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0293A -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0293A
CN110030293A CN201910400191.3A CN201910400191A CN110030293A CN 110030293 A CN110030293 A CN 110030293A CN 201910400191 A CN201910400191 A CN 201910400191A CN 110030293 A CN110030293 A CN 110030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oil
bearing
shaft par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01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辉
代太栋
龙刚
张宇晨
吕建华
杨逍
常志勇
佟金
马云海
李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001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0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0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0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16D25/123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in view of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属变速箱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壳体隔板和齿轮Ⅰ经轴承与轴活动连接,壳体隔板与齿轮Ⅰ贴合;摩擦组件中的碟形摩擦片、钢片分别与齿轮Ⅰ、离合器毂经花键连接;活塞可滑动地套在传动轴上;碟簧位于活塞左侧并能沿轴向发生弹性形变;齿轮Ⅱ与离合器毂铆接,与轴经花键连接;壳体隔板和齿轮Ⅰ均设有润滑油道;本发明能提高润滑效率,减少摩擦片表面温升,避免摩擦片因温度过高出现烧蚀、翘曲变形等失效现象;采用碟形摩擦片,可降低离合器分离空转时的带排转矩,保证摩擦副分离迅速、彻底,防止摩擦组件相对滑动时间过长而产生磨损;离合器毂及活塞表面设有纵槽和筋,能有效解决离合器高速旋转时的充油和卸油困难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背景技术
1.湿式离合器是通过液压油对摩擦片的接合、分离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传递动力的一种装置,湿式离合器作为动力换挡变速箱的关键部件,对提高整车传动效率、换挡品质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湿式离合器具有冷却润滑系统,摩擦系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小,工作性能稳定,除此之外湿式离合器还具有传递转矩大、磨损小,接合平顺、工作寿命长等优点。随着车辆性能的发展,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不断提高,对离合器的传递转矩能力和使用寿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湿式离合器以它独有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2.湿式离合器也有其不足之处,湿式离合器工作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其在分离空转时存在带排转矩,带排转矩的存在使离合器在分离空转时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克服润滑油的剪切力,因而降低了传动效率,增大了车辆的燃油消耗。
3.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湿式离合器大都采用甩油润滑,该润滑方式的特点是润滑油从传动轴径向油孔喷出,由于油压和离心力的作用,润滑油通过花键上的油孔进入摩擦组件进行润滑,此种润滑方式的问题在于,当润滑油在传动轴径向油孔喷出时,虽然有油压和离心力的作用,但润滑油进入摩擦组件内的速度很低,润滑效率大幅度下降。
