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9089A -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9089A
CN110029089A CN201910352378.0A CN201910352378A CN110029089A CN 110029089 A CN110029089 A CN 110029089A CN 201910352378 A CN201910352378 A CN 201910352378A CN 110029089 A CN110029089 A CN 110029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um free
mother liquor
free medium
culture
dissol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23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玉霞
佟洪梅
智慧芳
倪君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he Diagnostic Medical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he Diagnostic Medical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he Diagnostic Medical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he Diagnostic Medical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23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9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9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9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93Tumour cells; Cancer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0/00Specific components of cell culture medium
    • C12N2500/05Inorganic components
    • C12N2500/10Metals; Metal chelators
    • C12N2500/20Transition metals
    • C12N2500/24Iron; Fe chelators; Transferrin
    • C12N2500/25Insulin-transferrin; 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0/00Specific components of cell culture medium
    • C12N2500/30Organic components
    • C12N2500/32Amino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0/00Specific components of cell culture medium
    • C12N2500/90Serum-free medium, which may still contain naturally-sourced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1/00Active agents used in cell culture processes, e.g. differentation
    • C12N2501/10Growth factors
    • C12N2501/11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1/00Active agents used in cell culture processes, e.g. differentation
    • C12N2501/30Hormones
    • C12N2501/38Hormones with nuclear receptors
    • C12N2501/39Steroid horm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33/00Supports or coatings for cell culture,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C12N2533/50Proteins
    • C12N2533/54Collagen; Gelat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该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液、添加物以及抗生素,其中,添加物包括谷氨酰胺、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EGF、氢化可的松以及BSA中的几种。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原代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去除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

Description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代肿瘤细胞因刚从组织中分离,生物学特性未发生很大变化,可以很好的保持原始状态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由于遗传背景差异,不同的患者发病的机制及治疗敏感性均存在个体性差异,因此,自体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是研究患者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
人工模拟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存环境是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的基础,肿瘤细胞的生存环境除需无菌、温度、PH值、湿度等环境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培养基,它给细胞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目前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建系最常用的是含10%的胎牛血清的基础培养液进行培养。但是应用该肿瘤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原代肿瘤细胞,成功率非常低。这是因为含血清培养基成分不明确;而且使用血清有可能促进某些细胞的生长(如成纤维细胞)同时抑制另一类细胞生长(如表皮细胞),血清中含一些对细胞产生毒性的物质,影响细胞生长,甚至造成细胞死亡。在血清取材过程中还有可能带入支原体、病毒,对细胞产生潜在影响,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不可靠性。血清还存在批间差异较大,性能不稳定等缺点。无血清培养更利于细胞生长,而且批间次一致性高,可消除来自血清的不均一性,增加确定性,也不存在动物伦理方面的争议。
近些年发展的一些原代肿瘤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使原代肿瘤细胞培养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但现有的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原代肿瘤细胞过程中,仍然不能有效地抑制和去除原代肿瘤细胞中的主要混杂成分成纤维细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原代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去除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
一方面,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包括:
基础培养液、添加物以及抗生素,其中,
所述添加物包括谷氨酰胺、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EGF、氢化可的松以及BSA中的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培养液,包括:DMEM、RPMI1640、F12培养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成的混合培养液。
