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4865B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4865B
CN109994865B CN201811599205.0A CN201811599205A CN109994865B CN 109994865 B CN109994865 B CN 109994865B CN 201811599205 A CN201811599205 A CN 201811599205A CN 109994865 B CN109994865 B CN 109994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guide
base
terminal
gu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92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4865A (zh
Inventor
山中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9994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4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contac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靠性高的连接器,其中与基座一体地形成的引导部件引导端子的脚部,从而具有简化的构造并能确保脚部的位置的稳定。该连接器包括:基座;端子,包括用于连接于基板的脚部,所述端子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以及引导部件,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并引导所述脚部。所述脚部包括:水平部,从所述基座朝向后方突出;垂直部,使末端附近的部分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弯曲部,连结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在所述引导部件的后表面与所述垂直部的前表面之间设置有空隙。

Description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基板用连接器安装在诸如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基板上且用于与线缆等连接。这样的基板用连接器包括:多个L字状的端子,其朝向连接器本体的后方突出;以及引导板,其引导所述多个端子(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图15是立体图,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常规的基板用连接器。
在图中,811表示由诸如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由诸如金属等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端子851附接于基座811。该端子851为从基座811的后壁朝向后方突出且弯曲成整体近似直角以具有向下延伸的脚部852的L字状端子。脚部852使其末端(即下端)在插入未示出的电路基板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并通过焊接等连接。
各端子851的脚部852长且由此在受到诸如振动等的外力的影响时可能位移。由此,引导板841附接于基座811,且各端子851的脚部852插入在引导板841上形成的引导孔842中,从而能防止脚部852位移。
这种结构确保防止各端子851的脚部852位移且由此确保脚部852的下端的位置稳定。由此,多个脚部852的下端能同时地插入在电路基板上形成的多个贯通孔,由此所述基板用连接器能容易地安装于电路基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JP2002-042935号公报
然而,在所述常规的连接器中,使引导板841相对于基座811独立地制造并附接于基座811。因此,导致部件的数量增加以及用于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制造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文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常规的连接器的问题。通过与基座一体地形成的引导部件来引导端子的脚部,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来使端子的脚部的位置稳定化,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靠性高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此目的,一种连接器包括:基座;端子,包括用于连接于基板的脚部,所述端子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以及引导部件,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并引导所述脚部。所述脚部包括:水平部,从所述基座朝向后方突出;垂直部,使末端附近的部分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弯曲部,连结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在所述引导部件的后表面与所述垂直部的前表面之间设置有空隙。
在另一连接器中,在所述后表面上形成有使所述空隙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大的倾斜部。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引导部件包括从所述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的引导壁,所述垂直部收容在位于相邻的引导壁彼此之间的引导槽内。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垂直部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壁不抵接。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引导部件包括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垂直部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引导部件防止所述垂直部朝向后方位移。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引导板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壁。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引导板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以及对接连接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端子连接的对接端子。