4.在高转速下分离时,离合器的高速旋转会使活塞腔内的油液难以快速排出,残留油液由于离心油压产生对活塞的作用力,导致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和摩擦片的过度磨损。极大地影响了换挡品质,延长了换挡时间。因此,快速排出活塞腔内的油液以消除离心油压的作用,对解决离合器高转速下的分离问题和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如何减小湿式离合器空转时的带排转矩,提高湿式离合器的润滑效率以及加快湿式离合器控制油液的充卸速率成为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本发明由轴A、壳体隔板B、齿轮ⅠC、摩擦组件D、离合器毂E、齿轮ⅡF、活塞G、轴承Ⅰ1、密封圈Ⅰ2、密封圈Ⅱ3、挡圈4、密封圈Ⅲ5、密封圈Ⅳ6、轴承Ⅱ7、弹性挡圈Ⅰ8、密封圈Ⅴ9、密封圈Ⅵ10、碟簧11、轴承Ⅲ12、轴承Ⅳ13、弹性挡圈Ⅱ14组成,其中壳体隔板B、齿轮ⅠC、摩擦组件D、活塞G、离合器毂E、齿轮ⅡF、轴承Ⅱ7自左至右顺序排列;轴承Ⅰ1内圈与轴A的轴段Ⅰa1过盈连接;弹性挡圈Ⅱ14固接于轴A的卡槽Ⅰ16内,轴承Ⅰ1左端由弹性挡圈Ⅱ14限位,轴承Ⅰ1右端由轴段Ⅰa1的轴肩限位;轴承Ⅰ1外圈与壳体隔板B的中心孔过盈连接;壳体隔板B的润滑油道Ⅳ27与齿轮ⅠC的润滑油道Ⅴ33连通,密封圈Ⅰ2和密封圈Ⅱ3置于两油道接触处的内外两侧;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内圈与轴A的轴段Ⅱa2过盈连接,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外圈与齿轮ⅠC的中心孔过盈连接,轴承Ⅳ13左端由轴承Ⅰ1限位,轴承Ⅲ12右端由轴段Ⅱa2的轴肩限位;碟簧11、活塞G和离合器毂E自左至右套于轴A的轴段Ⅳa4上,碟簧11左端由轴A的轴环22限位,碟簧11右端与活塞G内圈左端接触,活塞G与轴段Ⅳa4滑动连接,离合器毂E与轴段Ⅳa4无相对转动,离合器毂E与轴段Ⅳa4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Ⅴ9,离合器毂E与齿轮ⅡF铆接;摩擦组件D的碟形摩擦片组36经花键组31与齿轮ⅠC滑动连接;摩擦组件D的钢片组34与离合器毂E经内花键滑动连接;挡圈4固接于离合器毂E的卡槽Ⅱ43内,且为钢片组34的左端限位;活塞G与离合器毂E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Ⅲ5,活塞G与轴A的轴段Ⅳa4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Ⅳ6和密封圈Ⅵ10;活塞G外圈左端与钢片组34右端接触,活塞G内圈右端经筋组48与离合器毂E内圈接触;齿轮ⅡF与轴A的轴段Ⅴa5键连接,轴承Ⅱ7内圈与轴A的轴段Ⅵa6过盈连接;弹性挡圈Ⅰ8固接于轴A的卡槽Ⅲ20内,轴承Ⅱ7右端由弹性挡圈Ⅰ8限位,轴承Ⅱ7左端由轴段Ⅵa6的轴肩限位;轴A中控制油道Ⅱ18的出口与活塞G和离合器毂E组成的腔连通;轴A中润滑油道Ⅱ23的出口与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组成的腔连通。
所述的轴A由自左至右顺序排列的轴段Ⅰa1、轴段Ⅱa2、轴段Ⅲa3、轴段Ⅳa4、轴段Ⅴa5、轴段Ⅵa6组成,轴A上设有控制油道Ⅰ15、卡槽Ⅰ16、密封槽Ⅰ17、控制油道Ⅱ18、密封槽Ⅱ19、卡槽Ⅲ20、定位孔Ⅱ21、轴环22、润滑油道Ⅱ23、润滑油道Ⅰ24和定位孔Ⅰ25,其中定位孔Ⅰ25位于轴A左端,定位孔Ⅱ21位于轴A右端;控制油道Ⅰ15位于轴A的纵向中心线上部;密封槽Ⅰ17、控制油道Ⅱ18和密封槽Ⅱ19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位于轴段Ⅳa4右部,控制油道Ⅱ18与控制油道Ⅰ15近右端连通;润滑油道Ⅰ24位于轴A的纵向中心线下部;控制油道Ⅰ15、定位孔Ⅰ25和润滑油道Ⅰ24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润滑油道Ⅱ23位于轴段Ⅱa2中部,且润滑油道Ⅱ23与润滑油道Ⅰ24右部连通;卡槽Ⅰ16位于轴段Ⅰa1近右端;卡槽Ⅲ20位于轴段Ⅵa6近左端;轴环22位于轴段Ⅳa4左端。
所述的壳体隔板B上设有润滑油道Ⅲ26、润滑油道Ⅳ27、密封槽Ⅲ28、油环29和密封槽Ⅳ30,其中润滑油道Ⅲ26位于壳体隔板B的纵向中心线上;密封槽Ⅲ28、润滑油道Ⅳ27和密封槽Ⅳ30位于壳体隔板B凸起处且自上而下顺序排列,润滑油道Ⅳ27与润滑油道Ⅲ26近中心孔端连通;润滑油道Ⅲ26直径为5mm,长度为65-68mm;润滑油道Ⅳ27直径为4mm,长度为8-10mm,在壳体隔板B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101-103mm;油环29位于润滑油道Ⅳ27右端,密封槽Ⅲ28与密封槽Ⅳ30之间。
所述的齿轮ⅠC上设有花键组31、润滑油道Ⅵ32和润滑油道Ⅴ33,其中润滑油道Ⅴ33有4-5条,沿齿轮ⅠC的圆周方向均布,每条润滑油道Ⅴ33分为两段,第一段位于齿轮ⅠC上;第二段位于花键组31内侧的轮毂中;润滑油道Ⅵ32共有28-35条,位于花键组31内侧的轮毂中,润滑油道Ⅵ32的开口位于花键组的齿根处,润滑油道Ⅵ32与润滑油道Ⅴ33第二段连通,每一条润滑油道Ⅴ33与7条润滑油道Ⅵ32连通;润滑油道Ⅴ33直径为4.5mm,长度为77-80mm,在齿轮ⅠC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101-103mm;润滑油道Ⅵ32直径为1.5mm,长度为2.2-2.4mm。
