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9937A -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9937A
CN110079937A CN201910483966.8A CN201910483966A CN110079937A CN 110079937 A CN110079937 A CN 110079937A CN 201910483966 A CN201910483966 A CN 201910483966A CN 110079937 A CN110079937 A CN 110079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cloth
fixed
bracke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39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9937B (zh
Inventor
金永良
张和中
侯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839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9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9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9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9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9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26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transverse stationary or adjustable bar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8/00Needling machines
    • D04H18/02Needling machines with nee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针刺刺花机包括机架、刺花机构、移动小车、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和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机架包括第一、第二墙板、上横梁和底座,刺花机构包括曲轴箱、针梁和针板,进布装置包括张力引布机构,张力引布机构包括左、右引布支架、引布支架连结上、下横梁、布卷轴、力矩电机、一对左、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左、右引布支架的后侧与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的左、右端及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的左、右端前侧固定,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固定在左引布支架的后侧,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固定在右引布支架的后侧上端和中部;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与左、右引布支架连结。在良好的给布张力的状态下使布平伏无皱地叠合形成待刺花的叠层布。

Description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刺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针刺刺花机是由针刺机演变而来的,即在针刺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得以满足对织物刺花要求的相关部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全电脑伺服控制,刺花频率、刺花针入刺的深浅、罗拉的拉力、罗拉的速度、刺与不刺等所有技术参数和功能均可由电脑任意设定,能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克重不同风格的织物面料刺花、刺毛、起绒、复合等,还能生产地毡、墙毡、衬垫、鞋材及适用于生产具有各种花型的非织造布。
前述的进布的概念是使有待于刺花的坯布按照所需的层数叠合并朝着进布倒布装置的方向输送,而进布倒布装置是使处于刺花状态的复合布以交替方式前后反复移动,并且还可依需伴随有左右反复位移而得以满足刺花工艺要求。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针刺机的技术信息,如CN101492861B(自动化多功能针刺机)、CN102373579B(无端点针刺机)、CN102677397B(结构改进的双轴针刺机)、CN102677297B(结构改进的双轴针刺机)、CN102677398A(双轴针刺机)、CN102808290B(滚筒式针刺机)、CN106087288A(双面对刺针刺机)、CN105734836A(一种低噪声针刺机)、CN106087259A(一种高速双轴导向异位对刺针刺机)和CN106988023A(一种小径毡套针刺机),等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还可见诸虽然以针刺机的名称出现的但实质上是针对刺花机而言的技术信息,如CN207313868U(具有起吊功能的针刺机)、CN207313869U(针刺机的主轴驱动装置)、CN107500396U(针刺机的动平衡装置)、CN207468846U(针刺机的主轴及电机轴同步带胀紧装置)、CN207378152U(针刺机的主轴轴头密封装置)和CN207468848U(针刺机的托网板调整装置),等等。
由于对织物刺花是在复合布上进行的,所谓的复合布如上下两层布、上中下三层布或更多层数的布彼此叠合而形成的双层布或多层布,由刺花针将下层布提取到面层布并形成图案,刺花针入刺深度的变化决定了将某一下层布向上提至面层布,并且刺花针在针板上的布针图形决定了刺花后的花型。由于对前述双层布或多层布的叠合并引向前述进布倒布装置是由进布装置担当的,因而进布装置在针刺刺花机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体如:既要保障从多个布卷上的退出的布的张力趋于相同,又要体现动作的同步性并且还需得以随进布倒布装置的左右位移而位移,等等。然而这些技术要素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确保良好的给布张力的状态下使由不同布卷上同步退出的布彼此叠合而形成待刺花的叠层布、有利于体现良好的左右移动性而得以满足刺花工艺要求、有便于简化结构而得以方便制造并且方便地配备于机架上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所述的针刺刺花机包括一机架、一刺花机构、一移动小车、一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和一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机架包括一第一墙板Ⅰ、一第二墙板Ⅱ、一上横梁和一底座,第一墙板Ⅰ与第二墙板Ⅱ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上横梁设置在第一墙板Ⅰ与第二墙板Ⅱ之间的上部,底座设置在第一墙板Ⅰ与第二墙板Ⅱ之间的下部,刺花机构包括一曲轴箱、一针梁和一针板,曲轴箱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上,针梁在对应于曲轴箱的下方的位置与曲轴箱连接,针板位于针梁的长度方向的下方并且与针梁固定,移动小车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设置在移动小车的前侧,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在对应于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的后侧的状态下设置在移动小车的后侧,所述的进布装置包括一张力引布机构,该张力引布机构包括左引布支架、右引布支架、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布卷轴、力矩电机、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和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左引布支架的后侧与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的左端以及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的左端前侧固定,右引布支架的后侧与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的右端以及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的右端前侧固定,在左引布支架的前侧以水平悬臂状态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力矩电机固定板,在右引布支架的前侧以水平悬臂状态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布卷轴支承板,该布卷轴支承板的数量与力矩电机固定板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互对应,力矩电机的数量与所述力矩电机固定板相等并且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力矩电机固定板的左侧,而力矩电机的力矩电机轴伸展到力矩电机固定板的右侧并且通过力矩电机轴万向联轴节与布卷轴的左端连接,而布卷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布卷轴支承板上,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引布支架的后侧并且各与一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滑动配合,而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在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之间,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右引布支架的后侧上端和中部并且各一与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滑动配合,而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在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之间,所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以及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机架的前侧固定;所述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与所述左引布支架以及右引布支架连结。