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82C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82C
CN1119582C CN95115585A CN95115585A CN1119582C CN 1119582 C CN1119582 C CN 1119582C CN 95115585 A CN95115585 A CN 95115585A CN 95115585 A CN95115585 A CN 95115585A CN 1119582 C CN1119582 C CN 11195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arget temperature
room temperature
mentioned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08A (zh
Inventor
石原学
乐间毅
金井弘
不动孝
渡边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 F24F11/87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by controlling outdo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02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variable reference val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既保持舒适感又可以节能。在暖气模式运转中,室温Tt稳定在设定温度Ta附近,且当室温Tt在目标温度Ta与Ta-1℃之间的值经过10分钟以上到达时间t2时,空调机使目标温度以比设定温度Ta低1℃的温度的上下0.5℃的温度幅度进行变化,所以与此同时室温Tt也以比温度Ta低1℃的温度的上下0.5℃的温度幅度变化。因此当稳定到设定温度Ta附近后可使人持续地获得舒适感并减轻空调机的负荷,实现节能。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更详细地说,就是涉及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室温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所熟知的空调机具有分别设置在室内和室外利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一对热交换器、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切换制冷剂的流通方向的四通阀和储压器等,利用四通阀的切换等可以以暖气、冷气、除湿等各种运转模式进行空气调节。这样的空调机具有检测室温的温度传感器,通常在进行冷气模式运转时或暖气模式运转时进行使室温与设定的目标温度一致的空气调节。另外,近年来广为人知的所谓变频式空调机作为通过利用变换器改变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使其根据空调负荷改变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即运转能力,对于设定温度,可以高精度地控制室温。
但是,作为人的感觉特性,若长时间处于一定的环境状态(气温、湿度、风量等一定)时便适应了该环境,即使刚处于该环境时有舒适感,但舒适感将会逐渐地淡薄。因此,当空调机起动并使室温与设定的目标温度一致后,若经过一定时间后室内人员已适应了该环境状态,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感而会改变目标温度,结果,将会无谓地消耗能量。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既不损失舒适感又可以降低能量消耗的空调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检测被调节房间的室温的室温检测装置、用于设定目标温度的温度设定装置、进行空调运转以使由上述室温检测装置检测的室温与上述目标温度一致的空调装置和目标温度变更装置,该目标温度变更装置在通过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运转使室温基本上达到上述目标温度后,根据指定的规律周期性地上下修正上述目标温度,同时,使进行该修正后的上述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上述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所述空调装置使房间加热,并且所述指定的规律是按照以下的公式:
Ta=T0+Tb(M),和
Tb(M)=0.5×Km
其中Ta是新的目标温度,T0是设定温度,以及Km是在+1.0与-1.0之间递增地变化的变量。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空调机中,上述目标温度变更装置在室温处于包含目标温度在内的指定温度范围内的时间达到指定时间以上时,开始进行上述目标温度的修正。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种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检测被调节房间的室温检测装置、用于设定目标温度的温度设定装置、进行空调运转以使由上述室温检测装置检测的室温达到上述目标温度的空调装置和目标温度变更装置,该目标温度变更装置在通过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运转使室温达到或基本上达到上述目标温度时再经过指定时间后根据1/f波动周期性地上下修正上述目标温度,同时,使进行该修正后的上述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上述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所述1/f波动函数是:Xn+1=(Xn+Xn 1.5)MOD1,初始值:X0=0.2。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空调机,空调装置进行空调运转以使由室温检测装置检测的室温达到通过温度设定装置设定的目标温度。
这样,由空调装置进行空调运转使室温基本上达到目标温度后,目标温度变更装置根据指定的规律周期性地上下修正目标温度,同时,使进行该修正后的上述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上述目标温度减轻的方向偏移。