所述的摩擦组件D由钢片组34、波簧组35和碟形摩擦片组36组成,其中碟形摩擦片组36由8片碟形摩擦片组成,钢片组34由9片钢片组成,波簧组35由8个波簧组成,碟形摩擦片和钢片间隔排列,每两钢片之间有一碟形摩擦片和一波簧;碟形摩擦片为环状碟形,外径D为155-158mm,内径d为110-113mm,厚度t为2.6-2.8mm,自由高度H0为4-5mm,碟形摩擦片被压平时的变形量h0为1.4-1.6mm,碟形摩擦片表面由曲面37和支撑面38组成,支撑面38宽度b1为5.4-5.7mm,支撑面38上设有花键齿,曲面37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沟槽39,沟槽39宽度为1-1.2mm,将碟形摩擦片的曲面37分成四边形状的凸起,四边形凸起40的边长为4-4.3mm,曲面37倾斜角度θ为8-10°。
所述的离合器毂E上设有纵槽组41、铆钉孔组Ⅰ42、卡槽Ⅱ43和排油孔组44,其中纵槽组41由10-12个纵槽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外圈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纵槽长度为18-20mm,宽度为2.3-2.5mm,深度为1-1.2mm;铆钉孔组Ⅰ42由4-6个铆钉孔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内圈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铆钉孔直径为8-10mm,在离合器毂E内圈上的中心圆直径为93-95mm;卡槽Ⅱ43位于离合器毂E内花键左端;排油孔组44由21-24个排油孔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侧面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排油孔直径为6-8mm。
所述的齿轮ⅡF上设有铆钉孔组Ⅱ45,其中铆钉孔组Ⅱ45由4-6个铆钉孔组成,铆钉孔直径为8-10mm,在齿轮ⅡF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93-95mm。
所述的活塞G上设有密封槽Ⅴ46、密封槽Ⅵ47和筋组48,其中密封槽Ⅴ46位于活塞G外圆处,密封槽Ⅵ47位于活塞G的中心孔处;
筋组48由7-9条筋组成,位于活塞G的内圈,筋的宽度为1.8-2mm,高度为3.2-3.5mm,长度为55-57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齿轮内开设润滑油道,使润滑油通过齿轮轮毂花键直接进入摩擦组件,缩短了润滑路线,提高了润滑效率;减少了摩擦片表面温升,避免摩擦片因温度过高出现烧蚀、翘曲变形等失效现象;采用碟形摩擦片,保证摩擦片和钢片分离迅速、彻底,降低了离合器分离空转时的带排转矩,防止摩擦组件相对滑动时间过长而产生磨损;离合器毂及活塞表面设有纵槽和筋,有利于离合器高速旋转时的快速充油和卸油,提高了湿式离合器的换挡品质及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纵向中心线截面示图
图4为壳体隔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A-A截面视图
图6为a部分放大图
图7为齿轮Z1的轴测图
图8为b部分放大图
图9为摩擦组件的主视图
图10为摩擦组件左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钢片的主视图
图12为碟形摩擦片的轴测图
图13为碟型摩擦片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B-B截面视图
图15为波簧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中C-C截面视图
图17为离合器毂的轴测图
图18为齿轮Z2的轴测图
图19为活塞的主视图
图20为活塞D-D截面视图
图21为活塞的轴测图一
图22为活塞的轴测图二
图23为碟簧的轴测图
其中:A.轴 B.壳体隔板 C.齿轮Ⅰ D.摩擦组件 E.离合器毂 F.齿轮Ⅱ G.活塞 1.轴承Ⅰ 2.密封圈Ⅰ 3.密封圈Ⅱ 4.挡圈 5.密封圈Ⅲ 6.密封圈Ⅳ 7.轴承Ⅱ 8.弹性挡圈Ⅰ9.密封圈Ⅴ 10.密封圈Ⅵ 11.碟簧 12.轴承Ⅲ 13.轴承Ⅳ 14.弹性挡圈Ⅱ 15.控制油道Ⅰ16.卡槽Ⅰ 17.密封槽Ⅰ 18.控制油道Ⅱ 19.密封槽Ⅱ 20.卡槽Ⅲ 21.定位孔Ⅱ 22.轴环23.润滑油道Ⅱ 24.润滑油道Ⅰ 25.定位孔Ⅰ 26.润滑油道Ⅲ 27.润滑油道Ⅳ 28.密封槽Ⅲ29.油环 30.密封槽Ⅳ 31.花键组 32.润滑油道Ⅵ 33.润滑油道Ⅴ 34.钢片组 35.波簧组36.碟形摩擦片组 37.曲面 38.支撑面 39.沟槽 40.四边形凸起 41.纵槽组 42.铆钉孔组Ⅰ 43.卡槽Ⅱ 44.排油孔组 45.铆钉孔组Ⅱ 46.密封槽Ⅴ 47.密封槽Ⅵ 48.筋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分析