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的前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墙板Ⅰ和第二墙板Ⅱ之间固定有一引布架上支承梁和一引布架下支承梁,所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引布架上支承梁以及引布架下支承梁的左端前侧固定,而所述的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引布架上支承梁以及引布架下支承梁的右端前侧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小车左导轨,而在底座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小车右导轨,该对小车右导轨与一对小车左导轨相对应,所述的移动小车载着所述的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以及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与一对小车左导轨以及一对小车右导轨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中,与所述左引布支架的后侧上端对应的一个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架上支承梁的左端前侧固定,而与所述左引布支架的后侧中部对应的一个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架下支承梁的左端前侧固定;在所述的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中,与所述右引布支架的后侧上端对应的一个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支架上支承梁的右端前侧固定,而与所述右引布支架的后侧中部对应的一个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架下支承梁的右端前侧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布卷轴支承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轴的位置开设有一布卷轴支承槽,在布卷轴支承板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轴支承槽的位置以V字形分布的状态转动地设置有一组布卷轴支承滚轮,所述布卷轴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布卷轴支承槽的位置与所述的一组布卷轴支承滚轮接触;在所述布卷轴上设置有一对布卷防窜动盘。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导布架左滑动底板、导布架右滑动底板、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和一移动小车驱动装置,在导布架左滑动底板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小车左导轨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块,该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块与一对小车左导轨滑动配合,在导布架右滑动底板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小车右导轨的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该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与一对小车右导轨滑动配合,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彼此前后平行并且该对导布架联结横梁的左端与导布架左滑动底板的底部固定,而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的右端与导布架右滑动底板的底部固定,移动小车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与导布架右滑动底板的中部连接;所述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的前端之间;所述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的后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小车驱动装置包括移动小车驱动电机、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移动小车驱动传动带、移动小车驱动螺杆和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移动小车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并且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电机座上,而该移动小车驱动电机座与所述底座的右端后侧固定,移动小车驱动电机的移动小车驱动电机轴朝向右,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电机轴上,移动小车驱动螺杆的左端和右端各转动地支承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座上,而该移动小车驱动螺杆座固定在所述底座朝向上的一侧,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的右端,移动小车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上,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配设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的中部并且与所述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朝向下的一侧的居中位置连接。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包括辊轴左支承墙板、辊轴右支承墙板、前导布辊组、前进倒布辊组和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辊轴左支承墙板与所述导布架左滑动底板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辊轴左支承墙板的左侧设置有一左弹性连结件,该左弹性连结件与所述左引布架的上端连结,辊轴右支承墙板在与辊轴左支承墙板相对应的状态下与所述导布架右滑动底板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辊轴右支承墙板的右侧设置有右弹性连结件,该右弹性连结件与所述右引布架的上部连结,前导布辊组转动地支承在辊轴左、右支承墙板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前进倒布辊组在对应于前导布辊组的后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辊轴左、右支承墙板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设置在辊轴右支承墙板上并且与前进倒布辊组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导布辊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前导布辊和第四前导布辊,该第一、第二、第三前导布辊和第四前导布辊各通过前导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左、右支承墙板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一前导布对应于第三前导布辊的侧上方,第二前导布辊对应于第一前导布辊的侧下方并且同时对应于第四前导布辊的侧上方;所述的前进倒布辊组包括第一前进倒布辊、第二前进倒布辊和第三前进倒布辊,该第一、第二前进倒布辊和第三前进倒布辊各通过一前进倒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左、右支承墙板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其中,第一前进倒布辊对应于第二前进倒布辊的长度方向的后侧,而第三前进倒布辊对应于第一、第二前进倒布辊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下方,第一前进倒布辊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所述辊轴左支承墙板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一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而第一前进倒布辊的辊轴右轴头伸展到所述辊轴右支承墙板的右侧,第二前进倒布辊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辊轴左支承墙板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第三前进倒布辊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辊轴左支承墙板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该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以及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包括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和前进倒布辊驱动传动带,前进倒布辊机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辊轴右支承墙板的后端左侧上部,并且该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的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轴伸展到辊轴右支承墙板的后端右侧,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固定在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轴上,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前进倒布辊的辊轴右轴头上,前进倒布辊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上;所述的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包括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后导布辊组、后进倒布辊组、后导布辊驱动装置和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与所述导布辊架滑动底板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在与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相对应的状态下与所述导布辊架右滑动底板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布辊组转动地支承在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后进倒布辊组在对应于后导布辊组的后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后导布辊驱动装置设置在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上并且与后导布辊组传动连接,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固定在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的后端右侧并且与后侧倒布辊组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导布辊组包括第一、第二后导布辊和第三后导布辊,该第一、第二后导布辊和第三后导布辊各通过后导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一后导布辊对应于第二后导布辊的长度方向的前方,第三后导布辊对应于第一、第二后导布辊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下方,第一后导布辊的第一后导布辊左轴头伸展到所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一后导布辊齿轮,第二后导布辊的第二后导布辊左轴头伸展到所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二后导布辊齿轮,第三后导布辊的第三后导布辊左轴头伸展到所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三后导布辊齿轮,该第三后导布辊齿轮同时与所述的第一后导布辊齿轮以及第二后导布辊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