进一步地,所述无血清培养基,进一步包括:10~40nM成纤维细胞抑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抗生素包括:硫酸卡那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头孢美唑钠、亚胺培南等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抗生素包括: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0.25~0.5μg/mL两性霉素B、0.5~3μg/mL万古霉素、5~20μg/mL头孢美唑钠中的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物包括:
1~5mM谷氨酰胺、5~30mg/L胰岛素;5~20mg/L转铁蛋白,5~20μg/L亚硒酸钠,5~20μg/LEGF,10~100nM氢化可的松以及1~5mg/mL BSA。
另一方面,上述任一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
配制添加物中的各个组分的母液,过滤除菌备用;
将各个组分的母液按浓度比例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
进一步地,所述配制添加物中的各个组分的母液,包括:
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谷氨酰胺母液;
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母液;
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母液;
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EGF母液;
将转铁蛋白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转铁蛋白母液;
将亚硒酸钠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亚硒酸钠母液;
将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BSA母液。
进一步地,
所述谷氨酰胺母液中谷氨酰胺浓度为200-400mM;
所述胰岛素母液中胰岛素浓度为2-10mg/mL;
所述氢化可的松母液中氢化可的松浓度为50-100μM;
所述EGF母液中EGF浓度为1-10μg/mL;
所述转铁蛋白母液中转铁蛋白浓度为20-50mg/mL;
所述亚硒酸钠母液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100μg/mL;
所述BSA母液中BSA浓度为20-200mg/mL。
进一步地,上述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溶解于DMSO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
将一定浓度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按浓度比例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培养液,包括:DMEM、RPMI1640、F12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成的混合培养液。
又一方面,上述任一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包括: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肿瘤细胞与所述无血清培养基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培养,其中,所述胶原蛋白包被包括1型胶原蛋白;
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所述无血清培养基,至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所述无血清培养基维持培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该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液、添加物以及抗生素,其中,添加物包括谷氨酰胺、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EGF、氢化可的松以及BSA中的几种,该无血清培养基能够有效地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原代肠癌细胞的形态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胸腺瘤细胞的形态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肺癌细胞的形态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胃癌细胞的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血清培养基,该包括:基础培养液、添加物以及抗生素,其中,添加物包括谷氨酰胺、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EGF,氢化可的松以及BSA中的几种。
上述无血清培养基能够有效地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血清培养基是指用来培养肿瘤细胞的基质。对于肿瘤细胞的类型没有特殊限制,如肠癌细胞、胸腺瘤细胞、肺癌细胞、胃癌细胞等。此外,本发明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以是固体粉末状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优选是液体培养基。当本发明的培养基是固体粉末状培养基时,优选在使用时将其调制成液体培养基来进行肿瘤细胞培养。
其中,基础培养液是指本技术领域公知的用于细胞培养(优选用于上皮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包括但不限于DMEM(Dulbecco’s Modified Essential Medium),F12培养基,F10培养基,RPMI 1640,Eagle’s Basal Medium(EBM),Eagle’s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Medium 199以及相关类型培养基。优选地为DMEM、RPMI1640以及F12培养基。另外,该基础培养基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培养基的组合,例如DMEM和F12的混合培养基,其中,DMEM:F12=1:1。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无血清培养基还可进一步添加成纤维细胞抑制剂,优选地,以PD173074成纤维细胞抑制剂为例,浓度可控制在10~40nM。该成纤维细胞抑制剂可以根据成纤维细胞的类型或者来源等选择对应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另外,该成纤维细胞抑制剂为直接购买的成品如FibrOutTM成纤维细胞抑制剂、BGJ398成纤维细胞抑制剂、PD173074成纤维细胞抑制剂等等。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包括的抗生素可以包括硫酸卡那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头孢美唑钠、亚胺培南等的一种或几种。另外,还可包括其他的抗生素。优选地,抗生素包括: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0.25~0.5μg/mL两性霉素B、0.5~3μg/mL万古霉素、5~20μg/mL头孢美唑钠中的几种。更为优选地,抗生素包括: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以及0.25~0.5μg/mL两性霉素B。更优选地,抗生素包括: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0.25~0.5μg/mL两性霉素B、0.5~3μg/mL万古霉素、5~20μg/mL头孢美唑钠。该抗生素用于抑制微生物增殖,避免肿瘤细胞发生污染。上述抗生素给出的浓度范围可针对不同类型或者不同量的肿瘤细胞在上述浓度范围内进行调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包括的添加物中,优选地,包括1~5mM谷氨酰胺、5~30mg/L胰岛素;5~20mg/L转铁蛋白,5~20μg/L亚硒酸钠,5~20μg/LEGF,10~100nM氢化可的松以及1~5mg/mL BSA。上述添加物给出的浓度范围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进行调变,比如,针对肠癌细胞培养,添加物优选地为2mM谷氨酰胺,20mg/L胰岛素,10mg/L转铁蛋白,10μg/L亚硒酸钠,10μg/LEGF,2mg/mLBSA。
