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416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4161B
CN110034161B CN201811518070.0A CN201811518070A CN110034161B CN 110034161 B CN110034161 B CN 110034161B CN 201811518070 A CN201811518070 A CN 201811518070A CN 110034161 B CN110034161 B CN 110034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electrode
wiring
antenna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80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4161A (zh
Inventor
金谷平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34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4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基底部件;在基底部件上的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部;与显示部重叠配置的触摸传感器;配置在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天线;和配置在天线的外侧的端子部。触摸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电极和第二传感器电极。第一传感器电极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二面侧的第一配线与端子电极连接,第二传感器电极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二面侧的第二配线与端子电极连接。天线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包围显示部,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的一部分隔着第一绝缘层重叠。由此,无需追加部件就能将天线形成为一体。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能够实现近距离通信的具有天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便携式电话、以及通过手指触碰显示在画面上的图标等的图像来进行操作的被称为智能手机的多功能便携式电话机为代表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增加了能够实现近距离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机型。NFC是能够在100m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的标准,为了增加信用卡等的结算功能而搭载有NFC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机型预计将不断增加。
为了实现NFC,需要在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设置天线。例如,公开了在触摸面板的外周部设置偶极天线和与该天线连接的微带线的结构(参照日本特开2016-1842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无需追加部件或增加制造工序就能够将触摸传感器与天线形成为一体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基底部件;位于基底部件上的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部;与显示部重叠地配置的触摸传感器;配置在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天线;和配置在天线的外侧的包括多个端子电极的端子部。触摸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包括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电连接,第二传感器电极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与第一面侧相反的第二面侧的连接配线电连接。第一传感器电极在显示部的外侧区域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二面侧的第一配线,与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第二传感器电极在显示部的外侧区域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二面侧的第二配线,与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天线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且包围显示部,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的一部分隔着第一绝缘层重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基底部件;位于基底部件上的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部;与显示部重叠地配置的触摸传感器;配置在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天线;和配置在天线的外侧的包括多个端子电极的端子部。触摸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包括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电连接,第二传感器电极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与第一面侧相反的第二面侧的连接配线电连接。第一传感器电极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的第一配线,与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第二传感器电极在显示部的外侧区域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的第二配线,与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天线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二面侧,且包围显示部,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的一部分隔着第一绝缘层重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部;触摸传感器,其与显示部重叠地配置,包括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第一传感器电极和在与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二传感器电极;配置在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天线;端子部,其包括配置在天线的外侧的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将第一传感器电极与第一端子电极电连接的第一配线;和将第二传感器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电连接的第二配线,第一传感器电极和第二传感器电极与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隔着绝缘层配置,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隔着绝缘层与天线交叉。
根据本发明,无需追加部件或增加制造工序就能够将触摸传感器与天线形成为一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层叠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A示出了图4所示的区域300的放大图。
图5B表示沿着图5A所示的A1-A2线的截面结构。
图5C表示沿着图5A所示的B1-B2线的截面结构。
图6是表示包含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触摸传感器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与图4所示的C1-C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与图4所示的D1-D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与图4所示的E1-E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与图4示出的F1-F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与图12所示的G1-G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5A示出了图14所示的区域302的放大图。
图15B示出了沿着图15A所示的A3-A4线的截面结构。
图15C示出了沿着图15A所示的B3-B4线的截面结构。
图16是表示与图14所示的H1-H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9A示出了图18所示的谐振用电容器的平面图。
图19B示出了沿着图19A所示的J1-J2线的谐振用电容器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显示装置,102…基底部件,104…显示部,105…第一开口部,106…触摸传感器,107…第二开口部,108…天线,110…端子部,111…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112…像素,113…选择器电路,114…第一传感器电极,115…扫描信号线,116…第二传感器电极,117…数据信号线,118…配线,119…配线,120…端子电极,121…电源线,122…柔性配线基板,123…公共配线,124…谐振用电容器,125…触摸传感器控制用IC,126…集成电路,127…显示控制用驱动器IC,128…驱动元件层,130…显示元件层,132…密封层,134…触摸传感器层,136…天线层,138…偏光板,140…盖板玻璃,142…第一电极图案,143…虚设电极图案,144…第二电极图案,146…连接配线,148…第一绝缘层,150…接触孔,152…第二绝缘层,154…开口部,156…第三绝缘层,158…第四绝缘层,160…第一电极,162…有机层,164…第二电极,166…第五绝缘层,168…第六绝缘层,170…电容电极,172…第七绝缘层,174…源极-漏极电极,176…第八绝缘层,178…栅极,180…第九绝缘层,182…半导体层,184…第十绝缘层,186…选择电路,188…梳形电极,190…相对电极,200…发光元件,202…晶体管,204…电容元件,300…区域,302…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实施,不应理解为限定于以下示例出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的方式相比,附图中有时会示意地示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其终究仅为一例,并非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进行限定。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有时会对与已出现的图中的已述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在数字之后标注了a、b等的标记),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进一步,对各要素标注的“第一”、“第二”的文字是用于区别各要素的权宜性的标识,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不具有除该作用外的更多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在称某部件或区域位于其他部件或区域的“上或下”时,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不仅包括其位于其他部件或区域的正上(或正下)的情况,还包括位于其他部件或区域的上方(或下方)的情况,即,也包括在其他部件或区域的上方(或下方)在中间含有其他的结构要素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在剖视时,将对基底部件设置触摸传感器的一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从“上”或“上方”看到的面称为“上表面”或“上表面侧”,反之则称为“下”、“下方”、“下表面”或“下表面侧”。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具有设置在基底部件102上的显示部104、触摸传感器106、天线108、端子部110。在显示部104排列有多个像素112。触摸传感器106包括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显示部104重叠地配置。天线108配置在显示部104和触摸传感器106的外侧区域。端子部110包括多个端子电极120,配置在基底部件102的端部。
