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3405A -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3405A
CN110113405A CN201910352265.0A CN201910352265A CN110113405A CN 110113405 A CN110113405 A CN 110113405A CN 201910352265 A CN201910352265 A CN 201910352265A CN 110113405 A CN110113405 A CN 110113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e
terminal
student
teacher
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22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3405B (zh
Inventor
章路平
章俊
张金龙
陈亚洲
赵豪
袁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ue Ha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ue Ha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ue Ha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ue Ha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22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3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3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3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4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individual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学生终端创建问帖,并将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教师终端自动从文件服务下载问帖;教师终端对问帖进行管理,管理包括对所有的问帖进行排序或/和开放问帖;当开放问帖时,所有学生终端均通过文件服务接收问帖,并对问帖进行编辑;将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本发明学生终端提出问题,以问帖形式发出,然后其他学生终端可以对问帖进行解答,从而实现学生间的互动。

Description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产品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场景中,现有的网络教学主要以远程教学为主,即老师远程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们,这种方式不受地点的约束,各个地方的学生均可连入老师终端提供的地址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方式没有互动性,与现有的传统教学区别不大,也有相关互动教学的报道,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采用电子教学的传统互动方式,即虽然采用了电子教学方式,但是师生互动仍然是举手或点名的问答式,学生间的互动也是投票和抢答式的弱互动,与传统教学相比换汤不换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学生终端创建问帖,并将所述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
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所述教师终端自动从文件服务下载所述问帖;
教师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管理,所述管理包括对所有的问帖进行排序或/和开放所述问帖;
当开放所述问帖时,所有学生终端均通过文件服务接收所述问帖,并对所述问帖进行编辑;
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服务部署于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中,所述篮子子系统通过局域网与教师终端以及学生终端进行交互,所述IDC子系统通过外网与教师终端以及学生终端进行交互;
将所述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包括:
学生终端通过局域网将所述问帖保存于篮子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或/和通过外网将所述问帖保存于IDC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
进一步地,所述教师终端基于socket建立与学生终端的节点通道服务,所述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通过所述节点通道服务保持长连接;
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所述教师终端自动从文件服务下载所述问帖,包括:
所述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
所述教师终端自动接收所述发帖通知并对其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自动从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问帖。
进一步地,教师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管理,包括以下的任一种:
教师终端根据下载问帖的时间对问帖进行排序;
教师终端根据问帖是否被编辑进行排序;以及
教师终端开放部分或所有问帖。
进一步地,当开放所述问帖时,所有学生终端均通过文件服务接收所述问帖,并对所述问帖进行编辑,包括:
教师终端开放所述问帖后,向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发送开放指令;
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开放指令后,将所述文件服务中的问帖发送至所有学生终端,所述所有的学生终端为所有通过节点通道服务与教师终端连接的学生终端,或者所述开放指令对应的学生终端;
学生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领取,并对领取后的问帖进行编辑。
进一步地,学生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领取,并对领取后的问帖进行编辑,包括:
当目标学生终端领取目标问帖时,检测所述目标问帖是否被其他的学生终端领取并编辑过,如果否,则所述目标问帖不能被所述目标学生终端进行领取;如果是,则所述目标学生终端领取所述目标问帖并对所述目标问帖进行编辑;
当目标学生终端领取非目标问帖时,检测所述非目标问帖是否被其他学生终端领取并编辑过,如果是,则所述非目标问帖不能被所述目标学生终端进行领取;如果否,则所述目标学生终端领取所述非目标问帖并对所述非目标问帖进行编辑;
所述目标学生终端为任意与所述教师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连接的学生终端,所述目标问帖为所述目标学生终端发起的问帖;所述编辑为回复。
进一步地,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包括:
编辑问帖的学生终端向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发出编辑完成通知;
