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5794A - 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5794A
CN110005794A CN201811629140.XA CN201811629140A CN110005794A CN 110005794 A CN110005794 A CN 110005794A CN 201811629140 A CN201811629140 A CN 201811629140A CN 110005794 A CN110005794 A CN 110005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shift
mandrel
drum
speed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91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5794B (zh
Inventor
菅野刚
田中博一
江村大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816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976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05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5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5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5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50Signals to an engine or motor
    • F16H63/502Signals to an engine or motor for smoothing gear shi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M6/50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detectors or sensors, or arrangemen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9/00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 F02D29/02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ehicles;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68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gearing st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6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progressiv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ca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42Ratio indicat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变速装置(30),换挡心轴传感器(55)延伸贯穿在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上设置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而安装,该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形成在壳体(23)的局部,换挡鼓传感器(48)延伸贯穿在鼓传感器安装座(23A)上设置的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而安装,该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形成在所述壳体(23)的局部。换挡心轴传感器(55)安装的方向与换挡鼓传感器(48)安装的方向相同。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换挡鼓传感器容易向各自的安装座装卸且能够良好地进行维护,具有优异的维护性,并且,安装座能够容易地机械加工,具有优异的机械加工性。

Description

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小型车辆的动力单元所具有的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变速装置通常具有常啮合型变速器,其通过响应换挡动作使换挡心轴转动,将换挡心轴的转动转换为具有换挡鼓致动机构的换挡鼓的间歇转动,利用换挡鼓的间歇转动使换挡拨叉轴向移动,利用换挡拨叉的轴向运动使变速器的换挡齿轮移动,从而从多个相互啮合的变速齿轮对中选择有效工作的变速齿轮对,由此到达期望的变速齿轮位置。
在这些变速装置中,存在为了可靠地确定变速器是否在空挡位置而具备空挡开关或换挡鼓传感器、和换挡装置开关或换挡心轴传感器的变速装置,其中,该空挡开关或换挡鼓传感器用于检测换挡鼓的转动,该换挡装置开关或换挡心轴传感器用于检测换挡心轴的转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69774号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变速装置中,用于检测换挡鼓的空挡转动位置的空挡开关或换挡鼓传感器安装在曲轴箱上部件或曲轴箱上部的与换挡鼓的外周面相对的后壁。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变速装置中,用于检测换挡心轴的转动的换挡装置开关或换挡心轴传感器示出在变速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中(图6)。同时,换挡装置开关或换挡心轴传感器在动力单元的侧视图(图2)和动力单元的俯视图(图3)中均未示出。
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和图3,标注S4的空挡开关大致从后方安装于标注32的曲轴箱上部件的后表面32b,从而空挡开关S4安装在曲轴箱上部件32的大致面向后方的安装座面。
如专利文献1的图1至5所示,除了空挡开关S4以外,第三转速传感器S3也安装于曲轴箱上部件32的后表面32b。但未示出换挡装置开关135。
也未示出换挡装置开关135在曲轴箱上部件32的上表面32a上。
发明内容
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变速装置来说,鉴于图2所示的标注为84的换挡心轴的位置,换挡装置开关135看起来是安装在曲轴箱上部件32上的。但换挡装置开关135并未出现在曲轴箱上部件32的后表面32b上,且没有公开任何使得用于换挡装置开关135的安装座面和用于空挡开关S4的安装座面彼此平行的构造。
因此,空挡开关和换挡装置开关相对于位于不同方向上的各自的安装座面垂直地装卸,从而在将二者附接至各自的安装座面或从安装座面解除附接时不能良好地进行执行。
而且,在机械加工用于空挡开关和换挡装置开关的安装座面时,二者的机械加工性较差。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装置,其包括能够容易地附接至各自的安装座面或从安装座面解除附接的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换挡鼓传感器,且由于优异的维护性而能够良好地进行维护,并且,允许用于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换挡鼓传感器的各安装座被机械加工且具有容易且优异的机械加工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装置,其设置在安装于小型车辆的动力单元,包括:换挡心轴,其能够响应换挡动作而转动;换挡鼓,其能够通过所述换挡心轴的转动而借助换挡鼓致动机构转动;以及壳体,其覆盖所述换挡心轴和所述换挡鼓,所述变速装置包括:换挡心轴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的转动;以及换挡鼓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换挡鼓的转动,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延伸贯穿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该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设置于在所述壳体的规定部分形成的心轴传感器安装座,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延伸贯穿鼓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该鼓传感器安装通孔设置于在所述壳体的规定部分形成的鼓传感器安装座,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延伸贯穿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的方向,与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延伸贯穿所述鼓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的方向相同。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规定部分的心轴传感器安装座上,延伸贯穿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的方向,与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规定部分的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上,延伸贯穿所述鼓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的方向相同,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一个外侧装卸。因此,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并具有优异的维护性。
另外,由于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通孔朝向相同的方向,因此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由于优异的机械加工性而能够容易在相同的方向上进行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性优异。
优选的是,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是具有从心轴传感器主体伸出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的限位开关,能够响应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的进退移动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保持为与所述换挡心轴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处的可检测面接触。
所述换挡鼓传感器是具有从鼓传感器主体伸出的鼓传感器致动器的限位开关,能够响应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的进退移动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保持为与所述换挡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处的可检测面接触。
