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67C - 空调器的排放气流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排放气流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967C CN1100967C CN97113244A CN97113244A CN1100967C CN 1100967 C CN1100967 C CN 1100967C CN 97113244 A CN97113244 A CN 97113244A CN 97113244 A CN97113244 A CN 97113244A CN 1100967 C CN1100967 C CN 110096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nditioner
- control
- state
- short d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空调器向室内排放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法,包括:A)确定是否选择了短距离状态,A1)如果选择了短距离状态,将水平叶片固定在朝下的角度,将垂直叶片固定在一个选定的方向,驱动风扇;B)确定是否选择了宽距离状态,B1)如果选择了宽距离状态,左右摆动垂直叶片,以一个上下延伸过水平位置的角度上下摆动水平叶片,驱动风扇;C)确定是否选择了波动状态,C1)如果选择了波动状态,固定垂直叶片,使空气大致向前,以一个在水平位置上方的角度上下摆动水平叶片,驱动风扇;D)确定是否选择了长距离状态,D1)如果选择了长距离状态,将水平叶片固定在一个向上的角度,左右摆动垂直叶片,驱动风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室内空调器的排放气流的控制方法,借此控制经空调器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和速度。
技术背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由一个室内本体1构成,该本体的下部有用若干吸气入口3来抽吸室内空气的吸气格栅件5。本体1的正面上侧有将已换过热的空气(即冷空气或热空气)排到室内的排气出口7。
此外,排气出口7有一些垂直和水平叶片11和9,它们分别用来控制经排气出口7排到室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把本体1固定到一个盖件13上,以构成室内单元理想的外形,并保护装在盖件中的各构件。
盖件13上有用以控制工况(自动、冷却、除湿、送风、加热等)、运行起动/停止、以及经排气出口7排出的空气量和排气方向的操作单元(控制板)15。
另外,如图2所示,在吸气格栅件5的后面设置有过滤件17,该过滤件用以滤除诸如灰尘的杂质以及其他由吸气入口3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漂浮物。将过滤件17设置在热交换器19的上游,根据制冷剂的蒸发潜热,该热交换器与过滤后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热交换器19的上部有一个根据室内电机21的传动而转动的室内风扇23,从而通过吸气入口3抽吸室内空气,同时经排气出口7把已换过热的空气排到室内。
把室内风扇23装在管件25中,用以将空气流引向排气出口7。
在这种结构的空调器中,当用户操纵遥控器或操作单元15选择所需的工况并接通工作按钮时,室内风扇23在室内电机21的带动下转动,使室内空气经吸气入口3吸入本体1。
当吸入到吸气入口3中的灰尘等杂质及其他在室内空气中的漂浮物通过过滤件17时即被除去,过滤后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9时与热交换器19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蒸发潜热换热。
用管道件25向上引导与热交换器19换过热的空气,随后将其经排气出口7排到室内,根据垂直气向叶片11和水平气向叶片9的角度,向左或向右和向上或向下地调节经排气出口7排放的空气方向。
此时,每当装在操作单元15上的用以控制叶片9位置的工作按钮接通时,叶片9就垂直转动,每当该按钮断开时,叶片9就停止转动。
此外,当操作单元15上的用以控制叶片11位置的工作按钮接通时,叶片11连续作水平摆动,再一次接通该按钮时,叶片11的摆动停止。
但是,这种结构的传统空调器存在一个问题,即用户必须通过目测来确定叶片9和11的位置,然后操作按钮探索所需的排放空气的流型,这对用户来讲是很不方便的。另外,根据叶片9和11的角度按固定方向排放空气,这就意味着室内的气流是一定的,气流到不着的地方就不能进行适当的空气调节。
所以就必须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调节叶片9和11的角度,以便对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此外,如果要求增加空气量对室内较远的地方进行空气调节,用户不仅应调节气流方向,还应调节气流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空调器向室内排放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法,该空调器包括:用以吸入室内空气的吸气入口;一个用以与经吸气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一个用以排出在热交换器中热交换过的空气的排气出口;多个可调节的水平叶片和可调节的垂直叶片,用来控制经所述排气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一个控制经所述空气出口排出的空气风量的变速风扇;以及空气流动控制装置,使用户能够选择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区域,用来提供室内区域的选择,包括短距离状态、宽程状态、波动状态和长距离状态,短距离状态是对空调器附近的区域进行空气调节,宽程状态是对空调器附近和远处的宽阔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波动状态是对远离空调器的区域进行空气调节,长距离状态是对远离空调器的宽阔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确定是否选择了短距离状态,A1)如果选择了短距离状态,将水平叶片固定在朝下的角度,将垂直叶片固定在一个选定的方向,驱动风扇;B)确定是否选择了宽距离状态,B1)如果选择了宽距离状态,左右摆动垂直叶片,以一个上下延伸过水平位置的角度上下摆动水平叶片,驱动风扇;C)确定是否选择了波动状态,C1)如果选择了波动状态,固定垂直叶片,使空气大致向前,以一个在水平位置上方的角度上下摆动水平叶片,驱动风扇;D)确定是否选择了长距离状态,D1)如果选择了长距离状态,将水平叶片固定在一个向上的角度,左右摆动垂直叶片,驱动风扇。
