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5834B -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5834B
CN109545834B CN201811476105.9A CN201811476105A CN109545834B CN 109545834 B CN109545834 B CN 109545834B CN 201811476105 A CN201811476105 A CN 201811476105A CN 109545834 B CN109545834 B CN 1095458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il
driving
inorganic
coi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61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5834A (zh
Inventor
牛亚男
彭锦涛
孙中元
彭宽军
张方振
田宏伟
秦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761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5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5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5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5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5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显示器件包括:衬底;设置于衬底一侧的驱动背板,驱动背板包括设置有外接线的焊盘区域;设置于驱动背板背离衬底一侧的发光层,发光层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焊盘区域无重叠;设置于发光层背离驱动背板一侧且包覆发光层的功能层,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其中,有机层与无机层相间分布、线圈层的一端与外接线连接。该显示器件集成有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从而可以较好的降低包含该显示器件的设备的成本,同时有利于实现包含该显示器件的设备的轻薄化。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在IOT(物联网)、IOE(万物互联)的历史趋势下,安全且快速的进行信息交换及甄别是一种非常迫切和核心的需求,这点上,NFC技术可以较好的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开始了公交刷手机、地铁等相关NFC服务,证明这一趋势在不断加速。然而,现有的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比如手机)的天线往往采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方式额外进行制作,一方面较大的增加了配件的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对设备本身的大小有着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上述显示器件集成有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从而可以较好的降低包含该显示器件的设备的成本,同时有利于实现包含该显示器件的设备的轻薄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器件,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设置有外接线的焊盘区域;
设置于所述驱动背板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焊盘区域无重叠;
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且包覆所述发光层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线圈层,其中,所述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相间分布、所述线圈层与所述外接线电性连接。
上述显示器件中,包括衬底、设置于衬底一侧的驱动背板、设置于驱动背板背离柔性衬底一侧的发光层和设置于发光层背离驱动背板一侧且包覆发光层的功能层,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线圈层与外接线电性连接,上述显示器件通过在功能层中添加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并外接到近场通信处理及外连器件,从而实现了近场通信的天线的集成制作。在将线圈层集成在功能层内部之后,近场通信的天线无需额外制作,从而可以较好的降低包含上述显示器件的NFC设备(比如手机)的整体成本,同时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
可选地,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无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无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背离所述有机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无机层中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背离所述无机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有机层中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无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无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部分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上层保护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与所述触摸屏上层保护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背离所述有机层的一侧。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设有线圈层时,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上层保护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与所述触摸屏上层保护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第二有机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设有线圈层时,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衬底;
在所述衬底一侧制备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设置有外接线的焊盘区域;
在所述驱动背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制备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焊盘区域无重叠;
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制备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线圈层,其中,所述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相间分布、所述线圈层与所述外接线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显示器件;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显示器件;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显示器件;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四种显示器件;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五种显示器件;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六种显示器件;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七种显示器件;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八种显示器件;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九种显示器件;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十种显示器件;
图11和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五种或第六种显示器件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或第四种显示器件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七种或第十种显示器件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
图15和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显示器件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
图标:
1-衬底;2-驱动背板;21-焊盘区域;3-发光层;4-功能层;41-有机层;42-第一无机层;43-线圈层;44-第二无机层;45-无机层;46-第一有机层;47-第二有机层;48-第一线圈层;49-第二线圈层;5-凸起;6-过孔;7-触摸屏上层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
衬底1;
设置于柔性衬底1一侧的驱动背板2,驱动背板2包括设置有外接线的焊盘区域21;
设置于驱动背板2背离衬底1一侧的发光层3,发光层3在驱动背板2上的垂直投影与焊盘区域21无重叠;
设置于发光层3背离驱动背板2一侧且包覆发光层3的功能层4,功能层4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43,其中,有机层与无机层相间分布、线圈层43的一端与外接线连接。
上述柔性器件中,包括衬底1、设置于衬底1一侧的驱动背板2、设置于驱动背板2背离衬底1一侧的发光层3和设置于发光层3背离驱动背板2一侧且包覆发光层3的功能层4,功能层4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43,线圈层43的一端与外接线连接,上述显示器件通过在功能层4中添加用于形成近场通信天线的线圈层43并外接到近场通信处理及外连器件,从而实现了近场通信的天线的集成制作。在将线圈层43集成在功能层4内部之后,近场通信的天线无需额外制作,从而可以较好的降低包含上述显示器件的NFC设备(比如手机)的整体成本,同时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
具体地,线圈层43在驱动背板2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3在驱动背板2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此时有四种实施方式:
方式一: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无机层42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无机层4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42和第二无机层44之间的有机层41,线圈层43为一层,线圈层43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且线圈层43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1所示;