基底部件102由用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有机树脂材料形成的膜状的部件形成。膜状的部件具有挠性。例如,作为膜状部件的一种,能够使用涂敷形成于支承基板上的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膜能够以5μm~50μm、例如10μm左右的厚度形成,具有挠性。作为构成基底部件102的其他部件,能够使用厚度100μm~200μm左右的玻璃基板。在该情况下,为了改善耐冲击性,优选贴合有机树脂膜来使用。通过使用像这样的具有挠性的基底部件102,能够实现具有挠性的显示装置100。
在显示部104排列有多个像素112。像素112包括显示元件和控制显示元件的晶体管。作为显示元件,可适宜地使用发光元件、电光元件等。作为发光元件,能够使用在发光层含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作为电光元件,能够使用利用了液晶电光效应(通过施加电场而使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的液晶元件。作为晶体管,能够使用在半导体薄膜形成有沟道的薄膜晶体管。虽然图1中未进行图示,但也可以与显示部104相邻地在基底部件102之上设置输出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输出数据信号的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等。
触摸传感器106具有在第一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X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Y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在第二方向上大致平行地配置有多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在第一方向上大致平行地配置有多列。
天线108由成形为线状的导电膜形成。天线108的成形为线状的导电膜具有以包围显示部104的周围的方式设置的环状天线(或称为“天线圈”)的方式。天线108既可以是卷绕数为1圈的环状天线,也可以如图1所示为卷绕数为多圈的多圈环状天线。
端子部110包括多个端子电极120。多个端子电极120中的第一端子电极120a经由第一配线118a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电连接。第二端子电极120b经由第二配线与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电连接。此外,第三端子电极120c与天线108的第一端侧电连接。第四端子电极120d与天线108的第二端侧电连接。此外,虽然图1中没有详细表示,但将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等与端子部连接的配线也与多个端子电极120分别连接。
端子部110与柔性配线基板122电连接。图1示例了与天线108连接的第三端子电极120c和第四端子电极120d与柔性配线基板122连接的方式。柔性配线基板122也可以经由谐振用电容器124、天线108采用覆晶薄膜(COF:Chip on Film)方式安装有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的集成电路126。在柔性配线基板122上,也可以安装有向触摸传感器106输入输出信号的触摸传感器控制用IC125、驱动像素112的显示控制用驱动器IC127。集成电路126、触摸传感器控制用IC125、显示控制用驱动器IC127可以由1个IC芯片(半导体装置)实现。
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在基底部件102之上设置有天线108。天线108能够用于近距离通信。一体地形成有天线108的显示装置100能够应用于具有近距离通信(NFC)功能的信息终端装置。例如显示装置100能够应用于便携式电话器、被称为智能手机的多功能便携式电话器、平板电脑等。
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100的示意性的层叠结构的立体图。在基底部件102的第一面层叠有驱动元件层128和显示元件层130。驱动元件层128包括晶体管,且包括驱动像素112的电路。显示元件层130包括显示元件。在显示元件层130之上设置有密封层132。显示元件层130利用密封层132而被封装。
触摸传感器层134配置在密封层132的上方。触摸传感器层134包括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天线层136包括天线108,以包围触摸传感器层134的方式配置。触摸传感器层134和天线层136包括共用的绝缘层。也就是,触摸传感器层134和天线层136包括在两者之间连续的至少一层的绝缘层。进一步,形成触摸传感器层134中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导电层以及形成天线层136中的天线108的导电层与相同绝缘层接触。在触摸传感器层134和天线层136之上可以配置偏光板138、盖板玻璃140。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触摸传感器层134与天线层136具有相同的层结构。换言之,触摸传感器层134与天线层136不重叠,而是并列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不追加新的层的情况下将近距离通信(NFC)的天线108制作入显示装置100。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部104的结构(除触摸传感器106、天线108之外的结构)。显示部104包括像素112。图3示例了排列有4个像素112a、112b、112c、112d的方式。此外,在显示部104,与像素112的排列对应地配置有栅极信号线115a、115b、数据信号线117a、117b、电源线121a、121b和公共配线123a、123b。像素112a包括:发光元件200;与发光元件200连接的驱动晶体管202a;与驱动晶体管202a连接的电容元件204;和连接驱动晶体管202a的栅极与数据信号线117a之间的选择晶体管202b。虽然图3中省略,但其他像素112b、112c、112d也同样。选择晶体管202b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线115a连接,由扫描信号来控制开闭。在电源线121a与公共配线123a之间,驱动晶体管202a与发光元件200串联连接。另外,图3示出的像素112的电路为一例。像素112不限于这样的电路构成,也可以包括其他电路结构。
图3示出了在显示部104排列有4个像素112a、112b、112c、112d的方式,但像素112的个数是任意的,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即可。像素112的排列是任意的,可以适宜地使用条排列、拜耳排列、三角形排列、Pentile排列等各种排列。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显示部104以与触摸传感器106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显示部104的外侧配置有将扫描信号向扫描信号线115输出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111a、111b、选择数据信号线117的选择器电路113。选择器电路113具有将从显示控制用驱动器IC127输出的数据信号分配到各数据信号线117的功能。另外,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111a与端子电极120e电连接、选择器电路113与端子电极120f电连接的方式。
图4表示显示装置100a的触摸传感器106和天线108的结构。触摸传感器106包括在一个方向(例如,图4所示的X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在与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图4所示的Y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如图4所示,触摸传感器106的多个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与多个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交叉地配置。
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与第一配线118a电连接。第一配线118a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的端部向基底部件102的周缘部被引出。第一配线118a之后沿着基底部件102的周缘部配置,与第一端子电极120a电连接。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第二配线118b电连接。第二配线118b从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端部向端子部110被引出。第二配线118b与第二端子电极120b电连接。另外,图4示出了相比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第一配线118a和第二配线118b隔着绝缘层配置在下层的方式。
天线108配置在触摸传感器106的外侧的区域。形成天线108的导电层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形成在同一层。因而,天线108以不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重叠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天线108以隔着绝缘层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111a、111b重叠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防止因附加了天线108而导致的周边区域(也被称为边框区域)的扩大。天线108的第一端按照形成环状天线的导电层原样地延伸至端子部110,与第三端子电极120c电连接。天线108的第二端配置在卷绕了多圈的环状天线的内侧。因此,天线108的第二端与第三配线118c(其与第一配线118a和第二配线118b形成在同一层)电连接。第三配线118c从天线108的第二端向端子部110延伸,与第四端子电极120d电连接。