一种用于制造连接器的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基座;端子,包括用于连接于基板的脚部,所述端子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以及引导部件,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并引导所述脚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对所述脚部实施弯曲加工,以形成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连接于从所述基座朝向后方突出的水平部的后端,而连接于所述弯曲部的后端的垂直部朝向下方延伸;将所述垂直部收容在从所述引导部件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的相邻的引导壁彼此之间的引导槽内;以及对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壁实施整形加工以形成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引导壁并与所述垂直部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连接器具有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与基座一体地形成以引导端子的脚部。由此,形成有简化的构造并能确保脚部的位置的稳定,以及成本降低且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立体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
图4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端子的脚部在实施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
图5是俯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端子的脚部实施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
图6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端子的脚部实施弯曲加工之后的状态。
图7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
图8A、图8B是第一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其中,图8A是俯视图而图8B是沿图8A的线A-A作出的剖视图。
图9A、图9B是第二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其中,图9A是后视图而图9B是沿图9A的线B-B作出的剖视图。
图10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的变形例。
图11A、图11B是第一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的变形例,其中,图11A是俯视图而图11B是沿图11A的线C-C作出的剖视图。
图12A、图12B是第二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的变形例,其中,图12A是后视图而图12B是沿图12A的线D-D作出的剖视图。
图13A、图13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图13A是从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而图13B是从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4A、图14B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两面视图,其中,图14A是俯视图而图14B是沿图14A的线E-E作出的剖视图。
图15是立体图,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常规的基板用连接器。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连接器
11、811 基座
11a、63 顶板部
11A 上侧基座
11b、64 底板部
11B 下侧基座
11c、65 侧板部
11f、61f、112f 前端
12、12B 端子保持部
12r 后端
13 舌部
13A 上侧舌部
13B 下侧舌部
13C 舌部结合部
15、62 内部腔体
21 引导部件
21-1 前方引导部件
21-2 后方引导部件
21c 倾斜部
21r 后表面
23 引导槽
23a 空隙
24 引导壁
24a 外侧引导壁
24b 内侧引导壁
26 后方引导壁
51、851 端子
51A 上侧端子
51B 下侧端子
52、52B、852 脚部
52a 水平部
52A 尾部
52b 弯曲部
52B1 前方脚部
52B2 后方脚部
52c 垂直部
52d 收缩部
52e 下方突出部
52f 前表面
53B 本体部
54B 接触部
61 壳体
66 后板部
67 安装用引脚部
101 对接连接器
111 对接基座
112 突出部
113 端子收容凹部
151 对接端子
161 对接壳体
191 线缆
841 引导板
842 引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立体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二立体图。图3是立体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
在图中,1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其是作为连接器组件的一对连接器中的一个。优选地,连接器1是基板连接器,且经由未示出的基板安装于诸如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终端、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或游戏机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这些设备是示例的,且连接器1可安装于任何类型的设备。
