止大量的泄漏蒸汽向第一级贯通孔的流入,并对第一级静叶片进行加热。
(6)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5)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分隔板在第一密封部的下游侧还包括将分隔板与转子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部。并且,上述入口开口形成在第二密封部的上游侧,或者形成于在转子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第二密封部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根据上述(6)记载的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第一密封部之外,还形成第二密封部,由此能够减少在内侧空间中流动的主蒸汽经由第一腔室向第一级静叶片的下游侧泄漏的蒸汽量。
(7)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壳体还包括外侧壁部,在外侧壁部与内侧壁部之间界定形成在内侧空间的外周侧的外侧空间。上述外侧空间形成于在转子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第一级静叶片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并在第一级静叶片的下游侧与内侧空间连通。并且,在上述第一级贯通孔中流动的蒸汽从第一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向外侧空间排出。
在蒸汽涡轮中,有时在内侧空间的外周侧形成外侧空间。因此,根据上述(7)记载的实施方式,通过构成为将在第一级贯通孔中流动的蒸汽从第一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向外侧空间排出,由此能够从第一腔室向第一级贯通孔持续地导入蒸汽。
(8)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蒸汽涡轮还具备第二级,所述第二级包括固定于内侧壁部的第二级静叶片及在第二级静叶片的下游侧固定于转子的第二级动叶片,所述第二级位于第一级的下游侧。上述转子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是在与第二级静叶片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在第二级静叶片的上游侧与内侧空间连通。上述第二级静叶片具有与第二腔室连通并沿径向贯通第二级静叶片的第二级贯通孔。并且,上述蒸汽涡轮还具备将第一级贯通孔与第二级贯通孔连接的连接通路,并且,流过第一级贯通孔的蒸汽在连接通路及第二级贯通孔中流动,从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向第二腔室排出。
对第一级静叶片进行了加热之后的蒸汽的温度比对于第一级动叶片进行作功且在第二级静叶片中通过而膨胀的主蒸汽的温度高,具有足以防止液滴在第二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温度。因此,根据上述(8)记载的实施方式,将对第一级静叶片进行了加热之后的蒸汽向第二级贯通孔导入,由此对第二级静叶片进行加热,能够减少在第二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9)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8)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一级与第二级是连续的级。
根据上述(9)记载的实施方式,能够利用一个蒸汽路径将第一级的静叶片和在第一级的下游侧连续设置的第二级的静叶片加热。
(10)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8)或(9)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在将上述第一级贯通孔的入口开口的面积设为A1、将连接通路的流路面积设为A2、将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的面积设为A3的情况下,A3>A1、A2。
从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排出的蒸汽量主要由第一级贯通孔的入口开口的面积A1或连接通路的流路面积A2规定时,在上述(10)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的面积A3比第一级贯通孔的入口开口的面积A1及连接通路的流路面积A2大。因此,根据上述(10)记载的实施方式,能够避免从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向第二腔室排出的蒸汽的流速变得过大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从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排出的蒸汽而在第二腔室的壁面(转子的外周面)产生腐蚀的情况。
(11)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8)~(10)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在沿着转子的轴线方向的剖视观察下朝向第二腔室的底面部的最深部开口。
根据上述(11)记载的实施方式,通过延长从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排出的蒸汽至与第二腔室的底面部碰撞为止的距离,能够防止由于从出口开口排出的蒸汽而在第二腔室的底面部(转子的外周面)产生腐蚀的情况。
(12)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8)~(11)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朝向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开口。
根据上述(12)记载的实施方式,通过延长从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排出的蒸汽至与第二腔室的底面部碰撞为止的相对距离(时间),能够防止由于从出口开口排出的蒸汽而在第二腔室的底面部(转子的外周面)产生腐蚀的情况。
(13)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12)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一级位于蒸汽涡轮的最终级的上游侧。上述最终级包括固定于内侧壁部的最终级静叶片、及在最终级静叶片的下游侧固定于转子的最终级动叶片。上述转子具有最终级腔室,所述最终级腔室是在与最终级静叶片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腔室,所述最终级腔室在最终级静叶片的上游侧与内侧空间连通。上述最终级静叶片具有与最终级腔室连通并沿径向贯通最终级静叶片的最终级贯通孔。并且,从上述最终级腔室的入口开口导入的蒸汽在最终级贯通孔中流动。
根据上述(13)记载的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对第一级静叶片进行加热产生的能够防止比第一级静叶片靠下游侧的区域中的湿润损失或腐蚀的效果之外,通过利用从最终级腔室向最终级贯通孔导入的蒸汽对最终级静叶片进行加热,能减少在最终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由此能够防止最终级动叶片的湿润损失或腐蚀的产生。
(14)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3)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最终级静叶片形成为由板状的腹面部和板状的背面部构成的截面中空状,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腹面部之间界定空洞部。在上述最终级静叶片的腹面部形成有与空洞部连通的狭缝。并且,上述最终级静叶片包括分割板,该分割板将空洞部分割成最终级贯通孔和与狭缝连通的湿分除去流路。
根据上述(14)记载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最终级静叶片构成作为由板状的腹面部和在与腹面部之间界定空洞部的板状的背面部构成的所谓金属板静叶片。这样的金属板静叶片与以往的铸造制的静叶片相比热容量小,因此通过使蒸汽流向最终级贯通孔,对于最终级静叶片能够得到高的加热效果。