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触摸传感器106和天线108形成于同一绝缘层的表面,经由隔着该绝缘层设置的配线118与端子电极120连接,由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简单化。此外,能够使显示装置100a的制造工序简单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显示装置100a的触摸传感器106能够使用通过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与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有无触摸的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作为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已知有自电容方式和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传感器106能够使用自电容方式和互电容方式中的任意方式。自电容方式通过检测传感器电极的块图案与人体(指尖)之间的静电电容,判断是否为触摸状态。互电容方式中,传感器电极由发送器电极(Tx电极)和接收器电极(Rx电极)构成。在互电容方式中,赋予发送器电极脉冲信号,在其与接收器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之后,当人体(指尖)接近由发送器电极和接收器电极构成的感应面时,电场强度下降而使静电电容变化。在互电容方式中,使用接收器电极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为触摸状态。
图4表示触摸传感器106为互电容方式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第一传感器电极114视为发送器电极(Tx电极),将第二传感器电极116视为接收器电极(Rx电极)。当然,并非限定于该组合,也可以是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为接收器电极(Rx电极),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为发送器电极(Tx电极)。
图5A表示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详情。图5A表示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平面图,示出了与在图4由点划线围成的区域300对应的区域。图5B示出了与在图5A所示的A1-A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此外,图5C示出了与在图5A所示的B1-B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
如图5A所示,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42。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42彼此相邻的图案利用同层的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案142电连接。即,第一传感器电极114通过连接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42而构成。如图5B所示,第一传感器电极114通过将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42连接而形成。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与第一面为相反侧的第二面侧(下面侧)配置有第二绝缘层152。第一配线118a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二绝缘层152之间。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的一端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a与第一配线118a电连接。
如图5A所示,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44。图5A示出了第二电极图案144a和第二电极图案144b。第二电极图案144a与第二电极图案144b经由连接配线146电连接。即,第二传感器电极116通过将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44用连接配线146连接而构成。如图5C所示,连接配线146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二绝缘层152之间。连接配线146与第一配线118a具有相同的层结构,由形成于同一层的导电膜形成。第二电极图案144a和第二电极图案144b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b和接触孔150c与连接配线146电连接。另外,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同样,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如图4所示,与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二绝缘层152之间的第二配线118b电连接。
通过将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在该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二面侧(下表面侧)设置连接配线146,能够将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与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交叉地配置。此外,通过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二面侧(下表面侧)设置第一配线118a,能够与端子电极120电连接。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形成于同一层的导电膜形成连接配线146和第一配线118a,能够使触摸传感器106的结构简单化,能够防止制造工序数的增加。
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的形状是任意的。图4和图5A示出了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的外形为菱形的方式。但是,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不限于菱形,也能够形成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任意的多边形,或者也能够形成为线状或圆形。此外,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在显示部104的画面上具有能够识别人体的一部分(例如指尖)的接触位置的程度的分辨率即可,因此,不需要如像素这样细微地配置。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的大小远大于一个像素112的大小,设置为一个电极图案与多个像素112重叠的大小。
触摸传感器106配置在显示部104的视觉识别侧(从观察者角度观察的近前侧)。因此,要求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具有透光性。或者,要求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以不会遮蔽像素112的方式配置。由于这样的要求,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由以氧化铟锡(ITO)为代表的透明导电膜形成。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由透明导电膜形成,由此,能够将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像素112重叠地配置。
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以遍及显示部104的大致整体的方式配置。因此,从防止触摸有无的检测信号延迟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为低电阻。为了实现低电阻,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优选由铝(Al)、银(Ag)、钛(Ti)、钼(Mo)、镍(Ni)、铬(Cr)、钽(Ta)等金属或以这些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但是,在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由金属的固体膜形成时,会遮挡像素112。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要求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采用不会遮挡像素112的出射光的结构。
图6表示使用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一个方式。图6表示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平面图,示出了与像素112重叠地配置的方式。
图6示出了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虚设电极图案143和连接配线146上,配合像素112的配置而设置开口部154的方式。换言之,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为网格状,以网格的网眼的部分(开口部154)与像素112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作为整体具有矩形(菱形)形状。此外,与图5C所示的结构同样,第二电极图案144与连接配线146隔着第一绝缘层148利用接触孔150b、150c电连接。虚设电极图案143与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电绝缘,同样为网格状,以网格的网眼的部分与像素112重叠的方式配置。为了填埋第一电极图案142与第二电极图案144的间隙而设置虚设电极图案143,由此,能够难以看到触摸传感器106的电极,防止显示装置100的画质的劣化,不损害外观上的美感。
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形成为网格状,配合像素112而配置网眼的部分(开口部154),由此,能够不遮挡像素112。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的网格状的图案包围像素112,由此,具有与遮光膜同等的功能。通过该功能,能够降低从某像素出射的光向相邻像素泄露的比例,进而提高画质。
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的网格的宽度(粗度)被设置为与相邻像素彼此的间隔(距离)相同或小于相邻像素彼此的间隔。因此,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难以由肉眼看到。此外,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的开口部154(网眼部分)的面积能够设为各电极图案的面积的50%以上。
通过像这样将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由细微的结构形成,则即使由像铝这样的金属膜形成电极图案也能够防止镜面化。并且,如图2所示,在触摸传感器106的上表面(视觉识别侧)配置有偏光板138,因此,能够防止由肉眼看到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根据图6所示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结构,能够实现传感器电极的低电阻化,并防止因将触摸传感器106与显示部104重叠设置而造成的画质的下降。
