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2808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2808A
CN110022808A CN201780061434.4A CN201780061434A CN110022808A CN 110022808 A CN110022808 A CN 110022808A CN 201780061434 A CN201780061434 A CN 201780061434A CN 110022808 A CN110022808 A CN 110022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bsorbed layer
absorbent commodity
cold feeling
per squ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14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2808B (zh
Inventor
益井大和
木村真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22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2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2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e.g. core absorbent layers being of different siz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正面层、背面层和配置于上述正面层与上述背面层之间的吸收层,在上述正面层与上述吸收层之间具有中间纤维层,上述吸收层、上述正面层和上述中间纤维层分别含有冷感剂,上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在上述中间纤维层较上述吸收层多,且在上述中间纤维层较上述正面层多。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理用卫生巾或失禁垫、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对于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有在排泄液较多时或长时间使用时等,产生闷湿或粘腻而使穿着者感觉到不适的情况。对此,先前提出有欲通过使吸收性物品含有清凉剂等冷感剂而消除该不适感并谋求提高穿着感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和2)。冷感剂挥发并刺激穿着者的肌肤的感觉神经细胞的TRP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Melastatin-8,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8亚型)或TRP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Ankyrin-1,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等而使感受器的阈值发生变化,由此使人感觉到清凉感。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为了应对冷感剂因排泄而被消耗的问题,使与穿着者的排泄部抵接的区域中的冷感材料的量较除此以外的区域多。另外,专利文献2和3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为了应对给穿着者造成由清凉剂所致的过度刺激的问题,在物品的平面方向上,相较与穿着者的排泄部抵接的区域,增加除此以外的区域中的清凉剂的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40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34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340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正面层、背面层和配置在上述正面层与上述背面层之间的吸收层,在上述正面层与上述吸收层之间具有中间纤维层,上述吸收层、上述正面层和上述中间纤维层分别含有冷感剂,上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在上述中间纤维层较上述吸收层多,且在上述中间纤维层较上述正面层多。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可适当参照附图,根据下述记载而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抵接面侧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在伸长的状态下的局部缺失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的II-I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层的剖视图,(A)是纵向的剖视图,(B)是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层具有高克重部的方式与背面层和粘接部一并示意性地示出的剖视图,(A)是纵向的剖视图,(B)是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吸收层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的方式的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
图6的(A)~(D)是表示中央吸收性片的折叠结构的其他优选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具有连通部的方式的对应于图1的局部缺失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7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的VIII-VIII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所具有的吸收层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吸收层的另一优选方式的剖视图,(A)是在正面层侧具有凸部和凹部空间的方式的剖视图,(B)是在背面层侧具有凸部和凹部空间的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充分地长时间有效地维持对穿着者的肌肤的适度的冷感效果的吸收性物品。
在配合有冷感剂的吸收性物品中,穿着者的所谓敏感区(排泄部)的肌肤因角质层较少而容易强烈地受到冷感的刺激。另外,在与该敏感区对应的卫生巾的受液区域中容易因排泄而导致冷感过剩地作用。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那样,若仅在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区域(受液区域)增加冷感剂的量,则有会伴随疼痛而带来不适感的情形,反而可能有损穿着感。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和3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那样,若将冷感剂较多地配置于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区域(受液区域)的外侧,则难以使容易闷湿的部分的充分的冷感效果持续。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充分地长时间有效地维持对穿着者的肌肤的适度的冷感效果。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以下也称为卫生巾)10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只要未特别声明,则将与人体接触的一侧称为肌肤面侧或肌肤抵接面侧或者正面侧,将与此相反的一侧称为非肌肤面侧或非肌肤抵接面侧或者背面侧。关于不具有与人体接触的面的构件,这些用语也作为表示吸收性物品的构件构成中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用语使用。另外,将在穿着时位于人体的前侧的方向称为前方,将位于后侧的方向称为后方。将吸收性物品的正面或背面的法线方向称为厚度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卫生巾10具有肌肤抵接面侧的正面层1、非肌肤抵接面侧的背面层2、和配置于正面层1与背面层2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3。进而,在正面层1与吸收层3之间配置具有液体扩散性的中间纤维层4。正面层1具有将液体送入至吸收层3的液体透过性,背面层2具有对处于吸收层3的液体的防漏性。正面层1和背面层2具有覆盖吸收层3的两面且朝吸收层3的外缘外侧延伸出去的大小。中间纤维层4具有使从正面层1透过的排泄液在平面方向上扩散而使吸收层3的肌肤面侧的吸收面积扩大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面层1的肌肤抵接面侧的两侧层叠有侧部片5。侧部片5与背面层2朝吸收层3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去,形成作为向衣物等的固定器件的侧翼部6。在侧翼部6和背面层2的非肌肤抵接面侧,具有用于将卫生巾10固定于衣服的粘接部7。在该片的层叠结构中,卫生巾10的外周缘设为不隔着吸收层3而接合的外周密封部9。
卫生巾10可包含其他构成构件,也可为不具有侧部片5的形态。进而,也可具有从正面层1向吸收层3压制而成的防漏槽、和正面层1上的多个压纹等。另外,可使侧部片5一边与正面层1接合,一边在正面层1的较两侧靠内侧的一侧残留自由端部,也可在上述自由端部配置弹性构件等而构成防漏翻边。