方式二: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无机层42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无机层4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42和第二无机层44之间的有机层41,线圈层43包括第一线圈层48和第二线圈层49,其中,第一线圈层48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42与所述有机层41之间、第二线圈层49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44背离所述有机层41的一侧,且均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2所示。
方式一中的线圈层43为一层,采用一层线圈可以节约成本;在方式一和方式二中,功能层4具有的第一无机层42中,与线圈层43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线圈层43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采用这种设计可以避免线圈层43对驱动背板2中器件的影响。
方式三: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46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4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46与所述第二有机层47之间的无机层45,线圈层43为一层,线圈层43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46与所述无机层45之间,且线圈层43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3所示;
方式四:功能层4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46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4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45,线圈层43包括第一线圈层48和第二线圈层49,其中,第一线圈层48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第二线圈层49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背离驱动背板2的一侧,且均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4所示。
方式三中的线圈层43为一层,采用一层线圈可以节约成本;在方式三和方式四中,第一有机层中与线圈层43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线圈层43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采用这种设计可以避免线圈层43对驱动背板2中器件的影响。
线圈层43在驱动背板2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层3在驱动背板2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此时有六种实施方式:
方式五: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2一侧的第一无机层42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2一侧的第二无机层4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41,线圈层43为一层,线圈层43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且部分线圈层43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5所示;或者,
方式六: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2一侧的第一无机层42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2一侧的第二无机层4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41,线圈层43为一层,功能层4背离驱动背板2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上层保护层7,线圈层43位于第二无机层与所述触摸屏上层保护层之间,且部分线圈层43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6所示;或者,
方式七: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2一侧的第一无机层42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2一侧的第二无机层4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41,线圈层43包括第一线圈层48和第二线圈层49,其中,第一线圈层48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第二线圈层49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背离所述有机层的一侧,且第一线圈层48和第二线圈层49均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7所示。
方式五和方式六中的线圈层43为一层,采用一层线圈可以节约成本;当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设有线圈层时,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采用这种设计可以避免线圈层43对驱动背板2中器件的影响。
方式八: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46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4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45,线圈层43为一层,线圈层43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且部分线圈层43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8所示;
方式九: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46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4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45,线圈层43为一层,功能层4背离驱动背板2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上层保护层7,线圈层43位于第二有机层与触摸屏上层保护层7之间,且部分线圈层43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9所示;
方式十: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46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47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45,线圈层43包括第一线圈层48和第二线圈层49,其中,第一线圈层48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第二线圈层49位于第二有机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且第一线圈层48和第二线圈层49均位于功能层4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如图10所示。
方式八和方式九中的线圈层43为一层,采用一层线圈可以节约成本;当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设有线圈层时,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采用这种设计可以避免线圈层43对驱动背板2中器件的影响。
在上述方式一至方式十中,线圈层43与外接线连接;当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无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无机层以及设置于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41时,第一无机层在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位形成过孔,当功能层4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以及设置于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时,第一有机层在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位形成过孔,线圈层43通过过孔与外接线连接。具体地,当线圈层43为一层时可直接通过过孔与外接线连接,当线圈层43为两层时,两层线圈层43中靠近驱动背板2一侧的线圈层43直接通过过孔与外接线连接,远离驱动背板2一侧的线圈层43的一端与靠近驱动背板2一侧的线圈层43连接,即远离驱动背板2一侧的线圈层43的一端通过靠近驱动背板2一侧的线圈层43与外接线进行连接;或者,线圈层43不通过过孔而是直接与外接线连接。
方式五和方式八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如图11或图12所示;
方式二和方式四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如图13所示;
方式七和方式十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如图14所示;
方式一和方式二的线圈层布局俯视图如图15或图16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器件,包括:
制备衬底1;
在柔性衬底1一侧制备驱动背板2,驱动背板2包括设置有外接线的焊盘区域21;
在驱动背板2背离柔性衬底1的一侧制备发光层3,发光层3在驱动背板2上的垂直投影与焊盘区域21无重叠;
在发光层3背离驱动背板2的一侧制备功能层4,功能层4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线圈层43,其中,有机层与无机层相间分布、线圈层43与外接线连接。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预设线圈层43的位置时,线圈层43的位置可以为方式一至方式十中任意一种;在柔性衬底1一侧制备驱动背板2时,驱动背板2可以采用低温多晶硅有机驱动背板2,也可以采用氧化物有机驱动背板2,或者采用两者兼有的电路;在制作驱动背板2的过程中,可以在驱动背板2背离柔性衬底1一侧、与焊盘区域21相对的部分形成一些阻隔用的凸起5;在制作功能层4中的线圈层43的时候可以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进行,也即是通过喷墨打印机喷出相应的导电有机胶体,然后固化形成线圈层43,在导电有机胶体喷出时,为可流动状态,阻隔用的凸起5可以对导电有机胶体进行阻隔使其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特定形状,保证了线圈层43的位置和形状;在通过导电有机胶体初步形成线圈层43后,在其外围再通过普通的墨形成一层外部保护层。
上述导电有机胶体可以为掺杂银纳米颗粒或其他导电材料的墨,为保证导电性及信号传输,采用掺杂银纳米颗粒或其他导电材料的墨形成的线圈层43的厚度不得低于9um。