于是,目标温度便根据指定的规律周期性地上下修正,并且,进行修正后的目标温度的平均值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减轻的方向偏移后的数值,与此同时,空调装置所消耗的能量也减少。
本发明的空调机可以是具有冷气功能和暖气功能的空调机(所谓温度调节器)、也可以是只具有冷气功能的空调机(所谓冷气机)、还可以是只具有暖气功能的空调机(所谓暖气机),但是,上述所谓的“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减轻的方向偏移”,是指进行冷气模式运转时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高的温度方向修正,进行暖气模式运转时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低的温度方向修正。
如上所述,随着目标温度进行修正,室温也根据指定的规律周期性地上下变动,并且,室温的平均值也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减轻的方向偏移后的数值。
这样,由于室温周期性地上下变动,所以,室内人员便难于对室内的环境状态感到是恒定不变的,从而可以防止舒适感逐渐地淡薄。
因此,例如室内人员通过将目标温度变更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当初设定的温度减小的方向的温度(进行冷气模式运转时变更为比当初设定的温度高的温度,进行暖气模式运转时变更为比当初设定的温度低的温度)等,以求获得舒适感,而且不会增大能量消耗,所以,既不会损失舒适感又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种空调机,在本发明的第一种空调机中,目标温度变更装置在室温处于包含目标温度在内的指定温度范围内的时间达到指定时间以上时开始进行目标温度的修正。
于是,在当初的室温稳定到目标温度附近之前的期间,由于人的感觉还未适应室内的环境状态,所以,通过使室温达到所希望的温度(目标温度),可以获得舒适感。另外,当室温在指定的时间以上是包含目标温度在内的指定温度范围内的数值即室温稳定在目标温度附近以后,目标温度变更装置使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减轻的方向偏移,并利用空调装置进行空调运转以使室温达到该目标温度,所以,可以防止室内人员的感觉适应室内的环境状态而使舒适感淡薄,从而可以使室内人员持续地保持舒适感。
因此,可以根据室内人员的感觉变化持续地保持舒适感,从而可以实现更精细的室温控制。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种空调机,空调装置进行空调运转以使由室温检测装置检测的室温达到通过温度设定装置设定的目标温度。
这样,由空调装置进行空调运转并且从室温达到或基本上达到目标温度时开始经过指定时间后,目标温度变更装置根据1/f波动周期性地上下修正目标温度,同时,使进行该修正后的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减轻的方向偏移。
于是,目标温度便根据1/f波动周期性地上下修正,并且进行该修正后的目标温度的平均值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减轻的方向偏移后的数值。
如上所述,随着目标温度进行修正,室温也根据1/f波动也周期性地上下变动,并且,室温的平均值也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的情况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后的数值。
另外,作为1/f波动的例子,可以是人的脉搏数随时间的变化等,取该1/f起伏可以使人获得特别的舒适感。
由于室温根据1/f波动周期性地上下变动,所以,室内人员难于对室内的环境状态感到是恒定不变的,从而可以防止舒适感逐渐地淡薄,并且可以使室内人员获得特别的舒适感。
另外,例如室内人员通过将目标温度变更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当初设定的温度时的负荷减小的方向的温度(进行冷气模式运转时变更为比当初设定的温度高的温度,进行暖气模式运转时变更为比当初设定的温度低的温度)等,以求获得舒适感,而且不必增大能量消耗,便可既不损失舒适感又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空调机的室内机组的电路图。
图3是空调机的室外机组的电路图。
图4是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暖气控制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冷气控制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室温的变化情况的曲线图。
图8是用于计算具有起伏的设定温度的常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0-室内机组
12-室外机组
16-室内热交换器
28-室外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使用不影响本发明的数据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下面列举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空调机如图1所示,包括室内机组10和室外机组12,同时,还设有使制冷剂在室内机组10和室外机组12内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在室内机组10内设有室内热交换器16。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6的附近,设有由后面所述的风扇电机70E进行驱动的风扇17,用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进行送风。
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用粗管构成的制冷剂配管18与室外机组12的活门20连接。另外,活门20通过消声器22与四通阀36连接。四通阀36通过储压器24、压缩机26、消声器38和四通阀36与室外热交换器28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28通过毛细管30和过滤网42与活门32连接,同时,通过电磁阀40与消声器38和四通阀36之间连接。并且,活门32通过用细管构成的制冷剂配管34与室内热交换器16连接,以此形成密闭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即制冷循环。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8的附近设有由后面所述的风扇电机112A进行驱动的风扇29,用于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8进行送风。