卫生巾10在俯视下为具有纵向(Y方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纵长形状。另外,正面层1、背面层2和吸收层3与卫生巾10同样地为纵长形状。纵向对应于穿着卫生巾10时的连接穿着者的腹侧部、裆部和背侧部的方向。宽度方向对应于连接穿着者的胯裆的左右腿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纵向(Y方向)和宽度方向(X方向)表示卫生巾10的俯视下的方向,同时表示正面层1、背面层2和吸收层3的俯视下的方向。
卫生巾10在纵向上具有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部对应的区域的中间部C、位于该中间部C的两端侧的前方部F和后方部R。前方部F与穿着者的下腹部相对地配置,后方部R与穿着者的臀部侧相对地配置。
在中间部C,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具有与上述排泄部相对且直接接住排泄液的受液区域C1。如图1所示,受液区域C1所处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是指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L向左右扩展的规定宽度的范围,且是指吸收层的较宽度方向两端缘39靠内侧的范围的部分。具体而言是指卫生巾10的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L向左右扩展的区域且相对于吸收层宽度为4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的部分。再者,中间部C、受液区域C1、前方部F和后方部R是表示卫生巾10的划分,同时也表示与此对应的正面层1、背面层2、吸收层3和中间纤维层4的划分。
中间部C、前方部F和后方部R的划分位置可对应于根据使用目的等而设定的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来适当设定。在具有向短裤的裆部弯折并固定的侧翼部的情况下,存在该侧翼部的沿着纵向的区域成为中间部C。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0表示被设定为日用等的形状的例子,将纵向的长度三等分而设定有前方部F、中间部C和后方部R,在不具有侧翼部的日用卫生巾的情况下,中间部遵循该设定。一般而言,不论卫生巾10为哪种形状,中间部C均可被设定为处于与前方部F相距固定距离的位置的部位。进而,关于成人用或者幼儿用的尿布等、或吸尿垫等,将纵向的长度三等分,而设定前方部F、中间部C和后方部R。
卫生巾10含有冷感剂。冷感剂是刺激穿着者的皮肤和/或粘膜表面的温度感受器,不使皮肤和/或粘膜表面上的温度变化,便可使穿着者感觉到冷感、爽快感的化学剂。
以下,对卫生巾10中的含有冷感剂的层及含量进行说明。
冷感剂包含于卫生巾10的正面层1、吸收层3和中间纤维层4中。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以下,也简称为“冷感剂量”)是在中间纤维层4较吸收层3多,且在中间纤维层4较正面层1多。
如此,在卫生巾10中,使中间纤维层4优先含有冷感剂,并抑制正面层1的冷感剂的含量。由此,从靠近肌肤的正面层1释放的冷感剂量被抑制为适量,从被正面层1覆盖的中间纤维层4以及进而下层的吸收层3,冷感剂的挥发成分具有时间差地被释放至肌肤。其结果,能够使到达肌肤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的浓度不会过高,并且能够抑制对肌肤的由冷感所致的过剩的刺激。
冷感剂量由多至少的顺序,优选为中间纤维层4、吸收层3和正面层1。即,可使中间纤维层4的冷感剂量多于吸收层3的冷感剂量,且使吸收层3的冷感剂量多于正面层1的冷感剂量。由此,优选为使经层叠的上述3层中的最靠近肌肤的层含有最少的冷感剂,使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含有相对较多的冷感剂。通过使在厚度方向上靠近正面层1的区域即中间纤维层4的冷感剂的含量多于吸收层3的冷感剂的含量,可使人迅速地感觉到适度的冷感效果。进而,通过设为此种冷感剂的含量的分配,在厚度方向上远离正面层1的区域、尤其是吸收层3中,可使冷感剂的含量增加,并更充分地长时间有效地维持适度的冷感效果。
作为上述冷感剂量在中间纤维层4较吸收层3多,且在中间纤维层4较正面层1多的方式,优选为将中间纤维层4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1)相对于吸收性层3中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2)的质量比(N1/N2)设为1.05以上,且将中间纤维层4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1)相对于正面层1中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3)的质量比(N1/N3)设为1.17以上。
就迅速地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中间纤维层4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1)相对于吸收层3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2)的质量比(N1/N2)优选为1.05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进而优选为1.20以上。另外,就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质量比(N1/N2)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进而优选为2.30以下。
就穿着初期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中间纤维层4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1)相对于正面层1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3)的质量比(N1/N3)优选为1.17以上,更优选为1.33以上,进而优选为1.53以上。另外,就抑制对穿着者的肌肤过剩的冷感刺激的观点而言,上述质量比(N1/N3)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而优选为6.67以下。
就冷感效果的持续性的观点而言,吸收层3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2)相对于正面层1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N3)的质量比(N2/N3)优选为1.11以上,更优选为1.21以上,进而优选为1.28以上。另外,就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上述质量比(N2/N3)优选为6.67以下,更优选为4.00以下,进而优选为2.90以下。
冷感剂分配在包括正面层1、吸收层3和中间纤维层4的各层中,且具有上述浓度差地被含有,故而即便增加冷感剂的量,也能够抑制对穿着者的肌肤的过剩的刺激。
正面层1、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根据物品的类型等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若以包含乳酸薄荷酯作为冷感剂的日用卫生巾的情况为例,则如下所述。
就穿着初期的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正面层1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优选为0.01g/m2以上,更优选为0.03g/m2以上,进而优选为0.05g/m2以上。另外,就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正面层1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优选为0.5g/m2以下,更优选为0.4g/m2以下,进而优选为0.3g/m2以下。
就冷感效果的持续性的观点而言,吸收层3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优选为0.03g/m2以上,更优选为0.05g/m2以上,进而优选为0.07g/m2以上。另外,就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吸收层3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优选为1.5g/m2以下,更优选为1.3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1g/m2以下。
就迅速地感觉到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中间纤维层4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优选为0.05g/m2以上,更优选为0.07g/m2以上,进而优选为0.1g/m2以上。另外,就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中间纤维层4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优选为2.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0g/m2以下。中间纤维层4处于正面层1与吸收层3的中间,且具有如下缓冲作用:中间纤维层4中所含有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隔着正面层1,因而适度地朝肌肤面侧转移,且同时抑制吸收层3所包含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朝肌肤面侧的过度的转移,故而即便增加冷感剂的量,也能够长时间地对使用者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
(每单位面积的冷感剂量的测定方法)