针对上述无血清培养液中的添加物,通过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上述添加物及抗生素组合,然后进行细胞生长曲线绘制来评估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周期,经过筛选和优化得到最适合于肿瘤原代细胞生长的添加物组合及各自的浓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该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配制添加物中的各个组分的母液,过滤除菌备用;
步骤102:将各个组分的母液按浓度比例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
可以理解地,上述添加物中的各个组分是指谷氨酰胺、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EGF、氢化可的松以及BSA中的几种。
上述步骤101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包括: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谷氨酰胺母液;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母液;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母液;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EGF母液;将转铁蛋白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转铁蛋白母液;将亚硒酸钠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亚硒酸钠母液;将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BSA母液。优选地,谷氨酰胺母液中谷氨酰胺浓度为200-400mM;胰岛素母液中胰岛素浓度为2-10mg/mL;氢化可的松母液中氢化可的松浓度为50-100μM;EGF母液中EGF浓度为1-10μg/mL;转铁蛋白母液中转铁蛋白浓度为20-50mg/mL;亚硒酸钠母液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100μg/mL;BSA母液中BSA浓度为20-200mg/mL。通过先配制各组分母液,适当保存,使用时将各母液按各组分浓度进行相应稀释,依次加入到基础培养液中,即可快速得到所需培养液,避免了每次重复配制培养液的添加物,能够保证每次配制培养液的一致性,并且延长了培养液的保质期。
另外,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溶解于DMSO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将一定浓度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按浓度比例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该步骤可以在上述步骤101或步骤102之前或之后进行。优选地,以PD173074成纤维细胞抑制剂为例,母液中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浓度为10-100mM。
上述基础培养液包括但不限于DMEM,F12培养基,F10培养基,RPMI 1640,EBM,MEM,Medium 199以及相关类型培养基。优选地为DMEM、RPMI1640以及F12培养基。另外,该基础培养基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培养基的组合,例如DMEM和F12的混合培养基,其中,DMEM:F12=1:1。
又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利用上述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该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肿瘤细胞与无血清培养基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培养,其中,胶原蛋白包被包括1型胶原蛋白;
步骤202: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无血清培养基,至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无血清培养基维持培养。
其中,分离原代肿瘤细胞是指从组织样本中初步分离出原代肿瘤细胞,初步去除组织样本中的一些杂质。该原代肿瘤细胞可以为不同肿瘤类型的肿瘤细胞,比如肠癌、胸腺瘤、肺癌、胃癌等。
上述胶原蛋白包被优选地为:混合均匀的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其中,包被液Ⅱ为含有10×F12培养基,包被液Ⅲ为NaOH、NaHCO3以及HEPES组成的混合液。其中,更优选地,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的体积比为8:1:1,更优选地,包被液Ⅲ为40-100mM NaOH、200-300mM NaHCO3以及100-250mM HEPES组成的混合液。
分离原代肿瘤细胞的过程可为下述(1)~(6):
(1)将获取的新鲜肿瘤组织转移至细胞培养皿内,用含抗生素(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0.25~0.5μg/mL两性霉素B、0.5~3μg/mL万古霉素、5~20μg/mL头孢美唑钠)的生理盐水清洗5-8次,去除脂肪、粘膜等非癌组织杂质。
(2)将(1)中处理后的肿瘤组织转移至一个新的培养皿中,用剪刀和刀片将组织块剁成碎泥状。
(3)将(2)中切碎的肿瘤组织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以10-20mlDF培养基重悬,300g离心5min;移除上清,加入9ml DMEM/F12(DF)培养液进行重悬,再加入1ml细胞分散酶(该细胞分散酶含1~10mg/mL的胶原酶Ⅰ和0.2~2mg/mL透明质酸酶混合物),37℃CO2培养箱中低速振荡消化20~120min;酶反应结束后,加入20mL含10%FBS的DF(DF10)培养液终止反应,吹散混匀,300g离心5min,移除上清。
(4)将(3)的细胞沉淀中加入5mL细胞消化液(EGTA-Trypsin)溶液,混匀。室温静置5min。加入20mL DF10培养基终止反应,吹散混匀。
(5)将(4)的细胞通过300μm尼龙膜过滤,将过滤后细胞液收集到50mL离心管中,300g离心5min,移除上清。
(6)将(5)中的细胞用抗生素(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0.25~0.5μg/mL两性霉素B、0.5~3μg/mL万古霉素、5~20μg/mL头孢美唑钠)的DF10培养基重悬,加入至胶原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至37℃、5%CO2培养箱中过夜培养。待细胞贴壁后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维持培养并分离纯化原代肿瘤细胞。
下面以几个具体实施例说明,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实施例1:各种无血清培养基制备
无血清培养基1的制备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配制各组分的母液(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200mM的谷氨酰胺;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2mg/ml的胰岛素;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50μM氢化可的松母液;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10μg/mL的EGF;将转铁蛋白、亚硒酸钠、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20mg/mL的转铁蛋白、1μg/mL亚硒酸钠、100mg/mL的BSA);将PD173074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溶解于DMSO中,配制成100mM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将DMEM培养液与F12培养液1:1混匀,向混合基础培养液中顺序加入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以及头孢美唑钠,以使青霉素浓度20μg/mL、硫酸卡那霉素浓度100μg/mL、两性霉素B浓度0.5μg/mL、万古霉素浓度3μg/mL、头孢美唑钠浓度20μg/mL。将各组分母液以及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按所需量加入到含有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即得到无血清培养基。其中,谷氨酰胺2mM,胰岛素20mg/L,转铁蛋白10mg/L,亚硒酸钠10μg/L,EGF 10μg/L,20nM氢化可的松,BSA 2mg/mL,成纤维细胞抑制剂30nM。