另外,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的进退移动方向,与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的进退移动方向彼此相同。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的进退移动方向与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的进退移动方向彼此相同,因此在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和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上由所述动力单元的振动引起的加速相等,且使在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检测所述变速装置的操作状态的定时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检测所述变速装置的操作状态的定时之间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任何差异最小化。
优选的是,所述换挡心轴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所述换挡鼓的转动中心轴线彼此平行地延伸,且相互水平错开,以避免彼此垂直对齐。
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上壁,该上壁从上方覆盖所述换挡心轴和所述换挡鼓。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所述壳体的形成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的上壁从上方覆盖所述换挡心轴和所述换挡鼓,因此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延伸贯穿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并安装,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延伸贯穿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而安装,由所述曲轴箱保护避免遭受来自地面的飞石等。
优选的是,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于凹部的底壁,其中,该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延伸。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于凹部的底壁,该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延伸,因此,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处的所述安装座,至少局部收纳在所述凹部中,从而避免受到飞石等。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动力单元借助所述壳体的伸出的悬挂部,悬挂于所述小型车辆的车身架。
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安装于在所述悬挂部形成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底壁的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安装于在所述壳体的伸出的所述悬挂部形成的所述凹部的所述底壁处的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因此所述换挡鼓传感器至少局部收纳在所述悬挂部的所述凹部中,可靠地利用悬挂部保护而避免飞石等,且容易避免与其他设备干涉。
另外优选的是,具有转速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变速齿轮的转动,所述变速齿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变速装置的变速齿轮轴上,对于所述转速传感器在所述壳体上延伸贯穿并安装的位置来说,到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二者中的一方比到另一方近。
在上述构造中,由于所述转速传感器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位置,到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二者中的一方比到另一方近,从而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中的一方紧凑配置,从而在所述壳体上形成能够被有效用于放置其他设备的空间。
在上述方式中,换挡鼓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该鼓传感器安装座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在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换挡鼓的一端相邻的部分。
而且,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换挡鼓的另一端相邻的部分,该换挡鼓的另一端在所述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一端相反。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该鼓传感器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在所述转动轴线上与所述换挡鼓的一端相邻的部分,且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换挡鼓的另一端相邻的部分,该换挡鼓的另一端在所述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一端相反,因此所述换挡鼓传感器与所述转速传感器相互分离地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转动轴线方向的所述换挡鼓的两端的部分。因此,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换挡鼓传感器与所述转速传感器之间具有很大的有效空间,有效用作放置其他设备的空间。
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上的沿所述换挡心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分离的位置,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的转动的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所述换挡心轴的转动不仅由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检测,还由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检测,因此所述换挡心轴的转动由两个换挡心轴传感器检测,从而能够精确地检测所述换挡心轴的转动。
优选的是,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在一个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在另一方向上的转动。
根据上述构造,所谓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谓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工作以检测不同方向上的转动,从而能够区分检测升档方向和降档方向的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小型车辆包括:中央车架,其从自头管延伸的左侧主车架和右侧主车架向后延伸;燃料箱,其安装在所述中央车架之间;以及燃料泵单元,其安装于所述燃料箱的底板上,带有燃料输送部并包括燃料泵,所述燃料输送部从所述底板向下伸出,所述燃料箱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燃料泵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垂直地重叠。
根据上述构造,所述燃料泵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所述燃料箱的所述底板上,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与所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重叠。由此,在所述燃料泵的中央部向下伸出的燃料输送部在所述换挡心轴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之间,从而能够避免与两个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干涉。其结果,所述燃料泵单元能够安装得较低以尽可能靠近所述壳体,从而所述燃料箱的安装所述燃料泵单元的所述底板能够设置得较低以增大所述燃料箱的体积。
优选的是,所述小型车辆设有快速换挡机构,其用于减少所述发动机的输出,以在不进行变速箱离合器操作的情况下实现变速操作,所述换挡心轴构成为,借助连杆机构,通过换挡控制杆的换挡操作而转动,具有换挡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连杆机构因换挡动作而产生的初始位移,所述快速换挡机构能够基于来自所述换挡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工作。
根据上述构造,所述小型车辆设有快速换挡机构,其用于减少所述发动机的输出,以不进行变速箱离合器操作而实现变速操作,所述快速换挡机构基于来自所述换挡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换挡心轴的检测信号工作,所述换挡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连杆机构由于换挡动作而产生的初始位移。所述换挡机构通过检测变速动作的初始位移而实现发动机输出的减少。所述快速换挡机构然后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工作以解除发动机输出减少。所述快速换挡机构进行工作以在恰当的定时发动机输出控制,不执行变速箱离合器操作而减小传递转矩,并使所述变速器的齿式离合器平顺解除连接,确保变速器中平顺且快速的变速操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规定部分的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上延伸贯穿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的方向,与所述换挡鼓传感器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规定部分的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上延伸贯穿所述鼓传感器安装通孔并安装的方向相同。从而,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一个外侧装卸。由此,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能够容易地相对于所述壳体装卸并具有优异的维护性。
另外,由于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通孔朝向相同的方向,因此,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能够容易地沿相同方向进行机械加工,具有优异的机械加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安装于图1中示出的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动力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示出的动力单元后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图2中示出的动力单元后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变速装置的动力单元后部的内部构造的局部立体图,且省略曲轴箱图示。
图7是即将安装换挡鼓传感器和换挡心轴传感器前的动力单元的、沿图3的VIII-VIII线的局部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3的VIII-VIII线的动力单元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3的IX-IX线的动力单元的剖视图。
图10是安装有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沿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安装于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俯视图。
