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5440A - 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5440A
CN109995440A CN201711494430.3A CN201711494430A CN109995440A CN 109995440 A CN109995440 A CN 109995440A CN 201711494430 A CN201711494430 A CN 201711494430A CN 109995440 A CN109995440 A CN 109995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egion
azimuth
angle
rota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944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5440B (zh
Inventor
范大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944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5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汇聚基站级数据,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避免单一站点天线调整所产生的覆盖问题,提升簇范围内全部站点性能质量。

Description

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MR测量提供AOA指标,以表征用户所在的实际方位,通过对源数据汇聚、加权分析,输出用户集中分布区域。其中,AOA全称为Angle of Arrival,即到达角度,表示一个用户相对参考方向的估计角度,基于该小区下所有手机用户和天线偏离角度,辅助确定用户所处的方位,提供定位服务。
数据采样指标为MR.LteScAOA,它反映UE相对服务小区天线的参考方位角,是反映UE与服务基站位置关系的主要指标,其中,UE全称为User Equipment,即用户设备,是平常各种终端设备的统称。该测量数据表示接收的TD-LTE服务小区天线到达角的原始测量值,即Uu口上报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值,其单位符合角度测量量纲。
北向服务器输出的AOA数据为UE入射角和正北方向的夹角,需要利用工参天线法线和正北方向夹角计算:
北向输出=360-工参+原始采集AOA数据。
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实现原理如下:
天线到达角探测覆盖的原理:MR测量提供AOA,即eNodeB天线到达角采样,表征用户所在的实际方位,给出采样点数的最多的方位角。
结合图1,AOA上报涉及2个角度ΩBS、θAoA得到AOA角度。开启MR AOA测量项MR.LteScAOA,即TD-LTE服务小区的eNB天线到达角。结合图1,AoA=ΩBSAoA,其中,AOA表示待求的终端入射方向与正北方向夹角,ΩBS表示基站天线法线方向与正北方向夹角,θAoA表示终端入射方向与基站法线方向夹角。
通常,一个基站会覆盖有三个小区。但是,现有方案主要是针对小区级采样点进行处理,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站点优化方案未考虑周边站点覆盖情况,可能导致新的覆盖问题产生。例如,未考虑周边站点覆盖情况,导致区域漏覆盖和过度覆盖问题产生。又例如,未考虑站点天线调整对其他站点的影响,导致其他站点指标变差。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单一站点天线调整所产生的覆盖问题,提升簇范围内全部站点性能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避免单一站点天线调整所产生的覆盖问题,提升簇范围内全部站点性能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方法包括:汇聚基站级数据。
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装置包括汇聚单元、筛选单元、计算单元和排序单元,汇聚单元用于汇聚基站级数据。筛选单元用于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计算单元用于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排序单元用于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汇聚基站级数据,确定基站方位角,计算每种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利用基站簇内全部站点重叠覆盖度的综合分析算法进行分析,以解决因单一站点天线调整产生的覆盖问题,并通过基站方位角排序后得出天线调整方案,以提升基站簇范围内全部站点性能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天线到达角探测覆盖的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落地调整方案输出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基站方位角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CN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A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B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面积重叠的位置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共覆盖系数的方法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结合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S1,汇聚基站级数据。其中,以基站为单位汇聚源数据,例如基于正北方向顺时针的天线到达角AOA,又例如基站所覆盖区域的各个采样点,过滤基站覆盖边缘的采样点数据。
步骤S2,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其中,天线隔离度是指一个天线发射信号,通过另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与该发射天线信号的比值。为了减少各种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措施为增加空间隔离度,即增加空间的距离,或者避免方向上和干扰源面对面。在此,根据天线隔离度,不同区域的覆盖方向夹角通常在60°以上。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时,通常筛选出的区域覆盖方向夹角在60°以上。
步骤S3,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其中,由多个基站同时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这些同时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的基站就组成了一个基站簇。
步骤S4,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其中,工参方位角为基站所覆盖小区的实际天线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通过汇聚基站级数据,确定基站方位角,计算每种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利用基站簇内全部站点重叠覆盖度的综合分析算法进行分析,以解决因单一站点天线调整产生的覆盖问题,并通过基站方位角排序后得出天线调整方案,以提升基站簇范围内全部站点性能质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结合图3,通过将源数据汇聚为基站级数据后,基于基站整体数据完成理论基站方位角输出,针对理论上的基站方位角调整方案,在簇范围内对全部站点进行共覆盖情况联合判定,最后结合现场基站实际情况输出落地调整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的准确性,在基站方位角确定方面,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按照预定间隔角度,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并根据各个CN区域的采样点数,筛选出目标区域,构建目标区域集,基站级数据包括采样点数。