后进倒布辊组包括第一后进倒布辊和第二后进倒布辊,该第一后进倒布辊以及第二后进倒布辊各通过后进倒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并且第一后进倒布辊对应于第二后进倒布辊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而第二后进倒布辊对应于所述第二后导布辊的后方;所述后导布辊驱动装置包括后导布辊驱动电机、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和后导布辊驱动传动带,后导布辊驱动电机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的前端左侧上部并且该后导布辊驱动电机的后导布辊驱动电机轴伸展到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的右侧,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固定在后导布辊驱动电机轴上,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固定在第一后导布辊的第一后导布辊右轴头上,后导布辊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上;所述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后进倒布辊的后进倒布辊右轴头传动连接;所述的后导布辊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所述的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为力矩电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设置于机架的前侧的张力引布机构的结构体系中使用了力矩电机,因而能在确保良好的给布张力的状态下使由不同布卷轴上退出的布平伏无皱地彼此叠合而形成待刺花的叠层布供刺花机构刺花;由于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分别与左引布支架以及右引布支架连结,因而可由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带动整个张力引布机构左右移动,得以满足刺花工艺要求;之三,由于整体结构相对简练,因而不仅可以方便制作,而且能够方便配备于机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设置于机架的前侧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张力引布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移动小车连同搭载其上的复合布前、后进倒布机构与底座滑动配合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和图3所示的复合布前、后进倒布机构设置于移动小车上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前方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后方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使用状态从右方观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申请人之所以将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定义为前侧并且将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定义为后侧,是因为本发明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值机人员所处位置位于图1所示位置的左侧,鉴于此,凡在下面提及的前、后、左、右之类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此为前提的。此外,依据专业常识,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表述均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5和图7,示出了针刺刺花机的结构体系的一机架1、一刺花机构2、一移动小车6、一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和一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并且还示出了同样属于针刺刺花机的结构体系的一剥布机构3和一托布机构4,机架1包括第一墙板Ⅰ11、一第二墙板Ⅱ12、一上横梁13和一底座14,第一墙板Ⅰ11与第二墙板Ⅱ12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墙板Ⅰ11与第二墙板Ⅱ12以彼此左右对应的状态设置,上横梁13设置在第一墙板Ⅰ11与第二墙板Ⅱ12之间的上部,底座14设置在第一墙板Ⅰ11与第二墙板Ⅱ12之间的下部,刺花机构2包括一曲轴箱21、一针梁22和一针板23,曲轴箱21设置在前述上横梁13上,针梁22在对应于曲轴箱21的下方的位置与曲轴箱21连接,针板23位于针梁2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并且与针梁22固定,前述的剥布机构3包括剥布板31和一剥布板升降装置32,剥布板31对应于针板23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与剥布板升降装置32连接,而剥布板升降装置32设置在前述上横梁13朝向下的一侧,托布机构4包括一托布板41和一托布板升降机构42,托布板41对应于剥布板31的长度方向的下方并且与托布板升降装置42连接,而托布板升降装置42设置在前述底座14上。
由于前述针刺刺花机的结构体系的机架1的结构与已有技术中的针刺机的针刺机机架基本相同,又由于刺花机构2与针刺机的针刺机构基本相同,还由于剥布机构3和托布机构4基本与针刺机的剥网机构和托网机构相同,例如除了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外,还可参见诸如CN108085875A(结构改进的提花起绒针刺机)和CN108179552A(提花起绒针刺机),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移动小车6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底座14的上方,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设置在移动小车6的前侧,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在对应于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的后侧的状态下设置在移动小车6的后侧。
请参见图4并且继续结合图1、图5和图7,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本发明提供的进布装置包括一张力引布机构5,该张力引布机构5包括左引布支架51、右引布支架52、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53、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54、布卷轴55、力矩电机56、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7和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8,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中部以及下部分别与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53的左端以及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54的左端前侧固定,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中部以及下部分别与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53的右端以及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54的右端前侧固定,在左引布支架51的前侧以水平悬臂状态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力矩电机固定板511,在右引布支架52的前侧以水平悬臂状态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布卷轴支承板521,该布卷轴支承板521的数量与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互对应,力矩电机56的数量与前述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相等并且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的左侧,而力矩电机56的力矩电机轴伸展到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的右侧并且通过力矩电机轴万向联轴节561与布卷轴55的左端连接,而布卷轴55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布卷轴支承板521上,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7分别固定在前述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上端和中部并且各与一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71滑动配合,而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71固定在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711之间,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8分别固定在前述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上端和中部并且各一与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81滑动配合,而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81固定在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811之间。前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711以及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811与前述机架1的前侧固定;前述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与前述左引布支架51以及右引布支架52连结。
在前述机架1的前侧并且位于前述第一墙板Ⅰ11和第二墙板Ⅱ12的相向一侧之间固定有一引布架上支承梁15a和一引布架下支承梁15b,前述的张力引布机构5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引布架上支承梁15a以及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前侧;在前述底座14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小车左导轨141,而在底座14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小车右导轨142,该对小车右导轨142与一对小车左导轨141相对应,前述的移动小车6载着前述的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以及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与一对小车左导轨141以及一对小车右导轨142滑动配合。