如图1、图23所示,本发明由轴A、壳体隔板B、齿轮ⅠC、摩擦组件D、离合器毂E、齿轮ⅡF、活塞G、轴承Ⅰ1、密封圈Ⅰ2、密封圈Ⅱ3、挡圈4、密封圈Ⅲ5、密封圈Ⅳ6、轴承Ⅱ7、弹性挡圈Ⅰ8、密封圈Ⅴ9、密封圈Ⅵ10、碟簧11、轴承Ⅲ12、轴承Ⅳ13、弹性挡圈Ⅱ14组成,其中壳体隔板B、齿轮ⅠC、摩擦组件D、活塞G、离合器毂E、齿轮ⅡF、轴承Ⅱ7自左至右顺序排列;轴承Ⅰ1内圈与轴A的轴段Ⅰa1过盈连接;弹性挡圈Ⅱ14固接于轴A的卡槽Ⅰ16内,轴承Ⅰ1左端由弹性挡圈Ⅱ14限位,轴承Ⅰ1右端由轴段Ⅰa1的轴肩限位;轴承Ⅰ1外圈与壳体隔板B的中心孔过盈连接;壳体隔板B的润滑油道Ⅳ27与齿轮ⅠC的润滑油道Ⅴ33连通,密封圈Ⅰ2和密封圈Ⅱ3置于两油道接触处的内外两侧;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内圈与轴A的轴段Ⅱa2过盈连接,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外圈与齿轮ⅠC的中心孔过盈连接,轴承Ⅳ13左端由轴承Ⅰ1限位,轴承Ⅲ12右端由轴段Ⅱa2的轴肩限位;碟簧11、活塞G和离合器毂E自左至右套于轴A的轴段Ⅳa4上,碟簧11左端由轴A的轴环22限位,碟簧11右端与活塞G内圈左端接触,活塞G与轴段Ⅳa4滑动连接,离合器毂E与轴段Ⅳa4无相对转动,离合器毂E与轴段Ⅳa4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Ⅴ9,离合器毂E与齿轮ⅡF铆接;摩擦组件D的碟形摩擦片组36经花键组31与齿轮ⅠC滑动连接;摩擦组件D的钢片组34与离合器毂E经内花键滑动连接;挡圈4固接于离合器毂E的卡槽Ⅱ43内,且为钢片组34的左端限位;活塞G与离合器毂E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Ⅲ5,活塞G与轴A的轴段Ⅳa4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Ⅳ6和密封圈Ⅵ10;活塞G外圈左端与钢片组34右端接触,活塞G内圈右端经筋组48与离合器毂E内圈接触;齿轮ⅡF与轴A的轴段Ⅴa5键连接,轴承Ⅱ7内圈与轴A的轴段Ⅵa6过盈连接;弹性挡圈Ⅰ8固接于轴A的卡槽Ⅲ20内,轴承Ⅱ7右端由弹性挡圈Ⅰ8限位,轴承Ⅱ7左端由轴段Ⅵa6的轴肩限位;轴A中控制油道Ⅱ18的出口与活塞G和离合器毂E组成的腔连通;轴A中润滑油道Ⅱ23的出口与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组成的腔连通。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轴A由自左至右顺序排列的轴段Ⅰa1、轴段Ⅱa2、轴段Ⅲa3、轴段Ⅳa4、轴段Ⅴa5、轴段Ⅵa6组成,轴A上设有控制油道Ⅰ15、卡槽Ⅰ16、密封槽Ⅰ17、控制油道Ⅱ18、密封槽Ⅱ19、卡槽Ⅲ20、定位孔Ⅱ21、轴环22、润滑油道Ⅱ23、润滑油道Ⅰ24和定位孔Ⅰ25,其中定位孔Ⅰ25位于轴A左端,定位孔Ⅱ21位于轴A右端;控制油道Ⅰ15位于轴A的纵向中心线上部;密封槽Ⅰ17、控制油道Ⅱ18和密封槽Ⅱ19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位于轴段Ⅳa4右部,控制油道Ⅱ18与控制油道Ⅰ15近右端连通;润滑油道Ⅰ24位于轴A的纵向中心线下部;控制油道Ⅰ15、定位孔Ⅰ25和润滑油道Ⅰ24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润滑油道Ⅱ23位于轴段Ⅱa2中部,且润滑油道Ⅱ23与润滑油道Ⅰ24右部连通;卡槽Ⅰ16位于轴段Ⅰa1近右端;卡槽Ⅲ20位于轴段Ⅵa6近左端;轴环22位于轴段Ⅳa4左端。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壳体隔板B上设有润滑油道Ⅲ26、润滑油道Ⅳ27、密封槽Ⅲ28、油环29和密封槽Ⅳ30,其中润滑油道Ⅲ26位于壳体隔板B的纵向中心线上;密封槽Ⅲ28、润滑油道Ⅳ27和密封槽Ⅳ30位于壳体隔板B凸起处且自上而下顺序排列,润滑油道Ⅳ27与润滑油道Ⅲ26近中心孔端连通;润滑油道Ⅲ26直径为5mm,长度为65-68mm;润滑油道Ⅳ27直径为4mm,长度为8-10mm,在壳体隔板B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101-103mm;油环29位于润滑油道Ⅳ27右端,密封槽Ⅲ28与密封槽Ⅳ30之间。
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的齿轮ⅠC上设有花键组31、润滑油道Ⅵ32和润滑油道Ⅴ33,其中润滑油道Ⅴ33有4-5条,沿齿轮ⅠC的圆周方向均布,每条润滑油道Ⅴ33分为两段,第一段位于齿轮ⅠC上;第二段位于花键组31内侧的轮毂中;润滑油道Ⅵ32共有28-35条,位于花键组31内侧的轮毂中,润滑油道Ⅵ32的开口位于花键组的齿根处,润滑油道Ⅵ32与润滑油道Ⅴ33第二段连通,每一条润滑油道Ⅴ33与7条润滑油道Ⅵ32连通;润滑油道Ⅴ33直径为4.5mm,长度为77-80mm,在齿轮ⅠC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101-103mm;润滑油道Ⅵ32直径为1.5mm,长度为2.2-2.4mm。