从目标区域集中筛选出满足天线隔离度的区域,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其中,天线隔离度是指一个天线发射信号,通过另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与该发射天线信号的比值。为了减少各种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措施为增加空间隔离度,即增加空间的距离,或者避免方向上和干扰源面对面。在此,根据天线隔离度,不同区域的覆盖方向夹角通常在60°以上。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时,通常筛选出的区域覆盖方向夹角在60°以上。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能够针对基站级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精准地确定基站方位角,避免基站方位角计算结果误差。
具体地,结合图4,按照预定间隔角度,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并根据各个CN区域的采样点数,筛选出目标区域,构建目标区域集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以基站为中心点,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序列号,并将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在同一方向上的采样点数进行累加,
i=int(AOA/x)+1,NCNi=N1i+N2i+…+Nni
其中,AOA表示基站级数据中的天线到达角度,i表示序列号,CNi表示序列号为i的CN区域的区域名称,NCNi表示CNi区域的采样点数,N1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2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二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n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n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表示基站覆盖区域的所有小区数目,第一角度x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结合图5,通常设置为5°,i=[1,72],即确定基本采样区域CN集。
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第二角度y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确定每个A区域的区域名称Ai,并计算每个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第二角度y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通常设置为120°,此时,z取值为24,即确定采样区域A集。
其中,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确定每个A区域的区域名称Ai,并计算每个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
根据选取的首个CN区域的序列号i,确定A区域的区域名称Ai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
若i+l<int(AOA/x)+2,则
其中,l=[0,z-1],
若i+l≥int(AOA/x)+2,则
其中,l=[0,z-1]。
针对每个Ai区域,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2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2个CN区域,构建多个Bi区域,确定每个Bi区域的区域名称Bij,并计算每个Bij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Bij,其中,j=[1,z/2]。在此,该方法能够获取更高密集程度的采样数据,以便于精准地确定基站方位角。
在第一角度为5°,第二角度为120°时,结合图7,以60°为单位,i=[1,72],j=[1,12],通过如下公式,Bij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Bij
若存在CN区域的序列号大于72的情况,则从CN1开始累加。
针对每个Ai区域,从NBij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一级目标区域,在Ai区域的一级目标区域中,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4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4个CN区域,构建多个Ci区域,确定每个Ci区域的区域名称Cik,并计算每个Cik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Cik,其中,k=[1,z/4]。
在第一角度为5°,第二角度为120°时,以30°为单位,i=[1,72],j=[1,12],k=[1,6],通过如下公式,计算Cik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Cik
若存在CN区域的序列号大于72的情况,则从CN1开始累加。
针对每个Ai区域,从NCik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二级目标区域,在Ai区域的二级目标区域中,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8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8个CN区域,构建多个Di区域,确定每个Di区域的区域名称Dim,并计算每个Dim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Dim,其中,m=[1,z/8]。
在第一角度为5°,第二角度为120°时,以15°为单位,i=[1,72],j=[1,12],k=[1,6],m=[1,3],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每个Dim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Dim
若存在CN区域的序列号大于72的情况,则从CN1开始累加。
针对每个Ai区域,从NDim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三级目标区域Ei。每个三级目标区域Ei对应三个CN区域。
根据三级目标区域与CN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三级目标区域Ei所对应的CN区域的区域名称,选取每个CN区域的区域名称,构建目标区域集,即依次进行转换、去重操作,获取TCN集。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调整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角度为单位,确定区域采样数据,并逐次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以便于精准地确定目标区域,为精准确定出基站方位角提供信息基础。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还能够剔除总采样点数过低的基站,即将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在同一方向上的采样点数进行累加之后,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计算该基站在所有方向上的总采样点数;
判断所述总采样点数是否低于采样阈值:
若是,则过滤总采样点数低于所述采样阈值的基站。
对于总采样点数过低的基站,会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无法作为天线调整依据。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调整方法,能够剔除总采样点数过低的基站,以提高基站方位角的计算准确度。
具体地,结合图4,从目标区域集中筛选出满足天线隔离度的区域,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在目标区域集中,此处为TCN集,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一基点T1,即在TCN集内选取T点,此处的T基点是T1基点。
针对目标区域集,根据天线隔离度,屏蔽第一基点T1左右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在剩余区域中,选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基点T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特定角度通常为60°。
