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5786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5786A
CN1865786A CNA2006100846218A CN200610084621A CN1865786A CN 1865786 A CN1865786 A CN 1865786A CN A2006100846218 A CNA2006100846218 A CN A2006100846218A CN 200610084621 A CN200610084621 A CN 200610084621A CN 1865786 A CN1865786 A CN 1865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ntilating opening
conditioner
fil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46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乃荣
李淦圭
玉周镐
李银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65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5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7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unted in a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能够根据冷却或加热模式选择性地执行通过两个通风口的空气的引入或排出。该空调器包括:主体,该主体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吹风单元,该吹风单元布置在主体中,以选择性地执行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或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一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和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在主体中,用于冷却或加热吹风单元所吹出的空气。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空调器,其中通风口被选择性地用作用于接收室内空气的空气入口或用于排出所接收的空气的空气出口。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用于冷却或加热例如房间的有限空间,以便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这样的空调器包括制冷剂循环,该制冷剂循环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或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或冷凝器)。具有这种构造的空调器主要分为分体式和整体式。
分体式空调器和整体式空调器都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是,在分体式空调器中,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彼此分离,并通过制冷剂管路彼此连接,在室内单元中安装冷却/热辐射装置、室内风扇和室内风扇电机,在室外单元中安装热辐射/冷却装置、压缩机、室外风扇和室外风扇电机。另一方面,在整体式空调器中,集成其室内和室外单元以便集成冷却和热辐射功能。这种整体式空调器直接安装在房屋的外墙或窗上。
将参考图1和2描述传统分体式空调器的实例。
该传统空调器包括底板102、连接到该底板102的前壁上的前格栅110、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该前格栅110的前壁上的入口格栅112、和安装到底板102上的电机114。该传统空调器还包括:连接到电机114上的吹风风扇116;和热交换器118,该热交换器118使引入空调器的空气与经过热交换器118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该前格栅110包括穿过前格栅110的前壁形成的空气入口104。在前格栅110的顶壁处设置上入口格栅106,使得该上入口格栅106与前格栅110成一体。穿过前格栅110的前壁的下部或穿过前格栅110的底壁形成空气出口108。
预过滤器105布置在前格栅110内部,用于过滤通过空气入口104引入的空气,从而从空气中去除异物。
入口格栅112保护空气入口104和预过滤器105。入口格栅112在其顶壁处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前格栅110的顶壁上。
冷凝水接收器119在前格栅110内部布置在前格栅的下部处,用于接收从热交换器118落下的冷凝水。百叶窗120和出口格栅124也在前格栅110内部布置在前格栅110的下部处。该百叶窗120改变从空气出口108排出的空气的横向流动方向。该出口格栅124包括导叶122,该导叶122改变所排出空气的竖直流动方向。
当在具有上述构造的传统空调器中吹风风扇116随着电机114的驱动而旋转时,在入口格栅112前方的室内空气通过入口格栅112和空气入口104被引入空调器。然后在所引入的空气经过过滤器105时,过滤器105从空气中去除异物。已过滤的空气被引入限定在前格栅110和底板102之间的空间。
同时,在前格栅110的顶侧处的室内空气通过上入口格栅106被引入限定在前格栅110和底板102之间的空间。
所引入的室内空气在经过室内热交换器118周围的同时被经过室内热交换器118的制冷剂冷却或加热。已冷却或加热的空气在经过吹风风扇116之后,随着百叶窗120和导叶122的引导被排出到热交换器118要冷却或加热的房间中。
但是,该传统空调器的问题在于:在空调器的安装高度较低的情况下,因为室内空气在被引入空调器的前侧和顶侧之后通过空调器的下侧排出到房间中,所以均匀散布整个房间所需的时间变长。另一方面,在空调器的安装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在于:在制热操作期间由于热空气排向用户的脸而出现不舒适感的增加。
发明内容
设计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反向改变空气的引入/排出方向,由此在冷却/制热操作期间有效地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能够控制热/冷空气的排出方向:在制热操作期间使得热空气从空调器的下部排出,以便热空气在上升的同时均匀加热房间,由此防止用户不舒适;并在制冷操作期间使得冷空气从空调器的上部排出,以便冷空气在落下的同时甚至到达房间的较远区域,由此均匀冷却房间。
通过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该空调器包括:主体,该主体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吹风单元,该吹风单元布置在主体中,以选择性地执行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或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一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和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在主体中,以冷却或加热吹风单元所吹动的空气。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主体,该主体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第一吹风单元,该第一吹风单元布置在主体中,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第二吹风单元,该第二吹风单元布置在主体中,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在主体中,用于冷却或加热第一和第二吹风单元所吹动的空气;第一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一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第一通风口处,用于控制第一通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通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的引入和排出方向;和第二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二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第二通风口处,用于控制第二通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通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的引入和排出方向。