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88064Y - 柜式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88064Y
CN2788064Y CNU032633270U CN03263327U CN2788064Y CN 2788064 Y CN2788064 Y CN 2788064Y CN U032633270 U CNU032633270 U CN U032633270U CN 03263327 U CN03263327 U CN 03263327U CN 2788064 Y CN2788064 Y CN 278806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late
air conditioner
mentioned
ai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032633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中俊行
伊吹敏行
中来田胜朝
长谷川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8806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8806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式空调机,为了提高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程度,它能适当地向上、下方向排气。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机1是布置在室内地板F上的柜式空调机,它具有:换热器2;为使空气通过换热器2用的风扇3;排出空气用的排气部分5;以及副挡板等。副挡板在取暖时,相对于其他部分,对从排气部分5上方一部分的排气进行限制,而在致冷时,相对于其他部分,对从上述排气部分5下方一部分的排气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柜式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置在室内地板上的柜式空调机。
背景技术
所谓柜式空调机是把经过调节的空气排向室内,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调节的空调机中的一种。这种柜式空调机是设置在室内地板上的空调机,主要由换热器,风扇,排气部分所构成。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风扇把通过换热器的空气从排气部分排向室内,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调节。
当使用上述柜式空调机来调节室内的空气时,为了改善室内空气温度的分布,就要求适当地向上、下方向排出空气。例如,在取暖时,希望向室内的下方排出空气。这样,因为取暖用的热空气在向室内下方排出之后会向房间的上方上升,于是暖空气就能遍布整个房间,因而改善了室内温度的分布。此外,在室内致冷时,希望向室内的上方排出空气。这样,由于致冷时的冷空气在向室内上方排出之后会向房间的下方下降,于是冷空气就能遍布整个房间,因而改善了室内温度的分布。
此外,虽然一般都采用这种在排气时改变排气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但,只采用这种方法仍然有温度分布还不是很均匀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谋求改善室内的温度分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室内的温度分布,提供一种能适当地向上、下方向排气的柜式空调机。
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机是一种布置在室内地板上的柜式空调机,它具有下列各种部件:具有一置设在室内地板上的外壳;
在上述外壳内设有一换热器;
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或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峙的位置设有用于使空气通过上述换热器的风扇;
在上述外壳上设有排出上述空气的排气部分,所述排气部分为可被控制的上、下二部分;以及
在上述排气部分上还设有控制上述排气部分的上部分或下部分开启、关闭的限制装置。
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的限制装置,在取暖时,相对于其他部分,对从排气部分上方一部分的排气进行限制,而在致冷时,相对于其他部分,对从上述排气部分下方一部分的排气进行限制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在取暖时,在限制从排气部分的上方的一部分排出空气的情况下,能从下方排出更多的空气。此时,由于排出的热空气从柜式空调机的下方向房间的上方上升,就能使更广大的范围温暖。此外,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致冷时,在限制从排气部分的下方的一部分排出空气的情况下,能从上方排出更多的空气。此时,由于排出的冷空气从柜式空调机的上方向房间的下方下降,就能使更广大的范围致冷。这样,使用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改善室内在取暖时和致冷时的温度分布。
如上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中,还具有多块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为从上述排气部分排出的空气导向的挡板。并且,在上述挡板朝向下方的情况下,上述限制装置关闭上述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在上述挡板朝向上方的情况下,上述限制装置打开上述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
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的限制装置,在上述挡板朝向下方的情况下,关闭上述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在上述挡板朝向上方的情况下,打开上述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虽然在取暖时为了使空气向下方排出,使挡板都朝向下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关闭了一部分上方的排气部分,就能更多地向下方排气。此外,虽然在致冷时为了使空气向上方排出,使挡板都朝向上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打开了一部分上方的排气部分,就不会阻碍向上方排气。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与挡板的运动联动,对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进行开、关,就能很容易地在取暖时限制向上方排气,而在致冷时不限制向上方排气。
如上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中,还具有多块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为从上述排气部分排出的空气导向的挡板。并且,在上述挡板朝向上方的情况下,上述限制装置关闭上述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在上述挡板朝向下方的情况下,上述限制装置打开上述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
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的限制装置,在上述挡板朝向上方的情况下,关闭上述排气部分的下方的一部分;在上述挡板朝向下方的情况下,打开上述排气部分的下方的一部分。虽然为了在致冷时将空气向上方排出,使挡板都朝向上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关闭了一部分下方的排气部分,就更能向上方排气。此外,虽然为了在取暖时将空气向下方排出,使挡板都朝向下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打开了一部分下方的排气部分,就不会阻碍向下方排气。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与挡板的运动联动,对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进行开、关,就能很容易地在致冷时限制向下方排气,而在取暖时不限制向下方排气。
