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3269B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3269B
CN110083269B CN201910350406.5A CN201910350406A CN110083269B CN 110083269 B CN110083269 B CN 110083269B CN 201910350406 A CN201910350406 A CN 201910350406A CN 110083269 B CN110083269 B CN 110083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layer
display panel
film
ho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04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3269A (zh
Inventor
李徳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04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3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3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3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3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3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覆盖所述第一膜层,其中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之间形成孔洞结构;黏附材料,填充所述孔洞结构;以及第三膜层,覆盖所述第二膜层并与所述孔洞结构中的所述黏附材料连通。通过在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中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形成孔洞结构,并且在孔洞结构内填充与第三膜层连通的黏附材料,利用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之间较强的粘附力,实现了层叠膜层之间的相互交织结合,提高了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了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膜层的脱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中,上下膜层主要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粘合在一起,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特别是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导致膜层间结合力不强,当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操作或有外力冲击时,极易发生脱落。以柔性显示屏的保护膜(Lami膜)剥离工艺为例:剥离保护膜时,平坦化层(Over Coating)会受到一个垂直向上的拉力,与此同时,平坦化层与其下方膜层之间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粘合,当该垂直向上的拉力大于分子间作用力时,平坦化层发生脱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设置孔洞结构,并且在孔洞结构内填充与第三膜层连通的黏附材料,提高上、下膜层之间的结合力,解决了上述剥离工艺中膜层脱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覆盖所述第一膜层,其中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之间形成孔洞结构;黏附材料,填充所述孔洞结构;以及第三膜层,覆盖所述第二膜层并与所述孔洞结构中的所述黏附材料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孔洞;其中,所述孔洞包括凹陷部位和凸起部位,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膜层与所述凸起部位处填充的所述黏附材料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结构包括多个孔洞;其中,所述多个孔洞相互交叉连通,或所述多个孔洞相互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为同种材料,所述黏附材料与所述第三膜层为同种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是缓冲层,所述第三膜层是平坦化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黏附材料的厚度为2微米至8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制备第一膜层;在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制备黏附材料;在所述黏附材料上制备第二膜层;以及在所述第二膜层上制备第三膜层,其中所述第三膜层与所述黏附材料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在制备第三膜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膜层上制备触控导电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层叠设置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形成孔洞结构,并且在该孔洞结构内填充与第三膜层连通的黏附材料,利用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之间较强的粘附力,实现了层叠膜层之间的相互交织结合,提高了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了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膜层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孔洞结构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孔洞结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具有相同结构的相同部件或相同方法的相同步骤,如果示例性地描述了一实施例,则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仅描述与已描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当一个部件描述为“连接”到另一部件,该一个部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部件,或者通过第三部件“电连接”到另一部件。此外,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的描述,术语“包括”及其相应术语应仅理解为包括所述部件,而不应该理解为排除任何其他部件。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第三膜层4,其中基板1、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第三膜层4依次层叠设置;第一膜层2设置在基板1上,第二膜层3覆盖第一膜层2,且第一膜层2与第二膜层3之间形成孔洞结构5,该孔洞结构5内部填充黏附材料,第三膜层4覆盖第二膜层3并与孔洞结构5中的黏附材料连通。
通过在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中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形成孔洞结构,并且在孔洞结构内填充与第三膜层连通的黏附材料,利用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之间较强的粘附力,实现了层叠膜层之间的相互交织结合,提高了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了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膜层的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膜层2远离基板1的表面设置孔洞结构5,孔洞结构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孔洞51;其中,孔洞51包括凹陷部位511和凸起部位512(如图1所示),至少部分第三膜层4与凸起部位512处填充的黏附材料连通。孔洞51为连通的且呈现凹凸不平结构,其中孔洞51的凸起部位512所填充的粘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的部分连通,以实现孔洞51内的粘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的连通,利用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之间较强的粘附力,以及第一膜层2和第二膜层3之间较强的结合力,实现了层叠膜层之间的相互交织结合,提高了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了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膜层的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黏附材料的厚度为2微米至8微米,优选为3微米、5微米或者7微米。黏附材料的厚度太薄,不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而且黏附力不足,会导致膜层脱落。黏附材料的厚度太厚,不但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增加整体膜层的厚度,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加,不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而选取孔洞的不同位置与第三膜层连通,只要所选取的孔洞与第三膜层连通的位置能够实现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度满足显示屏在制备过程中的需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孔洞与第三膜层连通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图2、3所示分别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孔洞结构俯视图。如图2、3所示,孔洞结构5可以包括多个孔洞51;其中,多个孔洞51可以相互交叉连通(如图2所示),其中交叉处可以为孔洞51的凹陷部位或凸起部位,或多个孔洞51可以相互平行(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多个孔洞51,提高了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更好地避免了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膜层的脱落。