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7802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7802B
CN110007802B CN201910298810.2A CN201910298810A CN110007802B CN 110007802 B CN110007802 B CN 110007802B CN 201910298810 A CN201910298810 A CN 201910298810A CN 110007802 B CN110007802 B CN 110007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tructure
layer
touch electrode
insulating layer
inorganic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88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7802A (zh
Inventor
郭林山
莫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988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7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7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7802A/zh
Priority to US16/591,141 priority patent/US1101171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7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7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5Flexible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柔性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发光层、薄膜封装层、无机绝缘层,薄膜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和覆盖有机封装层的无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无机绝缘层相邻;无机封装层具有第一凹槽结构并且无机绝缘层具有连接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二凹槽结构,或者无机绝缘层具有相连的第一凹槽结构和第二凹槽结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或者还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和位于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用作触控驱动电极或者触控感应电极,两个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跨桥结构电连接。在本发明中,第一触控电极不易断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显示屏幕的尺寸还是显示品质,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为显示技术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柔性显示器件以其轻薄和可挠曲性而备受瞩目。触控式柔性显示面板结合了触控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的优点,不但具有可变型或可弯曲的特点,而且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触控笔等就可以直接操作,非常舒适便捷,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触控电极在弯折时易于断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一方面,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柔性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发光层、薄膜封装层、无机绝缘层,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和覆盖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无机封装层;
所述无机封装层、所述无机绝缘层相邻;
所述无机封装层具有第一凹槽结构并且所述无机绝缘层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二凹槽结构,或者所述无机绝缘层具有相连的第一凹槽结构和第二凹槽结构;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或者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作触控驱动电极或者触控感应电极,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电连接。
另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中,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无机绝缘层依次层叠;无机封装层具有第一凹槽结构并且无机绝缘层具有第二凹槽结构,或者无机绝缘层具有第一凹槽结构和第二凹槽结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一凹槽结构内并且第一跨桥结构位于第二凹槽结构内,或者第一跨桥结构位于第一凹槽结构内并且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二凹槽结构内。有机封装层具有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无机封装层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凹槽结构,并且,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无机绝缘层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二凹槽结构;或者,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无机绝缘层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凹槽结构,并且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二凹槽结构。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一凹槽结构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触控电极,并且,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二凹槽结构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跨桥结构;或者,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一凹槽结构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跨桥结构,并且,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二凹槽结构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触控电极。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嵌入无机封装层,或者嵌入无机绝缘层,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以免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上的第一触控电极较薄较窄而易于断裂。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嵌入无机封装层,或者嵌入无机绝缘层,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以免有机封装层的斜坡区域上的第一跨桥结构较薄较窄而易于断裂。
在本发明中,第一触控电极嵌入无机封装层或者无机绝缘层而非嵌入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与驱动电路层之间的最小距离或者无机绝缘层与驱动电路层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有机封装层与驱动电路层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与驱动电路层的相互干扰较小。第一触控电极嵌入无机封装层或者无机绝缘层而非位于无机封装层或者无机绝缘层的平整表面;第一触控电极、无机封装层的整体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与无机封装层的厚度之和,或者第一触控电极、无机绝缘层的整体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与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之和;这样的显示面板比较轻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A、4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B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B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A、7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A、10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A、11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A、1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A、1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装置,但这些装置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装置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装置,类似地,第二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0包括薄膜封装层110、触控电极层120,薄膜封装层110包括至少一层有机封装层111、至少一层无机封装层112,有机封装层111、无机封装层112、触控电极层120依次设置;有机封装层111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制造,有机封装层111由于喷墨打印时有机材料的流动性,边缘具有斜坡;无机封装层112在有机封装层111上形成,无机封装层112的边缘也具有斜坡;触控电极层120在无机封装层112上形成,由于边缘斜坡的存在,触控电极层120的边缘较薄并且易于断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请参考图2、3、4A至4C,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A、4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BB’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2、3、4A至4C,显示面板200包括依次层叠的柔性基板210、驱动电路层220、有机发光层230、薄膜封装层240、无机绝缘层250,薄膜封装层240包括有机封装层241和覆盖有机封装层241的无机封装层242;无机封装层242、无机绝缘层250相邻;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并且无机绝缘层250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结构N1的第二凹槽结构N2,或者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相连的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第一触控电极X1和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第一跨桥结构B1,或者还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第一跨桥结构B1和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触控电极X1用作触控驱动电极TX或者触控感应电极RX,两个第一触控电极X1通过第一跨桥结构B1电连接。
