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889B - 电容式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电容式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889B
CN110023889B CN201780074470.4A CN201780074470A CN110023889B CN 110023889 B CN110023889 B CN 110023889B CN 201780074470 A CN201780074470 A CN 201780074470A CN 110023889 B CN110023889 B CN 1100238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electrode pattern
gaps
electrodes
dumm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44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889A (zh
Inventor
西村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h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3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bstract

电容式触摸面板减少可看到图案的情况。在电容式触摸面板(1A)中,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具有多个第一虚拟电极(51a)。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具有多个第二虚拟电极(53a)。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具有与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的多个虚拟电极(51a)的第一间隙(65)对应的覆盖部分(75),由此减少了第一电极图案(9A)、第二电极图案(17A)、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以及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均未形成的部分。

Description

电容式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式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面板通常具有彼此相向配置的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和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各透明电极形成在一张透明膜的两个面或两张透明膜的各单面。
而且,已知有在相同种类的多个透明电极彼此的平面方向之间设置虚拟电极的触摸面板(参照专利文献1)。由于虚拟电极,配置了透明电极的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光透过率的差变小,因此难以看到透明电极。另外,虚拟电极通常为了实现寄生电容的减少而被分割为多个微小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9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形成在透明基材上的透明导电膜的材料,以往已知有氧化锡(SnO2)、氧化铟锡(ITO)、氧化锌(ZnO)。
近年来,作为透明导电膜的材料,研究了金属钠米线。金属钠米线由于直径小,所以可见光区域的光透过性高,可期待其替代ITO作为透明导电膜的应用。作为金属钠米线的一例,有银钠米线(AgNW)。
本申请的发明人关注了使用具有由银钠米线构成的透明电极的透明导电膜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可能产生下述问题的情况。
即,银钠米线由于本身具有发白的反射色,所以在显示器被关闭而成为黑色的画面时,有时透过触摸面板而使显示器画面看起来发白。特别是在通过图案化而去除了银钠米线的地方变得透明,因此通过有银钠米线的部分与没有银钠米线的部分的对比而产生可看到图案的情况。
此外,例如,在一方的电极与虚拟电极图案的边界、和另一方的电极与虚拟电极图案的边界在俯视时重叠的区域中,有时由于各边界的间隙彼此重叠而导致“在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的位置以及面积增多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电容式触摸面板中减少可看到图案的情况。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下,对作为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这些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组合。
本发明主要涉及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具有:一张透明基材,或第一透明基材与第二透明基材的组合;第一电极图案、第一虚拟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第二虚拟电极图案。
第一电极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材的第一面或第一透明基材的一个面。
第一虚拟电极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材的第一面或第一透明基材的一个面,并具有多个第一虚拟电极。
第二电极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材的第二面或第二透明基材的一个面。
第二虚拟电极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材的第二面或第二透明基材的一个面,并具有多个第二虚拟电极。
第二虚拟电极图案具有与第一虚拟电极图案的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边缘部对应的覆盖部分,由此减少了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第一虚拟电极图案以及第二虚拟电极图案均未形成的部分。另外,“覆盖”指的是俯视观察时对应且也在其周边存在的状态。
该触摸面板能够减少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第一虚拟电极图案以及第二虚拟电极图案均未形成的部分(以下,称为“在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由此减少了可看到图案的情况。
也可以是,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边缘部为直线形状,
多个第二虚拟电极的边缘部通过与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缘部对应的多个倾斜形状部的周边构成覆盖部分,覆盖部分覆盖了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边缘部。
在该触摸面板中,通过第二虚拟电极的边缘部具有多个倾斜形状部而构成了覆盖部分,因此,即使由于贴合误差而使边缘部彼此错开,也维持了在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为多个点。即,上述部分不作为线而显现。