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主底板;前壳体,该前壳体连接到主底板的前侧上;第一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一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主底板的一侧处,并设有第一通风口,通过该第一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第二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二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主底板的另一侧处,并设有第二通风口,通过该第二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吹风单元,该吹风单元选择性地执行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或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一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在由主底板和前壳体限定的空间中,用于冷却或加热吹风单元所吹出的空气;第一过滤器单元,该第一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入口/出口单元上,使得第一过滤器单元选择性地定位成连接到第一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和第二过滤器单元,该第二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二入口/出口单元上,使得第二过滤器单元选择性地定位成连接到第二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
根据本发明,存在的优点在于:因为根据空调器的冷却或加热模式来选择第一通风口或第二通风口以排出空气,所以在冷却或制热操作期间能够更有效地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从而为用户提供增强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将附图纳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这些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图示传统空调器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示图1示出的空调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示意透视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
图4是图3示出的空调器的示意透视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
图5是图示图3示出的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图3示出的空调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
图7是图3示出的空调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
图8是图示包括在图3的空调器中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该过滤器单元具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结构;
图9是图示图8的过滤器单元的剖面图;
图10是图示用于控制图3示出的空调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
图12是图11示出的空调器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
图14是图13示出的空调器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
图16是图15示出的空调器的示意剖面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示意透视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
图18是图17示出的空调器的示意透视图,图示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
图19是图示图17示出的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前剖面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前剖面图;并且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附图中图示了这些优选实施方案的实例。
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这些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提及相同的或类似的部分,并且不给出对这些相同的或类似的部分的重复说明。
将参考图3到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图示实施方案的空调器具有如下构造,其中:如图3所示,在制冷操作期间空气A被引入空调器的下部,然后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从空调器的上部排出,而如图4所示,在制热操作期间空气B被引入空调器的上部,然后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从空调器的下部排出。
也就是说,在空调器1中,在制冷操作期间空气通过下通风口4被引入空调器1,然后在被冷却之后通过上通风口2从空调器排出。另一方面,在制热操作期间空气通过上通风口2被引入空调器,然后在被加热之后通过下通风口4从空调器排出。
将参考图5到9更详细地描述该空调器的构造。
如图5和6所示,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分别穿过空调器主体10的顶壁和底壁形成,用于接收或排出空气。吹风单元70布置在主体10中。该吹风单元70通过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中的一个吸入室内空气,并通过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中的另一个排出所吸入的空气。
在主体10中限定空气引导通道P,使得该空气引导通道P竖直地延伸。
主体10包括主底板12和前面板组件20,该前面板组件20覆盖主底板12的整个表面。该主体10还包括:上入口/出口单元30,该上入口/出口单元30布置在主底板12的上部处,用于控制流过上通风口2的空气的流动;和下入口/出口单元40,该下入口/出口单元40布置在主底板12的下部处,用于控制流过下通风口4的空气的流动。
利用固定到房间墙上的支架(未示出)将主底板12安装到由空调器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的墙上。
在主底板12处形成上空气引导件14和下空气引导件15,以限定空气引导通道P,该通道P引导空气穿过主底板12和前面板组件20之间。
优选地,该上空气引导件14具有圆形表面,使得该圆形表面形成如以下将描述的上吹风风扇74的涡室外壳。类似地,该下空气引导件15优选具有圆形表面,使得该圆形表面形成如以下将描述的下吹风风扇84的涡室外壳。
热交换器18布置在主底板12和前面板组件20之间。
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该热交换器18布置在上吹风风扇74的前侧和下吹风风扇84的上侧之间。而且,布置热交换器18使得:热交换器18的顶部与主体10的前壁相邻,并且热交换器18的底部与上空气引导件14的底部相邻。也就是说,热交换器18与空气引导通道P交叉地布置。
在主底板12处形成冷凝水接收器19,使得该冷凝水接收器19从主底板12的下端向下伸出。冷凝水接收器19布置在热交换器18的后端下方,用于接收从热交换器18落下的冷凝水。
上横向障壁14A和14B分别在主底板12的两个相对侧处从主底板12的上部伸出。上横向障壁14A和14B用于在上空气引导件14的两个相对侧处支撑上空气引导件14中所接纳的上吹风风扇74,并用于防止上吹风风扇74所吹出的空气横向泄漏。
上横向障壁14A和14B中的一个上横向障壁,即上横向障壁14A,具有轴承座14D,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上吹风风扇74的上轴承74c安装到该轴承座14D上。另一个上横向障壁14B具有轴向通孔14E,上风扇电机76的旋转轴76a穿过该轴向通孔14E延伸。
上支架14F借助于螺钉紧固到具有轴承座14D的上横向障壁14A上。该上支架14F用于接纳上轴承74c,从而用于和上横向障壁14A一起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上吹风风扇74。上支架14F也用于防止上吹风风扇74所吹出的空气横向泄漏。
