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7831A - 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7831A
CN110087831A CN201780077915.4A CN201780077915A CN110087831A CN 110087831 A CN110087831 A CN 110087831A CN 201780077915 A CN201780077915 A CN 201780077915A CN 110087831 A CN110087831 A CN 110087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icking department
placement section
rotating device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79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壬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156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9946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564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5586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1503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1508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87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2Spindle-locking devices, e.g. for mounting or removing the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5/00Means for securing grinding wheels on rotary arb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5/00Means for securing grinding wheels on rotary arbors
    • B24B45/006Quick mount and release means for disc-like wheels, e.g. on power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1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 B24B47/12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by mechanical gearing or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021Face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13/00Wheels having flexibly-acting working parts, e.g. buffing wheels;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13/20Mountings for th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2201/00Bushings or mountings integral with the grinding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5/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5/16Bushings;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7/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7/16Bushings; Moun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Toy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旋转装置。实施例的旋转装置包括:本体部,与包括马达在内的动力发生部相连接,使从动部件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结合的驱动轴,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在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以等间隔突出形成的多个固定突起部;锁定部,以与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相连接;逆转防止单元,维持上述锁定部与本体部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

Description

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所揭示的内容涉及旋转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借助旋转轴的动力而旋转,从而可稳定地维持如圆盘等联动部件的旋转并防止逆转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除非在本说明书中另有解释,在此部分说明的内容不是针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的现有技术,这些内容虽然包含在此部分中也不能认为其为现有技术。
旋转装置通过接收马达的旋转力来使与马达轴相连接的各种联动部件旋转,从而在操作过程中被使用。
因此,需要可准确地传递旋转力,可稳定地维持高速旋转,并可防止逆转。
作为一例,旋转装置为手持式砂轮机。手持式砂轮机通过在借助马达驱动或压气机的气压而高速运转的旋转轴安装硏磨材,来对由木材、石材或各种金属形成的对象物的表面进行研磨来抛光或去除尚未加工完全的部分、边角等,从而完成收尾工作,是传动工具的一种。
硏磨材根据加工对象物的材质或大小而被制成多种形状及形态,与研磨支架形成为一体。
可通过将研磨支架安装在从砂轮机本体暴露出的旋转轴来使用。
虽然揭示了为了将安装有硏磨材的支架紧固在手持式砂轮机的旋转轴而利用筒夹(collet)安装砂轮轴或可通过夹紧装置固定的技术,但这些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本身复杂且制造成本相当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所揭示的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旋转装置,即,借助马达旋转轴的动力而旋转,从而可稳定地维持如研磨盘等研磨材的旋转,并提供锁定功能以防止研磨材在高速旋转时被脱离,同时,可防止逆转。
解决问题的手段
实施例的目的可通过旋转装置来实现,上述旋转装置包括:本体部,与包括马达在内的动力发生部相连接,使从动部件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结合的驱动轴,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在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以等间隔突出形成的多个固定突起部;锁定部,以与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相连接;逆转防止单元,能够维持上述锁定部与本体部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揭示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借助马达旋转轴的动力而旋转,从而可稳定地维持如研磨盘等研磨材的旋转,并提供锁定功能以防止研磨材在高速旋转时被脱离,同时,可防止逆转。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主视分解立体图。
图2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3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结合剖视图。
图4及图5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第一锁定单元”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6及图7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第一锁定单元”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为与上述图6相对应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9为与上述图7相对应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10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本体部”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本体部”的主视图。
图12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锁定部”的立体图。
图13为示出上述图12的“锁定部”的俯视图。
图14为示出上述图12的“锁定部”的仰视图。
图15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16为示出上述图15的剖视图。
图17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主视分解立体图。
图18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19为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结合剖视图。
图20为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21为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结合剖视图。
图22及图23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第一锁定单元”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24及图25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第一锁定单元”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26为与上述图22相对应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27为与上述图23相对应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28为示出第五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9为示出第五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结合及分离的立体图。
图30为示出第六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立体图。
图31为示出上述图28的“锁定部”的俯视图。
图32为示出上述图28的“锁定部”的仰视图。
图33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34为示出上述图33的剖视图。