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可以为菱形形状。
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可以为菱形形状。
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多个微小部分中最外侧的部分可以具有与相邻第一电极图案之间的第一间隙以及在第一间隙的内侧并排配置的第二间隙。
多个第二虚拟电极的多个微小部分中最外侧的部分可以具有与相邻的第二电极图案之间的第三间隙以及在第三间隙的内侧并排配置的第四间隙。
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可以分别为直线形状。
也可以是,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为多个倾斜形状,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的周边构成覆盖部分,覆盖部分分别覆盖了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
多个第一虚拟电极可以具有在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之间延伸的多个第五间隙。
多个第二虚拟电极具有多个第六间隙。多个第六间隙在第三间隙与第四间隙之间延伸,形成在多个第五间隙彼此的中间位置。通过多个第六间隙彼此之间构成覆盖部分,由此覆盖了多个第五间隙。
在该触摸面板中,通过第二虚拟电极的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构成多个倾斜形状部,从而作为覆盖部分而覆盖了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而且,通过第二虚拟电极的多个第六间隙彼此之间构成覆盖部分,从而覆盖了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多个第五间隙。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具有一张透明基材或第一透明基材及第二透明基材、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虚拟电极图案。
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相互粘合。
第一电极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材的第一面或第一透明基材的一个面,并具有多个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材的第二面或第二透明基材的一个面,并具有多个第二电极。
虚拟电极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材的第二面或第二透明基材的一个面,并具有多个虚拟电极。
多个虚拟电极具有与第一电极图案的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多个间隙对应的覆盖部分,由此减少了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以及虚拟电极图案均未形成的部分。
该触摸面板能够减少在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由此减少了可看到图案的情况。
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多个间隙可以为直线形状。
也可以是,多个虚拟电极彼此的多个间隙具有与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对应的多个倾斜形状间隙,多个倾斜形状间隙的周边构成覆盖部分,覆盖部分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
在该触摸面板中,通过虚拟电极彼此的多个间隙具有多个倾斜形状间隙从而构成了覆盖部分,因此即使由于贴合误差而使间隙彼此错开,也维持了在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为多个点。即,上述部分不作为为线而显现。
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多个间隙可以为直线形状。
也可以是,多个虚拟电极的与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以及间隙的两侧对应的部分构成了覆盖部分,覆盖部分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
在该触摸面板中,多个虚拟电极的多个间隙彼此之间作为覆盖部分而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因此在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变少。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容式触摸面板中,可看到图案的情况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2为触摸面板的示意剖视图。
图3为第一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4为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5为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描绘了图6中箭头部分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9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10为触摸面板的示意剖视图。
图11为第一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12为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13为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14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描绘了图14中箭头部分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16为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17为变形例的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18为变形例的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19为变形例的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图20为变形例的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触摸面板的基本结构
使用图1~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A进行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图2为触摸面板的示意剖视图。
触摸面板1A采用了菱形或钻石格子形的电极图案和基板的双层结构作为基本结构。
触摸面板1A设置于多功能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便携式游戏机等电子设备,作为触摸输入设备而发挥功能。在这些电子设备中,触摸面板1A与由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等构成的显示装置重叠使用。