图2是室内机组10的电路图,该电路包括电源基板70和控制基板72。在电源基板70上设有与用于调整向室内的送风量的风扇电机70E(直流无刷电机)连接的驱动电路70A、产生用于驱动电机的电功率的电机电源电路70B、产生控制电路用的电功率的控制电路用电源电路70C和产生串行电路用的电功率的串行电路用电源电路70D。
因此,通过改变从电机电源电路70B供给驱动电路70A的直流电的电压,便可由微处理器任意调节风扇电机70E的转数即送风装置的送风量。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将该电压在12V~36V的范围按256档进行控制。
在控制基板72上,设有与串行电路用电源电路70D连接的串行电路72A、驱动电机的驱动电路72B和作为控制电路的微处理器72C。使风门上下移动的上下风门用的步进电机74A、左右风门用的步进电机74B,74C和改变检测地板温度的地板传感器的方向的地板传感器用的步进电机74D与驱动电路72B连接。这些步进电机由微处理器72C的信号控制转动角。
另外,设在显示基板76上的显示运转模式等的显示用LED和接收遥控器的操作信号的接收电路与微处理器72C连接,并且,设在传感器基板78上的检测地板温度的地板传感器和光传感器也与微处理器72C连接。还有,检测室温的室温传感器80A、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6的温度的热交换器用温度传感器80B与微处理器72C连接,同时,设在开关基板82上的自诊断用LED、切换通常的运转和试运转的运转切换开关和自诊断开关也与微处理器72C连接。
图3是室外机组12的电路图,该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00和控制基板102。室外机组12的电路通过用①~③表示的多个端子与图2的室内机组10的电路连接。
在控制基板102上,设有与室内机组10的串行电路用电源电路70D连接的串行电路102A、滤除噪音的噪音滤波器102B、102C及102D、产生用于切换变换器104的电功率的开关电源电路102E和作为控制电路的微处理器102F。微处理器102F通过室内机组10的串行电路72A和串行电路102A根据从室内机组10的微处理器72C传送来的控制信号控制供给压缩机的交流电的频率(18Hz~150Hz)和各种设备的动作。
变换器104与开关电源电路102E连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06与变换器104连接。
另外,作为检测外界温度的外界温度传感器的外界温度热敏电阻110A、作为检测室外热交换器28的温度的盘管温度传感器的盘管温度热敏电阻110B和作为检测压缩机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压缩机温度热敏电阻110C与微处理器102F连接。另外,四通阀36和电磁阀40与室外机组12连接。112A是风扇电机,112B是风扇电机用电容器。
按照该空调机,在电磁阀40关闭的状态下,切换四通阀36使制冷剂按照室内热交换器16、制冷剂配管18、活门20、消声器22、四通阀36、储压器24、压缩机26、消声器38、四通阀36、室外热交换器28、毛细管30、过滤网42、活门32、制冷剂配管34和室内热交换器16的顺序进行循环时,由于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6内发生蒸发并在室外热交换器28内发生冷凝,所以可以进行向室内提供冷气的运转。另外,若使制冷剂按照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循环,由于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6内发生冷凝并在室外热交换器28内发生蒸发,所以,可以进行向室内提供暖气的运转。
在进行暖气模式运转时,通过将电磁阀40打开,使从压缩机26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8,可以提高室外热交换器28的温度,使之难于结霜。
下面,参照图4~图8说明由本实施例的室内机组的微处理器72C执行的空调控制程序。
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的开始,是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或者设在空调机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开关来指示运转开始的情况。
在步骤200(S200),读入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等输入的运转模式、设定温度、风扇的风向和风扇的风量等设定信息。在包含在微处理器72C内的图中未示出的ROM内,预先存储着缺省的设定信息,对于不利用遥控器等变更的设定信息,则采用缺省的设定信息。
在S202,判断设定信息中的运转模式是否为自动运转模式,当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204,当得到否定的判断结果时即是冷气、暖气、干燥等其他模式时,就进入S224。
在S224以各运转模式进行与设定信息对应的运转。其详细的内客与先有的技术一样,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所以,这里说明从略。并且,直至在下面的S226中当判定出在运转过程中利用遥控器等改变了设定信息为止,一直继续进行上述S224的处理。并且,在S226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就再次从上述S200开始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当是自动运转的运转模式时,在S202便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从而进入S204,将在上述S200读入的设定温度Ta与室温Tt进行比较。
当设定温度Ta高于室温Tt时,即室内人员想使室内获得暖气时,则为肯定的判断结果,便进入S208,执行图5所示的暖气控制的子程序。另外,当设定温度Ta低于室温Tt时,即室内人员想使室内获得冷气时,则为否定的判断结果,所以进入S206,执行图6所示的冷气控制的子程序。