可利用溶剂从吸收性物品的对象构件或对象部位萃取冷感剂,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C)对萃取溶液进行分析。测定利用安装于气相色谱仪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例如可通过安捷伦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制造的7890A进行测定。预先将冷感剂的浓度与峰面积的关系标准曲线化,基于该标准曲线进行定量作业。
以冷感剂包含乳酸薄荷酯和/或薄荷醇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使用甲醇作为溶剂从对象构件或对象部位萃取乳酸薄荷酯和/或薄荷醇。将甲醇作为溶剂,预先准备浓度不同的3~5个阶段左右的乳酸薄荷酯溶液和/或薄荷醇溶液,根据GC的色谱图算出各个浓度的峰面积,使用正戊醇作为标准试样,相对于标准试样的浓度,绘制其峰面积,制成标准曲线。通过以与制成标准曲线的分析相同的条件进行萃取液的分析,将所获得的峰面积应用于标准曲线并算出乳酸薄荷酯量和/或薄荷醇量。另外,通过将所获得的乳酸薄荷酯量和/或薄荷醇量除以预先选用的制品部位的面积,可求出每单位面积的冷感剂量(冷感剂克重)。另外,通过将所获得的乳酸薄荷酯量和/或薄荷醇量除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长度(mm),并放大100倍,可求出平均每100mm的制品长度的冷感剂量。
为了明确制品的每个构成构件或每个部位的冷感剂量,可通过在5℃的腔室内将制品分解并将要测定的材料部位取出而予以分析。
对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冷感剂的含量分配的卫生巾10,优选为即便存在排泄,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中所含有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也能够顺利地转移至肌肤。就该观点而言,优选为正面层1的液体扩散性小于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的液体扩散性。由此,正面层1中的排泄液的朝平面方向的扩散面积与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相比,相对变小,排泄液妨碍冷感剂的挥发成分转移的范围变小。因此,即便在卫生巾10正在接收排泄液的过程中(例如多次排泄),从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具有时间差地上升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也容易顺利地到达肌肤。其结果,可更长时间地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在该情况下,排泄液在正面层1的受液区域C1周边的范围内朝非肌肤面侧透过。由此,在接受排泄液时,能够对对应的穿着者的所谓敏感区(排泄部),适度地缓和由冷感所致的刺激。另外,根据上述扩散性的差异,排泄液从正面层1快速地透至非肌肤面侧的层,故而可避免由湿润所引起的肌肤的不适感,且能够不使排泄液堵塞冷感剂的挥发路径地维持适度的冷感。
就提高液体扩散性的观点而言,中间纤维层4优选为包含热塑性纤维的无纺布。由此,可以抑制在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冷感剂朝非肌肤面侧的渗出,容易更长时间地维持对肌肤的冷感效果。
上述液体扩散性由利用下述测定方法所得的液体扩散面积表示。
将卫生巾穿着于动态步行模型。一面使动态步行模型以100步/分钟的步行速度步行,一面将调整为粘度8cps的3g模拟血液以0.2g/s的流速注入,步行3分钟之后,以0.2g/s的流速再次注入3g。在第2次的马血注入刚完成之后,将卫生巾分解并测定正面层、中间纤维层和吸收层(肌肤面侧)中的液体扩散面积。就液体扩散面积的测定而言,使用国誉(KOKUYO)制造的OHP(Overhead Projector,投影机)膜等透明膜描绘模拟血液的扩散,并利用扫描仪(CANON制造型号CanoScan8800F)制成图像数据之后,利用图像分析软件(NEXUS制造nexus New Qube),算出与像素数相应的面积。此外,粘度的单位cps系通过1cps=1×10- 3Pa·s进行换算。另外,模拟血液是将脱纤维马血(株式会社Nippon Biotest研究所制造)的血细胞、血浆比率调整成使用B型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型号TVB-10M,测定条件:转子No.19、30rpm、60秒)所测定出的粘度在25℃成为8mPa·s的血液。
正面层1的液体扩散面积相对于中间纤维层4的液体扩散面积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另外,正面层1的液体扩散面积相对于吸收层3的液体扩散面积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
另外,正面层1的平均纤维间距离(D1)优选为大于中间纤维层4的平均纤维间距离(D4)的(D1>D4)。由此,虽然中间纤维层4中所含有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因正面层1的覆盖而某种程度上被抑制,但容易具有时间差地转移至肌肤面侧。
就容易使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中所包含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有效地朝肌肤面侧转移的观点而言,正面层1的平均纤维间距离(D1)相对于中间纤维层4的平均纤维间距离(D4)优选为105%以上,更优选为115%以上,进而优选为130%以上。另外,就使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中所包含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适度地转移至肌肤面侧的观点而言,正面层1的平均纤维间距离(D1)相对于中间纤维层4的平均纤维间距离(D4)优选为400%以下,更优选为300%以下,进而优选为200%以下。
(平均纤维间距离的测定方法)
平均纤维间距离以如下方式对测定对象的无纺布的厚度进行测定,适用下述数学式(2)而求出。
首先,将测定对象的无纺布切断成长度方向50mm×宽度方向50mm,制作该无纺布的切断片。在测定对象的无纺布被安装入吸收性物品时等无法获得该大小的切断片的情况下,切断成可获得的最大限度的大小而制作切断片。
以49Pa加压测定该切断片的厚度。测定环境为温度20±2℃、相对湿度65±5%,测定仪器使用显微镜(株式会社基恩士(KEYENCE)制造,VHX-1000)。首先,获得上述无纺布剖面的放大照片。在放大照片中,同时拍摄进已知尺寸的物体。使比例尺与上述无纺布剖面的放大照片一致,测定切断片的厚度。将以上的操作进行3次,将3次的平均值作为干燥状态的无纺布的厚度[mm]。此外,在层叠品的情况下,根据纤维直径判断其边界,算出厚度。
继而,构成测定对象的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间距离通过以下所示的基于Wrotnowski的假定的公式而求出。基于Wrotnowski的假定的公式通常在求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间距离时使用。根据基于Wrotnowski的假定的公式,纤维间距离A(μm)根据无纺布的厚度h(mm)、克重e(g/m2)、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直径d(μm)及纤维密度ρ(g/cm3),利用以下的数学式(2)而求出。此外,在具有凹凸的情况下,作为代表值,使用凸部的无纺布厚度h(mm)而算出。
就纤维直径d(μm)而言,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iko Instruments Inc.制造的DSC6200),测定10根已切下的纤维的纤维剖面,并将其平均值设为纤维直径。
就纤维密度ρ(g/cm3)而言,使用密度梯度管,以JIS(Japanese IndustrialStandards,日本工业标准)L1015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中所记载的密度梯度管法的测定方法为基准进行测定。
就克重e(g/m2)而言,将测定对象的无纺布切下规定(0.12m×0.06m等)的大小,并进行质量测定之后,利用“质量÷根据规定大小所求出的面积=克重(g/m2)”的公式进行计算而求出克重。
纤维间距离
在吸收层3中,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优选为在肌肤侧面3A较吸收层3的非肌肤侧面3B多(参照图3的(A)和(B))。由此,处于吸收层3的冷感剂容易挥发并到达穿着者的肌肤,穿着者可在穿着时迅速地感觉到冷感,而对冷感的感受方式赋予速效性。
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是对应于吸收层3的结构根据下述(1)~(3)的定义而划分的部分。
(1)在吸收层3为多片吸收性片的层叠体的情况下,将位于最靠肌肤侧的吸收性片的部分作为肌肤侧面。
(2)在吸收层3为将纸浆等液体吸收材料进行纤维堆积所得的吸收性芯用包芯片覆盖而成的情况下,将位于最靠肌肤侧的包芯片的部分作为肌肤侧面。
(3)在吸收层3为使上述吸收性芯露出的吸收层的情况下,将该吸收性芯的从最靠肌肤侧的表层部分至厚度1mm为止的部分作为肌肤侧面。
基于该定义,“肌肤侧面”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冷感剂量)是指以下部位中的含量。即,在上述(1)的情况下,是指位于最靠肌肤侧的吸收性片中所包含的冷感剂量。在上述(2)的情况下,是指位于最靠肌肤侧的包芯片中所包含的冷感剂量。在(3)的情况下,是指从最靠肌肤侧的表层部分至厚度1mm为止的部分中所包含的冷感剂量。
另外,吸收层3的非肌肤侧面3B是对应于吸收层的结构根据下述(1)~(3)的定义而划分的部分。
(1)在吸收层3为多片吸收性片的层叠体的情况下,将位于最靠非肌肤侧的吸收性片的部分作为非肌肤侧面。
(2)在吸收层3为将纸浆等液体吸收材料进行纤维堆积所得的吸收性芯用包芯片覆盖而成的情况下,将位于最靠非肌肤侧的包芯片的部分作为非肌肤侧面。
(3)在吸收层3为使上述吸收性芯露出的吸收层的情况下,将该吸收性芯的从最靠非肌肤侧的表层部分至厚度1mm为止的部分设为非肌肤侧面。