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编辑完成通知将编辑后的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并查找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对应的初始发起学生终端;
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以及初始发起学生终端;
当所述编辑后的问帖是由初始发起学生终端进行编辑的,则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不再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初始发起学生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教学方法还包括:
教师终端创建微课录音,并根据所述微课录音发出绑定问帖指令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
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绑定问帖指令将所述微课录音保存至所述文件服务中,同时还将所述微课录音发送至学生终端的问帖界面中。
进一步地,所述教学方法还包括:
教师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目标作业向任意学生终端发起听令,并将所述目标作业保存于文件服务中;
所述任意学生终端接收所述听令,并根据所述听令自动从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目标作业;
所述任意学生终端对所述目标作业进行批改后,将批改后的目标作业保存至文件服务中,并向教师终端发送批改结束通知;
所述教师终端接收所述批改结束通知并自动从所述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批改后的目标作业;
所述任意学生终端为所述目标作业对应的学生终端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学生终端通过笔记本创建问帖;每个学生终端每节课创建的问帖数不超过阈值。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学生终端提出问题,以问帖形式发出,然后其他学生终端可以对问帖进行解答,从而实现学生间的互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以提出问题的问帖形式使得学生终端(代表学生)和学生终端通过教师终端(代表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互动,从而摒弃现有传统教学和电子教学中学生间的弱互动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10、学生终端创建问帖,并将所述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
学生通过学生终端在课堂根据教师授课情况实时创建问帖,问帖主要是针对授课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问帖的创建可以通过笔记本来完成,笔记本类似于草稿纸的存在形式,为了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每节课最多可以创建的问帖不能超过阈值,例如最多可以创建10个问帖。当然,每个问帖中可以提出多个问帖。
笔记本具有以下功能:
1、移动和伸缩:拖动笔记本上方中间的按钮,可以实现笔记本在学生终端的屏幕上位移。拖动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及右下角可以实现宽高比例不变的缩放功能,拉大到一定比例后直接全屏展示。
2、手写绘制:笔记本携带手写绘制功能。提供多种线条类型、常用几何图形及颜色供选择使用。
3、橡皮擦功能:选中了橡皮擦功能后,橡皮擦擦除时,自带碰撞检测笔迹,会擦除相连的一系列笔迹。
4、截图:点击截图按钮,进入图片裁剪界面,供用户选择合适的大小位置,裁剪完了之后,默认显示在笔记本的正中位置,用户可以对裁剪的图片进行移动和拉伸,可以手动取消或者确定,确定之后保存到本地学生终端。
5、屏幕清除:笔记本自动判断当前页面是否有笔迹或者图片,有则显示清除按钮;点击清除按钮,同时给清除提示,防止误触,确定清除即清除所有笔迹和图片,同时将状态保存到本地。
6、发问帖:笔记本可以直接当前页面信息发送到问帖,以供他人查看批阅。
文件服务为部署于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中,所述篮子子系统通过局域网与教师终端以及学生终端进行交互,所述IDC子系统通过外网与教师终端以及学生终端进行交互。因为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学校的实时授课中,因此,局域网一般指校园网,而外网是相对于内网(局域网)而言,一般是指广域网或公网(互联网)。
篮子子系统和IDC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的数据实时或者在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同步,从而使得教师终端或学生终端可以根据网络状态选择合适的文件获取方式,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还设置有用户服务,用于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管理,从而可以为每个用户(可以是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的唯一产品号,也可以是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对应的使用者的名字等)建立对应的文件服务存储地址。
学生终端通过局域网将所述问帖保存于篮子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或/和通过外网将所述问帖保存于IDC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
120、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所述教师终端自动从文件服务下载所述问帖。
节点通道服务由教师终端创建并开启。教师终端基于socket建立与学生终端的节点通道服务,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通过所述节点通道服务保持长连接,这里的长连接是指无论是否通过该节点通道服务实现通讯,该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始终通过节点通道服务保持连接。
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无论教师终端的发帖通知是否被点击,教师终端都会自动解析所述发帖通知(该发帖通知包含根据问帖在文件服务中的地址(这个地址可以是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的具体地址,当然,还也可以在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中的Redis缓存数据库的地址,将问帖先放在Redis缓存数据库中,改善了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以下各步骤存储于文件服务中的内容也均先放到Redis缓存数据库中),自动解析就是得到问帖所在地址)并自动从文件服务中下载该问帖的内容,问帖就会呈现在教师终端的问帖界面中,因此,这种后台操作的方式,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会被这些通知所打扰,也不用手动去下载问帖内容,提高用户体验。
130、教师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管理,所述管理包括对所有的问帖进行排序或/和开放所述问帖。
教师可以对教师终端中的问帖进行管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式的一种或多种:
1、对问帖进行排序:根据问帖发布的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排序方式可以是升序,也可以是降序。根据问帖是否被编辑过进行排序,或者根据是否被编辑过和时间先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序。