此外,101表示对接连接器,其是作为连接器组件的一对连接器中的另一个并与连接器1嵌合。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对接连接器101是连接于线缆191的末端的线缆连接器,但不必限制于线缆连接器,例如可为任何类型的包括安装于基板的基板连接器、也可为安装于卡的端部的卡缘连接器。
注意的是,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和对接连接器101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当连接器1和对接连接器101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姿态时这些指示是合适的,但是,当这些姿态改变时,这些方向指示应对应这些改变而变化地进行解释。
连接器1包括:上侧端子51A,其为布置在上侧的端子;以及下侧端子51B,其为布置在上侧端子51A的下侧的端子。此外,连接器1包括:上侧基座11A,其作为保持上侧端子51A的连接器本体的基座;以及下侧基座11B,其是作为保持下侧端子51B的连接器本体的基座。上侧基座11A与上侧端子51A通过包覆成形(嵌件成形)一体地成形,而下侧基座11B与下侧端子51B通过包覆成形一体地成形。在下述说明中,上侧端子51A和下侧端子51B可统称为端子51,而上侧基座11A和下侧基座11B可统称为基座11。
上侧端子51A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进行诸如冲压、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部件,且包括尾部52A,尾部52A作为基板连接部、在上侧基座11A的下方露出并通过焊接而表面安装于连接垫,该连接垫形成在未示出的基板的表面上。尾部52A形成为在上侧基座11A的下表面附近弯曲约90度以朝向后方(X轴负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使尾部52A的下表面在抵接或接近连接垫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接于连接垫。上侧基座11A包括上侧舌部13A,上侧舌部13A在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和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上侧端子51A与对接连接器101的对接端子151接触的部分埋设于上侧舌部13A,并使该接触部分的上表面在上侧舌部13A的上表面上露出。
下侧端子51B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进行诸如冲压、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地形成的部件,且包括脚部52B,脚部52B从下侧基座11B向下(Z轴负方向)突出以露出,脚部52B作为在使其末端(下端)插入在未示出的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并通过焊接而安装的基板连接部。脚部52B在下侧基座11B的后端附近弯曲约90度以向下突出且在使其下端插入贯通孔内的状态下被焊接从而建立连接。下侧基座11B包括下侧舌部13B,下侧舌部13B在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下侧端子51B的与对接连接器101的对接端子151接触的部分埋设于下侧舌部13B且该接触部分的下表面在下侧舌部13B的下表面上露出。
上侧基座11A和下侧基座11B在组合的状态下收容于由金属板制成的壳体61内。当上侧基座11A和下侧基座11B组合时,上侧舌部13A和下侧舌部13B通过舌部结合部13C而组合,由此形成具有厚板状的舌部13。布置在上侧的上侧端子51A的与对接端子151接触的部分在舌部13的上表面上露出。布置在下侧的下侧端子51B的与对接端子151接触的部分在下表面上露出。上侧端子51A的尾部52A布置在下侧端子51B的脚部52B的后方以沿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列。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壳体61包括顶板部63、底板部64、一对侧板部65以及后板部66,用以包围基座11的除与对接连接器101嵌合的一侧的面(即前面)外的所有的面,壳体61经由从侧板部65朝向下方突出的安装用引脚部67而连接于未示出的基板的接地线并屏蔽连接器1。由顶板部63、底板部64,一对侧板部65以及后板部66限定了周围的内部腔体62在壳体61的前端61f开口,并作为对接连接器101的突出部112插入的插入凹部而发挥作用。
对接连接器101包括:对接基座111,具有长方体形状;突出部112,形成为从对接基座111朝向前方(X轴负方向)突出;以及对接壳体161,其包围突出部112的周围。突出部112包括在突出部112的前端112f开口的端子收容凹部113。多个对接端子151沿对接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布置在端子收容凹部113的上下内表面上。对接基座111使后端与包含多个未示出的导线的线缆191连接。
连接器1和对接连接器101彼此嵌合时,如图3所示,控制连接器1和对接连接器101的姿势,从而成为壳体61的前端61f和突出部112的前端112f彼此相向的状态,随后,使对接连接器101与连接器1接近地相对移动,从而使突出部112插入内部腔体62内。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于内部腔体62内的舌部13插入端子收容凹部113,且在舌部13的上下表面上露出的端子51分别与在端子收容凹部113的内表面上露出的多个对接端子151中的对应一个接触,由此建立导通。以这种方式,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101彼此嵌合并彼此连接。
接下来,说明连接器1的下侧基座11B和下侧端子51B的构成。
图4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端子的脚部在实施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图5是俯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端子的脚部实施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图6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端子的脚部实施弯曲加工之后的状态。图7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图8A、图8B是第一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图9A、图9B是第二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注意的是,在图8A、图8B中,图8A是俯视图而图8B是沿图8A的线A-A作出的剖视图;而在图9A、图9B中,图9A是后视图而图9B是沿图9A的线B-B作出的剖视图。