如上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中,其限制装置是副挡板,这种副挡板相对于设置在上述排气受到限制的排气部分的一部分挡板上,并安装成沿上、下方向与上述挡板成规定的角度。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当设置在限制排气的排气部分的一部分挡板朝向某一个方向时,副挡板的方向与挡板的方向不同。因此,由于在挡板朝向特定方向的情况下,把副挡板设置在关闭排气部分的角度上,所以能与挡板的运动联动,对排气部分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进行开、关。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利用挡板的运动,用简单的结构开、关排气部分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中,把副挡板的一部分设置成从挡板的中间部分凸出来,在挡板的前端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下,关闭挡板和与其相邻的挡板之间的空档。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在某些挡板的前端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下,副挡板关闭这些挡板与其相邻的挡板之间的空档。因此,由于在限制排气的排气口的挡板上设置了这种副挡板,就能在挡板朝向规定方向时,关闭排气口的一部分。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利用挡板的运动,用简单的结构开、关排气口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中,副挡板与挡板的前端所成的角度设计成钝角。
由于把副挡板设置成从挡板中间凸出来,所以设有副挡板的挡板,在副挡板打开排气口的一部分时,也会妨碍挡板对空气的导向。可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所设置的副挡板与挡板的前端是形成钝角的。而且,排出的空气由挡板和副挡板导向。因此,在副挡板打开排气口的一部分时,被导向的空气的方向不会急剧改变,能平稳地对空气进行导向。
如上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中,其挡板至少有一部分是有弹性的,而且还具有改变装置。所谓改变装置,就是通过使挡板弯曲,改变由挡板导向的空气的方向。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挡板至少有一部分是有弹性的,所以,把它弯曲,就能改变它前端的方向。因此,就能根据挡板所导向的空气的流入角度,自由地改变挡板的形状和角度。这样,就能抑制在挡板的表面上产生的气流的分离,能降低由于紊流而产生的噪音。
如上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中,其排气部分具有沿着前面的两侧端部设置的,上、下方向呈长形的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外观的正视图;
图2是柜式空调机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柜式空调机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柜式空调机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水平挡板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6是水平挡板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向下排出空气时,表示副挡板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向上排出空气时,表示副挡板状态的示意图;
图9(a)是柜式空调机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9(b)是柜式空调机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9(c)是柜式空调机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0(a)是现有型式的柜式空调机供暖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
图10(b)是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供暖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
图11(a)是现有型式的柜式空调机致冷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
图11(b)是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致冷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13(a)是第四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13(b)是第五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13(c)是第六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13(d)是第七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14是第八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15是以往的柜式空调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结构>
[整体结构]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采用的柜式空调机1外观的正视图。
这种柜式空调机1设置在家庭室内地板F上的空调机,用来调节室内的空气。柜式空调机1与布置在室外的室外机(图中未表示)连接,以构成与收容在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图中未表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致冷剂回路。
图2是柜式空调机1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图4是其侧视图。下文中,所谓“上下方向”,指的是从图1和图2的正面看的上下方向,即,室内的高度方向(见图中的实线箭头D2),所谓“左右方向”或“横向”,指的是从图1和图2的正面看的左右方向(见图中的实线箭头D1)。此外,所谓厚度方向,指的是在图3、图4等图中用实线箭头D3所表示的方向。
这种柜式空调机1主要由换热器2,风扇3,外壳4,分配导向器9所构成。
[换热器2]
换热器2收藏在外壳4内部,与吸入外壳4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如图2所示,换热器2占据柜式空调机1的上半部分的位置,布置在与排气部分5同样的高度上。此外,如图4所示,换热器2的上方设置成向柜式空调机1的背面40这一侧倾斜。
[风扇3]
风扇3也收藏在外壳4的内部。风扇3在把室内的空气从吸气部分6(参见图1)吸入外壳4内之后,再通过换热器2,把空气送向排气部分5。如图2所示,风扇3是布置成在平行于柜式空调机1正面的平面内转动的多叶片风扇,设置在换热器2的下方。此外,如图4所示,风扇3还布置在下文要描述的吸气部分6的附近。如图2所示,风扇3容纳在风扇外壳30内。风扇外壳30具有沿着风扇3的侧面包围着风扇3的四分之三圆周的圆弧形侧面32,并布置成与风扇3的侧面相对。风扇外壳30包围着风扇3侧面的左半部分和右侧的下半部分。此外,在风扇外壳30上还设有风扇外壳出口31。风扇外壳出口31是从风扇3向上方的换热器2排出空气的部分,布置在未被风扇外壳30包围着的风扇3的右侧的上半部分的位置上。风扇外壳出口31设置在偏向风扇3旋转中心的右方。于是,当风扇3向图2中的左侧旋转时,便把空气送向换热器2(参见图2中的空心箭头A1和实线箭头A2)。
[外壳4]
外壳4用于收藏换热器2和风扇3等,是上、下方向D2呈长形的箱形部件。如图3所示,外壳4的背面40的角部42切成倒角。外壳4的前面41呈具有前面板43、凹进部分44和倾斜面45的形状。此外,如图1所示,外壳4还具有排气部分5、吸气部分6、水平挡板7和垂直挡板8。
首先,说明前面41的形状,然后再说明排气部分5、吸气部分6、水平挡板7和垂直挡板8。
前面板43是设置在外壳4前面的平坦部分,大致覆盖了外壳4的整个上、下方向D2。此外,在前面板43的上部设有显示部分46。显示部分46显示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和设定的运转方式等信息。
凹进部分44是沿着前面板43侧面端部的,上、下方向D2长的凹进处,分别设置在前面板43的两侧。凹进部分44由侧面440和曲面441构成。侧面440与前面板43连续,垂直设置在前面板43上。曲面441与侧面440连接,然后再与倾斜面45连接。
倾斜面45与凹进部分44的侧面邻接,是设置成覆盖前面整个上、下方向D2的倾斜面。倾斜面45分别设置在前面41两侧的端部。
<排气部分5>
排气部分5设置在外壳4的前面41的上半部分,用以排出经与换热器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气部分5由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构成。
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都沿着前面41两侧的端部设置,在上、下方向D2呈长形的长方形开口。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设置在倾斜面45的上半部分,两者隔着前面板43和凹进部分44,第一排气口51设置在左侧,第二排气口52设置在右侧。如图5所示,各排气口51、52用隔板50分隔成上部S1,中部S2和下部S3三个部分。