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而选取孔洞的不同数量及其排布方式,只要所选取的孔洞的不同数量及其排布方式能够实现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度满足显示屏在制备过程中的需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孔洞的具体数量及其具体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孔洞结构5可以呈现蜿蜒曲折形状(如图1所示),也可以呈现“U”型的凹凸结构,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选取不同的孔洞结构的形状,只要所选取的孔洞结构的形状包括凹陷部位和凸起部位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孔洞结构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孔洞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一膜层,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膜层,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孔洞结构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图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第三膜层4、黏附材料6,其中基板1、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第三膜层4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1上设置第一膜层2,在第一膜层2上设置第二膜层3,第二膜层3靠近第一膜层2的表面设置孔洞结构5,黏附材料6填充孔洞结构5,第三膜层4覆盖第二膜层3与黏附材料6连通。
通过在层叠设置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第二膜层靠近第一膜层的表面设置孔洞结构,黏附材料填充孔洞结构,第三膜层覆盖第二膜层与黏附材料连通,并利用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之间较强的粘附力,实现了层叠膜层之间的相互交织结合,提高了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了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膜层的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2与第二膜层3可以为同种材料,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可以为同种材料。为了保证第一膜层2和第二膜层3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力,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选择第一膜层2与第二膜层3为同种材料;同时,为了保证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之间也有较强的粘附力,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选择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4为同种材料。利用同种材料的分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力度更大的特性,将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设置为同种材料、黏附材料和第三膜层设置为同种材料,可以有效保证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黏附材料和第三膜层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保证了交织结合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度。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而选取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和黏附材料的具体材料,只要所选取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和黏附材料的材料能够保证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黏附材料和第三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度满足显示屏在制备过程中的需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和黏附材料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导电层7,设置于第二膜层3和第三膜层4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和第三膜层4可以为显示面板的触控层中的膜层结构,其中在第二膜层3和第三膜层4之间还包括触控导电层7,用于实现触控功能。
触控导电层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71、至少一个第二电极72以及金属电桥73,金属电桥73用于导通多个第一电极71或多个第二电极72(当触控导电层7只包括一个第一电极71和一个第二电极72时,触控导电层7不包括金属电桥73)。至少一个第一电极71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极72间隔排列,至少一个第一电极71之间电连接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形成回路,至少一个第二电极72之间电连接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形成回路,且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2之间设置绝缘结构。由于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2之间需要绝缘,如果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2都通过引线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因为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2在同一触控层,则与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2所连接的引线可能会交叉短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金属搭桥73以实现触控层7中多个第一电极71且不会与电连接第二电极72的引线交叉短路,或实现触控层7中多个第二电极72且不会与电连接第一电极71的引线交叉短路。当用户的手指或者触控笔触控第一电极71或第二电极72时改变了触控层7表面的电容值,然后触控层7将电容改变转化为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传输给引线,即将触控层表面电容的变化转化成电流信号,并将电流信号传输给引线,引线将电流信号传输到外部电路中,以实现单层多点触控。
应当理解,图5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两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并非限定触控导电层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而选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不同数量,只要所选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数量能够满足触控层的触控功能的需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2和第二膜层3可以是缓冲层,第三膜层4可以是平坦化层。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的应用位置,只要所选取的应用位置能够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实现膜层之间较强的结合力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增强膜层之间结合力方案的应用位置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2和第二膜层3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材料,只要所选取的材料能够实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功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
图6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0:在基板上制备第一膜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板可以是通过制备获取,也可以是直接获取已有的基板,该基板可以是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面板的需求而选取基板的种类,例如,当需要柔性显示面板时,可以选取柔性基板,或者是选取刚性基板,在制备完成后再将该刚性基板剥离。
步骤620:在第一膜层的表面制备黏附材料。
在第一膜层的表面涂布黏附材料,以覆盖第一膜层。
步骤630:在黏附材料上制备第二膜层。
在黏附材料的表面制备第二膜层,其中第二膜层与第一膜层的材料相同或相近,以保证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度,且第二膜层不完全覆盖黏附材料。
步骤640:在第二膜层上制备第三膜层,其中第三膜层与黏附材料连通。
在第二膜层上制备第三膜层,且第三膜层与未被第二膜层覆盖的黏附材料连通,其中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的材料相同或相近,以实现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的较强结合力。
通过层叠设置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在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制备黏附材料,利用黏附材料与第三膜层之间较强的粘附力以及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较强的结合力,实现了层叠膜层之间的相互交织结合,提高了膜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了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膜层的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可以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通过设置第一膜层为凹凸不平结构,可以增加第一膜层与黏附材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膜层与黏附材料的粘附力,继而提高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之间的结合力。