基于该定义,“非肌肤侧面”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冷感剂量)是指以下部位中的含量。即,在上述(1)的情况下,是指位于最靠非肌肤侧的吸收性片中所包含的冷感剂量。在上述(2)的情况下,是指位于最靠非肌肤侧的包芯片中所包含的冷感剂量。在(3)的情况下,是指从最靠非肌肤侧的表层部分至厚度1mm为止的部分中所包含的冷感剂量。
上述正面层1、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中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的分配、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与非肌肤侧面3B之间的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的分配可通过各种方法形成。
例如可列举:1)使用含有规定量的冷感剂的正面层1、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制造卫生巾10的方法、或在制造卫生巾10的步骤中使用涂布机等将冷感剂涂布于各构件的方法等预先设计冷感剂含量并设置于各构件的方法;2)仅在吸收层3的肌肤面侧3A配合冷感剂之后,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下静置规定时间等之后,配置中间纤维层4和正面层1,使冷感剂转移至这些层的方法;和3)仅在吸收层3涂布冷感剂之后,使用冷感剂的吸附性和保持性较吸收层3高的中间纤维层4使冷感剂保持在中间纤维层4,由此形成规定的含量分配的方法等。
例如,就上述2)而言,推测通过以下的机制可实现本发明的冷感剂分布。通过将冷感剂仅涂敷于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之后的静置步骤,吸收层3内的冷感剂的移动成为平衡状态。此外,在静置步骤中,为了使冷感剂不易朝外部挥散,预先设为气密性较高的状态(例如利用气密性容器覆盖吸收层3的整个面等)。推测如下:虽然在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与非肌肤侧面3B产生冷感剂的浓度梯度,但由于原本仅在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配合有冷感剂,且两面3A、3B被置于相同的环境,故而得以抑制极端地移动至一个面侧。而且,将冷感剂成为平衡状态的吸收层与其他构件组合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由此适量的冷感剂转移至与吸收层3接触的各构件。
与此相对,在正面层1侧的构件配置较多的冷感剂,过剩的冷感剂容易移动至正面层1的制法或结构中,容易在正面层1存在较多冷感剂。例如,认为如下述比较制造例那样在中间纤维层4配置冷感剂的方法,或当在刚涂敷冷感剂之后的吸收层3配置中间纤维层4时,冷感剂容易朝中间纤维层4及与其相邻的正面层1产生移动,冷感剂以补充从正面层1挥散的冷感剂的方式从中间纤维层4一次性移动至正面层1,正面层1的冷感剂量成为与中间纤维层4的同等以上。
而根据上述2)的方法,在配置中间纤维层4等构件之前,冷感剂遍布吸收层3整体,故而得以抑制过剩的冷感剂一次性转移至中间纤维层4,且容易通过朝中间纤维层4的转移而将冷感剂平缓地供给至冷感剂浓度变低的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而且,在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上存在中间纤维层4和正面层1,故而中间纤维层4暂时保持冷感剂,且一部分冷感剂被供给至正面层1。而且,当冷感剂从正面层1挥散时,会从中间纤维层4补充冷感剂。因此,认为中间纤维层4的冷感剂量较正面层1和吸收层3的冷感剂量多。
另外,就上述3)而言,例如可列举使用克重较正面层1高的片或厚度较正面层1大的片作为中间纤维层4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使用亲水性较低的冷感剂(例如薄荷醇或乳酸薄荷酯等)的情况下,也可列举使中间纤维层4的亲水性低于正面层1的方式作为一例。
而且,认为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将上述2)和3)组合会更有效。
如上所述,上述分配例如也可通过适当地设定冷感剂溶液的涂布部的配置位置而形成。所谓冷感剂溶液是指将冷感剂与溶剂混合而成的涂布液,且是指在包含于卫生巾10时所使用的液体。冷感剂溶液的涂布部是在制造步骤中最初含有的部位。作为上述溶剂,可采用通常使用的各种溶剂。例如可列举二丙二醇等。
吸收层3优选为如图4的(A)和(B)所示,在卫生巾10的中间部C包括吸收层克重较周围高的高克重部33。尤其是,高克重部33在中间部C中,也优选为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的受液区域C1,更优选为配置于包含受液区域C1的规定范围。高克重部33可对应于吸收层3的方式通过各种方法而形成。例如,在吸收层3具有将纸浆等液体吸收材料进行纤维堆积而成的吸收性芯的情况下,通过使液体吸收材料的纤维堆积量较周围增加,能够形成高克重部33。另外,在为下述吸收性片的层叠体的情况下,通过使吸收性片的片数较周围增加,能够形成高克重部33。
高克重部33较吸收层3的其他部分蓬松,相对容易保持冷感剂。由此,可抑制因时间经过所引起的冷感剂朝卫生巾10的非肌肤面侧的转移,且可确保冷感剂挥发成分朝穿着者的肌肤的转移量。另外,蓬松的高克重部可相对地抑制冷感剂的挥发成分的过剩的扩散。由此,对于与穿着者的所谓敏感区(排泄部)对应的中间部C,可抑制过度的冷感的刺激,且长时间地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
优选在背面层2的非肌肤侧面的俯视时与吸收层3的高克重部33重叠的部分,配置有衣物固定用的粘接部7(参照图4的(A)和(B))。在高克重部33中,冷感剂朝高克重部33的非肌肤面侧的转移较少,高克重部33中所含有的冷感剂不易从背面层2渗出。通过在背面层2的非肌肤面侧的俯视时与高克重部33重叠的部分配置粘接部7,可抑制由冷感剂所致的粘接部7的固接力的降低。在图4的(A)和(B)中,示出了粘接部7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出去的带状,且在纵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有多个的方式。在该方式中,形成为带状的若干个粘接部7配置于俯视时与高克重部33重叠的部分。粘接部7的配置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只要配置于与高克重部33重叠的部分,则可为任何图案。例如,粘接部7可配置于包含与高克重部33重叠的部分的规定范围,也可配置于背面层2的非肌肤侧面的整个面。另外,粘接部7可分割为多个并间隔性地配置于背面层2的非肌肤侧面,也可连续地配置于一个面。
吸收层3优选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由此,容易在吸收层3内部适合地控制冷感剂朝厚度方向的转移量。即,相比于经过层间的界面的厚度方向,冷感剂更容易在同一层内的平面方向上转移,而能够适度地抑制层间的冷感剂的渗出量。由此,能够防止吸收层3的非肌肤侧面的冷感剂量过剩,可尽可能将冷感剂保持于靠近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的位置。另外,能够在吸收层3的层间暂时储留冷感剂的挥发成分,而能够更长时间对肌肤赋予适度的冷感效果。
另外,优选上述高克重部33与其前后(在吸收层3的纵向上较高克重部33靠前方和后方的除高克重部33以外的吸收层3部分)相比,吸收性片的层叠数设置得较多。由此,能够更容易产生上述冷感剂的挥发成分的暂时储留,能够更长时间地赋予将对穿着者的所谓敏感区(排泄部)的刺激加以抑制的适度的冷感。
吸收性片是在包含亲水性纤维的2个片状的纤维层间夹持并固定有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的厚度较薄的片体。在形成吸收性片时,高吸水性聚合物能够利用因润湿而呈现的粘接力或另外添加的接着剂或接着性纤维等粘合剂而一体化。制作可通过通常所使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也可通过湿式、干式的任一方式进行。吸收性片由于将厚度抑制为3.0mm以下且使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在片的平面方向上分散配置,故而不易发生胶体结块且具有较高的吸收力。例如可列举日本特开平8-246395号公报的段落[0019]~[0131]中所记载的吸收性片等。
在吸收层3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为具有如图5所示的层叠结构。
图5所示的吸收层3具有将主体吸收性片31与中央吸收性片32折叠而成的层叠结构。
主体吸收性片31具有在背面层2侧使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重叠而折成三折而成的折叠结构。主体吸收性片31具有从中间部C至前方部F和后方部R的长度,且形成为吸收层3的外形形状。
中央吸收性片32具有在正面层2侧使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重叠而折成三折而成的折叠结构。中央吸收性片32在经折叠的状态下,与经折叠的主体吸收性片31相比宽度较窄,且与主体吸收性片31相比纵向的长度较短,且配置于中间部C的宽度方向中央。中央吸收性片32收纳于主体吸收性片31的折叠结构的内部。
在上述层叠结构中,主体吸收性片31的处于较中央吸收性片32靠肌肤侧的部分31A为上述吸收层3的肌肤侧面3A。另外,主体吸收性片31的处于较中央吸收性片32靠非肌肤侧的部分31B为上述吸收层3的非肌肤侧面3B。
另外,在中间部C,主体吸收性片31与中央吸收性片32层叠而成的部分成为上述高克重部33。优选在俯视时与该高克重部33重叠的背面层2的非肌肤侧面配置有粘接部7。
在吸收层3中,就能够对肌肤面无不适感地使用的观点而言,高克重部33以外的部分的厚度(H2)相对于高克重部33的厚度(H1)的比(H2/H1)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就服贴性的观点而言,上述比(H2/H1)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2/3以下。
另外,在吸收层3中,就防止排泄液吸收时的液体扩散的观点而言,高克重部33以外的部分的克重(M2)相对于高克重部33的克重(M1)的比(M2/M1)优选为1/4以上,更优选为1/3以上。就防止由高克重部与低克重部的刚性差所致的褶皱的观点而言,上述比(M2/M1)优选为7/8以下,更优选为2/3以下。