附图说明
为了充分理解本发明的特性和目的,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传统空调器室内单元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排放气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4A和4B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空调器的状态选择控制运行过程;
图5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短距离状态的状态选择控制运行过程;
图6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中心/短距离状态的排放空气流的控制过程;
图7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左侧/短距离状态的排放空气流的控制操作过程;
图8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右侧/短距离状态的排放空气流的控制操作过程;
图9A和9B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宽程”状态的排放空气流的控制操作过程;
图10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波动”状态的排放空气流的控制操作过程;
图11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长距离状态的排放空气流的控制操作过程;
图12A-D为表示沿图1的A-A线作的水平空气控制叶片各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3A-E为表示沿图1的B-B线作的垂直空气控制叶片的各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在所有的附图中,为描述简单起见,相同的标号用以表示与图1和2各部件或部位相同或等同的部件或部位,所以省略多余的描述。
如图3所示,电源设备100用以将市用交流电终端(未示出)的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转变成空调运行所需的预定直流电压,并输出直流电压。
运行操作设备102具有若干功能按钮,用户利用这些按钮输入所需的工况(自动,冷却,除湿,送风和加热)、运行的起动/停止、设置温度(Ts)、设定的空气流量(风扇转速)和设定的排放空气的风向。设备102有一个“集中”按钮(后面称作短距离按钮),它用以调节排放空气的方向和流量,使排放空气可以集中供应到最近的地方,即供应到离本体1为近距离的范围内。宽程按钮用以调节排放空气的方向,使排放空气可以平稳地送到整个房间的很宽的范围内。设置的波动按钮用来调节排放空气的方向和流量,使排放空气能够到达离本体1中等距离的宽区域范围内(中远距离区域)。设置一个增速按钮来调节排放空气的方向和流量,使排放空气能够到达远离本体1的远距离区域。
控制设备104是一台微机,它接收电源设备100输出的直流电压以预置空调器,该微机还根据运行操作设备102输入的运行选择信号及运行起动/停止信号控制空调器的所有运行,控制设备104控制垂直叶片11和水平叶片9的方向角以及室内风扇23的转速。
室温检测设备106用以检测室内空气温度(Tr),以便根据运行操作设备102使室内温度达到用户设定的温度(Ts)。
压缩机传动设备108根据用户对运行操作设备102设定的温度(Ts)和室温检测设备106测得的室内温度(Tr)之间的温差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以便可控地驱动压缩机109。
此外,风向控制设备110用以水平、垂直地控制排放空气的方向,从而根据运行操作设备102的按钮操作就可以把通过排气出口7排出的空气供应到短距离区域、室内所有区域、长距离区域或宽区域(中等和长距离区域),其中设备110包括一个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来驱动电机113、以便使水平叶片9可以作上下运动的控制单元112,还包括一个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来驱动马达115的控制单元114,以便使垂直叶片11可以作左右运动。
另外,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用以调节排放空气流量(流速),根据运行操作设备102上的按钮的操作,可以将通过排放出口7排出的空气送到短距离区域、室内所有区域、长距离区域和宽区域(中心和长距离区域)。传动设备116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室内风扇电机21的转速,从而控制了室内风扇23的转速后就完成了空气调节。
根据运行操作设备102输入的按钮信号,显示设备118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显示所选的工况(自动,冷却,除湿,送风和加热)、设定的温度(Ts)和室温(Tr),同时接通和断开显示短距离运行状况的短距离显示灯、显示宽程运行状况的宽距离显示灯、显示波动运行状况的波动显示灯或显示远距离运行状况的远距离显示灯。
现在描述这种结构的空调器的排放空气流控制装置的运行过程。
图4A和4B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空调器的状态选择运行过程,其中S定义步骤。
当给空调器通电时,电源设备100把交流电源输出端(未示出)输出的市用交流电压转变成预定的直流电压,此后该设备把直流电压输送到各传动电路和控制设备104。
在步骤S1,控制设备104接收电源设备100输出的直流电压,对空调器进行预置,在步骤S2,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2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使电机113按22.5°/秒的速度转动,从而让水平叶片9移动到关闭出口7时的起始运行状态(关闭)。
然后在步骤S3,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4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使电机115转动,以便让垂直叶片11以22.5°/秒的速度转动到关闭出口7时的起始运行位置(关闭)。