图7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步骤640之前,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650:在第二膜层上制备触控导电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可以为显示面板的触控层中的膜层结构,其中在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之间还包括触控导电层,用于实现触控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膜层;
第二膜层,覆盖所述第一膜层,其中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之间形成孔洞结构,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之间形成孔洞结构指的是,所述第二膜层靠近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设置所述孔洞结构,所述孔洞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孔洞,所述孔洞包括凹陷部位和凸起部位;
黏附材料,填充所述孔洞结构;以及
第三膜层,覆盖所述第二膜层并与所述孔洞结构中的所述黏附材料连通;
其中,所述基板、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依次层叠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膜层 与所述凸起部位填充的所述黏附材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结构包括多个孔洞;
其中,所述多个孔洞相互交叉连通,或所述多个孔洞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为同种材料,所述黏附材料与所述第三膜层为同种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是缓冲层,所述第三膜层是平坦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材料的厚度为2微米至8微米。
7.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制备第一膜层;
在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制备黏附材料;
在所述黏附材料上制备第二膜层,其中,所述第二膜层靠近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设置孔洞结构;以及
在所述第二膜层上制备第三膜层,其中所述第三膜层与所述黏附材料连通;其中,所述基板、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依次层叠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第三膜层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膜层上制备触控导电层。
CN201910350406.5A 2019-04-28 2019-04-28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083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0406.5A CN110083269B (zh) 2019-04-28 2019-04-28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0406.5A CN110083269B (zh) 2019-04-28 2019-04-28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3269A CN110083269A (zh) 2019-08-02
CN110083269B true CN110083269B (zh) 2022-08-19

Family

ID=6741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0406.5A Active CN110083269B (zh) 2019-04-28 2019-04-28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326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70848A1 (en) * 2010-05-14 2013-03-20 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se material provided with adhesive layer
CN108461648A (zh) * 2018-03-07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体及显示面板
CN108897450A (zh) * 2018-06-30 2018-11-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22979A (zh) * 2018-07-11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84026A (zh) * 2018-06-30 2018-12-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层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48521A (zh) * 2018-08-06 2019-01-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7114B (zh) * 2010-07-13 2013-05-21 Univ Nat Chunghsin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pitaxial substrate
CN108520884B (zh) * 2018-05-28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43972B (zh) * 2018-07-09 2020-06-1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多层感测薄膜结构的填胶方法
CN109585673B (zh) * 2018-10-17 2021-05-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70848A1 (en) * 2010-05-14 2013-03-20 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se material provided with adhesive layer
CN108461648A (zh) * 2018-03-07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体及显示面板
CN108897450A (zh) * 2018-06-30 2018-11-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84026A (zh) * 2018-06-30 2018-12-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层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22979A (zh) * 2018-07-11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148521A (zh) * 2018-08-06 2019-01-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3269A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3750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161239B1 (ko) 터치패널용 패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패널
CN11000780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8335161U (zh) 一种柔性触控基板、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102543894B (zh) 电性连接垫结构及包含有多个电性连接垫结构的集成电路
CN107272979A (zh) 触控面板、制作方法以及触控装置
CN1113265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13722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195275B2 (ja)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473882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008326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4463156U (zh) 一种提高灵敏性的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封装结构
CN204406428U (zh) 一种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封装结构
CN110308820A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206479965U (zh) 触摸显示屏及压力感应触摸屏
CN106951117B (zh) 触控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98158A (zh) 内埋式被动元件及其量产方法
CN103563499A (zh) 构造物及构造物的制造方法
CN209674346U (zh) 触控面板
CN11140346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064885B1 (ko) 복합 소자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복합 소자
CN106873831A (zh) 触摸显示屏、压力感应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60258B (zh) 一种单片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210270838U (zh) 超薄触摸屏
CN108255338A (zh) 柔性触摸屏、触摸面板、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