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2136B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2136B
CN110112136B CN201910417201.4A CN201910417201A CN110112136B CN 110112136 B CN110112136 B CN 110112136B CN 201910417201 A CN201910417201 A CN 201910417201A CN 110112136 B CN110112136 B CN 110112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unneling
electron
diffusio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72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2136A (zh
Inventor
王启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72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2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2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2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9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charge trapping gate insulator, e.g. MNOS-memory transistors
    • H01L29/7926Vertical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having source and drain not i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3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3/35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cell select transistors, e.g. N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堆叠结构;贯穿所述堆叠结构至所述衬底表面的沟道孔,以及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的功能侧墙,所述功能侧墙包括:自沟道孔侧壁向沟道孔内依次堆叠的电子阻挡层、电子捕获层以及隧穿层,还包括扩散阻挡层,所述扩散阻挡层位于所述电子阻挡层与电子捕获层之间和/或电子捕获层与隧穿层之间。所述半导体结构具有较高的保持特性。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闪存(Flash Memory)存储器的发展尤为迅速。闪存存储器的主要特点是在不加电的情况下能长期保持存储的信息,且具有集成度高、存取速度快、易于擦除和重写等优点,因而在微机、自动化控制等多项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闪存存储器的位密度(Bit Density),同时减少位成本(Bit Cost),三维的闪存存储器(3D NAND)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3D NAND存储器包括存储堆叠结构,以及贯穿所述存储堆叠结构的沟道结构。所述沟道结构包括贯穿所述存储堆叠结构的沟道孔、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的功能层以及填充所述沟道孔的沟道介质层。
所述功能层包括自沟道孔侧壁依次堆叠的阻挡层、电子捕获层、隧穿层以及沟道层。
保持特性是评估存储器性能的重要特性。在捕获层,电子容易通过阻挡层隧穿至控制栅极、以及通过隧穿层隧穿到沟道层,从而导致阈值电压Vt降低。因此,隧穿层和阻挡层需要采用高禁带宽度材料,降低电子隧穿几率,从而维持Vt稳定性。现有技术中,所述阻挡层通常为氧化硅层、电子捕获层通常为氮化硅层、隧穿层通常为氧化硅层。但是在实际工艺中,由于电子捕获层的SiN中N含量较高,高温退火过程中,高N层中的N元素会向低N区域扩散,使得阻挡层和隧穿层中掺入N元素,禁带宽度降低,使得电子隧穿几率提高,从而使得器件保持特性降低,存储器的性能下降。
因此,现有存储器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提高半导体结构的保持特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堆叠结构;
贯穿所述堆叠结构至所述衬底表面的沟道孔,以及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的功能侧墙,所述功能侧墙包括:自沟道孔侧壁向沟道孔内依次堆叠的电子阻挡层、电子捕获层以及隧穿层,还包括扩散阻挡层,所述扩散阻挡层位于所述电子阻挡层与电子捕获层之间和/或电子捕获层与隧穿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隧穿层包括第一隧穿层和第二隧穿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隧穿层和第二隧穿层之间也形成有所述扩散阻挡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隧穿层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硅化物和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隧穿层包括氧化硅层。
可选的,所述电荷捕获层的材料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扩散阻挡层用于阻挡N元素扩散。
可选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范围为
Figure BDA000206480782000002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堆叠结构;形成贯穿所述堆叠结构至所述衬底表面的沟道孔;形成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表面的功能侧墙,所述功能侧墙包括自沟道孔侧壁向沟道孔内依次堆叠的电子阻挡层、电子捕获层以及隧穿层,还包括至少位于所述电子阻挡层与电子捕获层之间、电子捕获层与隧穿层之间的扩散阻挡层。
可选的,所述隧穿层包括第一隧穿层和第二隧穿层。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隧穿层和第二隧穿层之间形成所述扩散阻挡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隧穿层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硅化物和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隧穿层包括氧化硅层。
可选的,所述电荷捕获层的材料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扩散阻挡层用于阻挡N元素扩散。
可选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范围为
Figure BDA0002064807820000031
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在所述电子阻挡层与电子捕获层之间和/或电子捕获层与隧穿层之间形成扩散阻挡层,能够避免所述电子捕获层内的原子向所述隧穿层和/或电子阻挡层内扩散,从而避免所述电子阻挡层和/或隧穿层的禁带宽度下降,从而提高存储器的保持特性。
附图说明
图1至图9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半导体结构可以为存储器或者形成存储器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结构。
请参考图1,提供衬底100,所述衬底100具有第一表面11,所述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上形成有堆叠结构110。
所述衬底100可以为单晶硅衬底、Ge衬底、SiGe衬底、SOI或GOI等;根据器件的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半导体材料作为所述衬底100,在此不作限定。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100为单晶硅晶圆。
所述堆叠结构110包括沿垂直衬底100表面方向相互堆叠的绝缘层111和牺牲层112。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111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牺牲层112的材料为氮化硅;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111和牺牲层112的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材料。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堆叠结构110包括交替堆叠的导电层和绝缘层,例如所述导电层可以是控制栅极。
请参考图2,刻蚀所述堆叠结构110,形成贯穿所述堆叠结构110的沟道孔130。