接着,基于与图4所示的C1-C2线、D1-D2线、E1-E2线和F1-F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对包括触摸传感器106和天线108的显示装置100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为了理解截面结构,也会对像素的截面结构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显示装置100a的像素112的截面结构。像素112具有层叠了驱动元件层128和显示元件层130的结构。在显示元件层130之上设置有密封层132和触摸传感器层134。驱动元件层128包括晶体管202和电容元件204,显示元件层130包括发光元件200。
触摸传感器层134具有与图5B和图5C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触摸传感器层134包括第一绝缘层148和第二绝缘层152。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第一电极图案142或第二电极图案144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第一绝缘层148由氮化硅膜或氧化硅膜等无机绝缘膜、或者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等有机绝缘膜形成。第二绝缘层152如后文所述兼作构成密封层132的绝缘层。
在图7中,密封层132包括第二绝缘层152、第三绝缘层156和第四绝缘层158。显示元件层130包括发光元件200(第一电极160、有机层162和第二电极164)、第五绝缘层166。驱动元件层128包括电容元件204(第二电极164、第六绝缘层168和电容电极170)、第七绝缘层172、源极-漏极电极174、第八绝缘层176、晶体管202(栅极178、第九绝缘层180和半导体层182)和第十绝缘层184。在图7所示的像素的一例中,第二电极164兼作发光元件200的电极和电容元件204的电极。
通过向晶体管202的栅极178施加的电压来控制在源极-漏极电极间流动的电流(漏极电流)。发光元件200通过漏极电流来控制发光强度。电容元件204是为了通过与晶体管202的栅极-源极间连接而被施加栅极电压,并将栅极电压保持为一定而设置的。
密封层132以覆盖第一电极160和第五绝缘层166的方式设置。密封层132具有层叠了第二绝缘层152、第三绝缘层156和第四绝缘层158的结构。第二绝缘层152和第四绝缘层158由氮化硅膜、氧化铝膜等无机绝缘膜形成。第三绝缘层156由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等有机树脂材料形成。
在显示元件层130中,第一电极160以跨多个像素的方式设置,第二电极164按每个像素设置。第五绝缘层166以在第二电极164的内侧区域开口而覆盖周缘部的方式设置。为了在露出第二电极164的开口端形成圆滑的台阶,第五绝缘层166由有机树脂材料形成。作为有机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等。有机层162以从第二电极164上表面覆盖第五绝缘层166的表面的方式设置。第一电极160以覆盖有机层162和第五绝缘层166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发光元件200的与第一电极160、有机层162和第二电极164重叠的区域成为发光区域。像素112内的发光区域成为显示图像的单位要素。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说明的像素包括指代发光元件200的发光区域的情况。例如,发光元件200的发光区域换言之则为像素112的发光区域,第一电极图案142、第二电极图案144和连接配线146的开口部154以包围像素112的发光区域的方式配置。
有机层162使用低分子系或高分子系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形成。在使用低分子系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时,有机层162除了发光层(其含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之外,还以夹着该发光层的方式适当设置有载流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载流子输送层(空穴输送层,电子输送层)等。例如,有机层162采用由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夹着发光层的结构。此外,有机层162除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之外,还可以适当加入空穴输送层、电子输送层、空穴阻隔层、电子阻隔层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200具有由有机层162发出的光向触摸传感器层134侧出射的结构。为了反射由有机层162发出的光,第二电极164包含光反射性金属膜或金属膜而形成。例如,第二电极164优选为包含铝(Al)、银(Ag)等在可见光波段光反射率高的金属膜而形成。此外,第二电极164也可以使添加了ITO、铟锌氧化物(IZO)、铝的氧化锌(AZO)、添加了镓的氧化锌(GZO)等透明导电膜和金属膜层叠而形成。为了使由有机层162发出的光透射,第一电极160也可以由ITO、IZO、AZO、GZO等透明导电膜形成。此外,第一电极160也可以使用银镁合金(AgMg)等金属材料,以光能够透射的程度的膜厚形成。
在密封层132之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48,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电极114或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由铝(Al)、银(Ag)、钛(Ti)、钼(Mo)、镍(Ni)、铬(Cr)、钽(Ta)等金属或以这些金属为主成分的合金形成时,以成形为网格状,且不与发光元件200的发光区域重叠的方式设置。
在驱动元件层128中,在第七绝缘层172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容电极170。在电容电极17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六绝缘层168。在第六绝缘层168之上设置有第二电极164。第二电极164经由贯通第六绝缘层168和第七绝缘层172的接触孔与源极-漏极电极174电连接。第二电极164与电容电极170形成为具有隔着第六绝缘层168而重叠的区域。第六绝缘层168由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形成。
在驱动元件层128中,晶体管202具有层叠了设置在第十绝缘层184之上的半导体层182、用作栅极绝缘膜的第九绝缘层180和栅极178的结构。半导体层182由非晶硅或多晶硅、或者金属氧化物等半导体材料形成。半导体层182利用第九绝缘层180与栅极178绝缘。在栅极178的上方设置有第八绝缘层176。在第八绝缘层176的上方设置有源极-漏极电极174。源极-漏极电极174经由形成于第八绝缘层176的接触孔与半导体层182电连接。第九绝缘层180和第十绝缘层184由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膜形成。此外,栅极178、源极-漏极电极174使用铝、钼、钛、钨等金属材料形成。在源极-漏极电极174的上方设置有第七绝缘层172。第七绝缘层172掩盖晶体管202,被用作将表面平坦化的平坦化膜。第七绝缘层172由聚酰亚胺或丙烯酸等有机绝缘材料制成。
图8示出了与图4所示的C1-C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图8示出了在基底部件102之上层叠了触摸传感器层134、显示元件层130和驱动元件层128的结构。此外,图8还示出了在显示部104与端子部110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部105、第二开口部107的方式。
端子部110包括配置在第八绝缘层176之上的第二端子电极120b。第二端子电极120b从设置在第七绝缘层172和第六绝缘层168的开口部露出。显示部104具有层叠了触摸传感器层134、显示元件层130和驱动元件层128的结构。第一开口部105在第五绝缘层166和第七绝缘层172设置有贯通槽。在第二开口部107也在第五绝缘层166和第七绝缘层172设置有贯通槽。第一开口部105和第二开口部107的贯通槽以包围显示部104的周围的方式设置。
在第一开口部105,在第五绝缘层166和第七绝缘层172设置了贯通槽,由此,配置在下层侧的第八绝缘层176的上表面露出。第六绝缘层168被设置为覆盖第七绝缘层172的侧面,并且与第八绝缘层176的上表面相接。密封层132以填埋第一开口部105的方式设置。详细而言,第四绝缘层158沿着第五绝缘层166a、166b的表面和第六绝缘层168的上表面而设置。第三绝缘层156以填埋第一开口部105(第五绝缘层166和第七绝缘层172的贯通槽)的方式设置,但以不从第五绝缘层166b向外侧(端子部110侧)超出的方式设置。第二绝缘层152设置在第三绝缘层156的上表面,在第五绝缘层166b的上部与第四绝缘层158接触。
第一开口部105具有如下结构:由有机树脂膜形成的第五绝缘层166被由无机绝缘膜形成的第四绝缘层158覆盖,由有机树脂膜形成的第七绝缘层172被由无机绝缘膜形成的第六绝缘层168覆盖。此外,在第一开口部105具有层叠了由无机绝缘膜形成的第四绝缘层158、第六绝缘层168、第八绝缘层176、第九绝缘层180和第十绝缘层184的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显示部104与端子部110之间形成了分隔由有机树脂膜形成的第五绝缘层166和第七绝缘层172的区域,形成为无机绝缘膜包覆该分隔区域的结构。即能够防止大气中的水分从有机树脂膜通过而进入显示部104。
第二开口部107以第六绝缘层168包覆第七绝缘层172b、172c并与第八绝缘层176相接的方式设置。进一步,以与第七绝缘层172的贯通槽重叠的方式在第五绝缘层166配置有贯通槽。第四绝缘层158以包覆第五绝缘层166b、166c并与第六绝缘层168接触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开口部107,在密封层132没有设置第三绝缘层156,第二绝缘层152和第四绝缘层158相接触地设置。第二绝缘层152和第四绝缘层158被设置为端部位于端子部110的近前,即第五绝缘层166c的上部。
第二配线118b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二绝缘层152之间。第二配线118b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d与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电连接。第二配线118b沿着第二绝缘层152的上表面延伸至端子部110。第二配线118b在端子部110与第二端子电极120b电连接。第二配线118b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48。在第二开口部107,在第一绝缘层148之上设置有天线108。第二配线118b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下表面侧,由此,能够防止与天线108短接。
如图8所示,第一绝缘层148以第二面侧(下表面侧)包括与构成密封层132的第二绝缘层152相接触的区域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将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天线108设置在同一层上,并设置在与第二配线118b不同的层。能够在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外侧设置具有与第二配线118b交叉的部分的天线108。根据本实施方式,仅通过在密封层132之上追加一层绝缘层,就能够将触摸传感器106和天线108制作入显示装置100a。