另外,构成排气部分5的排气口不限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两个排气口,也可以在横向D1隔开距离布置两个以上排气口。例如,可以沿着倾斜面45,在上、下方向D2上布置两个以上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横向D1上隔开距离,沿着横向D1设置两个以上互相邻接的排气口组。
<吸气部分6>
如图1所示,吸气部分6是把室内的空气吸入外壳4内的部分,设置在外壳4的前面41的下半部分。吸气部分6由第一吸气口61、第二吸气口62和侧面吸气口66、67所构成。
第一吸气口61和第二吸气口62是设置在凹进部分44侧面440上的开口,在左侧的凹进部分44上设置第一吸气口61,在右侧的凹进部分44上设置第二吸气口62。如图4所示,第一吸气口61由三个开口63、64、65构成,并排布置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最上方的开口63的位置高于风扇3的位置,其他两个开口64、65的位置低于风扇3的位置。即,第一吸气口61不是布置在正对着风扇3的位置上。第二吸气口62也一样。另外,各吸气口61、62所布置的位置,不限于分别布置在风扇3的上、下,也可以只布置在风扇的上方,或者下方。
侧面吸气口66、67分别设置在柜式空调机1侧面47的下方,是如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D2)呈长形的开口。侧面吸气口66、67在厚度方向(D3)上的位置处于风扇3与前面41之间。另外,图4中虽然只表示了在正视图中设置在左侧面47上的侧面吸气口66,但,设置在右侧面47上的侧面吸气口67的布置方式与此相同。
另外,对着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和侧面吸气口66、67,设有覆盖了外壳4下方的过滤器(图中未表示)。
<水平挡板部分7>
在正视图5和侧视图6中表示了水平挡板部分7的结构。
如图6所示,水平挡板部分7由主挡板70、副挡板71和挡板驱动机构72构成。
如图5所示,在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这两方,沿着上、下方向D2,设置了多块主挡板70,以便为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向上、下方向D2引导。在本实施例中,在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中部S2和下部S3上,分别沿着上、下方向D2各设置了四块主挡板70,每一个排气口共计设置12块主挡板70。主挡板70是用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呈长方形的薄板状。主挡板70大致布置在水平方向上,其背面40是固定的。
另外,主挡板70并不限定于整体都用弹性材料制成,也可以只把主挡板70的一部分,例如中央部分,用弹性材料制作。此外,也可以不使用弹性材料制作主挡板70,而是把主挡板70做成很薄的形状等等,只要使其成为具有弹性的零件就可以了。
挡板驱动机构72通过使主挡板70弯曲以改变主挡板70引导空气的方向的机构,它由把多块主挡板70联结在一起的联杆机构73和驱动装置(图中未表示)所组成。如图6所示,联杆机构73是固定在多块主挡板70前端附近的杆状零件,这些杆状零件通过沿着上、下方向D2移动,而使多块主挡板70的前端一起向上、下移动。驱动装置则驱动联杆机构73向上、下移动。
另外,挡板驱动机构72并不只限于使主挡板70弯曲,它也可以是使主挡板70以平行于横向D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主挡板70可以是不弯曲的,而是借助于旋转来改变引导空气的方向。
副挡板71安装在布置在各排气口51、52上部S1上的主挡板70上,取暖时,限制从排气部分5的上部S1排出空气。另外,图6中,表示了布置在第二排气口52上的副挡板71。副挡板71是在横向大致具有与主挡板70相同长度的,折弯成“ㄑ”字形的板状零件,设置在主挡板70的上方,其一端710从主挡板70中部凸出来,其另一端711则沿着主挡板70的前端。此外,副挡板71的一端710设置成相对于主挡板70,在上下、方向D2上与主挡板70的前端形成钝角。如图7所示,在驱动机构72使得主挡板70向下方弯曲时,由于副挡板71的一端710与相邻的主挡板70的前端700接近,因而关闭了与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如图8所示,在主挡板70朝向上方的情况下,副挡板71的一端710便处于沿着主挡板70的状态。此时,由于副挡板71的一端710使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敞开了,从而打开了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
此外,副挡板71并不限于弯曲成“ㄑ”字形的板状零件,也可以把长方形的板状零件安装成与主挡板70呈规定的角度,或者,也可以与主挡板70做成一个整体。
<垂直挡板部分8>
垂直挡板部分8是对从排气部分5排出的空气在横向D1进行导向的部分,它由垂直挡板80和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构成。
如图1所示,垂直挡板80分别设置在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上,在横向D1上为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进行导向。垂直挡板80由大致与各排气口51、52的形状相同的板状零件所构成。另外,图1所表示的是垂直挡板80关闭各排气口51、52的状态。如图3所示,垂直挡板80设置成能在以平行于垂直方向的转轴800为中心的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是改变垂直挡板80的布置角度的机构,由挡板电机82和开关(图中未表示)构成。挡板电机82能使挡板转动。开关通过挡板电机82变换垂直挡板80布置的角度,设定所排出的空气导向方向的宽窄。
[分配导向器9]
如图2所示,分配导向器9设置在外壳4的上半部分,向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平均分配空气。如图3所示,分配导向器9布置在换热器2与前面板43之间,具有带第一导向面91和第二导向面92的人字形断面形状。第一导向面91形成向第一排气口51送出的空气通过的第一通风路径P1。第二导向面92形成向第二排气口52送出的空气通过的第二通风路径P2。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面91与第二导向面92结合的顶点93设置在换热器2这一侧,随着向柜式空调机1的上方前进,顶点93在横向D1上向着第二排气口52这一侧倾斜。也就是,顶点93随着柜式空调机1从上方向下方前进,在横向D1上向着第一排气口51这一侧倾斜,形成的第二通风路径P2的入口要比第一通风路径P2的入口宽。分配导向器9的端部94与前面板43的内侧接触,由第一导向面91与第二导向面92,以及前面板43围成一个中空部分。此外,分配导向器9用泡沫聚乙烯之类的绝热材料制成。不过,作为绝热材料,也可以使用橡胶、酚树脂、聚氨基甲酸酯、聚氯乙烯等发泡材料,和绝热纤维材料等等。
<工作过程>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的有特点的工作过程。
[空气在外壳4内的流动]
首先,参照图2说明空气在外壳4内的流动。
当风扇3转动时,室内的空气便从第一吸气口61、第二吸气口62和侧面吸气口66、67(参见图1)进入外壳4内。进入后的空气,由于风扇3的转动,从外壳的出口31送往风扇3的上方,通过换热器2,再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排向室内。从风扇3向上方送的空气不是笔直地上升,而是由于受到风扇3旋转方向的影响,向图2的左侧倾斜地上升的(见图中的空心箭头A1)。此时,从正面看,第一排气口51的位置在风扇3的左上方。这个位置是从风扇3向上方送的空气流受到风扇3转动的影响而倾斜的一侧。因此,如果没有以上所说的分配导向器9,送向布置在左侧的第一排气口51的空气就会较多,而送向第二排气口52的空气就要比送向第一排气口51的空气少。分配导向器9用第二导向面92把过多地流向左侧的空气向右侧引导,使其更容易流向右侧。即,分配导向器9把流向第一排气口51的空气向第二排气口52的方向引导。这样,分配导向器9使得空气的流动均衡了,送向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的空气量大致均等。
[空气向上下方向的排出]
接着,说明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向上、下方向D2排出空气的情形。
在取暖时,为了让温暖的空气向下方排出,主挡板70可借助于挡板驱动机构72自动改变方向,或者用手动方式改变方向,使它如图7所示的那样朝向下方。此时,由于布置在各排气口51、52上部S1的主挡板70上设有副挡板71,副挡板71的一端710从主挡板70的中间向上突出,靠近在上方相邻的一块主挡板70的前端700。即,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被突出的副挡板71所封闭。这样,在主挡板70朝向下方时,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便关闭,限制空气的排出。在没有设置副挡板71的中部S2和下部S3上,则不对排出空气进行限制,所以空气能向下方排出。因此,如图中的实线箭头A3所示,温暖的空气从排气口的中部S2和下部S3向下方排出,而不从上部S1排出,或者,只有极少量的空气从上部排出。