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刻蚀所述堆叠结构110,至半导体衬底100表面。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刻蚀所述堆叠结构的过程中,采用的刻蚀工艺对所述堆叠结构与衬底之间的刻蚀选择比大于100,使得刻蚀堆叠结构110至半导体衬底100表面后能够及时停止刻蚀,避免对衬底100造成过多刻蚀。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沟道孔130的底面位于所述衬底100内,略低于所述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具体的,所述沟道孔130的底面与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之间的距离为50nm~100nm。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沟道孔130底面暴露出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刻蚀形成所述沟道孔130的过程中,未对衬底100造成刻蚀,所以,沟道孔130底部仅暴露出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所述沟道孔130的底面与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之间的距离为0。
请参考图3,在所述沟道孔130底部的衬底100表面形成外延半导体层131。
采用选择性外延工艺,在所述沟道孔130底部的衬底100表面形成外延半导体层131。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延半导体层131的材料为硅。
所述外延半导体层131的顶部高于自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向上的第一层牺牲层112,且低于第二层牺牲层112。
请参考图4,形成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表面的电子阻挡层401,以及覆盖所述电子阻挡层401表面的第一扩散阻挡层402。
所述电子阻挡层401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禁带宽度。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阻挡层401的材料为氧化硅。可以采用沉积或者ISSG氧化工艺形成所述电子阻挡层401。
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工艺形成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由于采用沉积工艺形成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还覆盖所述外延半导体层131的表面,以及堆叠结构110的表面(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的厚度较小,可以为
Figure BDA0002064807820000041
以避免后续在所述沟道孔130内形成其他材料层时的剩余空间的深宽比过大而导致工艺难度提高。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具有较高的致密度,能够阻挡后续形成于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表面的材料层与所述电子阻挡层401之间发生原子扩散。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的材料为氧化铝。采用原子层沉积工艺,能够提高形成的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的致密度,提高扩散阻挡效果。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的材料还可以为氧化锆或氧化钇等致密HK介质层,或者可以为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钇等致密HK介质层中两种以上的复合层结构。
请参考图5,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表面的电子捕获层403。
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原子层沉积工艺形成所述电子捕获层403,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捕获层403的材料为氮化硅。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捕获层403的材料还可以为氮氧化硅与氮化硅的复合层,或者高K介质材料层等禁带宽度低于所述电子阻挡层401且具有电子捕获能力的材料层。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捕获层403内具有较高比例的氮原子,容易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向外扩散。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位于所述电子捕获层403与所述电子阻挡层401之间,能够有效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403内的氮原子向所述电子阻挡层401内扩散,从而避免所述电子阻挡层401由于外部原子进入而导致的禁带宽度下降。
请参考图6,形成覆盖所述捕获层403的隧穿层404,并刻蚀所述沟道孔130底部的各材料层,暴露处所述外延半导体层131的部分表面,所述电子阻挡层401、扩散阻挡层402、电子捕获层403以及隧穿层404作为覆盖所述沟道孔130侧壁的功能侧墙。
所述隧穿层404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复合层、氮氧化硅等具有较高的禁带宽度。
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形成过程还包括:形成覆盖所述功能侧墙以及半导体外延层的沟道层,以及位于所述沟道层表面填充所述沟道孔130的沟道介质层;然后刻蚀所述堆叠结构形成共源极沟槽,沿所述共源极沟槽去除所述牺牲层112,形成位于相邻绝缘层111之间的控制栅结构;以及形成覆盖所述共源极沟槽侧壁的隔离层,填充所述共源极沟槽的共源极线。
请参考图7,为所述功能侧墙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所述功能侧墙包括自沟道孔表面一次堆叠的电子阻挡层401、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电子捕获层403以及隧穿层403。
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能够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403内的原子向所述电子阻挡层401内扩散,从而避免所述电子阻挡层401的禁带宽度降低,能够提高最终形成的存储器的保持特性。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阻挡层401材料为氧化硅,所述电子捕获层403的材料为氮化硅,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能够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403内的氮原子向所述隧穿层403内扩散。
请参考图8,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结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功能侧墙的局部示意图。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除了在所述电子阻挡层401与所述电子捕获层403之间形成第一扩散阻挡层402之外,还包括在所述电子捕获层402与所述隧穿层404之间形成第二扩散阻挡层801。
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801与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具有同样的特性,能够阻挡原子扩散,避免所述电子捕获层402内的原子向所述隧穿层404内扩散而导致的隧穿层404的禁带宽度降低,从而避免电子捕获层402内的电子向外隧穿,提高半导体结构的保持特性。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801可以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402内的N原子扩散进入所述的隧穿层404内。
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801的材料为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钇等致密HK介质层中的至少一种,厚度范围为
Figure BDA0002064807820000061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所述电子捕获层403与所述隧穿层404之间形成扩散阻挡层。
请参考图9,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结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功能侧墙的局部示意图。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隧穿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801表面的第一隧穿层4041、和第二隧穿层4042。可以采用原子层沉积工艺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和第二隧穿层4042。
