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0465A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0465A
CN116130465A CN202310148140.2A CN202310148140A CN116130465A CN 116130465 A CN116130465 A CN 116130465A CN 202310148140 A CN202310148140 A CN 202310148140A CN 116130465 A CN116130465 A CN 116130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display
signal line
substrate
termin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481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
张晓洁
李纪
朱锦明
潘园园
王盛
尹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481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04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0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04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0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or discharges, e.g. Faraday 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92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of the conducting means connecting the protective devices, e.g. ESD bu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基板包括:衬底;第一金属层,位于衬底的一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栅线包括栅连接部以及位于栅连接部的至少一端的栅末端部,栅末端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栅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第二金属层,位于衬底的一侧,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与栅线交叉,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栅末端部积累的电荷向周边同层走线以及第一绝缘层释放,从而避免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短路,避免显示异常,提升显示基板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存在静电释放(ESD)不良问题,例如,显示面板在生产工序中通常会产生ESD,为了防止ESD不良,可以采用高电阻材料、挖槽、静电环等技术。然而,现有技术并不能完全杜绝ESD不良问题,静电仍旧会通过一些次要的静电释放路径来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第一金属层,位于衬底的一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栅线包括栅连接部以及位于栅连接部的至少一端的栅末端部,栅末端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栅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第二金属层,位于衬底的朝向第一金属层的一侧,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与栅线交叉,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栅末端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栅末端部的远离栅连接部一侧的外边缘与第一信号线的靠近栅末端部的外边缘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层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数据线与栅线相互交叉,第一信号线与触控信号线连接,第一信号线位于数据线的靠近栅末端部的一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还包括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位于栅末端部的背离栅连接部的一侧,第二信号线与栅末端部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15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第二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第二信号线与显示基板的公共电压信号线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还包括栅极,位于栅连接部上,栅末端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栅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靠近栅末端部的栅极与栅末端部连接为一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设置有栅驱动电路,栅线的远离栅末端部的一端与栅驱动电路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显示区相对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栅驱动电路包括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栅驱动电路以及位于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栅驱动电路,栅线包括相互交替的奇数行栅线和偶数行栅线,奇数行栅线与第一栅驱动电路连接,偶数行栅线与第二栅驱动电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栅末端部积累的电荷向周边同层走线以及第一绝缘层释放,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短路,进而可以避免显示异常,提升显示基板的可靠性。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相关技术中显示基板中的栅线末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示出A位置在显微镜下的静电释放示意图;
图4和图5示出B位置在显微镜下的静电释放示意图。
图6示出沿图1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示出沿图1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的栅末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沿图8中E-E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驱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相关技术:1:栅线;11:栅线末端;2:衬底;3:第一信号线;4:绝缘保护层;5:第二信号线;
本申请:10:显示基板;100:衬底;210:栅线;211:栅连接部;212:栅末端部;213:第一边缘;220:第二信号线;230:栅极;310:第一信号线;311:第二边缘;320:数据线;400:第一绝缘层;500:显示区;600:非显示区;610:第一非显示区;620:第二非显示区;700:有源层;800:公共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显示面板中,栅线的一端可以与栅极驱动电路连接。栅线的另一端(也可以叫做栅线的末端)可以不与栅极驱动电路连接。静电容易在栅线的末端积累,向周边信号线释放,导致显示异常。
图1示出相关技术中显示基板中的栅线末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示出A位置在显微镜下的静电释放示意图;图4和图5示出B位置在显微镜下的静电释放示意图。结合图1-图5,栅线末端11的宽度与栅线1其它位置的宽度是相同的,静电容易在栅线末端11产生静电积累,并向周围信号线释放静电,使得显示基板容易在A位置和B位置发生静电破坏。
图6示出沿图1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6,栅线1设置于衬底2的一侧,第一信号线3设置于栅线1的背离衬底2的一侧且与栅线1相互交叉,栅线1和第一信号线3之间设置有绝缘保护层4。在衬底2产生静电的情况下,栅线1产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在栅线末端11产生静电积累。栅线末端11积累的静电释放会击穿绝缘保护层4,使得与栅线末端11交叠的第一信号线3位置(即B位置)发生静电破坏,从而导致栅线1和第一信号线3短路,产生显示不良。