此时在步骤S4中,控制设备104计算电机113和115的传动时间,判断是否已超过预定时间(约7秒),如果没有超过预定时间(否的情况),则判定叶片9和11没有完全关闭,流程返回到步骤S2,重复进行步骤S2以后的运行,直至超过预定时间。
根据在步骤S4的判断,如果已经超过预定时间(是的情况),则判定叶片9和11均已完全关闭,所以流程进行到步骤S5,此时控制单元112和114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使电机113和115停转,以结束关闭叶片9和11的运行,此后就用这种状态作为起始工作点。
因为叶片9和11在受到外部随机操作而使它们的位置改变时,难以设定正确的位置控制,此时即使空调器正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也要进行步骤S2至步骤S5的预置程序,以停止叶片9和11的运行。
接着在步骤S6中,由用户把需冷却或加热的房间的设定温度Ts,设定空气流量和设定空气方向通过运行操作设备102输入到控制设备104中。在步骤S7中,判断工作/停止按钮(后面称之为工作按钮)是否已经接通,如果工作按钮没有接通(否的情况),空调器维持在备用运行状态,直至工作按钮被激励,空调器重复进行步骤S7以后的运行。
根据步骤S7中的判断,如果工作按钮已被激励(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8,以便进行冷却或加热运行,这是因为已由运行操作设备102把操作指令和运行信号输入给了控制设备104,为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控制设备104把控制信号输出给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
接着,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该信号对应于从运行操作设备102输入的设定空气流量,从而当该传动设备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时控制室内风扇电机21的转速。
当室内风扇23根据设定空气流量转动时,室内空气经吸气入口3吸入本体1,由室温检测设备106检测经吸气入口3吸入的室内空气的温度,该室温检测设备输出一个信号给控制设备104。
接着在步骤S9中,控制设备104将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给控制单元112和114,以便驱动垂直和水平气流方向电机113和115,从而可以根据运行操作设备102输入的设定空气方向调节叶片9和11的空气方向角。
然后在步骤S10中,对室温检测设备106检测到的室温(Tr)和用户在运行操作设备102上设定的温度(Ts)进行比较,以判定比较结果是否与压缩机109的运转状况相符。
此时压缩机109的运转状况表示冷却工况期间室温(Tr)比设定温度(Ts)高的情况,也表示加热工况期间室温(Tr)小于设定温度(Ts)的情况。作为例子,本发明描述冷却或加热运行。
根据步骤S10中的判断,如果结果与压缩机109的运转状况不符(否的情况),流程回到步骤S8,继续监测室温(Tr),并重复进行步骤S8以后的运行。
如果结果与压缩机109的运转状况相符(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11,在该步骤中,控制设备104根据室温(Tr)和设定温度(Ts)之间的温差确定压缩机109的工作频率,以便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压缩机传动设备108,从而驱动压缩机109。
因此,压缩机传动设备108根据控制设备104确定的工作频率驱动压缩机109。
当在步骤S12中激励压缩机109并使室内风扇23运转时,室内空气经吸气入口3吸入本体1,漂浮在室内空气中的诸如灰尘的杂质在通过过滤件7时被除去。
过滤了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9时与热交换器19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蒸发潜热进行热交换。
与热交换器19换过热的空气向上运动通过管道件25,根据叶片9和11的空气方向角度,水平或垂直地调节空气的排放方向。
在上述空调器正常运行期间,在步骤S13中判断运行操作设备102上的短距离(集中)按钮是否被激励,如果该按钮已经接通(是的情况),控制设备104进入短距离状态,以集中在室内靠近本体1的区域内进行空气调节。
根据步骤S13的判断,如果短距离按钮没有动作,流程进入步骤S14,判定运行操作设备102上的宽程按钮是否已动作。
如果宽程按钮已动作(是的情况),控制设备104进入可以对整个室内平稳地进行空气调节的宽程状态。
根据步骤S14中的判断,如果宽程按钮没有接通(否的情况),则流程进入步骤S15,判定运行操作设备102上的波动按钮是否接通。
如果波动按钮已经接通(是的情况),控制设备104进入波动状态,对室内的距离本体1比较远的区域(中心和长距离范围)进行空气调节。
根据步骤S15中的判断,如果波动按钮并未动作(否的情况),则流程进入步骤S16,由此判定运行操作设备102上的增速按钮是否已经动作。
如果增速按钮已动作(是的情况),控制设备104进入长距离状态,对远离本体1的区域(长距离区域)进行空气调节。
根据步骤S16中的判断,如果增速按钮没有动作(否的情况),流程回到步骤S12,进行正常运行,并重复步骤S12以后的运行。
下面参照附图5-11对短距离状态,宽程状态,波动状态以及长距离状态的气流控制操作情况作详细描述。
首先结合附图5描述短距离状态的控制操作情况。
当空调器在操作了集中按钮(即其首次激励)后的短距离状态运行时,则在步骤S20中控制设备104判断短距离(集中)按钮动作后是否过了1秒时间。
如果已过了1秒时间(是的情况),控制设备104进入中心/短距离(集中)状态,集中对房间内靠近本体的中心区域进行空气调节。
如果短距离按钮未被操作(否的情况),流程回到步骤S20,重复进行步骤S20以后的运行,直到过了1秒钟。
根据在步骤S21中的判断,如果短距离按钮第二次接通(是的情况),则流程进入步骤S22,在该步骤中,控制设备104判断第二次接通短距离按钮后是否过了1秒种。
如果已经过了1秒(是的情况),控制设备104进入左侧短距离(集中)状态,集中对室内靠近本体1的左部区域进行空气调节。
根据步骤S22中的判断,如果没有超过1秒时间(否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23,判断第二次操作短距离按钮后的1秒时间内是否第三次接通短距离按钮。
如果短距离按钮没被操作(否的情况),流程返回到步骤S22,重复进行步骤S22以后的运行,直到过了1秒钟。
根据步骤S23中的判断,如果短距离按钮已被操作(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24,在该步骤中,控制设备104判断第三次接通短距离按钮以后是否过了1秒钟。