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的材料为氮氧化硅、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硅化物和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可以调节电荷编程擦除速度,改善器件疲劳特性等功能。
所述的第二隧穿层404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具有较高的禁带宽度,可以作为电荷阻挡等,调节电荷编程擦除速度,并且防止电子捕获层402或者隧穿层内浅能级陷阱中的电子逃逸。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和第二隧穿层4042之间形成第三扩散阻挡层901。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901能够阻挡原子扩散,避免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内的原子向所述第二隧穿层4042内扩散而导致第二隧穿层4042的禁带宽度降低,从而避免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以及电子捕获层402内的电子向外隧穿,提高半导体结构的保持特性。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901可以阻挡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内的N原子扩散进入所述的第二隧穿层4042内。
所述第三扩散阻挡层901的材料为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钇等致密HK介质层中的至少一种,厚度范围为
Figure BDA0002064807820000071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形成的半导体结构。
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100,所述衬底100表面形成有堆叠结构110;贯穿所述堆叠结构110至所述衬底100表面的沟道孔,以及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的功能侧墙,所述功能侧墙包括:自沟道孔侧壁向沟道孔内依次堆叠的电子阻挡层401、电子捕获层403以及隧穿层404,还包括第一扩散阻挡层402,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位于所述电子阻挡层401与电子捕获层403之间。
所述堆叠结构110包括沿垂直衬底100表面方向相互堆叠的绝缘层111和牺牲层112。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111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牺牲层112的材料为氮化硅;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111和牺牲层112的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材料。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堆叠结构110包括交替堆叠的导电层和绝缘层,例如所述导电层可以是控制栅极。
所述沟道孔底部的衬底100表面还形成有半导体外延层131。
所述电子阻挡层401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禁带宽度。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阻挡层401的材料为氧化硅。
该鸡腿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的材料为氧化铝。采用原子层沉积工艺,能够提高形成的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的致密度,提高扩散阻挡效果。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的材料还可以为氧化锆或氧化钇等致密HK介质层。
所述电子捕获层403的材料为氮化硅。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捕获层403的材料还可以为氮氧化硅与氮化硅的复合层,或者高K介质材料层等,具有电子捕获能力的材料层。所述电子捕获层403内具有较高比例的氮原子,容易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向外扩散。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位于所述电子捕获层403与所述电子阻挡层401之间,能够有效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403内的氮原子向所述电子阻挡层401内扩散,从而避免所述电子阻挡层401由于外部原子进入而导致的禁带宽度下降。
所述隧穿层404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复合层、氮氧化硅等具有较高的禁带宽度。
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覆盖所述功能侧墙以及半导体外延层的沟道层,以及位于所述沟道层表面填充所述沟道孔的沟道介质层。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侧墙的电子捕获层403与所述隧穿层404之间还形成有第二扩散阻挡层801(请参考图8),避免所述电子捕获层402内的原子向所述隧穿层404内扩散而导致的隧穿层404的禁带宽度降低,从而避免电子捕获层402内的电子向外隧穿,提高半导体结构的保持特性。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扩散阻挡层801可以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402内的N原子扩散进入所述的隧穿层404内。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侧墙的隧穿层包括第一隧穿层4041和第二隧穿层4042(请参考图9)。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的材料为氮氧化硅、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硅化物和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第二隧穿层404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具有较高的禁带宽度。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和第二隧穿层4042之间还形成有第三扩散阻挡层901,能够阻挡原子扩散,避免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内的原子向所述第二隧穿层4042内扩散而导致第二隧穿层4042的禁带宽度降低,从而避免所述第一隧穿层4041以及电子捕获层402内的电子向外隧穿,提高半导体结构的保持特性。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功能侧墙可以仅包括所述第一扩散阻挡层402、第二扩散阻挡层801以及第三扩散阻挡层901中的一层或两层扩散阻挡层。
所述半导体结构的功能侧墙在高禁带宽度与低禁带宽度之间形成有扩散阻挡层,避免低禁带宽度的材料层内的原子向高禁带宽度材料层内扩散,从而提高了存储器的保持特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堆叠结构;
贯穿所述堆叠结构至所述衬底表面的沟道孔,以及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的功能侧墙,所述功能侧墙包括:自所述沟道孔侧壁向所述沟道孔内依次堆叠的电子阻挡层、电子捕获层以及隧穿层,还包括用于阻挡原子扩散的扩散阻挡层,所述扩散阻挡层位于所述电子阻挡层与所述电子捕获层之间和/或所述电子捕获层与所述隧穿层之间,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材料为高K介质材料,所述扩散阻挡层具有能够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内的原子向所述隧穿层和/或所述电子阻挡层内扩散的致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穿层包括第一隧穿层和第二隧穿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穿层和所述第二隧穿层之间也形成有所述扩散阻挡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穿层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硅化物和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隧穿层包括氧化硅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捕获层的材料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用于阻挡N元素扩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钇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范围为
Figure FDF0000014223650000011
9.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堆叠结构;