图7示出沿图1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7所示,栅线末端11与第二信号线5同层设置且通过绝缘保护层4隔开。栅线末端11积累的静电向第二信号线5释放,使得与栅线末端11正对的第二信号线5位置(即A位置)发生静电破坏,从而导致栅线1和第二信号线5短路和/或,第二信号线5通过上方的绝缘保护层4暴露。当第二信号线5通过上方的绝缘保护侧4暴露时,绝缘保护层4上的金属层会与第二信号线5产生短路,产生显示不良。
下面结合图8-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10。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的栅末端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沿图8中E-E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该显示基板10包括衬底100、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一绝缘层400。
其中,第一金属层位于衬底100的一侧,第一金属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栅线包括栅连接部211以及位于栅连接部211的至少一端的栅末端部212,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栅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
示例性地,栅末端部212可以位于栅连接部211的背离对应的栅驱动电路的一端。具体地,栅连接部2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栅线对应的栅驱动电路位于栅连接部211的第一端的情况下,栅末端部212位于栅连接部211的第二端;在栅线对应的栅驱动电路位于栅连接部211的第二端的情况下,栅末端部212位于栅连接部211的第一端。其中,栅线对应的栅驱动电路指的是用于向栅线提供栅信号的栅驱动电路。
由此,通过使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栅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相较于图1所示的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中,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可以将栅末端部212的金属钝化,避免栅末端部212的尖端放电,避免静电在栅末端部212积累而向周边信号走线释放静电,从而可以防止第一绝缘层400被破坏,避免栅线和周边信号走线之间的短路。
第二金属层位于衬底100的朝向第一金属层的一侧,第二金属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310,第一信号线310与栅线交叉,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示例性地,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第一绝缘层400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用于使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绝缘,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由于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栅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避免栅末端部212产生静电释放而击穿第一绝缘层400,从而防止由于第一绝缘层400被静电破坏而导致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短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10,通过使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栅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加宽栅末端部212的尺寸,有利于钝化栅末端部212,防止栅末端部212尖端放电,避免栅末端部212积累的电荷向周边信号走线以及第一绝缘层400释放,避免第一绝缘层400被破坏,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短路,进而可以避免显示异常,提升显示基板10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位于衬底100的一侧,第一绝缘层400位于第一金属层的背离衬底100的一侧,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一绝缘层400的背离衬底100的一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信号线31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栅末端部212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本实施例中,由于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栅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栅末端部212不易发生尖端放电,从而可以减少第一信号线310与栅末端部212的交叠区域积累的电荷,防止第一绝缘层400被破坏,进而避免栅末端部212与第一信号线310短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和图9,第一信号线31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末端部212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所述栅末端部212的远离所述栅连接部210一侧的外边缘与所述交叠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μm。也就是说,栅末端部212的远离栅连接部211一侧的外边缘与第一信号线310的靠近栅末端部212的外边缘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μm。例如,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栅末端部212的远离栅连接部211一侧的外边缘为第一边缘213,第一信号线310的靠近栅末端部212的外边缘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311。其中,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边缘213相比于第二边缘311更加远离栅连接部211,且第一边缘213与第二边缘311之间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5μm。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d大于或等于5μm,栅末端部212在第一方向上向左伸出第一信号线310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5μm,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信号线310与栅末端部212的交叠区域积累的电荷,避免第一信号线310与栅末端部212之间的第一绝缘层400被静电击穿,避免第一信号线310与栅线短路,进一步提升显示基板10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310可以为数据线。第一信号线310还可以与其它信号线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310可以与触控信号线连接。示例性地,第一信号线310可以与显示基板的触控层的触控信号线连接,触控信号线通过第一信号线310连接至触控芯片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金属层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320,数据线320与栅线相互交叉,第一信号线310与触控信号线连接。第一信号线310位于数据线320的靠近栅末端部212的一侧。
示例性地,显示基板10具有显示区500和围绕显示区500设置的非显示区600。第一信号线310和数据线32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栅线和数据线320可以均为多条。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320可以限定出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多个像素单元可以位于显示区500。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栅极230、有源层700、第一极和第二极,栅极230可以与栅线连接,第一极可以与数据线320连接,第二极可以与像素电极连接。有源层可以采用非晶态氧化铟镓锌材料(a-IGZO)、氮氧化锌(ZnON)、氧化铟锌锡(IZTO)、非晶硅(a-Si)、多晶硅(p-Si)、六噻吩、聚噻吩等各种材料。