作为中央吸收性片32的折叠结构,并不限于图5所示的方式,可设为各种结构。例如也可为如图6的(A)~(D)所示的折叠。图6的(A)表示将中央吸收性片3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向肌肤面侧与非肌肤面侧回折而折叠成S字状的方式。图6的(B)表示在宽度方向上对折的方式。图6的(C)和(D)表示以在宽度方向上折成三折的各部分的长度相等的方式折叠的方式。
主体吸收性片31的折叠结构并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方式,可设为各种结构。例如,也可设为与作为中央吸收性片32的折叠结构示出的图6的(A)~(D)相同的结构。另外,也可为将被区分为肌肤面侧和非肌肤面侧的2个片层叠而成的结构。进而,并不限定于在主体吸收性片31的折叠结构的内部内包中央吸收性片32的方式,也可为不内包而在主体吸收性片31的折叠结构的非肌肤面侧层叠中央吸收性片32的方式。
但若为在主体吸收性片31的折叠结构的内部内包中央吸收性片32的方式,则更容易贮存冷感剂的挥发成分,就下述连通部8的作用的观点而言为优选。
不论吸收层3具有哪种层叠结构,优选吸收性片的重叠部分均不接合。由此,容易形成吸收层3的层间的空间,且上述层间的开闭性提高。其结果,能够使已通过连通部8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向肌肤的送入更容易表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层3优选为如图7~9所示,具有从肌肤侧面去往厚度方向的连通部8。
所谓连通部8是指配置于吸收层3的厚度方向的透气单元。连通部8优选作为将冷感剂的挥发成分朝肌肤面引导的透气单元至少配置于吸收层3的肌肤面侧。连通部8作为冷感剂的挥发成分的移动路径、因吸收层3等的变形而形成的空气的移动路径发挥作用。就针对上述冷感剂的含量的分配长时间地维持冷感效果的观点而言,这些作用较有效。尤其是在时间经过后冷感剂的剩余含量变少时,可将贮存于吸收层3内部(例如形成为层状的片之间)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充分地送入至肌肤。例如在冷感剂残存于吸收层3的深处的情况下,即便从正面层1和中间纤维层4散发的冷感减弱之后,也可具有时间差地,通过连通部8的存在而积极地将冷感剂的挥发成分从吸收层3内部送至肌肤面。冷感剂的送入例如通过伴随卫生巾穿着时的穿着者身体的移动的吸收层的变形等而更有效地进行。
此外,在图8中,将吸收层3设为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且具有高克重部33的层而示出,但并不限定于此,可设为各种形态的层。另外,在图8中,示出高克重部33与粘接部7重叠的方式,但也可为两构件不重叠的方式。
但就通过连通部8将冷感剂的挥发成分更有效地送至肌肤的观点而言,更优选吸收层3具有上述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若对具有层叠结构的吸收层3配置连通部8,则可在层间暂时储留冷感剂的挥发成分并通过连通部8送入至肌肤面,能够使人更长时间地感觉到未改变的适度的冷感。此时,吸收层3的层间相应于穿着者的移动而开闭,更容易将经过连通部8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送出至肌肤侧。
连通部8可为吸收层3的无构件的间隙部分即贯通部,也可为构件的一部分被挤压而凹陷的压制部,还可为构件的克重局部变小的凹部空间。作为贯通部,例如可列举被细长地切开切口的隙缝部或构件的一部分缺失而成的部分等。在贯通部或凹部空间中形成将冷感剂的挥发成分从内部朝外部释放的开口。在压制部中与外部接触的表面积增加,由此,容易从压制部附近释放冷感剂的挥发成分。
在图7~图9中,作为连通部8,配置有防漏槽83,该防漏槽83是将配置于吸收层3的贯通部8(隙缝部81)、正面层1、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制(压纹处理)而成的。此外,作为下文所示的贯通部8,隙缝部81的方式也可适当应用于隙缝部以外的贯通部。
隙缝部81具有沿着吸收层3的纵向延伸的长度,且在吸收层3的面方向上分散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多个隙缝部81在纵向上隔开地排列,且使纵向的排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而配置。由此,可合适地控制冷感剂朝平面方向的渗出方向,且可从吸收层3的较宽的区域将冷感剂的挥发成分送出至肌肤。但隙缝部81的分散配置并不限定于此,可设为能将处于吸收层3内部的冷感剂的挥发成分有效地送出至肌肤的各种方式。
此处所提及的“隙缝部”可定义为构件切断的宽度为0.5mm以下的切口部分,优选为0.3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下。所谓隙缝部81的“宽度”是指在卫生巾10的俯视下,与隙缝部81延伸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被切断的构件之间的距离(开口宽度)。隙缝部81的宽度可在从卫生巾10取出吸收层3并静置于水平台且不施加张力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株式会社基恩士(KEYENCE)制造的数字显微镜VHX-900进行测定。在测定时,测定倍率适当调整而进行测定。
隙缝部81也可以在吸收层3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各种深度。例如可为从肌肤面侧至规定深度为止,也可遍及吸收层3的厚度方向整体。就表现作为将处于吸收层3内部的冷感剂所挥发的成分送出至肌肤的连通部的功能的观点而言,隙缝部81优选为至少配置于从吸收层3的肌肤面侧至含有冷感剂的区域为止的规定深度为止。尤其是,由于容易将冷感剂的挥发成分有效地送出至肌肤,故而优选在吸收层3的高克重部33存在贯通部(隙缝部81)。
另外,隙缝部81并不限于仅配置于吸收层8的情况,也可在相同的位置从中间纤维层4贯通至吸收层3为止。由此,冷感剂的挥发成分的通道从吸收层3连续至中间纤维层4,冷感剂的挥发成分能够从吸收层3内部顺利地送出至肌肤。
另一方面,配置作为连通部8的防漏槽83是从正面层1至中间纤维层4、吸收层3为止进行压制而形成。即,正面层1、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在相同的位置形成为凹状,且层间的距离缩短。由此,可在防漏槽83的附近形成冷感剂的挥发成分朝肌肤侧的通道,容易将吸收层3、中间纤维层4中所含有的冷感剂所挥发的成分朝肌肤送出。另外,可通过防漏槽83限制冷感剂在宽度方向上渗出的范围及量,可抑制对穿着者的腹股沟部附近由冷感所致的过剩的刺激。
就防止排泄液的侧漏且防止冷感剂朝宽度方向的渗出的观点而言,防漏槽83优选为在俯视下具有至少夹着受液区域C1在纵向上并列地延伸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槽83具有在中间部C从受液区域C1的两侧在纵向(Y方向)上延伸并在前方部F和后方部R连结而形成为环状的部分。进而,防漏槽83在上述环状部分中具有在前方部F和后方部R形成为圆弧状的部分。形成为环状及圆弧状的防漏槽83均以在卫生巾10的纵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线L为轴而左右对称。
防漏槽83所具有的平面形状可由连续线形成,也可为将断续的压制部分呈线状排列而成的形状。所谓断续意味着例如点线状及链线(折页线)状等。防漏槽83既可配置为一重,也可配置为二重以上。
优选为上述隙缝部81与防漏槽83一部分接触。此处所提及的“接触”是指隙缝部81的一部分与防漏槽83中经压制的吸收层3的凹陷部分重叠。由此,在穿着卫生巾10时,即便产生外部压力,也不会使隙缝部81的开口部过度打开,而可抑制冷感剂从隙缝部8的开口部的过剩的挥发,且可更有效地实现适度的冷感赋予。
如此,连通部8至少配置于吸收层3,可仅配置于吸收层3,也可在相同的位置贯通吸收层3和中间纤维层4,还可在相同的位置贯通正面层1、中间纤维层4和吸收层3。若连通部8为贯通吸收层3的贯通部,则冷感剂的挥发成分的通道遍及吸收层3的厚度方向连续,冷感剂的挥发成分能够从吸收层3内部顺利地送出至肌肤。
另外,除此以外,也可配置使正面层1和中间纤维层4的至少一者在厚度方向上形成为凹状的部分作为连通部8(例如仅将正面层1进行压制或将正面层1和中间纤维层4进行压制的点压纹等。)。
另外,作为连通部8为局部克重较小的凹部空间82的情况下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图10的(A)和(B)所示的吸收层310A及310B。它们是亲水性纤维的纤维堆积体或者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的混合纤维堆积体,具有规定的厚度,且具有局部克重减小的凹凸形状。
具体而言,图10的(A)所示的吸收层310A在正面层1侧(肌肤面侧)具有多个块状的凸部311,且在凸部311、311之间具有多个克重较小的凹部空间82作为连通部8。另外,图10的(B)所示的吸收层310B在背面层2侧(非肌肤面侧)具有多个块状的凸部311和多个作为连通部8的凹部空间82。在图10的(A)中,在背面层2侧具有将凹部空间82的底部堵住且连接凸部311彼此的薄壁部312,在图10的(B)中,在正面层1侧具有将凹部空间82的底部堵住且连接凸部311彼此的薄壁部3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抑制对肌肤的敏感部分的刺激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侧部片5从吸收层3的宽度方向外侧跨吸收层3的宽度方向两端缘39,在纵向上延伸出去。另外,优选至少在中间部C,侧部片5的内侧端处于较最靠宽度方向外侧的连通部8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即便在冷感剂渗出越过连通部8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侧部片5而抑制冷感剂的挥发成分直接刺激穿着者的腹股沟部的附近。此时,就更有效地抑制肌肤刺激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侧部片5的透气性较正面层1的透气性低。透气性可通过对此种物品所使用的方法而适当设定。例如,在侧部片5包含无纺布的情况下,可使纤维间距离变窄或选择所使用的油剂而抑制透气性。透气性在通过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业标准)L1913的“6.8.2格利(Gurley)形式”进行测定时,优选侧部片5的透气度低于正面层1的透气度。此外,在侧部片小到无法利用该格利形式测定的程度的情况下,将侧部片贴附于具有小于其大小的开口的非透气性的膜材(优选为KOKUYO制造的OHP膜等)而进行测定,将开口面积值换算为在该格利形式中规定的面积(642mm2)。