在致冷时,为了让冷空气向上方排出,主挡板70可借助于挡板驱动机构72自动改变方向,或者用手动方式改变方向,使它如图8所示的那样朝向上方。此时,主挡板70向上方弯曲,在上部S1中,副挡板71处于沿着主挡板70的状态。即,由主挡板70的前端700和副挡板71的突出部分所形成的“ㄑ”字形的形状,处于近似于朝向上方的主挡板70的弯曲状态。这样,在主挡板70朝向上方的时候,各主挡板70中间的空档都开放。即,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敞开,空气能向上方排出。而且,在没有设置副挡板71的中部S2和下部S3,空气当然也向上方排出。因此,如图中的实线箭头A4所示,冷空气从所有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中部S2和下部S3向上方排出。
[空气向横向的排出]
接着,说明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向横向D1的排气。
如上所述,在换热器2中经过热交换的空气,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向室内排气。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设置成在外壳4的横向D1上隔开距离,从各排气口51、52向横向D1很宽的宽度排气。
此外,向左右方向D1排出的空气的角度可以预先用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来设定。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用挡板电机82变换垂直挡板80的设置角度,从而变换对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方向的宽窄。这里,所谓对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方向的宽窄,是指从第一排气口51排出的空气的方向,与从第二排气口52排出的空气的方向所成角度的大小。例如,如图9(a)所示,在柜式空调机1布置成与室内的墙角部分的墙壁成45度的情况下,可以把垂直挡板的角度设置成使得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如空心箭头A5所表示的那样,与墙壁成一个角度。此外,如图9(b)所示,在柜式空调机1布置成沿着房间一侧墙壁的中央部分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方向的角度大于布置在房间的墙角时的角度(见空心箭头A6)。此外,如图9(c)所示,在柜式空调机1沿着墙壁布置在房间一边时,可以使得排出的空气的引导方向如空心箭头A7所表示的那样,一侧沿着墙壁,另一侧则与墙壁成一个角度。另外,要按照上述那样变换垂直挡板80的角度,可以通过变换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来进行。这样,柜式空调机1就可以根据它所布置的室内空间的宽广程度,把横向D1上的排气宽度调节到最适宜的程度。
<特点>
[关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的特点]
(1)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在换热器2中经过热交换之后的空气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排出。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隔着前面板43和凹进部分44,分别沿着前面41的两侧端部设置。因此,与图15所示的,只在中央设置一个排气口110的以往的柜式空调机100相比,在横向D1上的排气宽度更宽。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1,足以使排出的空气达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因此,能改善室内的温度分布,调节室内每一个角落的空气。
关于上述效果,表图10和图11表示了采用以往的柜式空调机100和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进行空气调节时,由温度记录仪所显示的室内温度分布的比较数据。图10是取暖时的数据,图11是致冷时的数据。此时,各种柜式空调机1、100都布置在室内的墙角上,面向室内的中央,与墙壁W1、W2成45度角。此外,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温度范围相同的区域,区分的间隔为0.7℃。
首先,根据图10说明取暖时的温度分布情况。
图10(a)是使用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时的温度分布图。这种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如图中的箭头A8所示,只向房间的一个方向排出空气。
室内靠近地板F处的温度分布的情况是,温度相同的带状区域交叉分布在空气的排气方向上。其中,最温暖的区域T1沿着离开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最远的墙壁W3分布,大约占据地板F面积的20%。另外,区域T1中的温度在30.7℃到30.4℃的范围内,在图中,这一区域加上了阴影线。此外,从这个位置向着设置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一侧的墙壁W2,温度呈台阶状下降。对于布置着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的墙壁W1、W2,靠近空气排出方向这一侧的墙壁W1,情况也相同。在离开排出空气较远一侧的墙壁W2上,温度比上述最温暖的区域T1低的区域T2,几乎占据墙壁W2的整个面积。此外,在地板F上,温度比区域T1低的区域T3,大约占据地板面积的一半。从上述数据可知,采用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从排气口排出的用于取暖的空气,暖和的区域偏向于靠近对着空气排出方向的墙壁W3附近。
图10(b)是使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时的温度分布图。这种柜式空调机1,如图中的箭头A9所示,在横向D1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
首先,靠近地板F处的温度分布的情况是,温度超过图10(a)中区域T1的温度的区域T4,其分布范围沿着布置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壁W1、W2一直延伸到对着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壁W3、W4,大约占据地板F面积的50%。在区域T4内,以布置了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壁W1、W2附近为最暖和。而且,温度分别从墙壁W1、W2向着房间的中央部分呈台阶式地下降。此外,区域T4和温度比区域T4低一级的区域的面积,大约占据地板F面积的80%。布置了柜式空调机1一侧的两道墙壁W1、W2的温度分布情况也与此相同,温度超过区域T1中的温度的区域T5,沿着布置了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壁W1、W2的下方,从柜式空调机1的排气口一直延伸到与柜式空调机1相对的墙壁的壁面。另外,在图10(b)中,以图10(a)中加上阴影线的,温度在30.7℃到30.4℃范围内的区域T1为标准,对于在这个温度以上的区域,也以同样的方式加上阴影线。从上述数据可知,采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从排气口排出的用于取暖的空气,所暖和的区域能从空调机下部附近向左右方向大幅度地扩展。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实现了空气从房间的左右两个方向的壁面向中央进行包围的流动,从而改善了室内的温度分布。
下面,根据图11说明致冷时的温度分布情况。
图11(a)是使用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时的温度分布图。这种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与取暖时相同,只向房间的一个方向排出空气。
靠近地板F处温度分布的情况是,温度最低的区域T6,分布在离开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最远的墙壁W3附近的中央部分。这个区域的温度在22.1℃到22.8℃的范围内,大约占据地板F面积的10%。而且,从这个位置向着设置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一侧的墙壁W2,温度呈台阶状上升。对于布置着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的墙壁W1、W2中靠近空气排出这一侧的墙壁W1,温度比地板F附近的最低温度区域T6还要低的区域T7,是沿着天花板分布的,随着靠近地板F,温度逐渐上升。在设置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的墙壁W1、W2中,离开排出空气较远一侧的墙壁W2上,温度比上述地板F附近温度最低的区域T6高的区域T8,几乎占据墙壁的整个面积。从上述数据可知,采用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从排气口排出的用于致冷的空气,致冷的区域偏向于为止在空气排出方向的墙壁中央附近。
图11(b)是使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时的温度分布图。这种柜式空调机1,与取暖时相同,在横向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