由图1至图3、图5和图7所示,在对应于前述引布架上支承梁15a与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前侧之间固定有支承梁封板15c。由图4所示,前述的一对小车左导轨141各固定在小车左导轨座1411的上部,而小车左导轨座1411与底座14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述的一对小车右导轨142各固定在小车右导轨座1421的上部,而小车右导轨座1421与底座14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
在前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711中,与前述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上端对应的一个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隔着前述的支承梁封板15c与前述引布架上支承梁15a的左端前侧固定,而与前述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中部对应的一个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隔着支承梁封板15c与前述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左端前侧固定;在前述的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811中,与前述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上端对应的一个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隔着支承梁封板15c与前述引布支架上支承梁15a的右端前侧固定,而与前述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中部对应的一个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隔着支承梁封板15c与前述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右端前侧固定;前述的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与前述左引布支架51以及右引布支架52连结。
由图1至图3、图5以及图7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前述力矩电机固定板511以及布卷轴支承板521的数量各有三枚,因而力矩电机56的数量有三台,相应的布卷轴55有三根以满足对三个不同颜色的布卷10的退布送布要求。但是显然不应当受到上述数量限制,例如可以依需增加力矩电机固定板511、布卷轴支承板521的数量来满足相应增加力矩电机56以及布卷轴55的数量,最终达到增加布卷10的目的,使从布卷10上引出(即退出)而形成的复合布的层数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力矩电机固定板511以及布卷轴支承板521的后侧下端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布卷退布导布辊16,由该布卷退布导布辊16对由图示的三个布卷10中的位于最下部的一个布卷10上引出的布向下面还要详述的复合布前进侧布机构7导引。
在前述布卷轴支承板521上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轴55的位置开设有一形状呈半圆形的布卷轴支承槽5211,在布卷轴支承板521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轴支承槽5211的位置以V字形分布的状态或称以三角形分布的状态转动地设置有一组布卷轴支承滚轮5212,前述布卷轴55的右端在对应于前述布卷轴支承槽5211的位置与前述的一组布卷轴支承滚轮5212接触;在前述布卷轴55上设置有一对布卷防窜动盘551。
上面提及的以V字形分布或以三角形分布是指:在对应于布卷轴支承槽5211的两侧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布卷轴支承滚轮5212,而在对应于布卷轴支承槽5211的底侧部的位置设置一个布卷轴支承滚轮5212,由此可知,一组布卷轴支承滚轮5212的数量有三个。
请重点见图3和图4,前述的移动小车6包括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和一移动小车驱动装置64,在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小车左导轨141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块(图中未示出),该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块与一对小车左导轨141滑动配合,在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小车右导轨42的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621,该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621与一对小车右导轨142滑动配合,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彼此前后平行并且该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的左端与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的底部固定,而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的右端与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底部固定,移动小车驱动装置64设置在前述底座14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与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中部连接;前述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设置在前述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61、62的前端之间;前述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设置在前述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61、62的后端之间。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上面提及而未在图中示出的一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块的结构是与一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621的结构及功用完全相同的,因而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并不会给理解本发明产生困惑。
仍见图3和图4,前述的移动小车驱动装置64包括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移动小车驱动传动带644、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和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646,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并且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电机座6411上,而该移动小车驱动电机座6411与前述底座14的右端后侧固定,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的移动小车驱动电机轴6412朝向右,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电机轴6412上,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的左端和右端各转动地支承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座6451上,而该移动小车驱动螺杆座6451固定在前述底座14朝向上的一侧,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的右端,移动小车驱动传动带644的一端套置在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上,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646配设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的中部并且与前述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朝向下的一侧的居中位置连接。由图4所示,在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2的中部开设有一组螺母连接螺钉孔622,前述的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646通过螺钉连接,螺钉在对应于螺母连接螺钉孔622的位置与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连接。
请继续见图3至图4并且结合图1至图2、图5以及图7,前述的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包括辊轴左支承墙板71、辊轴右支承墙板72、前导布辊组73、前进倒布辊组74和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75,辊轴左支承墙板71与前述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设置有一左弹性连结件711,该左弹性连结件711与前述左引布架51的上端左侧连结,辊轴右支承墙板72在与辊轴左支承墙板71相对应的状态下与前述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右侧设置有右弹性连结件721,该右弹性连结件721与前述右引布架52的上端右侧连结,前导布辊组73转动地支承在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前进倒布辊组74在对应于前导布辊组73的后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75设置在辊轴右支承墙板72上并且与前进倒布辊组74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左弹性连结件711以及右弹性连结件721均为拉簧,然而如果使用其它与拉簧等效的部件,那么应当视为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之间设置复数根如两根或三根支撑管76以及支撑杆77,以增进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整体连接及良好的一体性效果。
前述的前导布辊组73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前导布辊731、732、733和第四前导布辊734,该第一、第二、第三前导布辊731、732、733和第四前导布辊734各通过前导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一前导布731对应于第三前导布辊733的侧上方,第二前导布辊732对应于第一前导布辊731的侧下方并且同时对应于第四前导布辊734的侧上方;前述的前进倒布辊组74包括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第二前进倒布辊742和第三前进倒布辊743,该第一、第二前进倒布辊741、742和第三前进倒布辊743各通过一前进倒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其中,第一前进倒布辊741对应于第二前进倒布辊74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而第三前进倒布辊743对应于第一、第二前进倒布辊741、74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下方,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前述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一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11,而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的辊轴右轴头伸展到前述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右侧,第二前进倒布辊742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21,第三前进倒布辊743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31,该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31同时与前述第一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11以及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21相啮合。