构成卫生巾10的构件的形成材料可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物品中所使用的材料。
作为冷感剂,可使用刺激穿着者的皮肤和/或粘膜表面的温度感受器,不使皮肤和/或粘膜表面上的温度变化,便可向穿着者传递冷感、爽快感的各种化学剂。例如可列举环己基衍生物、环己醇衍生物和甲酰胺类等日本特开2015-12918号公报的段落[0006]~[0086]中所记载的物质。冷感剂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
其中,就由气味带来的爽快感和速效性、持续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的冷感剂。作为非水溶性或水难溶性的冷感剂,优选为乳酸薄荷酯、薄荷醇。此处所提及的“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是指在1L的25℃的水中为1g以下的溶解性,尤其是“水不溶性”是指在1L的25℃的水中为0.1g以下的溶解性。
冷感剂可通过各种方法包含于卫生巾10中。例如既可在溶解于溶剂的状态下包含于卫生巾10中,也可不使用溶剂而包含于卫生巾10中。另外,冷感剂也可伴随包入至微胶囊等递送单元而包含于卫生巾10中。作为上述溶剂,可采用通常使用的各种溶剂。例如可列举二丙二醇等。
作为冷感剂,就会使冷感效果在穿着后迅速地被感觉到并且较为温和,且提高持续性的方面而言,特别优选包含薄荷醇和乳酸薄荷酯。就相同的观点而言,薄荷醇和乳酸薄荷酯的含量以前者/后者的质量比计,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另外,优选为0.2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下。
作为吸收层3,只要为能够实现上述冷感剂量的分配的吸收层,便可无特别限制地采用通常被用作吸收性物品的各种形态的吸收层。例如,也可为利用亲水性的包覆片覆盖亲水性纤维的纤维堆积体或亲水性纤维与高吸水性聚合物材的混合纤维堆积体而成的吸收层。另外,也可为由较薄的吸收性片构成,该吸收性片是在包含亲水性纤维的2个片状的纤维层之间夹持并固定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而成的。
作为构成吸收层3的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将疏水性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所得的纤维、及其自身为亲水性的纤维。尤其优选为其自身为亲水性且具有保水性的纤维。作为后者的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天然系纤维、纤维素系再生纤维或半合成纤维作为优选例。作为亲水性纤维,尤其优选为纸浆、人造丝,更加优选为纸浆。进而,也可使用使纤维素纤维的分子内和/或分子间进行交联所得的交联纤维素纤维或如将木材纸浆进行丝光处理而获得的蓬松性纤维素纤维。作为纸浆,可列举如针叶树牛皮纸浆或者阔叶树牛皮纸浆的木材纸浆、棉纸浆或者稻草纸浆等天然纤维素纤维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这些纸浆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
作为构成吸收层3的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例如可列举使以丙烯酸或丙烯酸盐为主成分,并根据情况添加交联剂而成的水溶性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聚合所获得的水凝胶材料。另外,可列举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磺化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吡啶的交联物、淀粉-聚(甲基)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皂化物、淀粉-聚(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及淀粉-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物等。这些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可单独使用1种,或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优选为能够吸收、保持自重的20倍以上、尤其是50倍以上的纯水且可凝胶化的材料。
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的形状可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吸收层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形状。例如可列举球状、粒状、纤维状、袋状和块状等。
正面层1可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各种片。若考虑肌肤触感的优良性,则优选为亲水性的无纺布,更优选为热粘合无纺布,特别优选为热风无纺布。构成正面层1的无纺布的纤维是经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且该纤维优选为进行了如2次卷曲或3次卷曲那样的立体卷缩的纤维。具体而言,就构成正面层1的无纺布的纤维而言,在制成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尼龙及这些的复合纤维,并在切割为规定长度而形成短纤维之前的阶段,通过涂敷各种亲水化剂而亲水化。可使用作为亲水化剂利用以α烯烃磺酸盐为代表的各种烷磺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酸盐/丙烯酰胺共聚物、酯酰胺、酯酰胺的盐、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水溶性聚酯树脂、各种有机硅衍生物、各种糖类衍生物及这些的混合物等通常使用的亲水化剂的亲水化处理。
作为背面层2,可使用具有防漏性的各种片。例如可使用单独的非透湿性或透湿性膜、或者将膜与无纺布贴合而得的片、拨水性的无纺布(SMS(Spunbond-meltblown-Spunbond,纺粘-熔喷-纺粘)或SMMS(Spunbond-meltblown-meltblown-Spunbond,纺粘-熔喷-熔喷-纺粘)等)。就成本方面或与防偏移粘接剂的匹配等而言,最优选使用单独的非透湿性膜作为防漏材料。
作为中间纤维层4,优选具有亲水性且液体扩散性优异。可列举包含热塑性纤维的无纺布等。作为无纺布,可使用通过各种制法所获得的无纺布。例如可使用利用热风法在通过梳棉法或气纺法所获得的纤维网形成纤维彼此的热熔合点得到的热风无纺布、利用热轧法在通过梳棉法所获得的纤维网形成纤维彼此的热熔合点得到的热轧无纺布、热压纹无纺布、水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和树脂结合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
作为侧部片5,优选为拨水性的无纺布,可从通过梳棉法而制造的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热轧无纺布和针刺无纺布等中使用拨水性的无纺布或进行了拨水处理的各种无纺布。特别优选使用例如纺粘无纺布、纺粘-熔喷(SM)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SMS)无纺布等。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例如可适于卫生护垫、失禁垫、吸尿垫、一次性尿布等。另外,并不限于经血,除经血以外,对尿、阴道分泌物和软便等也有效。另外,除上述构成构件以外,也可根据用途或功能而适当组装构件。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为生理用卫生巾或卫生护垫等每一个制品被放入包等中而携带的物品的情况下,优选为被独立包装。具体而言,优选为以正面层成为内侧的方式在纵向上折叠,制成由独立包装用的外包装材料包住而成的吸收性物品独立包装体。通过制成独立包装体,可保护与肌肤接触的正面层(使用面)的卫生,且可成为携带性较高的物品,可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正面层、背面层、和配置在上述正面层与上述背面层之间的吸收层,在上述正面层与上述吸收层之间具有中间纤维层,上述吸收层、上述正面层和上述中间纤维层分别含有冷感剂,上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在上述中间纤维层较上述吸收层多,且在上述中间纤维层较上述正面层多。
<2>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按照上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由多至少的顺序,为上述中间纤维层、上述吸收层和上述正面层。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层的液体扩散性小于上述中间纤维层和上述吸收层的液体扩散性。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沿着上述纵向,具有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受液区域的中间部、位于该中间部的两端侧的前方部和后方部,上述吸收层在上述中间部具有克重较周围大的高克重部。
<5>如上述<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层中,上述高克重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H2相对于该高克重部的厚度H1的比H2/H1为1/5以上且4/5以下。