无血清培养基2的制备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配制各组分的母液(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400mM的谷氨酰胺;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10mg/ml的胰岛素;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100μM氢化可的松母液;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1μg/mL的EGF;将转铁蛋白、亚硒酸钠、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50mg/mL的转铁蛋白、100μg/mL亚硒酸钠、100mg/mL的BSA);将DMEM培养液与F12培养液1:1混匀,向混合基础培养液中顺序加入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以及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以使青霉素浓度20μg/mL、硫酸卡那霉素浓度100μg/mL、两性霉素B浓度0.25μg/mL、万古霉素浓度0.5μg/mL、头孢美唑钠浓度5μg/mL。将各组分母液按所需量加入到含有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即得到无血清培养基。其中,谷氨酰胺5mM,胰岛素30mg/L,转铁蛋白15mg/L,亚硒酸钠15μg/L,EGF15μg/L,10nM氢化可的松,BSA 1mg/mL。
无血清培养基3的制备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配制各组分的母液(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300mM的谷氨酰胺;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5mg/ml的胰岛素;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70μM氢化可的松母液;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5μg/mL的EGF;将转铁蛋白、亚硒酸钠、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25mg/mL的转铁蛋白、50μg/mL亚硒酸钠、200mg/mL的BSA);将PD173074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溶解于DMSO中,配制成40mM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将DMEM培养液与F12培养液1:1混匀,向混合基础培养液中顺序加入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以及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以使青霉素浓度50μg/mL、硫酸卡那霉素浓度50μg/mL、两性霉素B浓度0.5μg/mL、万古霉素浓度3μg/mL、头孢美唑钠浓度15μg/mL。将各组分母液按所需量加入到含有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即得到无血清培养基。其中,谷氨酰胺3mM,胰岛素5mg/L,转铁蛋白20mg/L,亚硒酸钠20μg/L,EGF5μg/L,100nM氢化可的松,BSA1mg/mL,成纤维细胞抑制剂40nM。
无血清培养基4的制备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配制各组分的母液(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250mM的谷氨酰胺;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7mg/ml的胰岛素;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80μM氢化可的松母液;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10μg/mL的EGF;将转铁蛋白、亚硒酸钠、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40mg/mL的转铁蛋白、80μg/mL亚硒酸钠、80mg/mL的BSA);将DMEM培养液与F12培养液1:1混匀,向混合基础培养液中顺序加入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以及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以使青霉素浓度80μg/mL、硫酸卡那霉素浓度30μg/mL、两性霉素B浓度0.35μg/mL、万古霉素浓度2μg/mL、头孢美唑钠浓度10μg/mL。将各组分母液按所需量加入到含有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即得到无血清培养基。其中,谷氨酰胺1mM,胰岛素15mg/L,转铁蛋白5mg/L,亚硒酸钠20μg/L,EGF20μg/L,氢化可的松50nM,BSA5mg/mL。
无血清培养基5的制备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配制各组分的母液(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400mM的谷氨酰胺;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10mg/ml的胰岛素;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50μM氢化可的松母液;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5μg/mL的EGF;将转铁蛋白、亚硒酸钠、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20mg/mL的转铁蛋白、70μg/mL亚硒酸钠、50mg/mL的BSA);将DMEM培养液与F12培养液1:1混匀,向混合基础培养液中顺序加入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以及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以使青霉素浓度50μg/mL、硫酸卡那霉素浓度50μg/mL、两性霉素B浓度0.5μg/mL、万古霉素浓度3μg/mL、头孢美唑钠浓度15μg/mL。将各组分母液按所需量加入到含有抗生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即得到无血清培养基。其中,谷氨酰胺2mM,胰岛素18mg/L,转铁蛋白15mg/L,亚硒酸钠15μg/L,EGF10μg/L,氢化可的松10nM,BSA3mg/mL。
实施例2: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肠癌细胞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肠癌细胞与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4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过夜培养后,更换为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4。其中,胶原蛋白包被为混合均匀的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包被液Ⅱ为含有10×F12培养基,包被液Ⅲ为40-80mM NaOH、200-300mM NaHCO3以及100-250mM HEPES组成的混合液,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的体积比为8:1:1。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4,至肠癌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4维持培养。该实施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原代肠癌细胞的形态图如图3所示。