结合参考图4A至4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和/或第一凹槽结构N1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和/或第一凹槽结构N1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封装层241、无机封装层242、无机绝缘层250依次层叠;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并且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或者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并且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或者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并且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有机封装层241具有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无机封装层242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凹槽结构N1,并且,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无机绝缘层250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二凹槽结构N2;或者,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无机绝缘层250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凹槽结构N1,并且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二凹槽结构N2。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一凹槽结构N1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触控电极X1,并且,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二凹槽结构N2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跨桥结构B1;或者,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一凹槽结构N1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跨桥结构B1,并且,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和平坦区域上的第二凹槽结构N2中分别设置同样的第一触控电极X1。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或者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以免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上的第一触控电极X1较薄较窄而易于断裂。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或者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以免有机封装层241的斜坡区域上的第一跨桥结构B1较薄较窄而易于断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或者无机绝缘层250而非嵌入有机封装层241;无机封装层242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或者无机绝缘层250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有机封装层241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X1与驱动电路层220的相互干扰较小。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或者无机绝缘层250而非位于无机封装层242或者无机绝缘层250的平整表面;第一触控电极X1、无机封装层242的整体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与无机封装层242的厚度之和,或者第一触控电极X1、无机绝缘层250的整体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与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之和;这样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
结合参考图2、3,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中央显示区A1和围绕中央显示区A1的边缘显示区A2;有机封装层241位于中央显示区A1和边缘显示区A2,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之比大于0.5并且小于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封装层241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制造,并且在中央显示区A1和边缘显示区A2处形成;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平坦,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倾斜;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之比大于0.5并且小于1;可是,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都能缓解应力并且覆盖颗粒。
结合参考图3、4A、4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A、4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无机封装层242、无机绝缘层250位于中央显示区A1和边缘显示区A2;中央显示区A1的第一触控电极X1的宽度或者厚度等于边缘显示区A2的第一触控电极X1的宽度或者厚度,中央显示区A1的第一跨桥结构B1的宽度或者厚度等于边缘显示区A2的第一跨桥结构B1的宽度或者厚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平坦,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倾斜;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无机封装层242中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深度的第一凹槽结构N1,并且,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无机绝缘层250中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深度的第二凹槽结构N2;或者,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无机绝缘层250中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深度的第一凹槽结构N1,并且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深度的第二凹槽结构N2。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第一凹槽结构N1中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厚度的第一触控电极X1,并且,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第二凹槽结构N2中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厚度的第一跨桥结构B1;或者,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第一凹槽结构N1中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厚度的第一跨桥结构B1,并且,中央显示区A1的和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第二凹槽结构N2中分别设置同样宽度、同样厚度的第一触控电极X1。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或者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以免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第一触控电极X1较薄较窄而易于断裂。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或者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以免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上的第一跨桥结构B1较薄较窄而易于断裂。结合参考图2、3、4C,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C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显示面板200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X2、第二跨桥结构B2,两个第二触控电极X2通过第二跨桥结构B2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X1与第二触控电极X2位于同一膜层,第一跨桥结构B1横跨第二跨桥结构B2;第一触控电极X1、第二触控电极X2分别用作触控驱动电极TX、触控感应电极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芯片电连接,触控感应电极RX与触控芯片电连接,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感应电极RX构成电容。触控芯片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到触控驱动电极TX,触控驱动电极TX的触控驱动信号在电容耦合作用中使得触控感应电极RX产生触控感应信号,触控芯片检测触控感应电极RX的触控感应信号;触控芯片根据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感应电极RX之间的电容,进而判断有关的触摸事件。
具体参考图2、4C,第一触控电极X1、第二触控电极X2构成金属网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X1、第二触控电极X2构成金属网格,它们的透光性能和弯折性能优良。