触摸面板1A具有第一基板3A。
触摸面板1A具有第一绝缘层7A和第一电极图案9A。
触摸面板1A具有第二基板11A。
触摸面板1A具有第二绝缘层15A和第二电极图案17A。
触摸面板1A还具有第一PAS层19A、第一引绕布线21A、第二PAS层23A、和第二引绕布线25A。
在第一基板3A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7A、第一电极图案9A、第一PAS层19A以及第一引绕布线21A。在第二基板11A上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5A、第二电极图案17A、第二PAS层23A以及第二引绕布线25A。而且,在包含第二基板11A的层叠体上配置有包含第一基板3A的层叠体。
第一基板3A为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图案9A的作为基部的构件。第一基板3A优选使用透明性、柔软性以及绝缘性等优异的材料构成。作为满足这种要求的材料,例示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丙烯酰基系树脂等的通用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的通用工程树脂、聚砜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的超级工程树脂等。第一基板3A的厚度能够设为例如25μm~10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构成了第一基板3A。另外,第一基板3A也可以使用玻璃基板等构成。
第一绝缘层7A配置在第一基板3A上。第一绝缘层7A优选使用电绝缘性优异的树脂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7A是将通常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主体而构成的。
在第一绝缘层7A上配置有第一电极图案9A。即,第一电极图案9A隔着第一绝缘层7A设置在第一基板3A上。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图案9A具有多个第一电极9a。多个第一电极9a沿X轴方向延伸,并以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彼此平行地配置。各第一电极9a具有沿X轴方向排列地配置且在X轴方向上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菱形电极9b。
第一PAS层19A整体地覆盖第一绝缘层7A和第一电极图案9A,作为保护第一电极图案9A的绝缘性的防锈层发挥作用。第一PAS层19A是将通常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主体而构成的。
第一电极图案9A为透明导电膜。具体而言,第一电极图案9A是例如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锑、氧化锌、氧化镉以及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的金属氧化物、银钠米线、碳纳米管、PEDOT、石墨烯、金属网、导电性聚合物。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银钠米线构成了第一电极图案9A。
另外,从本发明要解决的可看到图案的情况的问题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特别需要的是PEDOT、碳纳米管、银钠米线。其原因是,前二者为着色的,银钠米线虽为透明的,但是由于里侧的材料、颜色而反射成发白。
各第一电极9a与第一引绕布线21A连接。第一引绕布线21A是将导电性油墨作为主体而构成的,该导电性油墨由含有金、银、铜、镍以及钯等金属或碳等导电粒子的油墨构成。另外,构成导电性油墨的导电粒子的材料可以为单一种类,也可以为多个种类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含有银纳米粒子的导电性油墨作为主体来构成第一引绕布线21A。
在第二基板11A、第二PAS层23A、第二引绕布线25A以及第二绝缘层15A以及第二电极图案17A中,除了与第二电极图案17A的形状及配置相关的具体结构之外,具有与第一基板3A、第一PAS层19A、第一引绕布线21A相同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图案17A具有多个第二电极17a。多个第二电极17a沿Y轴方向延伸,并以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彼此平行地配置。各第二电极17a具有沿着与X轴方向交叉(在本例中为正交)的Y轴方向排列地配置且在Y轴方向上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菱形电极17b。
如图1所示,构成第一电极图案9A的多个第一菱形电极9b和构成第二电极图案17A的多个第二菱形电极17b以俯视观察时互补的位置关系来配置。即,第一电极图案9A与第二电极图案17A配置成以它们的整体大致全部覆盖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
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引绕布线21A设置在第一基板3A的周缘部。第一引绕布线21A配置在相对于第一电极图案9A的配置区域的X轴方向单侧。第一引绕布线21A沿Y轴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
在俯视观察时,第二引绕布线25A设置第二基板11A的周缘部。第二引绕布线25A配置在相对于第二电极图案17A的配置区域的Y轴方向单侧。第二引绕布线25A沿X轴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在第一引绕布线21A和第二引绕布线25A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电极图案9A及第二电极图案17A与外部的控制部进行连接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9A。
通过用控制部对与第一电极图案9A及第二电极图案17A产生的电容的变化相应地流动的电流进行感测,由此能够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及触摸位置。
(2)虚拟电极
使用图3~图7,对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和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进行说明。图3为第一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图4为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图5为第一电极图案以及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描绘了图6中箭头部分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第一绝缘层7A中的未形成第一电极图案9A的区域,形成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具有与第一电极图案9A相同的形状及排列,但与第一电极图案9A电绝缘。通过第一电极图案9A和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来覆盖第一绝缘层7A的整体。因此,减少第一电极图案9A的可看到图案的情况。为了减少可看到图案的情况,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优选为与第一电极图案9A相同的材料。