下面,参照表示暖气控制时室温随时间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7的曲线图说明图5所示的暖气控制的子程序。
在S300,根据|Ta-Tt|和Δ|Ta-Tt|(相当于前次的|Ta-Tt|的变化量),利用模糊运算设定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下面,说明其中的频率设定。
室内机组10的微处理器72C根据目标温度与室温的温差和该温差的变化量进行模糊运算,计算出压缩机26的运转能力(频率)的变化量并通过接口电路和信号线将该运转能力的变化量传送给室外机组12的微处理器102F。另外,室外机组12的微处理器102F将把当前供给压缩机26的交流电的频率加上该增减量的频率后的新的频率的交流电供给压缩机26。
这样,通过根据目标温度和室温增减供给压缩机26的交流电的频率,求出维持目标温度所需要的压缩机26的运转能力(交流电的频率),以该运转能力维持压缩机26的运转。另外,当在该状态下改变目标温度时,便由微处理器72C重新计算压缩机26的运转能力的变化量,并设定维持目标温度(空调负荷)所需要的运转能力(频率)。
并且,在S301按照按上述方式设定的频率进行暖气模式运转。通过该暖气模式运转,室温在图7所示的时间0~时间t1内上升。
在S302判断标志是否打开,该标志表示是否通过周期性地上下修正温感波形即本发明的温度控制中的目标温度,在进行使室温周期性地变化的控制。
当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18,当为否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04。
开始,由于上述标志没有打开,所以,进入S304,判断室温Tt是否已达到设定温度Ta-1℃以上。
在温感波形刚开始以后(图7的时间0~时间t1),由于室温Tt还未达到设定温度Ta-1℃以上,所以,得到的是否定的判断结果,于是进入S306,由微处理器72C控制的图中未示出的定时器断开。另外,在缺省状态下,也成为断开的,并且,返回到S30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例如在图7中当在时间tt室温Tt达到设定温度Ta-1℃以上时,在S304则为肯定的判断结果,所以,进入S308,定时器接通(起动),并进行计时。另外,定时器已接通时,不进行复位,只进行计时。
在S310,根据S308的计时结果判断定时器是否已经过了10分钟以上的时间。
在图7的时间t1与时间t2之间,由于室温Tt大于设定温度Ta-1℃,所以,在S304为肯定的判断结果,由于在上述S308定时器接通后还未经过10分钟,所以在S310为否定的判断结果,并返回到S30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另外,当到达时间t2时,由于定时器已经过10分钟以上,所以在S310为肯定的判断结果,并进入S312,设定Ta-1℃作为初次的目标温度T0
在S314,设定后面详细说明的温感波形已开始,即温感波形已出现的运转状态信息。并且,在下面的S316为了计量温感波形开始出现之后的时间而使定时器复位。然后,返回到S36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并且,在再次执行S300,S301的处理之后,在S302肯定的判定温感波形已出现,并进入S318。
在S318,判断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是否已大于指定值,然后,在S320判断是否由遥控器等改变了设定信息。当在这些处理步骤的任何1个处理步骤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则结束该子程序,并返回主程序。
当在S318和S320都是否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22,使定时器进行计时,并在S324根据S322的计时结果判断定时器是否已经过1分钟以上。
开始,在S322计量在S3 16定时器起动后的时间即在S314温感波形开始出现后的时间,并在S324判断是否已经过了1分钟以上。
当尚未经过1分钟时,为否定的判断结果,于是,返回到S30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另外,当已经过了1分钟时,则为肯定的判断结果,并进入S326,使用于计算后面所述的起伏量的变量M以增量1递增。
变量M初始化为当初的初始值0,在该处理步骤以增量1递增,当其数值成为121时,便以图中未示出的中断程序强制地将其值置为1。即,初始值为0的变量M反复成为1~120的整数。
在S328,根据下面的(1)式和(2)式设定新的目标温度Ta。即,
Ta=T0+Tb(M)      (1)
Tb(M)=0.5×KM    (2)
(1)式中的T0是上述初次的目标温度,是比最初设定的目标温度Ta低1℃的温度。
另外,(2)式中KM是预先存储的变量K,该变量K的值设定为在最大值+1.0和最小值-1.0的范围内每隔1分钟如图8所示的那样变化。
开始,读出图8所示的K1的数值,设定新的目标温度Ta
并且,在S330为了计量设定新的目标温度Ta之后的时间而使定时器复位。
然后,返回到S30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温感波形出现第2次以后,在S302为肯定的判断结果,除了在运转过程中由遥控器等改变了设定信息的情况或者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已大于指定值的情况(即,空调机的负荷增大的情况),在S318,S320都是否定的判断结果,在上述S330定时器复位之后直至经过1分钟为至,反复进行S322,S324的处理。
并且,当经过了1分钟时,在S324便为肯定的判断结果,于是,在S326,S328读出前次读出的变量K的下1分钟的变量K的值即图8的K2的值,并根据该值利用上述(1)式和(2)式设定新的设定温度Ta。并且,在S330再次使定时器复位。
如上所述,通过反复进行S300,302,318,320,322,324,326,328,330的处理,由上述(1)式和(2)式可知,可以进行以比当初的设定温度Ta低1℃的温度的上下0.5℃为最大温度起伏幅度的室温控制,即进行温感波形控制。
于是,如图7所示,室温在时间t3以后便以比设定温度Ta低1℃的温度的上下0.5℃为最大温度起伏幅度而变化。之所以将变化幅度的中心取为比设定温度Ta低1℃的温度,是基于如下经验数据,即,通过改变温度,即使平均室温是比所希望的温度(设定温度)低1℃的温度,人的舒适感也几乎与所希望的温度(设定温度)时的舒适感没有变化。
该暖气控制程序,可以通过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或设在空调机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开关来指示运转停止而强制地结束。