这个时间主要以教师终端接收到问帖的时间,问帖是否被编辑则不被考虑,例如,如果问帖1和问帖2被教师终端接收到的时间分别为10:20和10:21,按时间升序(先后)排列为问帖1和问帖2,而如果问帖1后来被编辑,编辑后被教师接收到的时间为10:30,则按时间升序排序为变为问帖2和问帖1。
2、对问帖进行开放。开放的方式可以是对部分问帖进行开放或者全部问帖进行开放,还有开放的方式可以是对部分学生终端和全部学生终端进行开放。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学生终端均是指连接到教师终端提供的节点通道服务的学生终端。因为课堂的实时性并具有时间属性,因此,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开放是指对所有学生终端开放所有的问帖,即教师终端可以开放开关,一键开放所有问帖。
3、对问帖的数量进行限定,为防止学生终端频繁发送问帖,影响正常听讲,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对问帖的总数量进行设置,例如,根据学生数量进行限定,总问帖数不超过总学生数。当然,在过程中,可以对问帖进行删除,例如,进入下一个问帖的讨论时,可以将在前的所有问帖进行删除。而且,还可以是当问帖被编辑后返回到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后,该问帖则在一定时间后自动被删除。
140、当开放所述问帖时,所有学生终端均通过文件服务接收所述问帖,并对所述问帖进行编辑。
教师终端开放所述问帖后,向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发送开放指令;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开放指令后,将所述文件服务中的问帖自动发送至所有学生终端,所述所有的学生终端为所有通过节点通道服务与教师终端连接的学生终端,根据步骤130可以看出,所有的学生终端也可以是教师终端开放的所有学生终端,即在开放指令设置开放人员名单,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将问帖自动发送给对应的学生终端。
学生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领取,并对领取后的问帖进行编辑。
这里的编辑主要是回复或解答,回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问帖进行回复,一种是对他人的问帖进行回复(这里主要是指解答)。无论是哪一种,根据课堂需要,回复最多有两个回合的操作。即某问帖已经被其他人回复过,除了发布问帖的本人能够再次回复(仅能回复一次)外,不能再被另外的学生终端回复。例如,问帖1为学生终端1创建,学生终端2对问帖1进行回复后,学生终端1可以再次对被学生终端2回复的问帖1进行回复,而学生终端3不能再次回复该问帖1,其类似于学生间相互问题的抢答。另外,教师终端可以对所有的问帖进行回复,也可以对所有被回复后的问帖进行再次回复。
具体地,当目标学生终端领取目标问帖时,检测所述目标问帖是否被其他的学生终端领取并编辑过,如果否,则所述目标问帖不能被所述目标学生终端进行领取;如果是,则所述目标学生终端领取所述目标问帖并对所述目标问帖进行编辑。
当目标学生终端领取非目标问帖时,检测所述非目标问帖是否被其他学生终端领取并编辑过,如果是,则所述非目标问帖不能被所述目标学生终端进行领取;如果否,则所述目标学生终端领取所述非目标问帖并对所述非目标问帖进行编辑;
所述目标学生终端为任意与所述教师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连接的学生终端,所述其他学生终端为目标学生终端外的任意学生终端,所述目标问帖为所述目标学生终端发起的问帖。
150、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
被编辑的问帖会回到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即目标问帖要最终回到教师终端和目标学生终端的。
编辑问帖的学生终端向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发出编辑完成通知,即编辑问帖的学生终端编辑完成后,点击发送按键,则学生终端会向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发出编辑完成通知。
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编辑完成通知将编辑后的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并查找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对应的初始发起学生终端,这里的初始发起学生终端,即是问帖的创建学生终端。
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自动发送至教师终端以及初始发起学生终端,该过程为后台操作,对教师终端和初始发起学生终端而言,不需要有任何操作即可完成。
对于教师终端编辑的目标问帖,仅发送给目标学生终端。当所述编辑后的问帖是由初始发起学生终端进行编辑的,则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不再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初始发起学生终端,仅将初始发起学生终端进行编辑的问帖发送给教师终端。
在整个过程中,问帖的创建人以及编辑人都会在问帖的内容中体现,从而有助于教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掌控。
除此之外,教师终端还可以根据情况创建问帖,这个问帖主要是指录制微课,以便学生对小知识点进行学习,而不需要再去一个一个梳理,属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里的录制微课是通过教师终端的话筒完成的,形成微课录音,微课录音可以是提前录制,也可以是课堂中进行录制。
其具体过程是:教师终端创建微课录音,并根据所述微课录音发出绑定问帖指令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绑定问帖指令将所述微课录音保存至所述文件服务中,同时还将所述微课录音自动发送至所有学生终端的问帖界面中,并在学生终端的问帖界面中实现类似于论坛的置顶设置,微课录音不能被学生进行编辑,只能被学生终端读取,当学生终端读取所述微课录音后,学生终端会自动发送读取通知给到教师终端,该读取通知包括学生终端开始读取微课录音的时间和结束读取微课录音的时间,或者开始读取微课录音的时间和结束读取微课录音的时间中的任意一个和读取微课录音的花费时间。
除了问帖的学生间互动外,在本发明中,还包括通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的方式实现互动,这里的作业可以是学生平时提交的电子作业,或者教师终端现场进行的测试,当然作业也适应于上述的问帖,即教师终端指定某个学生终端对问帖进行回答。
其具体过程是:教师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目标作业向任意学生终端发起听令,并将所述目标作业保存于文件服务中;这里的任意学生终端为所述目标作业对应的学生终端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很显然,不能将目标作业发送给其本身提交的学生终端),一般采用指定方式,指定信息包含在听令中。被指定的学生终端接收所述听令后,根据所述听令自动从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目标作业;被指定的学生终端对所述目标作业进行批改后,将批改后的目标作业保存至文件服务中,并向教师终端发送批改结束通知;这个通知可以是隐性的,即教师终端后台收到即可,不会在界面中显示,教师终端接收所述批改结束通知并自动从所述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批改后的目标作业。教师终端获取被批改后的目标作业,可以再次批改或者直接将目标作业发送给其本身提交的学生终端。
在学生终端和教师终端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接收方除非需要点击的指令外,一般都是通过隐性发送方式或者通过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转达形式进行,尽可能减少教师终端或学生终端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学生终端创建问帖,并将所述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