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具有多个第一虚拟电极51a。各第一虚拟电极51a为在未形成多个第一菱形电极9b的区域所形成的菱形的电极。各第一虚拟电极51a通过形成为网格状的第一狭缝(间隙)51b而分割为多个微小区域51c。通过像这样将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的第一虚拟电极51a形成为比第一电极图案9A的第一菱形电极9b微小的岛状的图案,能够减少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产生的寄生电容。
如图4所示,在第二绝缘层15A中的未形成第二电极图案17A的区域,形成有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具有与第二电极图案17A相同的形状及排列,但与第二电极图案17A电绝缘。由于通过第二电极图案17A和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来覆盖第二绝缘层15A的整体,所以减少第二电极图案17A的可看到图案的情况。为了减少可看到图案的情况,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优选为与第二电极图案17A相同的材料。
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具有多个第二虚拟电极53a。第二虚拟电极53a为在未形成多个第二菱形电极17b的区域所形成的菱形的电极。各第二虚拟电极53a通过形成为网格状的第二狭缝53b而分割为多个微小区域53c。通过像这样将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的第二虚拟电极53a形成为比第二电极图案17B的第二菱形电极17b微小的岛状的图案,能够减少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产生的寄生电容。
另外,由于在与第一虚拟电极51a对应的俯视位置形成有第二菱形电极17b,所以大多数的第一狭缝51b的位置不会成为“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此外,由于在与第二虚拟电极53a对应的俯视位置形成有第一菱形电极9b,所以第二狭缝53b的位置不会成为“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
但是,在俯视观察时,在第一虚拟电极51a与第一菱形电极9b的边界部分、和第二虚拟电极53a与第二菱形电极17b的边界部分,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的形成了第一狭缝51b的部分(最外侧部分)与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的形成了第二狭缝53b的部分(最外侧部分)互相重叠。因此,存在由于上述位置处的第一狭缝51b、第二狭缝53b和其它的间隙的重叠而产生“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的问题。
(3)第二虚拟电极图案的覆盖部分
对用于减少上述问题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具有与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的多个第一虚拟电极51a的边缘部对应的覆盖部分(后述),由此减少了“俯视观察时均未形成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以及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的部分”。其结果为,进一步减少了可看到图案的情况。
接着,对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的覆盖部分进行具体说明。
(3-1)第一覆盖部分
如图4所示,第二虚拟电极53a的多个微小区域51c中最外侧的部分具有最外侧的第一间隙65、在第一间隙65的内侧并排配置的第二间隙67(第一狭缝51b的一部分)。第一间隙65为多个第二虚拟电极53a与相邻的第一菱形电极9b之间的间隙。第二间隙67为最外侧的微小区域53c与其内侧的微小区域53c之间的间隙。第一间隙65和第二间隙67分别具有直线形状,并沿着第二虚拟电极53a的边而延伸。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虚拟电极51a的多个微小区域51c中最外侧的部分具有最外侧的第三间隙71、在第三间隙71的内侧并排配置的第四间隙73(第一狭缝51b的一部分)。第三间隙71和第四间隙73通过分别构成之字形形状部,从而在它们的周边即周围的部分构成第一覆盖部分75,由此分别覆盖了多个第二虚拟电极53a的第一间隙65及第二间隙67。第三间隙71和第四间隙73分别具有之字形形状,并沿着第二虚拟电极53a的边而延伸。第三间隙71形成在与第二间隙67对应的位置,第四间隙73形成在与第一间隙65对应的位置。
在此的“之字形形状”指的是多个山型相连而形成的形状。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第三间隙71与第二间隙67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P1,而且第四间隙73与第一间隙65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P2。
根据以上的配置关系,即使产生了贴合误差,也维持了没有形成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和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的部分(即,“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即,上述部分不作为线区域产生。
在电极材料为银钠米线的情况下,形成有电极材料的部分看起来发白,“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看起来较黑,但通过上述结构而看起来黑的部分只不过是多个点,所以不明显。
图7的(a)为图6的A-A截面,示出了一个点区域P2。
图7的(b)为图6的B-B截面,未示出点区域P。
另外,作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一例,例如如果第三间隙71和第四间隙73为直线状,它们分别与第一间隙65及第二间隙67重叠,则“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区域”形成为线状。
(3-2)第二覆盖部分
第二虚拟电极53a具有多个第五间隙69。多个第五间隙69在第一间隙65与第二间隙67之间延伸。即,多个第五间隙69在第一虚拟电极51a的边延长的方向上排列,且在与第二虚拟电极53a的边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第一虚拟电极51a具有多个第六间隙77。多个第六间隙77在第三间隙71与第四间隙73之间延伸。即,多个第六间隙77在第二虚拟电极53a的边延长的方向上排列,且在与第二虚拟电极53a的边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多个第六间隙77形成在多个第五间隙69彼此的中间位置。通过多个第六间隙77彼此之间构成第二覆盖部分81,由此覆盖了多个第五间隙69。其结果为,第五间隙69与第六间隙77在俯视观察时不重叠。
根据以上的配置关系,即使由于贴合误差而使第五间隙69和第六间隙77偏离于预定的位置,也难以产生第五间隙69与第六间隙77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情况。即,难以产生未形成第一虚拟电极图案51A和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的部分(即,“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