下面,说明图6所示的冷气控制的子程序。
在S350,根据|Ta-Tt|和Δ|Ta-Tt|(相对于前次的|Ta-Tt|的变化量)通过模糊运算和上述S300一样设定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在S351,按照在S350设定的频率进行冷气运转。
并且,在S352,判断标志是否打开,该标志表示是否通过周期性地上下修正凉感波形即与上述暖气控制中的温感波形对应地在冷气控制中实行的目标温度进行周期性地使室温变化的控制。
当获得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68,当获得否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54。
开始时,由于上述标志还未打开,所以,进入S354,判断室温Tt是否已达到设定温度Ta+1℃以下。
若为否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56,使定时器断开,然后,返回到S35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另外,若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58,将定时器接通(起动),并进行计时。定时器已接通时,不进行复位而只进行计时。
在S360,根据S358的计时结果判断定时器是否已经过了10分钟以上。
当为否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返回到S35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另外,当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就进入S362,设定Ta+1℃作为初次的目标温度T0,在S364,设定后面详细说的凉感波形已开始即凉感波形已出现的运转状态的信息。并且,在S366,为了测量凉感波形开始后的时间而使定时器复位。然后,返回到S35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并且,在再次进行S350,S351的处理之后,在S352肯定地判定为凉感波形已出现,并进入S368。
在S368,和上述S318一样,判断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是否已大于指定值,并在S370和上述S320一样,判断是否已利用遥控器等改变了设定信息。当在这些步骤中的任何1个步骤为肯定的判断结果时,便结束该子程序,并返回主程序。
在S368和S370都为否定的判断结果时,便进入S372,使定时器进行计时,并在S374根据S372的计时结果判断定时器是否已经过了1分钟以上。
当尚未经过1分钟时,则为否定的判断结果,于是,返回S35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另外,当已经过了1分钟时,则为肯定的判断结果,于是,进行和上述暖气控制时的S326,328,330一样的S376,278,380的处理。即,在S376,使用于计算起伏量的变量M以增量1递增,在S378根据下面的(1)式和(2)式设定新的目标温度Ta,即:
Ta=T0+Tb(M)              (1)
Tb(M)=0.5×KM            (2)
(1)式中的T0是上述初次的目标温度T0,是比最初设定的目标温度Ta高1℃的温度。
并且,在S380,为了测量新的目标温度Ta设定之后的时间而使定时器复位,然后,返回到S350,再次从该处开始进行处理。
在凉感波形出现第2次以后,在S352为肯定的判断结果,除了在运转中利用遥控器等改变了设定信息的情况或者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已达到指定值以上的情况(即,空调机的负荷增大的情况),在S368,S370均为否定的判断的结果,在上述S380从定时器复位之后到经过1分钟为止反复进行S372,S374的处理。
并且,当经过了1分钟时,在S374为肯定的判断结果,在S376,S378,读出前次读出的变量K的下1分钟的变量K的值即图8的K2的值,并根据该值利用上述(1)式和(2)式设定新的设定温度Ta。并且,在S380再次使定时器复位。
如上所述,通过反复进行S350,352,368,370,372,374,376,378,380的处理,由上述(1)式和(2)式可知,可以进行以比当初的设定温度Ta高1℃的温度的上下0.5℃为最大温度起伏幅度的室温控制即凉感波形。
于是,室温便以比最初的设定温度Ta高1℃的温度的上下0.5℃为最大温度起伏幅度而变化。
该冷气控制程序通过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或设在空调机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开关来指示运转停止而强制地结束。
根据上面的说明可知,按照本实施例,在当初室温稳定到目标温度附近之前的期间即人的感觉适应环境之前的期间,通过使室温成为所希望的温度(目标温度)附近,可以获得舒适感,另外,当室温稳定到目标温度附近之后,即人的感觉已适应环境并且舒适感淡薄之后,通过使室温变化从而使环境变化,便可持续地获得舒适感。即,这时,可以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持续地保持舒适感,从而可以实现更精细的室温控制。
另外,不论是暖气控制的情况还是冷气控制的情况,都是使目标温度向使空调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所以,与以往将室温控制为基本上等于当初的设定温度时相比,可以减轻空调机的负荷。即,可以实现节能。在本实施例的数值设定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获得大约7%的节能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存储如图8所示的那样数值随时间而变化的常数K,并且每次都读入该数值,但是,根据下面所示的混沌(カォス)运算式(3),通过每次计算作为1/f的功率谱的温度起伏数据随时间的变化,也可以得到温度控制数据。作为该1/f的功率谱的起伏即所谓1/f起伏的人的脉博的变化可以说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可以给人以特别的舒适感,因此,如果能像上述那样实现温度起伏,就可以获得特别的舒适感。 X n + 1 = ( X n + X n 1.5 ) MOD 1 - - - ( 3 )
(初始值:x0=0.2)