下横向障壁15A和15B在主底板12的两个相对侧处分别从主底板12的下部伸出。下横向障壁15A和15B用于在下空气引导件15的两个相对侧处支撑下空气引导件15中所接纳的下吹风风扇84,并用于防止下吹风风扇84所吹出的空气横向泄漏。
下横向障壁15A和15B中的一个下横向障壁,即下横向障壁15A,具有轴承座15D,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下吹风风扇84的下轴承84c安装到该轴承座15D上。另一个下横向障壁15B具有轴向通孔15E,下风扇电机86的旋转轴86a穿过该轴向通孔15E延伸。
下支架15F借助于螺钉紧固到具有轴承座15D的下横向障壁15A上。该下支架15F用于接纳下轴承84c,从而用于和下横向障壁15A一起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下吹风风扇84。下支架15F也用于防止下吹风风扇84所吹出的空气横向泄漏。
上支架14F和下支架15F还用于分别在热交换器18的一侧处牢固地支撑热交换器18的上部和下部。
吹风单元70包括在主体10内部分别布置在主体10的上部和下部处的组成元件。
也就是说,吹风单元70包括在主体10内部布置在主体10的上部处的冷却吹风器72和在主体10内部布置在主体10的下部处的加热吹风器82。
在制冷操作期间,该冷却吹风器72通过下入口/出口单元40吸入室内空气A,并在使得室内空气A经过热交换器18之后通过上入口/出口单元30排出室内空气A。另一方面,在制热操作期间,该加热吹风器82通过上入口/出口单元30吸入室内空气B,并在使得室内空气B经过热交换器18之后通过下入口/出口单元40排出室内空气B。
冷却吹风器72包括上吹风风扇74和上风扇电机76。上吹风风扇74在主体10内部布置在主体10的上部处,使得上吹风风扇74横向延伸。上风扇电机76安装到主底板12上,使得上风扇电机76布置在上吹风风扇74的一侧处,以使上吹风风扇74旋转。具体而言,上风扇电机76安装到形成在主底板12的一侧处的上电机座12a上。
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上吹风风扇74是具有适于向上吹动空气的叶片的横流风扇。
上吹风风扇74包括左旋转轴74a,该左旋转轴74a从上吹风风扇74的左端伸出,并连接到上轴承74c上,使得左旋转轴74a以可旋转的方式由上轴承74c支撑。上吹风风扇74还包括右旋转轴74b,该右旋转轴74b从上吹风风扇74的右端伸出,并通过轴向通孔14E连接到上风扇电机76的旋转轴76a上,以接收来自旋转轴76a的旋转力。
上风扇电机76在空调器的制冷操作期间使上吹风风扇74旋转,并且在空调器的制热操作期间使上吹风风扇74停止。
加热吹风器82包括下吹风风扇84和下风扇电机86。下吹风风扇84在主体10内部布置在主体10的下部处,使得下吹风风扇84在与上吹风风扇74平行的同时横向延伸。下风扇电机86安装到主底板12上,使得下风扇电机86布置在下吹风风扇84的一侧处,以使下吹风风扇84旋转。具体而言,下风扇电机86安装到形成在主底板12的一侧处的下电机座12b上。
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与上吹风风扇74类似,下吹风风扇84是具有适于向下吹动空气的叶片的横流风扇。
下吹风风扇84包括左旋转轴84a,该左旋转轴84a从下吹风风扇84的左端伸出,并连接到下轴承84c上,使得左旋转轴84a以可旋转的方式由下轴承84c支撑。下吹风风扇84还包括右旋转轴84b,该右旋转轴84b从下吹风风扇84的右端伸出,并通过轴向通孔15E连接到下风扇电机86的旋转轴86a上,以接收来自旋转轴86a的旋转力。
下风扇电机86在空调器的制冷操作期间使下吹风风扇84停止,并且在空调器的制热操作期间使下吹风风扇84旋转。
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考虑到电线的连接,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在主体10内部沿竖直方向布置在主体10的左侧或右侧处。或者,考虑到风扇电机76和86产生的热,风扇电机76和86可以对角布置。
在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在主体10内部沿竖直方向布置在主体10的右侧处的情况下,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分别使上吹风风扇74和下吹风风扇84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使得:当上吹风风扇7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下吹风风扇84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同时,控制盒99布置在主体10的一侧(图示实施方案中的右侧)处。该控制盒99包含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冷却/加热模式控制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的操作的电气元件。
控制盒99通过电线99a和99b连接到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上。控制盒99固定到主底板12和前面板组件20中的一个上,使得控制盒99布置在主底板12和前面板组件20之间。
可以布置控制盒99使得它覆盖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的前侧。或者,可以布置控制盒99使得它介于上电机座12a和下电机座12b之间。
同时,前面板组件20与主底板12一起限定空气引导通道P。前面板组件20包括:前壳体22,该前壳体22在其前侧处敞开;和前面板24,该前面板24连接到前壳体22的前侧上,以封闭前壳体22的前侧。
前面板24可以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到前壳体22的前侧上。或者,前面板24可以与前壳体22的前侧成一体。
可以将特定图片、照片、图案或颜色印刷在前面板24上。前面板24在其特定部分处设有透明窗24a。可以在透明窗24a的后部处将显示装置24b安装到前面板24上,以显示空调器的各种信息。该显示装置24b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
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前面板24构造成在前面板24的下部处具有显示装置24b,但是可以由显示装置构成前面板24的整个部分。
或者,前面板24可以构造成图片框的形式,以便将照片放在前面板24中。
上入口/出口单元30包括:上稳定器32,在该上稳定器32处形成上通风口2;上导叶36,该上导叶36控制经过上通风口2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和上导叶电机38,该上导叶电机38使上导叶36以铰接的方式旋转期望的角度。
如图6所示,上导叶电机38在制冷操作期间使上导叶36在最大打开位置C和最小打开位置D之间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以控制通过上通风口2排出的空气A′的流动方向及范围。
在制热操作期间,如图7所示,上导叶电机38将上导叶37固定在最大打开位置C处,以便使最大量的室内空气B能够通过上通风口2被引入空调器。
当空调器不操作时,上导叶电机38使上导叶36以铰接的方式旋转到关闭位置E,以便关闭上通风口2。
下入口/出口单元40包括下稳定器42,在该下稳定器42处形成用于接收从热交换器18落下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接收器41,和下通风口4。下入口/出口单元40还包括:下导叶46,该下导叶46控制经过下通风口4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和下导叶电机48,该下导叶电机48使下导叶46以铰接的方式旋转期望的角度。
如图6所示,下导叶电机48在制冷操作期间将下导叶46固定在最大打开位置C处,以允许下导叶46引导室内空气A,使得最大量的室内空气A通过下通风口4被吸入空调器。
如图7所示,下导叶电机48在制热操作期间以铰接的方式使下导叶46在最大打开位置C和最小打开位置D之间旋转,以控制通过下通风口4排出的空气B的流动方向及范围。
当空调器不操作时,下导叶电机48使下导叶46以铰接的方式旋转到关闭位置E,以便关闭下通风口4。
根据本发明的图示实施方案,空调器还包括对经过上通风口2的空气进行过滤的上过滤器单元50和对经过下通风口4的空气进行过滤的下过滤器单元60。
上过滤器单元50包括:上过滤器52,该上过滤器52对引入上通风口2的空气B进行过滤,以从所引入的空气B中去除异物;上过滤器保持器54,该上过滤器保持器54以可分离的方式保持上过滤器52,并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上通风口2上;和上过滤器电机56,该上过滤器电机56使上过滤器保持器5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期望的角度。上过滤器电机56安装到上入口/出口单元30上。
在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期间,如图6所示,上过滤器电机56使上过滤器保持器5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上过滤器52大致与上稳定器32接触,由此使上通风口2完全打开。另一方面,在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期间,如图7所示,上过滤器电机56使上过滤器保持器5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上过滤器52接合到上通风口2上。