图9示出了与图4所示的D1-D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图9示出了在基底部件102之上层叠了触摸传感器层134、显示元件层130和驱动元件层128的结构。此外,图9还示出了在显示部104与基底部件102端部之间设置了第一开口部105、第二开口部107的方式。进一步,图9中示意性地表示了构成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111b的晶体管202c。第一开口部105和第二开口部107与参照图8所说明的结构相同。
在图9中,第一配线118a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二绝缘层152之间。第一配线118a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a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电连接。第一配线118a延伸至第二开口部107地设置。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上表面的天线108的一部分具有在第二开口部107隔着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一配线118a重叠的区域。此外,天线108的一部分具有隔着第一绝缘层148、第二绝缘层152、第四绝缘层158、第六绝缘层168与构成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111b的晶体管202c重叠的区域。
图10示出了与图4所示的E1-E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图10示出了在基底部件102之上层叠了触摸传感器层134、显示元件层130和驱动元件层128的结构。此外,图10示出了在显示部104与基底部件102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部105、第二开口部107的方式。第一开口部105和第二开口部107与参照图8所说明的结构相同。
图10示出了天线108与端子部110的连接结构。天线108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上表面。天线108在显示部104与端子部110之间的区域配置在与第二开口部107重叠的区域。如图4所示,天线108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子电极120c电连接,第二端经由第三配线118c与第四端子电极120d电连接。如图10所示,第三配线118c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下层侧。第三配线118c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e与天线108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配线118c从天线108的第二端延伸至端子部110,与第四端子电极120d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示例的天线108为多圈环状天线,因此,第二端位于被卷绕多圈的环状天线的内侧。第三配线118c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下层侧,因此,即使以与多圈环状天线交叉的方式设置,也能够防止与天线108的短接。此外,第三配线118c配置在与设置在同一层的其他配线118(第一配线118a、第二配线118b等)不干涉的位置。即,第三配线118c能够与将传感器电极与端子电极电连接的配线(第一配线118a、第二配线118b)设置在同一层,因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00a的配线结构简单化。
图11示出了与图4所示的F1-F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图11示出了在基底部件102之上层叠了触摸传感器层134、显示元件层130和驱动元件层128的结构。此外,图11示出了在显示部104与基底部件102端部之间设置了第一开口部105、第二开口部107的方式。第一开口部105和第二开口部107与参照图8所说明的结构相同。
图11示出了天线108与端子部110的连接结构。天线108在第二开口部107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上表面。天线108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子电极120c电连接。与天线108形成于同层的配线109延伸至端子部110,与第三端子电极120c电连接。如图11所示,将天线108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子电极120c连接的配线109与形成天线108的导电层形成于同一层,由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此外,能够使制造工序简单化,减少工序数。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显示装置100a与天线108形成为一体,能够削减具有NFC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部件。此外,能够实现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像素上作为显示元件设置有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但触摸传感器108和天线108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由此,能够提供附加了NFC的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b的触摸传感器106和天线108的结构。显示装置100b在天线108与连接配线146设置在同一层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如下方面不同: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与第一端子电极120a经由与第一电极图案142形成于同一层的第一配线118a来电连接,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第二端子电极120b经由与第二电极图案144形成于同一层的第二配线118b来连接,天线108的第二端子经由与连接配线146形成于同一层的第三配线118c来连接。在以下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13中示出了与图12中的G1-G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图13示出了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第二端子电极120b的连接结构。在图13中,天线108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二绝缘层152之间。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上层侧,从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第二电极图案144)连续地配置有第二配线118b。第二配线118b在第一绝缘层148之上延伸,与第二端子电极120b电连接。
显示装置100b的天线108设置在比触摸传感器106位于下层侧的位置。如图13所示,第二配线118b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上层侧,由此,能够与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下层侧的天线108交叉地配置。天线108与第一配线118a、第二配线118b交叉的区域为一部分,因此,能够降低对天线的动作的影响。即,能够防止天线108的敏感度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将天线108设置在比触摸传感器106位于下层侧的位置的显示装置100b。由此,能够削减具有NFC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部件。此外,能够实现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图1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c的触摸传感器106和天线108的结构。显示装置100c在连接配线146、第一配线118a、第二配线118b和第三配线118c设置在比触摸传感器106和天线108靠上层侧的位置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参照图15A、图15B和图15C对图14所示的区域302的详情进行说明。图15A示出了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的平面图。图15B示出了与在图15A所示的A3-A4线对应的截面结构。此外,图15C示出了与在图15A所示的B3-B4线对应的截面结构。
如图15A所示,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42。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42彼此相邻的两者经由与第一电极图案142同层的导电层电连接。如图15B所示,第一传感器电极114通过连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二面侧(下表面侧)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42而形成。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设置有连接配线146。第一配线118a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的一端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a与第一配线118a电连接。
如图15A所示,第二传感器电极116通过将第二电极图案144a与第二电极图案144b经由连接配线146电连接而形成。如图15C所示,连接配线146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第二电极图案144a和第二电极图案144b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b和接触孔150c与连接配线146电连接。
将第一电极图案142和第二电极图案144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二面侧(下表面侧),在该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设置连接配线146,由此,能够将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与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交叉地配置。在该情况下,连接配线146和第一配线118a由形成于同一层的导电膜形成,由此,能够使触摸传感器106的结构简单化。
图16示出了与在图14中的H1-H2线对应的截面结构。图16示出了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第二端子电极120b的连接结构。在图16中,天线108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二面侧(下表面侧)。第二传感器电极116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二面侧(下表面侧)。即,天线108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与第二绝缘层152之间。换言之,天线108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设置在密封层132的上表面。虽然图16中未表示,但第一传感器电极114也同样设置在密封层132的上表面。第二绝缘层152和第一绝缘层148包括相接触的区域。天线108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6通过被第二绝缘层152和第一绝缘层148夹着而不向外部露出进而得到保护。另外,第二传感器电极116与第二配线118b经由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接触孔150f电连接。