图13是动力单元的后视图。
图14是从后侧观察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动力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从后侧观察动力单元的立体图,示出将曲轴箱移除后的动力单元的内部。
图17是示出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相对于换挡心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相对于通常状态下的换挡心轴的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的局部剖切左视图。
图19是示出相对于进行了升挡操作的换挡心轴的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的类似左视图。
图20是换挡心轴进行了降挡操作的类似左视图。
图21是快速换挡机构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摩托车,2···车身架,3···主车架,3a···头管,4···中央车架,5···座椅轨道,13···燃料箱,13b···底板,14···座椅,16···支承架,17···后踏板,
20···动力单元,21···内燃机,22···曲轴,23···曲轴箱,23U···曲轴箱上部件,23Ua···上壁,23D···凹部,23A···鼓传感器安装座,23Af···鼓传感器安装座面,23Ah···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B···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f···心轴传感器安装座面,23Bh···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C···转动传感器安装座,23h···悬挂部,23Ub···离合器外壳,23Uc···隆起部,23L···曲轴箱下部件,
30···变速装置,31···变速器,32···主轴,33···副轴或输出轴,37···输出链轮罩,38···AC发电机,39···ACG罩,
41···换挡鼓,41f···可检测面,41fp···突出端,42···换挡拨叉轴,43···换挡拨叉,44···主从动齿轮,45···变速箱离合器,46···离合器罩,47···离合器致动器,
48···换挡鼓传感器或空挡开关,48a···鼓传感器主体,48b···鼓传感器致动器,48f···凸缘,
51···换挡心轴,51f···可检测面,52···换挡鼓致动机构,53···棘轮臂,
55···(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a···心轴传感器主体,55b···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f···凸缘,60···支承架,61···换挡支承轴,62···换挡控制杆,63···换挡踏板,64···销,70···连杆机构,71···换挡臂,72···换挡杆,73···空动机构,75···换挡行程传感器,
80···转速传感器,80a···传感器主体,80b···检测器,81···锁止臂,82···螺栓,
90···启动马达,91···驱动轴,92···大径齿轮,93···小径齿轮,94···启动从动齿轮
101···换挡心轴,111···燃料泵,112···燃料供给管,113···燃料喷射阀,
155···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a···心轴传感器主体,155b···心轴传感器致动器,
160···节气门传感器,
Q···快速换挡机构,200···ECU(电子控制单元),201···点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作为跨骑式车辆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在本说明中,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及有关方向的表述按照摩托车1的通常方向定义,此处的通常方向包括摩托车1笔直向前移动的向前方向。在附图中,附图标记FR代表向前方向,RR代表向后方向,LH代表向左方向,RH代表向右方向。
如图1所示,跨骑式摩托车1包括具有向后延伸的一对左右主车架3的车身架2,即,广义上的车架包括各下行车架部3b和一对中央车架4(参照图2),该中央车架4与主车架3各自的后端连接,且向下弯曲为后叉枢轴部4a。
座椅轨道5从中央车架4的弯曲部向后上方延伸。
车身架2还包括头管3a,该头管3a从主车架3的前端向下延伸。前轮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前叉6的下端,该前叉6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于头管3a。转向手柄8连接于前叉6的上端。
后叉10具有在中央车架4的后叉枢轴部4a处通过枢轴9以能够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的前端。后叉10向后延伸,在后叉10的后端处,后轮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后轴支承,由此,后轮11能够绕枢轴9垂直摆动。
动力单元20安装于摩托车1的车身架2。动力单元20包括内燃机21,内燃机21包括曲轴箱23和具有手动多级变速器(以下记为“变速器”)的变速装置30(参照图3),变速装置30整体内置于曲轴箱23的后部。动力单元20悬挂于主车架3的下行车架部3b和配置于下行车架部3b后方的中央车架4。
燃料箱13安装于动力单元20上方的主车架3和中央车架4,驾驶者的座椅14支承于燃料箱13后方的座椅轨道5。
侧支架15被枢轴安装于左侧中央车架4的下端,用于在抬起位置和降落位置之间倾斜移动。
支承架16使其前端固定于支承后叉10的枢轴9后方的中央车架4并向后延伸。用于放置驾驶者脚部的后踏板17支承于支承架16的后端,并从支承架16的后端横向地向外伸出。
内燃机21是水冷四缸四冲程内燃机,其安装于摩托车1,具有横穿摩托车1、即在左右方向上横穿的曲轴22(图2)。
曲轴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曲轴箱23。在曲轴箱23上以大致垂直的方式依次层叠汽缸体24和汽缸头25,汽缸头25由缸盖罩26覆盖。
吸油管27从内燃机21的向前倾斜的汽缸头25经由节气门主体27t向上延伸,连接于空气滤清器27A。
排气管28从汽缸头25向前延伸并向下弯曲后向后延伸,与摩托车1后部的消音器28M连接。
如图4所示,内燃机21的曲轴箱23包括彼此能够垂直分离的曲轴箱上部件23U和曲轴箱下部件23L。悬挂部23h从曲轴箱上部件23U的后上部倾斜地朝向后上方延伸。
如图4和图5所示,悬挂部23h包括从曲轴箱上部件23U倾斜地朝向后上方延伸并在摩托车1的横向上排列的四个臂部23ha。四个臂部23ha在其远端支承沿摩托车1的横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空心圆筒轴承23hb。
如图2所示,悬挂部23ha的空心圆筒轴承23hb位于车身架2的左右中央车架4之间,由支承轴18支承,支承轴18贯穿空心圆筒轴承23hb延伸并被中央车架4支承,由此动力单元20悬挂于车身架2。
如图4所示,曲轴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曲轴箱23的曲轴箱上部件23U和曲轴箱下部件23L的左右支承壁的配合面支承在二者之间。变速器31包括沿摩托车1的横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主轴32和副轴33。副轴33也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曲轴箱23的曲轴箱上部件23U和曲轴箱下部件23L的左右支承壁的配合面支承在二者之间。
变速器31的主轴32由曲轴箱上部件23U支承,相对于副轴33位于上方且稍微靠前。
如图6所示,变速器31包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主轴32的变速驱动齿轮32g的组和支承于副轴33的变速从动齿轮33g的组,驱动齿轮32g和从动齿轮33g通常对应于各传动齿轮比而成对彼此啮合。
副轴33是动力单元20的输出轴,贯穿左轴承壁延伸,具有与输出链轮34配合的左伸出端,输出链轮34由曲轴箱23左侧的输出链轮罩37(参照图2)覆盖。
如图2所示,输出链轮34以靠近枢轴9的方式配置于枢轴9的前方,后叉10借助枢轴9支承于后叉枢轴部4a。传动链36(参照图1)环绕于输出链轮34和从动链轮35,从动链轮35以与后轮11的后轴同轴的方式安装。来自动力单元20的输出动力从输出链轮34经由传动链36向后轮11传递,驱动摩托车1。
如图所示3,变速器31的变速驱动齿轮32g的组和变速从动齿轮33g的组由配置在其上方的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覆盖。转速传感器80向下延伸通过上壁23Ua而安装。转速传感器80配置于与主轴32一起转动的最右侧的变速驱动齿轮32g的附近(结合参照图6和9)。
转速传感器80具有中空筒状传感器主体80a,该中空筒状传感器主体80a延伸贯穿并安装于在上壁23Ua的转动传感器安装座23C上开设的安装通孔。从传感器主体80a伸出的锁止臂81利用螺栓82紧固于转动传感器安装座23C(参照图9)。
转速传感器80为在传感器主体80a的远端具有检测器80b的近距离传感器,传感器主体80a与变速驱动齿轮32g的齿面对,基于变速驱动齿轮32g的转动检测主轴32的转速。
如图2和图3所示,AC发电机38安装于延伸贯穿曲轴22用左轴承壁的曲轴22的左端。AC发电机38在曲轴2的左侧伸出,由位于曲轴22左侧的ACG罩39覆盖。
如图6所示,变速箱离合器45沿安装于主轴32的主从动齿轮44而安装于贯穿曲轴箱23的右轴承壁延伸的主轴32的右端。如图3和5所示,曲轴箱上部件23U包括超出覆盖变速器31的上壁23Ua而向上突出的离合器外壳23Ub,覆盖变速箱离合器45的外周部。
转速传感器80向下延伸贯穿上壁23Ua而安装,转速传感器80沿离合器外壳23Ub并配置于离合器外壳23Ub左侧,离合器外壳23Ub超出上壁23Ua而向上突出。
如图4所示,变速箱离合器45的右侧由离合器罩46覆盖。
如图3所示,离合器致动器47安装于离合器罩46,用于手动致动变速器离合器45。
如图6所示,主轴32和副轴33配置在内燃机21的曲轴22后方的垂直隔开间隔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换挡鼓41配置于主轴32的后方。
如图7所示,换挡拨叉轴42倾斜地配置于换挡鼓41的前下方,位于变速从动齿轮32g的组和换挡鼓41之间。换挡拨叉轴42平行于主轴32和副轴33延伸。换挡拨叉4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换挡拨叉轴42,并能够沿着换挡拨叉轴42在左右方向上滑动。
如图6至8所示,换挡拨叉43具有卡合销43p和分叉的叉部件,该卡合销43p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换挡鼓41中的引导槽41v卡合,该叉部件与能够滑动地支承于主轴32和副轴33的变速齿轮(shifter gear)卡合。
当换挡鼓41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时,换挡拨叉43在由设置于换挡鼓41中的引导槽41v引导的卡合销43p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使变速齿轮向齿式离合器移动并彼此啮合,使主轴32和副轴33的成对的变速齿轮副有效啮合,从而建立相应的传动齿轮位置。
换挡鼓41包括转动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空筒体。换挡鼓41的中空筒体在其左右方向的左端具有能够由换挡鼓传感器48检测的可检测面41f(参照图7)。可检测面41基本上是周向延伸的圆柱面。
换挡鼓传感器48对应于空挡开关以用于检测变速装置30的空挡位置,具体来说是检测换挡鼓41的角位移。
换挡鼓41的可检测面41f包括从可检测面41f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伸出的伸出端41fp。当换挡鼓41转动使变速装置30到达空挡位置时,伸出端41fp朝向上方。
如图5和7所示,换挡鼓传感器48安装于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从上方覆盖换挡鼓41的上壁23Ua,且位于换挡鼓41左端的可检测面41f的上方。
如图7和8所示,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的一部分位于换挡鼓41左端的可检测面41f的上方,换挡鼓41与从上壁23Ua倾斜地向后上方延伸的悬挂部23h的四个臂部23ha中的最左侧臂部23ha1的近端部相邻。在臂部23ha1的近端部具有:从上方向内并向下凹陷而成的凹部23D,和位于凹部23D的底壁上的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在鼓传感器安装座23A上大致垂直贯穿地延伸设有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