另一种线圈层43的制作方式可以为采用导电材料包芯金属导线的方式,考虑到走线电阻,金属导线优选为低温沉积的Cu、Ag、Al导线等。在低温沉积Cu、Ag、Al等金属时,考虑到金属的反光因素,其面积需要根据实际图形分散排布。
上述制作方法中,将线圈层43集成在功能层4内部,近场通信的天线无需额外制作,从而可以较好的降低包含上述显示器件的NFC设备(比如手机)的整体成本,同时有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设置有外接线的焊盘区域;
设置于所述驱动背板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焊盘区域无重叠;
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且包覆所述发光层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线圈层,其中,所述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相间分布、所述线圈层与所述外接线电性连接,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或部分重叠,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时,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时,部分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时,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无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无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背离所述有机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中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时,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背离所述无机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中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时,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无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无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上层保护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与所述触摸屏上层保护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背离所述有机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设有线圈层时,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时,所述功能层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一有机层和远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第二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层之间的无机层,其中: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为一层,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摸屏上层保护层,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与所述触摸屏上层保护层之间;或者,
所述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所述第二线圈层位于第二有机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之间设有线圈层时,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线圈层相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所述线圈层相对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衬底;
在所述衬底一侧制备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设置有外接线的焊盘区域;
在所述驱动背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制备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焊盘区域无重叠;
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制备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有机层、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线圈层,其中,所述有机层与所述无机层相间分布、所述线圈层与所述外接线电性连接,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或部分重叠,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时,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当所述线圈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时,部分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焊盘区域相邻的一侧。
CN201811476105.9A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545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6105.9A CN109545834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6105.9A CN109545834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5834A CN109545834A (zh) 2019-03-29
CN109545834B true CN109545834B (zh) 2021-01-22

Family

ID=65852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6105.9A Active CN109545834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458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113B (zh) * 2019-11-27 2023-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47819B (zh) * 2020-11-27 2022-10-18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927617B (zh) * 2021-01-28 2023-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14281211A (zh) * 2021-12-23 2022-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7582B (zh) * 2012-04-06 2014-07-09 信利工业(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NFC天线的TP On/In Cell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205247351U (zh) * 2015-12-17 2016-05-18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nfc天线的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5824359B (zh) * 2016-03-10 2019-07-26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附带nfc功能的显示装置
KR102504128B1 (ko) * 2016-03-11 2023-0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5752525U (zh) * 2016-04-29 2016-11-30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Nfc天线结构、显示组件以及终端设备
JP7054345B2 (ja) * 2018-01-12 2022-04-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5834A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5834B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EP2928015B1 (en) Radio frequency 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190087A (zh) 显示设备
CN104217240A (zh) 芯片卡模块、芯片卡以及用于制造芯片卡模块的方法
CN10984495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06042097A (ja) アンテナ配線基板
CN208141425U (zh) 部件内置器件及rfid标签
CN11099362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05552526A (zh) 移动终端
CN112783372A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06602209A (zh) 一种超薄线圈模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20210406636A1 (en) Electronic module for chip card
CN207517888U (zh) 天线装置、卡型信息介质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7025481B (zh) 柔性印制电路板及应用其的智能卡模块和智能卡
JP7417621B2 (ja) Rfidタグ用基板およびrfidタグならびにrfidシステム
US10091883B2 (en) Dielectric filmless electron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1430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90043077A (ko) 알에프아이디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2322233U (zh) 触控基板、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498014B (zh) 显示装置
JP2006191194A (ja) 集合電線、コイルアンテナ、icカード及び携帯無線機
KR20130120101A (ko) 전송 케이블,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576943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JP2012094948A (ja) 非接触通信記録媒体用インレ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非接触通信記録媒体
KR20050120481A (ko) 전자 무선 인식 장치 및 전자 무선 인식 장치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