图35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6为示出上述图35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图37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8为示出上述图37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图39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0示出上述图39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图41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2为示出上述图41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图43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4为示出上述图43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图45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6为示出上述图45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
后述的实施例仅用于为了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意味着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范围限定于此。
并且,附图中示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为了说明的明了性和便利性而被夸张地示出,考虑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而被特殊定义的术语可根据使用人员、操作人员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这些术语应以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为基础下定义。
第一实施例
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主视分解立体图,图2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后视分解立体图,图3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结合剖视图,图4及图5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第一锁定单元”的动作的俯视图,图6及图7为示出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第一锁定单元”的动作的剖视图,图8为与上述图6相对应的部分剖视立体图,图9为与上述图7相对应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实施例的旋转装置包括:本体部2,与如马达等动力发生部100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锁定部6,与上述放置部2相结合,安装有从动部件200;以及逆转防止单元,维持上述锁定部6与本体部2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
从动部件200借助动力发生部100的旋转力旋转,作为一例,从动部件200为手持式砂轮机的研磨盘。
当然,从动部件200不限定于研磨盘,可广泛地适用。
在本体部2的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100相结合的驱动轴22,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3
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以等间隔突出且大致呈弧形的多个固定突起部32。
并且,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中心可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台36。
在上述凸台36的端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38。
其中,可形成固定突起部32及凸台36中的一个或两个。
上述锁定部6以与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连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锁定部6的形状与放置部3的形状相对应,呈圆盘形状,与放置部3的外径相同。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使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的部位,从而锁定部6可与放置部3重叠结合。
在锁定部6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本体部2的凸台36贯通的贯通孔62。上述贯通孔62与凸台36的多个卡定突起38相对应并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槽622。
由于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呈十字形状,贯通孔62也呈十字形状,以与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相对应。
参照图2,锁定部6的底面形成有使弹性支撑部4选择性地插入的卡定槽部7。
上述卡定槽部7由在两侧以相隔开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凹槽71及第二凹槽72和连接上述第一凹槽71及第二凹槽72并借助球46的滚动而被引导的杆73形成,呈如同哑铃的形状。
如图2所示,这种卡定槽部7以等间隔排列为多个。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实施例,包括形成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弹性支撑部4,上述弹性支撑部4向上述锁定部6施加压力并在规定位置发挥可临时固定的固定力。
在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埋入孔31,弹性支撑部4与各埋入孔31相结合。
弹性支撑部4包括插入于埋入孔31的弹性体44及支撑于上述弹性体44且支撑于锁定部6的底面的球46,球头柱塞(ball plunger)为适合。
弹性体44为螺旋弹簧并插入于外壳42的内部,上述外壳42插入于埋入孔31,球46插入于外壳42的前端部,为了仅暴露球46的一部分并防止球46向外侧脱离,将外壳42的开口部向内侧弯曲加工来收缩。
虽然说明了上述的弹性支撑部4形成于本体部2的放置部3且与其相对应的卡定槽部7形成于锁定部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与此相反的形状。
即,弹性支撑部4可形成于锁定部6且与此相对应地卡定槽部7可形成于放置部3。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形成用于使上述锁定部6的扣入部64与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相结合的第一锁定单元。
上述第一锁定单元由锁定台阶部642和插入槽382构成,上述锁定台阶部642在锁定部6的扣入部64的一侧突出形成,上述插入槽382在上述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的一侧所形成,以使锁定台阶部642与插入槽382相结合而形成紧固状态。
并且,在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的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一隔断面325,在锁定部6的扣入部64的另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二隔断面645。
因此,若发生逆转,则第一隔断面325与第二隔断面645相碰撞,从而停止逆转。
并且,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形成用于使上述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与锁定部6的贯通孔62相结合的第二锁定单元。
上述第二锁定单元包括:卡定台阶部624,形成于锁定部6的上表面并以与卡定突起槽622相隔开的方式突出形成;放置端部626,形成于上述卡定台阶部624与卡定突起槽622之间,上述第二锁定单元使上述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与放置端部626相结合来形成紧固状态。
以下,说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动作。
本体部2的驱动轴22与如马达等动力发生部100相连接。
锁定部6通过母公结合方式与放置部3重叠结合,以使扣入部64插入于固定槽部34。
之后,锁定部6的前面与如研磨盘等从动部件200相结合。
若发生动力发生部100的旋转力,则放置部3一瞬间旋转,锁定台阶部642扣入于插入槽382而形成为一体,同时,卡定突起38与放置端部626相结合而形成为一体。
与此同时,弹性支撑部4的球46先在第二凹槽72再移动至第一凹槽71而处于具有固定力的状态。
因此,锁定部6与本体部2的放置部3形成为一体而处于坚固结合的状态并进行高速旋转,可防止发生摇动或活动,并可防止逆转,从而可使从动部件200稳定地旋转。
第二实施例
另一方面,在附图中,图10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本体部”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本体部”的主视图,图12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中的“锁定部”的立体图,图13为示出上述图12的“锁定部”的俯视图,图14为示出上述图12的“锁定部”的仰视图,图15为示出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使用例的立体图,图16为示出上述图15的剖视图。
再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包括:本体部2a,使从动部件200旋转,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锁定部6a,与本体部2a相结合,安装有从动部件200;逆转防止单元,维持上述锁定部6a与本体部2a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
在本体部2a的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100相结合的驱动轴22,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3a。
在上述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以等间隔突出且大致呈弧形的多个固定突起部32a,在固定突起部32a的一侧形成有第1倾斜面33a。
第1倾斜面33a从固定突起部32a的上表面越朝向下方越向内侧切削而形成,从而固定突起部32a的下端的长度比上端的长度短。
并且,在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中心可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36a。
在上述凸台36a的端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38a。
其中,可形成固定突起部32a及凸台36a中的一个或两个。