如图10至图16所示,所述的摩擦组件D由钢片组34、波簧组35和碟形摩擦片组36组成,其中碟形摩擦片组36由8片碟形摩擦片组成,钢片组34由9片钢片组成,波簧组35由8个波簧组成,碟形摩擦片和钢片间隔排列,每两钢片之间有一碟形摩擦片和一波簧;碟形摩擦片为环状碟形,外径D为155-158mm,内径d为110-113mm,厚度t为2.6-2.8mm,自由高度H0为4-5mm,碟形摩擦片被压平时的变形量h0为1.4-1.6mm,碟形摩擦片表面由曲面37和支撑面38组成,支撑面38宽度b1为5.4-5.7mm,支撑面38上设有花键齿,曲面37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沟槽39,沟槽39宽度为1-1.2mm,将碟形摩擦片的曲面37分成四边形状的凸起,四边形凸起40的边长为4-4.3mm,曲面37倾斜角度θ为8-10°。
如图17所示,所述的离合器毂E上设有纵槽组41、铆钉孔组Ⅰ42、卡槽Ⅱ43和排油孔组44,其中纵槽组41由10-12个纵槽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外圈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纵槽长度为18-20mm,宽度为2.3-2.5mm,深度为1-1.2mm;铆钉孔组Ⅰ42由4-6个铆钉孔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内圈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铆钉孔直径为8-10mm,在离合器毂E内圈上的中心圆直径为93-95mm;卡槽Ⅱ43位于离合器毂E内花键左端;排油孔组44由21-24个排油孔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侧面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排油孔直径为6-8mm。
如图18所示,所述的齿轮ⅡF上设有铆钉孔组Ⅱ45,其中铆钉孔组Ⅱ45由4-6个铆钉孔组成,铆钉孔直径为8-10mm,在齿轮ⅡF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93-95mm。
如图19至图22所示,所述的活塞G上设有密封槽Ⅴ46、密封槽Ⅵ47和筋组48,其中密封槽Ⅴ46位于活塞G外圆处,密封槽Ⅵ47位于活塞G的中心孔处;筋组48由7-9条筋组成,位于活塞G的内圈,筋的宽度为1.8-2mm,高度为3.2-3.5mm,长度为55-57mm。
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换挡时,控制油通过轴A上的控制油道进入活塞G和离合器毂E组成的腔体内,由于油压和离心力的作用,推动活塞G运动,活塞G挤压钢片组34,使之与碟形摩擦片组36、波簧组35贴合。动力由齿轮ⅠC输入,通过摩擦组件D传递到离合器毂E,离合器毂E通过齿轮ⅡF将动力传递给轴A,完成动力传递过程。整个过程中,润滑油通过壳体隔板B和轴A的润滑油道对摩擦组件D、轴承等进行润滑,吸收离合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换挡结束后,由于没有了油压的作用,活塞G在碟簧11的作用下回位,钢片、摩擦片和波簧脱离贴合,腔体内的控制油被排出。
齿轮ⅠC设有润滑油道,润滑油通过齿轮ⅠC内的润滑油道进入摩擦组件D,由于碟形摩擦片的内圈与花键组31连接,润滑油可以直接进入摩擦组件D内,提高了润滑效率,显著减少了碟形摩擦片、钢片表面温升。
摩擦片采用碟形摩擦片,依靠本身的弹性使钢片、摩擦片和波簧三者分离彻底,减小了空转时的带排转矩减和因相对滑动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摩擦片过度磨损,保证了离合器摩擦组件的快速、彻底分离。
活塞G和离合器毂E的表面设有筋组48和纵槽组41,湿式离合器的换挡时间很短,意味着换挡过程中充卸油速率很快,由于活塞G与离合器毂E的间隙很小,几乎处于贴合状态,这就会导致湿式离合器在极短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正常的充油和卸油,增加了换挡响应时间,极大地影响了换挡品质。在本实施例中,充油时,控制油由活塞G表面的筋组48分流而流入,卸油时,控制油由离合器毂E表面的纵槽组41分流而流出,加快了充油和卸油速率,显著缩短了换挡时间,提高了换挡品质。

Claims (8)

1.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由轴(A)、壳体隔板(B)、齿轮Ⅰ(C)、摩擦组件(D)、离合器毂(E)、齿轮Ⅱ(F)、活塞(G)、轴承Ⅰ(1)、密封圈Ⅰ(2)、密封圈Ⅱ(3)、挡圈(4)、密封圈Ⅲ(5)、密封圈Ⅳ(6)、轴承Ⅱ(7)、弹性挡圈Ⅰ(8)、密封圈Ⅴ(9)、密封圈Ⅵ(10)、碟簧(11)、轴承Ⅲ(12)、轴承Ⅳ(13)、弹性挡圈Ⅱ(14)组成,其中壳体隔板(B)、齿轮Ⅰ(C)、摩擦组件(D)、活塞(G)、离合器毂(E)、齿轮Ⅱ(F)、轴承Ⅱ(7)自左至右顺序排列;轴承Ⅰ(1)内圈与轴(A)的轴段Ⅰ(a1)过盈连接;弹性挡圈Ⅱ(14)固接于轴(A)的卡槽Ⅰ(16)内,轴承Ⅰ(1)左端由弹性挡圈Ⅱ(14)限位,轴承Ⅰ(1)右端由轴段Ⅰ(a1)的轴肩限位;轴承Ⅰ(1)外圈与壳体隔板(B)的中心孔过盈连接;壳体隔板(B)的润滑油道Ⅳ(27)与齿轮Ⅰ(C)的润滑油道Ⅴ(33)连通,密封圈Ⅰ(2)和密封圈Ⅱ(3)置于两油道接触处的内外两侧;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内