另外,作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二例,例如如果第二虚拟电极图案53A在与第五间隙69对应的位置具有直线的间隙,其与第五间隙69重叠,则“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区域”形成为线状。
(4)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各电极图案在两张基板分别形成的触摸面板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各电极图案在一张基板的两个面形成的触摸面板。
以下,使用图8,对这种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为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触摸面板1B采用了菱形网格的电极图案和基板的一层结构作为基本结构。
触摸面板1B具有透明基板3B。
触摸面板1B具有第一绝缘层7B和第一电极图案9B。
触摸面板1B包含第二绝缘层15B和第二电极图案17B。
触摸面板1B具有第一引绕布线21B和第二引绕布线(未图示)。
第一绝缘层7B、第一电极图案9B以及第一引绕布线21B设置在透明基板3B的一个面,第二绝缘层15B、第二电极图案17B以及第二引绕布线设置在透明基板3B的另一面。如上所述,触摸面板1B通过在一张透明基板3B的两个面具有第一电极图案9B和第二电极图案17B,从而实现了作为传感器整体的薄型化。
2.第二实施方式
(1)触摸面板的基本结构
使用图9~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C进行说明。图9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图10为触摸面板的示意剖视图。
触摸面板1C采用了线状或带状的网格的电极图案和基板的两层结构来作为基本结构。
触摸面板1C具有第一基板3C和在其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图案9C。
触摸面板1C具有第二基板11C和在其上形成的第二电极图案17C。
触摸面板1C还具有第一引绕布线21C和第二引绕布线25C。
而且,在包含第二基板11C的层叠体上,隔着粘合层99配置有包含第一基板3C的层叠体。
如图9和图11所示,第一电极图案9C具有沿Y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的第一电极9c。各第一电极9c整体地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多个第一电极9c以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彼此平行地配置。
在第一电极9c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89。与第一电极9c的宽度相比,间隙89的宽度极其短。
第二电极图案17C具有沿X轴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的第二电极17c。各第二电极17c整体地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多个第二电极17c以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彼此平行地配置。
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引绕布线21C设置在第一基板3C的周缘部。第一引绕布线21C设置在相对于第一电极图案9C的配置区域的X轴方向单侧。第一引绕布线21C沿Y轴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第二引绕布线25C设置在第二基板11C的周缘部。第二引绕布线25C设置在相对于第二电极图案17C的配置区域的Y轴方向单侧。第二引绕布线25C沿X轴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在第一引绕布线21C和第二引绕布线25C的端部设置用于将第一电极图案9C及第二电极图案17C与外部的控制部进行连接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29C。
通过用控制部对与第一电极图案9C及第二电极图案17C产生的电容的变化对应地流动的电流进行感知,由此能够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及触摸位置。
(2)虚拟电极
使用图11~图15,对虚拟电极图案51C进行说明。
图11为第一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图12为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图13为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图14为图13的部分放大图。图15为描绘了图14中箭头部分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第二基板11C的未形成第二电极图案17C的区域,形成有虚拟电极图案51C。
虚拟电极图案51C具有多个虚拟电极51d。多个虚拟电极51d沿X轴方向排列。虚拟电极51d以不与第二电极17c及其它的虚拟电极51d物理地连接和电连接的方式排列。
虚拟电极图案51C的虚拟电极51d通过第一间隙85而分割为多个微小区域51e。通过像这样将虚拟电极51d形成为比第一电极9c微小的岛状的图案,能够减少在虚拟电极图案51C产生的寄生电容。
另外,第一电极图案9C的第一电极9c的间隙89的大部分通过第二电极图案17C及虚拟电极图案51C被覆盖。因此,间隙89的大部分位置在俯视观察时被其它的电极构件覆盖。但是,在俯视观察时,虚拟电极图案51C的第一间隙85在俯视观察时与间隙89重叠的位置成为“俯视观察时未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
(3)虚拟电极图案的覆盖部分
对用于减少上述问题的结构进行说明。
虚拟电极图案51C具有与第一电极图案9C的第一电极9c彼此的间隙89对应的覆盖部分(后述),由此减少了俯视观察时第一电极图案9C及虚拟电极图案51C均未形成的部分(即,“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其结果为,减少了可看到图案的情况。
多个第一电极9c彼此之间的多个间隙89为直线状。多个虚拟电极51d的间隙95(第一间隙85的一部分)通过与多个间隙89对应的之字形形状部而在它们的周边即周围构成第三覆盖部分97,由此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9c彼此间的多个间隙89。其结果为,间隙89与间隙95在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的部分成为多个点区域P。
根据以上的配置关系,即使产生了贴合误差,也维持了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未形成第一电极图案9C和虚拟电极图案51C的部分(即,“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P。即,上述部分不会作为线区域显现。
图15的(a)为图14的C-C截面,示出了两个点区域P。
图15的(b)为图14的D-D截面,未示出点区域P。
图15的(c)为图14的E-E截面,示出了多个点区域P。