如图8B所示,下侧端子51B包括:本体部53B;接触部54B,连接于本体部53B的前端;以及脚部52B,连接于本体部53B的后端。当下侧基座11B通过包覆成形而与下侧端子51B一体地成形时,本体部53B埋设且保持于下侧基座11B的端子保持部12B。接触部54B埋设于下侧舌部13B同时使至少下表面(Z轴负方向的表面)在下基座11B的下侧舌部13B的下表面上露出。接触部54B的前端附近的部分可朝向前方(X轴正方向)突出超过下侧舌部13B的前端。
在下侧基座11B已与下侧端子51B一体地成形之后的状态下,脚部52B从端子保持部12B的后端12r朝向后方直线地突出,如图4和图5所示。脚部52B包括:水平部52a,位于与本体部53B相同的直线上;弯曲部52b,通过弯曲加工弯曲约90度;以及垂直部52c,其由于弯曲部52b的形成而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弯曲”本质上指的是脚部52B一部分弯曲从而形成水平部52a和垂直部52c,且包括弯曲以获得圆弧状的侧面形状以及弯曲以获得角状的侧面形状。垂直部52c包括形成为窄的收缩部52d以及下方突出部52e,下方突出部52e是垂直部52c的末端附近部分且连接于未示出的基板。
端子保持部12B的后端12r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凹凸构造,脚部52B的水平部52a从在前方凹入的部分以及在后方突出的部分均朝向后方突出。从后端12r的在前方凹入的部分突出的脚部52B被称为前方脚部52B1。从后端12r的在后方突出的部分突出的脚部52B被称为后方脚部52B2。前方脚部52B1和后方脚部52B2可统称为脚部52B。
前方脚部52B1和后方脚部52B2在整个长度上彼此相等,且包含在整个长度中的水平部52a的长度、弯曲部52b的长度以及垂直部52c的长度、以及在包含于垂直部52c的收缩部52d和下方突出部52e的长度上都彼此相等。由此,如图6所示,当弯曲部52b形成时,在多个前方脚部52B1中位于比弯曲部52b更靠下方的垂直部52c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位于前方地排列成一列;在多个后方脚部52B2中位于比弯曲部52b更靠下方的垂直部52c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列且比前方脚部52B1中的垂直部52c更靠后方。由此,共计形成两列。脚部52B的垂直部52c不必限制于形成两列的构造,也可构造成形成一列或三列以上。
端子保持部12B包括从后端12r朝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引导部件21。从后端12r的在前方凹入的部分突出的引导部件21被称为前方引导部件21-1。从后端12r的在后方突出的部分突出的引导部件21被称为后方引导部件21-2。前方引导部件21-1和后方引导部件21-2可统称为引导部件21。引导部件21与下侧基座11B一体地形成,且在连接器1安装在未示出的基板的表面上的状态下使引导部件21的处于下侧基座11B的最下位置的下表面抵接或接近基板的表面。
引导部件21包括:多个厚板状的引导壁24,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后表面21r朝向后方突出;以及引导槽23,其形成在相邻的引导壁24之间且从引导壁24的后端朝向前方凹入。在所示出的示例中,下侧端子51B以两个为一组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引导壁24中,位于两个为一组的脚部52B的左右两侧的壁被称为外侧引导壁24a,位于两个为一组的两个脚部52B之间的壁被称为内侧引导壁24b。与外侧引导壁24a相比,内侧引导壁24b朝向后方突出的量较大。外侧引导壁24a和内侧引导壁24b可统称为引导壁24。
对从端子保持部12B的后端12r朝向后方直线地突出的脚部52B实施弯曲加工,从而弯曲部52b弯曲约90度以使垂直部52c向下竖直地延伸。结果,如图6所示,垂直部52c沿引导部件21的后表面21r向下延伸,且收缩部52d设置于与形成在引导壁24之间的引导槽23对应的位置。当收缩部52d收容于引导槽23内时,下方突出部52e朝向下方突出超过引导部件21的下表面。在收缩部52d由此收容于引导槽23内的情况下,左右两侧的引导壁24能够防止收缩部52d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位移。结果,能够防止垂直部52c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位移。收缩部52d可使左右两侧面抵接左右两侧的引导壁24的侧面,或以它们之间存在有微小间隙的方式接近侧面而不抵接侧面。
接下来,对引导部件21实施整形加工。具体地,在收缩部52d收容于引导槽23内的情况下,朝向后方突出超过垂直部52c的后表面的内侧引导壁24b的后端部通过加热或加压而塑性变形。结果,形成用作引导板的后方引导壁26,如图7至图9所示。后方引导壁26通过使内侧引导壁24b的后端部朝向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两侧延伸以从内侧引导壁24b的左右两侧面朝向左右相邻的外侧引导壁24a突出而形成,并由此形成在平面视图中的大体锚状或蘑菇状的形状。然后,后方引导壁26的从内侧引导壁24b的左右两侧面突出的部分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与收缩部52d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由此,防止收缩部52d朝向后方位移,由此防止垂直部52c朝向后方位移。具体地,后方引导壁26的从内侧引导壁24b的左右两侧面突出的部分抵接收缩部52d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在后方引导壁26的左右两端与左右相邻的外侧引导壁24a之间设置由间隙。由此,后方引导壁26的左右两端未抵接左右相邻的外侧引导壁24a。
如图8B和图9B所示,在引导槽23中,空隙23a设置在收缩部52d的前方。具体地,空隙23a设置在引导部件21的后表面21r与脚部52B的垂直部52c的前表面52f之间,且由此垂直部52c的前表面52f与引导部件21的后表面21r间隔开。朝向前方倾斜的倾斜部21c形成在引导部件21的后表面21r的下端部,且由此到垂直部52c的前表面52f的距离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大。
如上所述,空隙23a设置在引导部件21的后表面21r与脚部52B的垂直部52c的前表面52f之间,且倾斜部21c形成在后表面21r的下端部。由此,当对脚部52B实施弯曲加工以弯曲约90度而形成弯曲部52b时,考虑到由金属制成的脚部52B的回弹,相对脚部52B的弯曲部52b的下端位于下方的垂直部52c能朝向前方位移,直到弯曲部52b成为小于90的锐角。由此,即使发生回弹,也能以使弯曲部52b的弯曲角度为约90度的方式正确地实施弯曲加工。
接下来说明对引导部件21实施整形加工的变形例。
图10是立体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的变形例。图11A、图11B是第一个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的变形例。图12A、图12B是第二两面视图,示出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基座的引导部件实施整形加工之后的状态的变形例。注意的是,在图11A、图11B中,图11A是俯视图而图11B是沿图11A的线C-C作出的剖视图;而在图12A、图12B中,图12A是后视图而图12B是沿图12A的线D-D作出的剖视图。