另一方面,锁定部6a以与放置部3a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连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锁定部6a的形状与放置部3a的形状相对应,呈圆盘形状,与放置部3a的外径相同。
在锁定部6a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a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a。
使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插入于扣入部64a与扣入部64a之间的凹入的部位,从而锁定部6a可与放置部3a重叠结合。
在扣入部64a的一侧形成有第2倾斜面641a,在第2倾斜面641a形成有锁定台阶部642a。
在锁定部6a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本体部2a的凸台36a贯通的贯通孔62a,在一侧形成有与贯通孔62a相通的管体66a。
在上述贯通孔62a及管体66a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凸台36a的多个卡定突起38a相对应的多个卡定突起槽622a。
由于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呈十字形状,在贯通孔62a的内周缘排列四个卡定突起槽622a而形成为十字形状,以与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相对应。
因此,在两个卡定突起槽622a之间自然形成突出部629a。
参照图13,在锁定部6a的底面形成有使弹性支撑部4a选择性地插入的卡定槽部7a。
上述卡定槽部7a由在两侧以相隔开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凹槽71a及第二凹槽72a和连接上述第一凹槽71a及第二凹槽72a并借助球46的滚动而被引导的杆73a形成,呈如同哑铃的形状。
这种卡定槽部7a朝向圆周方向形成为多个。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实施例,包括形成于上述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弹性支撑部4a,上述弹性支撑部4a向上述锁定部6a施加压力并在规定位置发挥可临时固定的固定力。
弹性支撑部4a与形成于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多个埋入孔31相结合,如前所述,弹性支撑部4a包括插入于埋入孔31的弹性体44和支撑于上述弹性体44且支撑于锁定部6a的底面的球46。
弹性体44为螺旋弹簧并插入于外壳42的内部,上述外壳42插入于埋入孔31,球46插入于外壳42的前端部,为了仅暴露球46的一部分并防止球46向外侧脱离,将外壳42的开口部向内侧弯曲加工来收缩。
虽然说明了上述的弹性支撑部4a形成于本体部2a的放置部3a且与其相对应的卡定槽部7a形成于锁定部6a,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与此相反的形状。
即,弹性支撑部4a可形成于锁定部6a且与此相对应地卡定槽部7a可形成于放置部3a。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形成用于使上述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与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相结合的第一锁定单元。
上述第一锁定单元由锁定台阶部642a和插入槽382a构成,上述锁定台阶部642a在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的第2倾斜面641a所形成,上述插入槽382a在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的第1倾斜面33a所形成,以使锁定台阶部642a与插入槽382相结合而形成紧固状态,并可通过使第1倾斜面33a与第2倾斜面641a紧贴来增大结合力。
并且,在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的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一隔断面325a,在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的另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二隔断面645a。
因此,若发生逆转,则第一隔断面325a与第二隔断面645a相碰撞,从而停止逆转。
并且,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参照图28,形成用于使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和与锁定部6a的贯通孔62a相通的管体66a相结合的第二锁定单元。
在上述第二锁定单元的锁定部6a的管体66a的内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凸起629a,在这些凸起629a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卡定突起38a的卡定突起槽622a。
并且,在卡定突起38a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倾斜面383a,在管体66a的凸起629a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三倾斜面383a相对应的第四倾斜面。
因此,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插入于管体66a的卡定突起槽622a,卡定突起38a的两侧面被凸起629a支撑而能够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3及图34所示,结合本体部2a与锁定部6a后,在管体66a的外侧结合如研磨盘等从动部件200,然后,为了防止管体66a的暴露而结合盖部7a。
盖部7a以覆盖研磨盘的前面的方式结合,材质可由纱布、无纺布、纸、羊毛等研磨材形成。盖部7a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作为一例,可利用魔术贴紧固物附着在研磨盘的外面。
第三实施例
如图18及图19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3包括: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结合的结合部,在另一侧形成有放置部3,在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锁定部6,以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逆转防止单元,可维持上述锁定部6与本体部2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为了使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形成为一体或者使本体部2与驱动轴S分离或相结合,在本体部2形成有收容槽H。
上述从动部件200借助动力发生部100的旋转力旋转,作为一例,上述从动部件200为手持式砂轮机的研磨盘。
当然,从动部件200不限定于研磨盘,可广泛地适用。
在本体部2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扣入动力发生部100的驱动轴S的收容槽H,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3。
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以等间隔突出且大致呈弧形的多个固定突起部32朝向圆周方向排列为多个。
并且,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中心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36。
在上述凸台36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38。
在结合部的一实施例中,在本体部2形成有收容槽H,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与上述收容槽H扣入结合。
驱动轴S通过强制压入来强行扣入于收容槽H,以防止驱动轴S从收容槽H脱离。
如图17至图20所示,形成从本体部2的上部贯通的贯通路39,包括插入于贯通路39的紧固部件。
紧固部件的一侧紧贴于贯通路39的上端而被支撑,另一侧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结合。
根据一例,紧固部件为螺栓500。
螺栓500的头部紧贴于贯通路39的上端而被支撑,下部的螺纹与驱动轴S的中心部螺纹结合。
因此,为了防止插入于收容槽H的驱动轴S被脱离而能够坚固地固定。
第四实施例
另一方面,如图20及图21所示,根据第四实施例A4,在驱动轴S的外周面的一侧形成有螺纹S2并对应地在本体部2的收容槽H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H3,从而可通过相互螺纹结合来固定结合部。
另一方面,可形成上述固定突起部32及凸台36中的一个或两个。
上述锁定部6以与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连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锁定部6的形状与放置部3的形状相对应,呈圆盘形状,与放置部3的外径相同。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使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的部位,从而锁定部6可与放置部3重叠结合。
在锁定部6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本体部2的凸台36贯通的贯通孔62。
上述贯通孔62与凸台36的多个卡定突起38相对应并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槽622。
由于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呈十字形状,贯通孔62也呈十字形状,以与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相对应。
参照图18,锁定部6的底面形成有使弹性支撑部4选择性地插入的卡定槽部7。
上述卡定槽部7由在两侧以相隔开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凹槽71及第二凹槽72和连接上述第一凹槽71及第二凹槽72并借助球46的滚动而被引导的杆73形成,呈如同哑铃的形状。
如图18所示,这种卡定槽部7朝向圆周方向以等间隔排列为多个。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实施例,包括形成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弹性支撑部4,上述弹性支撑部4向上述锁定部6施加压力并在规定位置发挥可临时固定的固定力。
在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埋入孔31,弹性支撑部4与各埋入孔31相结合。
弹性支撑部4包括插入于埋入孔31的弹性体44及支撑于上述弹性体44且支撑于锁定部6的底面的球46,球头柱塞(ball plunger)为适合。
弹性体44为螺旋弹簧并插入于外壳42的内部,上述外壳42插入于埋入孔31,球46插入于外壳42的前端部,为了仅暴露球46的一部分并防止球46向外侧脱离,将外壳42的开口部向内侧弯曲加工来收缩。
虽然说明了上述的弹性支撑部4形成于本体部2的放置部3且与其相对应的卡定槽部7形成于锁定部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与此相反的形状。
即,弹性支撑部4可形成于锁定部6且与此相对应的卡定槽部7可形成于放置部3。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形成用于使上述锁定部6的扣入部64与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相结合的第一锁定单元。