另外,作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三例,例如如果虚拟电极51d在与多个间隙89的对应的位置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的间隙,并且其与间隙89重叠,则在图15的(c)中“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区域”形成为线状。
(4)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4-1)第一变形例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各电极图案在两张基板分别形成的触摸面板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各电极图案在一张基板的两个面形成的触摸面板。
以下,使用图16,对这种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6为变形例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触摸面板1D采用了线状网格的电极图案和基板的一层结构作为基本结构。
触摸面板1D具有透明基板3D、在其一个面形成的第一电极图案9D、和在其另一个面形成的第二电极图案17D。
触摸面板1D通过在一张透明基板3D的两个面具有第一电极图案9D及第二电极图案17D,实现了作为传感器整体的薄型化。
(4-2)第二变形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覆盖部分以之字形形状的间隙形成,但也可以其它形状形成。
使用图17,对覆盖部分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7为变形例的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虚拟电极图案51E的多个虚拟电极51d的间隙101(第一间隙85的一部分)通过与多个间隙89对应的多个斜线部而在它们的周边即周围构成第三覆盖部分103,由此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9c彼此的多个间隙89。其结果为,间隙89与间隙101在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的部分成为多个点区域P。
多个间隙101与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间隙交替地形成,并彼此朝向相同侧倾斜,因此相对于间隙89的倾斜角度增大。由此,间隙101与间隙89的交叉的部分的面积变小。
根据以上的配置关系,即使产生了贴合误差,也维持了未形成第一电极图案9E和虚拟电极图案51E的部分(即,“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P。即,上述部分不作为线区域显现。
(4-3)第三变形例
使用图18,对覆盖部分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8为变形例的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虚拟电极图案51F的多个虚拟电极51d的间隙105(第一间隙85的一部分)通过与多个间隙89对应的多个斜线部而在它们的周边即周围构成第三覆盖部分107,由此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9c彼此间的多个间隙89。其结果为,间隙89与间隙105在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的部分成为多个点区域P。
多个间隙105与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间隙交替形成,并彼此朝向相同侧倾斜,因此相对于间隙89的倾斜角度增大。由此,间隙105与间隙89交叉的部分的面积变小。间隙105与第二变形例的间隙101不同,斜线部的两端在X轴方向上延伸。由此,在斜线部的两端与直线部连接的部分的角度比第二变形例大,因此难以产生在图案化工序中的由图案缺损引起的导电图案的变形。
根据以上的配置关系,即使产生了贴合误差,也维持了未形成第一电极图案9F和虚拟电极图案51F的部分(即,“在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P。即,上述部分不作为线区域显现。
(4-4)第四变形例
使用图19,对覆盖部分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9为变形例的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虚拟电极图案51G的多个虚拟电极51d的间隙109(第一间隙85的一部分)通过与多个间隙89对应的多个斜线部而构成覆盖部分,由此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9c彼此间的多个间隙89。
第一间隙85与第三变形例不同,不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分。间隙109是在第一间隙85的Y轴方向延长的多个直线之间沿Y轴方向排列了多个的斜线部。多个间隙109彼此朝向相同侧倾斜。根据以上,各虚拟电极51d整体成为第三覆盖部分。其结果为,间隙89与间隙109在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的部分成为多个点区域P。
更具体而言,在各虚拟电极51d中在Y轴方向上形成三列,在各列排列有多个间隙109。但是,相对于其它列的间隙109,间隙109在Y轴方向上错开地形成。具体而言,在各列中,间隙109以等间隔配置,但是每列的周期不同,因此在各列中全部的间隙109的两端的直线部在Y轴方向上不一致。因此,即使产生了贴合误差,在各列中间隙89与多个间隙109的直线部不会在多个位置重叠。即,在各列中与间隙89重叠的多个间隙109的数量最多为一个。
根据以上的配置关系,即使由于贴合误差而使间隙89和间隙109错开,未形成第一电极9c和虚拟电极图案51G的部分(即,“在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P的可能性变高,此外,即使上述部分作为线区域显现,数量也有限。
(4-5)第五变形例
在图20所示的变形例中,在虚拟电极图案51H的多个虚拟电极51d中,与多个第一电极9c彼此的间隙89以及间隙89的Y轴方向两侧对应的部分构成了覆盖部分113。覆盖部分113通过X轴方向延长的间隙111而对Y方向两侧进行了划分。图20为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示意性局部俯视图。
多个间隙111彼此之间构成覆盖部分113,从而覆盖了多个第一电极9c彼此间的间隙89。
根据以上的配置关系,即使产生了贴合误差,也难以产生未形成第一电极图案9H和虚拟电极图案51H的部分(即,“在俯视观察时完全没有形成电极材料的部分”。
3.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地,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
覆盖不同层的电极图案侧的间隙的覆盖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图案和第二电极图案的任一个,也可以设置在双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适用于电容式触摸面板。
附图标记说明
1A:触摸面板;
3A:第一基板;
7A:第一绝缘层;
9A:第一电极图案;
17A:第二电极图案;
51A:第一虚拟电极图案;
51a:第一虚拟电极;
51b:第一狭缝;
51c:微小区域;
53A:第二虚拟电极图案;
53a:第二虚拟电极;
53b:第二狭缝;
53c:微小区域;
75:第一覆盖部分;
81:第二覆盖部分。

Claims (6)

1.一种电容式触摸面板,具有:
一张透明基材,或第一透明基材与第二透明基材的组合;
第一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第一面或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一个面;