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在内周面设有内螺纹。
大致垂直地贯穿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并延伸的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具有由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作为鼓传感器安装座面23Af的大致水平的上端面包围的上部开口。
如图5和7所示,换挡鼓传感器48在凹部23D的底壁安装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凹部23D设置于从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延伸的悬挂部23h的最左侧臂部23ha1的近端部。
换挡鼓传感器48为具有鼓传感器致动器48b的限位开关,传感器致动器48b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偏置成从中空筒状鼓传感器主体48a的远端向下伸出。换挡鼓传感器48响应鼓传感器致动器48b的进退而选择性地开闭。
如图7所示,换挡鼓传感器48包括在鼓传感器主体48a上的扩径凸缘48f。鼓传感器主体48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48f靠近换挡鼓传感器48的近端、即上端的部分与线束连接,另一方面,鼓传感器主体48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48f靠近换挡鼓传感器48的远端、即下端的部分设有外螺纹外周面。
当鼓传感器主体48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48f位于靠近换挡鼓传感器48的远端的部分的外螺纹外周面向下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中的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的内螺纹内周面螺合时,换挡鼓传感器48被安装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上的位置,且扩径凸缘48f保持抵接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大致水平的鼓传感器安装座面23Af。
当换挡鼓传感器48安装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时,鼓传感器主体48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48f靠近换挡鼓传感器48的近端的部分,配置于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的外侧,且大致整体收纳在凹部23D中,而鼓传感器主体48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48f靠近换挡鼓传感器48的远端的部分延伸贯穿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而安装。始终被偏置为从鼓传感器主体48a向下伸出的鼓传感器致动器48b保持为与换挡鼓41左端的可检测面41f接触(参照图8)
图8中示出变速装置30处于空挡位置的各部件的位置。此时,换挡鼓41的可检测面41f的伸出端41fp位于上部位置,换挡鼓传感器48的与伸出端41fp抵接的鼓传感器致动器48b向上退缩而将换挡鼓传感器48打开。
在换挡鼓41旋转而使变速装置30离开空挡位置时,可检测面41f的伸出端41fp成角度地转动而脱离与换挡鼓传感器48的鼓传感器致动器48b的结合,鼓传感器致动器48b向下移动而使换挡鼓传感器48关闭。
按照这种方式,换挡鼓传感器48能够在换挡鼓41进一步说是变速装置30位于空挡位置时检测该空挡位置,与非空挡位置区分开。
如图8所示,横向贯穿摩托车1、即沿左右方向定向的换挡心轴51在换挡鼓41的斜前上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曲轴箱23。
换挡心轴51和换挡鼓41各自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地延伸,且在水平方向相互错开以避免彼此垂直对位。
换挡心轴51的上部被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覆盖。
如图6所示,棘轮臂53装在换挡心轴51的右端。用于传递动力以间歇地使换挡鼓41旋转的换挡鼓致动机构52设置于棘轮臂53与换挡鼓41的右端之间。
换挡心轴51具有在作为其圆形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圆弧面上形成为凹部的平坦的可检测面51f,可检测面51f平行于包含换挡心轴5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平坦的可检测面51f位于靠近换挡心轴51右端的位置,在该换挡心轴51右端处,换挡鼓致动机构52的棘轮臂53装配在换挡心轴51的输出侧、即右侧。
如图3和5所示,换挡心轴传感器55向下延伸贯穿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而安装,上壁23Ua沿离合器外壳23Ub在其左侧横置在换挡心轴51的上方,离合器外壳23Ub超过上壁23Ua而向上突出。如图6和9所示,换挡心轴51的可检测面51f位于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正下方。
如图7和9所示,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在换挡心轴51的右端附近的可检测面51f上方设有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在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上设有大致垂直地贯穿延伸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
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具有内螺纹内周面。
大致垂直地贯穿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延伸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具有由作为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的心轴传感器安装座面23Bf的大致水平的上端面包围的上部开口。
与换挡鼓传感器48同样地,换挡心轴传感器55为具有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的限位开关,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被偏置为从中空筒状传感器主体55a的远端向下伸出。换挡心轴传感器55响应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的进退移动而选择性地开闭。
如图7所示,换挡心轴传感器55在心轴传感器主体55a上设有扩径凸缘55f。心轴传感器主体55a的相对于扩径凸缘55f靠近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近端、即上端的部分与线束连接,另一方面,心轴传感器主体55a的相对于扩径凸缘55f靠近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远端、即下端的部分具有外螺纹外周面。
当心轴传感器主体55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55f位于靠近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远端的部分的外螺纹外周面向下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的内螺纹内周面螺合时,换挡心轴传感器55被安装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且扩径凸缘55f保持抵接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的大致水平的心轴传感器安装座面23Bf。
如图9所示,当换挡心轴传感器55安装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时,心轴传感器主体55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55f靠近换挡心轴传感器55近端的部分在外侧露出,而心轴传感器主体55a的相比于扩径凸缘55f靠近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远端的部分,延伸贯穿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而安装。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始终被偏置为从心轴传感器主体55a向下伸出,并保持与靠近换挡心轴51左端的可检测面51f接触。
能够在换挡心轴传感器55中垂直进退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相对于沿左右方向水平定向的换挡心轴51的转动中心轴线稍微靠前配置。
图9中示出当换挡心轴51未旋转、即位于通常位置时各部件的位置。此时,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伸出而与倾斜的平坦可检测面51f的中心区域接触,且前进到将换挡心轴传感器55打开。
当换挡心轴51绕其自身的轴线沿图9中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沿旋转的可检测面51f滑动,并且被旋转的可检测面51f向后推压或回缩,将换挡心轴传感器55关闭。由此换挡心轴传感器55能够在换挡心轴51旋转时检测换挡心轴51的旋转移动。
换挡心轴51在很小的角度范围内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在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能够垂直移动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相对于换挡心轴51的转动中心轴线稍微靠前配置的情况下,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垂直移动而产生的距离被最大化,以提高由换挡心轴传感器55b检测换挡心轴51的旋转移动的精度。
换挡心轴51向左延伸贯穿曲轴箱23,换挡心轴51的左端部伸出到曲轴箱23的外部。
如图2所示,支承架60在换挡心轴51的伸出左端部的下方固定于左侧中央车架4的下端。换挡控制杆62的前端枢轴支承于从支承架60伸出的换挡支承轴61,且换挡控制杆62从换挡支承轴61向后延伸。
换挡踏板63从换挡控制杆62的后端向左伸出。换挡控制杆62上的换挡踏板63由此能够绕换挡支承轴61摆动。
换挡控制杆62位于换挡心轴51的左端的下方,借助连杆机构70可操作地与换挡心轴51结合。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连杆机构70包括大致垂直的与换挡控制杆62连接的换挡杆72和装在换挡心轴51(其从曲轴箱23向左伸出到外侧)的左端部的换挡臂71。
如图2所示,换挡杆72的下端通过连接销62p枢轴连接于支承腹板62a,该支承腹板62a在从换挡控制杆62的中央偏向换挡支承轴61的位置从换挡控制杆62向下伸出。换挡杆72的上端借助连接销71p枢轴连接于换挡臂71的后端,换挡臂71的前端装在换挡心轴51的左端部。
换挡杆72包括空动机构73,其用于经由所安装的弹性部件从换挡控制杆62传递换挡力。
空动机构73用于吸收由变速器31的齿式离合器的棘爪的啮合引起的碰撞,从而使摩托车1的驾驶者有平顺的换挡感。
如图2所示,后踏板17在略高于换挡踏板63的位置处,在位于换挡控制杆62后端的换挡踏板63的后方从左侧的中央车架4上的支承架16伸出。当落座在座椅14上的驾驶者将其左脚放在后踏板17上并用位于换挡踏板63下方的大脚趾将换挡踏板63抬起时,换挡控制杆62绕换挡支承轴61向上摆动,使变速器31升档。在驾驶者用放置在换挡踏板63上的大脚趾使换挡踏板63下降时,换挡控制杆62绕换挡支承轴61向下摆动,使变速器31降挡。
具体来说,在使变速器31升档过程中,换挡控制杆62向上摆动,将借助连接销62p枢轴结合于换挡控制杆62的换挡杆72向上推起。换挡臂71此时借助连接销71p向上摆动,使换挡心轴51在图2所示的左视图观察时绕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变速器31降挡过程中,换挡控制杆62向下摆动,将借助连接销62p枢轴结合于换挡控制杆62的换挡杆72下拉。换挡臂71此时借助连接销71p向下摆动,使换挡心轴51在图2所示的左视图观察绕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上所述,换挡鼓致动机构52使换挡心轴51成角度转动而改变变速器31的变速齿轮间的位置。