形成贯穿所述堆叠结构至所述衬底表面的沟道孔;
形成覆盖所述沟道孔侧壁表面的功能侧墙,所述功能侧墙包括自所述沟道孔侧壁向所述沟道孔内依次堆叠的电子阻挡层、电子捕获层以及隧穿层,还包括至少位于所述电子阻挡层与所述电子捕获层之间、所述电子捕获层与所述隧穿层之间用于阻挡原子扩散的扩散阻挡层,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材料为高K介质材料,所述扩散阻挡层具有能够阻挡所述电子捕获层内的原子向所述隧穿层和/或所述电子阻挡层内扩散的致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穿层包括第一隧穿层和第二隧穿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隧穿层和所述第二隧穿层之间形成所述扩散阻挡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隧穿层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硅化物和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隧穿层包括氧化硅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捕获层的材料包括氮氧化硅层、氮化硅和氧化硅复合层、高K介质复合层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用于阻挡N元素扩散。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锆以及氧化钇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范围为
Figure FDF0000014223650000021
CN201910417201.4A 2019-05-20 2019-05-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ctive CN110112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7201.4A CN110112136B (zh) 2019-05-20 2019-05-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7201.4A CN110112136B (zh) 2019-05-20 2019-05-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2136A CN110112136A (zh) 2019-08-09
CN110112136B true CN110112136B (zh) 2021-12-17

Family

ID=67490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7201.4A Active CN110112136B (zh) 2019-05-20 2019-05-20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2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5601A1 (en) 2019-08-29 2021-03-04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Novel 3d nand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WO2021127974A1 (en) 2019-12-24 2021-07-01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3d nand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11145825B (zh) * 2019-12-31 2021-09-24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存储结构电荷保持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0980B2 (en) * 2013-09-15 2016-01-05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Single-semiconductor-layer channel in a memory opening for a three-dimensional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US9793139B2 (en) * 2015-10-29 2017-10-1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Robust nucleation layers for enhanced fluorine protection and stress reduction in 3D NAND word lines
CN107871744B (zh) * 2017-11-09 2019-03-19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nand串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46474B (zh) * 2018-10-16 2020-07-10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以及形成三维存储器的方法
EP3844813B1 (en) * 2018-11-22 2024-03-27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2136A (zh) 2019-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8539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23111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169643A1 (en) Memory cells and integrated structures
KR101082098B1 (ko) 3차원 구조의 플래시 메모리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11342429B2 (en) Memory first process flow and device
CN109346480B (zh) 三维存储器以及形成三维存储器的方法
EP3571720A1 (en) Memory cells, integrated structures and memory arrays
US20100059808A1 (en) Nonvolatile memories with charge trapping dielectric modified at the edges
CN110112136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KR20030019917A (ko) 메모리 셀, 메모리 셀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47855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050011728A (ko) 불휘발성 반도체 메모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003985B (zh) 存储器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7049189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of devices and for multiple read/write operations
US20070034936A1 (en) Two-transistor memory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P2005524994A (ja) 高結合比浮遊ゲートメモリセル
JP2006237423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TW564552B (en) A trench type stacked gate flash memory and the method to fabricate the same
US1077768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256393B (zh) 存储器结构的形成方法
US20110169069A1 (en) Hto offset and bl trench process for memory device 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US6638822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elf-aligned buried N+ type to diffusion process in ETOX flash cell
US7622373B2 (en) Memory device having implanted oxide to block electron drif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06039B1 (ko)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7696038B1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flash memory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