针对目标区域集,根据天线隔离度,分别屏蔽第一基点T1和第二基点T2左右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在剩余区域中,选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基点T3,直至确定指定数量的基点,每个基点的方位角即为基站方位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确定5个基点。
其中,针对指定数量的基点,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的具体确定过程如下:
考虑现网中的实际覆盖情况及天线隔离度,两个小区的覆盖方向夹角通常应在60°以上,当基点T1确定后,其余T点至少应与基点T1的夹角大于等于60°。依次原则,我们将基站全覆盖区域划为6个区域,即还需要再确定5个基点来完成此目标。
理想情况下,即基站采样分布完全均匀,我们可以确认6个T点将基站覆盖均匀划分为6个区域。但实际数据研究如下表1所示,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可以选出5个站点比例也仅有3%,所以,为降低计算量,我们将最大选点数定为5。
表1
最大选点数 站点占比(%)
6 0
5 3
4 22
3 55
2 16
1 3
0 1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通过天线隔离度,确定相应的基站方位角,以综合分析基站方位角调整对整个区域的影响。
在共覆盖系数计算方面,共覆盖判断的具体算法的依据是根据经纬度计算距离,地球近似圆形,平均半径6371.004千米,记为R。假定A、B两点的经纬度为A(jA,wA),B(jB,wB);这里的经度为东经经度,即0-180度,维度为北纬纬度,即0-90度。
将经纬度角度转为弧度:wa=wA*π/180、wb=wB*π/180、ja=jA*π/180、jb=jB*π/180。
根据余弦定理可知,AB两点球面距离:
AB=R*arccos[sin(wa)sin(wb)+cos(wa)cos(wb)*cos(jA-jB)]。
例如,小区:花都培商微N,经纬度(113.07962,23.40995);
WLAN热点:培正行政楼,经纬度(113.07934,23.40968);
代入经纬度距离公式:
距离=6371.004*1000*arccos[sin(23.40995*π/180)sin(23.40968*π/180)+cos(23.40995*π/180)cos(23.40968*π/180)*cos((113.07962-113.07934)*π/180)]=41.4452米。
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根据目标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目和基站方位角的数量,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最多5个点形成的基站方位角组合,每次抽取数为基站覆盖实际小区数,如小区实际有3个小区,则每次取3个点,共有10种子组合,即
其中,m为基站方位角的数量,n为小区实际小区数。
确定目标基站所归属的基站簇,从用户自定义的站点簇编号规则中获取站点簇的编号cID。
定义基站簇内基站的总数为X;定义单基站基站方位角组合名称为Me,编号为f,f=[1,Y],Y为单基站基站方位角组合数;
定义基站簇总组合数为McID,子组合名称为McIDk,k=[1,McID],McID=Y1*Y2*Y3*…*Yx,即基站簇内各单基站基站方位角组合数乘积。
由基站簇内各基站抽取一个组合组成一个簇子组合,基站簇总子组合数为McID,对于每个McIDk组合,组合内元素数量由X决定,e=[1,X],f=[1,Y]。
在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其中,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θ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上的共覆盖系数,X表示基站簇内基站的总数,ΔSam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与基站m的重叠覆盖面积,ra表示目标基站a的覆盖半径,rm表示基站m的覆盖半径,m表示基站簇内每个基站的编号,m∈{1,2,3,…,X},且m≠a。
针对每种基站方位角的组合,根据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计算每种组合的共覆盖系数。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组合上的共覆盖系数,
其中,Ch表示目标基站在第h个基站方位角组合上的共覆盖系数,n表示第h个基站方位角组合中所涉及的基站方位角的个数,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1上的共覆盖系数,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2上的共覆盖系数,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n上的共覆盖系数。
根据每种组合的共覆盖系数,筛选出指定数量的组合,作为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通常选取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最小的组合,作为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并且,通常选取1~3个共覆盖系数最小的组合。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能够从共覆盖系数方面,对天线方位角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LTE天线方位角优化调整方案,优化LTE网络覆盖。该方法既能够计算基站簇内目标基站在各个基站方向角上的共覆盖系数,又能够针对目标基站每种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对每个组合进行共覆盖联合判定,以便于筛选出满足需求的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在基站方位角排序方面,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按照特定排序方式,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确定第一排序ID。例如,假定满足条件的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有1组,基站方位角分别为X0,Y0,Z0,其中X0<Y0<Z0。
对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按方位角分别进行正序排序,得到第一排序ID,如下表2所示:
表2
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第一排序ID
X0 1
Y0 2
Z0 3
针对基站覆盖的小区,按照特定排序方式,对每个小区的工参方位角进行排序,确定第二排序ID。例如,对同一小区按实际的工参方位角,进行正序排序,得到第二排序ID,如下表3所示:
表3
小区名 小区实际的工参方位角 第二排序ID
A A0 1
B B0 2
C C0 3
对于相同的排序ID,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基站方位角与工参方位角的差值绝对值总和,
其中,Mp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差值绝对值总和,k=1,2,…,n,n表示小区数目,Mpk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排序ID为k的基站方位角与工参方位角的差值绝对值,Ipk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第一排序ID为k的基站方位角,Ak表示第二排序ID为k的工参方位角。例如,对排序ID一样的小区,比较两者的方位角差别,输出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选取差值绝对值总和最小的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作为天线调整方案。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方位角调整幅度过大,输出差值绝对值总和最小的天线调整方案。
在方案落地化处理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还能够兼顾特殊覆盖小区,作出相应调整,即确定天线调整方案之后,该方法还能够根据基站所覆盖小区的实际场景,确定各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例如,基站所覆盖小区中存在干道、高速等,则该小区存在的用户相对较少,即该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较小。