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所述教师终端自动从文件服务下载所述问帖;
教师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管理,所述管理包括对所有的问帖进行排序或/和开放所述问帖;
当开放所述问帖时,所有学生终端均通过文件服务接收所述问帖,并对所述问帖进行编辑;
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服务部署于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中,所述篮子子系统通过局域网与教师终端以及学生终端进行交互,所述IDC子系统通过外网与教师终端以及学生终端进行交互;
将所述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包括:
学生终端通过局域网将所述问帖保存于篮子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或/和通过外网将所述问帖保存于IDC子系统的文件服务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师终端基于socket建立与学生终端的节点通道服务,所述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通过所述节点通道服务保持长连接;
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所述教师终端自动从文件服务下载所述问帖,包括:
所述学生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向教师终端发送发帖通知;
所述教师终端自动接收所述发帖通知并对其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自动从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问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教师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管理,包括以下的任一种:
教师终端根据下载问帖的时间对问帖进行排序;
教师终端根据问帖是否被编辑进行排序;以及
教师终端开放部分或所有问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开放所述问帖时,所有学生终端均通过文件服务接收所述问帖,并对所述问帖进行编辑,包括:
教师终端开放所述问帖后,向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发送开放指令;
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开放指令后,将所述文件服务中的问帖发送至所有学生终端,所述所有的学生终端为所有通过节点通道服务与教师终端连接的学生终端,或者所述开放指令对应的学生终端;
学生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领取,并对领取后的问帖进行编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学生终端对所述问帖进行领取,并对领取后的问帖进行编辑,包括:
当目标学生终端领取目标问帖时,检测所述目标问帖是否被其他的学生终端领取并编辑过,如果否,则所述目标问帖不能被所述目标学生终端进行领取;如果是,则所述目标学生终端领取所述目标问帖并对所述目标问帖进行编辑;
当目标学生终端领取非目标问帖时,检测所述非目标问帖是否被其他学生终端领取并编辑过,如果是,则所述非目标问帖不能被所述目标学生终端进行领取;如果否,则所述目标学生终端领取所述非目标问帖并对所述非目标问帖进行编辑;
所述目标学生终端为任意与所述教师终端通过节点通道服务连接的学生终端,所述目标问帖为所述目标学生终端发起的问帖;所述编辑为回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和对应的学生终端,包括:
编辑问帖的学生终端向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发出编辑完成通知;
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编辑完成通知将编辑后的问帖保存于文件服务中,并查找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对应的初始发起学生终端;
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教师终端以及初始发起学生终端;
当所述编辑后的问帖是由初始发起学生终端进行编辑的,则所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不再将所述编辑后的问帖发送至初始发起学生终端。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方法还包括:
教师终端创建微课录音,并根据所述微课录音发出绑定问帖指令到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
篮子子系统或/和IDC子系统根据所述绑定问帖指令将所述微课录音保存至所述文件服务中,同时还将所述微课录音发送至学生终端的问帖界面中。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方法还包括:
教师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目标作业向任意学生终端发起听令,并将所述目标作业保存于文件服务中;
所述任意学生终端接收所述听令,并根据所述听令自动从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目标作业;
所述任意学生终端对所述目标作业进行批改后,将批改后的目标作业保存至文件服务中,并向教师终端发送批改结束通知;
所述教师终端接收所述批改结束通知并自动从所述文件服务中下载所述批改后的目标作业;
所述任意学生终端为所述目标作业对应的学生终端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学生终端通过笔记本创建问帖;每个学生终端每节课创建的问帖数不超过阈值。
CN201910352265.0A 2019-04-28 2019-04-28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Active CN110113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265.0A CN110113405B (zh) 2019-04-28 2019-04-28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265.0A CN110113405B (zh) 2019-04-28 2019-04-28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3405A true CN110113405A (zh) 2019-08-09
CN110113405B CN110113405B (zh) 2021-05-14

Family

ID=6748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2265.0A Active CN110113405B (zh) 2019-04-28 2019-04-28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34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5223A (zh) * 2022-05-11 2022-06-10 深圳市永兴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考试无人监控即时通讯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7655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北京智慧东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教学答疑的系统