如图6所示,考虑换挡心轴51的扭转,可检测面51在换挡心轴51的输出侧、即右侧靠近棘轮臂53设置,由此,换挡心轴传感器55能够在换挡鼓致动机构52侧精确检测换挡心轴51的角位移,即确定变速齿轮位置。
当换挡鼓传感器48检测换挡鼓41位于空挡位置,且换挡心轴传感器55检测换挡心轴51位于空挡位置时,可靠地检测到变速器31位于空挡位置。
设置于最右侧变速驱动齿轮32g(其随主轴32一起转动)的附近的转速传感器80位于靠近换挡主轴传感器55的位置,换挡主轴传感器55设置于位于靠近换挡心轴51右端的可检测面51f的上方。
如图7所示,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从上方覆盖换挡鼓41和换挡心轴51,上壁23Ua包括安装有换挡鼓传感器48的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和安装有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如上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螺合安装并延伸贯穿在鼓传感器安装座23A上大致垂直设置的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的方向,即、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设为与下述方向相同,即,换挡心轴传感器55螺合安装并延伸贯穿在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上大致垂直设置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的方向、即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如图7和8所示,安装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换挡鼓传感器48的鼓传感器致动器48B进退移动的方向,与安装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的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进退移动的方向,为大致垂直的方向且彼此平行。
如图3至5所示,启动马达90在曲轴22的斜后上方设置于曲轴箱上部件23U的左侧部。如图6所示,启动马达91具有向右伸出并插入于曲轴箱23的驱动轴91。驱动轴91具有与大径齿轮92啮合的小齿轮,该大径齿轮92同与启动从动齿轮94啮合的小径齿轮93整体同轴,启动从动齿轮94借助单向离合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主轴32,从而构成启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具体说明的变速装置30具有以下优点。
如图7所示,换挡心轴传感器55延伸贯穿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上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并安装的方向,与换挡鼓传感器48延伸贯穿鼓传感器安装座23A上的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并安装的方向相同,因此,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换挡鼓传感器48能够在曲轴箱上部件23U的同一或相同外侧装卸。由此,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换挡鼓传感器48能够容易装卸且具有优异的维护性。
另外,在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与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朝向相同方向定向的情况下,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和鼓传感器安装座23A能够容易在相同的方向上进行机械加工且具有优异的维护性。
具体来说,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的内螺纹内周面及其心轴传感器安装座面23Bf,和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的内螺纹内周面及其鼓传感器安装座面23Af均容易机械加工。
如图7至9所示,由于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的进退方向,与换挡鼓传感器48的鼓传感器致动器48b的进退方向彼此相同,因此,由动力单元20的振动引起的加速相同地作用于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和鼓传感器致动器48b,并且,由于干扰而在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换挡鼓传感器48检测变速装置30的操作状态具体来说是空挡位置的定时之间产生的任何差异均被最小化。
如图3至5所示,由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和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形成在从上方覆盖换挡心轴51和换挡鼓41的曲轴箱23的上壁23Ua上,因此由曲轴箱23保护延伸贯穿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而安装的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延伸贯穿鼓传感器安装座23A而安装的换挡鼓传感器48,避免遭受来自地面的飞石等。
如图5和8所示,由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配置于在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上形成并从上壁23Ua的外表面向内延伸的凹部23D的底壁,因此,在凹部23D的底壁处安装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换挡鼓传感器48使其一部分从凸缘48f延伸,配置在上壁23Ua的内部,换挡鼓传感器48的包含凸缘48f的部分收纳在凹部23内,由此,避免换挡鼓传感器48遭受来自地面的飞石等。
如图5和7所示,由于换挡鼓传感器48安装于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在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伸出悬挂部23h上形成的凹部23D的底壁,因此,鼓传感器主体48a的露出在外部的近端部的大部分收纳在悬挂部23h的凹部23D内,并且由悬挂部23h可靠地保护,能够避免遭受来自地面的飞石等,并容易避免与其他设备干涉。
如图5所示,由于转速传感器80在相比于换挡鼓传感器48靠近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位置处,安装在曲轴箱上部件23U上,转速传感器80和换挡心轴传感器55紧凑配置在一起,因此在曲轴箱上部件23U上形成的空间能够有效地用于配置其他设备。
如图5和6所示,由于换挡鼓传感器48沿旋转轴线方向安装在曲轴箱上部件23U的靠近换挡鼓41左端的部分,且转速传感器80沿旋转轴线方向安装在曲轴箱上部件23U的靠近换挡鼓41右端的部分,因此换挡鼓传感器48与转速传感器80分别在曲轴箱上部件23U的沿旋转轴线方向位于换挡鼓两端的部分而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由此,曲轴箱上部件23U在换挡鼓传感器48与转速传感器80之间具有很大的闲置空间,能够有效用于放置其他设备。
参照图10至21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进行说明。包含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动力单元和设有该动力单元的摩托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20和摩托车1大致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0所示,动力单元20在前方和后方设有内燃机21和变速装置30,燃料箱13安装在动力单元20的后方的变速装置30上。
参照图10和11,燃料箱13由位于左右中央车架4之间的下部支承。在燃料箱13与汽缸头25(缸盖罩26)之间,在燃料箱13的前侧配置有吸油管27和空气滤清器27A。
曲轴箱23的曲轴箱上部件23U使其上壁23Ua(参照图12)覆盖变速驱动齿轮32g的组和变速从动齿轮33g的组。如图11所示,燃料箱13的底板13b从上方覆盖上壁23Ua。
如图11所示,左右中央车架4延伸至燃料箱13的底板13b的高度位置。
在底板13b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曲轴箱23的中间位置(大致是车辆宽度的中央位置)固定地支承有燃料泵单元110。
燃料泵单元110包括燃料泵111和具有带有油压调节设备的燃料通道(未图示)的筒状单元主体110H。燃料泵111和筒状单元主体110H配置在底板13b的上方且在燃料箱13内。燃料泵单元110具有从筒状单元主体110H向下伸出到燃料箱13的外部且在底板13b下方的燃料输送部110t。
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与燃料箱13的底板13b之间的间隔很窄。由此,燃料泵单元110的燃料输送部110t从底板13b向下伸出,燃料供给管112(参照图10)位于靠近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的位置。
燃料泵单元110的燃料泵111经由底板13b上的一个区域汲取燃料箱13中的燃料,由燃料泵111供给的燃料经由燃料供给通路向燃料输送部110t输送。该燃料经由燃料供给管112流向发动机21进气系统具有的燃料喷射阀113(参照图10)。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动作。通过操作换挡控制杆62,换挡心轴51借助连杆机构70而转动位移。然后,换挡心轴51的转动位移使换挡鼓41在换挡鼓致动机构52的作用下转动。换挡鼓41的转动经由换挡拨叉43向变速器31的换挡齿轮传递,从多组相互啮合的变速齿轮对中选择有效工作的变速齿轮对。
参照图10(结合图2),连杆机构70构成为,借助大致垂直的换挡杆72将低位处的换挡控制杆62连接到从换挡心轴51的左端超过曲轴箱23伸出的换挡臂71。
换挡杆72包括借助弹性部件传递操作力的空动机构73。
空动机构73吸收由与变速器31的齿式离合器的棘爪啮合而产生的碰撞,从而使摩托车1的驾驶者感觉平顺的齿轮变速感。空动机构73具有用于检测因空动机构73的动作而引起的换挡鼓72伸缩的换挡行程传感器75。
空动机构73包括在机构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设置的线圈弹簧,从而能够伸缩。因此,换挡行程传感器75为能够检测空动机构7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相对位移的线性行程传感器。
在利用换挡控制杆62进行变速动作而换挡控制杆62上下摆动的情况下,空动机构73的螺旋弹簧被压缩或伸长,从而换挡行程传感器75能够检测压缩量或伸长量。
换挡行程传感器75是用于在通过换挡动作使换挡心轴51转动之前利用空动机构73检测连杆机构70的换挡杆72长度的初始变化的部件,并且由此换挡行程传感器75能够检测换挡动作,以区分换挡动作是升档动作还是降挡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中,如图11所示,在从上方覆盖换挡心轴的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上安装有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工作以检测换挡心轴51的转动。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在沿着换挡心轴51的长轴的方向上分离设置。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可以设为相同的部件以节约成本。
如图14所示,曲轴箱上部件23U的上壁23Ua具有变速箱离合器调节部23Ub,其位于与换挡心轴51的右端相邻的位置。如图15所示,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在与变速箱离合器调节部23Ub相邻的位置处设置于上壁23Ua。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形成有供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垂直插入并螺合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