在所述天线调整方案中,判断每个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是否低于相关性阈值,若是,则剔除该小区所对应的基站方位角,以作为落地化输出的优化方案。
在源数据汇聚方面,汇聚基站级数据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源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包括四类:1、MRO、MRS原始数据;2、相关区域工参数据;3、ATU拉网数据;4、性能指标数据,至少需包含接通率、掉线率、切换成功率、吞吐率等核心指标。
小区级数据汇聚。将源数据按照小区ID、频点、距离、方位角进行汇聚,并将源数据的基于天线法线的方位角度转换为基于正北方向顺时针的天线方位角。
基于采样距离进行数据过滤。基于不同场景站点门限过滤站点周围采样和站点覆盖边缘采样,即根据源数据的采样距离,过滤超过距离门限的采样点的数据,过滤的目的是因为站点周围采样由于多径原因导致MR.AOA数据失真,覆盖边缘受无线环境影响较大,会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
基站级数据汇聚。基于上一步数据结果,将数据按照基站进行汇聚,即以基站为单位,汇集基于正北方向顺时针的天线方位角AOA。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能够以基站为单位,汇集相应的数据,防止多径原因导致数据失真,降低无线环境对覆盖边缘的影响。并且,基于基站维度数据进行挖掘,解决了站点各小区因用户集中等原因导致的采样集中在同一区域的问题,综合考虑小区天线调整对整个区域的影响,从而达到提升优化调整方案可实施性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结合图10,该装置包括:汇聚单元1、筛选单元2、计算单元3和排序单元4,汇聚单元1用于汇聚基站级数据。其中,以基站为单位汇聚源数据,例如基于正北方向顺时针的天线到达角AOA,又例如基站所覆盖区域的各个采样点,过滤基站覆盖边缘的采样点数据。
筛选单元2用于对所述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其中,天线隔离度是指一个天线发射信号,通过另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与该发射天线信号的比值。为了减少各种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措施为增加空间隔离度,即增加空间的距离,或者避免方向上和干扰源面对面。在此,根据天线隔离度,不同区域的覆盖方向夹角通常在60°以上。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时,通常筛选出的区域覆盖方向夹角在60°以上。
计算单元3用于对所述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其中,由多个基站同时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这些同时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的基站就组成了一个基站簇。
排序单元4用于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其中,工参方位角为基站所覆盖小区的实际天线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通过汇聚基站级数据,确定基站方位角,计算每种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利用基站簇内全部站点重叠覆盖度的综合分析算法进行分析,以解决因单一站点天线调整产生的覆盖问题,并通过基站方位角排序后得出天线调整方案,以提升基站簇范围内全部站点性能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的准确性,在基站方位角确定方面,筛选单元2,包括区域划分模块和区域筛选模块,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按照预定间隔角度,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并根据各个CN区域的采样点数,筛选出目标区域,构建目标区域集,基站级数据包括采样点数。
区域筛选模块用于从目标区域集中筛选出满足天线隔离度的区域,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其中,天线隔离度是指一个天线发射信号,通过另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与该发射天线信号的比值。为了减少各种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措施为增加空间隔离度,即增加空间的距离,或者避免方向上和干扰源面对面。在此,根据天线隔离度,不同区域的覆盖方向夹角通常在60°以上。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时,通常筛选出的区域覆盖方向夹角在60°以上。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能够针对基站级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精准地确定基站方位角,避免基站方位角计算结果误差。
具体地,区域划分模块包括CN级区域采样点数计算子模块、A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B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C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D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三级目标区域筛选子模块和目标区域集构建子模块。
CN级区域采样点数计算子模块用于以基站为中心点,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序列号,并将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在同一方向上的采样点数进行累加,
i=int(AOA/x)+1,NCNi=N1i+N2i+…+Nni
其中,AOA表示基站级数据中的天线到达角度,i表示序列号,CNi表示序列号为i的CN区域的区域名称,NCNi表示CNi区域的采样点数,N1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2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二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n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n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表示基站覆盖区域的所有小区数目,第一角度x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结合图5,通常设置为5°,i=[1,72],即确定基本采样区域CN集。
A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用于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第二角度y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确定每个A区域的区域名称Ai,并计算每个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第二角度y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通常设置为120°,此时,z取值为24,即确定采样区域A集。
A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在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确定每个A区域的区域名称Ai,并计算每个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时,具体用于:
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
根据选取的首个CN区域的序列号i,确定A区域的区域名称Ai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
若i+l<int(AOA/x)+2,则
其中,l=[0,z-1],
若i+l≥int(AOA/x)+2,则
其中,l=[0,z-1]。