前述的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75包括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752、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和前进倒布辊驱动传动带754,前进倒布辊机751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前述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后端左侧上部,并且该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的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轴7511伸展到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后端右侧,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752固定在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轴7511上,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固定在前述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的辊轴右轴头上,前进倒布辊驱动传动带754的一端套置在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75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上;前述的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当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工作时,由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轴7511带动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752,经前进倒布辊驱动传动带754带动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由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带动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由第一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11带动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31,由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31带动第三前进侧布辊743并且同时带动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21,由该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21带动第二前进倒布辊742。由于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因而能使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前进倒布辊741、742、743的转动方向表现为正转或反转,即表现为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正转与反转是反复交替进行的,以使图示的从三个布卷10引入的即由布卷10上退出的三层复合布前后交替位移。
请重点参见图6并且结合图3和图4,前述的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包括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后导布辊组83、后进倒布辊组84、后导布辊驱动装置85和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与前述导布辊架滑动底板61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在与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相对应的状态下与前述导布辊架右滑动底板62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布辊组83转动地支承在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后进倒布辊组84在对应于后导布辊组83的后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后导布辊驱动装置85设置在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上并且与后导布辊组83传动连接,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固定在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的后端右侧并且与后侧倒布辊组84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之间设置墙板加固管87,该墙板回固管87的功用如同对前述支撑管76以及支撑杆77的描述。
前述的后导布辊组83包括第一、第二后导布辊831、832和第三后导布辊833,该第一、第二后导布辊831、832和第三后导布辊833各通过后导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一后导布辊831对应于第二后导布辊832的长度方向的前方,第三后导布辊833对应于第一、第二后导布辊831、83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下方,第一后导布辊831的第一后导布辊左轴头811伸展到前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一后导布辊齿轮83111,第二后导布辊832的第二后导布辊左轴头8321伸展到前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二后导布辊齿轮83211,第三后导布辊833的第三后导布辊左轴头8331伸展到前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三后导布辊齿轮83311,该第三后导布辊齿轮83311同时与前述的第一后导布辊齿轮83111以及第二后导布辊齿轮83211相啮合。
前述的后进倒布辊组84包括第一后进倒布辊841和第二后进倒布辊842,该第一后进倒布辊841以及第二后进倒布辊842各通过后进倒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并且第一后进倒布辊841对应于第二后进倒布辊84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而第二后进倒布辊842对应于前述第二后导布辊832的后方。
前述后导布辊驱动装置85包括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852、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和后导布辊驱动传动带854,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前述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的前端左侧上部并且该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的后导布辊驱动电机轴8511伸展到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的右侧,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852固定在后导布辊驱动电机轴8511上,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固定在第一后导布辊831的第一后导布辊右轴头8312上,后导布辊驱动传动带854的一端套置在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852上,另一端套置在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上。
前述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与前述第一后进倒布辊841的后进倒布辊右轴头传动连接;前述的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前述的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为力矩电机。
由图6所示,前述的第二后进倒布辊842的第二后进倒布辊左轴头以及第二后进倒布辊右轴头各通过前述的后进倒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后进倒布辊轴承座8421上,并且该后进倒布辊轴承座8421的上部连接有一调整螺栓84211,以位于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上的前述后进倒布辊轴承座8421为例,通过对调整螺栓84211在辊轴头左支承墙板81上的上下调整而可实现后进倒布辊轴承座8421的上行或下行调节,带动第二后进倒布辊842相应向上或向下;前述的第三后导布辊823同样是可以上下位移调节的,由于其原理与前述第二后进倒布辊842相仿,因而不再赘述。
当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工作时,由其后导布辊驱动电机轴8511带动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852,经后导布辊驱动传动带854带动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由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带动第一后导布辊831,由固定于第一后导布辊831的第一后导布辊左轴头8311上的第一后导布辊齿轮83111带动第三后导布辊齿轮83311,由第三后导布辊齿轮83311带动第三后导布辊左轴头8331而使第三后导布辊833转动。与此同时,由第三后导布辊齿轮83311带动第二后导布辊齿轮83211,由第二后导布辊齿轮83211带动第二后导布辊轴头8321而使第二后导布辊832转动。由于前述的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因而使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后导布辊831、832、833的转动方向表现为正转或反转,即表现为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正转与反转是反复交替进行的并且是与前述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的转动方向相一致的,以使图示的由三个布卷10引入的三层复合布前后交替位移。