如果已过了1秒钟(是的情况),控制设备104进入右侧短距离(集中)状态,集中对室内靠近本体1的右部区域进行空气调节。
根据步骤S24中的判断,如果没有超过1秒时间(否的情况),流程回到步骤S13,重复进行步骤S13以后的运行。
下面参照图6至图8根据上述所选的工况描述中心短距离状态,左侧短距离状态和右侧短距离状态的气流控制运行过程。
首先,结合图6描述中心短距离状态。
在只操作一次短距离(集中)按钮而使空调器进入中心短距离状态时,在步骤S30中控制设备104向显示设备18输出控制信号,显示空调器的中心短距离工作状态。
接着显示设备118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接通中心短距离显示灯,由此显示中心短距离工作状态。
在步骤S31中,控制设备104向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输出一个控制信号,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将空气从排气出口7排出。
然后,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按照涡轮速度(约670转/分)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并在步骤S32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2输出一个调节水平叶片9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集中在本体1的附近。
此后,电机113以14.4°/秒的角速度转动,使水平叶片9向下转动如图12B所示的约为15°的预定角度γ,此后电机113停止运转。
接着控制设备104在步骤S33中向控制单元114输出一个调节垂直叶片11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集中在室内的中心区域。
控制单元114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如图13D所示,使一些垂直叶片11A向左倾斜预定角度(约15°),而使其余的叶片11B向右倾斜预定角度(15°),此后电机115停止运转。
随后,由吸气入口3吸入的室内空气与热交换器19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蒸发潜热进行热交换,这些空气再向上流过管道件25。
排放空气根据固定朝下的水平叶片9和固定形成会聚的垂直叶片11而集中在室内最近的中心处。
因此利用室内风扇电机21的涡轮驱动排放的空气被集中在中心/短距离区域。
此时,判定中心/短距离状态期间是否又激励了短距离按钮,如果没有(否的情况),则流程返回步骤S31,重复进行步骤S31以后的运行。
根据步骤S34中的判断,如果又一次激励了短距离按钮(是的情况),则流程进入步骤S35,因为由运行操作设备102向控制设备104输入了一个停止信号,所以就停止空调器的中心和短距离区域的运行,显示设备118熄灭中/短距离显示灯。
在步骤S36中,电机113和115以及室内风扇电机21又回到冷却或加热工况,这些工况是在选择中心/短距离状态以前就设定了的,继续进行步骤S12的运行,重复步骤S12以后的操作。
下面结合图7描述左侧短距离状态的控制运行过程。
如果再次接通短距离(集中)按钮,使空调器进入左侧短距离状态(步骤S22),则控制设备104向显示设备118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以便显示空调器的左侧短距离工作状态。
接着,显示设备118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接通左侧短距离显示灯,由此显示左侧短距离工作状态。
在步骤S41中,控制设备104向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输出一个用以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的控制信号,使空气可以从排气出口7排出。
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接收控制设备104的控制信号,以上述的涡轮速度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并在步骤S42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2输出一个调节叶片9的控制信号,使空气可以集中在本体1的附近。
控制单元112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3,使水平叶片9向下倾斜如图12B所示的预定角度(约15°),此后电机113停止转动。
在步骤S43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4输出一个调节垂直叶片11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集中在室内的左侧。
控制单元114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如图13A所示,使垂直叶片11向左倾斜预定度角(约15°),此后电机115停止运转。
由于固定叶片9朝下,固定叶片11向左倾斜,所以排放空气集中在室内靠近本体1的左侧。
此时,在步骤S44中判断左侧/短距离状态期间是否又激励了短距离按钮,如果没有(否的情况),流程回到步骤S41,此后重复进行步骤S41以后的运行。
根据步骤S44中的判断,如果又一次激励了短距离按钮(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45,停止空调器的左侧/短距离的运行。
此后显示设备118根据控制设备的控制熄灭左侧短距离显示灯。
在步骤S46中,电机113和115以及室内风扇电机21回到在选择左侧短距离状态之前就已设定了的冷却或加热工况。在步骤S12中进行上述工况,并重复步骤S12以后的运行。
下面参照图8描述右侧短距离状态的控制运行过程。
如果激励短距离按钮三次(步骤S24),空调器进入右侧短距离状态,在该状态中,控制设备104向显示设备118输出一个显示空调器右侧短距离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步骤S50)。
在步骤S51,控制设备104向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输出一个使室内风扇电机21按涡轮速度运转的控制信号。
在步骤S52,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2输出一个用以调节水平叶片9的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集中在本体1的附近。