B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个Ai区域,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2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2个CN区域,构建多个Bi区域,确定每个Bi区域的区域名称Bij,并计算每个Bij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Bij,其中,j=[1,z/2]。在此,该装置能够获取更高密集程度的采样数据,以便于精准地确定基站方位角。
在第一角度为5°,第二角度为120°时,结合图7,以60°为单位,i=[1,72],j=[1,12],通过如下公式,Bij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Bij
若存在CN区域的序列号大于72的情况,则从CN1开始累加。
C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个Ai区域,从NBij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一级目标区域,在Ai区域的一级目标区域中,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4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4个CN区域,构建多个Ci区域,确定每个Ci区域的区域名称Cik,并计算每个Cik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Cik,其中,k=[1,z/4]。
在第一角度为5°,第二角度为120°时,以30°为单位,i=[1,72],j=[1,12],k=[1,6],通过如下公式,计算Cik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Cik
若存在CN区域的序列号大于72的情况,则从CN1开始累加。
D级区域采样数据计算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个Ai区域,从NCik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二级目标区域,在Ai区域的二级目标区域中,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8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8个CN区域,构建多个Di区域,确定每个Di区域的区域名称Dim,并计算每个Dim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Dim,其中,m=[1,z/8]。
在第一角度为5°,第二角度为120°时,以15°为单位,i=[1,72],j=[1,12],k=[1,6],m=[1,3],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每个Dim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Dim
若存在CN区域的序列号大于72的情况,则从CN1开始累加。
三级目标区域筛选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个Ai区域,从NDim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三级目标区域Ei。每个三级目标区域Ei对应三个CN区域。
目标区域集构建子模块用于根据三级目标区域与CN区域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三级目标区域Ei所对应的CN区域的区域名称,选取每个CN区域的区域名称,构建目标区域集,即依次进行转换、去重操作,获取TCN集。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调整装置,能够按照一定的角度为单位,确定区域采样数据,并逐次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以便于精准地确定目标区域,为精准确定出基站方位角提供信息基础。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还能够剔除总采样点数过低的基站,即该装置还包括过滤子模块:用于:计算该基站在所有方向上的总采样点数;判断所述总采样点数是否低于采样阈值:若是,则过滤总采样点数低于所述采样阈值的基站。
对于总采样点数过低的基站,会导致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无法作为天线调整依据。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调整装置,能够剔除总采样点数过低的基站,以提高基站方位角的计算准确度。
区域筛选模块具体用于:在目标区域集中,此处为TCN集,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一基点T1,即在TCN集内选取T点,此处的T基点是T1基点。针对目标区域集,根据天线隔离度,屏蔽第一基点T1左右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在剩余区域中,选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基点T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特定角度通常为60°。针对目标区域集,根据天线隔离度,分别屏蔽第一基点T1和第二基点T2左右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在剩余区域中,选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基点T3,直至确定指定数量的基点,每个基点的方位角即为基站方位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确定5个基点。
其中,针对指定数量的基点,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的具体确定过程如下:
考虑现网中的实际覆盖情况及天线隔离度,两个小区的覆盖方向夹角通常应在60°以上,当基点T1确定后,其余T点至少应与基点T1的夹角大于等于60°。依次原则,我们将基站全覆盖区域划为6个区域,即还需要再确定5个基点来完成此目标。
理想情况下,即基站采样分布完全均匀,我们可以确认6个T点将基站覆盖均匀划分为6个区域。但实际数据研究如下表1所示,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可以选出5个站点比例也仅有3%,所以,为降低计算量,我们将最大选点数定为5。
表1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通过天线隔离度,确定相应的基站方位角,以综合分析基站方位角调整对整个区域的影响。
在共覆盖系数计算方面,共覆盖判断的具体算法的依据是根据经纬度计算距离,地球近似圆形,平均半径6371.004千米,记为R。假定A、B两点的经纬度为A(jA,wA),B(jB,wB);这里的经度为东经经度,即0-180度,维度为北纬纬度,即0-90度。
将经纬度角度转为弧度:wa=wA*π/180、wb=wB*π/180、ja=jA*π/180、jb=jB*π/180。
根据余弦定理可知,AB两点球面距离:
AB=R*arccos[sin(wa)sin(wb)+cos(wa)cos(wb)*cos(jA-jB)]。
例如,小区:花都培商微N,经纬度(113.07962,23.40995);
WLAN热点:培正行政楼,经纬度(113.07934,23.40968);
代入经纬度距离公式:
距离=6371.004*1000*arccos[sin(23.40995*π/180)sin(23.40968*π/180)+cos(23.40995*π/180)cos(23.40968*π/180)*cos((113.07962-113.07934)*π/180)]=41.4452米。
排序单元4包括基站方位角组合模块、基站簇确定模块、簇内系数计算模块、组合系数计算模块和系数筛选模块。
基站方位角组合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目和基站方位角的数量,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最多5个点形成的基站方位角组合,每次抽取数为基站覆盖实际小区数,如小区实际有3个小区,则每次取3个点,共有10种子组合,即
其中,m为基站方位角的数量,n为小区实际小区数。
基站簇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基站所归属的基站簇,从用户自定义的站点簇编号规则中获取站点簇的编号cID。
定义基站簇内基站的总数为X;定义单基站基站方位角组合名称为Me,编号为f,f=[1,Y],Y为单基站基站方位角组合数;
定义基站簇总组合数为McID,子组合名称为McIDk,k=[1,McID],McID=Y1*Y2*Y3*…*Yx,即基站簇内各单基站基站方位角组合数乘积。
由基站簇内各基站抽取一个组合组成一个簇子组合,基站簇总子组合数为McID,对于每个McIDk组合,组合内元素数量由X决定,e=[1,X],f=[1,Y]。