另外,除了像本实施例那样,使室温变化(使之具有起伏)外,通过控制风扇的风量,使之像本实施例的室温变化那样变化(起伏)或者产生上述那样的1/f起伏,也可以获得特别的舒适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具有冷气功能和暖气功能的空调机(所谓温度调节器)的例子,但是,不论是只具有冷气功能的空调机(所谓冷气机)还是只具有暖气功能的空调机(所谓暖气机),都可以适用本发明。
按照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空调机,目标温度根据指定的规律周期性地上下修正,并且进行该修正后的目标温度的平均值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的数值,另外,如上述那样,随着目标温度进行修正,室温也根据指定的规律周期性地上下变动,从而,室温的平均值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的数值。
因此,具有既不损失舒适感又可以降低能量消耗的优异的效果。
按照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二种空调机,在当初室温稳定到目标温度附近之前的期间,  由于人的感觉还未适应室内的环境状态,所以,通过使室温达到所希望的温度(目标温度)可以获得舒适感。另外,当室温在指定时间以上是包含目标温度在内的指定温度范围内的数值即室温稳定在目标温度附近后,由于目标温度变更装置使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利用空调装置进行空调运转以使室温成为目标温度,所以,可以防止室内人员的感觉适应室内的环境状态而使舒适感淡薄,从而可以持续地使室内人员获得舒适感。
因此,可以随着室内人员的感觉变化持续地保持舒适感,从而具有可以实现更精细的室温控制的优异的效果。
按照所述的本发明第三种空调机,目标温度根据1/f起伏周期性地上下修正,并且进行该修正后的目标温度的平均值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的数值,另外,如上述那样,随着目标温度进行修正,室温也根据1/f起伏周期性地上下变动,从而室温的平均值也成为使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向着比进行修正前的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轻的方向偏移的数据。
因此,具有既不损失舒适感又可以降低能量消耗的优异的效果。
另外,由于室温根据1/f起伏周期性地上下变动,所以还具有使室内人员获得特别的舒适感的优异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控制室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房间的温度的室温检测装置;
用于设定目标温度的温度设定装置;
进行空调运转以使由上述室温检测装置检测的室温达到上述目标温度的空调装置;和
目标温度变更装置,该目标温度变更装置在通过上述空调装置的运转使室温达到目标温度后根据指定的规律周期性地上下修正上述目标温度,并且,使进行该修正后的上述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上述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小的方向偏移;
所述空调装置使房间加热,并且所述指定的规律是按照以下的公式:
Ta=T0+Tb(M),和
Tb(M)=0.5×Km
其中Ta是新的目标温度,T0是设定温度,以及Km是在+1.0与-1.0之间递增地变化的变量。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目标温度变更装置在室温处于包含目标温度在内的指定温度范围内的时间达到指定时间以上时,开始进行上述目标温度的修正。
3.一种空调机,具有利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蒸发设备和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被调节房间的温度的室温检测装置;
用于设定目标温度的温度设定装置;
进行空调运转以使由上述室温检测装置检测的室温达到上述目标温度的空调装置;和
目标温度变更装置,用于在通过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运转使室温至少达到上述目标温度时再经过指定时间后根据1/f波动周期性地上下修正上述目标温度,并且,使进行该修正后的上述目标温度的平均值向着使上述空调装置的空调负荷比进行修正前的上述目标温度下的负荷减小的方向偏移;
所述1/f波动函数是:Xn+1=(Xn+Xn 1.5)MOD1,初始值:X0=0.2。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具有利用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蒸发设备、室内热交换器的空调循环,并且至少实现对房间加热和致冷之一。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对房间加热和致冷,并且在加热时所述设定温度等于初始目标温度减1℃,在致冷时所述设定温度等于目标温度加1℃。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是一个用以控制所述空调装置的运转的变量,并且该运转频率通过根据|Ta-Tt|和Δ|Ta-Tt|的模糊逻辑来设定,其中Ta是目标温度,Tt是室温。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的规律是1/f波动。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1/f波动函数是:Xn+1=(Xn+Xn 1.5)MOD1,初始值:X0=0.2。
CN95115585A 1994-08-19 1995-08-18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95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195781A JP3118376B2 (ja) 1994-08-19 1994-08-19 空気調和機
JP195781/94 1994-08-19
JP195781/1994 1994-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08A CN1129308A (zh) 1996-08-21
CN1119582C true CN1119582C (zh) 2003-08-27

Family