上述第一锁定单元由锁定台阶部642和插入槽382构成,上述锁定台阶部642在锁定部6的扣入部64的一侧突出形成,上述插入槽382在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的一侧所形成,以使锁定台阶部642与插入槽382相结合而形成紧固状态。
并且,在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的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一隔断面325,在锁定部6的扣入部64的另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二隔断面645。
因此,若发生逆转,则第一隔断面325与第二隔断面645相碰撞,从而停止逆转。
并且,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形成用于使上述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与锁定部6的贯通孔62相结合的第二锁定单元。
上述第二锁定单元包括:卡定台阶部624,形成于锁定部6的上表面并以与卡定突起槽622相隔开的方式突出形成;放置端部626,形成于上述卡定台阶部624与卡定突起槽622之间,上述第二锁定单元使上述凸台36的卡定突起38与放置端部626相结合来形成紧固状态。
以下,说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动作。
本体部2的驱动轴22与如马达等动力发生部100相连接。
锁定部6通过母公结合方式与放置部3重叠结合,以使扣入部64插入于固定槽部34。
之后,锁定部6的前面与如研磨盘等从动部件200相结合。
若发生动力发生部100的旋转力,则放置部3一瞬间旋转,锁定台阶部642扣入于插入槽382而形成为一体,同时,卡定突起38与放置端部626相结合而形成为一体。
与此同时,弹性支撑部4的球46先在第二凹槽72再移动至第一凹槽71而处于具有固定力的状态。
因此,锁定部6与本体部2的放置部3形成为一体而处于坚固结合的状态并进行高速旋转,可防止发生摇动或活动,并可防止逆转,从而可使从动部件200稳定地旋转。
第五实施例
如图28及图29所示,第五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5包括:本体部2a,使从动部件200旋转,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锁定部6a,与本体部2a相结合,安装有从动部件200;逆转防止单元,维持上述锁定部6a与本体部2a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
在本体部2a的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100相结合的驱动轴22,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3a。
在上述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以等间隔突出且大致呈弧形的多个固定突起部32a,在固定突起部32a的一侧形成有第1倾斜面33a,固定突起部32a与槽39a相邻。
第1倾斜面33a从固定突起部32a的上表面越朝向下方越向内侧切削而形成,从而固定突起部32a的下端的长度比上端的长度短。
包括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2a的一侧扣入结合而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39a的突出部740的支架720构成的固定部件700。
为了使上述固定部件700进行升降动作,包括形成于驱动轴S的促动器800。
如图28所示,促动器800为弹簧。
或者,促动器800可为液压缸、气缸。
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
在支架720的中心形成有孔而形成环形状的圆形盘状,在上部四个突出部740以等间隔朝向圆周方向排列。
如图28所示,支架720可以为单一的环形状的板材,但也能够以分割的形态形成。
而且,所分割的各个支架720分别在上表面形成有突出部740,各所分割的支架720可单独地被促动器800弹性支撑而进行升降动作。
并且,在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中心可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36a。
在上述凸台36a的端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38a。
其中,可形成固定突起部32a及凸台36a中的一个或两个。
另一方面,锁定部6a以与放置部3a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连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锁定部6a的形状与放置部3a的形状相对应,呈圆盘形状,与放置部3a的外径相同。
在锁定部6a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a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a。
使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插入于扣入部64a与扣入部64a之间的凹入的部位,从而锁定部6a可与放置部3a重叠结合。
因此,若去除使固定部件700下降的力量,则借助促动器800的弹性力来上升,从而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使突出部740填充于扣入部64a与扣入部64a之间的空的空间,由此可稳定地固定锁定部6a,而不会摇动。
另一方面,在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的一侧形成有第2倾斜面641a,在第2倾斜面641a形成有锁定台阶部642a。
在锁定部6a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本体部2a的凸台36a贯通的贯通孔62a,在一侧形成有与贯通孔62a相通的管体66a。
在上述贯通孔62a及管体66a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凸台36a的多个卡定突起38a相对应的多个卡定突起槽622a。
由于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呈十字形状,在贯通孔62a的内周缘排列四个卡定突起槽622a而形成为十字形状,以与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相对应。
因此,在两个卡定突起槽622a之间自然形成突出部629a。
在锁定部6a的底面形成有使弹性支撑部4a选择性地插入的卡定槽部7a。
上述卡定槽部7a由在两侧以相隔开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凹槽71a及第二凹槽72a和连接上述第一凹槽71a及第二凹槽72a并借助球46的滚动而被引导的杆73a形成,呈如同哑铃的形状。
这种卡定槽部7a朝向圆周方向形成为多个。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实施例,包括形成于上述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弹性支撑部4a,上述弹性支撑部4a向上述锁定部6a施加压力并在规定位置发挥可临时固定的固定力。
弹性支撑部4a与形成于放置部3a的上表面的多个埋入孔31相结合,如前所述,弹性支撑部4a包括插入于埋入孔31的弹性体44和支撑于上述弹性体44且支撑于锁定部6a的底面的球46。
弹性体44为螺旋弹簧并插入于外壳42的内部,上述外壳42插入于埋入孔31,球46插入于外壳42的前端部,为了仅暴露球46的一部分并防止球46向外侧脱离,将外壳42的开口部向内侧弯曲加工来收缩。
虽然说明了上述的弹性支撑部4a形成于本体部2a的放置部3a且与其相对应的卡定槽部7a形成于锁定部6a,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与此相反的形状。
即,弹性支撑部4a可形成于锁定部6a且与此相对应地卡定槽部7a可形成于放置部3a。
另一方面,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形成用于使上述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与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相结合的第一锁定单元。
上述第一锁定单元由锁定台阶部642a和插入槽382a构成,上述锁定台阶部642a在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的第2倾斜面641a所形成,上述插入槽382a在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的第1倾斜面33a所形成,以使锁定台阶部642a与插入槽382相结合而形成紧固状态,并可通过使第1倾斜面33a与第2倾斜面641a紧贴来增大结合力。
并且,在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的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一隔断面325a,在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的另一侧形成有垂直的第二隔断面645a。
因此,若发生逆转,则第一隔断面325a与第二隔断面645a相碰撞,从而停止逆转。
第六实施例
另一方面,如图30所示,根据第六实施例A6,在放置部3a的固定突起部32a的一侧形成有第1倾斜面33a,在相反侧形成有第5倾斜面329a,与此对应地,在锁定部6a的扣入部64a的另一侧形成有第6倾斜面646a。
因此,第5倾斜面329a与第6倾斜面646a相接触而倾斜结合,从而可增大防止脱落的固定力。
优选地,当第5倾斜面329a与第6倾斜面646a相接触时,由垂直的假象线t分为二等分,来使两侧的力量的平衡均等地分配。
并且,作为逆转防止单元的一例,参照图30,形成用于使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和与锁定部6a的贯通孔62a相通的管体66a相结合的第二锁定单元。
在上述第二锁定单元的锁定部6a的管体66a的内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突出部629a,在这些突出部629a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卡定突起38a的卡定突起槽622a。
并且,在卡定突起38a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倾斜面383a,在管体66a的突出部629a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三倾斜面383a相对应的第四倾斜面。
因此,凸台36a的卡定突起38a插入于管体66a的卡定突起槽622a,卡定突起38a的两侧面被突出部629a支撑而能够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3所示,结合本体部2a与锁定部6a后,在管体66a的外侧结合如研磨盘等从动部件200,然后,为了防止管体66a的暴露而结合盖部7a。
盖部7a以覆盖研磨盘的前面的方式结合,材质可由纱布、无纺布、纸、羊毛等研磨材形成。盖部7a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作为一例,可利用魔术贴紧固物附着在研磨盘的外面。
第七实施例
图35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6为示出上述图35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第七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7包括: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未图示)的驱动轴S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的驱动轴S,在另一侧形成有放置部3,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锁定部6,以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动力发生部主要为马达,但可包括除此之外的多种原动装置。