簇内系数计算模块用于在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其中,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θ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上的共覆盖系数,X表示基站簇内基站的总数,ΔSam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与基站m的重叠覆盖面积,ra表示目标基站a的覆盖半径,rm表示基站m的覆盖半径,m表示基站簇内每个基站的编号,m∈{1,2,3,…,X},且m≠a。
组合系数计算模块用于针对每种基站方位角的组合,根据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计算每种组合的共覆盖系数。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组合上的共覆盖系数,
Ch=Eθ1+Eθ2+…+Eθn
其中,Ch表示目标基站在第h个基站方位角组合上的共覆盖系数,n表示第h个基站方位角组合中所涉及的基站方位角的个数,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1上的共覆盖系数,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2上的共覆盖系数,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n上的共覆盖系数。
系数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每种组合的共覆盖系数,筛选出指定数量的组合,作为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通常选取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最小的组合,作为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并且,通常选取1~3个共覆盖系数最小的组合。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能够从共覆盖系数方面,对天线方位角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LTE天线方位角优化调整方案,优化LTE网络覆盖。该装置既能够计算基站簇内目标基站在各个基站方向角上的共覆盖系数,又能够针对目标基站每种基站方位角组合的共覆盖系数,对每个组合进行共覆盖联合判定,以便于筛选出满足需求的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在基站方位角排序方面,排序单元4包括基站方位角排序模块、工参方位角排序模块、差值绝对值计算模块和筛选模块。
基站方位角排序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按照特定排序方式,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确定第一排序ID。例如,假定满足条件的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有1组,基站方位角分别为X0,Y0,Z0,其中X0<Y0<Z0。
对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按方位角分别进行正序排序,得到第一排序ID,如下表2所示:
表2
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第一排序ID
X0 1
Y0 2
Z0 3
工参方位角排序模块用于针对基站覆盖的小区,按照特定排序方式,对每个小区的工参方位角进行排序,确定第二排序ID。例如,对同一小区按实际的工参方位角,进行正序排序,得到第二排序ID,如下表3所示:
表3
小区名 小区实际的工参方位角 第二排序ID
A A0 1
B B0 2
C C0 3
差值绝对值计算模块用于对于相同的排序ID,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基站方位角与工参方位角的差值绝对值总和,
其中,Mp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差值绝对值总和,k=1,2,…,n,n表示小区数目,Mpk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排序ID为k的基站方位角与工参方位角的差值绝对值,Ipk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第一排序ID为k的基站方位角,Ak表示第二排序ID为k的工参方位角。例如,对排序ID一样的小区,比较两者的方位角差别,输出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筛选模块用于选取差值绝对值总和最小的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作为天线调整方案。
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方位角调整幅度过大,输出差值绝对值总和最小的天线调整方案。
在方案落地化处理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还能够兼顾特殊覆盖小区,作出相应调整,即该装置还包括剔除单元,用于根据基站所覆盖小区的实际场景,确定各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例如,基站所覆盖小区中存在干道、高速等,则该小区存在的用户相对较少,即该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较小。
在所述天线调整方案中,判断每个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是否低于相关性阈值,若是,则剔除该小区所对应的基站方位角,以作为落地化输出的优化方案。
另外,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可以由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设备来实现。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1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11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11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11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1102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11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1103和总线1110。其中,如图11所示,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通信接口1103通过总线11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103,主要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11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汇聚基站级数据;
对所述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对所述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包括:
按照预定间隔角度,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并根据各个CN区域的采样点数,筛选出目标区域,构建目标区域集,所述基站级数据包括所述采样点数;
从所述目标区域集中筛选出满足天线隔离度的区域,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定间隔角度,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并根据各个CN区域的采样点数,筛选出目标区域,构建目标区域集,包括:
以基站为中心点,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对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出多个CN区域,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序列号,并将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在同一方向上的采样点数进行累加,