下过滤器单元60包括:下过滤器62,该下过滤器62对引入下通风口4的空气A进行过滤,以从所引入的空气A中去除异物;下过滤器保持器64,该下过滤器保持器64以可分离的方式保持下过滤器62,并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下通风口4上;和下过滤器电机66,该下过滤器电机66使下过滤器保持器6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期望的角度。下过滤器电机66安装到下入口/出口单元40上。
在该空调器的制冷操作期间,如图6所示,下过滤器电机66使下过滤器保持器6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下过滤器62连接到下通风口4上。另一方面,在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期间,如图7所示,下过滤器电机66使下过滤器保持器6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下过滤器62大约与下稳定器42接触,由此使下通风口4完全打开。
将参考图8和9更详细地描述上过滤器单元50和下过滤器单元60。优选上过滤器单元50和下过滤器单元60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便提高其互换性。
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包括相应的支撑件52a和62a、以及相应的网52b和62b。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中的每个过滤器可以由对空气进行过滤以从空气中去除异物的预过滤器构成,或者由对空气进行过滤以从空气中去除有气味的粒子的脱臭过滤器构成。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中的每个过滤器也可以由银纳米过滤器或铜纳米过滤器构成。也可以由具有各种功能及结构的过滤器的组合来构成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中的每个过滤器。
优选上过滤器保持器54和下过滤器保持器64中的每个过滤器保持器都具有使相关过滤器保持器能够容易地分离以便容易清洁和更换的结构。
为此,上过滤器保持器54和下过滤器保持器64包括具有相应导槽54b和64b的相应U形保持器主体54a和64a。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分别能够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导槽54b和64b中。
销54c连接到保持器主体54a的两个相对的纵向端上。连接到保持器主体54a的一个纵向端上的销54c用作与上过滤器电机56的旋转轴56a相连的驱动轴。连接到保持器主体54a的另一个纵向端上的销54c用作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入口/出口单元30上的支撑轴。类似地,销64c连接到保持器主体64a的两个相对的纵向端上。连接到保持器主体64a的一个纵向端上的销64c用作与下过滤器电机66的旋转轴66a相连的驱动轴。连接到保持器主体64a的另一个纵向端上的销64c用作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下入口/出口单元40上的支撑轴。
钩54e和64e形成在保持器主体54a和64a的相应中央部分处。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的支撑件52a和62a分别能够与钩54e和64e接合,以便防止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在配合在导槽54b和64b中之后与导槽54b和64b分离。
优选地,在保持器主体54a中分别在钩54e的两个相对侧处形成狭缝54f,以便当上过滤器52配合在上过滤器保持器54中或与上过滤器保持器54分离时,钩54e能够在施加到其上的外力作用下弹性弯曲。优选地,在保持器主体64a中分别在钩64e的两个相对侧处形成狭缝64f,以便当下过滤器62配合在下过滤器保持器64中或与下过滤器保持器64分离时,钩64e能够在施加到其上的外力作用下弹性弯曲。
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当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沿着上过滤器保持器54和下过滤器保持器64滑动时,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分别以可分离的方式配合在上过滤器保持器54和下过滤器保持器64中。然而,当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上过滤器保持器54和下过滤器保持器6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时,上过滤器52和下过滤器62也可以分别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到上过滤器保持器54和下过滤器保持器64上。
图10是图示用于控制具有上述构造的空调器的构造的框图。根据图示的实施方案,该空调器包括输入部分94,该输入部分94输入用于选择热交换器的冷却或制热操作的信号。输入部分94连接到控制器97上,该控制器97不仅控制上导叶电机38、下导叶电机48、上过滤器电机56、下过滤器电机66、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而且控制压缩机95和室外风扇电机96。压缩机95和室外风扇电机96构成室外单元。因此,当通过输入部分94选择冷却或加热模式时,控制器97不仅控制上导叶电机38、下导叶电机48、上过滤器电机56、下过滤器电机66、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的操作,而且控制压缩机95和室外风扇电机96的操作,以使得所选操作模式被执行。
输入部分94可以内置在空调器的一侧中。或者,输入部分94可以构造成遥控器的形式。
以下将详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空调器的操作。
首先,将参考图6描述该空调器的制冷模式。
当启动制冷模式时,上导叶电机38和下导叶电机48运行以使上导叶36和下导叶46以铰接的方式旋转,由此打开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此时,下导叶电机48使下导叶46以铰接的方式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C。
同时,下过滤器电机66使下过滤器保持器6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下过滤器62连接到下通风口4上。此时,上过滤器52保持与上稳定器32接触的状态。
随后,上风扇电机76运行以使上吹风风扇74旋转。
随着上风扇电机76的旋转,室内空气A通过下通风口4被吸入空调器,以在空调器中向上流动。通过下通风口4吸入的空气被下过滤器62过滤,以从吸入的空气中去除例如灰尘的异物。然后已过滤的空气沿着限定在主底板12和前面板组件20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P流动。
流过空气引导通道P的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18周围的同时与经过热交换器18的制冷剂热交换。其后,空气在经过上吹风风扇74之后向上吹出。
在被热交换器18冷却之后从上吹风风扇74中出现的空气即冷空气A′通过上通风口2排出到房间的上部。此时,上导叶电机38在连续地使上导叶36在最大打开位置C和最小打开位置D之间以铰接的方式旋转的同时控制冷空气A′的排出方向。
以上述方式从空调器的前上部排出的冷空气A′在房间上部广泛散布的同时就像雨一样落下。因此,冷空气A′甚至到达房间的较远区域,由此均匀冷却房间的整个部分。
接着将参考图7描述该空调器的加热模式。
该空调器的制热操作以与上述制冷操作相反的方式执行。
也就是说,在加热模式中,上导叶电机38在使上导叶36以铰接的方式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C之后停止。另一方面,下导叶电机48在沿正方向和反方向驱动的同时使下导叶46在最大打开位置C和最小打开位置D之间以铰接的方式旋转。
而且,上过滤器电机56使上过滤器保持器5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上过滤器52连接到上通风口2上。同时,下过滤器电机66使下过滤器保持器64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下过滤器62与下稳定器42接触。
随后,在上吹风风扇74停止的状态中,下风扇电机86运行以使下吹风风扇84旋转。
随着下风扇电机86的旋转,室内空气B通过上通风口2被吸入空调器,以在空调器中向下流动。通过上通风口2吸入的空气被上过滤器62过滤,以从吸入的空气中去除例如灰尘的异物。然后已过滤的空气沿着限定在主底板12和前面板组件20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P流动。