另一方面,心轴传感器安装座123B在位于相对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向左分离的位置处设置于上壁23Ua。心轴传感器安装座123B形成有供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垂直插入并螺合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123Bh。
如图12所示,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换挡鼓传感器48设置用于检测换挡鼓41的转动。换挡鼓传感器48插入并螺合于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参照图7),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在上壁23Ua上垂直于鼓传感器安装座延伸(参照图12)。换挡鼓传感器48在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中延伸的方向,与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分别在第一、第二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123Bh中延伸的方向平行。
其结果,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能够与换挡鼓传感器48一起,沿相同的方向相对于曲轴箱上部件23U的外表面装卸,从而容易进行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的装卸操作并提高维护性。
此外,由于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123Bh与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朝向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在同侧进行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123B及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机械加工操作,容易进行机械加工操作,从而具有优异的维护性。
上述容易实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123B的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123Bh的内螺纹机械的加工操作的方法,对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面23Bf、123Bf也同样。上述配置还能够使得鼓传感器安装座23A的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的内螺纹的机械加工操作容易,其对于鼓传感器安装座面23Af也同样。
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是具有心轴传感器主体55a、155a的限位开关,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155b分别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从心轴传感器主体55a、155a伸出。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通过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155b的进退移动而开关。
如图15至17所示,在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安装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的情况下,伸出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位于换挡心轴51的靠近右端形成的平坦的可检测面51f的正上方。
同样地,在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安装于心轴传感器安装座123B的情况下,伸出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155b位于换挡心轴51的靠近左端形成的平坦的可检测面51g的正上方。
能够沿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长度方向进退移动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换挡心轴51的转动中心轴线向后偏移一定量。
另外,能够沿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长度方向进退移动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155b,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换挡心轴51的转动中心轴线向前偏移一定量。
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155b相对于换挡心轴51的转动中心轴线的向前、向后偏移量大致相等。
图15示出从上方覆盖换挡鼓41和换挡心轴51的曲轴箱上部件23U的剖面,该剖面是从左侧观察的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部位的剖面。
图17示出换挡心轴51和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的立体图,示出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相对于换挡心轴51的位置关系。
图18示出换挡心轴51的剖面,是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部位的剖面。该剖面是从换挡心轴51的左侧观察的剖面,其中的换挡心轴51与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的相对位置如图17所示。
图15至18示出未进行换挡动作而换挡心轴51未转动的通常状态。
在图15至18所示的该状态下,换挡心轴51右侧的平坦的可检测面51f,即,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向下伸出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朝向的面51f,与换挡心轴51左侧的平坦的可检测面51g,即,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向下伸出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155b朝向的面51g不平行,而是形成夹角。
如图18所示,在换挡心轴51尚未转动的通常状态下,水平横置的换挡心轴51右侧上表面的平坦的可检测面51f,面向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向下伸出并向后偏移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例如朝向下方以16°角向后倾斜。另一方面,在换挡心轴51尚未转动的通常状态下,水平横置的换挡心轴51左侧上表面的平坦的可检测面51g,面向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向下伸出并向前偏移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155b,例如朝向下方以16°角向前倾斜。
如图18所示,在换挡心轴51尚未转动的通常状态下,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位于与平坦的可检测面51f相邻的位置,但并不与可检测面51f接触,从而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处于关闭状态。同样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155b位于与平坦的可检测面51g相邻的位置,但并不与可检测面51g接触,从而心轴传感器致动器155b处于关闭状态。
虽未说明,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反,在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的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155b处于前进状态时,传感器55、155处于关闭状态。
当操作换挡控制杆62向上摆动而进行升挡操作时,换挡杆72向上移动,从而换挡心轴51在图18中逆时针转动。
在换挡心轴51的逆时针转动结束时,即,在实现了升档操作时,朝向下方向后倾斜的可检测面51f如图19所示,由于逆时针转动而处于水平姿态。其结果,可检测面51f的后端51fr变为与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换挡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接触,以推压或上推换挡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使得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处于打开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18的状态中向前倾斜的可检测面51g,在换挡心轴51逆时针转动时进一步向前倾斜。无论如何,可检测面51g不会接触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换挡心轴传感器155b,从而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保持为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换挡心轴51的逆时针转动结束时,即,在升档操作实现时,第一心轴传感器55变为打开状态,从而确保升挡操作完成的检测。
在换挡控制杆62被向下摆动操作以进行降挡操作时,换挡杆72向下移动,从而换挡心轴在图18中顺时针转动。
当换挡心轴51的顺时针转动结束时,即,在实现了降挡操作时,朝向下方向前倾斜的可检测面51g如图20所示,由于顺时针转动而处于水平姿态。其结果,可检测面51g的后端51gr变为与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换挡心轴传感器致动器155b接触,以推压或上推换挡心轴传感器155b。使得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处于打开状态。
另一方面,朝向下方向后倾斜的可检测面51f,随着换挡心轴51顺时针转动而进一步倾斜。无论如何,可检测面51f不会接触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的换挡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从而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保持为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换挡心轴51的顺时针转动结束时,即,在降挡操作实现时,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变为打开状态,从而确保降挡操作完成的检测。
设有快速换挡机构Q的摩托车1能够通过减少内燃机21的输出而不进行离合器动作就实现变速操作。
快速换挡机构Q如图21所示包括ECU(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200。ECU200用于控制燃料喷射阀113和点火装置201以减少内燃机21的输出。
如图21所示,来自换挡行程传感器75、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检测信号被输入至ECU200。ECU200基于从换挡行程传感器75、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输入的检测信号,向燃料喷射阀113和点火装置201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摩托车。