结合参考图3、4A,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A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无机绝缘层250位于无机封装层242的一侧;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无机封装层242的厚度大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250位于无机封装层242的一侧,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这里的无机绝缘层250位于无机封装层242的一侧,覆盖无机封装层242的全部,而非嵌入无机封装层242、覆盖无机封装层242的局部;这里的无机绝缘层250可以较好地阻隔水氧。这里的无机绝缘层250包括一个膜层,通过一个膜层的工艺制造,而非包括两个膜层、通过两个膜层的工艺制造;这里的无机绝缘层250易于制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的厚度是无机封装层242在柔性基板210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是第一凹槽结构N1在柔性基板210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是无机绝缘层250在柔性基板210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是第二凹槽结构N2在柔性基板210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封装层242的厚度大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无机封装层242在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处封闭并且阻隔水氧,以免无机封装层242在第一凹槽结构N1处镂空。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而非大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较小,这样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结合参考图3、4A、4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A、4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是第一触控电极X1在第一凹槽结构N1槽底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的上表面与无机封装层242的上表面基本上齐平,第一触控电极X1填充第一凹槽结构N1的全部,第一触控电极X1阻止水氧在第一凹槽结构N1处积累。
请参考图5A,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2、3、4A、5A,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A、5A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小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是第一触控电极X1在第一凹槽结构N1槽底或者侧壁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小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而非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在第一凹槽结构N1处是U字形结构而非一字形结构,U字形结构与一字形结构相比还有两个侧部,第一触控电极X1的横截面积较大,第一触控电极X1的电阻率较小。
结合参考图3、4A、4B、5A,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A、4B、5A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或者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相连;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的上表面与无机封装层242的上表面基本上齐平,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触控电极X1上,第一跨桥结构B1与第一触控电极X1接触;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相连;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小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填充第一凹槽结构N1的局部,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触控电极X1上,第一跨桥结构B1与第一触控电极X1接触;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和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是第一跨桥结构B1在柔性基板210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绝缘层250,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而非嵌入无机绝缘层250,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等于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等于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这样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
请参考图5B,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BB’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2、5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5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显示面板200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X2、第二跨桥结构B2,两个第二触控电极X2通过第二跨桥结构B2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X1与第二触控电极X2位于同一膜层,第一跨桥结构B1横跨第二跨桥结构B2;第一触控电极X1、第二触控电极X2分别用作触控驱动电极TX、触控感应电极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芯片电连接,触控感应电极RX与触控芯片电连接,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感应电极RX构成电容。触控芯片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到触控驱动电极TX,触控驱动电极TX的触控驱动信号在电容耦合作用中使得触控感应电极RX产生触控感应信号,触控芯片检测触控感应电极RX的触控感应信号;触控芯片根据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驱动电极TX与触控感应电极RX之间的电容,进而判断有关的触摸事件。请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3、6所示,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6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无机绝缘层250覆盖无机封装层242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局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250覆盖无机封装层242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局部而未覆盖无机封装层242远离第一凹槽结构N1的局部,无机绝缘层250的表面面积小于无机封装层242的表面面积,无机绝缘层250在弯折时受力较小,无机绝缘层250不易断裂。
请参考图7A、7B,图7A、7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2、3、7A、7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7A、7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是第一触控电极X1在第二凹槽结构N2槽底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的上表面与无机绝缘层250的上表面基本上齐平,第一触控电极X1填充第二凹槽结构N2的全部,第一触控电极X1阻止水氧在第二凹槽结构N2处积累。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3、7A、8,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7A、8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小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是第一触控电极X1在第二凹槽结构N2槽底或者侧壁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小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而非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在第二凹槽结构N2处是U字形结构而非一字形结构,U字形结构的底部相当于一字形结构的全部,U字形结构与一字形结构相比还有两个侧部,第一触控电极X1的横截面积较大,第一触控电极X1的电阻率较小。
结合参考图3、7A、7B、8,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7A、7B、8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是第一跨桥结构B1在第一凹槽结构N1槽底的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凹槽结构N1和第二凹槽结构N2相连;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一跨桥结构B1的上表面与无机封装层242的上表面齐平,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跨桥结构B1上,第一跨桥结构B1与第一触控电极X1接触;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绝缘层250而非嵌入无机封装层242,无机绝缘层250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无机封装层242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X1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无机封装层242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X1与驱动电路层220的相互干扰较小。
结合参考图4A、4B、5A、7A、7B、8,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A、4B、5A、7A、7B、8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无机绝缘层250覆盖无机封装层242的全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250覆盖无机封装层242的全部,无机封装层242覆盖驱动电路层220的和有机发光层230的全部,无机绝缘层250覆盖驱动电路层220的和有机发光层230的全部,无机绝缘层250阻止水氧侵蚀驱动电路层220的和有机发光层230的全部。