流过空气引导通道P的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18周围的同时与经过热交换器18的制冷剂热交换。结果,空气被加热。其后,已加热的空气在经过下吹风风扇84之后向下吹动。
从下吹风风扇84中出现的空气即热空气B′通过下通风口4排出到房间的下部。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下导叶电机48通过连续地使下导叶46在最大打开位置C和最小打开位置D之间以铰接的方式旋转来控制热空气B′的排出方向。
从空调器的前下部排出的热空气B′在房间下部广泛散布之后向上升起。因此,热空气B′甚至到达房间的较远区域,由此均匀加热房间的整个部分。
因此,本发明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中的每个通风口根据操作模式选择性地用作入口或出口,以在用户期望的方向上排出冷空气或热空气。
以下将参考图11和1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空调器。
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但是,如图11和12所示,第二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空调器另外包括分别布置在主底板12的上部和下部处的辅助入口单元17和18。
上辅助入口单元17包括:穿过主底板12的顶壁形成的第一上气孔17a;穿过上空气引导件14的上部形成的第二上气孔17b;上遮门17c,该上遮门17c安装到上空气引导件14的上部上,且适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上气孔17b;和上遮门电机17d,该上遮门电机17d用于使上遮门17c以铰接的方式旋转。
类似地,下辅助入口单元18包括:穿过主底板12的底壁形成的第一下气孔18a;穿过下空气引导件15的下部形成的第二下气孔18b;下遮门18c,该下遮门18c安装到下空气引导件15的下部上,且适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下气孔18b;和下遮门电机18d,该下遮门电机18d用于使下遮门18c以铰接的方式旋转。
在制冷操作中,如图11所示,上遮门电机17d运行以使上遮门17c关闭第二上气孔17b。因此,冷空气A′吹向上通风口2,但不通过第二上气孔17b泄漏。另一方面,在制热操作中,如图12所示,上遮门电机17d使上遮门17c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第二上气孔17b打开,由此使室内空气B能够通过第二上气孔17b被引入空调器。
相反,如图11所示,下遮门电机18d在制冷操作中使下遮门18c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使得第二下气孔18b打开。因此,室内空气A能够通过第二下气孔18b被引入空调器。另一方面,在制热操作中,如图12所示,下遮门电机18d运行以使下遮门18c关闭第二下气孔18b。因此,热空气B′吹向下通风口2,但不通过第二下气孔18b泄漏。
当另外提供辅助入口单元17和18时,因为被引入空调器的空气量增加,所以能够实现空调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当省去上遮门17c和下遮门18c时,第二上气孔17b和第二下气孔18b保持打开状态,因为冷空气A′或热空气B′能够通过第二上气孔17b和第二下气孔18b排出,所以第二上气孔17b和第二下气孔18b可以用作辅助出口。
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上遮门17c和下遮门18c铰接以打开或关闭第二上气孔17b和第二下气孔18b,但是上遮门17c和下遮门18c可以构造成通过滑动运动打开或关闭第二上气孔17b和第二下气孔18b。
这些辅助入口单元可以与第二实施方案不同地布置在空调器主体的前侧处,而不布置在空调器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处。
也就是说,根据图13和14图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辅助入口单元26可以布置在前面板组件20处。
辅助入口单元26包括:穿过前面板组件20的中央部分形成的辅助气孔26a;前遮门26b,该前遮门26b布置在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处,使得该前遮门26b能够沿着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滑动,以打开或关闭辅助气孔26a。
在前遮门26b处形成齿条26c。与齿条26c啮合的小齿轮26d布置在前面板组件20处。还将电机26e安装到前面板组件20上以使小齿轮26d旋转。
因此,当电机26e使小齿轮26d旋转时,齿条26c与连接到齿条26c上的前遮门26b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由此打开或关闭辅助气孔26a。
在制冷操作中,如图13所示,电机26e运行以使得前遮门26b打开辅助气孔26a。因此,室内空气A能够另外通过辅助气孔26a被引入空调器。
另一方面,在制热操作中,如图14所示,电机26e运行以使得前遮门26b关闭辅助气孔26a。因此,室内空气B不能通过辅助气孔26a被引入空调器或从空调器排出。
图15和16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空调器,第四实施方案是第三实施方案的改进版。根据该实施方案的空调器在空调器的前侧处包括分别布置在空调器的上部和下部处的辅助入口单元27和28。
也就是说,在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穿过前面板组件20的上部形成上辅助气孔27a。上遮门27b布置在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处,使得该上遮门27b能够沿着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滑动,以打开或关闭上辅助气孔27a。
在上遮门27b处形成齿条27c。与齿条27c啮合的小齿轮27d布置在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处。还将上电机27e安装到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上,以使小齿轮27d旋转。
因此,当小齿轮27d随着上电机27e的操作而旋转时,与小齿轮27d啮合的齿条27c直线移动。因此,上遮门27b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以打开或关闭上辅助气孔27a。
而且,穿过前面板组件20的下部形成下辅助气孔28a。下遮门28b布置在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处,使得该下遮门28b能够沿着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滑动,以打开或关闭下辅助气孔28a。
在下遮门28b处形成齿条28c。与齿条28c啮合的小齿轮28d布置在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处。还将下电机28e安装到前面板组件20的后侧上,以使小齿轮28d旋转。
因此,当小齿轮28d随着下电机28e的操作而旋转时,与小齿轮28d啮合的齿条28c直线运动。因此,下遮门28b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以打开或关闭下辅助气孔28a。
同时,优选空调器的热交换器18水平地布置在上吹风风扇74和下吹风风扇84之间,或者以“<”或“>”形结构的形式布置在上吹风风扇74和下吹风风扇84之间。
在制冷操作中,如图15所示,上电机27e运行以使得上遮门27b关闭上辅助气孔27a。因此,室内空气不能通过上辅助气孔27a被引入空调器或从空调器排出。另一方面,下电机28e运行以使得下遮门28b打开下辅助气孔28a。因此,室内空气能够另外通过下辅助气孔28a被引入空调器。
相反,在制热操作中,如图16所示,上电机27e运行以使得上遮门27b打开上辅助气孔27a。因此,室内空气能够另外通过上辅助气孔27a被引入空调器。另一方面,下电机28e运行以使得下遮门28b关闭下辅助气孔28a。因此,室内空气不能通过下辅助气孔28a被引入空调器或从空调器排出。
或者,可行的是:通过在冷却和制热操作中都将上辅助气孔27a和下辅助气孔28a维持在打开状态中,使得在冷却和制热操作中都总是能够通过上辅助气孔27a和下辅助气孔28a引入和排出空气。
而且,虽然上遮门27b和下遮门28b构造成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但是上遮门27b和下遮门28b可以构造成通过铰接操作打开或关闭上辅助气孔27a和下辅助气孔28a。
在根据每一上述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通风口2和4分别形成在空调器主体的顶侧和底侧处,使得:根据冷却或加热模式,空气在空调器主体的底侧处被引入空调器并在空调器主体的顶侧处从空调器排出,或者在空调器主体的顶侧处被引入空调器并在空调器主体的底侧处从空调器排出。