另外,根据上述(14)记载的实施方式,由于在最终级静叶片的腹面部形成与空洞部连通的狭缝,因此能够利用狭缝除去在最终级静叶片的腹面部的表面流动的液滴。而且,最终级静叶片的空洞部由分割板分割成最终级贯通孔和与狭缝连通的湿分除去流路,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利用狭缝除去液滴的情况和对最终级静叶片进行加热的情况这两者。
(15)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4)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在将上述最终级静叶片的背面部中的比喉部位置靠下游侧定义为过冷却背面部的情况下,最终级贯通孔在最终级静叶片的内部以面向过冷却背面部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者的仔细研讨,在沿周向相邻的最终级静叶片间通过的主蒸汽从喉部位置在下游侧膨胀,由此温度下降。即,在最终级静叶片中,液滴最冷凝的部分是最终级静叶片的背面部中的比喉部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因此,根据上述(15)记载的实施方式,以面向液滴最冷凝的部分即过冷却背面部的方式形成最终级贯通孔,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最终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16)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15)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在支承上述第一级静叶片的内侧壁部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级贯通孔连通的环状的第一级环状空间。
液滴的冷凝不仅在第一级静叶片的表面,有时也在壳体的内侧壁部的表面产生。当液滴在壳体的内侧壁部的表面冷凝时,该液滴向下游侧飞散,可能会产生上述的湿润损失或腐蚀。因此,根据上述(15)记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级贯通孔中流动的蒸汽流向第一级环状空间而对内侧壁部进行加热,由此能够抑制在内侧壁部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17)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16)中任一项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一级静叶片形成为由板状的腹面部和板状的背面部构成的截面中空状,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腹面部之间界定空洞部。
根据上述(17)记载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构成作为由板状的腹面部和在与腹面部之间界定空洞部的板状的背面部构成的所谓金属板静叶片。这样的金属板静叶片与以往的铸造制的静叶片相比热容量小,因此通过使蒸汽流向第一级贯通孔,能够对于第一级静叶片得到高的加热效果。
(18)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以上述(17)记载的蒸汽涡轮为基础,其中,上述第一级静叶片包括分割板,该分割板将空洞部分割成第一级贯通孔和第一级贯通孔以外的空间。并且,在将上述第一级静叶片的背面部中的比喉部位置靠下游侧定义为过冷却背面部的情况下,第一级贯通孔在第一级静叶片的内部以面向上述过冷却背面部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者的仔细研讨,在沿周向相邻的第一级静叶片间通过的主蒸汽从喉部位置在下游侧膨胀,由此温度下降。即,在第一级静叶片中,液滴最冷凝的部分是第一级静叶片的背面部中的比喉部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因此,根据上述(18)记载的实施方式,以面向液滴最冷凝的部分即过冷却背面部的方式形成第一级贯通孔,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第一级静叶片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通过仅形成沿径向贯通第一级静叶片的第一级贯通孔的简单的结构,能够防止湿润损失或腐蚀的蒸汽涡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蒸汽涡轮设备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湿区域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中,在第二腔室中流动的泄漏蒸汽量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最终级静叶片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第一级静叶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若干的实施方式。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而记载或附图所示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的意思,只不过为说明例。
例如,“在某方向上”、“沿着某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轴”等的表示相对性的或绝对性的配置的表达不仅严格地表示这样的配置,而且也表示具有公差或能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而相对性地位移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及“均质”等的表示事物相等的状态的表达不仅严格地表示相等的状态,而且也表示存在公差或能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的状态。
例如,表示四边形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形状的表达不仅表示在几何学上严格的意义下的四边形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形状,而且也表示在能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备有”、“具有”、“具备”、“包含”或“有”一构成要素这样的表达并不是将其他的构成要素的存在排除在外的排他性的表达。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结构标注相同标号而有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蒸汽涡轮设备的整体构成图。在图1中,蒸汽涡轮设备1具备锅炉2、蒸汽涡轮装置3、发电机4、凝汽器5、供水泵6。
在图1所示的蒸汽涡轮设备1中,在锅炉2中生成的蒸汽S1经由蒸汽供给管7a向蒸汽涡轮装置3供给。供给到蒸汽涡轮装置3的蒸汽S在驱动了蒸汽涡轮装置3之后,经由凝汽供给管7b向凝汽器5供给。并且,在凝汽器5中冷凝的冷凝水由供水泵6加压,由此经由锅炉水供给管7c作为锅炉水向锅炉2供给。
另外,通过上述的蒸汽涡轮装置3来驱动发电机4。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概略剖视图。在图2~9中,(a)是表示蒸汽涡轮的整体的概略剖视图,(b)是将第一级静叶片放大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9中,为了便于作图,相对于轴线RA而仅图示一方侧(上方侧),但是相对于轴线RA的另一方侧(下方侧)也同样地构成。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10相当于例如上述的蒸汽涡轮设备1中的蒸汽涡轮装置3。
如图2~9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10具备:绕轴线RA旋转的转子12;将转子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的壳体20;包括固定在壳体20的内侧壁部22上的第一级静叶片42及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下游侧固定于转子12的第一级动叶片44的第一级40。
壳体20包括:在与转子12之间界定内侧空间70的内侧壁部22;及在与内侧壁部22之间界定后述的外侧空间80的外侧壁部24。该内侧空间70是导入到蒸汽涡轮10的蒸汽以高速流动的空间。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以从内侧壁部22朝向转子12横穿内侧空间70的方式沿转子12的径向延伸。而且,上述的第一级动叶片44以从转子12朝向内侧壁部22横穿内侧空间70的方式沿转子12的径向延伸。