接着,控制单元112接收控制设备104的控制信号,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3,使水平叶片9向下倾斜预定的角度(如图12B所示,接近15°),此后电机113停止转动。
在步骤S53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4输出一个调节叶片11角度的控制信号,由此使排放空气集中到右侧。
控制单元114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使叶片11向右倾斜如图13C所示的预定角度(约15°),此后电机115停止运转。
接着,由于叶片9向下倾斜,叶片11向右倾斜,从而使排放空气集中在室内靠近本体1的右侧。
此时,在步骤S54中判断右侧短距离运行期间是否再次激励了短距离按钮,如果没有(否的情况),流程回到步骤S51,重复进行步骤S51以后的运行。
根据步骤S54的判断,如果再次激励了短距离按钮(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55,停止右侧短距离运行。此时显示设备118熄灭右侧短距离显示灯。在步骤S56中,电机113和115以及室内风扇电机21回到在选择右侧短距离状态之前(步骤S12)就已设定了的冷却或加热工况,并重复进行步骤S12以后的运行。
下面参照图9A和9B描述宽程状态的运行控制过程。
随着起动宽程按钮使空调器进入宽程状态时(步骤S14),控制设备104向显示设备118输出一个用以显示空调器宽程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
接着,显示设备118接通宽程显示灯,以显示宽程工作状态。
用户选择所需的风扇速度(例如涡轮速度或与涡轮速度不同的速度)。
在步骤S61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2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以7.2°/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3,使叶片9按照如图12C所示的约30°的预定纵向角α摆动。
在步骤S62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4输出一个用以调节垂直叶片11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可以平稳而远远地吹到房间的所有区域。
控制单元114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由此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使叶片11按照如图13C所示的预定角度(约15°)向左倾斜,此后电机115停止转动。
此时在步骤S63中,控制设备104计算将叶片11按预定角度向左固定的时间期间,并判断是否已过预定时间期间(约20秒)。如果没过预定时间(否的情况),重复步骤S63以后的运行,直至过了预定时间期间。
根据步骤S63中的判断,如果已过了预定时间期间(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64,在该步骤中,控制单元114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由此使叶片11如图13B所示的那样向中心部位或一直向前的部位倾斜,此后电机115停止转动。
在步骤S65中,控制设备104判断叶片11按正前方的部位设置的时间期间是否过了预定时间期间(约20秒),如果没有(否的情况),重复步骤S65以后的运行,直至过了预定时间期间。
根据步骤S65中的判断,如果已过预定时间期间(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66,在该步骤中控制单元114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使叶片11向右倾斜如图13A所示的预定角度(约15°),此后电机115停止转动。
在步骤S67中,控制设备104判断叶片11指向右边的时间期间是否过了预定时间期间(约20秒),如果没过预定时间期间(否的情况),则重复步骤S67以后的运行,直至经过预定时间。
根据步骤S67中的判断,如果已过预定时间期间(是的情况),则流程进入步骤S68,判断宽程状态期间是否又激励了宽程按钮,如果没有(否的情况),流程就返回步骤S62,由此重复进行步骤S62以后的运行。
在宽程状态期间,排放气流平稳而远远地吹到室内的所有区域,由此进行宽程空气调节,其中叶片9连续摆动,叶片11在右方正前方及左方之间周期性地倾斜。
根据步骤S68中的判断,如果再次激励了宽程按钮(是的情况),流程就进入步骤S69,停止空调器的宽程运行。
然后显示设备118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熄灭宽程显示灯。在步骤S70中,电机113和115回到宽程状态之前所设置的冷却或加热工况,继续进行步骤S12中的运行,并重复步骤S12以后的运行。
下面参照图10描述波动状态控制运行过程。
随着波动按钮动作而进入波动状态时(步骤S15),控制设备104向显示设备118输出一个显示空调器波动运行状态的控制信号(步骤S80)。
然后显示设备118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接通波动显示灯,由此显示波动运行状态,并在步骤S81中,控制设备104向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输送一个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的控制信号。
当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时,就按照涡轮速度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
在步骤S82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2输送一个用以调节叶片9的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能够到达宽阔的区域(中等和长距离区域)。
接着,控制单元112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以22.5°/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3,使叶片9按照图12D所示的约15°的预定纵向角β连续摆动。
在步骤S83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4输出一个用以调节垂直叶片11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可以到达宽阔的区域(中等和长距离区域)。