圈与轴(A)的轴段Ⅱ(a2)过盈连接,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外圈与齿轮Ⅰ(C)的中心孔过盈连接,轴承Ⅳ(13)左端由轴承Ⅰ(1)限位,轴承Ⅲ(12)右端由轴段Ⅱ(a2)的轴肩限位;碟簧(11)、活塞(G)和离合器毂(E)自左至右套于轴(A)的轴段Ⅳ(a4)上,碟簧(11)左端由轴(A)的轴环(22)限位,碟簧(11)右端与活塞(G)内圈左端接触,活塞(G)与轴段Ⅳ(a4)滑动连接,离合器毂(E)与轴段Ⅳ(a4)无相对转动,离合器毂(E)与轴段Ⅳ(a4)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Ⅴ(9),离合器毂(E)与齿轮Ⅱ(F)铆接;摩擦组件(D)的碟形摩擦片组(36)经花键组(31)与齿轮Ⅰ(C)滑动连接;摩擦组件(D)的钢片组(34)与离合器毂(E)经内花键滑动连接;挡圈(4)固接于离合器毂(E)的卡槽Ⅱ(43)内,且为钢片组(34)的左端限位;活塞(G)与离合器毂(E)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Ⅲ(5),活塞(G)与轴(A)的轴段Ⅳ(a4)接触处置有密封圈Ⅳ(6)和密封圈Ⅵ(10);活塞(G)外圈左端与钢片组(34)右端接触,活塞(G)内圈右端经筋组(48)与离合器毂(E)内圈接触;齿轮Ⅱ(F)与轴(A)的轴段Ⅴ(a5)键连接,轴承Ⅱ(7)内圈与轴(A)的轴段Ⅵ(a6)过盈连接;弹性挡圈Ⅰ(8)固接于轴(A)的卡槽Ⅲ(20)内,轴承Ⅱ(7)右端由弹性挡圈Ⅰ(8)限位,轴承Ⅱ(7)左端由轴段Ⅵ(a6)的轴肩限位;轴(A)中控制油道Ⅱ(18)的出口与活塞(G)和离合器毂(E)组成的腔连通;轴(A)中润滑油道Ⅱ(23)的出口与轴承Ⅲ(12)和轴承Ⅳ(13)组成的腔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A)由自左至右顺序排列的轴段Ⅰ(a1)、轴段Ⅱ(a2)、轴段Ⅲ(a3)、轴段Ⅳ(a4)、轴段Ⅴ(a5)、轴段Ⅵ(a6)组成,轴(A)上设有控制油道Ⅰ(15)、卡槽Ⅰ(16)、密封槽Ⅰ(17)、控制油道Ⅱ(18)、密封槽Ⅱ(19)、卡槽Ⅲ(20)、定位孔Ⅱ(21)、轴环(22)、润滑油道Ⅱ(23)、润滑油道Ⅰ(24)和定位孔Ⅰ(25),其中定位孔Ⅰ(25)位于轴(A)左端,定位孔Ⅱ(21)位于轴(A)右端;控制油道Ⅰ(15)位于轴(A)的纵向中心线上部;密封槽Ⅰ(17)、控制油道Ⅱ(18)和密封槽Ⅱ(19)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位于轴段Ⅳ(a4)右部,控制油道Ⅱ(18)与控制油道Ⅰ(15)近右端连通;润滑油道Ⅰ(24)位于轴(A)的纵向中心线下部;控制油道Ⅰ(15)、定位孔Ⅰ(25)和润滑油道Ⅰ(24)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润滑油道Ⅱ(23)位于轴段Ⅱ(a2)中部,且润滑油道Ⅱ(23)与润滑油道Ⅰ(24)右部连通;卡槽Ⅰ(16)位于轴段Ⅰ(a1)近右端;卡槽Ⅲ(20)位于轴段Ⅵ(a6)近左端;轴环(22)位于轴段Ⅳ(a4)左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隔板(B)上设有润滑油道Ⅲ(26)、润滑油道Ⅳ(27)、密封槽Ⅲ(28)、油环(29)和密封槽Ⅳ(30),其中润滑油道Ⅲ(26)位于壳体隔板(B)的纵向中心线上;密封槽Ⅲ(28)、润滑油道Ⅳ(27)和密封槽Ⅳ(30)位于壳体隔板(B)凸起处且自上而下顺序排列,润滑油道Ⅳ(27)与润滑油道Ⅲ(26)近中心孔端连通;润滑油道Ⅲ(26)直径为5mm,长度为65-68mm;润滑油道Ⅳ(27)直径为4mm,长度为8-10mm,在壳体隔板(B)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101-103mm;油环(29)位于润滑油道Ⅳ(27)右端,密封槽Ⅲ(28)与密封槽Ⅳ(30)之间。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Ⅰ(C)上设有花键组(31)、润滑油道Ⅵ(32)和润滑油道Ⅴ(33),其中润滑油道Ⅴ(33)有4-5条,沿齿轮Ⅰ(C)的圆周方向均布,每条润滑油道Ⅴ(33)分为两段,第一段位于齿轮Ⅰ(C)上;第二段位于花键组(31)内侧的轮毂中;润滑油道Ⅵ(32)共有28-35条,位于花键组(31)内侧的轮毂中,润滑油道Ⅵ(32)的开口位于花键组的齿根处,润滑油道Ⅵ(32)与润滑油道Ⅴ(33)第二段连通,每一条润滑油道Ⅴ(33)与7条润滑油道Ⅵ(32)连通;润滑油道Ⅴ(33)直径为4.5mm,长度为77-80mm,在齿轮Ⅰ(C)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101-103mm;润滑油道Ⅵ(32)直径为1.5mm,长度为2.2-2.4mm。