从动部件200主要包括研磨用刀片、切削刀具等,但并不选定于此,可包括需要进行多种旋转动作的附加装置。
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朝向圆周方向排列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在固定突起部32与固定突起部32之间形成有固定槽部34。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上述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形成的凹入部65,以使锁定部6可与放置部3相结合。
上述固定突起部32呈弧形,且四个组成一组而以等间距进行排列。
在各个固定突起部32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放置部3的中心部的第1倾斜面321,在另一侧形成有垂直切开而成的第1垂直面322。
在上述扣入部64的一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的第1垂直面322相对应的第2垂直面643,在另一侧形成有与第1倾斜面321相对应的第2倾斜面644,上述第2倾斜面644从锁定部6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
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部6的下表面突出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68。
与此对应地,在放置部3的中心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锁定部6的凸台68的联结孔37
以下,说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第七实施例A7的动作。
本体部2的驱动轴22与如马达等动力发生部100相连接。
锁定部6的前面与如研磨盘等从动部件200相结合。
之后,锁定部6通过母公结合方式与放置部3重叠结合,以使扣入部64插入于固定槽部34。
若发生动力发生部100的旋转力,则放置部3一瞬间旋转,扣入部64的第2倾斜面644紧贴于固定突起部32的第1垂直面322而形成为一体。
因此,锁定部6与本体部2的放置部3形成为一体而处于坚固结合的状态并进行高速旋转,可防止发生摇动或活动,并可防止逆转,从而可使从动部件200稳定地旋转。
另一方面,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相邻的槽39,包括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2的驱动轴S扣入结合而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39的突出部740的支架720构成的固定部件700。
为了弹性支撑上述支架720,包括形成于驱动轴S的促动器800。
促动器800可选自弹簧、液压缸、气缸中。
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从可形成锁定状态。
在支架720的中心形成有孔而形成环形状的圆形盘状,在上部四个突出部740以等间隔朝向圆周方向排列。
因此,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的弹性力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放置部3的槽39,突出部740插入至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部65,从而锁定部6与放置部3及本体部2可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而不会摇动。
第八实施例
图37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8为示出上述图37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第八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8包括: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的驱动轴S,在另一侧形成有放置部3,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锁定部6,以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在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朝向圆周方向排列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在固定突起部32与固定突起部32之间形成有固定槽部34。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上述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的凹入部65,以使锁定部6可与放置部3相结合。
上述固定突起部32呈弧形,且四个组成一组而以等间距进行排列。
在固定突起部32的一侧形成有从放置部3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的第1a倾斜面321a,在另一侧形成有第1a垂直面322a。
在上述锁定部6的扣入部64的一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的第1a垂直面322a相对应的第2a垂直面643a,在另一侧形成有与第1a倾斜面321a相对应的第2a倾斜面644a,上述第2a倾斜面644a从锁定部6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
在上述锁定部6的下表面突出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68。
与此对应地,在放置部3的中心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锁定部6的凸台68的联结孔37。
以下,说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第八实施例A8的动作。
本体部2的驱动轴22与如马达等动力发生部100相连接。
锁定部6的前面与如研磨盘等从动部件200相结合。
之后,锁定部6通过母公结合方式与放置部3重叠结合,以使扣入部64插入于固定槽部34。
若发生动力发生部100的旋转力,则放置部3一瞬间旋转,锁定部6的扣入部64的第2a垂直面643a紧贴于固定突起部32的第1a垂直面322a,第1a倾斜面321a与第2a倾斜面644a紧贴而形成为一体。
因此,锁定部6与本体部2的放置部3形成为一体而处于坚固结合的状态并进行高速旋转,可防止发生摇动或活动,并可防止逆转,从而可使从动部件200稳定地旋转。
另一方面,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相邻的槽39,包括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2的驱动轴S扣入结合而朝向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39的突出部740的支架720构成的固定部件700。
为了弹性支撑上述支架720,包括形成于驱动轴S的促动器800。
促动器800可选自弹簧、液压缸、气缸中。
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从可形成锁定状态。
在支架720的中心形成有孔而形成环形状的圆形盘状,在上部四个突出部740以等间隔朝向圆周方向排列。
因此,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放置部3的槽39,突出部740插入至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部65,从而锁定部6与放置部3及本体部2可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而不会摇动。
第九实施例
图39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0示出上述图39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第九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9包括: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的驱动轴S,在另一侧形成有放置部3,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锁定部6,以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在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朝向圆周方向排列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在固定突起部32与固定突起部32之间形成有固定槽部34。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上述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形成的凹入部65,以使锁定部6可与放置部3相结合。
固定突起部32呈弧形,且四个组成一组而以等间距进行排列。
在各个固定突起部32的两侧形成有垂直切开而成的垂直面322b。
在扣入部64的两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的垂直面322b相对应的垂直面643b。
第九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9的动作与前述的第七实施例A7的动作大同小异,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部6的下表面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68,在凸台68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682。
在放置部3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锁定部的凸台68贯通的联结孔37,在上述联结孔37形成有与凸台68的多个卡定突起682相对应的多个卡定突起槽372。
另一方面,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相邻的槽39,包括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2的驱动轴S扣入结合而朝向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39的突出部740的支架720构成的固定部件700。
为了弹性支撑上述支架720,包括形成于驱动轴S的促动器800。
促动器800可选自弹簧、液压缸、气缸中。
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从可形成锁定状态。
在支架720的中心形成有孔而形成环形状的圆形盘状,在上部四个突出部740以等间隔朝向圆周方向排列。
因此,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放置部3的槽39,突出部740插入至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部65,从而锁定部6与放置部3及本体部2可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而不会摇动。
第十实施例