<6>如上述<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层中,上述高克重部以外的部分的克重M2相对于高克重部的克重M1的比M2/M1为1/4以上且7/8以下。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层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
<8>如上述<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层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在上述高克重部的层叠数较上述高克重部的前后的层叠数多。
<9>如上述<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背面层的非肌肤侧面的俯视时与上述高克重部重叠的部分,配置有衣物固定用的粘接部。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大于上述中间纤维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在上述吸收层的肌肤侧面较非肌肤侧面多。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层具有从肌肤侧面去往厚度方向的连通部。
<13>如上述<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连通部为贯通吸收层的贯通部。
<14>如上述<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沿着上述纵向,具有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受液区域的中间部、位于该中间部的两端侧的前方部和后方部,上述吸收层在上述中间部具有克重较周围大的高克重部,且在该高克重部具有上述贯通部。
<15>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冷感剂为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
<16>如上述<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包含乳酸薄荷酯作为上述冷感剂。
<17>如上述<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包含薄荷醇作为上述冷感剂。
<18>如上述<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薄荷醇与乳酸薄荷酯的质量比以前者/后者计为0.01以上且0.2以下。
<19>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正面层的肌肤抵接面侧的两侧,层叠有较该正面层透气性小的侧部片。
<20>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朝上述吸收层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去的侧翼部。
<21>如上述<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为生理用卫生巾。
以下,基于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制造例)
制成图5所示的结构的生理用卫生巾。
具体而言,形成将主体吸收性片和中央吸收性片如图5所示那样折叠而成的具有层叠结构的吸收层(长度:190mm、宽度:75mm),遍及吸收层的主体吸收性片的肌肤面侧全长,涂敷将薄荷醇和乳酸薄荷酯溶解于二丙二醇而成的冷感剂溶液,使得成为薄荷醇2.5mg(0.18g/m2)、乳酸薄荷酯25mg(1.8g/m2)。在将所获得的吸收层收入至气密性的容器内的状态下,在室温下静置3周之后,将中间纤维层、正面层放置于吸收层的肌肤面侧,在吸收层的非肌肤面侧配置背面层,进而在背面层的非肌肤面侧形成粘接部,制成生理用卫生巾。将所获得的生理用卫生巾在以面对背面层的方式配置于较生理用卫生巾面积大的外装材上之后折叠成三折的形状,将外装材所相对的面密封,并在室温下静置3周,而获得制造例的生理用卫生巾试样。
此外,正面层由上下层构成,上层侧使用包含纤维直径4.4dtex的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的纤维的厚度为0.9mm且克重为25g/m2的无纺布制片制作而成,下层侧使用包含纤维直径3.3dtex的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的纤维的厚度为0.9mm且克重为25g/m2的无纺布制片制作而成。中间纤维层由包含纤维直径2.2dtex的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树脂制合成纤维的厚度为0.5mm且克重为25g/m2的无纺布制片制作而成。关于吸收层,作为主体吸收性片和中央吸收性片,基于日本专利2963647号的实施例2制成。其中,使用惠好纸业(Weyerhauser Paper)公司制造的高蓬松添加物(High Bulk Additive HBA)作为交联处理纸浆,使用日本触媒公司制造的Aqualic CA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主体吸收性片使用190mm×75mm的大小的片,中央吸收性片使用90mm×35mm的片。
(比较制造例)
将含有冷感剂的相当于市售品的生理用卫生巾作为比较制造例。
具体而言,在下述构成的中间纤维层,遍及中间纤维层的肌肤面侧的全长,以相同量涂敷与制造例相同的冷感剂。之后,立即在中间纤维层的肌肤面侧配置下述构成的正面层,在中间纤维层的非肌肤面侧配置下述构成的吸收层和背面层,且在背面层的非肌肤面侧形成粘接部而制成生理用卫生巾。将所获得的生理用卫生巾与制造例同样地收纳于外装材,在室温下静置3周,获得比较制造例的生理用卫生巾。
此外,正面层设为包含纤维直径3.0dtex的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的纤维的厚度为1.1mm且克重为25g/m2的无纺布制片。中间纤维层设为包含纤维直径3.0dtex的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树脂制合成纤维的厚度为1.6mm且克重为30g/m2的无纺布制片。吸收层包含将吸水性聚合物:纸浆纤维:芯鞘型复合纤维(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且鞘为聚乙烯)分别以质量比10:25:65均匀混合而成的厚度为2mm且克重200g/m2的纤维堆积体。
基于上述(每单位面积的冷感剂量的测定方法)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出冷感剂的含量。
在制造例的生理用卫生巾中,每单位面积的冷感剂的含量的比率在正面层为10%,在中间纤维层为25%,在主体吸收性片为12%,在中央吸收性片为5%,在背面层为49%。另一方面,在比较制造例的生理用卫生巾中,每单位面积的冷感剂的含量的比率在正面层为19%,在中间纤维层为19%,在吸收层为10%,在背面层为52%。
关于上述制造例和比较制造例的生理用卫生巾,对10名女性进行穿着测试。结果,与比较制造例的生理用卫生巾相比,对制造例的生理用卫生巾,冷感的强度为适当的评价多,另外,可使冷感维持充分的时间。
将本发明与其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一并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本发明中未特别指定,则在说明的任何细节中均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认为应在不违反随附的权利要求所示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广泛地进行解释。
符号说明
1 正面层
2 背面层
3 吸收层
4 中间纤维层
5 侧部片
6 侧翼部
8 连通部
10 生理用卫生巾

Claims (21)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正面层、背面层、和配置于所述正面层与所述背面层之间的吸收层,在所述正面层与所述吸收层之间具有中间纤维层,
所述吸收层、所述正面层和所述中间纤维层分别含有冷感剂,
所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在所述中间纤维层较所述吸收层多,且在所述中间纤维层较所述正面层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按照所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由多至少的顺序,为所述中间纤维层、所述吸收层和所述正面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层的液体扩散性小于所述中间纤维层和所述吸收层的液体扩散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沿着所述纵向,具有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受液区域的中间部、位于该中间部的两端侧的前方部和后方部,所述吸收层在所述中间部具有克重较周围大的高克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层中,所述高克重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H2)相对于该高克重部的厚度(H1)的比(H2/H1)为1/5以上且4/5以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层中,所述高克重部以外的部分的克重(M2)相对于该高克重部的克重(M1)的比(M2/M1)为1/4以上且7/8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层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