水平风向控制单元114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使叶片11倾斜成如图13D所示的预定中心角,此后电机115停止转动。所以,一部分叶片11A指向右侧,其余的叶片11B指向左侧。
由垂直摆动的叶片9和固定叶片11确定了空气的排放方向。
此时排放空气到达离本体1比较远的宽阔区域(中等和长距离区域),从而可以在一个宽阔的区域内进行空气调节。
这时在步骤S84中,判断波动状态期间是否又激励了波动按钮。如果没有(否的情况),则流程返回步骤S81,重复进行步骤S81以后的运行。
根据在步骤S84中的判断,如果又激励了波动按钮(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85,停止空调器的波动运行。然后显示设备119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熄灭波动显示灯。
在步骤S86中,电机113和115以及室内风扇电机21回到选择波动状态之前就已预先设定的冷却或加热工况,并继续进行步骤S12的正常运行,重复步骤S12以后的运行。
下面参照图11描述远距离状态控制运行过程。
随着远距离(增速)按钮的动作空调器进入远距离状态时(步骤S16),控制设备104向垂直风向控制单元112发送一个调节叶片9角度的控制信号,使经排气出口7排放的空气可以到达离本体1非常远的远距离区域(步骤S90)。
接着,控制单元112接收控制设备104发出的控制信号,以14.4°/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3,使叶片9向上倾斜如图12A所示的预定角度θ,随后电机113停止转动。
在步骤S91中,控制设备104向风扇电机传动设备116发送一个用以驱动室内风扇电机21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可以到达远距离区域。
风扇马达传动设备116接收控制设备104发出的控制信号,使室内风扇电机21按涡轮速度转动。
在步骤S92中,控制设备104向显示设备118输出一个用以显示空调器长距离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
接着,显示设备118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接通长距离显示灯,以显示长距离工作状态。
在步骤S93中,控制设备104向控制单元114输出一个调节叶片11角度的控制信号,使排放空气到达长距离区域。
控制单元114接收控制设备104输出的控制信号,由此以7.2°/秒的角速度驱动电机115,该电机使叶片11在如图13E所示的约30°的预定横向角内摆动。
由固定向上倾斜的叶片9和连续摆动的叶片11确定排放空气的方向,以完成长距离的空气调节。
接着在步骤S94中,判断长距离状态期间是否又激励了长距离按钮。如果没有(否的情况),流程返回步骤S90,并重复进行步骤S90以后的运行。
根据步骤S94中的判断,如果又激励了长距离按钮(是的情况),流程进入步骤S95,停止空调器的长距离运行。此后显示设备118根据控制设备104的控制熄灭长距离显示灯。
在步骤S96中,电机113和115以及室内风扇电机21回到选择长距离状态之前就预先设定了的冷却或加热工况,并继续进行步骤S12的正常运转,然后重复进行步骤S12以后的运行。
正如由前面的说明所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空调器的排放气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简单的按钮操作调节排气的方向和排气量,由此提高整个室内的空气调节效果。
虽然已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清楚,在不超出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构思和范围内,可以增加、减少、修改和替换没有专门描述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控制空调器向室内排放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法,该空调器包括:用以吸入室内空气的吸气入口;一个用以与经吸气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一个用以排出在热交换器中热交换过的空气的排气出口;多个可调节的水平叶片和可调节的垂直叶片,用来控制经所述排气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一个控制经所述空气出口排出的空气风量的变速风扇;以及空气流动控制装置,使用户能够选择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区域,用来提供室内区域的选择,包括短距离状态、宽程状态、波动状态和长距离状态,短距离状态是对空调器附近的区域进行空气调节,宽程状态是对空调器附近和远处的宽阔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波动状态是对远离空调器的区域进行空气调节,长距离状态是对远离空调器的宽阔区域进行空气调节,
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确定是否选择了短距离状态,
A1)如果选择了短距离状态,将水平叶片固定在朝下的角度,将垂直叶片固定在一个选定的方向,驱动风扇;
B)确定是否选择了宽距离状态,
B1)如果选择了宽距离状态,左右摆动垂直叶片,以一个上下延伸过水平位置的角度上下摆动水平叶片,驱动风扇;
C)确定是否选择了波动状态,
C1)如果选择了波动状态,固定垂直叶片,使空气大致向前,以一个在水平位置上方的角度上下摆动水平叶片,驱动风扇;
D)确定是否选择了长距离状态,
D1)如果选择了长距离状态,将水平叶片固定在一个向上的角度,左右摆动垂直叶片,驱动风扇。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A1包括将垂直叶片有选择地固定在向左、中间、向右的位置之一。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B1包括间歇地摆动垂直叶片。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A、B、C、D包括按动空调器的一个手动控制板上的按键。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将选择的工作状态可视地显示在一个显示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7550/96 | 1996-05-22 | ||
KR17553/1996 | 1996-05-22 | ||