在第二开口部107,天线108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二面侧(下表面侧)。第二配线118b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以与天线108交叉的方式配置。天线108c的与第二配线118b交叉的区域为一部分,因此,能够减低对天线的动作的影响。即能够防止天线108c的敏感度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将天线108c设置在比第一配线118a、第二配线118b位于下层侧的位置的显示装置100c。由此,能够削减具有NFC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部件。此外,能够实现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图1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d的结构。显示装置100d具有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经由第一配线118a与选择电路186电连接的结构。第一传感器电极114在触摸传感器106之中配置有多个。选择电路186由移位寄存器电路等构成,依次选择配置了多个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4。选择电路186的输出经由第四配线118e与第一端子电极120a电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用作接收器电极(Rx电极),将第二传感器电极116用作发送器电极(Tx电极)。
选择电路能够利用具有与构成像素112的晶体管相同的层结构的晶体管而制成在基底部件102上。由此,能够将选择电路186配置在比天线108靠下层侧的位置。换言之,选择电路186能够与天线108重叠地设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选择构成触摸传感器106的传感器电极的选择电路,能够削减引导配线的区域。具体而言,能够缩短与第一传感器电极114电连接的第一配线118a的配线长度。由此,能够缩小显示装置100d的配线引导区域(边框区域)的面积。显示装置100d除设置选择电路186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相同,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e的结构。显示装置100e在天线108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谐振用电容器124。谐振用电容器124是为了将根据天线108的电感L和电容C所设定的谐振频率以与进行近距离通信(NFC)的频率匹配的方式进行调整而设置的。
图19A示出了谐振用电容器124的放大图。谐振用电容器124由与天线108的第一端侧连接的梳形电极188和与第二端侧连接的相对电极190构成。图19B示出了沿着图19A所示的J1-J2线的截面结构。在梳形电极188与相对电极19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48,在两电极之间形成有静电电容。
调整谐振用电容器124的静电电容能够通过切断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8的第一面侧(上表面侧)的梳形电极188来进行。通过将梳形电极188在规定的位置切断能够使谐振用电容器124的静电电容变小。在谐振用电容器124,将相对电极190的形状以从梳形电极188的前端侧向根部侧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状,由此,能够将依次切断梳形电极188时的谐振频率的位移量设定为大致相等的值。
梳形电极188能够与天线108形成于同一层,相对电极190与第三配线188c形成于同一层。因此,谐振用电容器124能够无需追加新的层而制作入显示装置100e之中。显示装置100e除设置了谐振用电容器124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a具有同样的结构,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与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组合。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部件;
位于所述基底部件上的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部;
在所述基底部件上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像素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与所述显示部重叠地配置的触摸传感器;
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天线;
覆盖所述显示部且延伸到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密封层;
设置在所述密封层上的第一绝缘层;
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以及
配置在所述天线的外侧的包括多个端子电极的端子部,
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
第一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
第二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面侧,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
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件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与所述第一面侧相反的第二面侧与所述密封层接触,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面侧电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经由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二面侧的连接配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被夹在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并延伸到所述端子部,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与所述第一配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与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
所述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面侧,且包围所述显示部,所述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一部分隔着所述第一绝缘层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中的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经由从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延伸出的导电层电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中的相邻的第二电极图案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接触孔与所述连接配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接触孔与所述第一配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经由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接触孔与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端子部,与所述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
所述天线的第二端经由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二面侧的第三配线与所述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图案为非透光性的金属,在与所述多个像素分别重叠的位置具有贯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层通过从所述第一绝缘层侧起层叠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而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所述第二配线和所述连接配线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二面侧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接触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包括谐振用电容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用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为梳齿状,所述谐振用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为平板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配置的选择电路,
所述第一配线与所述选择电路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件具有挠性。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部件;
位于所述基底部件上的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部;
在所述基底部件上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像素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与所述显示部重叠地配置的触摸传感器;
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天线;
覆盖所述显示部且延伸到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密封层;
设置在所述密封层上的第一绝缘层;
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以及
配置在所述天线的外侧的包括多个端子电极的端子部,
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
第一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面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和
第二传感器电极,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面侧,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
