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5118B -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5118B
CN110085118B CN201910352349.4A CN201910352349A CN110085118B CN 110085118 B CN110085118 B CN 110085118B CN 201910352349 A CN201910352349 A CN 201910352349A CN 110085118 B CN110085118 B CN 110085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area
display panel
tip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23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5118A (zh
Inventor
张启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23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5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5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5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5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5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直线区域和非直线区域,在所述非直线区域设置有静电防护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静电捕获单元和静电导出单元,所述静电捕获单元包括尖端,所述尖端的一端浮空设置。本申请将静电防护单元的放电端置于静电高发区域,设置静电捕获尖端并悬空,当有静电产生时,使静电防护单元优先放电,降低被保护电路接触静电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显示面板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矩形、圆形等,其他不规则的异形形状的显示面板由于其能够根据显示装置的形状设置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但是由于静电容易在边角区域积累造成异形区域静电风险更高。另一方面,异形区域在切割时需要进行CNC磨边,在磨边的过程中由于摩擦造成大量的静电累计,使得显示面板的静电风险很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包括直线区域和非直线区域,在所述非直线区域设置有静电防护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静电捕获单元和静电导出单元,所述静电捕获单元包括尖端,所述尖端的一端浮空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
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将静电防护单元的放电端置于静电高发区域,设置静电捕获尖端并悬空,当有静电产生时,使静电防护单元优先放电,降低被保护电路接触静电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单元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1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二极管,但这些电极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显示区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二极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二极管,类似地,第二二极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二极管。
如背景技术所述,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屏占比的需求,显示面板需要切割成异形。在切割和切割后的磨边过程中由于摩擦造成大量的静电,使得异形区域的静电损伤风险很高。而在现有技术中仅针对每条数据线设置静电释放电路,在静电较高的情况下仍然有静电击伤被保护电路的风险。有介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区括显示区AA和围绕该显示区AA的边框区NA,边框区NA包括直线区域NA1和非直线区域NA2,例如,显示装置为了美观和握持感受四个边角一般是圆角,如果显示面板的边角是直角在设计显示面板屏占比的时候考虑到显示面板的边缘靠近显示装置的边缘越近则越难通过跌落测试,则会以显示面板的直角边缘为接近显示装置边框的点进行设计。这样就造成屏占比无法提高。为了获得更高的屏占比需要将显示面板的四个边角设置成圆角,这样可以提升屏占比。请参考图1,这里以非直线区域为圆角区域进行说明。显示面板在切割为圆角的时候是将显示面板切割成接近于圆角的多边形,多边形的边越多则越接近于圆角,但是边与边之间角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得后续工艺中良品率下降。因此,需要通过CNC工艺将多边形进行磨边,将边缘磨成圆角,在磨边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静电,使得该非直线区域NA2为静电高发的区域。另一方面,在这样的非直线区域本申请就会设置更多的被保护电路,使得此处的静电风险比较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申请在非直线区域NA2设置有静电防护单元10;该静电防护单元10包括静电捕获单元和静电导出单元12,该静电捕获单元包括尖端11,该尖端11的一端浮空设置。常规的静电防护电路会直接连接到被保护单元,在被保护单元接受静电时将静电导出。这样一方面只能单独保护某个单元,例如:如果要保护数据线免受静电影响则每条数据线都要设置对应的静电防护单元;另一方面静电已经传导到被保护单元后才能被导出,如果静电导出通路受阻仍然会造成静电击伤。因此,传统的静电保护电路并不适用与本申请中包括非直线区域NA2这样静电高发区域的显示面板。由于本申请非直线区域NA2(静电高发区域)并非某一具体部件或者线路静电风险高,而是整个非直线区域NA2都存在这样的风险,因此,本申请设置尖端11用于捕获非直线区域NA2的静电,不局限于保护某一个部件,而是保护一个区域免受静电的影响
可选的,尖端11的另一端电连接到静电导出单元12,当非直线区域NA2出现静电时,由于尖端放电的原理,静电会优先被传导到尖端11,尖端11将静电传导到与其电连接的静电导出单元12,可以避免静电的累积,降低被保护电路接触静电的几率。进一步的,尖端可以沿着远离静电导出单元12的方向上宽度降低,进一步提升捕获静电的能力。
下面结合图2~图4说明本申请的一种静电导出单元的结构,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单元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静电防护单元的示意图;