另外,在图2~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蒸汽涡轮10从其下游侧依次具有30A、30B、30C、30D及30E这5个级。各个级30A~30E具有固定于内侧壁部22的静叶片32a~32e和固定于转子12的动叶片34a~34e。静叶片32a~32e分别沿着转子12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而且,动叶片34a~34e分别沿转子12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并且,在图2~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比最终级30A靠上游侧高一级的级30B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级40。而且,级30B的静叶片32b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级静叶片42。在图7、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比最终级30A靠上游侧为两级的量的级30C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级40。而且,级30C的静叶片32c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级静叶片42。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最终级30A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级40。而且,级30A的静叶片32a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级静叶片42。
另外,在图2~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转子12具有在与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第一腔室46。第一腔室46具有遍及转子12的整周地延伸的环形状。而且,该第一腔室46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上游侧与内侧空间70连通。因此,成为在内侧空间70中流动的蒸汽的一部分向第一腔室46泄漏的结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10中,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具有与第一腔室46连通并沿径向(与轴线RA大致正交的方向)贯通第一级静叶片42的第一级贯通孔50。并且,经由第一级贯通孔50的入口开口50a从第一腔室46导入的蒸汽流过第一级贯通孔50。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10中,其第一级静叶片42构成为经由入口开口50a从第一腔室46导入的蒸汽在第一级贯通孔50中朝向径向外侧流动。第一腔室46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上游侧与内侧空间70连通,因此将比通过第一级静叶片42而膨胀的主蒸汽的温度高温的蒸汽向第一级贯通孔50导入。向第一级贯通孔50导入的蒸汽的温度相对于通过第一级静叶片42而膨胀的主蒸汽的温度而高出10~30℃左右。该蒸汽的温度虽然是为了使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表面附着的液滴蒸发而不充分的温度,但是为可充分防止液滴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表面冷凝的温度。
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仅形成沿径向贯通第一级静叶片42的第一级贯通孔50的简单的结构,从而对第一级静叶片42进行加热,减少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由此能够防止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下游侧的区域的湿润损失或腐蚀的发生。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8所示,上述的第一级40位于蒸汽涡轮10的最终级30A的上游侧处。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减少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能够有效地防止处于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下游侧的区域的最终级30A的湿润损失或腐蚀。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湿区域的图。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蒸汽涡轮10中,上述的第一级40位于比在内侧空间70中流动的主蒸汽从干蒸汽向湿蒸汽变化的变化位置靠下游侧的区域即湿区域Rw,且在湿区域Rw存在多个级30A、30B的情况下,是湿区域Rw中的位于最上游侧的级30B。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从级30B与级30C之间的位置从干区域Rd进入湿区域Rw。而且,根据蒸汽涡轮10,从干区域Rd进入湿区域Rw的位置也可以从级30C与级30D之间的位置从干区域Rd进入湿区域Rw,还可以从级30D与级30E之间的位置从干区域Rd进入湿区域Rw,没有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干区域Rd是指在此流动的主蒸汽的湿度小于规定值(例如3~4%)的区域,湿区域Rw是指在此流动的主蒸汽的湿度为规定值(例如3~4%)以上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减少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下游侧的区域的湿润损失或腐蚀。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包括从内侧壁部22朝向转子12延伸的静叶片主体部43和在静叶片主体部43的前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分隔板45。并且,上述的入口开口50a形成于分隔板45。
通常,静叶片在其静叶片主体部的前端部具有将主蒸汽流动的内侧空间70与作为形成于转子12的凹状的空间的腔室分隔的环状的分隔板。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分隔板45形成入口开口50a,由此经由该入口开口50a能够从第一腔室46向第一级贯通孔50导入蒸汽。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上述的分隔板45包括将分隔板45与转子12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47。并且,上述的入口开口50a形成于第一密封部47的下游侧,或者形成于在转子12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第一密封部47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图2、4~6、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板45沿着转子12的轴线方向而形成为宽幅。并且,第一密封部47构成作为在分隔板45的外周面45a的上游端部形成的上游侧密封部47A,入口开口50a形成在第一密封部47(上游侧密封部47A)的下游侧处。并且,上游侧密封部47A将与转子12中的形成于支承动叶片34c的转子盘部14上的封固面14a之间密封。
另外,在图3、7、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板45沿转子12的径向具有长度方向。并且,第一密封部47在分隔板45的外周面45a处,作为在与第一腔室46的底面部16相对的位置形成的底面侧密封部47B而构成。并且,入口开口50a形成于在转子12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第一密封部47(底面侧密封部47B)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并且,底面侧密封部47B将与第一腔室46的底面部16之间密封。