图41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2为示出上述图41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如图41及图42所示,第十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10包括: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的驱动轴S,在另一侧形成有放置部3,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锁定部6,以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在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朝向圆周方向排列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在固定突起部32与固定突起部32之间形成有固定槽部34。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上述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形成的凹入部65,以使锁定部6可与放置部3相结合。
固定突起部32呈弧形,并形成有将朝向放置部3的中心的上部边角的一侧倾斜切割而成的第5倾斜面328,在上述第5倾斜面328倾斜地形成有从上部边角的前端部向下方朝向内侧倾斜切割而成的切削面。
为了与此互补地形成,在锁定部6的扣入部64的一侧和凹入部65形成有朝向锁定部6的上表面倾斜而成且与第5倾斜面328相对应的第6-2倾斜面6462。
第十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10的动作与前述的第七实施例A7的动作大同小异,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部6的下表面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68,在凸台68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682。
在放置部3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锁定部的凸台68贯通的联结孔37,在上述联结孔37形成有与凸台68的多个卡定突起682相对应的多个卡定突起槽372。
另一方面,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相邻的槽39,包括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2的驱动轴S扣入结合而朝向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39的突出部740的支架720构成的固定部件700。
为了弹性支撑上述支架720,包括形成于驱动轴S的促动器800。
促动器800可选自弹簧、液压缸、气缸中。
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从可形成锁定状态。
在支架720的中心形成有孔而形成环形状的圆形盘状,在上部四个突出部740以等间隔朝向圆周方向排列。
因此,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放置部3的槽39,突出部740插入至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部65,从而锁定部6与放置部3及本体部2可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而不会摇动。
第十一实施例
图43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4为示出上述图43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如图43及图44所示,第十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11包括: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的驱动轴S,在另一侧形成有放置部3,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锁定部6,以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朝向圆周方向排列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在固定突起部32与固定突起部32之间形成有固定槽部34。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上述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形成的凹入部65,以使锁定部6与放置部3相结合。
固定突起部32呈弧形,且四个组成一组而以等间距进行排列。
在各个固定突起部32的一侧形成有从上部朝向下部倾斜切割而成并具有斜面的第7倾斜面327。
为了与此互补地结合,在扣入部64的一侧形成有朝向锁定部6的下表面倾斜而成的第7b倾斜面647b。
第十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11的动作与前述的第七实施例A7的动作大同小异,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部6的下表面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68,在凸台68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682。
在放置部3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锁定部的凸台68贯通的联结孔37,在上述联结孔37形成有与凸台68的多个卡定突起682相对应的多个卡定突起槽372。
另一方面,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相邻的槽39,包括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2的驱动轴S扣入结合而朝向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39的突出部740的支架720构成的固定部件700。
为了弹性支撑上述支架720,包括形成于驱动轴S的促动器800
促动器800可选自弹簧、液压缸、气缸中。
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从可形成锁定状态。
因此,若去除使固定部件700下降的力量,则借助促动器800来上升,从而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可形成锁定状态。
在支架720的中心形成有孔而形成环形状的圆形盘状,在上部四个突出部740以等间隔朝向圆周方向排列。
因此,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的弹性力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放置部3的槽39,突出部740插入至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部65,从而锁定部6与放置部3及本体部2可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而不会摇动。
第十二实施例
图45为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6为示出上述图45的结合例的结合俯视图。
如图45及图46所示,第十二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12包括:本体部2,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S相连接,使从动部件200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连接的驱动轴S,在另一侧形成有放置部3,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朝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锁定部6,以与上述放置部3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200相连接。
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的边缘朝向圆周方向排列有多个固定突起部32,在固定突起部32与固定突起部32之间形成有固定槽部34。
在锁定部6的外周缘形成有插入于放置部3的固定槽部34的多个扣入部64。
放置部3的固定突起部32插入于上述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形成的凹入部65,以使锁定部6与放置部3相结合。
固定突起部32呈弧形,且四个组成一组而以等间距进行排列。
固定突起部32呈弧形,并形成有将朝向放置部3的中心的上部边角的一侧倾斜切割而成的第5倾斜面328,在上述第5倾斜面328倾斜地形成有从上部边角的前端部向下方朝向外侧倾斜切割而成的切削面。
为了与此互补地形成,在扣入部64的一侧和凹入部65形成有朝向锁定部6的上表面倾斜而成且与第5倾斜面328相对应的第8倾斜面648b。
第十二实施例的旋转装置A12的动作与前述的第七实施例A7的动作大同小异,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一方面,在上述锁定部6的下表面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68,在凸台68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682。
在放置部3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使上述锁定部的凸台68贯通的联结孔37,在上述联结孔37形成有与凸台68的多个卡定突起682相对应的多个卡定突起槽372。
另一方面,在放置部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32相邻的槽39,包括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2的驱动轴S扣入结合而朝向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39的突出部740的支架720构成的固定部件700。
为了弹性支撑上述支架720,包括形成于驱动轴S的促动器800
促动器800可选自弹簧、液压缸、气缸中。
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从可形成锁定状态。
因此,若去除使固定部件700下降的力量,则借助促动器800来上升,从而突出部740插入于槽39a,可形成锁定状态。
在支架720的中心形成有孔,从而形成环形状的圆形盘状,在上部四个突出部740以等间隔朝向圆周方向排列。
因此,固定部件700借助促动器800的弹性力而上升且突出部740插入于放置部3的槽39,突出部740插入至扣入部64与扣入部64之间的凹入部65,从而锁定部6与放置部3及本体部2可稳定地维持结合状态,而不会摇动。
附图标记的说明
2:本体部 3:放置部
4:弹性支撑部 6:锁定部
7:卡定槽部 22:驱动轴
32:固定突起部 34:固定槽部
38:卡定突起 42:外壳
44:弹性体 46:球
62:贯通孔 64:扣入部
71:第一凹槽 72:第二凹槽
73:杆 100:动力发生部
200:从动部件

Claims (28)

1.一种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与包括马达在内的动力发生部相连接,使从动部件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结合的驱动轴,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在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以等间隔突出形成的多个固定突起部;
锁定部,以与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相连接;