在该变形例中,朝向后方突出超过收容于引导槽23内的收缩部52d的后表面的内侧引导壁24b的后端部例如通过加热或加压而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如图10至图12A、图12B所示的后方引导壁26。具体地,后方引导壁26的左右两端与左右相邻的外侧引导壁24a发生抵接以与两个外侧引导壁24a一体化。由此,在后方引导壁26的左右两端与左右相邻的外侧引导壁24a之间无间隙。换句话说,后方引导壁26的从内侧引导壁24b的左右两侧面突出的部分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与收缩部52d的整个后表面重叠。由此,能够防止收缩部52d朝向后方位移,由此能够防止脚部52B的垂直部52c朝向后方位移。
其它构造与图7至图9所示的示例的其它构造相同,且由此省略其说明。
在根据本实施例在连接器1中,由上侧基座11A保持的上侧端子51A具有表面安装型的尾部52A,尾部52A通过焊接连接于在基板的表面形成的连接垫。尾部52A在上侧基座11A的下表面附近弯曲约90度以朝向后方突出,且使尾部52A的下表面通过焊接连接于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连接垫。由此,尾部52A从上侧基座11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距离几乎为零,所以尾部52A稳定地被定位,由此无需引导部件。
另一方面,由下侧基座11B保持的下侧端子51B具有沉入形(dip-type)或插针形(pin-insertiontype)的脚部52B,其中,该脚部52B在使其下端插入到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并通过焊接而被安装。从端子保持部12B的后端12r大幅地突出的脚部52B由与下侧基座11B一体地形成的引导部件21引导,且由此被稳定地定位。由此,多个脚部52B的从引导部件21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下方突出部52e能正确地插入多个贯通孔中的对应一个。
通过包覆成形将脚部52B的从水平部52a到下方突出部52e的上端的部分埋设在下侧基座11B内在实际上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制造在模具开口时能够避开突出预定长度以上以用于插入贯通孔的多个下方突出部52e的模具是极其困难的。
上侧端子51A可如下侧端子51B的情况一样变更为具有沉入形或插针形的脚部52B。在这种情况下,上侧基座11A能如下侧基座11B的情况一样变更为具有一体地形成的引导部件2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连接器1包括:下侧基座11B;下侧端子51B,其包括用于连接于基板的脚部52B且与下侧基座11B一体地形成;以及引导部件21,其与下侧基座11B一体地形成并引导脚部52B。脚部52B包括:水平部52a,其从下侧基座11B朝向后方突出;垂直部52c,具有用于连接于基板的下方突出部52e;以及弯曲部52b,水平部52a和垂直部52c通过弯曲部52b彼此连结。空隙23a设置在引导部件21的后表面21r与垂直部52c的前表面52f之间。采用这种结构,在弯曲部52b形成时,相对弯曲部52b的下端位于下方的垂直部52c能朝向前方位移。由此,即使发生回弹时,弯曲部52b也能正确地弯曲。由此,该简单构造能确保脚部52B的位置稳定以及成本降低并可靠性提高。
在后表面21r上形成有随着朝向下方而空隙23a变大的倾斜部21c。由此,针对脚部52B的大幅的回弹,垂直部52c能进一步朝向前方位移。
引导部件21包括从后表面21r朝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引导壁24,且垂直部52c收容于在相邻的引导壁24之间的引导槽23内。垂直部52c不抵接引导槽23的两侧的引导壁24中的至少一个。采用这种结构,能防止垂直部52c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位移。
引导部件21包括后方引导壁26,后方引导壁26与垂直部52c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防止垂直部52c朝向后方位移。后方引导壁26一体地连接于在引导槽23两侧的引导壁24中的至少一个。这确保防止垂直部52c位移。
接下来将说明第二实施例。注意的是,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通过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对象的说明省略。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将省略。
图13A、图13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4A、图14B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两面视图。注意的是,在图13A、图13B中,图13A是从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而图13B是从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而在图14A、图14B中,图14A是俯视图而图13B是沿图14A的线E-E作出的剖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是安装于未示出的基板上的基板连接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不包括壳体61,且基座11使其表面露出。基座11具有大体长方形的外形,且具有在前端11f开口的内部腔体15。内部腔体15用作供未示出的对接连接器的突出部插入的插入凹部。基座11具有限定内部腔体15的周围的顶板部11a、底板部11b以及一对侧板部11c。
基座11使后部用作保持端子51的端子保持部12且具有后端12r,端子51的脚部52从后端12r朝向后方突出。端子保持部12还包括从后端12r朝向后方突出的引导部件21。
根据本实施例的基座11未分成上下部分且不具有舌部。端子51也未分成上下侧。由此,端子51在内部腔体15内沿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列。
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下侧端子51B的情况一样,在本实施例中,端子51弯曲约90度以朝向下方突出,且在使其下端插入未示出的基板的贯通孔内并通过焊接被连接。端子51的脚部52的垂直部52c沿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列。脚部52由引导部件21引导。