首先,靠近地板F处的温度分布的情况是,温度低于图11(a)区域T6的区域T9,其分布范围从布置柜式空调机1的墙壁W2延伸到对着柜式空调机1的墙壁W3,大约占据地板F面积的75%。在右侧墙壁W1上,温度低于图11(a)中区域T6的温度区域T10,分布在柜式空调机1附近一侧横向的一半,和剩下一半的上部。至于左侧的墙壁W2,则温度低于图11(a)中区域T6的区域T11,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W2的面积。另外,在图11(b)中,对于以图11(a)中加上阴影线的22.1℃到22.8℃的区域T6为标准,温度低于该标准的区域,以同样的方式加上了阴影线。从上述数据可知,采用柜式空调机1,从排气口排出的用于致冷的空气,所致冷的区域的范围要比以往型式的柜式空调机100宽广得多。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在致冷时,也要比以往的柜式空调机100能更充分地使整个房间致冷,从而改善了室内的温度分布。
(2)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吸入空气的吸气部分6设置在排气部分5的下方。因此,由吸入空气而产生的气流不会与排出的空气冲突,不会阻碍空气的排出。因此,排出的空气能达到更远的地方。这样,柜式空调机1就能使空气充分地流动到整个室内。
(3)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空气是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沿着墙壁向左、右方向D1排出去的。即,不是将空气直接排向有居住者存在的房间中央。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1能减少排出的空气直接吹到居住者身上而引起居住者不舒服的感觉。
另外,即使空气不是直接吹向中央,但,从以上对温度分布的说明可以了解,沿着墙壁面排出的空气,从左右两个方向包围房间,也能使房间中央附近进行充分的取暖和致冷。
(4)在本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中,风扇3和吸气部分6一样,也容纳在外壳4的下方,设置在吸气部分6附近。因此,与风扇3离开吸气部分6较远的情况相比,风扇3为从吸气部分6吸入空气所需要的功率就能减少。这样,就能降低风扇3所需的费用。
(5)为了增大布置在柜式空调机1中的风扇3的送风能力,把风扇3的尺寸,特别是径向的尺寸加大了。为此,就要增大柜式空调机1的外壳4的尺寸,可能会在室内形成障碍。特别是,当增大柜式空调机1的厚度时,柜式空调机1将向房间的居住空间突出,会造成麻烦。可是,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由于风扇3是布置成在与正面平行的面上转动的,即使增大旋转的直径,也能控制柜式空调机1在厚度方向D3上尺寸的增大。因此,仍能把这种柜式空调机1做得很薄。
[关于第一吸气口61与第二吸气口62的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中,如图4所示,分别构成第一吸气口61与第二吸气口62的开口63、64、65都并排布置在上、下方向D2上,开口63布置在侧面比风扇3高的位置上,开口64、65布置在比风扇3低的位置上。即,第一吸气口61与第二吸气口62都布置在不与风扇3相对的位置上。这样,与把吸气口的开口设置成与风扇3相对的情况相比,就能减少风扇3从开口传到室内的声音。此外,在居住者误把手从开口中伸入的情况下,会因为风扇3的旋转而把手卷进去的危险。可是,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由于开口不设置在正对风扇3的面上,所以,即使居住者把手伸进开口中,也能防止手被卷进去,是很安全的。
此外,由于在第一吸气口61与第二吸气口62之外,还在侧面47上设置了侧面吸气口66、67,所以能吸入更多的空气。而且,由于侧面的吸气口66、67都设置在侧面47上,从侧面吸气口泄漏出去的风扇的声音,很难直接传向成为经常的居住空间的正面方向。还有,也不会损害从正面看时柜式空调机1的美观。
[关于垂直挡板部分8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由于能借助于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来改变垂直挡板80的布置角度,所以,能改变空气排出的方向。这样,就能根据布置柜式空调机1的部位,使空气以最适宜的方向排向室内。即,可以根据柜式空调机1布置的部位,改变垂直挡板80角度的宽窄,沿着室内的墙壁把空气排出去,就能体现出以上所说的温度分布的数据,更有效地实现让排出的空气从左右包围整个房间的效果。
[关于外壳4背面倒角的特点]
在把柜式空调机1布置在室内的角落里,面向房间中央方向附近时(请参照图9(a)),在柜式空调机1的背面40与房间的墙壁表面之间会产生空隙。当这种空隙过大时,柜式空调机1会突出于室内的居住空间中,使居住空间变得狭窄。可是,本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当布置在室内的角落里时,由于与室内墙壁表面接触的背面40的角部42倒了角,所以能把柜式空调机1布置在更加靠近室内角部的位置上,缩小上述间隙。这样,柜式空调机1就能紧凑地布置在室内的角落里。此外,因为有这样的效果,居住者就能更加感觉到产品的厚度很薄。
[关于分配导向器9的特点]
(1)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分配导向器9把空气均等地分配给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1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排出的风量就能够均等。因此,能减少这种柜式空调机1所排出的风量的偏向。从而,能实现室内左、右方向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能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布置成在横向D1上隔开距离,所以由分配导向器9所造成的风量均匀的效果,是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的特殊效果。
(2)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分配导向器9是用绝热材料制成的,布置在换热器2与前面板43之间。因此,分配导向器9能减少柜式空调机1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热量交流,能兼作绝热材料使用。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1就能省略专用的绝热材料,能减少零件的数量。
[关于水平挡板7的特点]
(1)在本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中,在取暖时,副挡板71限制从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排气。因此,在柜式空调机1中,从位置低的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就增大,能使得看您房间地板F的部位更加暖和。这一点,可从上述图10(b)的墙壁面上的温度分布清楚地看出来。而且,由于排出的暖空气从柜式空调机1的下方向房间的上方上升,就能使房间从低部位一直到高部位广阔的范围都暖和。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1能提高室内取暖时温度分布的均匀程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由于空气是从下方的风扇3送到上方的排气口的,空气在外壳4内的流动是向上的。这样,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就很容易向上方排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说,限制向上方排气的水平挡板的效果就更好。
(2)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副挡板71把主挡板70和与该主挡板70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封闭了。这样,就能通过在希望限制其排气的排气口的主挡板70上设置副挡板71,来限制它的排气。因此,换言之,就可以不必设置限制排气的控制机构等,只通过利用主挡板70的运动,就能封闭排气口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副挡板71与主挡板70前端相对时设计成钝角,所以,当主挡板70向上方弯曲,副挡板71打开排气口的一部分时,副挡板71便处于平滑地沿着主挡板70弯曲的状态(参见图8)。因此,就防止了副挡板71对由主挡板70所导向的空气的阻碍。
(3)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在取暖时向下排出暖风的情况下,副挡板71关闭了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因此,由于暖风是从低位置排出的,防止了暖风直接吹到居住者的身上。这样,借助于这种缓冲,减少了居住者的不舒适感。