逆转防止单元,能够维持上述锁定部与本体部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逆转防止单元包括弹性支撑部,上述弹性支撑部向上述放置部或锁定部中的任一个施加压力并在规定位置发挥能够临时固定的固定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锁定部的外周缘形成有多个扣入部,以使上述锁定部插入于在放置部所形成的固定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逆转防止单元包括使上述锁定部的扣入部与放置部的固定突起部相结合的第一锁定单元,
上述第一锁定单元由锁定台阶部和插入槽构成,上述锁定台阶部在锁定部的扣入部的一侧突出形成,上述插入槽在上述放置部的固定突起部的一侧所形成,以使锁定台阶部与插入槽相结合来形成紧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锁定部的下表面突出形成有凸台,在上述放置部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锁定部的凸台的联结孔。
6.一种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与包括马达在内的动力发生部相连接,使从动部件旋转,在一侧形成有与动力发生部相结合的驱动轴,在另一侧形成有圆盘状的放置部,在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以等间隔突出形成的多个固定突起部,在中心形成有突出的凸台,在上述凸台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
锁定部,以与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方式相结合,形成有使本体部的凸台贯通的贯通孔,上述贯通孔与凸台的多个卡定突起相对应并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槽以进行锁定动作,与上述从动部件相连接;
逆转防止单元,能够维持上述锁定部与本体部的结合状态,防止逆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逆转防止单元包括弹性支撑部,上述弹性支撑部向上述放置部或锁定部中的任一个施加压力并在规定位置发挥能够临时固定的固定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锁定部的外周缘形成有多个扣入部,以使上述锁定部插入于在放置部所形成的固定槽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逆转防止单元包括:
第一锁定单元,使上述锁定部的扣入部与放置部的固定突起部相结合;
第二锁定单元,使上述凸台的卡定突起与定部的贯通孔相结合,
上述第一锁定单元由锁定台阶部和插入槽构成,上述锁定台阶部在锁定部的扣入部的一侧突出形成,上述插入槽在上述放置部的固定突起部的一侧所形成,以使锁定台阶部与插入槽相结合来形成紧固状态,
上述第二锁定单元包括:
卡定台阶部,形成于锁定部的上表面并以与卡定突起槽相隔开的方式突出形成;
放置端部,形成于上述卡定台阶部与卡定突起槽之间,
上述第二锁定单元使上述凸台的卡定突起与放置端部相结合来形成紧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锁定部形成有与贯通孔相通的管体,上述管体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在上述多个凸起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凸台的卡定突起的卡定突起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台的卡定突起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倾斜面,在管体的凸起的一侧形成有与上述第三倾斜面相接触并得到支撑的第四倾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上述本体部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形成为一体或者使上述本体部与驱动轴分离或相结合,在本体部形成有收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上述本体部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形成为一体或者使上述本体部与驱动轴分离或相结合,在本体部形成有收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从上述本体部的上部贯通的贯通路,包括插入于上述贯通路的紧固部件,上述紧固部件的一侧紧贴于贯通路的上端而被支撑,另一侧与动力发生部的驱动轴相结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相邻的槽,
上述旋转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相结合而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的突出部的支架构成;
促动器,用于使上述固定部件进行升降动作。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放置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相邻的槽,
上述旋转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由在上表面形成有与上述本体部相结合而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并插入于上述槽的突出部的支架构成;
促动器,用于使上述固定部件进行升降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放置部的中心部的第1倾斜面,在另一侧形成有垂直切开而成的第1垂直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的第1垂直面相对应的第2垂直面,在另一侧形成有与第1倾斜面相对应的第2倾斜面,上述第2倾斜面从锁定部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一侧形成有从放置部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的第1a倾斜面,在另一侧形成有第1a垂直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的第1a垂直面相对应的第2a垂直面,在另一侧形成有与第1a倾斜面相对应的第2a倾斜面,上述第2a倾斜面从锁定部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两侧形成有垂直切开而成的垂直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两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的垂直面相对应的垂直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形成有将朝向放置部的中心的上部边角的一侧倾斜切割而成的第5倾斜面,在上述第5倾斜面形成有从上部边角的前端部向下方朝向内侧倾斜切割而成的切削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和凹入部形成有朝向锁定部的上表面倾斜而成且与第5倾斜面相对应的第6-2倾斜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一侧形成有从上部朝向下部倾斜切割而成并具有斜面的第7倾斜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形成有朝向锁定部的下表面倾斜而成的第7b倾斜面,以与上述固定突起部相结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形成有将朝向放置的中心的上部边角的一侧倾斜切割而成的第8倾斜面,在上述第5倾斜面形成有从上部边角的前端部向下方朝向外侧倾斜切割而成的切削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和凹入部形成有朝向锁定部的上表面倾斜而成且与第5倾斜面相对应的第8倾斜面。
2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放置部的中心部的第1倾斜面,在另一侧形成有垂直切开而成的第1垂直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的第1垂直面相对应的第2垂直面,在另一侧形成有与第1倾斜面相对应的第2倾斜面,上述第2倾斜面从锁定部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
2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一侧形成有从放置部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的第1a倾斜面,在另一侧形成有第1a垂直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的第1a垂直面相对应的第2a垂直面,在另一侧形成有与第1a倾斜面相对应的第2a倾斜面,上述第2a倾斜面从锁定部的中心越朝向外侧越倾斜。
2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两侧形成有垂直切开而成的垂直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两侧形成有与固定突起部的垂直面相对应的垂直面。
2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形成有将朝向放置部的中心的上部边角的一侧倾斜切割而成的第5倾斜面,在上述第5倾斜面形成有从上部边角的前端部向下方朝向内侧倾斜切割而成的切削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和凹入部形成有朝向锁定部的上表面倾斜而成且与第5倾斜面相对应的第6-2倾斜面。
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的一侧形成有从上部朝向下部倾斜切割而成并具有斜面的第7倾斜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形成有朝向锁定部的下表面倾斜而成的第7b倾斜面,以与上述固定突起部相结合。
2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突起部形成有将朝向放置的中心的上部边角的一侧倾斜切割而成的第8倾斜面,在上述第5倾斜面形成有从上部边角的前端部向下方朝向外侧倾斜切割而成的切削面,
在上述扣入部的一侧和凹入部形成有朝向锁定部的上表面倾斜而成且与第5倾斜面相对应的第8倾斜面。
CN201780077915.4A 2016-12-16 2017-11-24 旋转装置 Pending CN1100878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72869 2016-12-16
KR20160172869 2016-12-16
KR10-2017-0015669 2017-02-03
KR1020170015669A KR101799465B1 (ko) 2016-12-16 2017-02-03 회전장치
KR10-2017-0056427 2017-05-02
KR1020170056427A KR101855860B1 (ko) 2017-05-02 2017-05-02 회전장치
KR10-2017-0150397 2017-11-13
KR1020170150397A KR102015080B1 (ko) 2017-11-13 2017-11-13 회전장치
PCT/KR2017/013518 WO2018110856A1 (ko) 2016-12-16 2017-11-24 회전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7831A true CN110087831A (zh) 2019-08-02

Family