本申请的静电导出单元12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121和第二二极管122,该第一二极管121的负极电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122的负极;该第二二极管122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VGL;尖端11电连接该第一二极管121的正极和该第二二极管122的负极。由于二极管有单向导通的特性,仅能够从正极导向负极,不能从负极导向正极。在正常没有静电产生的情况下,尖端11浮空,尖端11的电平接近大地电位,由于第一二极管121的负极为高电平,第一二极管121无法导通;同理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为低电平,第二二极管122也无法导通。当非直线区域NA2积累静电为低电平时,由于静电的低电平远低于第一低电平信号线VGL上的低电平,导致第二二极管122的正极电位远大于负极电位,第二二极管122导通,静电从尖端11通过第二二极管122传导到第一低电平信号线VGL;同理,当非直线区域NA2积累静电为高电平时,由于静电的高电平远高于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上的高电平,导致第一二极管121的正极电位远大于负极电位,第一二极管121导通,静电从尖端11通过第一二极管121传导到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本申请的静电导出单元12未产生静电的状态下不产生电流,处于低功耗状态,可以降低静电导出单元12的功耗。
具体的,本申请的静电导出单元12中的第一二极管121和第二二极管122可以由晶体管构成。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静电导出单元12可以包括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请参考图3,该第一二极管121包括第一晶体管1211,该第一晶体管1211的第一极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第二极连接尖端11,栅极连接第一晶体管1211的第一极;该第二二极管122包括第二晶体管1212,该第二晶体管1212的第一极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VGL,第二极连接尖端11,栅极连接第二晶体管1212的第一极;该第一晶体管1211为P型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1212为N型晶体管。由于第一晶体管1211为P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1211的栅极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在第一晶体管1211第二极浮空时,第一晶体管截止;当尖端11捕获到高电平的静电时,第一晶体管1211的第二极电位远高于栅极电位,则第一晶体管1211导通,静电导出到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同理,第二晶体管1212为N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1212的栅极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VGL,在第二晶体管1212第二极浮空时,第二晶体管截止;当尖端11捕获到低电平的静电时,第二晶体管1212的第二极电位远低于栅极电位,则第二晶体管1212导通,静电导出到第一低电平信号线VGL。
由于CMOS工艺的光罩道数多,成本高,本申请也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成本的PMOS型静电导出单元。请参考图4,该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三晶体管1213,该第三晶体管1213的第一极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第二极连接尖端11,栅极连接第三晶体管1213的第一极;第二二极管包括第四晶体管1214,第四晶体管1214的第一极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VGL,第二极连接尖端11,栅极连接第四晶体管1214的第二极;该第三晶体管1213和第四晶体管1214均为P型晶体管。当尖端11捕获高电平静电时,第三晶体管1213的栅极电位远低于第二极电位,则第三晶体管1213导通,高电平静电导出到第一高电平信号线VGH;同理,当尖端11捕获低电平静电时,第四晶体管1214的栅极电位低于第一低电平信号,第四晶体管1214导通,低电平的静电导出到第一低电平信号线。
进一步的,第一晶体管1211、第二晶体管1212、第三晶体管1213和第四晶体管1214中的至少一者为双栅晶体管。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第三晶体管1213和第四晶体管1214为双栅晶体管的实施例。当第一晶体管至第四晶体管中至少一者为双栅晶体管时,可以提高第一二极管或者第二二极管的稳定性;同时,减少漏电流,从而降低静电保护单元的功耗。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图5为图1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显示区AA包括像素单元31以及驱动像素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32,边框区NA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非直线区域NA2包括级联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和设置在相邻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之间的静电保护单元10。由于静电保护单元20会占据边框区NA的空间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变宽,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降低屏占比。而本实施例可以避免增加显示面板边框区NA的宽度。显示面板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和显示面板的扫描线30对应设置,每个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沿着垂直于扫描线30方向的宽度大约等于每个像素行的宽度。根据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的原则,显示面板非直线区域NA2沿着扫描驱动电路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该非直线区域NA2内设置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对应的像素行的宽度之和,因此,当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沿着非直线区域NA2的边缘设置时会出现空白区。请参考图5,在图5所示的非直线区域NA2,仅需要对应设置3级扫描驱电路单元20,但是这个区域能够容纳4级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这个区域会设置虚拟扫描驱动电路单元用来保证刻蚀的均一性。本实施例中,将静电保护单元10设置在相邻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20之间,即避免了额外占据边框区NA的空间又保证了刻蚀的均一性。