连接器1的其它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且由此省略其说明。
连接器1提供的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且由此省略其说明。
注意的是,本发明仅是一个示例,且由此保留本发明内容的主旨的且能容易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构思的任何合适的变化将在本发明的内容的范围内。图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宽度、厚度以及形状均是示意性的且不意欲限制本发明内容的解释。
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的内容说明了与优选和示范性实施例相关的特性。通过总结本说明书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能构思出在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构思内的各种其它的实施例、修改以及变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连接器。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端子,包括用于连接于基板的脚部,所述端子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以及
引导部件,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并引导所述脚部,
所述脚部包括:水平部,从所述基座朝向后方突出;垂直部,使末端附近的部分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弯曲部,连结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
在所述引导部件的后表面与所述垂直部的前表面之间设置有空隙,
所述引导部件包括从所述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的引导壁,所述垂直部收容在位于相邻的引导壁彼此之间的引导槽内,
所述引导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垂直部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防止所述垂直部朝向后方位移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通过在所述垂直部收容在所述引导槽内之后对所述引导壁实施整形加工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表面上形成有使所述空隙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大的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垂直部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壁不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
6.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权利要求1-5中任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对接连接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端子连接的对接端子。
7.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所述连接器包括:基座;端子,包括用于连接于基板的脚部,所述端子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以及引导部件,与所述基座一体地形成并引导所述脚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脚部实施弯曲加工,以形成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连接于从所述基座朝向后方突出的水平部的后端,而连接于所述弯曲部的后端的垂直部朝向下方延伸;
将所述垂直部收容在从所述引导部件的后表面朝向后方突出的相邻的引导壁彼此之间的引导槽内;以及
在所述垂直部收容在所述引导槽内之后,对所述引导槽的两侧的引导壁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壁实施整形加工以形成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引导壁并与所述垂直部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CN201811599205.0A 2017-12-26 2018-12-26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994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9059 2017-12-26
JP2017249059A JP6998199B2 (ja) 2017-12-26 2017-12-2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4865A CN109994865A (zh) 2019-07-09
CN109994865B true CN109994865B (zh) 2020-11-13

Family

ID=6695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9205.0A Active CN109994865B (zh) 2017-12-26 2018-12-26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0819B2 (zh)
JP (1) JP6998199B2 (zh)
CN (1) CN109994865B (zh)
TW (1) TWI74564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0596A (en) * 1990-11-30 1992-01-14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or with contact spacer plate providing greater lateral force on rear contacts
JP2513945Y2 (ja) * 1991-06-26 1996-10-0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R2684810B1 (fr) * 1991-12-10 1994-03-18 Souriau Cie Connecteur embrochable a force sur une carte imprimee.