在前述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工作过程中,前述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也处于工作状态,以确保第一后进倒布辊841转动,使复合布保持良好的张力。
当前述的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工作时,由移动小车驱动电机轴6412带动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由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经移动小车驱动传动带644带动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由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带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由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带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646,由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646带动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由于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61、62由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联结,因而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随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移动。具体是: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通过一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动块循着前述的一对小车左导轨141滑动,与此同时,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通过一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循着前述的一对小车右导轨142滑动,由于整个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以及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均以移动小车6为载体设置,即分别设置在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61、62之间的前端和后端,因而当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61、62左右移动时,便带动复合布前、后进倒布机构7、8相应移动,使途经复合布前、后进倒布机构7、8的复合布101(图7标注)相应移动。在前述移动小车6带动复合布前、后进倒布机构7、8左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分别设置在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上的左、右弹性连结件711、721分别与张力引布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左、右引布支架51、52连结,因而能带动整个张力引布机构5循着前述的一对左、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71、581相应滑动。移动小车6向左或向右移动取决于前述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7简述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本实施例是以三个不同颜色和/或不同质地的布卷10为例的,将布卷10置于前述的布卷轴55上并且由布卷防窜动盘551对布卷10的两端限定,由在线作业人员将三个布卷10上的布端(即布卷起始端)按图中由虚线或称点划线示意的状态引至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由图7所示,复合布101以S形的状态在依次途经第二前进倒布辊742的上方和第三前进倒布辊743的下方后再途经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的上方,在出第一前进倒布辊741后,复合布依次经前述剥布机构3的剥布板31与托布机构4的托布板41之间、第一后导布辊831、第三后导布辊833、第二后导布辊832以及第一、第二后进倒布辊841、842之间。
在上述过程中,在复合布101途经剥、托布板31、41之间时,由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前述刺花机构2对复合布刺花,具体是:由刺花机构2的动力24(图6示)带动配有飞轮251的主轴25,该主轴25即为偏心盘轴(也称“偏心轮轴”),由主轴25带动曲轴箱21的曲轴连杆,由曲轴连杆带动针梁22,针梁22在与针梁导杆套2211滑动配合的针梁导杆221的辅助下作上下运动,由于针板23与针梁22固定,又由于在针板23上按刺花花型要求排布有刺花针(图中未示出),因而在针板23高速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对途经剥、托布板31、41之间的复合布101进行刺花。如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所述,刺花针的刺与不刺以及刺入深浅等等俱由全电脑控制,基于此理,复合布的层数越多及颜色越丰富,例如三层布三种不同颜色,又如四层布四层不同色彩,那么刺出的刺花布102越绚丽多彩。
在刺花针对复合布刺花的过程中,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由复合布前、后进倒布机构7、8的同步且同向工作使复合布101按照工艺要求前后反复位移,并且由移动小车6连同复合布前、后进倒布机构7、8使复合布左、右位移。复合布前后反复位移以及左右反复位移的频率以及位移量均由刺花机的PLC(即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所述的针刺刺花机包括一机架(1)、一刺花机构(2)、一移动小车(6)、一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和一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机架(1)包括一第一墙板Ⅰ(11)、一第二墙板Ⅱ(12)、一上横梁(13)和一底座(14),第一墙板Ⅰ(11)与第二墙板Ⅱ(12)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上横梁(13)设置在第一墙板Ⅰ(11)与第二墙板Ⅱ(12)之间的上部,底座(14)设置在第一墙板Ⅰ(11)与第二墙板Ⅱ(12)之间的下部,刺花机构(2)包括一曲轴箱(21)、一针梁(22)和一针板(23),曲轴箱(21)设置在所述上横梁(13)上,针梁(22)在对应于曲轴箱(21)的下方的位置与曲轴箱(21)连接,针板(23)位于针梁(2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并且与针梁(22)固定,移动小车(6)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4)的上方,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设置在移动小车(6)的前侧,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在对应于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的后侧的状态下设置在移动小车(6)的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布装置包括一张力引布机构(5),该张力引布机构(5)包括左引布支架(51)、右引布支架(52)、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53)、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54)、布卷轴(55)、力矩电机(56)、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7)和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8),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与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53)的左端以及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54)的左端前侧固定,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与引布支架连结上横梁(53)的右端以及引布支架连结下横梁(54)的右端前侧固定,在左引布支架(51)的前侧以水平悬臂状态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力矩电机固定板(511),在右引布支架(52)的前侧以水平悬臂状态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布卷轴支承板(521),该布卷轴支承板(521)的数量与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互对应,力矩电机(56)的数量与所述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相等并且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的左侧,而力矩电机(56)的力矩电机轴伸展到力矩电机固定板(511)的右侧并且通过力矩电机轴万向联轴节(561)与布卷轴(55)的左端连接,而布卷轴(55)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布卷轴支承板(521)上,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7)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并且各与一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71)滑动配合,而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71)固定在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711)之间,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58)分别固定在所述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上端和中部并且各一与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81)滑动配合,而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581)固定在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811)之间,所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711)以及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811)与所述机架(1)的前侧固定;所述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与所述左引布支架(51)以及右引布支架(52)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的前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墙板Ⅰ(11)和第二墙板Ⅱ(12)之间固定有一引布架上支承梁(15a)和一引布架下支承梁(15b),所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711)与引布架上支承梁(15a)以及