示例性地,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二绝缘层和像素电极,第二绝缘层可以位于第二金属层的背离衬底的一侧,像素电极可以位于第二绝缘层的背离衬底的一侧,像素电极可以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例如漏极连接。其中,第一极和第二极中的其中一个为源极,第一极和第二极中的另一个为漏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和图9,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800。例如,在显示基板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 d CrystalDisplay,TFT-LCD)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公共电极800和像素电极形成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进行偏转,以达到显示不同灰阶画面的目的。
示例性地,公共电极800可以包括多个电极块,多个电极块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的触控单元,不同的触控单元之间可以相互绝缘。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触控显示芯片,触控单元可以经触控线连接至触控显示芯片。在一个帧周期内,触控显示芯片可以在显示时段内通过触控线给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以实现显示功能,且在触控检测时段内通过触控线给触控单元提供触控电压,并检测触控单元的电容变化,以检测触摸位置。
示例性地,结合图8和图9,公共电极80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栅末端部211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公共电极80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栅极23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且公共电极80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有源层70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例如,有源层70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相邻两个触控单元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之间。为了描述方便,将“有源层70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称为有源层正投影;将“触控单元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称为触控正投影。其中,有源层正投影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外轮廓形状可以与触控正投影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金属层还包括第二信号线220,第二信号线220位于栅末端部212的背离栅连接部211的一侧,第二信号线220与栅末端部212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
示例性地,第二信号线220即为上述周边同层走线。第二信号线220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在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为两侧的栅驱动电路对奇数行栅线和偶数行栅线按照行方向依次交替驱动的情况下,栅末端部212正对第二信号线220且与第二信号线220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信号线220与栅末端部212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第二信号线220与栅末端部212可以保持安全间距,从而可以避免第二信号线220与栅末端部212短路,保证显示基板10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15μm。如此设置,在栅末端部212的金属钝化的同时,第二信号线220与栅末端部212之间的预设距离相对较大,可以进一步避免栅末端部212的电荷释放至第二信号线220,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从根本上防止第二信号线220上方的绝缘保护层被破坏,从而有效避免显示异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220可以位于非显示区600,第二信号线220与显示基板10的公共电压信号线例如COM线连接,以接收公共电压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还包括栅极230,栅极230位于栅连接部211上,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栅极23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栅极23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栅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以便于栅极230与栅线的连接。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等于栅极23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在增大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同时,可以减小整个栅线的负载。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栅极23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增大栅末端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从而钝化栅末端部212,防止栅末端部212尖端放电,可以避免栅末端部212积累的电荷向第二信号线220以及第一绝缘层400释放,进而可以避免第二信号线220与其他膜层短路以及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短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靠近栅末端部212的栅极230与栅末端部212可以连接为一体。这样,在保证靠近栅末端部212的栅极230与栅线相连接的同时,可以降低第一金属层对应掩膜板的复杂程度,降低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栅驱动电路,栅驱动电路位于非显示区600,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与栅驱动电路连接。示例性地,栅驱动电路可以为阵列基板上栅驱动集成(Gate Driven on Array,GOA)电路。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图9并结合图10,非显示区600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500相对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610和第二非显示区620,栅驱动电路包括位于第一非显示区610的第一栅驱动电路以及位于第二非显示区620的第二栅驱动电路,栅线210包括相互交替的奇数行栅线210和偶数行栅线210,奇数行栅线210与第一栅驱动电路连接,偶数行栅线210与第二栅驱动电路连接。
示例性地,图8可以为图10中F部的放大示意图。显示区50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非显示区610位于第一侧,第二非显示区620位于第二侧。第一栅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GOA1、GOA3、GOA5、GOA7……GOAn-1。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GOA1与第一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GOA3与第三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GOA5与第五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GOAn-1与第n-1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第二栅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GOA2、GOA4、GOA6、GOA8……GOAn。其中,GOA2与第二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GOA4与第四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GOA6与第六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GOAn与第n行栅线210的远离栅末端部212的一端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栅驱动电路和第二栅驱动电路按照行方向依次交替向对应的奇数行栅线210和偶数行栅线210提供栅信号。