【第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中的副挡板71设置在各排气口51、52上部S1的主挡板70上,在主挡板70向下方弯曲的情况下,关闭与邻接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可是,也可以把副挡板71设置在各排气口51、52下部S3的主挡板70上,在主挡板70向上方弯曲的情况下,关闭与邻接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在致冷时,为了使冷空气向上方排出,主挡板70要朝向上方。副挡板71与主挡板70的运动联动,关闭与邻接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这样,在致冷时,就能限制从各排气口51、52下部S3的排气,能从高位置排出空气。这样,就能改善致冷时室内温度的分布。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副挡板71也可以设置在主挡板70的下侧。这样,在主挡板70向下方弯曲的情况下,副挡板71便呈沿着主挡板70的弯曲的形状,不必担心它妨碍从下方排气了。
此外,也可以在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和下部S3的主挡板70上都设置副挡板71。这样,无论在取暖是还是致冷时,都能改善室内的温度分布。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是把一台风扇3布置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转动,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柜式空调机101那样,把两台多叶片风扇33布置在下方的第一吸气口61和第二吸气口62的附近,以与横向D1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即,分别布置成在与外壳4的侧面47平行的面内转动。
对于风扇来说,当要增大送风能力时,大都增大旋转的直径,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1中,由于设置了在与侧面47平行的面内旋转的多叶片风扇33,即使增大旋转的直径,也只是增大一点柜式空调机101横向D1的尺寸。因此,对于这种柜式空调机101,很容易在横向D1上设置多台多叶片风扇33,而由于设置了多台多叶片风扇33,每一台多叶片风扇33所必需的功率就能够减小。
此外,由于是在与侧面47平行的面内旋转,由多叶片风扇33所输送出去的空气流就不会偏向左右方向D1的某一个方向。这样,就能很容易地使得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排出的空气量均等。所以,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的分配导向器9。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把各吸气口61、62分别设置在各排气口51、52的下方,但,也可以把吸气口设置在外壳4的上半部分,布置成与各排气口51、52在同一高度上。下面,从本实施例到第七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02、103、104、105中,都是把吸气口布置在与各排气口51、52同一高度上的。
如图13(a)所示,第四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02,在前面41上设置了第一吸气口61a和第二吸气口62a,并且具有第一横流风扇34a和第二横流风扇34b,以及换热器20。至于其他部分,则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一吸气口61a是在上、下方向D2上呈长形的开口,在第一排气口51的右侧,沿着第一排气口51设置。第二吸气口62a的形状与第一吸气口61a相同,在第二排气口52的左侧,沿着第二排气口52设置。前面板43布置在第一吸气口61a与第二吸气口62a之间。
第一横流风扇34a设置在第一排气口51与第一吸气口61a的附近,以与上、下方向D2平行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第二横流风扇34b设置在第二排气口52与第二吸气口62a的附近,以与上、下方向D2平行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换热器20是具有V字形断面形状的,在上、下方向D2上呈长形的部件,设置在外壳4的上半部分。换热器20布置在第一横流风扇34a与第二横流风扇34b之间,它的V字形的顶点21布置成朝向背面40。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2中,各吸气口61a、62a,换热器20以及各排气口51、52,都集中收藏在上部,空气从吸入到排出所移动的距离很短。因此,就能减小各横流风扇34a、34b所必需的功率。此外,由于使用了横流风扇,与使用多叶片风扇和涡轮风扇的情况相比,驱动风扇的电动机的功率减小了,能降低电动机的成本。此外,风扇的成本也降低了。
还有,由于在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上各设置了一台风扇34a、34b,所以左、右排气口的风量不会有偏向。此外,还能很容易地分别对从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排出的风量进行个别控制。因此,能更容易地实现温度分布很舒适的排气。
【第五实施例】
如图13(b)所示,第五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3在前面41上设置第一吸气口61b和第二吸气口62b,并且具有一台涡轮风扇35和换热器22。至于其他部分,则与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一吸气口61b和第二吸气口62b与第四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02的吸气口61a、62a相同。
涡轮风扇35设置在外壳4的上部,位置在各排气口51、52和各吸气口61b、62b的附近。涡轮风扇35布置成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转动。
换热器22是长方形的板状部件,设置在外壳4的上半部分,在涡轮风扇35与前面板43之间。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3中,由于具备了在平行于正面的面内转动的涡轮风扇35,所以能抑制厚度方向D3尺寸的增大,同时还能获得足够的静压。
【第六实施例】
如图13(c)所示,第六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4在前面41上设置第一吸气口61c和第二吸气口62c,并且具有三台多叶片风扇36和换热器23。至于其他部分,则与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一吸气口61c和第二吸气口62c与第四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02的吸气口61a、62a相同。
三台多叶片风扇36沿着高度方向并列设置在外壳4内的上方。多叶片风扇36以与上、下方向D2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
换热器23左、右各设置一台,一共两台,包围着多叶片风扇36的侧面。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4中,由于具有三台多叶片风扇36,所以能减小每一台多叶片风扇36所必需的功率。因此,能大大减小多叶片风扇36的尺寸。更进一步,由于多叶片风扇36是在上、下方向D2上并列的,所以这种柜式空调机104在横方向D1和厚度方向D3上的尺寸都能减小。
【第七实施例】
如图13(d)所示,第七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5在前面41上设置第一吸气口61d和第二吸气口62d,并且具有一台横流风扇37和换热器24。至于其他部分,则与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一吸气口61d和第二吸气口62d与第四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02的吸气口61a、62a相同。
横流风扇37设置在外壳4内的上方,位于从第一排气口51的附近到第二排气口52的附近。横流风扇37具有沿上、下方向D2呈长形的圆筒形,以平行于上、下方向D2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
换热器24是具有V字形断面形状的,在上、下方向D2上呈长形的部件,设置在外壳4内的上方。换热器24布置成包围着横流风扇37,并使其V字形的顶点25朝向外壳4的前面41一侧。
这种柜式空调机105,由于具有一台横流风扇37,例如,与具有涡轮风扇或者多叶片风扇的情况相比,驱动风扇的电动机的功率可以减小,因而能降低电动机的成本。
【第八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一台风扇3布置在平行于正面的面内转动,但,如图14所示,也可以把两台横流风扇38a、38b布置在设置于外壳4上方的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的附近。至于两台横流风扇38a、38b的布置和换热器20的形状的详细情况,与第四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机102相同。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6中,两台横流风扇38a、38b设置在各排气口51、52附近。因此,从横流风扇38a、38b送向各排气口51、52的空气的移动距离缩短了。由于风扇旋转方向的原因,使得风扇送出的空气流产生偏向时,离开风扇越远,空气流的偏向就越大。可是,在柜式空调机106中,由于从各横流风扇38a、38b送向各排气口51、52的空气的移动距离很短,所以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流的偏向程度就很小。