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左端前侧固定,而所述的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811)与引布架上支承梁(15a)以及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右端前侧固定;在所述底座(14)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小车左导轨(141),而在底座(14)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小车右导轨(142),该对小车右导轨(142)与一对小车左导轨(141)相对应,所述的移动小车(6)载着所述的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以及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与一对小车左导轨(141)以及一对小车右导轨(142)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711)中,与所述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上端对应的一个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架上支承梁(15a)的左端前侧固定,而与所述左引布支架(51)的后侧中部对应的一个左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左端前侧固定;在所述的一对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5811)中,与所述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上端对应的一个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支架上支承梁(15a)的右端前侧固定,而与所述右引布支架(52)的后侧中部对应的一个右引布支架移动滑块导杆固定座与所述引布架下支承梁(15b)的右端前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布卷轴支承板(521)上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轴(55)的位置开设有一布卷轴支承槽(5211),在布卷轴支承板(521)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布卷轴支承槽(5211)的位置以V字形分布的状态转动地设置有一组布卷轴支承滚轮(5212),所述布卷轴(55)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布卷轴支承槽(5211)的位置与所述的一组布卷轴支承滚轮(5212)接触;在所述布卷轴(55)上设置有一对布卷防窜动盘(5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6)包括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和一移动小车驱动装置(64),在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小车左导轨(141)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块,该对导布架左滑动底板滑块与一对小车左导轨(141)滑动配合,在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小车右导轨(42)的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621),该对导布架右滑动底板滑块(621)与一对小车右导轨(142)滑动配合,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彼此前后平行并且该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的左端与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的底部固定,而一对导布架联结横梁(63)的右端与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底部固定,移动小车驱动装置(64)设置在所述底座(14)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与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中部连接;所述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设置在所述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61、62)的前端之间;所述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设置在所述导布架左、右滑动底板(61、62)的后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驱动装置(64)包括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移动小车驱动传动带(644)、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和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646),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并且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电机座(6411)上,而该移动小车驱动电机座(6411)与所述底座(14)的右端后侧固定,移动小车驱动电机(641)的移动小车驱动电机轴(6412)朝向右,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电机轴(6412)上,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的左端和右端各转动地支承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座(6451)上,而该移动小车驱动螺杆座(6451)固定在所述底座(14)朝向上的一侧,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固定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的右端,移动小车驱动传动带(644)的一端套置在移动小车驱动主动轮(64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移动小车驱动从动轮(643)上,移动小车驱动螺杆螺母(646)配设在移动小车驱动螺杆(645)的中部并且与所述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朝向下的一侧的居中位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布前进倒布机构(7)包括辊轴左支承墙板(71)、辊轴右支承墙板(72)、前导布辊组(73)、前进倒布辊组(74)和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75),辊轴左支承墙板(71)与所述导布架左滑动底板(61)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设置有一左弹性连结件(711),该左弹性连结件(711)与所述左引布架(51)的上端连结,辊轴右支承墙板(72)在与辊轴左支承墙板(71)相对应的状态下与所述导布架右滑动底板(62)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右侧设置有右弹性连结件(721),该右弹性连结件(721)与所述右引布架(52)的上部连结,前导布辊组(73)转动地支承在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前进倒布辊组(74)在对应于前导布辊组(73)的后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75)设置在辊轴右支承墙板(72)上并且与前进倒布辊组(74)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布辊组(73)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前导布辊(731、732、733)和第四前导布辊(734),该第一、第二、第三前导布辊(731、732、733)和第四前导布辊(734)各通过前导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一前导布(731)对应于第三前导布辊(733)的侧上方,第二前导布辊(732)对应于第一前导布辊(731)的侧下方并且同时对应于第四前导布辊(734)的侧上方;所述的前进倒布辊组(74)包括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第二前进倒布辊(742)和第三前进倒布辊(743),该第一、第二前进倒布辊(741、742)和第三前进倒布辊(743)各通过一前进倒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左、右支承墙板(71、7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其中,第一前进倒布辊(741)对应于第二前进倒布辊(74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而第三前进倒布辊(743)对应于第一、第二前进倒布辊(741、74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下方,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所述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一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11),而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的辊轴右轴头伸展到所述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右侧,第二前进倒布辊(742)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21),第三前进倒布辊(743)的辊轴左轴头伸展到辊轴左支承墙板(7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31),该第三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31)同时与所述第一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11)以及第二前进倒布辊轴头传动齿轮(7421)相啮合;所述的前进倒布辊驱动装置(75)包括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752)、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和前进倒布辊驱动传动带(754),前进倒布辊机(751)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后端左侧上部,并且该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的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轴(7511)伸展到辊轴右支承墙板(72)的后端右侧,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752)固定在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轴(7511)上,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固定在所述第一前进倒布辊(741)的辊轴右轴头上,前进倒布辊驱动传动带(754)的一端套置在前进倒布辊驱动主动轮(75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进倒布辊驱动从动轮(753)上;所述的前进倒布辊驱动电机(7