KR1019960017550A KR100187261B1 (ko) | 1996-05-22 | 1996-05-22 |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기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KR1019960017554A KR100187265B1 (ko) | 1996-05-22 | 1996-05-22 |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기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KR17551/96 | 1996-05-22 | ||
KR17554/1996 | 1996-05-22 | ||
KR17551/1996 | 1996-05-22 | ||
KR1019960017553A KR100187264B1 (ko) | 1996-05-22 | 1996-05-22 |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기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KR17552/1996 | 1996-05-22 | ||
KR17554/96 | 1996-05-22 | ||
KR17550/1996 | 1996-05-22 | ||
KR1019960017552A KR100187263B1 (ko) | 1996-05-22 | 1996-05-22 |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기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KR17552/96 | 1996-05-22 | ||
KR1019960017551A KR100187262B1 (ko) | 1996-05-22 | 1996-05-22 |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기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KR17553/96 | 1996-05-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522A CN1169522A (zh) | 1998-01-07 |
CN1100967C true CN1100967C (zh) | 2003-02-05 |
Family
ID=2753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132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967C (zh) | 1996-05-22 | 1997-05-22 | 空调器的排放气流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71846A (zh) |
JP (1) | JP2901148B2 (zh) |
CN (1) | CN1100967C (zh) |
BR (1) | BR9703223A (zh) |
FR (1) | FR2749069A1 (zh) |
ID (1) | ID16935A (zh) |
IT (1) | IT1291912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87885B1 (fr) * | 1998-12-23 | 2001-03-09 | Sextant Avionique | Girouette de mesure de l'orientation du vent a rechauffeur integre |
KR20010019126A (ko) * | 1999-08-25 | 2001-03-15 | 윤종용 | 선택된 동작모드와 기능패턴에 따른 공조기기의 동작 제어방법 |
KR100390494B1 (ko) * | 2000-12-06 | 2003-07-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절전제어방법 |
US7222494B2 (en) | 2004-01-07 | 2007-05-29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daptive intelligent circulation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
US7044397B2 (en) * | 2004-01-16 | 2006-05-16 | Honeywell Int Inc | Fresh air ventilation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
US20060004492A1 (en) * | 2004-07-01 | 2006-01-05 | Terlson Brad A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o a controller |
US7202624B2 (en) * | 2004-04-30 | 2007-04-10 | Minebea Co., Ltd. | Self calibrating fan |
WO2013109519A1 (en) * | 2012-01-18 | 2013-07-25 | Carrier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reduced power ventilation mode |
US9810441B2 (en) | 2012-02-23 | 2017-11-07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HVAC controller with indoor air quality scheduling |
CN104019534B (zh) * | 2013-02-28 | 2019-08-1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叶片驱动方法、叶片驱动装置和空调机室内机 |
US10253994B2 (en) | 2016-07-22 | 2019-04-09 | Ademco Inc. | HVAC controller with ventilation review mode |