第一虚拟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所述一个面的未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的区域,并具有多个第一虚拟电极;
第二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第二面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一个面;以及
第二虚拟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所述第二面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所述一个面的未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的区域,并具有多个第二虚拟电极,
所述第一虚拟电极通过间隙被分割成多个岛状的微小部分,所述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多个微小部分中最外侧的部分具有与相邻的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间隙、和在所述第一间隙的内侧并排配置的第二间隙,
所述第二虚拟电极通过间隙被分割成多个岛状的微小部分,所述多个第二虚拟电极的多个微小部分中最外侧的部分具有与相邻的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三间隙、和在所述第三间隙的内侧并排配置的第四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分别为直线形状,
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为多个倾斜形状,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的周边构成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分别覆盖所述多个第一虚拟电极的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以及所述第四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第三间隙和所述第四间隙为之字形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虚拟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之间延伸的多个第五间隙,
所述多个第二虚拟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第四间隙之间延伸的多个第六间隙,
所述多个第五间隙与所述多个第六间隙在俯视观察时不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多个第六间隙形成在所述多个第五间隙彼此的中间位置。
5.一种电容式触摸面板,具有:
一张透明基材,或相互粘合的第一透明基材和第二透明基材;
第一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第一面或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一个面,并具有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第二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第二面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一个面,并具有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沿着与所述第一电极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以及
虚拟电极图案,其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材的所述第二面或所述第二透明基材的所述一个面的未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的区域,并具有多个虚拟电极,
所述虚拟电极通过第一间隙被分割成多个岛状的微小部分,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为直线形状,
所述第一间隙具有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对应的多个倾斜形状间隙,所述多个倾斜形状间隙的周边构成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覆盖了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
直线形状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的间隙与所述多个倾斜形状间隙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部分为多个点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多个倾斜形状间隙具有之字形形状部或斜线部。
CN201780074470.4A 2017-01-23 2017-11-06 电容式触摸面板 Active CN110023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9370 2017-01-23
JP2017009370A JP6472467B2 (ja) 2017-01-23 2017-01-23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PCT/JP2017/039900 WO2018135091A1 (ja) 2017-01-23 2017-11-06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889A CN110023889A (zh) 2019-07-16
CN110023889B true CN110023889B (zh) 2023-11-28

Family

ID=6290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4470.4A Active CN110023889B (zh) 2017-01-23 2017-11-06 电容式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96232B2 (zh)
JP (1) JP6472467B2 (zh)
KR (1) KR102394537B1 (zh)
CN (1) CN110023889B (zh)
WO (1) WO20181350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6909B2 (ja) * 2017-11-06 2021-06-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生産方法
JP7004400B2 (ja) 2018-06-25 2022-02-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US20220052233A1 (en) * 2018-12-27 2022-02-17 Denka Company Limited Phosphor substrate,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and lighting device