来自设置于节气门主体27t用于检测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传感器160的信号被输入至ECU200。
在变速器30中,ECU200工作,具体来说,当换挡行程传感器75检测连杆机构70的基于升挡操作的初始移动时,通过控制燃料喷射阀113以停止燃料供给并且通过控制点火装置201以延迟点火定时来减少内燃机输出。
减少发动机21的输出,能够不操作变速箱离合器45而减小经由变速器传递的转矩,使变速器的齿式离合器的啮合解除平顺,从而能够平顺且快速地实现变速操作。
当换挡心轴51借助连杆机构70转动而进行升挡操作,且换挡心轴51转动结束而实现了升档时,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处于打开状态时,ECU200进行操作使减少发动机21输出的操作停止以快速恢复发动机输出。
在例如强制降挡的摩托车加速的情况下,由ECU200基于来自换挡行程传感器75和节气门传感器160的信号判断强制降挡动作,ECU200控制燃料喷射阀113以停止燃料供给和控制点火装置201以延迟点火定时,从而减少发动机21的输出。由此,能够不操作变速器离合器而实现平顺快速的变速操作。当由于换挡心轴51转动结束而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变为打开状态时,这表明降档状态实现,解除发动机21的输出减少而恢复发动机输出。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如图17所示,换挡心轴51的转动不仅由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检测,还由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检测。由于使用两个换挡心轴55和155,从而换挡心轴51的转动能够被精确检测。
如图11和17所示,升挡操作时,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工作而检测换挡心轴51的转动,降挡操作时,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工作而检测换挡心轴51的转动。
对于安装有变速装置的摩托车1来说,当驾驶者用大脚趾将换挡踏板63从下方踢上去时,换挡控制杆62向上摆动,换挡心轴51在图10中逆时针转动,从而能够进行升档操作。当驾驶者用换挡踏板63上的大脚趾从上方将换挡踏板63压下时,换挡控制杆62向下摆动,换挡心轴51顺时针转动,以实现降档操作。升档动作由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检测,而降档动作由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检测。
在具有通过下压换挡踏板实现升档和通过上踢换挡踏板实现降挡的换挡操作机构的小型车辆中,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55可以用于检测降挡动作,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可以用于检测升档动作。由此,图11中示出的配置即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相对于换挡心轴51的位置关系能够用于以上情况。
如图12所示,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固定于燃料箱13(其配置于曲轴箱23上方)的底板13b的燃料泵单元110(图中以虚线示出),至少一部分与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垂直地重叠。按照这种配置,在换挡心轴51的长度方向上,从泵单元110的中央区域向下伸出的燃料输送部110t位于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之间。因此,燃料输送部110t能够不与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干涉地放置,由此,燃料泵单元110能够靠近曲轴箱23安装在尽可能低的位置。这表明燃料箱13的附接于燃料泵单元110的底板13b能够设置得较低,由此能够尽可能增大燃料箱113的总体积。
参照图21,摩托车1安装有通过减少内燃机21的输出而无需离合动作就能够实现变速动作的快速换挡机构Q。快速换挡机构Q基于来自检测连杆机构70的初始位移的换挡行程传感器75的检测信号和来自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的检测信号工作。快速换挡机构Q基于来自换挡行程传感器75的信号执行内燃机输出的减少,基于来自第一、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55、155的信号执行发动机输出减少的解除。由此,快速换挡机构Q能够在恰当的定时实现发动机输出控制和传递转矩的减小,其结果能够使变速器的齿式离合器啮合解除平顺,从而使变速装置的变速平顺且快速。
以上对本发明两个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30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实施多种变更和变形。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30在操作换挡控制杆62而借助连杆机构70使换挡心轴51旋转时改变变速齿轮位置。但换挡心轴例如可以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例如电动马达这样的致动器的作用下旋转,以使变速装置30改变变速齿轮的位置。
换挡心轴51的可检测面51f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平坦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非平坦面。

Claims (11)

1.一种变速装置,其设置在安装于小型车辆的动力单元中,包括:换挡心轴(51),其能够响应换挡动作而转动;换挡鼓(41),其能够通过所述换挡心轴(51)的转动而借助换挡鼓致动机构(52)转动;以及壳体(23),其覆盖所述换挡心轴(51)和所述换挡鼓(41),
所述变速装置(30)的特征在于,包括:
换挡心轴传感器(55),其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51)的转动;以及
换挡鼓传感器(48),其用于检测所述换挡鼓(41)的转动,
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55)延伸贯穿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并安装,该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设置于在所述壳体(23)的规定部分形成的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
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延伸贯穿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并安装,该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设置于在所述壳体(23)的规定部分形成的鼓传感器安装座(23A),
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55)延伸贯穿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通孔(23Bh)并安装的方向,与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延伸贯穿所述鼓传感器安装通孔(23Ah)并安装的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55)是具有从心轴传感器主体(55a)伸出的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的限位开关,能够响应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的进退移动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保持为与所述换挡心轴(5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处的可检测面(51f)接触,
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是具有从鼓传感器主体(48a)伸出的鼓传感器致动器(48b)的限位开关,能够响应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48b)的进退移动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48b)保持为与所述换挡鼓(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处的可检测面(41f)接触,
所述心轴传感器致动器(55b)的进退移动方向,与所述鼓传感器致动器(48b)的进退移动方向彼此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心轴(51)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所述换挡鼓(41)的转动中心轴线彼此平行地延伸,且相互水平错开,以避免彼此垂直对齐,
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形成在所述壳体(23)的上壁(23Ua),该上壁(Ua)从上方覆盖所述换挡心轴(51)和所述换挡鼓(4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心轴传感器安装座(23B)和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23A)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于凹部(23D)的底壁,其中,该凹部(23D)设置于所述壳体(23),且从所述壳体(23)的外表面向内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20)借助所述壳体(23)的伸出的悬挂部(23h),悬挂于所述小型车辆的车身架(2),
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安装于在所述悬挂部(23h)形成的所述凹部(23D)的所述底壁的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23A)。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转速传感器(80),其用于检测变速齿轮(32g)的转动,所述变速齿轮(32g)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变速装置(30)的变速齿轮轴(32)上,对于所述转速传感器(80)在所述壳体(23)延伸贯穿并安装的位置来说,到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中的一方比到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55)和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中的另一方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鼓传感器(48)安装于所述鼓传感器安装座(23A),该鼓传感器安装座(23A)形成于所述壳体(23)的在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换挡鼓(41)的一端相邻的部分,
所述转速传感器(80)安装在所述壳体(23)的与所述换挡鼓(41)的另一端相邻的部分,该换挡鼓(41)的另一端在所述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一端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23)上的沿所述换挡心轴(51)的长度方向与作为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的所述换挡心轴传感器(55)分离的位置,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51)的转动的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51)在一个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用于检测所述换挡心轴(51)在另一方向上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型车辆包括:
中央车架(4),其从自头管(3a)延伸的左侧主车架(3)和右侧主车架(3)向后延伸;
燃料箱(110),其安装在所述中央车架(4)之间;以及
燃料泵单元(110),其安装于所述燃料箱(13)的底板(13b),带有燃料输送部(110t)并包括燃料泵(111),所述燃料输送部(110t)从所述底板(13b)向下伸出,
所述燃料箱(13)配置在所述壳体(23)的上方,
所述燃料泵单元(11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垂直地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型车辆(1)设有快速换挡机构(Q),该快速换挡机构(Q)用于减少所述发动机(21)的输出,以在不进行变速箱离合器操作的情况下执行变速操作,
所述换挡心轴(51)构成为,借助连杆机构(70),通过换挡控制杆(62)的换挡操作而转动,
设置有换挡传感器(75),该换挡传感器(75)用于检测所述连杆机构(70)因换挡动作而产生的初始位移,
所述快速换挡机构(Q)能够基于来自所述换挡传感器(75)的检测信号、来自所述第一换挡心轴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及来自所述第二换挡心轴传感器(155)的检测信号而工作。
CN201811629140.XA 2017-12-28 2018-12-28 摩托车 Active CN110005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2991 2017-12-28
JP2017252991 2017-12-28
JP2018181673A JP6997691B2 (ja) 2017-12-28 2018-09-27 変速装置
JP2018-181673 2018-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5794A true CN110005794A (zh) 2019-07-12
CN110005794B CN110005794B (zh) 2020-09-29

Family

ID=6474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9140.XA Active CN110005794B (zh) 2017-12-28 2018-12-28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0567B2 (zh)
EP (1) EP3505795B1 (zh)
CN (1) CN1100057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7954A (zh) * 2019-12-19 2022-08-05 麦格纳Pt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变速器装置的换挡设备的换挡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0788B2 (ja) * 2017-03-27 2020-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JP7222865B2 (ja) * 2019-10-02 2023-02-15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シフタ付き乗物の制御装置及び自動二輪車
JP6979995B2 (ja) 2019-11-14 2021-1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IT202000021343A1 (it) * 2020-09-09 2022-03-09 Piaggio & C Spa Metodo per il riconoscimento di una configurazione operativa di cambiata di un meccanismo di azionamento di un cambio di un veicolo a sella cavalcabi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076A (zh) * 2009-03-31 2010-1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换挡装置
DE102011000957A1 (de) * 2011-02-28 2012-08-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Schalten eines halbautomatischen Lastschaltgetriebes
US20150276053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Honda Motor Co., Ltd. Variable speed driv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60290497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Honda Motor Co., Ltd. Twin-clutch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820004T2 (de) * 1997-10-21 2004-06-03 Honda Giken Kogyo K.K. Antriebseinheit für Fahrzeug
US7096753B2 (en) * 2003-07-23 2006-08-29 Honda Motor Co., Ltd. Engine having a cartridge type transmission
JP4372480B2 (ja) * 2003-08-05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用チェンジ装置
JP4384457B2 (ja) * 2003-09-09 2009-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
JP5164337B2 (ja) 2006-04-18 2013-03-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制御装置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5253068B2 (ja) * 2008-09-29 2013-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制御装置
EP2597339B1 (en) 2008-10-30 2020-09-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hift mechanism,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JP5468439B2 (ja) * 2010-03-30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6069774B2 (ja) 2013-09-11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6097264B2 (ja) * 2014-09-29 2017-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構駆動装置
JP5996701B1 (ja) * 2015-03-30 2016-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ンクロ機構付き変速装置
JP6196270B2 (ja) * 2015-09-18 2017-09-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JP6227022B2 (ja) * 2016-01-20 2017-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076A (zh) * 2009-03-31 2010-1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换挡装置
DE102011000957A1 (de) * 2011-02-28 2012-08-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Schalten eines halbautomatischen Lastschaltgetriebes
US20150276053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Honda Motor Co., Ltd. Variable speed driv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60290497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Honda Motor Co., Ltd. Twin-clutch transmiss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7954A (zh) * 2019-12-19 2022-08-05 麦格纳Pt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变速器装置的换挡设备的换挡鼓装置
CN114867954B (zh) * 2019-12-19 2024-01-12 麦格纳Pt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变速器装置的换挡设备的换挡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5795B1 (en) 2020-12-02
CN110005794B (zh) 2020-09-29
US20190203835A1 (en) 2019-07-04
EP3505795A1 (en) 2019-07-03
US10900567B2 (en)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5794A (zh) 变速装置
EP1826443B1 (en) Clutch failure detector
JP5030473B2 (ja) 内燃機関の変速駆動機構
CN104670415B (zh) 摩托车的换档杆装置
JP4499083B2 (ja) 変速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エンジン
US7882756B2 (en) Shift actuator,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hift actuator
JP4849537B2 (ja) 変速制御装置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US7819037B2 (en) Shift control device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4145139B2 (ja) 変速機のギアポジション検知装置の配置構造
EP3196511B1 (en) Speed change device for motorcycle
KR100934909B1 (ko) 파워 유닛
JP5914444B2 (ja) 車両の変速機
US20170227124A1 (en)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and engine
JP6722827B2 (ja) 自動クラッチ変速機のギア位置学習装置
JP6526142B2 (ja) 変速段位検出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EP2696091A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19065875A (ja) 変速段位検出装置
JP5190430B2 (ja) 常時開放型クラッチ構造
US7121373B2 (en) Motorcycle
JP5685105B2 (ja) 車載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1119643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JP6997691B2 (ja) 変速装置
JP5706711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を搭載する車両
JP566415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JP2017187097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装置の操作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