其中,AOA表示基站级数据中的天线到达角度,i表示序列号,CNi表示序列号为i的CN区域的区域名称,NCNi表示CNi区域的采样点数,N1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一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2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二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ni表示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第n小区在序列号i所对应方向上的采样点数,n表示基站覆盖区域的所有小区数目;
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第二角度y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确定每个A区域的区域名称Ai,并计算每个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
针对每个Ai区域,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2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2个CN区域,构建多个Bi区域,确定每个Bi区域的区域名称Bij,并计算每个Bij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Bij,其中,j=[1,z/2];
针对每个Ai区域,从NBij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一级目标区域,在Ai区域的一级目标区域中,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4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4个CN区域,构建多个Ci区域,确定每个Ci区域的区域名称Cik,并计算每个Cik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Cik,其中,k=[1,z/4];
针对每个Ai区域,从NCik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二级目标区域,在Ai区域的二级目标区域中,以第一角度x为间隔单位,以y/8为圆心角,依次连续选取z/8个CN区域,构建多个Di区域,确定每个Di区域的区域名称Dim,并计算每个Dim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Dim,其中,m=[1,z/8];
针对每个Ai区域,从NDim中选取最大区域采样数据所对应的区域,作为Ai区域的三级目标区域Ei
确定每个三级目标区域Ei所对应的CN区域的区域名称,选取每个CN区域的区域名称,构建所述目标区域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在同一方向上的采样点数进行累加之后,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计算该基站在所有方向上的总采样点数;
判断所述总采样点数是否低于采样阈值:
若是,则过滤总采样点数低于所述采样阈值的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确定每个A区域的区域名称Ai,并计算每个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包括:
依次连续选取z个CN区域,构建多个A区域;
根据选取的首个CN区域的序列号i,确定A区域的区域名称Ai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Ai区域的区域采样数据NAi
若i+l<int(AOA/x)+2,则
其中,l=[0,z-1],
若i+l≥int(AOA/x)+2,则
其中,l=[0,z-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目标区域集中筛选出满足天线隔离度的区域,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包括:
在目标区域集中,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一基点T1;
针对所述目标区域集,根据所述天线隔离度,屏蔽第一基点T1左右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在剩余区域中,选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基点T2;
针对所述目标区域集,根据所述天线隔离度,分别屏蔽第一基点T1和第二基点T2左右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在剩余区域中,选取最大采样点数所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基点T3,直至确定指定数量的基点,每个基点的方位角即为基站方位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目和基站方位角的数量,对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
确定所述目标基站所归属的基站簇;
在基站簇内,计算所述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
针对每种基站方位角的组合,根据所述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计算每种组合的共覆盖系数;
根据每种组合的共覆盖系数,筛选出指定数量的组合,作为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簇内,计算所述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包括:
在基站簇内,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基站在每个基站方位角上的共覆盖系数,
其中,Eθ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在基站方位角θ上的共覆盖系数,X表示基站簇内基站的总数,ΔSam表示基站簇内目标基站a与基站m的重叠覆盖面积,ra表示目标基站a的覆盖半径,rm表示基站m的覆盖半径,m表示基站簇内每个基站的编号,m∈{1,2,3,…,X},且m≠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包括:
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按照特定排序方式,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确定第一排序ID;
针对基站覆盖的小区,按照特定排序方式,对每个小区的工参方位角进行排序,确定第二排序ID;
对于相同的排序ID,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基站方位角与工参方位角的差值绝对值总和,
其中,Mp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差值绝对值总和,k=1,2,…,n,n表示小区数目,Mpk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排序ID为k的基站方位角与工参方位角的差值绝对值,Ipk表示第p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中第一排序ID为k的基站方位角,Ak表示第二排序ID为k的工参方位角;
选取差值绝对值总和最小的天线调整待选方案作为天线调整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天线调整方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基站所覆盖小区的实际场景,确定各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
在所述天线调整方案中,判断每个小区的用户分布相关性是否低于相关性阈值,若是,则剔除该小区所对应的基站方位角。
11.一种天线角度联合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汇聚单元,用于汇聚基站级数据;
筛选单元,用于对所述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
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
排序单元,用于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
12.一种天线角度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494430.3A 2017-12-31 2017-12-31 天线角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09995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4430.3A CN109995440B (zh) 2017-12-31 2017-12-31 天线角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94430.3A CN109995440B (zh) 2017-12-31 2017-12-31 天线角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440A true CN109995440A (zh) 2019-07-09