在蒸汽涡轮10中,为了防止在内侧空间70中流动的主蒸汽向腔室的泄漏,有时形成将分隔板45与转子12之间密封的密封部。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构成为将通过了第一密封部47的至少一部分的泄漏蒸汽向第一级贯通孔50导入,由此能够防止大量的泄漏蒸汽向第一级贯通孔50的流入,并对第一级静叶片42进行加热。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分隔板45在比第一密封部47靠下游侧处,还包含将分隔板45与转子12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部48。并且,上述的入口开口50a形成在比第二密封部48靠上游侧处,或者形成于在转子12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第二密封部48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48构成作为在分隔板45的外周面45a的下游端部形成的下游侧密封部48A,入口开口50a形成在比第二密封部48(下游侧密封部48A)靠上游侧处。并且,下游侧密封部48A将与转子12内的形成于支承动叶片34b的转子盘部14B上的封固面15b之间密封。
另外,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未图示,但是第二密封部48在分隔板45的外周面45a处,形成在与第一腔室46的底面部16相对的位置,也可以构成作为将与第一腔室46的底面部16之间密封的底面侧第二密封部(未图示)。并且,入口开口50a也可以形成于在转子12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该底面侧第二密封部(未图示)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第一密封部47之外,通过形成第二密封部48,能够减少在内侧空间70中流动的主蒸汽经由第一腔室46向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下游侧泄漏的蒸汽量。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上述的壳体20还包括将形成在内侧空间70的外周侧的外侧空间80与内侧壁部22之间进行界定的外侧壁部24。上述的外侧空间80形成于在转子12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第一级静叶片42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并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下游侧与内侧空间70连通。并且,在上述的第一级贯通孔50中流动的蒸汽从第一级贯通孔50的出口开口50b向外侧空间80排出。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第一级静叶片42的内侧壁部22形成有与第一级贯通孔50的出口开口50b连通的壁部侧贯通孔52。并且,在第一级贯通孔50中流动的蒸汽从第一级贯通孔50的出口开口50b经由壁部侧贯通孔52向外侧空间80排出。
在蒸汽涡轮10中,有时在内侧空间70的外周侧形成外侧空间80。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在第一级贯通孔50中流动的蒸汽从第一级贯通孔50的出口开口50b向外侧空间80排出,能够从第一腔室46向第一级贯通孔50持续导入蒸汽。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8所示,上述的蒸汽涡轮10还具备第二级60,该第二级60包括固定于内侧壁部22的第二级静叶片62及在第二级静叶片62的下游侧固定于转子12的第二级动叶片64,并且该第二级60位于比第一级40靠下游侧处。上述的转子12具有第二腔室66,该第二腔室66是形成在与第二级静叶片62相对的部分的凹状的腔室,并且该第二腔室66在第二级静叶片62的上游侧与内侧空间70连通。该第二腔室66遍及转子12的整周而形成为环状。上述的第二级静叶片62具有与第二腔室66连通并将第二级静叶片62沿径向贯通的第二级贯通孔54。并且,上述的蒸汽涡轮10还具备将第一级贯通孔50与第二级贯通孔54连接的连接通路56,并且流过第一级贯通孔50的蒸汽在连接通路56及第二级贯通孔54中流动,从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向第二腔室66排出。
在图5、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最终级30A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级60。另一方面,在图7、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比最终级30A靠上游侧为一级的量的级30B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级60。
另外,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第二级静叶片62的内侧壁部22形成有与第一级贯通孔50的出口开口50b连通的壁部侧贯通孔52。而且,在支承第二级静叶片62的内侧壁部22形成有与第二级贯通孔54连通的第二壁部侧贯通孔58。并且,连接通路56由将壁部侧贯通孔52与第二壁部侧贯通孔58连通并配置于外侧空间80的连接管路56构成。
另一方面,在图6~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通路56由形成在内侧壁部22的内部的贯通孔56B构成。
对第一级静叶片42进行了加热之后的蒸汽的温度比对于第一级动叶片44作功且在第二级静叶片62中通过而膨胀的主蒸汽的温度高,具有足以防止液滴在第二级静叶片62的表面冷凝的温度。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将对第一级静叶片42进行了加热之后的蒸汽向第二级贯通孔54导入,由此对第二级静叶片62进行加热,能够减少在第二级静叶片62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另外,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如以下说明所述,也能够减少内侧空间70中的从第二级静叶片62的上游侧向第二腔室66流入的泄漏流量。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中在第二腔室中流动的泄漏蒸汽量的图。
如图11所示,从第二腔室66向内侧空间70中的第二级静叶片62的下游侧流出的蒸汽流量Q2成为从内侧空间70中的第二级静叶片62的上游侧向第二腔室66流入的泄漏流量Q1与在第二级贯通孔54中流动而向第二腔室66排出的蒸汽流量Q3相加后的流量(Q2=Q1+Q3)。在此,Q2根据第二腔室66内的压力P3与内侧空间70中的第二级静叶片62的下游侧的压力P2的差压(ΔP=P3-P2)来决定,但是即使蒸汽从第二级贯通孔54向第二腔室66流入而该压力差ΔP也不会较大地变化。因此,将在第二级贯通孔54中流动的蒸汽向第二腔室66排出,相应地能够减少从内侧空间70中的第二级静叶片62的上游侧向第二腔室66流入的泄漏流量Q1。而且,例如,通过在第二级静叶片62的分隔板65与转子12之间设置密封部,也能够适当地管理上述的Q2。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8所示,上述的第一级40与第二级60为连续的级。即,第一级40位于比第二级60靠上游侧为一级的量。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能够利用一个蒸汽路径将第一级40的静叶片42和在第一级40的下游侧连续设置的第二级60的静叶片62加热。
另外,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未图示,但是第一级40也可以位于比第二级60靠上游侧为两级的量以上。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将上述的第一级贯通孔50的入口开口50a的面积设为A1、将连接通路56的流路面积设为A2、将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的面积设为A3的情况下,A3>A1、A2。即,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的面积A3大于第一级贯通孔50的入口开口50a的面积A1及连接通路56的流路面积A2。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级贯通孔50从其入口开口50a至出口开口50b也可以具有相同面积。而且,连接通路56也可以遍及其全长而具有相同流路面积。而且,第二级贯通孔54也可以从其入口开口54a至出口开口54b具有相同面积。而且,壁部侧贯通孔52也可以遍及其全长而具有与第一级贯通孔50相同的面积。第二壁部侧贯通孔58也可以遍及其全长而具有与连接通路56的流路面积相同的面积。