更进一步,由于在各排气口51、52上各自设置了一台横流风扇38a、38b,所以左、右方向D1上的空气流的偏向程度就很小。此外,也易于对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量进行个别控制。这样,就能实现温度分布舒适的排气。
另外,由于各吸气口61、62与各横流风扇38a、38b之间的距离远了,恐怕会有各横流风扇38a、38b吸入空气的吸力不足的情形,这时,可以在各吸气口61、62附近,设置从室内吸入空气,并将其向上方输送的辅助风扇。这样,就能解决对空气的吸力不足的问题。此外,还能防止为了解决吸入空气的吸力不足,因而增大各台横流风扇38a、38b的功率,使得横流风扇38a、38b的尺寸增大的问题。
此外,布置在设于外壳4上方的第一排气口51和第二排气口52附近的风扇和换热器,并不限于横流风扇38a、38b和换热器20,它们可以是如图13(b)中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3中的涡轮风扇35和换热器22;或者是如图13(c)中所示的第六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4中的多叶片风扇36和换热器23;或者如图13(d)中所示的第七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5中的横流风扇37和换热器24。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限制装置在取暖时限制从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排出空气,而在致冷时,限制从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排出空气。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在取暖时限制从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排气,能更多地从下方排出空气。此时,由于所排出的暖空气从柜式空调机的下方向房间的上方上升,就能向更广大的范围供暖。此外,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致冷时限制从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排气,能更多地从上方排出空气。此时,由于所排出的冷空气从柜式空调机的上方向房间的下方下降,就能为更广大的范围致冷。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在向室内供暖或为室内致冷时,改善室内温度的分布状况。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限制装置在挡板朝向下方时关闭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在挡板朝向上方时打开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在取暖时,为了使空气向下方排出,大都让挡板朝向下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还借助于关闭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能使更多的空气从下方排出。此外,在致冷时,为了使空气向上方排出,大都让挡板朝向上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打开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能使其不阻碍向上方排出空气。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排气部分上方的一部分能随着挡板的运动而进行联动的开关,很容易地就能在取暖时限制排气,在致冷时解除对排气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限制装置在挡板朝向上方时关闭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在挡板朝向下方时打开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在致冷时,为了使空气向上方排出,大都让挡板朝向上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还借助于关闭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能使更多的空气从上方排出。此外,在取暖时,为了使空气向下方排出,大都让挡板朝向下方,但,这种柜式空调机,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打开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能使其不阻碍向下方排出空气。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排气部分下方的一部分能随着挡板的运动而进行联动的开关,很容易地就能在致冷时限制排气,在取暖时解除对排气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当设置在限制排气的排气部分的一部分上的挡板朝向某一个方向时,副挡板便朝向与该挡板不同的方向。因此,借助于在挡板朝向特定方向时,把副挡板设置在关闭排气部分的角度上,就能对排气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一部分进行与挡板的运动联动的开关。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利用挡板的运动,以简单的结构对排气部分的一部分进行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在某一块挡板朝向规定的方向时,副挡板就关闭这块挡板和与这块挡板邻接的挡板之间的空档。因此,借助于在限制空气排出的排气口的挡板上设置这种副挡板,在挡板朝向规定的方向时,就能关闭一部分排气口。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利用挡板的运动,以简单的结构关闭一部分排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把副挡板设计成与挡板的前端成钝角。而且,排出的空气由副挡板和挡板导向。因此,在副挡板打开一部分排气口时,被引导的空气的方向不会急剧地改变,能够平稳地引导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挡板中至少一部分是有弹性的,所以能通过弯曲来改变其前端的方向。因此,就能够根据由挡板所导向的空气流的流入角度,自由地改变挡板的形状和角度。这样,就能抑制在挡板表面上发生气流的剥离,能减小由于紊流而产生的噪音。

Claims (8)

1.一种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置设在室内地板(F)上的外壳;
在上述外壳内设有一换热器(2);
在所述换热器(2)的下方或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峙的位置设有用于使空气通过上述换热器(2)的风扇(3);
在上述外壳上设有排出上述空气的排气部分(5),所述排气部分(5)为可被控制的上、下二部分;以及
在上述排气部分(5)上还设有控制上述排气部分的上部分或下部分开启、关闭的限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多块沿上、下方向(D2)设置的,为从上述排气部分(5)排出的空气导向的挡板(70);并且,
上述限制装置(71)在上述挡板(70)朝向下方的情况下,关闭上述排气部分(5)的上方的一部分;在上述挡板(70)朝向上方的情况下,打开上述排气部分(5)的上方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多块沿上、下方向(D2)设置的,为从上述排气部分(5)排出的空气导向的挡板(70);并且,
在上述挡板(70)朝向上方的情况下,上述限制装置(71)关闭上述排气部分(5)的下方的一部分;在上述挡板(70)朝向下方的情况下,上述限制装置(71)打开上述排气部分(5)的下方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装置(71)是副挡板(71),这种副挡板安装在设置于上述排气受到限制的排气部分(5)的一部分上的挡板(70)上,并沿上、下方向(D2)与上述挡板(70)成规定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副挡板(71)的一部分设置成从上述挡板(70)的中间部分凸出来,当上述挡板(70)的前端朝向规定的方向时,上述副挡板(71)把上述挡板(70)和与该挡板(70)相邻的挡板(70)之间的空档封闭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副挡板(71)与上述挡板(70)的前端所成的角度设计成钝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挡板(70)至少有一部分是有弹性的;