8.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层具有吸收性片的层叠结构,在所述高克重部的层叠数较所述高克重部的前后的层叠数多。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层的非肌肤侧面的俯视时与所述高克重部重叠的部分,配置有衣物固定用的粘接部。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大于所述中间纤维层的平均纤维间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感剂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在所述吸收层的肌肤侧面较非肌肤侧面多。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层具有从肌肤侧面去往厚度方向的连通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为贯通吸收层的贯通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沿着所述纵向,具有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受液区域的中间部、位于该中间部的两端侧的前方部和后方部,所述吸收层在所述中间部具有克重较周围大的高克重部,且在该高克重部具有所述贯通部。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感剂为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含乳酸薄荷酯作为所述冷感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含薄荷醇作为所述冷感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荷醇与所述乳酸薄荷酯的质量比以前者/后者计为0.01以上且0.2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层的肌肤抵接面侧的两侧,层叠有透气性低于该正面层的侧部片。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朝所述吸收层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去的侧翼部。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为生理用卫生巾。
CN201780061434.4A 2017-11-08 2017-11-08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10022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0268 WO2019092810A1 (ja) 2017-11-08 2017-11-08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2808A true CN110022808A (zh) 2019-07-16
CN110022808B CN110022808B (zh) 2021-05-07

Family

ID=6502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1434.4A Active CN110022808B (zh) 2017-11-08 2017-11-0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52908B1 (zh)
CN (1) CN110022808B (zh)
TW (1) TWI761568B (zh)
WO (1) WO20190928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894B (zh) * 2019-03-06 2021-08-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9985A (zh) * 2001-04-17 2004-05-26 宝洁公司 包括不含薄荷气味的凉爽剂的制品
CN1501794A (zh) * 2001-04-17 2004-06-02 凉爽组合物
CN102378611A (zh) * 2009-03-31 2012-03-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3596600A (zh) * 2011-06-16 2014-02-19 宝洁公司 凉爽组合物以及包含它的吸收制品
JP2015012918A (ja) * 2013-07-03 2015-01-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002503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0865A1 (ja) * 2003-08-29 2005-03-10 Daio Paper Corporation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97777B2 (ja) * 2008-12-02 2013-09-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465910B2 (ja) * 2009-03-31 2014-04-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3951B2 (ja) * 2012-04-02 2015-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416516B2 (ja) * 2014-06-30 2018-10-3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6152871A (ja) * 2015-02-20 2016-08-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257558B2 (ja) * 2015-05-29 2018-01-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9985A (zh) * 2001-04-17 2004-05-26 宝洁公司 包括不含薄荷气味的凉爽剂的制品
CN1501794A (zh) * 2001-04-17 2004-06-02 凉爽组合物
CN102378611A (zh) * 2009-03-31 2012-03-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3596600A (zh) * 2011-06-16 2014-02-19 宝洁公司 凉爽组合物以及包含它的吸收制品
JP2015012918A (ja) * 2013-07-03 2015-01-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002503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52908B1 (ja) 2019-01-16
TW201922188A (zh) 2019-06-16
WO2019092810A1 (ja) 2019-05-16
TWI761568B (zh) 2022-04-21
JPWO2019092810A1 (ja) 2019-11-14
CN110022808B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0023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3607989B (zh) 用于吸收制品的吸收结构
JP6490590B2 (ja) 高い吸収性材料含量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CN103607990B (zh) 用于吸收制品的吸收结构
JP4901433B2 (ja)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60401A (zh)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60404A (zh)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520531A (ja) 吸収性コア
RU2664357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EP3510982A1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CN104284642A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198694A (zh) 一次性卫生物品
CN105997356A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035725A (zh) 吸收性物品
CN110022809A (zh) 吸收性物品
US10307308B2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CN110022808A (zh) 吸收性物品
US11602466B2 (en) Absorbent hygienic article for absorbing body fluids
WO2019093267A1 (ja) 吸収性物品
US20160089282A1 (en) Absorbent article demonstra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longitudinal fluid distribution
JP2019084141A (ja) 吸収性物品
RU2652055C1 (ru)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включающее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TWI761567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1016542A (ja) 吸収性物品
JP3236316U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