从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排出的蒸汽量主要由第一级贯通孔50的入口开口50a的面积A1或连接通路56的流路面积A2来规定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的面积A3比第一级贯通孔50的入口开口50a的面积A1及连接通路56的流路面积A2大。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能够防止从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向第二腔室66排出的蒸汽的流速变得过大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从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排出的蒸汽而在第二腔室66的壁面(转子12的外周面)产生腐蚀的情况。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的图。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a)所示,上述的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在沿转子12的轴线方向的剖视观察下,朝向第二腔室66的底面部18的最深部18P开口。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静叶片62包括从内侧壁部22朝向转子12延伸的静叶片主体部63和在静叶片主体部63的前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分隔板65。并且,上述的出口开口54b形成于分隔板65的外周面65a。
另外,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出口开口54b构成为,通过出口开口54b的中心位置且沿着第二级贯通孔54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而延伸的延长线L1通过第二腔室66的底面部18中的与转子12的中心线的距离最短的最深部18P的附近(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最深部18P的中心)。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延长从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排出的蒸汽至与第二腔室66的底面部18碰撞为止的距离,能够防止由于从出口开口54b排出的蒸汽而在第二腔室66的底面部18(转子12的外周面)产生腐蚀的情况。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的(b)所示,上述的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朝向转子12的旋转方向R的下游侧开口。
图12的(b)是沿着转子12的轴线方向视觉辨认转子12及第二级静叶片62的分隔板65的图,示出转子12左旋(逆时针)旋转的状态。并且,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相对于通过转子12的旋转中心(未图示)的半径方向线L2而朝向纸面左侧开口。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延长从第二级贯通孔54的出口开口54b排出的蒸汽至与第二腔室66的底面部18碰撞为止的相对距离(时间),能够防止由于从出口开口54b排出的蒸汽而在第二腔室66的底面部18(转子12的外周面)产生腐蚀的情况。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上述的第一级40位于比蒸汽涡轮10的最终级30A靠上游侧处。最终级30A包括固定于内侧壁部22的最终级静叶片32a及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下游侧固定于转子12的最终级动叶片34a。转子12具有最终级腔室86,该最终级腔室86是形成在与最终级静叶片32a相对的部分的凹状的腔室,且该最终级腔室86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上游侧与内侧空间70连通。最终级静叶片32a具有与最终级腔室86连通并沿径向贯通最终级静叶片32a的最终级贯通孔90。并且,从最终级腔室86的入口开口90a导入的蒸汽在最终级贯通孔90中流动。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最终级静叶片32a包括从内侧壁部22朝向转子12延伸的静叶片主体部93和在静叶片主体部93的前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分隔板95。并且,上述的出口开口90a形成于分隔板95的外周面95a。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最终级静叶片32a(静叶片主体部93)的内侧壁部22的内部形成有与最终级贯通孔90连通的环状的最终级环状空间97。通过向该最终级环状空间97导入蒸汽而将内侧壁部22的表面加热,能够防止液滴在内侧壁部22的表面冷凝的情况。并且,在最终级贯通孔90中流动而流入最终级环状空间97的蒸汽经由外侧贯通孔99向排气室100排出。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对第一级静叶片42进行加热产生的能够防止比第一级静叶片42靠下游侧的区域中的湿润损失或腐蚀的效果之外,利用从最终级腔室86向最终级贯通孔90导入的蒸汽对最终级静叶片32a进行加热,由此减少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从而能够防止最终级动叶片34a中的湿润损失或腐蚀的产生。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最终级静叶片的剖视图。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上述的最终级静叶片32a(图8的静叶片主体部93或图9的静叶片主体部43)形成为由板状的腹面部93a和在与腹面部93a之间界定空洞部96的板状的背面部93b构成的截面中空状。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腹面部93a形成有与空洞部96连通的狭缝93s(参照图8及图9)。并且,最终级静叶片32a包括分割板98,该分割板98将空洞部96分割成最终级贯通孔90和与狭缝93s连通的湿分除去流路94。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最终级静叶片32a构成作为由板状的腹面部93a和在与腹面部93a之间界定空洞部96的板状的背面部93b构成的所谓金属板静叶片。这样的金属板静叶片与以往的铸造制的静叶片相比热容量小,因此通过使蒸汽流向最终级贯通孔90而对于最终级静叶片32a能够得到高的加热效果。
另外,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腹面部93a形成有与空洞部96连通的狭缝93s,因此利用狭缝93s能够除去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腹面部93a的表面流动的液滴。而且,最终级静叶片32a的空洞部96被分割板98分割成最终级贯通孔90和与狭缝93s连通的湿分除去流路94,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利用狭缝93s除去液滴的情况和对最终级静叶片32a进行加热的情况这两者。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将上述的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背面部93b中的比喉部S的位置靠下游侧定义为过冷却背面部93b1的情况下,最终级贯通孔90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内部以面向过冷却背面部93b1的方式形成。
在此,喉部S是指形成沿周向相邻的一对最终级静叶片32a、32a之间的最小距离的部分,是从一方的最终级静叶片32a的后缘93c向另一方的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背面部93b引出垂线的位置。