US5281169A (en) * 1993-01-21 1994-01-25 Molex Incorpora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US5453016A (en) * 1993-11-15 1995-09-26 Berg Technology, Inc.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nsertion tool therefor
US5779489A (en) * 1996-05-24 1998-07-1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Board moun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9376C (zh) * 1998-10-12 2003-05-21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端子结构
JP2000208189A (ja) * 1999-01-14 2000-07-28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ンタクト
TW414374U (en) * 1999-08-06 2000-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US6186830B1 (en) * 1999-10-29 2001-02-13 Advanced Connecteck Inc. Shielde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02042935A (ja) 2000-07-26 2002-02-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US6767224B2 (en) * 2002-08-08 2004-07-2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retaining system
TW568414U (en) * 2003-05-16 2003-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632887Y (zh) * 2003-06-10 2004-08-11 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的扣制端子改良结构
JP4331570B2 (ja) * 2003-10-29 2009-09-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
JP4755568B2 (ja) * 2006-11-02 2011-08-24 日本モ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10257677A (ja) * 2009-04-23 2010-11-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01895024B (zh) * 2009-05-19 2012-10-31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748999B1 (en) * 2009-08-26 2010-07-06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1233403A (ja) * 2010-04-28 2011-11-17 Yazaki Corp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699172U (zh) * 2010-06-28 2011-01-05 和锲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405668U (en) * 2010-11-26 2011-06-11 Proconn Technology Co Ltd USB connector
CN102694314A (zh) * 2011-03-23 2012-09-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TWM468825U (zh) * 2013-06-21 2013-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CN204481234U (zh) * 2015-03-16 2015-07-15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对板连接器
JP2016213180A (ja) * 2015-04-28 2016-1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CN105655787B (zh) * 2016-01-18 2019-06-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03100B (zh) * 2016-01-25 2019-05-21 深圳市建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线端与板端之间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8199B2 (ja) 2022-01-18
US10770819B2 (en) 2020-09-08
JP2019114500A (ja) 2019-07-11
TWI745641B (zh) 2021-11-11
TW201929336A (zh) 2019-07-16
CN109994865A (zh) 2019-07-09
US20190199030A1 (en)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5882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9039428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JP566075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197294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2018142456A (ja) コネクタ
JP202401514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281537B2 (ja) コネクタ
TWM514136U (zh) 插座連接器
JP2017204433A (ja) コネクタ
JP2023017032A (ja) コネクタ
JP6279989B2 (ja) コネクタ
KR101549338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2211552A (zh)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JP2018092780A (ja) 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JP2007103106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TWI589063B (zh) 插頭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9994865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2021002534A (ja) コネクタ
TWI678033B (zh) 線對板連接器總成及其板端連接器及線端連接器
WO2010148228A1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JP7129462B2 (ja)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対
US2024000678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2403593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23016919A (ja) コネクタ
JP2023023054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