实施例3: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肠癌细胞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肠癌细胞与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2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过夜培养后,更换为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2。其中,胶原蛋白包被为混合均匀的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包被液Ⅱ为含有10×F12培养基,包被液Ⅲ为40-80mM NaOH、200-300mM NaHCO3以及100-250mM HEPES组成的混合液,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的体积比为8:1:1。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2,至肠癌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4维持培养。
实施例4: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胸腺瘤细胞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胸腺瘤细胞与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1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过夜培养后,更换为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1。其中,胶原蛋白包被为混合均匀的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包被液Ⅱ为含有10×F12培养基,包被液Ⅲ为40-80mM NaOH、200-300mM NaHCO3以及100-250mM HEPES组成的混合液,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的体积比为8:1:1。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1,至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3维持培养。该实施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原代胸腺瘤细胞的形态图如图4所示。
实施例5: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肺癌细胞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肺癌细胞与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3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过夜培养后,更换为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3。其中,胶原蛋白包被为混合均匀的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包被液Ⅱ为含有10×F12培养基,包被液Ⅲ为40-80mM NaOH、200-300mM NaHCO3以及100-250mM HEPES组成的混合液,Ⅰ型胶原蛋白、包被液Ⅱ以及包被液Ⅲ的体积比为8:1:1。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5,至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5维持培养。该实施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原代肺癌细胞的形态图如图5所示。
实施例6: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胃癌细胞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胃癌细胞与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3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过夜培养后,更换为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3。其中,胶原蛋白包被为包含胶原蛋白I的包被。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1,至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实施例1中的无血清培养基5维持培养。该实施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的形态图如图6所示。
上述实施例得到的原代肿瘤细胞还可进一步进行传代培养。
上述各个实施例给出无血清培养基也可用于传代培养。
上述各个实施例,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血清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液、添加物以及抗生素,其中,添加物包括谷氨酰胺、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EGF,氢化可的松以及BSA中的几种,该无血清培养基能够有效地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40nM成纤维细胞抑制剂,进一步实现了抑制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用的抗生素为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0.25~0.5μg/mL两性霉素B、0.5~3μg/mL万古霉素、5~20μg/mL头孢美唑钠中的几种,大大降低了微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污染率。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肿瘤细胞与所述无血清培养基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培养,其中,胶原蛋白包被包括1型胶原蛋白;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无血清培养基,至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所述无血清培养基维持培养。通过反复多次纯化、培养,即可全部清除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得到原代肿瘤细胞。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制备无血清培养基过程中,通过先配制各组分母液,适当保存,使用时将各母液按各组分浓度进行相应稀释,依次加入到基础培养液中,即可快速得到所需培养液,避免了每次重复配制添加物,能够保证每次配制培养液的一致性,并且延长了培养液的保质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用于促进细胞贴壁的包被液和肿瘤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肿瘤原代细胞可以广泛应用于基础细胞生物学研究、肿瘤研究、新药研发、基因治疗、体外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研究、临床个性化治疗、分子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等各个领域。

Claims (10)

1.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培养液、添加物以及抗生素,其中,
所述添加物包括谷氨酰胺、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EGF、氢化可的松以及BSA中的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培养液,包括:DMEM、RPMI1640、F12培养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成的混合培养液;
和/或,
所述无血清培养基,进一步包括:10~40nM成纤维细胞抑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生素包括:硫酸卡那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头孢美唑钠、亚胺培南等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生素包括:20~500μg/mL青霉素、20~5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0.25~0.5μg/mL两性霉素B、0.5~3μg/mL万古霉素、5~20μg/mL头孢美唑钠中的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物包括:
1~5mM谷氨酰胺、5~30mg/L胰岛素;5~20mg/L转铁蛋白,5~20μg/L亚硒酸钠,5~20μg/LEGF,10~100nM氢化可的松以及1~5mg/mL BSA。
6.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制添加物中的各个组分的母液,过滤除菌备用;
将各个组分的母液按浓度比例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添加物中的各个组分的母液,包括:
将谷氨酰胺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谷氨酰胺母液;
将胰岛素溶于1mM的乙酸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母液;
将氢化可的松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母液;
将EGF溶于5%的海藻糖溶液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EGF母液;
将转铁蛋白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转铁蛋白母液;
将亚硒酸钠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亚硒酸钠母液;
将BSA溶解于PBS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BSA母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谷氨酰胺母液中谷氨酰胺浓度为200-400mM;
所述胰岛素母液中胰岛素浓度为2-10mg/mL;
所述氢化可的松母液中氢化可的松浓度为50-100μM;
所述EGF母液中EGF浓度为1-10μg/mL;
所述转铁蛋白母液中转铁蛋白浓度为20-50mg/mL;
所述亚硒酸钠母液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100μg/mL;
所述BSA母液中BSA浓度为20-200mg/mL。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
将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溶解于DMSO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
将一定浓度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剂母液按浓度比例加入到基础培养基中,混匀;
和/或,
所述基础培养液,包括:DMEM、RPMI1640、F12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成的混合培养液。
10.利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肿瘤细胞与所述无血清培养基混匀后,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容器中培养,其中,所述胶原蛋白包被包括1型胶原蛋白;
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所述无血清培养基,至细胞汇合度达到70%-90%时,传代纯化,并继续以所述无血清培养基维持培养。
CN201910352378.0A 2019-04-29 2019-04-29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Pending CN110029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378.0A CN110029089A (zh) 2019-04-29 2019-04-29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2378.0A CN110029089A (zh) 2019-04-29 2019-04-29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9089A true CN110029089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40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2378.0A Pending CN110029089A (zh) 2019-04-29 2019-04-29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2908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6280A (zh) * 2019-12-13 2020-02-28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肠癌原代细胞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11838134A (zh) * 2020-07-31 2020-10-30 江苏莱森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肿瘤组织转运液与用途
CN112608899A (zh) * 2020-11-23 2021-04-06 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癌组织起源球状体中的应用
CN112760287A (zh) * 2019-11-04 2021-05-07 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培养泌尿肿瘤实体瘤原代细胞的培养基
WO2022187741A3 (en) * 2021-03-05 2022-10-20 Iovance Biotherapeutics, Inc. Tumor storage and cell culture compositions
WO2023123299A1 (en) * 2021-12-31 2023-07-06 Beijing Theraxyte Bioscience Co., Lt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ulturing stem cell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0120A2 (en) * 2004-01-09 2005-08-04 Serologicals Investment Company, Inc. Cell culture media
WO2008009641A1 (en) * 2006-07-17 2008-01-24 Novozymes A/S Cell culture media
CN102994441A (zh) * 2012-09-19 2013-03-27 上海瀚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865876A (zh) * 2014-03-26 2014-06-18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CN103898056A (zh) * 2014-03-11 2014-07-02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 细胞培养基及其在培养人原代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CN103966167A (zh) * 2013-02-05 2014-08-06 高全立 用于原代培养肿瘤细胞的细胞培养组合物及用途
CN105154405A (zh) * 2015-10-09 2015-12-16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低损伤的结直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CN105316278A (zh) * 2011-12-05 2016-02-10 菲克特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转染细胞的方法和产品
CN107429225A (zh) * 2014-12-22 2017-12-01 南澳大学 使用小分子从尿衍生细胞诱导β细胞的方法
CN109609461A (zh) * 2018-12-26 2019-0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原代肿瘤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0120A2 (en) * 2004-01-09 2005-08-04 Serologicals Investment Company, Inc. Cell culture media
WO2008009641A1 (en) * 2006-07-17 2008-01-24 Novozymes A/S Cell culture media