ES2976474T3 (es) * | 2019-09-17 | 2024-08-01 | Daikin Ind Ltd | Unidad interior par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85045A (ja) * | 1981-11-13 | 1983-05-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GB2178160B (en) * | 1985-07-08 | 1989-07-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pparatus for d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 in an air conditioner |
JPS6256735A (ja) * | 1985-09-04 | 1987-03-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偏向装置および風向偏向方法 |
US4926293A (en) * | 1986-11-26 | 1990-05-15 | Saba Mounir G | Lighting and air freshener fixture |
CN1010879B (zh) * | 1987-10-01 | 1990-12-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机 |
KR920007668B1 (en) * | 1988-01-11 | 1992-09-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Air conditioner |
JPH0452450A (ja) * | 1990-06-20 | 1992-02-20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KR920016791A (ko) * | 1991-02-01 | 1992-09-25 | 이헌조 | 에어콘의 루버위치 및 팬속도 조절회로 |
KR0161063B1 (ko) * | 1993-06-14 | 1999-01-15 | 윤종용 |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
1997
- 1997-05-20 ID IDP971665A patent/ID16935A/id unknown
- 1997-05-21 FR FR9706164A patent/FR2749069A1/fr active Pending
- 1997-05-22 US US08/859,936 patent/US597184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5-22 CN CN97113244A patent/CN110096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5-22 BR BR9703223A patent/BR9703223A/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1997-05-22 IT IT97RM000303A patent/IT1291912B1/i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05-22 JP JP9132267A patent/JP290114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TRM970303A1 (it) | 1998-11-22 |
CN1169522A (zh) | 1998-01-07 |
BR9703223A (pt) | 1998-09-08 |
FR2749069A1 (fr) | 1997-11-28 |
IT1291912B1 (it) | 1999-01-21 |
US5971846A (en) | 1999-10-26 |
MX9703745A (es) | 1998-06-28 |
ID16935A (id) | 1997-11-20 |
ITRM970303A0 (zh) | 1997-05-22 |
JPH1068544A (ja) | 1998-03-10 |
JP2901148B2 (ja) | 1999-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655C (zh) | 空调器的气流控制方法 | |
CN1100967C (zh) | 空调器的排放气流的控制方法 | |
CN1213761A (zh) | 人检测的判定方法及空调机 | |
CN1102723C (zh) | 空调机 | |
CN1184445C (zh) | 空调机的运行控制方法和空调机 | |
CN1324443A (zh) | 空调机的室外机用驱动控制装置 | |
CN1137354C (zh) | 具有进口和出口关闭门的室内空调机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86794C (zh) | 空调器 | |
CN1864036A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 |
CN1119582C (zh) | 空调机 | |
CN1130745A (zh) | 空调机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86617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796888A (zh) | 空调器的显示装置 | |
CN1215824A (zh) | 空调机 | |
CN1109224C (zh)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 |
CN1121587C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154805C (zh) | 一种空调器的户外单元 | |
CN1865786A (zh) | 空调器 | |
CN1723370A (zh) | 空调系统 | |
CN1109858C (zh) | 空调机 | |
CN1124460C (zh) | 空调机 | |
CN1210229A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109860C (zh) | 空调器的排气气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1685C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01042253A (zh) |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09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