但是,如图17到19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那样,通风口2a和4a可以分别形成在空调器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处,根据冷却或加热模式,使得空气在空调器主体的右侧处被引入空调器并在空调器主体的左侧处从空调器排出,或者使得空气在空调器主体的左侧处被引入空调器并在空调器主体的右侧处从空调器排出。
在该情况下,该空调器的构造与根据每一上述实施方案的空调器旋转90°后的构造相同。因此,不给出该构造的组成元件的详细说明。
同时,在根据上述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适于使上吹风风扇74和下吹风风扇84旋转的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分别安装到空调器主体的一侧上,例如安装在主底板12的右侧或左侧处,使得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彼此平行;或者将适于使左吹风风扇74和右吹风风扇84旋转的左电机76和右电机86分别安装到主底板12的上侧或下侧上,使得左电机76和右电机86彼此平行。
或者,适于驱动相应吹风风扇的那些电机可以布置成彼此交叉。
也就是说,如图20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那样,上电机座12a可以形成在左上障壁14A的左侧处,并且下电机座12b可以形成在右上障壁14B的右侧处,以便在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彼此对角交叉的同时将上风扇电机76和下风扇电机86分别安装到主底板12的左上部和右下部上。
当然,与上述布置相反的布置也是可行的。
而且,如图21所示,在通风口形成在空调器的左侧和右侧处的情况下,相应地,左电机座12a形成在左下障壁14A的下部处,并且右电机座12b形成在右上障壁15B的上部处,以在上下风扇电机76和86彼此对角交叉的同时将上下风扇电机76和86分别安装到主底板12的左下部和右上部上。
同时,根据每一上述实施方案的空调器通过使用两个吹风风扇在相反的横向方向或相反的竖直方向上吹动空气来执行房间的空气调节。
但是,也可以通过使用单个吹风风扇在相反的横向方向或相反的竖直方向上吹动空气来执行房间的空气调节。
图22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案的空调器。根据该实施方案的空调器构造成使用单个吹风风扇在相反的竖直方向上吹动空气。
在根据该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如上述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那样,设有上通风口2和下通风口4的上入口/出口单元30和下入口/出口单元40分别安装到主底板12的上部和下部上。
上入口/出口单元30和下入口/出口单元40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案相同。
空气引导件15安装到主底板12的下部上。热交换器18安装到该空气引导件15上。
电机座12b形成在空气引导件15的一侧处。下电机176安装到该电机座12b上,以使下吹风风扇174在正方向或反方向上旋转。
下吹风风扇174构造成分别在下吹风风扇174沿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转时产生大致等量的风。例如,下吹风风扇174包括在径向方向上笔直延伸、而不从该径向方向向一侧弯曲的叶片。在该情况下,下吹风风扇174分别根据其相反的旋转方向而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吹出等量的空气。当然,在该吹风风扇包括用于向下吹动空气的下叶片和用于向上吹动空气的上叶片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分别使上叶片和下叶片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旋转来同时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吹动空气。
如上所述,下吹风风扇174在它沿正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从其下侧向上吹动空气,并在它沿反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从其上侧向下吹动空气。
因此,在该实施方案的空调器中,当在制冷操作期间下电机176使下吹风风扇174沿正方向旋转时,空气向上流动,由此冷却房间。另一方面,当在制热操作期间下电机176使下吹风风扇174沿反方向旋转时,空气向下流动,由此加热房间。
当使用单个吹风风扇在相反的竖直方向上或在相反的横向方向上吹动空气时,能够在采用减少数目的元件的情况下获得上述空调器的优点。还能够实现紧凑的空调器。
从以上说明显而易见,本发明的空调器的优点在于:因为空气的排出方向能够根据冷却和加热模式而变化,所以在冷却和制热操作期间能够更有效地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空调器中,控制热/冷空气的排出方向:在制热操作期间使得热空气从空调器的下部排出,以便热空气在上升的同时均匀加热房间,由此防止用户不舒适;并在制冷操作期间使得冷空气从空调器的上部排出,以便冷空气在落下的同时甚至到达房间的较远区域,由此均匀冷却房间。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作出各种变型和变体。因此,本发明意图覆盖本发明的变型和变体,只要这些变型和变体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37)

1.空调器,包括:
主体,该主体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
吹风单元,该吹风单元布置在主体中,以选择性地执行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空气的功能、或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一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空气的功能;和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在主体中,以冷却或加热吹风单元所吹出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一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第一通风口处,以控制第一通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通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引入和排出方向;和
第二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二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第二通风口处,以控制第二通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通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引入和排出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空调器,其中第一入口/出口单元包括:第一稳定器;第一导叶,该第一导叶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稳定器上,以控制第一通风口的打开程度以及通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和第一导叶电机,该第一导叶电机使第一导叶以铰接的方式旋转预定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空调器,其中第二入口/出口单元包括:第二稳定器;第二导叶,该第二导叶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二稳定器上,以控制第二通风口的打开程度以及通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和第二导叶电机,该第二导叶电机使第二导叶以铰接的方式旋转预定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过滤器单元,该第一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和
第二过滤器单元,该第二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二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空调器,其中第一和第二过滤器单元分别选择性地定位成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通风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空调器,其中第一过滤器单元包括:过滤器,该过滤器从经过过滤器的空气中去除异物;过滤器保持器,该过滤器保持器牢固地支撑过滤器;和过滤器电机,该过滤器电机使过滤器保持器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以便过滤器选择性地定位在过滤器连接到第一通风口上的位置处,或定位在过滤器与第一通风口分离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调器,其中过滤器能够沿着过滤器保持器滑动,使得过滤器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过滤器保持器上。