CN102724250A (zh) * 2011-11-07 2012-10-10 李宗诚 互联网idk / ict 技术设计基础
CN104299178A (zh) * 2014-07-11 2015-01-21 北京神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网络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06097810A (zh) * 2016-08-22 2016-11-09 王帅杰 一种数学自主学习系统
CN106157715A (zh) * 2015-04-27 2016-11-23 广州骏颖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CN106373442A (zh) * 2016-11-07 2017-02-01 北海益生源农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上教学管理系统
CN107093155A (zh) * 2017-04-20 2017-08-25 过来人(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慕课教育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方法
CN10715400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龚子豪 一种基于Ajax技术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
CN109409737A (zh) * 2018-10-25 2019-03-01 安徽创见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教学考核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7655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北京智慧东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教学答疑的系统
CN102724250A (zh) * 2011-11-07 2012-10-10 李宗诚 互联网idk / ict 技术设计基础
CN104299178A (zh) * 2014-07-11 2015-01-21 北京神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网络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06157715A (zh) * 2015-04-27 2016-11-23 广州骏颖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CN10715400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龚子豪 一种基于Ajax技术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
CN106097810A (zh) * 2016-08-22 2016-11-09 王帅杰 一种数学自主学习系统
CN106373442A (zh) * 2016-11-07 2017-02-01 北海益生源农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上教学管理系统
CN107093155A (zh) * 2017-04-20 2017-08-25 过来人(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慕课教育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方法
CN109409737A (zh) * 2018-10-25 2019-03-01 安徽创见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教学考核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5223A (zh) * 2022-05-11 2022-06-10 深圳市永兴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考试无人监控即时通讯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3405B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9272A (zh) 交互式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03236196B (zh) 一种可自动分发、收取、批改和统计的电子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07247726A (zh) 适用于多业务场景的智能机器人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177399A (zh) 一种同屏网络连接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EP1502247A2 (en) Structural elements for a collaborative e-learning system
CN103473297A (zh)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多媒体问答系统和方法
CN106126524A (zh)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7293172A (zh) 一种自学用智能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授课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8711127A (zh) 一种家校联动系统和家校联动方法
CN110136032A (zh) 基于课件的课堂交互数据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631501B2 (ja) 議事録作成システム
CN107634994A (zh) 一种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CN110113405A (zh) 增强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CN108924040A (zh) 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0245207A (zh) 一种题库构建方法、题库构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68312A (zh) 信息互动的方法及终端
CN113689126A (zh) 一种考试培训课程智能定制服务平台
CN108711321A (zh)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网络学习系统
JP2004333525A (ja) 双方向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電子講義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0163777A (zh) 一种公益支教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45887A (zh) 重复ip识别方法、装置及智能对讲设备
Grodzins Lipow The future of reference: point‐of‐need reference service: no longer an afterthought
US20040126749A1 (en) Educational method and system by utilizing historical informations
CN110677501B (zh) 基于语音互动的远程教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7958013A (zh) 一种定时更新页面内容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