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组件(D)由钢片组(34)、波簧组(35)和碟形摩擦片组(36)组成,其中碟形摩擦片组(36)由8片碟形摩擦片组成,钢片组(34)由9片钢片组成,波簧组(35)由8个波簧组成,碟形摩擦片和钢片间隔排列,每两钢片之间有一碟形摩擦片和一波簧;碟形摩擦片为环状碟形,外径D为155-158mm,内径d为110-113mm,厚度t为2.6-2.8mm,自由高度H0为4-5mm,碟形摩擦片被压平时的变形量h0为1.4-1.6mm,碟形摩擦片表面由曲面(37)和支撑面(38)组成,支撑面(38)宽度b1为5.4-5.7mm,支撑面(38)上设有花键齿,曲面(37)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沟槽(39),沟槽(39)宽度为1-1.2mm,将碟形摩擦片的曲面(37)分成四边形状的凸起,四边形凸起(40)的边长为4-4.3mm,曲面(37)倾斜角度θ为8-10°。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毂(E)上设有纵槽组(41)、铆钉孔组Ⅰ(42)、卡槽Ⅱ(43)和排油孔组(44),其中纵槽组(41)由10-12个纵槽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外圈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纵槽长度为18-20mm,宽度为2.3-2.5mm,深度为1-1.2mm;铆钉孔组Ⅰ(42)由4-6个铆钉孔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内圈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铆钉孔直径为8-10mm,在离合器毂(E)内圈上的中心圆直径为93-95mm;卡槽Ⅱ(43)位于离合器毂(E)内花键左端;排油孔组(44)由21-24个排油孔组成,位于离合器毂(E)的侧面并沿离合器毂(E)的圆周方向均布,排油孔直径为6-8mm。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Ⅱ(F)上设有铆钉孔组Ⅱ(45),其中铆钉孔组Ⅱ(45)由4-6个铆钉孔组成,铆钉孔直径为8-10mm,在齿轮Ⅱ(F)端面上的中心圆直径为93-95mm。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G)上设有密封槽Ⅴ(46)、密封槽Ⅵ(47)和筋组(48),其中密封槽Ⅴ(46)位于活塞(G)外圆处,密封槽Ⅵ(47)位于活塞(G)的中心孔处;筋组(48)由7-9条筋组成,位于活塞(G)的内圈,筋的宽度为1.8-2mm,高度为3.2-3.5mm,长度为55-57mm。
CN201910400191.3A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Pending CN110030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0191.3A CN110030293A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0191.3A CN110030293A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0293A true CN110030293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42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0191.3A Pending CN110030293A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029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600A (zh) * 2020-11-13 2021-02-19 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航空动力的传动系统
CN114033813A (zh) * 2021-11-05 2022-02-11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大功率拖拉机hmcvt轴向湿式双离合器
CN114233768A (zh) * 2022-01-27 2022-03-25 南通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置混动变速箱的湿式离合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224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变速箱的一体化结构离合器
CN103174767A (zh) * 2011-12-23 2013-06-2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湿式离合器
DE102015100150A1 (de) * 2014-01-14 2015-07-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ennkupplung für ein modulares Hybridelektrofahrzeug
CN206738554U (zh) * 2017-04-19 2017-12-12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换挡拖拉机湿式离合器润滑结构