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件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与所述第一面侧相反的第二面侧与所述密封层接触,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面侧电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经由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二面侧的连接配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一面侧,并延伸到所述端子部,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一端子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与所述第一配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与所述第二配线电连接,
所述天线配置在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且包围所述显示部,并与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的一部分隔着所述第一绝缘层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层通过从所述第一绝缘层侧起层叠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而构成,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和所述天线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第二面侧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接触的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件具有挠性。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部件;
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部;
在所述基底部件上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用于驱动所述多个像素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触摸传感器,其与所述显示部重叠地配置,包括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第一传感器电极和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二传感器电极;
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天线;
覆盖所述显示部且延伸到所述显示部的外周部的密封层;
设置在所述密封层上的绝缘层;
端子部,其包括配置在所述天线的外侧的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
将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电连接的第一配线;和
将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电连接的第二配线,
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件与所述密封层之间,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与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隔着所述绝缘层配置,
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配置在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或者所述绝缘层的与所述密封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并延伸到所述端子部,
所述天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一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隔着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天线交叉。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和所述天线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相同面侧。
CN201811518070.0A 2018-01-12 2018-12-12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034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3447A JP7054345B2 (ja) 2018-01-12 2018-01-12 表示装置
JP2018-003447 2018-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161A CN110034161A (zh) 2019-07-19
CN110034161B true CN110034161B (zh) 2023-05-26

Family

ID=67213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8070.0A Active CN110034161B (zh) 2018-01-12 2018-12-1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5905B2 (zh)
JP (1) JP7054345B2 (zh)
KR (1) KR102161203B1 (zh)
CN (1) CN110034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09382B1 (ko) * 2017-03-03 2019-08-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안테나가 구비된 터치 센서
KR102611671B1 (ko) * 2018-09-19 2023-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00037889A (ko) * 2018-10-01 2020-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KR102190667B1 (ko) * 2018-10-05 2020-12-1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47439B1 (ko) * 2018-10-17 2020-08-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안테나-데코 필름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82641B1 (ko) 2018-11-30 2023-09-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545834B (zh) * 2018-12-04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192542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and method thereof
KR102089458B1 (ko) * 2019-02-21 2020-03-1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691949B (zh) * 2019-02-27 2020-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US10739928B1 (en) * 2019-02-28 2020-08-1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150881B1 (ko) * 2019-03-21 2020-09-0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및 이를 형성하는 노광 마스크
KR20200121400A (ko) * 2019-04-15 2020-10-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102099830B1 (ko) * 2019-06-17 2020-04-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결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127697B2 (en) 2019-07-10 2021-09-2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996781B2 (en) * 2019-08-13 2021-05-0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49826A1 (ko) * 2019-09-11 2021-03-18 동우화인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42202A (ko) * 2019-10-08 2021-04-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25523B1 (ko) * 2019-10-28 2021-03-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650466B1 (ko) * 2019-10-28 2024-03-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650465B1 (ko) * 2019-10-29 2024-03-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10052804A (ko) * 2019-10-31 2021-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63530A (ko) * 2019-11-22 2021-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21102698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JP2021086380A (ja) * 2019-11-27 2021-06-03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EP4073621A1 (en) * 2020-01-29 2022-10-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stack with millimeter-wave antenna functionality
CN113258274A (zh) * 2020-02-10 2021-08-1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天线堆叠结构和包括天线堆叠结构的显示装置