ID=16346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55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9582C (zh) 1994-08-19 1995-08-1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588589A (zh)
EP (1) EP0697570B1 (zh)
JP (1) JP3118376B2 (zh)
KR (1) KR100382989B1 (zh)
CN (1) CN1119582C (zh)
BR (1) BR9502574A (zh)
CA (1) CA2149802C (zh)
DE (1) DE69519494T2 (zh)
TW (1) TW3401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660A (zh) * 2015-05-20 2015-09-09 中南大学 一种办公建筑室内空调温度优化设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4934B2 (ja) * 1994-12-01 2001-04-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冷暖房機器の温度制御装置
JPH10122637A (ja) * 1996-10-22 1998-05-15 Toshiba Ave Corp 空気調和機
TW528847B (en) * 1998-06-18 2003-04-21 Hitachi Ltd Refrigerator
US6647317B2 (en) 2000-09-06 2003-11-11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er management system
DE10057359C2 (de) * 2000-11-18 2002-10-24 Danfoss As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Fußbodenheizung
KR100556770B1 (ko) * 2003-11-04 200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버터 압축기 및 정속 압축기를 구비한 공조시스템의 냉방운전제어방법
KR101485845B1 (ko) * 2008-06-03 2015-0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난방운전 제어방법
JP4972069B2 (ja) * 2008-10-28 2012-07-11 ナガノ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空調装置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JP2010175229A (ja) * 2009-02-02 2010-08-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制御装置
KR101201635B1 (ko) * 2010-09-27 2012-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JP5911590B2 (ja) * 2012-10-10 2016-04-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TWI500889B (zh) * 2013-10-03 2015-09-21 Bigbest Solutions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4654538A (zh) 2013-11-21 2015-05-27 深圳市中兴康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风量输出的方法及装置
DE102014200646A1 (de) * 2014-01-16 2015-07-1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Kühl- oder Wärmeleistung für ein Wärme-/Kältesystem mit mehreren Quellen
CN104729035B (zh) * 2015-04-09 2017-10-17 南通理工学院 温控节能调节装置及方法
EP3309470A4 (en) * 2016-08-09 2018-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6949610B (zh) * 2017-05-03 2018-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压缩机开关机温度设置方法、装置及空调
WO2019148427A1 (en) * 2018-02-01 2019-08-08 Ademco Inc. Universal wireless hvac controller with an internally stored infrared (ir) database
US20190353383A1 (en) * 2018-05-18 2019-11-2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vac occupancy dependent dynamic airflow adjust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969893A (zh) * 2018-11-19 2021-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系统
CN111637601A (zh) * 2019-03-01 2020-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728648B (zh) * 2019-10-28 2023-03-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19571B (zh) * 2021-10-22 2022-09-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19583B (zh) * 2021-10-22 2022-09-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维持空调舒适性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5381A (en) * 1977-08-31 1980-05-27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Energy conservative control of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systems