CN109995440B CN109995440B (zh) 2021-07-13

Family

ID=67111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94430.3A Active CN109995440B (zh) 2017-12-31 2017-12-31 天线角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54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5651A (zh) * 2019-08-23 2019-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98839A (zh) * 2019-11-18 2020-02-14 程建 基于5g智慧园区通信控制方法
CN111614406A (zh) * 2020-03-30 2020-09-01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Cni外场无线自动检测设备
CN114007230A (zh) * 2021-11-04 2022-02-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入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35231A (zh) * 2023-02-14 2023-03-21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角度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56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基站的多边形区域的方法和基站
CN104754593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方向角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893367A1 (en) * 2012-09-05 2015-07-15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identification
CN107371173A (zh) * 2016-05-13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3367A1 (en) * 2012-09-05 2015-07-15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identification
CN10384156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基站的多边形区域的方法和基站
CN104754593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方向角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71173A (zh) * 2016-05-13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5651A (zh) * 2019-08-23 2019-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05651B (zh) * 2019-08-23 2023-03-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98839A (zh) * 2019-11-18 2020-02-14 程建 基于5g智慧园区通信控制方法
CN111614406A (zh) * 2020-03-30 2020-09-01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Cni外场无线自动检测设备
CN111614406B (zh) * 2020-03-30 2022-05-17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Cni外场无线自动检测设备
CN114007230A (zh) * 2021-11-04 2022-02-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入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35231A (zh) * 2023-02-14 2023-03-21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角度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440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5440A (zh) 天线角度联合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611568B (zh) 一种基于mro测量报告对lte终端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的方法
CN102083090B (zh) 一种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9963287A (zh) 天线方向角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8003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3D propagation modelling for planning of a radio network
CN106937303B (zh) 一种基站测试方法及系统、终端、云服务器
CN109996279A (zh) 过覆盖小区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257307B (zh) 具有实现最佳误差校正模式的机载能力的gnss接收机
CN104735705B (zh) 一种基站覆盖和基础数据的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04244307B (zh) 异常事件上报、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管理服务器
CN102480743B (zh) 一种越区覆盖的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012418A (zh) 无线网络覆盖问题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332154A (zh) 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1148111B (zh) 天线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82349A (zh) Lte异系统邻区的配置方法、配置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2404766A (zh) 一种基于测量上报数据定位工参问题和干扰问题的方法
CN109996259A (zh) 天线角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82334A (zh) 天馈参数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sins Direction finding on whistlers and related VLF signals
CN110118953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53493B (zh) 天线权值优化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2755B (zh) 一种基于adaboost加权和三阶聚类的共模天馈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8541011A (zh) 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的强度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8429627A (zh) 宽带接入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11405464A (zh) 基站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