进一步的,扫描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高电平信号线VGH2和第二低电平信号线VGL2;静电导出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121和第二二极管122,第一二极管121的负极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22的负极;第二二极管122的正极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至少部分第二高电平信号线VGH2复用为第一高电平信号线;至少部分第二低电平信号线VGL2复用为第一低电平信号线。按照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无需额外的设置第一高电平信号线和第一低电平信号线,减少了走线数量,降低了边框区的宽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6,以PMOS的静电导出单元为例,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层poly和栅极金属层G,静电导出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1213和第四晶体管1214,该第三晶体管1213的第一极通过位于栅极金属层G的连接线连接第二高电平信号线VGH2,第二极通过连接线110连接到第四晶体管1214的第二极,进而连接尖端11,栅极连接第三晶体管1213的第一极;其中尖端11位于栅极金属层G。第四晶体管1214的第一极连接第二低电平信号线VGL2,第二极连接尖端11,栅极连接第四晶体管1214的第二极,该第四晶体管1214的第二极通过位于栅极金属层G的连接线连接尖端11;该第三晶体管1213和第四晶体管1214均为P型晶体管。本实施例的静电导出单元的版图布局和扫描驱动电路单元的版图布局接近,可以保持扫描驱动电路单元的刻蚀均一性。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6,为了提升静电释放的能力,防止静电防护单元由于无法承受大量的静电电荷而导致器件失效,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单元包括第一静电防护单元10a和第二静电防护单元10b;第一静电防护单元10a与第二静电防护单元10b并联。请参考图6,第一静电防护单元10a与第二静电防护单元10b的第三晶体管1213共同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第一静电防护单元10a与第二静电防护单元10b的第四晶体管1214共同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当静电累积时,其可以分散的从两个静电防护单元泄放,避免静电防护单元失效。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和图8,图7为图1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7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的截面示意图仅仅代表图7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膜层堆叠关系示意。
显示面板的边框区NA沿显示区AA指向显示面板边缘的位置依次设置有驱动像素的扫描驱动电路区Dr、封装区Fr和切割区Cut;该扫描驱动电路区Dr设置有扫描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显示区的像素。封装区Fr用于设置封框胶,粘结阵列基板和封装基板,避免水汽氧气入侵显示面板;切割区Cut用于预留容纳对位偏差。尖端11的第一端111连接所述静电导出单元,尖端11的第二端112设置于扫描驱动电路区Dr和所述切割区Cut之间。本实施例中尖端11的第二端112设置于扫描驱动电路区Dr更加靠近切割区Cut的一侧,使得静电优先传导到尖端11,保护了扫描驱动电路区的扫描驱动电路,降低了显示面板的静电击伤风险,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8,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和与所列基板1相对设置的封装基板2,封装区Fr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1和封装基板2之间的封框胶402,封框胶402与阵列基板1之间设置有封装金属区40,尖端11的第二端112与封框胶402交叠。根据尖端放电的规律,当产生静电的时候静电会优先通过尖端11传导到静电导出单元,保护扫描驱动电路单元。另一方面,封框胶402遭受静电也会产生封框胶裂纹,造成显示面板遭受水氧入侵导致失效,本实施例可以有效的保护封框胶402,避免因为静电而产生裂纹。此外,本实施例还避免了将尖端11设置到切割区Cut。如果将尖端11设置在切割区Cut则在切割过程中由于对位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切割到尖端11,此时会因为尖端11的化学势较低会遭受腐蚀,腐蚀会沿着尖端11进入扫描驱动电路区Dr造成显示面板的失效。因此,本实施例将尖端11的第二端112设置与封框胶402交叠可以避免腐蚀。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两种设置尖端的方式。第一种请参考图7和图8,封装区Fr包括与封框胶402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封装金属层40b,第二封装金属层40b与尖端11交叠;第二封装金属层40b与尖端11异层设置。第二封装金属层40b用于反射封装过程照射的激光,提升激光的利用率,提高封装的均一性。由于第二封装金属层40b的导电性良好,因此设置将第二封装金属层40b与尖端11交叠,这样即使静电传导到第二封装金属层40b也可以再次通过与尖端11的交叠传导到尖端11,进一步的导出到静电导出单元。
进一步的,异层设置的第二封装金属层40b和尖端11可以电连接,同时第二封装金属层40b连接地电位。此时,当尖端11捕获静电时,不仅可以通过静电导出单元12导出静电,还可以将静电传导到连接地电位的第二封装金属层40b上,这样可以增加静电导出路径,提高静电释放能力。
第二种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图1又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9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的截面示意图仅仅代表图9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膜层堆叠关系示意。
封装金属区Fr包括与封框胶402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封装金属层40a,第一封装金属层40a包括镂空部50,镂空部50包括静电传导单元501;该尖端11延伸至镂空部50与静电传导单元501对应设置;第一封装金属层40a与尖端11同层设置。请参考图9,静电传导单元501为镂空第一封装金属层40a之后产生的第二尖端,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第二尖端与静电保护单元的尖端11之间可以产生静电传导,将第一封装金属层40a的静电传导到尖端11,进而通过静电导出单元进行静电的泄放。
进一步的,在非直线区域NA2,不同位置产生静电的概率也不相同,对于产生静电击伤概率不同的区域如果采用相同的尖端密度会造成静电防护单元的浪费或者静电防护能力不足,下面具体说明。如果是按照相同的标准设置静电防护单元,那么在满足静电高发区域的设置方式时,非静电高发区域的静电防护单元会有冗余,会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区被无效的器件占据,影响窄边框的效果;如仅满足非静电高发区域的设置方式,静电高发区域的静电防护单元数量不够,会影响静电泄放的效果。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方式,当非直线区域NA2包括第一曲率区域和第二曲率区域时,设置于第一曲率区域的尖端的密度大于设置于第二曲率区域的所述尖端的密度,其中,第一曲率大于所述第二曲率,密度为单位长度中尖端的个数;由于区域的曲率越大,该区域单位角度的长度则越短,相对而言区域的静电风险更高,因此,将第一曲率区域的尖端密度设置的更高可以有效提高其静电泄放的能力。尖端设置密度更大的方式可以多样,例如将第一曲率区域的同一静电保护单元设置多个尖端,以使一个静电保护单元可以保护更大区域的受保护电路;或者可以在第一曲率区域设置更多的静电保护单元以增强第一曲率区域的静电泄放能力。