KR20210157944A (ko) * 2020-06-22 2021-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4327116A (zh) * 2020-10-09 2022-04-12 天材创新材料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薄膜及包含其的触控面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59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634922A (zh) * 2009-08-21 2010-01-27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布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53115A (zh) * 2010-05-18 2010-10-06 程抒一 一体化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683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3842944A (zh) * 2011-09-30 2014-06-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触摸面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有机el显示器
WO2016136661A1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9708A (ja) 2006-11-17 2008-06-05 Alps Electric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06987A (ko) * 2008-07-11 2010-01-2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809117B2 (ja) * 2011-10-05 2015-1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KR101542043B1 (ko) * 2012-06-27 2015-08-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470504B (zh) * 2013-01-03 2015-01-2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觸控結構
JP6333042B2 (ja) * 2014-04-21 2018-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391978B2 (ja) * 2014-04-24 2018-09-19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59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634922A (zh) * 2009-08-21 2010-01-27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布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53115A (zh) * 2010-05-18 2010-10-06 程抒一 一体化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683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3842944A (zh) * 2011-09-30 2014-06-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触摸面板、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有机el显示器
WO2016136661A1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94537B1 (ko) 2022-05-06
JP6472467B2 (ja) 2019-02-20
US20190227672A1 (en) 2019-07-25
US10496232B2 (en) 2019-12-03
CN110023889A (zh) 2019-07-16
JP2018120276A (ja) 2018-08-02
KR20190105562A (ko) 2019-09-17
WO2018135091A1 (ja)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3889B (zh) 电容式触摸面板
JP6730411B2 (ja) タッチウィンドウ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デバイス
CN106648195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50085205A1 (en) Touch panel
US20160274703A1 (en) Conductive shee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3157532A1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
US20120242585A1 (en) Position sensing panel
TW201715365A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TWI520023B (zh) 觸控面板及其應用之觸控顯示裝置
US9619092B2 (en) Touch panel
US10175836B2 (en) Conductive sheet, touch pane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519031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JP5813836B1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608188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6002461A1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631416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10045871B (zh)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KR20100126140A (ko)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패널의 전극패턴구조
JP618017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7282117B2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739432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JP5574133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WO2015083336A1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692079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