ID=6255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7915.4A Pending CN110087831A (zh) 2016-12-16 2017-11-24 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05944A1 (zh)
EP (1) EP3479957A4 (zh)
JP (1) JP6625245B2 (zh)
CN (1) CN110087831A (zh)
PH (1) PH12019501381A1 (zh)
WO (1) WO201811085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6159A (zh) * 2020-06-08 2020-08-18 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抛光头组件及石材抛光机器人
CN111561522A (zh) * 2020-05-20 2020-08-2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凸缘联轴器
CN111660193A (zh) * 2020-06-08 2020-09-15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抛光头组件及石材抛光机器人
CN114051439A (zh) * 2020-05-27 2022-02-15 Emk有限责任公司 手摇砂轮的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6347A1 (de) * 2018-03-19 2019-09-19 Boeck Gmbh Verbindungsvorrichtung
KR102291638B1 (ko) * 2020-02-03 2021-08-20 주식회사 티앤오 연마패드 장착용 그라인더 홀더
KR102239342B1 (ko) * 2020-08-12 2021-04-13 주식회사 에이앤티시스템 구조 개선된 슬라이드 코어가 구비된 사출 금형
KR102461805B1 (ko) * 2020-10-21 2022-11-01 황용희 그라인더 디스크 홀더
WO2022261190A1 (en) * 2021-06-08 2022-12-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having tool-free attachment system
KR102636796B1 (ko) * 2022-02-08 2024-02-14 최윤석 그라인더 디스크 고정장치
DE102022203295A1 (de) 2022-04-01 2023-10-05 Janser Gmbh Werkzeugverbind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Bearbeitungsmaschin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90002316B1 (ko) * 1986-10-28 1989-06-30 손영수 자동차형 휠 디스크의 결합 록킹장치
JPH03104550A (ja) * 1989-06-20 1991-05-01 Suematsu Tekkosho:Kk 回転研磨機
CN1239912A (zh) * 1996-12-05 1999-12-29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手工工具机
CN1464818A (zh) * 2001-07-26 2003-12-31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具有刀具安装座的系统
CN1590012A (zh) * 2003-09-05 2005-03-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盘状工具的夹紧与快换装置
CN1833826A (zh) * 2005-03-18 2006-09-20 百得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扭矩过载离合器
US20100056029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Peter Grunikiewicz Adapter For Mounting A Tool On An Oscillating Drive
KR101483963B1 (ko) * 2014-11-25 2015-01-20 김창성 핸드 그라인더의 연마디스크 탈,부착장치
KR101635344B1 (ko) * 2016-04-18 2016-06-30 공광주 실린더 헤드의 밸브시트면 가공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3261U (ja) * 1993-02-16 1994-09-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バルブシート擦合せ工具
DE10225051A1 (de) * 2002-06-06 2004-01-08 Robert Bosch Gmbh Einsatzwerkzeug mit einer Befestigungseinheit
DE10360246A1 (de) * 2003-12-20 2005-07-28 Robert Bosch Gmbh Einsatzwerkzeug für eine Werkzeugmaschine
EP1782917A1 (de) * 2005-11-08 2007-05-09 sia Abrasives Industries AG Aufnahme für ein Schleifwerkzeug, Schleifwerkzeug und Tragkörper für ein Schleifwerkzeug
KR20120127373A (ko) * 2012-10-09 2012-11-21 이종훈 가변소켓 래치렌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90002316B1 (ko) * 1986-10-28 1989-06-30 손영수 자동차형 휠 디스크의 결합 록킹장치
JPH03104550A (ja) * 1989-06-20 1991-05-01 Suematsu Tekkosho:Kk 回転研磨機
CN1239912A (zh) * 1996-12-05 1999-12-29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手工工具机
CN1464818A (zh) * 2001-07-26 2003-12-31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具有刀具安装座的系统
CN1590012A (zh) * 2003-09-05 2005-03-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盘状工具的夹紧与快换装置
CN1833826A (zh) * 2005-03-18 2006-09-20 百得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扭矩过载离合器
US20100056029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Peter Grunikiewicz Adapter For Mounting A Tool On An Oscillating Drive
KR101483963B1 (ko) * 2014-11-25 2015-01-20 김창성 핸드 그라인더의 연마디스크 탈,부착장치
KR101635344B1 (ko) * 2016-04-18 2016-06-30 공광주 실린더 헤드의 밸브시트면 가공 장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522A (zh) * 2020-05-20 2020-08-2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凸缘联轴器
CN111561522B (zh) * 2020-05-20 2022-11-2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凸缘联轴器
CN114051439A (zh) * 2020-05-27 2022-02-15 Emk有限责任公司 手摇砂轮的连接结构
CN111546159A (zh) * 2020-06-08 2020-08-18 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抛光头组件及石材抛光机器人
CN111660193A (zh) * 2020-06-08 2020-09-15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抛光头组件及石材抛光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5245B2 (ja) 2019-12-25
EP3479957A1 (en) 2019-05-08
PH12019501381A1 (en) 2020-02-24
WO2018110856A1 (ko) 2018-06-21
JP2019508277A (ja) 2019-03-28
US20210205944A1 (en) 2021-07-08
EP3479957A4 (en) 202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7831A (zh) 旋转装置
US6807705B2 (en) Polishing pad and system
EP2086720B1 (d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zum durchführen von schleifarbeiten, insbesondere schwingschleifer
CN108698198B (zh) 手持式研磨机及手持式研磨机的研磨盘的结合方法
US8185992B2 (en) Hand-guided device and tool connectable thereto
KR102360650B1 (ko) 핸드-헬드 및 핸드-가이드되는 랜덤 궤도 연마 또는 샌딩 전동 공구
JP3895256B2 (ja) 携行式研磨機用の研磨基板
US20100210194A1 (en) Grinding Or Polishing Tool For An Oscillating Drive
DE102007007787A1 (de) Schleifteller für eine Exzenterschleifmaschine
AU2002306908A1 (en) Polishing pad and system
KR20200024384A (ko) 핸드 그라인더의 디스크 고정장치
EP3421179A1 (en) Polishing pad for releasable attachment to a bottom surface of a plate-like backing pad of a power tool, backing pad and hand-held power tool
US20230356363A1 (en) Buffing Spherocylinder Made Of Compressed Material
DE102012216556A1 (de) Haltekörper für flexibles Schleifmittel, Schleifsystem und Schleifgerät
US9333616B2 (en) Self-leveling sandpaper grinding machine
US6081959A (en) Buffer centering system
US20050120500A1 (en) Buffing ball made of foam material
JPH01117854U (zh)
KR101949158B1 (ko) 전동공구의 회전력 전달장치
JPH10277955A (ja) 回転研磨具
GB2433463A (en) Handle for hand tool machine
KR200237838Y1 (ko) 다이아 몬드 연마구의 체결부 구조
US20090093204A1 (en) Sanding disk tool
CN105364788A (zh) 手持式工具机
CN112543694A (zh) 罩和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