另外,最终级贯通孔90可以面向过冷却背面部93b1的全长,也可以面向过冷却背面部93b1的全长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者的仔细研讨,在沿周向相邻的最终级静叶片32a、32a之间通过的主蒸汽从喉部S的位置在下游侧膨胀,由此温度下降。即,在最终级静叶片32a中,液滴最冷凝的部分是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背面部93b中的比喉部S的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以面向液滴最冷凝的部分即过冷却背面部93b1的方式形成最终级贯通孔90,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最终级静叶片32a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支承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的内侧壁部22的内部形成与第一级贯通孔50连通的环状的第一级环状空间57。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级环状空间57形成于在转子12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有第一级静叶片42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并且,在第一级贯通孔50中流动而流入第一级环状空间57的蒸汽经由外侧贯通孔59向排气室100排出。
液滴的冷凝不仅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表面,而且有时在壳体20的内侧壁部22的表面也会产生。当液滴在壳体20的内侧壁部22的表面冷凝时,该液滴向下游侧飞散,可能会产生上述的湿润损失或腐蚀。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使在第一级贯通孔50中流动的蒸汽流向第一级环状空间57而对内侧壁部22进行加热,由此能够抑制在内侧壁部22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汽涡轮的第一级静叶片的剖视图。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形成为由板状的腹面部43a和在与腹面部43a之间界定空洞部106的板状的背面部43b构成的截面中空状。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图2~图9的静叶片主体部43)构成作为由板状的腹面部43b和在与腹面部之间界定空洞部的板状的背面部43b构成的所谓金属板静叶片。这样的金属板静叶片与以往的铸造制的静叶片相比热容量小,因此通过使蒸汽流向第一级贯通孔50而对于第一级静叶片42能够得到高的加热效果。
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上述的第一级静叶片42包括分割板108,该分割板108分割成第一级贯通孔50和第一级贯通孔50以外的空间51。并且,在将第一级静叶片42的背面部43b中的比喉部S的位置靠下游侧定义为过冷却背面部43b1的情况下,第一级贯通孔50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内部以面向过冷却背面部43b1的方式形成。
在此,喉部S是指形成沿周向相邻的一对第一级静叶片42、42之间的最小距离的部分,是从一方的第一级静叶片42的后缘43c相对于另一方的第一级静叶片42的背面部43b引出垂线的位置。
另外,第一级贯通孔50可以面向过冷却背面部43b1的全长,也可以面向过冷却背面部43b1的全长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者的仔细研讨,在沿周向相邻的第一级静叶片42间通过的主蒸汽从喉部S的位置在下游侧膨胀,由此温度下降。即,在第一级静叶片42中,液滴最冷凝的部分是第一级静叶片42的背面部43b中的比喉部S的位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因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以面向液滴最冷凝的部分即过冷却背面部43b1的方式形成第一级贯通孔50,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第一级静叶片42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的方式,能够进行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
标号说明
1 蒸汽涡轮设备
2 锅炉
3 蒸汽涡轮装置
4 发电机
5 凝汽器
6 供水泵
7a 蒸汽供给管
7b 凝汽供给管
7c 锅炉水供给管
10 蒸汽涡轮
12 转子
14A、14B 转子盘部
14a、15b 封固面
16、18 底面部
18P 最深部
20 壳体
22 内侧壁部
24 外侧壁部
30A~30E 级
32a~32e 静叶片
34a~34e 动叶片
40 第一级
42 第一级静叶片
43、63、93 静叶片主体部
44 第一级动叶片
45、65、95 分隔板
45a、65a、95a 外周面
46 第一腔室
47 第一密封部
47A 上游侧密封部
47B 底面侧密封部
48 第二密封部
48A 下游侧密封部
50 第一级贯通孔
50a 入口开口
50b 出口开口
51 第一级贯通孔以外的空间
52 壁部侧贯通孔
54 第二级贯通孔
54a 入口开口
54b 出口开口
56 连接通路
56A 连接管路
56B 贯通孔
57 第一级环状空间
58 第二壁部侧贯通孔
59、99 外侧贯通孔
60 第二级
62 第二级静叶片
64 第二级动叶片
66 第二腔室
70 内侧空间
80 外侧空间
86 最终级腔室
90 最终级贯通孔
93s 狭缝
94 湿分除去流路
96、106 空洞部
97 最终级环状空间
98、108 分割板
100 排气室。

Claims (18)

1.一种蒸汽涡轮,具备:
转子,绕轴线旋转;
壳体,将所述转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及
第一级,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部的第一级静叶片及在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下游侧固定于所述转子的第一级动叶片,
所述转子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是在与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在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上游侧与在所述内侧壁部和所述转子之间界定的内侧空间连通,
所述第一级静叶片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并沿径向贯通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第一级贯通孔,
经由所述第一级贯通孔的入口开口而从所述第一腔室导入的蒸汽在所述第一级贯通孔中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一级位于所述蒸汽涡轮的最终级的上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一级是如下的级:位于作为相比在所述内侧空间中流动的主蒸汽从干蒸汽向湿蒸汽变化的变化位置靠下游侧的区域的湿区域,且在所述湿区域存在多个级的情况下位于所述湿区域中的最上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一级静叶片包括从所述内侧壁部朝向所述转子延伸的静叶片主体部和在所述静叶片主体部的前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分隔板,
所述入口开口形成于所述分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分隔板包括将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转子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
所述入口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游侧,或者形成于在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分隔板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游侧还包括将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转子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部,