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并不局限于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四角为圆角的显示面板,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开口区TH,该开口区TH至少部分侧边与所述边框区的部分边缘共用,与开口区TH相邻的边框区包括第二非直线区域NA2b,该第二非直线区域NA2b设置有静电防护单元10。在对显示面板做异形切割的时候同样会产生前述的静电累积的过程,因此,针对本实施例的异形切割的开口区TH也可以设置静电防护单元10,保护开口区TH的周边电路免受静电击伤。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示意图。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蜂窝式移动电话10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显示面板,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将静电防护单元置于静电高发区域,设置静电捕获尖端并悬空,当有静电产生时,使静电防护单元优先放电,降低被保护电路接触静电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所述边框区包括直线区域和非直线区域,在所述非直线区域设置有静电防护单元;
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静电捕获单元和静电导出单元,所述静电捕获单元包括尖端,所述尖端的一端浮空设置,所述尖端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静电导出单元;
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单元以及驱动所述像素单元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边框区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
所述非直线区域包括级联的扫描驱动电路单元和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单元之间的所述静电保护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导出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
所述尖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导出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高电平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尖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极;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低电平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尖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极;
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导出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高电平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尖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极;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低电平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尖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极;
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至少一者为双栅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中的至少一者为双栅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框区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显示面板边缘的位置依次设置有驱动所述像素的扫描驱动电路、封装区和切割区;
所述尖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静电导出单元,所述尖端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和所述切割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封装基板,所述封装区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封装基板之间的封框胶,所述封框胶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封装金属区,所述尖端的第二端与所述封框胶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金属区包括与所述封框胶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一封装金属层,所述第一封装金属层包括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包括静电传导单元,所述尖端延伸至所述镂空部与所述静电传导单元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封装金属层与所述尖端同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金属区包括与所述封框胶至少部分交叠的第二封装金属层,所述第二封装金属层与所述尖端交叠;
所述第二封装金属层与所述尖端异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高电平信号线和第二低电平信号线;
所述静电导出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高电平信号线,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低电平信号线;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高电平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一高电平信号线;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低电平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一低电平信号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直线区域包括第一曲率区域和第二曲率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曲率区域的所述尖端的密度大于设置于所述第二曲率区域的所述尖端的密度;所述密度为单位长度中尖端的个数;