并且还具有借助于使得上述挡板(70)弯曲而改变上述空气导向方向的改变装置(7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部分(5)具有沿着前面(41)两侧端部设置的,在上、下方向(D2)呈长形的开口。
CNU032633270U 2002-05-29 2003-05-28 柜式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88064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55581A JP3742927B2 (ja) 2002-05-29 2002-05-29 床置き形空気調和機
JP2002155581 2002-05-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88064Y true CN2788064Y (zh) 2006-06-14

Family

ID=29772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6332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88064Y (zh) 2002-05-29 2003-05-28 柜式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742927B2 (zh)
KR (1) KR100539428B1 (zh)
CN (1) CN2788064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761A (zh) * 2010-08-30 2010-12-2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8164B1 (ko) * 2004-02-03 2007-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858162B1 (ko) * 2004-08-25 2008-09-10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상치형 공기 조화기
JP3840577B2 (ja) * 2004-08-25 2006-11-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床置き型空気調和機
JP2006214603A (ja) * 2005-02-01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KR100744458B1 (ko) * 2006-02-09 2007-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837659B1 (ko) * 2006-02-09 2008-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08151477A (ja) * 2006-12-20 2008-07-03 Daikin Ind Ltd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
JP6725213B2 (ja) * 2015-05-20 2020-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6213539B2 (ja) * 2015-09-29 2017-10-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8954794B (zh) * 2018-08-31 2023-11-10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贯流风扇换热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48869U (zh) * 1974-05-27 1975-12-10
JPS5653336A (en) * 1979-10-05 1981-05-12 Matsushita Refrig Co Air conditioner
JPS6366735U (zh) * 1986-10-22 1988-05-06
JPS6454168A (en) * 1987-04-14 1989-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Wind deflector of air conditioner
JPH07117066B2 (ja) * 1987-12-26 1995-12-18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横流ファン装置
JP2590260B2 (ja) * 1988-04-22 1997-03-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JPH01310254A (ja) * 1988-06-08 1989-12-14 Fujita Corp ダクトにおける冷温風吹出調整装置
JPH0736810Y2 (ja) * 1988-08-08 1995-08-2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グリル
JPH02120652U (zh) * 1989-03-09 1990-09-28
JPH06288606A (ja) * 1993-04-02 1994-10-18 Toshiba Corp 高分子ゲルアクチュエータを用いた流体制御装置
JPH1062005A (ja) * 1996-08-20 1998-03-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0161763A (ja) * 1998-11-30 2000-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00013088U (ko) * 1998-12-23 2000-07-15 전주범 분리형 에어컨의 실내기
KR100371353B1 (ko) * 1999-02-24 2003-02-07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공기 조화기의 흡토출구 개폐 장치
KR100388741B1 (ko) * 2000-10-30 2003-06-25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에어콘의 에어 흡입 및 토출구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761A (zh) * 2010-08-30 2010-12-2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39428B1 (ko) 2005-12-27
KR20030093117A (ko) 2003-12-06
JP3742927B2 (ja) 2006-02-08
JP2003343874A (ja) 2003-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766C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2788064Y (zh) 柜式空调机
CN1796892A (zh)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CN1605804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664452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609519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664451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860335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694154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2694153Y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289013A (zh) 送风机、送风机系统以及送风机系统的送风方法
CN10033584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49361C (zh) 空调器出气口的开关组件
CN1888659A (zh)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CN1955578A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865786A (zh) 空调器
CN2723880Y (zh) 柜式空调机
CN1727765A (zh) 空调器
CN1303325C (zh) 封装型压缩机
CN101078556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CN1755250A (zh) 一种分离式空气调和器
CN1888604A (zh) 空调器的配管结构
CN1234999C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692552Y (zh) 整体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14

Termination date: 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