所述入口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上游侧,或者形成于在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壳体还包括外侧壁部,在所述外侧壁部与所述内侧壁部之间界定形成在所述内侧空间的外周侧的外侧空间,
所述外侧空间形成于在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上与形成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下游侧与所述内侧空间连通,
在所述第一级贯通孔中流动的蒸汽从所述第一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向所述外侧空间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蒸汽涡轮还具备第二级,所述第二级包括固定于所述内侧壁部的第二级静叶片及在所述第二级静叶片的下游侧固定于所述转子的第二级动叶片,所述第二级位于所述第一级的下游侧,
所述转子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是在与所述第二级静叶片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二级静叶片的上游侧与所述内侧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级静叶片具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并沿径向贯通所述第二级静叶片的第二级贯通孔,
所述蒸汽涡轮还具备将所述第一级贯通孔与所述第二级贯通孔连接的连接通路,
流过所述第一级贯通孔的所述蒸汽在所述连接通路及所述第二级贯通孔中流动,从所述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向所述第二腔室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一级与所述第二级是连续的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在将所述第一级贯通孔的入口开口的面积设为A1、将所述连接通路的流路面积设为A2、将所述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的面积设为A3的情况下,A3>A1、A2。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在沿着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的剖视观察下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面部的最深部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二级贯通孔的出口开口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一级位于所述蒸汽涡轮的最终级的上游侧,
所述最终级包括固定于所述内侧壁部的最终级静叶片、及在所述最终级静叶片的下游侧固定于所述转子的最终级动叶片,
所述转子具有最终级腔室,所述最终级腔室是在与所述最终级静叶片相对的部分形成的凹状的腔室,所述最终级腔室在所述最终级静叶片的上游侧与所述内侧空间连通,
所述最终级静叶片具有与所述最终级腔室连通并沿径向贯通所述最终级静叶片的最终级贯通孔,
从所述最终级腔室的入口开口导入的蒸汽在所述最终级贯通孔中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最终级静叶片形成为由板状的腹面部和板状的背面部构成的截面中空状,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腹面部之间界定空洞部,
在所述最终级静叶片的腹面部形成有与所述空洞部连通的狭缝,
所述最终级静叶片包括分割板,该分割板将所述空洞部分割成所述最终级贯通孔和与所述狭缝连通的湿分除去流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在将所述最终级静叶片的背面部中的比喉部位置靠下游侧定义为过冷却背面部的情况下,
所述最终级贯通孔在所述最终级静叶片的内部以面向所述过冷却背面部的方式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在支承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所述内侧壁部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级贯通孔连通的环状的第一级环状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一级静叶片形成为由板状的腹面部和板状的背面部构成的截面中空状,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腹面部之间界定空洞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蒸汽涡轮,其中,
所述第一级静叶片包括分割板,该分割板将所述空洞部分割成所述第一级贯通孔和所述第一级贯通孔以外的空间,
在将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背面部中的比喉部位置靠下游侧定义为过冷却背面部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级贯通孔在所述第一级静叶片的内部以面向所述过冷却背面部的方式形成。
CN201780078077.2A 2017-01-20 2017-12-19 蒸汽涡轮 Active CN110114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8446A JP6797701B2 (ja) 2017-01-20 2017-01-20 蒸気タービン
JP2017-008446 2017-01-20
PCT/JP2017/045430 WO2018135212A1 (ja) 2017-01-20 2017-12-19 蒸気タービ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4555A true CN110114555A (zh) 2019-08-09
CN110114555B CN110114555B (zh) 2021-12-21

Family

ID=62908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077.2A Active CN110114555B (zh) 2017-01-20 2017-12-19 蒸汽涡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8695B2 (zh)
JP (1) JP6797701B2 (zh)
KR (1) KR102243462B1 (zh)
CN (1) CN110114555B (zh)
DE (1) DE112017006877B4 (zh)
WO (1) WO20181352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077A (zh) * 2017-02-10 2019-08-06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蒸汽涡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646B1 (zh) * 1970-07-11 1975-01-20
JPS5458105A (en) * 1977-10-18 1979-05-10 Fuji Electric Co Ltd Device for preventing water drops from occurring on steam turbine
JPS5540237A (en) * 1978-09-13 1980-03-21 Toshiba Corp Geothermal turbine
JPS58155204A (ja) * 1982-03-10 1983-09-14 Toshiba Corp 蒸気タ−ビン
JP2008133825A (ja) * 2006-10-31 2008-06-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静翼及び蒸気タービン
CN102128054A (zh) * 2010-01-12 2011-07-20 株式会社东芝 汽轮机
JP2013036451A (ja) * 2011-08-11 2013-02-21 Hashida Giken Kogyo Kk 蒸気タービン用静翼の製造法
CN103437831A (zh) * 2013-08-28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带有蛇形通道的汽轮机静叶及汽轮机静叶加热除湿装置