CN108412911A (zh) * 2018-05-16 2018-08-17 吉林大学 一种拖拉机全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CN209925460U (zh) * 2019-05-15 2020-01-10 吉林大学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4767A (zh) * 2011-12-23 2013-06-2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湿式离合器
CN10306224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变速箱的一体化结构离合器
DE102015100150A1 (de) * 2014-01-14 2015-07-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ennkupplung für ein modulares Hybridelektrofahrzeug
CN206738554U (zh) * 2017-04-19 2017-12-12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换挡拖拉机湿式离合器润滑结构
CN108412911A (zh) * 2018-05-16 2018-08-17 吉林大学 一种拖拉机全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CN209925460U (zh) * 2019-05-15 2020-01-10 吉林大学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600A (zh) * 2020-11-13 2021-02-19 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航空动力的传动系统
CN114033813A (zh) * 2021-11-05 2022-02-11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大功率拖拉机hmcvt轴向湿式双离合器
CN114233768A (zh) * 2022-01-27 2022-03-25 南通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置混动变速箱的湿式离合器
CN114233768B (zh) * 2022-01-27 2024-04-05 南通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置混动变速箱的湿式离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0293A (zh)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CN104061319B (zh)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润滑结构
CN208474353U (zh) 离合器及变速箱和作业机械
CN208619550U (zh) 湿式离合器总成
CN200999818Y (zh) 摩擦离合片
CN204739119U (zh) 湿式双离合器
CN206159310U (zh) 离合器
CN209925460U (zh) 一种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CN204437104U (zh) 离合器的润滑装置
CN102506108A (zh) 一种摩擦片
CN206036035U (zh) 推力滑动轴承结构
CN2617993Y (zh) 全润滑多片湿式离合器
CN104482069A (zh) 离合器的润滑装置
CN207750391U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摩托车离合器
CN202327601U (zh) 改进的传动轴花键副润滑结构
CN202812169U (zh) 无级变速拖拉机换向用双离合器换挡机构
CN210196303U (zh) 动力换挡拖拉机湿式离合器的润滑流量分配结构
CN204186835U (zh) 一种分体式汽车变速器同步器
CN209762037U (zh) 花键套
CN208311312U (zh) 一种拖拉机全动力换挡湿式离合器
CN108119573A (zh) 车辆及其湿式双离合器总成
RU221872U1 (ru) Муфта привода вентилятора
CN113048160A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结构
JP2017207091A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CN206398034U (zh) 一种汽车用液力变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