US4341345A (en) * 1980-02-19 1982-07-27 Honeywel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load shedding
JPS5719806A (en) * 1980-07-09 1982-02-02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Fluctuation driving device
US5190096A (en) * 1987-11-11 1993-03-02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Car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with temperature variation system to avoid occupant boredom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air
JPH0761763B2 (ja) * 1987-12-21 1995-07-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US4889280A (en) * 1989-02-24 1989-12-26 Gas Research Institut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uctioneering control
US5145112A (en) * 1990-10-08 1992-09-08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Air conditioner
GB2254447A (en) * 1991-05-17 1992-10-07 Norm Pacific Automat Corp Interior atmosphere control system.
KR930009384A (ko) * 1991-10-08 1993-05-22 이문희 크로스 캡션 기능을 가진 tv 및 vcr의 인터페이싱 유닛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660A (zh) * 2015-05-20 2015-09-09 中南大学 一种办公建筑室内空调温度优化设定方法
CN104896660B (zh) * 2015-05-20 2017-09-08 中南大学 一种办公建筑室内空调温度优化设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40174B (en) 1998-09-11
BR9502574A (pt) 1996-05-28
CA2149802C (en) 1998-04-28
DE69519494T2 (de) 2001-05-03
EP0697570A2 (en) 1996-02-21
KR100382989B1 (ko) 2003-08-09
JP3118376B2 (ja) 2000-12-18
US5588589A (en) 1996-12-31
JPH0861737A (ja) 1996-03-08
EP0697570B1 (en) 2000-11-29
EP0697570A3 (en) 1996-08-14
CA2149802A1 (en) 1996-02-20
CN1129308A (zh) 1996-08-21
DE69519494D1 (de) 2001-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82C (zh) 空调机
US963459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rotation direction determination of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CN1086796C (zh) 空调机及其运转控制方法
CN1110655C (zh) 空调器的气流控制方法
CN207214365U (zh) 空调控制系统
CN107726567B (zh)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9959113B (zh) 加湿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1542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92782C (zh) 空调机的控制装置
CN1124445C (zh) 具有在冷却模式期除湿作干燥运行的方法及装置的空调器
CN105627519B (zh)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35330C (zh) 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器
CN1210232A (zh) 空气调节机
CN1109858C (zh) 空调机
CN1124460C (zh) 空调机
CN114353279A (zh) 新风空调控制方法、温度调控设备以及新风空调
WO2020158538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システム
CN1239211A (zh)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CN109959121B (zh) 加湿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798C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500244A (zh) 空调电加热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715356A (zh)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11685C (zh) 空气调节机
CN115751589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719137A (zh) 换气系统风量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