9.根据权利要求6的空调器,其中第二过滤器单元包括:过滤器,该过滤器从经过它的空气中去除异物;过滤器保持器,该过滤器保持器牢固地支撑过滤器;和过滤器电机,该过滤器电机使过滤器保持器以铰接的方式旋转,以便过滤器选择性地定位在过滤器连接到第二通风口上的位置处,或定位在过滤器与第二通风口分离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空调器,其中过滤器能够沿着过滤器保持器滑动,使得过滤器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过滤器保持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其中吹风单元包括:第一吹风风扇,该第一吹风风扇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向第二通风口吹动所吸入的空气;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使第一吹风风扇旋转;第二吹风风扇,该第二吹风风扇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向第一通风口吹动所吸入的空气;和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使第二吹风风扇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空调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吹风风扇中的每个都是横流风扇。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空调器,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机在主体的一侧处布置在主体中,使得第一和第二电机彼此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空调器,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机对角布置在主体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其中吹风单元包括:吹风风扇,该吹风风扇根据吹风风扇的旋转方向将空气从第一通风口吹动到第二通风口或从第二通风口吹动到第一通风口;和电机,该电机使吹风风扇选择性地在正方向上或在反方向上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其中第一和第二通风口分别形成在主体的底壁和顶壁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其中第一和第二通风口分别形成在主体的左壁和右壁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还包括:
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布置在主体中,以引导吹风单元吹出的空气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主底板和连接到该主底板的前侧上的前壳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空调器,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连接到前壳体的前表面上的前面板。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空调器,还包括:
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安装到前面板上,以显示空调器的操作状态和空调器的其它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0的空调器,其中将图片、照片、文字和图案中的一种印刷在前面板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其中主体还设有至少一个辅助气孔,当通过第一和第二通风口引入和排出空气时,通过所述辅助气孔引入或排出空气。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空调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气孔包括布置在第一通风口附近的辅助气孔和布置在第二通风口附近的辅助气孔。
25.根据权利要求23的空调器,其中穿过主体的前壁形成所述辅助气孔。
26.根据权利要求23的空调器,还包括:
打开或关闭辅助气孔的遮门;和
驱动该遮门的遮门驱动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空调器,其中遮门驱动单元包括:齿条,该齿条形成在遮门的一个表面处;小齿轮,该小齿轮与齿条啮合;和遮门电机,该遮门电机使小齿轮旋转,由此遮门随着小齿轮的旋转而滑动。
28.根据权利要求26的空调器,其中遮门驱动单元包括安装到遮门的一端上的旋转轴和使该旋转轴旋转的电机。
2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主体还设有布置在第一通风口附近的第一辅助气孔和布置在第二通风口附近的第二辅助气孔;且
空气引导件设有分别面对着第一和第二辅助气孔的第三和第四辅助气孔。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遮门,该第一遮门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三辅助气孔;
第二遮门,该第二遮门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四辅助气孔;
第一遮门驱动单元,该第一遮门驱动单元驱动第一遮门;和
第二遮门驱动单元,该第二遮门驱动单元驱动第二遮门。
31.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器,其中热交换器布置成在热交换器的一端处与主体的前壁相邻,并且布置成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处与主体的后壁相邻。
32.空调器,包括:
主体,该主体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
第一吹风单元,该第一吹风单元布置在主体中,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
第二吹风单元,该第二吹风单元布置在主体中,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在主体中,用于冷却或加热第一和第二吹风单元所吹出的空气;
第一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一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第一通风口处,用于控制第一通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通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的引入和排出方向;和
第二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二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第二通风口处,用于控制第二通风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通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的引入和排出方向。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过滤器单元,该第一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入口/出口单元上,使得第一过滤器单元选择性地定位成连接到第一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和
第二过滤器单元,该第二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二入口/出口单元上,使得第二过滤器单元选择性地定位成连接到第二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
34.根据权利要求32的空调器,其中主体包括:主底板;和前壳体,该前壳体连接到主底板的前侧上;和前面板,该前面板连接到前壳体的前表面上,并印刷有图片、照片、文字或图案。
35.空调器,包括:
主底板;
前壳体,该前壳体连接到主底板的前侧上;
第一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一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主底板的一侧处,并设有第一通风口,通过该第一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