JP2014040803A (ja) * 2012-08-23 2014-03-06 Hitachi Ltd 蒸気タービンの静翼構造及び蒸気タービ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11878A (en) * 1935-07-02 1938-03-22 Hermannus Van Tongeren Means for draining moisture from steam in steam turbines
US2291828A (en) * 1940-05-04 1942-08-04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Turbine blading
US2332322A (en) * 1940-11-16 1943-10-19 Gen Electric Elastic fluid turbine arrangement
US2399009A (en) * 1944-07-25 1946-04-23 Gen Electric Elastic fluid turbine
GB1099501A (en) * 1964-05-12 1968-01-17 Merz And Mclellan Service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team turbines
US3697191A (en) * 1971-03-23 1972-10-1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rosion control in a steam turbine by moisture diversion
US3724967A (en) * 1971-10-28 1973-04-0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oisture removal device for a steam turbine
US3923415A (en) * 1974-06-13 1975-12-02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Steam turbine erosion reduction by ultrasonic energy generation
US5112187A (en) * 1990-09-12 1992-05-12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rosion control through reduction of moisture transport by secondary flow
JP3617212B2 (ja) 1996-10-01 2005-02-02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蒸気タービンの静翼ヒーティング方法
US8851844B2 (en) 2007-10-31 2014-10-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tationary blade and steam turbine
JP5546876B2 (ja) * 2009-01-16 2014-07-09 株式会社東芝 蒸気タービン
JP5055451B1 (ja) 2011-03-31 2012-10-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低圧蒸気タービン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646B1 (zh) * 1970-07-11 1975-01-20
JPS5458105A (en) * 1977-10-18 1979-05-10 Fuji Electric Co Ltd Device for preventing water drops from occurring on steam turbine
JPS5540237A (en) * 1978-09-13 1980-03-21 Toshiba Corp Geothermal turbine
JPS58155204A (ja) * 1982-03-10 1983-09-14 Toshiba Corp 蒸気タ−ビン
JP2008133825A (ja) * 2006-10-31 2008-06-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静翼及び蒸気タービン
CN102128054A (zh) * 2010-01-12 2011-07-20 株式会社东芝 汽轮机
JP2013036451A (ja) * 2011-08-11 2013-02-21 Hashida Giken Kogyo Kk 蒸気タービン用静翼の製造法
JP2014040803A (ja) * 2012-08-23 2014-03-06 Hitachi Ltd 蒸気タービンの静翼構造及び蒸気タービン
CN103437831A (zh) * 2013-08-28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带有蛇形通道的汽轮机静叶及汽轮机静叶加热除湿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077A (zh) * 2017-02-10 2019-08-06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蒸汽涡轮
CN110100077B (zh) * 2017-02-10 2022-03-22 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蒸汽涡轮
US11492920B2 (en) 2017-02-10 2022-11-0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Steam turb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6877T5 (de) 2019-10-24
US20200063561A1 (en) 2020-02-27
JP6797701B2 (ja) 2020-12-09
JP2018115633A (ja) 2018-07-26
DE112017006877B4 (de) 2022-12-08
CN110114555B (zh) 2021-12-21
WO2018135212A1 (ja) 2018-07-26
KR20190073578A (ko) 2019-06-26
US11028695B2 (en) 2021-06-08
KR102243462B1 (ko)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94405A (en) Method of modifying a steam turbine
JP5431047B2 (ja) 蒸気タービン
KR960034690A (ko) 폐회로 증기 냉각 버켓
KR20160037093A (ko) 가스 터빈의 터빈 블레이드를 위한 냉각 기구
ITUB20155317A1 (it) Impianto e processo geotermico a ciclo binario ORC
RU2670650C2 (ru) Лопатка турбины
CN110114555A (zh) 蒸汽涡轮
JP2004124751A (ja) 蒸気タービンの湿分分離装置
CN106661951B (zh) 静叶片单元及汽轮机
JPH022441B2 (zh)
CN1573018B (zh) 蒸汽涡轮机
JP2012107611A (ja)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JP2013148039A (ja) 蒸気タービン
CN105888750A (zh) 蒸汽涡轮扩散器配置
JPH10331604A (ja)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JP2015048716A (ja) 蒸気タービン
JP2013124561A (ja) 蒸気タービン
CN105874293B (zh) 凝汽器和涡轮设备
CN105612314A (zh) 蒸汽轮机
JP2014009694A (ja) 軸流タービン用の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100077A (zh) 蒸汽涡轮
KR102040424B1 (ko) 시일 장치
JP5818557B2 (ja)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RU2614316C1 (ru) Последняя ступень паровой турбины
JP2012241607A (ja) 蒸気タービ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