所述第一曲率大于所述第二曲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开口区,所述开口区至少部分侧边与所述边框区的部分边缘共用,与所述开口区相邻的所述边框区包括第二非直线区域,所述第二非直线区域设置有静电防护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第一静电防护单元和第二静电防护单元;所述第一静电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二静电防护单元并联。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352349.4A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085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349.4A CN110085118B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349.4A CN110085118B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5118A CN110085118A (zh) 2019-08-02
CN110085118B true CN110085118B (zh) 2021-03-02

Family

ID=67417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2349.4A Active CN110085118B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51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9934B (zh) * 2019-12-16 2021-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1462629A (zh) * 2020-04-10 2020-07-28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562704A (zh) * 2020-05-06 2020-08-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屏组件
CN111599847B (zh) * 2020-05-29 2023-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14427B (zh) * 2020-11-30 2022-04-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切割面板
CN112582452B (zh) 2020-12-04 2023-05-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70270B (zh) * 2020-12-22 2024-01-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5815937U (zh) * 2021-03-10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适合异形打印的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6964743A (zh) * 2022-02-25 2023-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34863A (zh) * 2022-08-23 2022-11-11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0010B1 (ko) * 2015-06-05 2022-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73224B1 (ko) * 2015-12-31 2022-12-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993579B (zh) * 2017-11-29 2019-11-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8766994B (zh) * 2018-06-20 2021-03-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410772B (zh) * 2018-10-31 2021-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71703B (zh) * 2018-12-14 2021-07-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48627B (zh) * 2018-12-26 2021-07-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5118A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51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JP6815159B2 (ja) 表示装置
CN1101485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0992093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4305486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967170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50177859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with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unit
JP2008070873A (ja) 平板表示装置
CN110390915B (zh)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及有源矩阵基板的缺陷修正方法
CN107808935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593095B (zh) 可挠性显示面板
US20130120312A1 (en) Touch panel
US1096989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46540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KR10159545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 형성용 기판
US11538884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short circuit in overlapping area of signal lines prevente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601782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amoled显示装置
KR101251375B1 (ko)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CN110515248B (zh) 显示装置
CN1696772A (zh)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CN111681687B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
JP2007316105A (ja) 表示装置
US20230020489A1 (en) Driving boar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130465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709840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1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201201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