第二入口/出口单元,该第二入口/出口单元布置在主底板的另一侧处,并设有第二通风口,通过该第二通风口选择性地执行空气的引入或排出;
吹风单元,该吹风单元选择性地执行用于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或用于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一通风口排出所吸入的空气的功能;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在由主底板和前壳体限定的空间中,用于冷却或加热吹风单元所吹出的空气;
第一过滤器单元,该第一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一入口/出口单元上,使得第一过滤器单元选择性地定位成连接到第一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一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和
第二过滤器单元,该第二过滤器单元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到第二入口/出口单元上,使得第二过滤器单元选择性地定位成连接到第二通风口上,以从经过第二通风口的空气中去除异物。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空调器,其中吹风单元包括:
第一吹风单元,该第一吹风单元包括第一吹风风扇和第一电机,该第一吹风风扇通过第一通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吹向第二通风口,该第一电机使第一吹风风扇旋转;和
第二吹风单元,该第二吹风单元包括第二吹风风扇和第二电机,该第二吹风风扇通过第二通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入的空气吹向第一通风口,该第二电机使第二吹风风扇旋转。
37.根据权利要求35的空调器,其中吹风单元包括:吹风风扇,该吹风风扇根据吹风风扇的旋转方向将空气从第一通风口吹动到第二通风口或从第二通风口吹动到第一通风口;和电机,该电机选择性地使吹风风扇在正方向上或在反方向上旋转。
CNA2006100846218A 2005-05-21 2006-05-19 空调器 Pending CN1865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42759 2005-05-21
KR1020050042763 2005-05-21
KR1020050042759A KR101105765B1 (ko) 2005-05-21 2005-05-21 공기조화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5786A true CN1865786A (zh) 2006-11-22

Family

ID=3742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846218A Pending CN1865786A (zh) 2005-05-21 2006-05-1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105765B1 (zh)
CN (1) CN186578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6090A (zh) * 2012-10-18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22094A (zh) * 2013-09-03 2015-03-18 许全军 壁挂式空调侧向出风装置
CN106287984A (zh) * 2016-09-22 2017-01-04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45799A (zh) * 2019-05-08 2019-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的壁挂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274307A (zh) * 2019-06-04 2019-09-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换热控制方法、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58955A (ko) * 2022-05-13 2023-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354A (ja) * 1991-12-17 1993-06-29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KR20000013088A (ko) * 1998-08-04 2000-03-06 김영환 무선가입자망 시스템의 단말기용 과금 펄스 발생장치
TW554341B (en) * 2000-12-15 2003-09-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its use
JP2002195599A (ja) 2000-12-20 2002-07-1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280422Y1 (ko) 2002-03-26 2002-07-04 만도공조 주식회사 상하 양방향 토출형 냉난방 겸용 에어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6090A (zh) * 2012-10-18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22094A (zh) * 2013-09-03 2015-03-18 许全军 壁挂式空调侧向出风装置
CN106287984A (zh) * 2016-09-22 2017-01-04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45799A (zh) * 2019-05-08 2019-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的壁挂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274307A (zh) * 2019-06-04 2019-09-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窗式空调器及其换热控制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05765B1 (ko) 2012-01-17
KR20060119614A (ko) 200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6892A (zh)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CN1865786A (zh) 空调器
CN1675504A (zh) 空气调节机
CN1476392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10656C (zh) 空调机、安装构件及空调机的安装方法
CN1086794C (zh) 空调器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955578A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888659A (zh)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CN1598415A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101029752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788064Y (zh) 柜式空调机
CN1802540A (zh) 湿度控制装置
CN1888604A (zh) 空调器的配管结构
CN1727765A (zh) 空调器
CN1755250A (zh) 一种分离式空气调和器
CN101042253A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755256A (zh) 分离型空调机的运作方法
CN1888700A (zh) 空调器
CN1873614A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显示器的方法
CN1865796A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CN1084463C (zh) 空气调节机
CN1888606A (zh) 空气调节器的前面板结构
CN1896617A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1888701A (zh) 空调器的过滤器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