结合参考图4A、4B、5A、7A、7B、8,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4A、4B、5A、7A、7B、8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薄膜封装层240远离柔性基板210的一侧的覆盖层260,覆盖层260覆盖薄膜封装层240、无机绝缘层250、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覆盖层260覆盖薄膜封装层240、无机绝缘层250、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覆盖层260在柔性基板210上隔绝、保护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以及无机绝缘层250、薄膜封装层240、有机发光层230、驱动电路层220等,并且实现平坦化。
请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3、9所示,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9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无机绝缘层250覆盖无机封装层242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局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250覆盖无机封装层242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局部而未覆盖无机封装层242远离第一凹槽结构N1的局部,无机绝缘层250的表面面积小于无机封装层242的表面面积,无机绝缘层250在弯折时受力较小,无机绝缘层250不易断裂。请参考图10A、10B,图10A、10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3、10A,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0A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封装层242的厚度大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无机绝缘层250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绝缘层250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这里的无机绝缘层250嵌入无机封装层242,而非覆盖无机封装层242;无机绝缘层250与无机封装层242的整体比较轻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无机封装层242的厚度大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无机封装层242在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处封闭并且阻隔水氧,以免无机封装层242在第一凹槽结构N1处镂空。无机绝缘层250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并且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而非大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较小,这样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
结合参考图3、10A、10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0A、10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无机绝缘层25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X1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之间;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第一触控电极X1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而非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无机绝缘层25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X1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之间,第一跨桥结构B1达到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第一跨桥结构B1的粗糙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粗糙度,第一跨桥结构B1在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处比较平坦,第一跨桥结构B1的上表面与无机封装层242的上表面齐平,偏光层270在无机封装层242和第一跨桥结构B1上平整地设置。
请参考图11A、11B,图11A、11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3、11A、11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1A、11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无机绝缘层25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X1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之间;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封装层242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无机绝缘层250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无机封装层242,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无机绝缘层250,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第一触控电极X1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而非靠近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口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X1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槽底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X1与驱动电路层220的相互干扰较小。
结合参考图3、10A、10B、11A、11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0A、10B、11A、11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与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无机绝缘层250、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与无机绝缘层250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一跨桥结构B1填充第二凹槽结构N2的全部,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无机绝缘层250共同填充第一凹槽结构N1的全部,以免水氧在第一凹槽结构N1处积累,以便偏光层270在第一凹槽结构N1上比较平整地设置。
结合参考图3、10A、10B、11A、11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0A、10B、11A、11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薄膜封装层240远离柔性基板210的一侧的偏光层270,偏光层270覆盖薄膜封装层240、无机绝缘层250、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偏光层270覆盖薄膜封装层240、无机绝缘层250、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偏光层270在柔性基板210上隔绝、保护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以及无机绝缘层250、薄膜封装层240、有机发光层230、驱动电路层220等;偏光层270与薄膜封装层240之间没有覆盖层,偏光层270、薄膜封装层240的整体的厚度小于偏光层270、薄膜封装层240的整体的厚度与覆盖层的厚度之和,这样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
结合参考图3、4B、5A、6、7B、8、9、10B、11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3、4B、5A、6、7B、8、9、10B、11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大于390纳米并且小于410纳米,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大于240纳米并且小于260纳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大于390纳米,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大于240纳米,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的电阻率较小,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的触控信号衰减较小;另一方面,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小于410纳米,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小于260纳米,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在弯折时受力较小,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不易断裂。
请参考图12A、12B,图12A、12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考图3、12A,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2A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无机绝缘层250包括相邻的第一无机绝缘层251和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第一无机绝缘层251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二无机绝缘层252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无机绝缘层25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250包括相邻的第一无机绝缘层251和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第一无机绝缘层251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二无机绝缘层252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这里的无机绝缘层250包括两个膜层,它的厚度较大,而非包括一个膜层或者嵌入无机封装层242;这里的无机绝缘层250可以较好地阻隔水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机绝缘层251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二无机绝缘层252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无机绝缘层25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而非大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而非大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第一无机绝缘层251的厚度较小,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的厚度较小,这样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