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布后进倒布机构(8)包括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后导布辊组(83)、后进倒布辊组(84)、后导布辊驱动装置(85)和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与所述导布辊架滑动底板(61)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在与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相对应的状态下与所述导布辊架右滑动底板(62)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布辊组(83)转动地支承在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后进倒布辊组(84)在对应于后导布辊组(83)的后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后导布辊驱动装置(85)设置在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上并且与后导布辊组(83)传动连接,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固定在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的后端右侧并且与后侧倒布辊组(84)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导布辊组(83)包括第一、第二后导布辊(831、832)和第三后导布辊(833),该第一、第二后导布辊(831、832)和第三后导布辊(833)各通过后导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前端相向一侧之间,第一后导布辊(831)对应于第二后导布辊(832)的长度方向的前方,第三后导布辊(833)对应于第一、第二后导布辊(831、83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下方,第一后导布辊(831)的第一后导布辊左轴头(8311)伸展到所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一后导布辊齿轮(83111),第二后导布辊(832)的第二后导布辊左轴头(8321)伸展到所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二后导布辊齿轮(83211),第三后导布辊(833)的第三后导布辊左轴头(8331)伸展到所述辊轴轴头左支承墙板(81)的左侧并且固定有一第三后导布辊齿轮(83311),该第三后导布辊齿轮(83311)同时与所述的第一后导布辊齿轮(83111)以及第二后导布辊齿轮(83211)相啮合;所述的后进倒布辊组(84)包括第一后进倒布辊(841)和第二后进倒布辊(842),该第一后进倒布辊(841)以及第二后进倒布辊(842)各通过后进倒布辊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辊轴轴头左、右支承墙板(81、82)的后端相向一侧之间并且第一后进倒布辊(841)对应于第二后进倒布辊(84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而第二后进倒布辊(842)对应于所述第二后导布辊(832)的后方;所述后导布辊驱动装置(85)包括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852)、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和后导布辊驱动传动带(854),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的前端左侧上部并且该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的后导布辊驱动电机轴(8511)伸展到辊轴轴头右支承墙板(82)的右侧,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852)固定在后导布辊驱动电机轴(8511)上,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固定在第一后导布辊(831)的第一后导布辊右轴头(8312)上,后导布辊驱动传动带(854)的一端套置在后导布辊驱动主动轮(852)上,另一端套置在后导布辊驱动从动轮(853)上;所述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与所述第一后进倒布辊(841)的后进倒布辊右轴头传动连接;所述的后导布辊驱动电机(85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所述的后进倒布辊驱动电机(86)为力矩电机。
CN201910483966.8A 2019-06-05 2019-06-05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Active CN110079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3966.8A CN110079937B (zh) 2019-06-05 2019-06-05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3966.8A CN110079937B (zh) 2019-06-05 2019-06-05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9937A true CN110079937A (zh) 2019-08-02
CN110079937B CN110079937B (zh) 2024-02-27

Family

ID=6742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3966.8A Active CN110079937B (zh) 2019-06-05 2019-06-05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99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7008A (zh) * 2019-06-05 2019-11-05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刺刺花机的复合布移布架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35340A (ja) * 1985-04-05 1986-10-20 Daido Maruta Senko Kk 布帛の処理工程への供給方法
CN1245228A (zh) * 1998-07-17 2000-02-2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湿法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1122068A (zh) * 2007-09-13 2008-02-13 常熟市飞龙机械有限公司 具四针区针刺的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
CN201087254Y (zh) * 2007-09-13 2008-07-16 常熟市飞龙机械有限公司 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
CN102808290A (zh) * 2012-08-09 2012-12-05 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滚筒式针刺机
CN107700078A (zh) * 2017-10-17 2018-02-16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刺机的主轴驱动装置
CN210066111U (zh) * 2019-06-05 2020-02-14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35340A (ja) * 1985-04-05 1986-10-20 Daido Maruta Senko Kk 布帛の処理工程への供給方法
CN1245228A (zh) * 1998-07-17 2000-02-2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湿法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1122068A (zh) * 2007-09-13 2008-02-13 常熟市飞龙机械有限公司 具四针区针刺的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
CN201087254Y (zh) * 2007-09-13 2008-07-16 常熟市飞龙机械有限公司 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
CN102808290A (zh) * 2012-08-09 2012-12-05 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滚筒式针刺机
CN107700078A (zh) * 2017-10-17 2018-02-16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刺机的主轴驱动装置
CN210066111U (zh) * 2019-06-05 2020-02-14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7008A (zh) * 2019-06-05 2019-11-05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刺刺花机的复合布移布架结构
CN110407008B (zh) * 2019-06-05 2024-03-29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刺刺花机的复合布移布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9937B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3389B (zh) 一种布料防皱卷取装置
CN105035810B (zh) 一种接布方法
CN106087248B (zh) 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207643987U (zh) 一种自动走线订装纸册的装订装置
CN110079937A (zh)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CN110093720A (zh)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倒布装置
CN110407008A (zh) 针刺刺花机的复合布移布架结构
CN210064631U (zh) 针刺刺花机的复合布移布架结构
CN207862575U (zh) 一种绗缝机
CN109306574A (zh) 一种用于自动缝合压线机的翻边机构
CN205917478U (zh) 热风无纺布定型机
CN218711397U (zh) 一种矩阵形排列的绣花机
CN209052141U (zh) 一种纺织品布料收料装置
CN108049036A (zh) 一种绗缝机
CN108046036B (zh) 一种纺织纱卷自动上下料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1128802Y (zh) 织带机改良结构
CN210066111U (zh)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装置
CN108914396A (zh) 一种多机头绗缝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0066112U (zh) 针刺刺花机的进布倒布装置
CN201942349U (zh) 全电脑数控针织圆机牵拉卷布机构
CN211522468U (zh) 一种高效的纬线绕线装置及网格布生产设备
CN210029536U (zh) 金塑拉链中心线收卷装置
CN205973159U (zh) 一种热风拉幅定型机进烘箱前的送布装置
CN206376067U (zh) 双摇床装置
CN107604529B (zh) 一种后衬蕾丝花边编织机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