示例性地,驱动顺序可以为:GOA1向第一行栅线210提供栅信号、GOA2向第二行栅线210提供栅信号、GOA3向第三行栅线210提供栅信号、GOA4向第四行栅线210提供栅信号……,依次类推,实现对栅线210的逐行扫描驱动功能。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栅驱动电路和第二栅驱动电路分别设置于显示区500的两侧,并且采用第一栅驱动电路和第二栅驱动电路分别对奇数行栅线210和偶数行栅线210交替驱动,可以极大地减小栅驱动电路的整体占用面积,以及降低了第一栅驱动电路以及第二栅驱动电路的复杂程度,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基板10。其中,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 ode,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光致发光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及TFT-LCD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采用上述的显示基板10,可以避免栅线的栅末端部的尖端放电,避免位于栅线上方的绝缘层被破坏,从而避免栅线与周围信号线短路,避免显示异常,提升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本申请还提供给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其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显示面板,可以避免显示异常,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基板10、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线,所述栅线包括栅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栅连接部的至少一端的栅末端部,所述栅末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栅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衬底的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栅线交叉,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平行;
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末端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末端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所述栅末端部的远离所述栅连接部一侧的外边缘与所述交叠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栅线相互交叉,所述第一信号线与触控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数据线的靠近所述栅末端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栅末端部的背离所述栅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栅末端部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15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公共电压信号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
栅极,位于所述栅连接部上,所述栅末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栅极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栅末端部的栅极与所述栅末端部连接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栅驱动电路,所述栅线的远离所述栅末端部的一端与所述栅驱动电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相对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栅驱动电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栅驱动电路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栅驱动电路,所述栅线包括相互交替的奇数行栅线和偶数行栅线,所述奇数行栅线与所述第一栅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偶数行栅线与所述第二栅驱动电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栅驱动电路按照行方向依次交替向对应的奇数行栅线和偶数行栅线提供栅信号。
13.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148140.2A 2023-02-15 2023-02-15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1304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8140.2A CN116130465A (zh) 2023-02-15 2023-02-15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8140.2A CN116130465A (zh) 2023-02-15 2023-02-15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0465A true CN116130465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04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48140.2A Pending CN116130465A (zh) 2023-02-15 2023-02-15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04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858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tatic electricity protecting circuit
US20060017139A1 (en)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203682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JP2008070873A (ja) 平板表示装置
TWI453517B (zh) 液晶顯示裝置之畫素陣列基板
CN102243403B (zh) 引线结构以及具有此引线结构的显示面板
JP2016057344A (ja) 表示装置
CN1144971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11092863B2 (en) Storage capacitor,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889912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3227177A (zh) 像素结构及薄膜晶体管
CN11261487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9418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1015153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51726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21215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6130465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74621B (zh) 基板及显示面板
KR20110003723A (ko) 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CN100454553C (zh) 薄膜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电子机器
KR102376590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8576207B2 (en) Self-emission typ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5127234B2 (ja) 半導体装置、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US1174052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002887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