CN105316278A (zh) * 2011-12-05 2016-02-10 菲克特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转染细胞的方法和产品
CN102994441A (zh) * 2012-09-19 2013-03-27 上海瀚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66167A (zh) * 2013-02-05 2014-08-06 高全立 用于原代培养肿瘤细胞的细胞培养组合物及用途
CN103898056A (zh) * 2014-03-11 2014-07-02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 细胞培养基及其在培养人原代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CN103865876A (zh) * 2014-03-26 2014-06-18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CN107429225A (zh) * 2014-12-22 2017-12-01 南澳大学 使用小分子从尿衍生细胞诱导β细胞的方法
CN105154405A (zh) * 2015-10-09 2015-12-16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低损伤的结直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CN109609461A (zh) * 2018-12-26 2019-0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原代肿瘤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TIN等: "Growth of Cell Lines and Clinical Specimens of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a Serum-free Defined Medium", 《CANCER RESEARCH》 *
伍津津等: "《皮肤组织工程学》", 30 June 2009,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刘建福等: "《细胞工程》", 30 June 2014,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杨关林等: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31 May 2016,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梁剑华等: "应用改良的组织块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大肠癌原代细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287A (zh) * 2019-11-04 2021-05-07 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培养泌尿肿瘤实体瘤原代细胞的培养基
CN110846280A (zh) * 2019-12-13 2020-02-28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肠癌原代细胞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10846280B (zh) * 2019-12-13 2021-08-17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肠癌原代细胞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11838134A (zh) * 2020-07-31 2020-10-30 江苏莱森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肿瘤组织转运液与用途
CN112608899A (zh) * 2020-11-23 2021-04-06 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癌组织起源球状体中的应用
CN112608899B (zh) * 2020-11-23 2024-02-27 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癌组织起源球状体中的应用
WO2022187741A3 (en) * 2021-03-05 2022-10-20 Iovance Biotherapeutics, Inc. Tumor storage and cell culture compositions
WO2023123299A1 (en) * 2021-12-31 2023-07-06 Beijing Theraxyte Bioscience Co., Lt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ulturing stem cell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089A (zh) 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方法以及培养原代肿瘤细胞的方法
US20060194323A1 (en) Defined systems for epithelial cell culture and use thereof
CN100432220C (zh) 在创伤治疗中可用作生物活性物质的角质细胞
CN106190964B (zh)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KR102039494B1 (ko) 세포 배양 배지 및 방법
US20110183375A1 (en) Metal binding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in cell culture medium compositions
CN107142237A (zh) 培养基、细胞培养用试剂盒及细胞培养方法
CN109749997A (zh) 一种角膜缘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US20060035375A1 (en) Method for selectively culturing epithelial or carcinoma cells
EP1210410B1 (en) Metal binding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in cell culture medium compositions
CN109706115B (zh) 一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系的构建方法
CN106459912A (zh) 软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方法、及无血清培养基
CN108410800B (zh) 一种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培养基及应用
CN104789531B (zh) 一种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CN103937736A (zh) 鱼鳃细胞系的建立方法
EP0939797A1 (en) Defined systems for epithelial cell culture and use thereof
CN117916360A (zh) 用于角膜细胞培养和皮肤细胞培养的细胞培养基和补充剂
CN107312745A (zh) 一种无血清的上皮细胞培养液
CN106282105A (zh)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
CN103725644B (zh) 樱桃谷鸭胚上皮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
CN108441465B (zh) 一种小鼠胚胎移植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6170B (zh) 一种适用于鲤鱼三倍体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17143808B (zh) 一种稳定获得鱼鳍上皮样细胞的培养方法
RU2201958C2 (ru) Сухая стерильная малосывороточная питательная среда для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клеток млекопитающих
RU239231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табильных клеточных культу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