WO2021168740A1 (zh) * 2020-02-27 2021-09-02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传感器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3311955A (zh) * 2020-02-27 2021-08-27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传感器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1370452B (zh) * 2020-03-17 2023-04-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1839115B2 (en) * 2020-03-19 2023-12-0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7349948B2 (ja) 2020-03-26 2023-09-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及び当該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20210122397A (ko) * 2020-03-31 2021-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1475044B (zh) * 2020-04-03 2022-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KR20210127831A (ko) * 2020-04-14 2021-10-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430443A (zh) 2020-04-29 2020-07-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64692B (zh) * 2020-05-20 2021-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22029727A (ja) * 2020-08-05 2022-0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内蔵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463636B2 (ja) * 2020-08-17 2024-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220051901A (ko) * 2020-10-19 2022-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20075519A (ko) * 2020-11-30 2022-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126822B (zh) * 2021-04-12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285B (zh) * 2021-04-14 2024-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769435A (zh) * 2021-04-27 2023-03-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3296635B (zh) * 2021-05-31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003839A (ko) * 2021-06-30 2023-01-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표시장치
FR3141528A1 (fr) * 2022-10-26 2024-05-0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mouv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0055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Rfid用トランスポンダ及び共振周波数の調整方法
CN101635304A (zh) * 2008-07-21 2010-01-27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及制造具有触摸感应界面的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2236467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触摸板和显示装置
CN10475030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
KR20160029468A (ko) * 2014-09-05 2016-03-15 (주)유티아이 터치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22964A (en) * 2010-11-30 2012-06-01 Inventec Corp An antenna structure
KR102500994B1 (ko) * 2014-10-17 2023-02-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터치 패널
US10333200B2 (en) * 2015-02-17 2019-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devic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hip
JP2016184277A (ja) 2015-03-26 2016-10-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6348874B2 (ja) * 2015-05-19 2018-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パネル
US10644697B2 (en) * 2016-02-11 2020-05-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aterial-discernment proximity sensor
JP6588852B2 (ja) * 2016-03-28 2019-10-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及び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2018036896A (ja) * 2016-08-31 2018-03-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表示装置
KR101874035B1 (ko) * 2017-07-25 2018-07-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촉 감지 기능이 있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871156B (zh) * 2017-12-01 202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设备和制造触控面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0055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Rfid用トランスポンダ及び共振周波数の調整方法
CN101635304A (zh) * 2008-07-21 2010-01-27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及制造具有触摸感应界面的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2236467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触摸板和显示装置
CN10475030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
KR20160029468A (ko) * 2014-09-05 2016-03-15 (주)유티아이 터치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5905B2 (en) 2020-11-24
KR102161203B1 (ko) 2020-09-29
US20190220123A1 (en) 2019-07-18
KR20190086350A (ko) 2019-07-22
JP7054345B2 (ja) 2022-04-13
CN110034161A (zh) 2019-07-19
JP2019125019A (ja)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4161B (zh) 显示装置
US11509049B2 (en) Touch sensor-antenn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40722B2 (en) Touch sensor-antenn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27224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102418967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07871763B (zh) 触摸式传感器及带触摸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KR102099830B1 (ko) 안테나 결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824283B2 (en) Fingerprint recognizable touch scre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212364975U (zh) 图像显示装置
EP3493037B1 (en) Touch-fingerprint complex sensor,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touch-fingerprint complex sensor
US20220083172A1 (en) Multi-sensor structur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890403A (zh) 显示装置
KR102518827B1 (ko) 터치 센서-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79614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225523B1 (ko) 터치 센서-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225521B1 (ko) 터치 센서-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00144076A (ko) 안테나 결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4151668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US11943965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lower electrode
KR102150998B1 (ko) 안테나 결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25522B1 (ko) 터치 센서-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478540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2636400B1 (ko) 터치 센서-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5117477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210050496A (ko) 터치 센서-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