结合参考图3、12A、12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2A、12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机绝缘层251具有第一凹槽结构N1,第一触控电极X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N1内;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第一无机绝缘层251,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结构N1的深度,第一触控电极X1填充第一凹槽结构N1的全部,以免水氧在第一凹槽结构N1处积累。
结合参考图3、12A、12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2A、12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机绝缘层252具有第二凹槽结构N2,第一跨桥结构B1位于第二凹槽结构N2内;所有的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第二无机绝缘层252,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具有同样的机械强度。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结构N2的深度,第一跨桥结构B1填充第二凹槽结构N2的全部,以免水氧在第二凹槽结构N2处积累。
结合参考图3、12A、12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2A、12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第一无机绝缘层251,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第一无机绝缘层251、第一触控电极X1靠近薄膜封装层240,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第一跨桥结构B1靠近偏光层270,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第一跨桥结构B1的粗糙度小于第一触控电极X1的粗糙度,第一跨桥结构B1的上表面比较平坦,第一跨桥结构B1的上表面与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的上表面齐平,偏光层270在第二无机绝缘层252和第一跨桥结构B1上平整地设置。
请参考图13A、13B,图13A、13B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显示面板200在AA’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3、13A、13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3A、13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嵌入第一无机绝缘层251,第一跨桥结构B1嵌入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第二无机绝缘层252、第一跨桥结构B1靠近薄膜封装层240,第一无机绝缘层251、第一触控电极X1靠近偏光层270,第一无机绝缘层251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无机绝缘层252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X1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无机绝缘层252与驱动电路层22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触控电极X1与驱动电路层220的相互干扰较小。
结合参考图3、12A、12B、13A、13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2A、12B、13A、13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位于无机绝缘层250远离柔性基板210的一侧的偏光层270,偏光层270覆盖无机绝缘层250、薄膜封装层240、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偏光层270覆盖无机绝缘层250、薄膜封装层240、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偏光层270在柔性基板210上隔绝、保护第一跨桥结构B1、第一触控电极X1以及无机绝缘层250、薄膜封装层240、有机发光层230、驱动电路层220等;偏光层270与无机绝缘层250之间没有覆盖层,偏光层270、无机绝缘层250的整体的厚度小于偏光层270、无机绝缘层250的整体的厚度与覆盖层的厚度之和,这样的显示面板200比较轻薄。
结合参考图3、12A、12B、13A、13B,边缘显示区A2的结构如图12A、12B、13A、13B所示,中央显示区A1的结构也是如此,但是,边缘显示区A2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小于中央显示区A1的有机封装层241的厚度;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大于390纳米并且小于410纳米,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大于130纳米并且小于150纳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大于390纳米,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大于130纳米,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的电阻率较小,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的触控信号衰减较小;另一方面,第一触控电极X1的厚度小于410纳米,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小于150纳米,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在弯折时受力较小,第一触控电极X1、第一跨桥结构B1不易断裂;再一方面,第一跨桥结构B1的厚度小于150纳米,第一跨桥结构B1的粗糙度较小,以便偏光层270在第一跨桥结构B1上比较平整地设置。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参考图14,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2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可以实现触控功能,例如智能手机或者类似显示装置。显示面板200如上所述,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柔性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发光层、薄膜封装层、无机绝缘层,薄膜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和覆盖有机封装层的无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无机绝缘层相邻;无机封装层具有第一凹槽结构并且无机绝缘层具有连接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二凹槽结构,或者无机绝缘层具有相连的第一凹槽结构和第二凹槽结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或者还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和位于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用作触控驱动电极或者触控感应电极,两个第一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跨桥结构电连接。在本发明中,第一触控电极不易断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柔性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发光层、薄膜封装层、无机绝缘层,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和覆盖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无机封装层;
所述无机封装层、所述无机绝缘层相邻;
所述无机封装层具有第一凹槽结构并且所述无机绝缘层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二凹槽结构,或者所述无机绝缘层具有相连的第一凹槽结构和第二凹槽结构;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或者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跨桥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用作触控驱动电极或者触控感应电极,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中央显示区和围绕所述中央显示区的边缘显示区;
所述有机封装层位于所述中央显示区和所述边缘显示区,所述边缘显示区的所述有机封装层的厚度与所述中央显示区的所述有机封装层的厚度之比大于0.5并且小于1;
所述无机封装层、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中央显示区和所述边缘显示区;
所述中央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宽度或者厚度等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宽度或者厚度,所述中央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宽度或者厚度等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宽度或者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无机封装层的一侧;
所述无机封装层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结构,所述无机绝缘层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结构;
所述无机封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无机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和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绝缘层覆盖所述无机封装层的全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绝缘层覆盖所述无机封装层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局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薄膜封装层、所述无机绝缘层、所述第一跨桥结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封装层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结构,所述无机封装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
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
所述无机绝缘层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结构,所述无机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槽底,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槽口之间;
所述第一跨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槽口,所述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槽底之间;
所述第一跨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与所述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的偏光层,所述偏光层覆盖所述薄膜封装层、所述无机绝缘层、所述第一跨桥结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大于390纳米并且小于410纳米,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厚度大于240纳米并且小于260纳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绝缘层包括相邻的第一无机绝缘层和第二无机绝缘层;
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具有所述第二凹槽结构;
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深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无机绝缘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的偏光层,所述偏光层覆盖所述无机绝缘层、所述薄膜封装层、所述第一跨桥结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厚度大于390纳米并且小于410纳米,所述第一跨桥结构的厚度大于130纳米并且小于150纳米。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第二跨桥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跨桥结构电连接;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同一膜层,所述第一跨桥结构横跨所述第二跨桥结构;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分别用作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构成金属网格。
2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2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298810.2A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007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8810.2A CN110007802B (zh)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6/591,141 US11011715B2 (en) 2019-04-15 2019-10-02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8810.2A CN110007802B (zh)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7802A CN110007802A (zh) 2019-07-12
CN110007802B true CN110007802B (zh) 2022-09-16

Family

ID=6717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8810.2A Active CN110007802B (zh)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1715B2 (zh)
CN (1) CN110007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9557B1 (ko) * 2017-08-28 2022-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1324238B (zh) * 2020-03-19 2021-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710712B (zh) 2020-08-17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2147343A1 (en) * 2020-12-31 2022-07-07 Gentex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element
CN113066393B (zh) * 2021-03-03 2022-07-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270463B (zh) * 2021-05-24 2023-03-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3821125A (zh) * 2021-11-22 2021-12-21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4789B1 (en) * 2001-06-01 2002-11-26 Ronald S. Ober Self supporting filler for closing an opening through a structure
KR101881389B1 (ko) * 2012-03-13 2018-07-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10254863B2 (en) * 2014-12-19 2019-04-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106445237A (zh) * 2016-10-11 2017-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内嵌式触控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6547405B (zh) * 2016-11-04 2020-01-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6919290B (zh) * 2017-03-22 2020-01-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330864B1 (ko) * 2017-05-12 2021-11-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49699B1 (ko) * 2017-05-31 2022-01-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7329627B (zh) * 2017-07-24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706214B (zh) * 2017-09-13 2019-11-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的模组结构和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107957813B (zh) * 2017-11-22 2019-09-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60162B (zh) * 2018-10-31 2022-05-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7802A (zh) 2019-07-12
US20200328363A1 (en) 2020-10-15
US11011715B2 (en)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780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009382B1 (ko) 안테나가 구비된 터치 센서
CN10457171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TWI514232B (zh) 觸控顯示面板
KR20140070103A (ko)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50060253A1 (en) Decorative substrate and touch panel
CN108304086A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11150771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65486B (zh)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和电子产品
US10976875B2 (en) Fingerprint recognizing sensor and touch scree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272979A (zh) 触控面板、制作方法以及触控装置
CN107978611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及显示屏
CN108762593B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N108550603B (zh)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055824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54295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03463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190095215A (ko) 안테나가 구비된 터치 센서
CN213583791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308146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US11169406B2 (en) 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assembly including protective layer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870045B (zh)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3667B (zh) 触摸板和显示器
CN112099664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746034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